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法律思想范文

時間:2023-06-13 17:20: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古希臘法律思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古希臘法律思想

篇1

【關鍵詞】古希臘;法律思想;淵源

中圖分類號:D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6-115-01

一、古希臘法律思想

在古希臘,并不像古羅馬一樣存在著一個職業化的法律專業人的階層,在古希臘對其法律產生影響的主要是哲人和政治家。哲學家以其理論和思想影響法律的制訂和修改;而政治家,則以法律做為民主的保障。柏拉圖的法律思想

1.柏拉圖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有這樣著名的三篇:《理想國》、《政治家篇》、《法律篇》。這三篇對話反映了柏拉圖法治思想的發展歷程。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首先探討了他所認為的正義。他認為:“正義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別人的事”,正義是“每個人必須在國家里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正義就是有自己的東西干自己的事情”。在《法律篇》中,柏拉圖指出,法律的權威是至上的,實行依法治國即意味著包括統治者在內的所有階級都要尊崇法律的權威,自覺接受法律的統治,這是新的法治國最為重要的特征。柏拉圖前期傾向人治,在《理想國》中,強調的是掌握哲學的人治國家。

2.亞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學家和百科全書式的大學者,在《政治學》中,亞里士多德論述了他的國家觀、倫理觀和法律觀。正義與法律的關系是亞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核心。亞里士多德的法律概念與正義概念是聯系在一起的,而他的正義觀念又與平等觀念密不可分。他把正義分為三類:一為平均正義,此種正義的觀念是以“平等”觀念為基礎的,是對平等標準的衡量。二是分配正義。平均正義是支配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正義,而分配正義規制個人與團體間的關系。根據每個人的功德,價值來分配財富、官職、榮譽等,以承認人天生的體力與智力的不平等性為前提的。三是矯正正義。它是在非自愿的交往中,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造成損害,要從損害方的好處中拿出一些加到蒙受損失的個人那里,補償其損失。矯正正義不考慮相關的當事人的地位,只確保兩個人在事件中得失的平等。

他的論點主要有:1.人容易偏私,而法律沒有個人偏見;2.人不免感情用事,而法律沒有感情;3.人治是用一個人的智慧統治,法治是用多數人的智慧統治(法律是多數人制定出來的),而集體的智慧優于個人的智慧;4.人治容易腐敗,而法治不易于腐敗;5.一個人的精力有限。通過比較,亞里士多德得出結論:“法治應當優于一人之治”。他說:“當大家都具有平等而同樣的人格時,要是把全部的權力寄托于任何一個人,這總是不合乎正義的?!眮喞锸慷嗟掠謱⒎ㄖ闻c正義聯結起來了。

綜合上述兩位代表性的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古希臘時期的法律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主張法治。二是注重程序。三是追求正義。

二、古希臘法律制度中的陪審制度

雅典當時的司法審判權屬于由全體自由民組成的民眾大會。當地居民發生訴訟糾紛的時候就要召開民眾大會來進行裁決。這等于說全體自由民都是法官。公元前6世紀,雅典時期著名政治家梭倫領導了一系列改革,其措施之一是設立了陪審法院,這一制度的來源應當是早前的公民會議。陪審團制度主張,讓自已的同類人進行審判。根據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措施,每年須選出6000名年滿30歲的公民,登記為陪審人選。6000名陪審法官是由自愿出任者抽簽選出,每一部落選出六十名。

到公元前五世紀時,6000名陪審法官被分為10組,每組600名。這600人分別由10個部落遴選60名男性出任。任職期間,這10組陪審法官分別被分派到10處法庭中的一處。每處法庭由一名執政官或者有時由行政官員主持。每個法庭專司審理同一類型的案件。開庭當天,整個訴訟程序由破曉時分展開。審理當天的時間表及所需陪審法官人數均事先公布。有意出席的陪審法官,就到入口處排隊等候。這種制度后來為英美法系國家所引用。

古希臘的法律思想與此種制度的關系體現在何處呢?

