學校管理合理化建議范文
時間:2023-06-21 09:45: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校管理合理化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韶關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2.韶關學院 軟件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3.韶關學院 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廣東 韶關512005)
摘 要:針對地方院校面臨轉型期間存在的問題,提出引入國際化資源、知名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與企業、院校、地方政府、行業多方一起開展協同育人,探索教學改革新模式,切實做到人才培養的國際教育本土化、應用型人才國際化。
關鍵詞 :地方高校;協同育人;合作辦學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廳“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國際化工程型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粵教高函[2014]97號);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合作辦學機制體制協同創新研究與實踐”(GDJG20142436);首批廣東省協同育人平臺(粵教高函[2014]122號);韶關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地方高校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的協同創新研究與實踐”( SYJY20131404)。
第一作者簡介:霍英,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軟件工程、服務計算,14929099@qq.com。
1 背 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國際化已成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通過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管理經驗、培養模式等,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切實提升我國高校的教學水平、管理水平及學生綜合素質,使辦學層次、辦學水平、學科建設等方面跟上國際趨勢的發展,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1-2];通過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借鑒國外先進辦學模式,還可以強化我國的師資力量,提高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化意識的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大大促進地區和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
由于歷史、地域和現實的原因,在我國高校中占多數的地方性高校的國際化程度,或者說開展國際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都不能令人滿意,地方院校在對外交往中還存在著國際交流觀念和意識不夠、高層次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少、國際交流接待條件嚴重不足、留學生規模小、層次單一等問題[3],這將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跨越發展。因此,如何利用高等教育國際化所帶來的歷史機遇,積極拓展地方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途徑和渠道,打破地方院校地方性局限,將有助于我國高等教育整體協調地跨越式發展,對于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教育質量將有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
根據教育部網站[4] 2014 年1月公布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含與港澳臺合作辦學)統計,目前我國已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742個,其中本科階段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達到了586個,約占所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 80%。2012年底的數據表明,廣東擁有國家批準設立和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含港澳臺地區)分別為2個和 10項(2013年增加3項),而同期北京有4個和 59項,上海有7個和86項,江蘇有 2個和 40項[1,4-5]。因此,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應積極創造條件,加大引進與廣東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急需學科專業的合作項目或機構來開展教育國際化,這也是廣東優化高教結構,提高高教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交往與依存關系越來越明顯,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的機會越來越多,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國內企業都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一方面,國內企業要融入國際交往就要按照國際標準或通行的范式組織生產和經營,另一方面,外資企業看重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實施人才本土化戰略,需要懂國際規則、國際語言和不同文化習俗的國際化人才[6]。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IT人才培養的數量及質量急需提高,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統計,近年中國IT市場人才缺口接近100萬,懂IT、熟業務、精管理、掌握至少一門外語的人才已成為軟件產業發展的瓶頸。
2 協同育人的研究與實踐