第一、古希臘的哲學家們深入地考察了國家和法律的起源問題。由于人性中存在著對國家的需求,人們需要交換、分配,這就引利益之爭。他們普遍認為,人的本性都是存在惡性的,個人很容易受到不良秉性的影響,做出影響事實正義的決定,而且人的認識能力有限,但大多數人的認識能力則是足夠的,這點從司法裁判權屬于民眾大會就可以看出。我們可以看到,古希臘的陪審法官人數達到了6000人之多,并且這6000人還按照固定的比例,從各處的部落中選出,由各個不同部落的人來擔任,雖然人數上過分夸大了多數人意見的重要性,但這最大程度上強調了民主性在司法判決中的體現。

篇2

理性通常是指人所具有的一種本性,是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根本標志。理性的含義可以從意識論、認識論和人性論三個層次來理解。從意識論的意義上講,理性是指人的目的和意識所支配的一切主觀的和心理的活動,它不僅包括人的理性認識活動,而且也包括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感覺、知覺和表象等感性認識活動。從哲學認識論意義上說,理性是指人的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和思維活動的能力。從人性論意義上說,理性是指人的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受這種思維能力所支配的人的理智的、克制的、自覺的能力和存在屬性。理性精神就其實質內容來看,是人的一般理性的具體體現。但理性精神又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理性概念。理性精神是在古希臘文明中孕育出來、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得到張揚的、隨著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而得到發展的一種精神文化和價值體系。理性精神具有以下幾種核心價值觀,或者說是理性精神的典型特征:1、追求真理。即堅信外部世界具有客觀規律性,而且堅信這種客觀規律性是可以認識的。2、崇尚科學。從一定的意義上講,理性與科學是相通的,科學必須而且一定能體現理性。3、提倡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現實主義態度。理性精神在推崇理性的同時,并不是將理性與實際經驗割裂開來,而是將理性建筑在經驗的基礎之上。4、推崇自主、自覺、敬業、進取的價值觀。理性精神具有強烈的獨立自主意識,不迷信和盲從權威,富有獨立思考精神、批判精神和積極進取的精神。5、富有經濟理性,注重經濟核算,采用嚴格的簿記方式,追求實際的成效和利益。6、提倡法治。理性精神確認法律的權威性和至上性,確認社會運行主要應該靠法律制度來規范與調節的原則。理性精神是人類與自然界斗爭、在自然界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產物,是在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進程中得到弘揚的一種精神文化。因此理性精神是人類的精神,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二、古希臘哲學中的理性精神的體現

人類對理性的認識以及理性精神的張揚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理性精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臘文明。早在公元前 6 世紀,古希臘從早期英雄神話時代進入哲學、科學啟蒙階段。米利都學派的出現標志著神話時代的結束和理性精神萌發的開始。古希臘哲學中的理性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客觀世界尋找萬物的本原。公元前 6 世紀以前的希臘,還處在宗教神話占統治地位的時代,人們用各種神靈來代表和解釋自然現象,用英雄神話來反映人世間的美丑善惡,信奉神是萬物的本原,認為人死后有靈魂而且靈魂不死。公元前 6 世紀,米利都學派首先擺脫宗教神話傳統,試圖從有形的感性事物中去尋找萬物的本原。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泰勒斯把萬物的本原歸于水。阿那克西曼德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無限者”。阿那克西米尼認為萬物的本原是“氣”。繼米利都學派之后,畢達哥拉斯學派又把“數”看作是世界萬物的本原。這已經超越了感性經驗的局限性,顯露出人類理性智慧的光輝。赫拉克利特也從有形的感性事物中尋找萬物的本原,認為這個本原就是“火”。他認為火是定形與不定形的統一,是在永遠運動變化著的。但變中有不變,火在運動中具有自身的分寸、規律和尺度,這個尺度和規律就是“邏各斯”,或者說是“道”。一切事物都遵循這個“道”。他認為邏各斯的本性不是多,而是一,即統一性、普遍性的東西。這種已經有重要辨證思想的邏各斯,構成了理性的重要內容。阿那克薩哥拉第一個提出了“努斯”( 智慧) 是世界萬物推動者的思想。他認為無論是將來會存在的東西,過去存在過現在已不復存在的東西,以及現存的東西,都是努斯安排的。努斯并不只存在于人那里,而且也是世界的真正本性和普遍精神。阿那克薩哥拉的努斯概念使人的理性靈魂最終跳出了感性的束縛,對人類理性精神的張揚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

2、理性的重視和張揚。在古希臘哲學中,人類的理性逐步得到重視和張揚。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學思想中,可以看到這種變化。蘇格拉底在努斯概念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人的理性是萬物的尺度的思想,由此開啟了尋求普遍邏各斯的邏輯進程。他認為要從日常的具體事物中發展出普遍的、自在自為的東西,這就是普遍的理性邏各斯、普遍共相。蘇格拉底對于邏輯普遍性的凸現和追求,開啟了人們對理性的邏輯規范、推演、抽象能力的關注和發展進程,奠定了西方理性主義傳統的基本原則,因而被稱為西方理性主義之父。柏拉圖更進一步達到一個有純粹思維、概念和精神所構成的理念王國。他認為理念不只是自覺的意識之本質和目的,也是整個世界的本體。理念也即邏各斯,是普遍共性、抽象的實體。人們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真正本質即事物的理念才能獲得真理。他認為,神在創造人時,首先創造出理性靈魂,再創造人的非理性部分。頭腦是人的理性的居處,它位居全身頂端,以便高瞻遠矚,指揮全身。他還認為人和動物的區別在于,人除了欲望和情感的靈魂之外,還獨具理性的靈魂。所以人是萬物之靈。亞里士多德繼承和發展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理性概念,提出了“人是理性的動物”的著名命題,從而將古希臘哲學中的理性主義推向極至,奠定二千多年西方理性主義主流文化的基礎。亞里士多德認為,理性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根本標志,是人的特殊本質。亞里士多德的”人是理性的動物“這一命題,是指人所獨有的超越感性事物之上進行概念、判斷、推理的能力,同時也是指人能用理性支配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欲望,使行為合乎道德的能力。不僅如此,他的理性概念也是指世界的本體,是包含目的因的“最高形式”,理性本體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性地、井然有序地、能動地推動世界萬物,使之趨向自己。他認為人性最高的部分是理性,是思辨的活動。理性盡管在人的身上其量微小,但力量和價值卻遠遠勝過別的東西,因為它是人身上占統治地位的和特有的東西,而“每一種東西所特有的,對于那種東西就自然是最好和最愉快的; 因此,對于人,符合于理性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和最愉快的,因為理性比任何其他的東西更加是人。因此這種生活也是最幸福的?!笨傊?,亞里士多德推崇的理性是世界的本體,也是人的最高本質。理性精神在他那里得到了高度頌揚。

3、重視知識的精神。將知識擺到崇高的位置上,是古希臘理性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古希臘理性精神發展的重要原因。德謨克利特十分重視事物的必然性。他認為“一切都遵照必然性而產生”,崇尚人們對自然界的因果必然聯系的探索。他曾聲稱“我寧愿找到一個因果的說明,而不愿獲得波斯的王位”,充分體現出他對知識的推崇。蘇格拉底也特別推崇知識。他試圖從知識中給人們的行為找出合理的基礎。在他看來,知識是至善的,“美德即知識”; 知識是德行的基礎,有哪方面的知識才能做哪方面的事,要為善,就必須擁有關于善的知識。亞里士多德繼承了蘇格拉底推崇知識的思想。他在《形而上學》一書開頭第一句就說: “求知是人類的天性?!彼J為人們是由于驚異而去求知的。他們先是對眼前的事物感到驚異,逐漸那些比較深奧的問題如日月星辰以及宇宙的產生感到困惑,自覺無知,因而要去研究它們,以避免無知。因此,人類追求知識是出于天性,而不是為了眼前的實用的目的。