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2014—2016年人才培養(本科類)建設項目說明》指出,支持高校與海內外高校開展多種形式合作,以二級院系為單位建立30個省級“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同時,《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首批廣東省協同育人平臺申報認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通過協同育人平臺的培育和建設,推動高校與國際育人力量等開展深度合作,構建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為了落實教育國際化,也為適應我國產業快速發展需要,更好地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結合廣東省對應用型人才的特殊需求及學校的辦學定位,韶關學院與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韓國、香港、澳門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以及學術文化團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并與澳大利亞聯邦大學、英國北安普頓大學聯合開設計算機應用技術、國際商務專業,有力地促進了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和教育國際化水平的提高。2011年,學校被列為廣東省八所教育國際化評價的試點院校之一,被教育部列為內地首批63所免試招收香港學生高校之一。
在開展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如何應對雙方教育體制及教學管理方面的差異有效進行師資管理,強化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的過程管理,提升人才培養建設成效,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同時充分引入社會力量、企業力量;在開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過程中,擴大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的范圍,加大項目建設成果應用與推廣力度,更好地進行協同育人,真正做到國際教育本土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國際化等方面,我們開展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2.1 建立多主體共建、共享、共贏的協同育人機制
在國際合作辦學過程中,涉及主體不僅包含中外合作院校,還包含國內外跨國企業、國內相關院校、地方政府等多方主體。通過建章立制,明確多方主體之間的責權利關系,同時加強溝通交流,通過開展項目協作交流、合作研討會、定期進行項目審計等多種形式建立規范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建立互利共贏的動力機制及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2.2 優化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的目標及方案
以國際視野了解軟件產業的蓬勃發展及運作模式,以市場為導向調研國內外軟件產業人才現狀和國內外軟件企業對人才培養素質的需求,更新觀念、明確定位,確立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的目標。培養具有國際化理念、國際化IT企業的實習經歷、熟悉國際標準、熟練掌握外語應用的畢業生。要求學生熟悉國內外相關行業和企業工作環境,同時具備境內外就業能力,使得人才培養規格更加注重國際化的視野和觀點,人才成長過程更加凸顯國際化理念。
2.3 建立校校、校企共建、共享的團隊培養機制
采取國際教師引入和校內教師培訓相結合,構建一支由專職教師、企業教師、外籍教師和資深業內專家共同組成的多元化師資隊伍,培養雙師雙語型教師,以提升師資國際化水平,同時造就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
2.3.1 專職教師
為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國際化水平,我們加大培訓力度,組織專職教師參加引進課程培訓、企業項目培訓,選派學院骨干教師到澳大利亞聯邦大學等國外院校進修、利用假期到跨國企業進行項目學習與實踐,以提高專職教師的工程能力和國際化能力。
2.3.2 企業教師
通過在校企深度合作單位(包括中軟國際、深圳軟件園、長沙藍狐網絡技術公司等多家企業)遴選優秀的項目經理,承擔新技術應用類課程教學工作,擔任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的任課教師或指導教師,使學生盡早接觸工程化教育理念,逐步提高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2.3.3 外籍教師
結合中澳合作辦學項目,提高境外教師的授課比例,除了相關英語課程由澳方授課之外,每學年至少4門專業課程也由澳方派教師來學院授課,講授最新專業技術經驗,更好地為學生創造國際化環境,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外語和專業技術水平;同時通過外籍教師與學生的正式和非正式互動,加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2.3.4 資深業內專家
堅持聘請國際和國內著名IT企業的IT專家作為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將其企業經驗與企業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參與本項目的兼職開課,開展行業動態專題講座,指導論文,以實際工程項目為案例授課或合作開發,使學生盡早建立工程理念,熟悉工程實況,造就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
2.4 優化課程結構,構建國際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滿足中外雙方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大力推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課程結構設置的國際化水平是高校國際化水平高低的重要體現。國際化的人才培養,需要根據國際化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與國際接軌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調整優化的主要內容一是將其更好地適應于我國生源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養,在語言能力、通用技術、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等方面都獲得全面發展,達到雙方的學歷認證標準;二是調整優化中外雙方課程結構,一方面制定本土化課程標準,另一方面增加課程中的國際內容,開設涉外禮儀、企業文化、外包英語等交叉學科課程,提供更多培養學生國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國際化課程,給學生提供一個多元化的文化學習平臺;三是在全球化課程觀念引導下,適時更新課程內容,借鑒國外先進的課程理念,包括學習慕課(MOOC)的方式及內容,引進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教材,注重將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科學文化知識補充、融入到課程當中;四是采用基于CMM3開發規范的Whizible項目管理軟件對學生進行管理,學生嚴格按照CMM3開發規范進行項目實戰,在每個階段進行嚴格控制和評審,達到國際化軟件人才的要求。