4、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在古希臘,理性精神與人文精神是統一的。這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表現在人們對人的認識和對世界的認識都是一體的,神學、哲學、科學也是一體并生的。人被宇宙化、自然化,而宇宙自然被人格化。第二,表現在美德是知識的同義語。蘇格拉底認為,只有靈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伊壁鳩魯認為,凡是被判定為最好的行為,都是遵從理性正當地作成的。因此,在古希臘思想中,知識被列入美德,而且處于所有美德之首。理性和德性,求知和追求人生的快樂是統一的。第三,表現在古希臘的哲學家幾乎都是科學家。如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是天文學家,阿那克西米尼是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梢姡诠畔ED時代,人文學術中就已經閃爍著科學理性的光芒。第四,表現在推崇民主和平等的觀念。柏拉圖的早期對話“普羅泰戈拉斯篇”中,反映了古希臘民主的基本精神即政治上人人平等,希羅多德《歷史》、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多次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在古希臘人看來,在社會里,每個人都要承擔一定的義務,從而要放棄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獨立的權利。但是,屬于自己的基本的自由和權利,如個人的獨立的人格、尊嚴等都是不允許放棄的。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別人的奴隸。社會應當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人的自由和獨立的需要,并使每個人都不會受到別人的壓迫??梢?,在古希臘,以民主、平等為主要內容的人文精神與理性精神一起,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視和張揚,人文精神與理性精神在古希臘人那里是統一的。

三、古希臘哲學理性精神的特點及其影響

古希臘哲學中理性精神的孕育和發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樸素的統一性。古希臘思想家既賦予理性概念以規律、秩序( 即邏各斯) 的含義,又賦予其心靈( 努斯) 的含義,而且二者渾然不分,處于籠統的原始統一階段。這反映出古希臘哲學中力圖從總體上去把握世界,把世界看作是一個萬物相互聯系、彼此相互轉化的整體這一自發的樸素的辨證思想。

本體論的思想。古希臘思想家都是從本體論的角度來理解理性概念的。無論是邏各斯還是努斯,都不只是存在于人那里,而且也是世界的真正本體。它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性地、井然有序地、能動地推動著世界萬物,使之趨向自己。

篇3

古希臘具有美育實踐的優秀傳統,當時的許多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都重視美育。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既是古代西方美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又是一位在美育方面有很多論述的教育家。柏拉圖本人篤好體操、文學和音樂,他本人的成長、成就,一個重要方面,乃得力于美育。柏拉圖認為文學和音樂是教育的基礎,在接受科學教育、體育鍛煉和軍事訓練之前,應當先受到文學和音樂教育。所以,他非常重視對兒童實施文藝教育,主張讓兒童做游戲、唱歌、跳舞,給兒童講故事,強調審美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重大意義。

眾所周知,古希臘出過不少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們提出的一些名言至今仍被廣受傳頌,如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優秀是一種習慣。人出生的時候,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東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卑乩瓐D提出的“把幼兒初期教育體現為一種娛樂形式,他認為這樣才更容易發現一個人天生的愛好?!币约捌樟_塔戈提出的“孩子的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爆F今仍被許多教育學者推崇為至理名言。說明真理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是永遠都值得思考和借鑒的好東西。

家與親情永遠是第一位的

家是每―人的安身之所,古希臘人的家庭觀念極重,無論何時,在他們心中,家都是第一位的。

在古希臘,家庭是不講究排場的,即使是一個富有的家庭也同樣禁忌鋪張。如果哪一個父親在家中生活奢侈,使孩子產生貪圖享樂的欲望,這個父親會受到族人的唾棄。因而,即使是富有的家庭,也以簡單布置為主:室內地面是石板鋪成的,上面覆有地毯;墻面為泥所砌,后以涂料粉刷;室內談不上有什么裝飾。這種簡樸的生存環境自然就使古希臘的孩子從小受家庭影響,形成了性格中勤儉樸實的一面。

老年是熱愛生命的希臘人所恐懼和擔憂的。但即使是老年時期,希臘人也有其自我安慰的方式;用舊了的身體像磨損的錢幣,必須回籠;死亡不過是新生的一種方式。

事實上,古希臘人很早就懂得,善待父母也就是善待自己,因為家族的傳統往往是一輩留一輩,代代相傳,自己對父母如何,自己的子女會看到眼里記在心里。

雅典法律規定,兒子必須奉養其年邁或贏弱的父母,而較法律更受人畏懼的輿論,則叮囑年輕人對待尊長須謙遜有禮。雅典的法律要求必須善待老人,所以,古希臘人在管好自己的小家庭的同時,從來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親,而且他們也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要添了兒子就忘了老子。如果子女遠離父母居住,或是遇到有戰事出征,那么一定會時常回家或在戰后趕回家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他們的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就逐漸養成了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試想,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愛、不敬的人,能愛長輩、敬別人嗎?因此,古希臘人常告誡自己的孩子,與這樣的人交朋友,無疑是與虎狼為伍,而只有孝敬老人的人,才配得到別人的愛。學會禮儀,做個有教養的人

世上不挑食的孩子很多,但整個國家的孩子都不挑食,你聽說過嗎?事實上,這樣的國家的確存在,它就是古希臘。在餐桌上,所有的孩子都必須有禮貌地吃掉面前的飯菜,就像他們那極有紳士風度的父親一樣。

猶豫古希臘人極其崇尚體育運動,因此,為了培養健美、強壯的下一代,他們在自己的孩子剛開始端起飯碗自己學著吃飯的時候,就教育他們不許挑食,但凡擺在飯桌上的食物都必須同樣地攝取,而且不許剩飯。值得一提的是,這時候的教育并不是說教式的,因為古希臘人對孩子非常有耐心,他們不想強制孩子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而是給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為什么每一樣食物都必須吃一些,如果單吃一種而拒絕其他食物會造成怎樣的后果等;而且為了讓孩子能夠真心地信服,他們總是以身作則。

通過這樣的教育方法,古希臘的孩子們大多不挑食,而且長得身強體壯,健美無比。如果問世界上哪一個國家的人形體最完美,那答案一定是古希臘。

古希臘人非常熱衷于優雅的生活方式,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這種優雅的生活方式往往從一個人的儀態儀表上體現出來,因而,他們從孩子懂事起,就開始潛移默化地培養和訓練他。無論是舉手投足,還是穿衣打扮,都力求讓他們學會既符合自己的身份,有舒適得體,令他人尊重。

古希臘史書中記載人之所以異于禽獸,就在于人有教養,而禽獸卻不然。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與其不受教育,不如不生,因為無知是不幸的根源。而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則更直接地說:“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p>

別讓孩子心想事成

柏拉圖是希臘的大哲人和教育家。他看到很多貴族把自己的孩子“包裹”得十分嚴實,幾乎要什么就給什么,十分不以為然。他認為,一個人如果輕而易舉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那么他根本不會在意,更不會珍惜。于是,柏拉圖就對他的學生說:

“對一個小孩兒最殘酷的待遇,就是讓他‘心想事成’?!?/p>

柏拉圖的學生赫拉克斯對老師的話產生了懷疑。他問柏拉圖“心想事成,應該是每個人的夢寐以求的事。哪里不好了?”