2.5 將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入課堂教學,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學習國際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研究教育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做法,積極推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以靈活多變的授課方式激發學生的潛能,例如采取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辯論等多樣化的形式授課。打破以筆試為主要手段的單一考評模式,考評重能力,重過程,形式多樣,將學生課堂口頭展示、作業成績、小組作業、小測驗、學術性論文等納入考評內容,通過這種綜合評價方式,盡可能發掘每個學生的潛力,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2.6 通過校企共建,搭建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校內校外實踐平臺,共享教學資源
目前,我們已經與國際和國內著名IT企業開展了深度合作,與跨國企業中軟國際共建省級示范性軟件學院,開設軟件服務外包方向,培養的人才直接面向歐美市場。分別與多家企業共建專業、共建課程、共建實驗室、共建實習基地,其中與中軟國際共建的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獲國家級與省級立項。同時,與多家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專業見習、畢業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活動,甚至提供就業機會。通過組織一系列專業競賽,使得學生有機會進入國際著名IT企業參觀、實習。近年學生參加“藍橋杯”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創業大賽獲得全國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2.7 構建信息資源共享協同平臺
通過此平臺,使得國外與國內院校、院校與企業、院校與院校、院校與地方之間能夠及時進行信息更新與交流,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時,使得培養的人才能夠及時為地方、企業服務。院校能夠根據國際國內發展情況,及時進行相關教學環節的調整,院校之間能進行有效協同。
3 主要特色
3.1 建立多主體共建、共享、共贏的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創建社會資源為教學服務和教學資源為社會服務的互動新機制,開創開門辦學的新模式。本項目能夠積極引入國際化資源和知名企業的先進技術及經驗,與地方院校、地方政府多方一起進行協同創新,開創了國際化辦學+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新模式。立足地方,拓展合作平臺,互為補充、互為完善,共同開展校內外理論與實踐教學建設、課程創新和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對促進IT人才培養國際化,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縮短學生就業后的適應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2 以育人貢獻為主導,行業引領為核心,區域發展為目標,面向產業需求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項目在充分研究國內外軟件產業的蓬勃發展及運作模式、調研軟件產業人才現狀和國內外軟件企業對人才培養素質的需求、跟蹤了解畢業生工作情況的基礎上,面向產業需求制定培養開放式、國際化、工程型、高水平、高素質軟件人才的目標和培養方案;通過多種方式了解企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意見,及時調整培養方案和模式;在培養過程中,注重探索軟件人才成人成才的科學規律,注重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掘,注重服務社會、發展自我能力的培養,與國外高校及知名IT企業合作搭建并營造有利于軟件人才全面健康發展的條件和氛圍。
3.3 注重培養過程的“三個不斷線”
為適應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目標需求,在培養過程中堅持“外語學習與應用不斷線、實踐教育不斷線、素質教育不斷線”三個不斷線。改革外語課程的設置方案,在1—2年級開設大學英語及雅思課程, 3—4年級開設服務外包英語,重在培養學生使用外語應用能力。開設大量貫穿整個培養過程的實踐性課程,安排綜合課程設計、專業見習、畢業實習、社會實踐等環節,實踐題目主要來源于實際項目,并由企業工程師指導。注重軟件人才專業素質培養,在培養方案中包括有法學教育、知識產權、企業文化等課程;建立社會服務量化考核體系,促進學生自覺增強綜合素質的凝練與提高。
4 結 語
在針對地方高校的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協調育人過程中,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們取得了如下成效:
(1)充分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拓展了學生的國際視野,促進了IT人才培養國際化,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
(2)強化了師資力量,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化意識的高素質國際化雙語雙師型教學人才,拓寬了教職員工的視野。
(3)培養的人才能填補外資企業及國內企業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下對國際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4)打造了新型的國際化軟件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了學校辦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仲偉合. 美國高等教育對廣東教育國際化的啟示[J]. 高教探索, 2013(1): 57-60.
[2] 尹楠, 于瑞云, 朱志良. 軟件工程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探索[J]. 計算機教育, 2014 (11): 50-53.
[3] 新華社.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EB/OL]. [2014-11-25].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2.htm.
[4] 教育部. 教育部網站[EB/OL]. [2014-10-16].http://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8/201402/163890.html.
[5] 教育部.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EB/OL]. [2014-12-10].http://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ort/1006.
- 上一篇:民辦培訓機構的管理辦法
- 下一篇:生物探究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