柏拉圖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卻慢條斯理地講了一個故事。

他說:“以前有一頭驢子聽說蟬會唱歌,森林里的動物都喜歡聽。它就非常想學會唱歌,于是它在森林里找到了蟬,并對它說‘你唱歌太好聽了,我非常想學,你能教我嗎?’蟬想了想說道‘你想學唱歌也行,但你必須每天像我一樣餐風飲露?!H聽了蟬的話,果真每天都以露水充饑。結果沒有幾天,驢子就被餓死了?!?/p>

聽了柏拉圖的故事,赫拉克斯大笑著說道:“怎么可能有這樣的驢子呢?而且它和心想事成有什么關系呢?”

柏拉圖說:“你在聽這個故事時會覺得它似乎有點兒荒唐,他妄想實現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也就是只憑主觀意愿,不看實際情況地盲目追求。耶么換言之,我們人就沒有像驢子一樣愚蠢的時候么?很多人一生都有奢望著能‘心想事成’,其實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孩子們在希望實現自己的心愿的時候,就像驢子想擁有蟬的歌聲一樣,根本不顧及客觀條件,而是憑著自己一時的好惡去要求。他們的父母因為溺愛而千方百計地滿足他們的要求。現在,他們的父母有社會地位,有錢財和權勢,可以利用這一切讓他們心想事成。等到將來的某一天,父母失去了一切,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或是他們失去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無力實現自己的意愿時,試想,他們那已經被溺愛嬌慣得受不了半點委屈的心,還能承受得起無法‘心想事成’的打擊嗎?到那個時候,他們的結局會比驢子好到哪里去呢?”

我為你驕傲

“賞識教育”就是以賞識的眼光來看待孩子,充分尊

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根據孩子的特點因勢利導培養孩子,發揚孩子的注意點和特長,隨時表揚孩子取得的一點點進步,以微笑來表示對孩子的欣賞和贊揚。從而培養孩子快樂的性格和不自卑的健康人格,讓孩子回歸主流社會,做一個快樂的人。

現代幼兒教育中,有一種賞識教育非常受歡迎。不過,賞識教育可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在古希臘,那些聰明的父母們就已經開始運用這一教育方法了。尤其是耶些深愛孩子的母親們,在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他們就開始用“賞識教育”,積極鼓勵他們。隨著孩子的長大,她們會一直留心孩子每個階段的變化,給孩子以尊重和信任,及時表揚他們身上的長處,想方設法挖掘孩子身上的優點,激發他們身上蘊藏著無限的潛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了值得父母和家庭驕傲的人!

在這個崇尚幼兒早期教育的國家,每個獲得生存權的健壯的孩子從咿呀學語開始,都會陸續得到來自家長的各種禮物。這些禮物并不都是物質的東西,有更多是來自于精神上的教育。他們送給孩子這些精神上的東西,是要他們從小就在心里埋下一種信念,并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執著地去實現這個信念!比如,有的父親在女兒出生時就為他取名為雅典娜,就是希望在她心里烙下這樣一個印痕:自己像雅典娜一樣健康而且有智慧;還有的樂師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每天為他演奏曲子,是希望他從小就受到音樂的熏陶,對音樂有特殊的感情,長大后好繼承父業!

引導孩子的思想和行為

古希臘的街頭巷尾,總會看到幾個人圍在一起吵得面紅耳赤,有時甚至是幾個人同時對著一個人“群起而攻之”,但令人奇怪的是,從來沒有治安警察出面干涉,居民們更是習以為常,偶爾還會有路人駐足,饒有興味地聽說一會兒。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這些人并不是在吵架,而是在辯論。

古希臘是雄辯家的天堂,智者們在遇到問題、探求答案時,幾個持不同觀點的人常在一起辯論。智者常常通過循循善誘,深入淺出的引導,使錯誤的一方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進而產生正確的觀點和思想。這種方法后來被聰明的希臘人廣泛地應有到對孩子的教育上。

有一次,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的學生問他:“老師,請問什么是善行?”

蘇格拉底回答說:“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你認為這些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他的學生說:“當然是惡行?!?/p>

于是蘇格拉底又問:“那欺騙敵人是惡行嗎?”

學生說:“這當然是善行了。不過,我指的是明友不是敵人?!?/p>

蘇格拉底笑了,他說:“偷朋友的東西是惡性。這個你肯定同意吧?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偷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刀子,這是惡行嗎?”學生回答是善行。

蘇格拉底繼續說:“對朋友行騙肯定是惡行,對吧?可是,在戰爭中,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騙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說到這兒,他的學生明白了:在不同的場合與不同的對象間,善與惡有著不同的定義,卻不是絕對的。

這種通過反問或反駁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自己的思想影響,并獲得知識的教育方法,是大教育家蘇格拉底的首創。他從不喜歡那種將現成的答案灌輸給學生、強行讓他們接受自己觀點的“填鴨式”教學法,而是喜歡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或是讓他親身去實踐,以啟發他思考。即使學生回答錯了或是一時沒有想明白,他也不給出正確的答案,而是再提出問題促使他主動去分析,從而循序漸進地引出正確的結論。

蘇格拉底這種以啟發、誘導為主,使入主動地去分析并思考問題的教育方法,就像是點燃了孩子頭腦的火把,即使在數千年后的今天,仍使之發出耀眼的光芒。

成功往往源于堅持

蘇格拉底曾提出“知行合一、知德一致”的觀點。他認為:知識的對象是“善”,而孩子的心靈是善之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孩子先天就有的、潛在的知識、美德誘發出來。這也是對今天一些家長只重視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和開發,而忽視品德教育的一個很有必要的提醒。

“常常是最后一把鑰匙打開了門?!边@是一句古老的諺語。它雖只有短短的十幾個字,但卻告訴了我們成功往往只是源于一種堅持。許多成功者,他們與失敗者的惟一區別,往往不是更多的勞動和孜孜不倦的流血流汗,也不是多么聰明過人的頭腦和謀略,而只在于他們的韌性和耐心,在于他們多堅持了那一刻,才使他找到了最后的那一把鑰匙,也使他們因此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精神財富。

在古希臘,人們非常注重對孩子毅力的磨練。他們在教育上注重從小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堅持到底的精神,以形成良好的品德。為了磨練孩子們的毅力,在學校的公共浴室內,設了一個懸在高處的大理石水盤,讓來洗浴的孩子能經常用像瀑布一樣的冷水來洗浴。他們認為用冷水浴不僅可以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能使他們養成堅毅頑強的品質。

在古希臘,每一個孩子都知道,人的身體應該是神圣而美麗的。作為一個人,就應當使自己的身體保持健美,這樣才不失為一個完美的人。正是在這種思想熏陶下,這個神話般國度里的希臘人就像傳說中的希臘天神一樣,男士有著俊朗的輪廓、強壯的體魄,女士則有著傲人的身材曲線。擁有完美的身材是每一個古希臘孩子的夢想。

古希臘的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健康鍛煉,運動是他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身體,也是他們運動時最自然的方式。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珍愛自己的身體,古希臘人盡一切所能地讓他們對“健美”耳濡目染。在古希臘城邦的大小公私場合,都充斥著各種表現男性身體的藝術品。當古希臘人帶著自己的孩子在集市上閑逛的時候,他們會為孩子講解那些裝飾在各種建筑上的再現過去戰爭場景和武士的壯觀畫像。甚至,當雅典人在家中小的時候,他們用的酒壺和酒杯上全都畫以最完美的身材為飾。

篇4

關鍵詞:古希臘文學;理性精神;個性主義

希臘是最先以理性為生活主導的民族,他們創建了一個以平等法律服人的城邦制社會。同時希臘人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人文主義精神,在文學中表達他們獨特的個性主義和理性精神。由此所形成的早期文學雖與宗教有著密切聯系,主要以神和英雄為描寫中心,但意識超越了宗教和神。里面的神卻有著與人一樣的個性,有、有善惡,被稱為人神“同形同性”。古希臘長期生存在土壤貧瘠、丘陵遍布的島嶼,他們天生自由奔放,喜愛冒險,有一種外向開拓的野性精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認識水平的提高,古希臘文學逐漸擺脫宗教影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學體系,既擁有史上保存最完好的神話之一,也產生了史詩、戲劇、散文等文學形式并擁有非常高的藝術成就。古希臘神話和史詩與民間口頭文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帶有一種純樸、粗狂的氣息,體現了希臘人崇尚自由的個性主義和與命運斗爭的樂觀精神。后來產生了新的以悲劇、喜劇為主的文學形式,展現了智慧的古希臘民族在面對無奈的命運主宰下理性地生活。而且文學所描繪的英雄,他們熱愛生命、積極地追尋個人價值,與不公的命運抗爭,體現一種個人主義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古希臘通過不同的文學形式傳播作品里所表現的人性主義思想和理性精神,表達他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的看法。人文主義在古希臘語中指人和學說,在文學中蘊含著原始形態的“人”,注重人的利益與進步,探索人的世界的同時探求自然世界。在古希臘的社會里,人們的思想超越了神的權威,開始思考人自身的行為,人與社會、自然是什么關系。他們站在自身的立場、理性的高度,思考文學,思考藝術,思考人生,他們認為一切都應該經過觀察,經過質疑,對于思想,不能規定界限,思想高于一切,這種精神深刻地影響了希臘人的文學創作。

在非理性占據著重要作用的原始社會,古希臘民族就崇尚理性,在早期文學就有一種個人主義思想。他們通過想像豐富、富于哲理的希臘神話和規模宏大、內容精彩的荷馬史詩等文學探求事物的終極真理,思考人類與內部社會、外界自然的關系,精密而又充滿熱情地研究一切未知的事物。但是由于認識水平的限制,他們理性的思考并不能回答出一切事物運行的規律,只能歸咎命運。不論是早期的神話和英雄故事,還是后來的喜劇和悲劇,都有一種人與命運在相互矛盾和沖突下產生的悲劇情感。這種悲劇精神源于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對人生價值和個體意識的追尋,這種情感是人的理性和自然感性永遠處于沖突之中,并沒有任何歸結點的藝術表現,像酒神狄奧尼索斯和日神阿波羅之間永無歸結點的運動和碰撞。

在文學作品中,他們一方面舉著“人文主義”的旗幟,高唱著人性解放和自由奔放,超越宗教的意識,主張“人是萬物的尺度”,肯定人的個性和權威。同時另一方面,人應該理性地思考,關注人的倫理和道德,思考人與命\的關系,探索命運奧秘、悲劇地與抗爭命運。在悲劇色彩的影響下,文學作品更注重個人主義的彰顯,展現他們英勇無畏地抗爭,而這種個性彰顯正是古希臘人在認識、征服自然的過程中與命運抗爭的無奈精神體現。人的意識與現實產生矛盾,而一切矛盾、沖突的根源是一個既不依存于人、也不依存于神的因素――命運,命運是不可戰勝的,神也是如此。古希臘文學中貫穿著“人與命運的沖突”,無論神有多么強大的力量,人有怎樣的智慧、高尚的品質,像神話中宙斯和普羅米修斯、史詩中的阿喀琉斯和奧德修斯、悲劇中的阿伽門農,他們都被命運主宰,他們總逃不掉被安排的定命。但他們都有明顯的英雄主義,雖然擺脫不了命運的安排,卻仍理性面對,積極樂觀、不屈不饒地與命運作斗爭,盡展他們的英雄主義與個人價值。古希臘強調人的自由意志和斗爭精神,認為人應該去與命運進行抗爭,不管結果如何,這種抗爭精神正反映了古希臘人們對命運的否定、對神的詛咒和反抗及對自由的向往。這種精神是古希臘留給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也向后人昭示了勇敢堅定,蔑視命運的戰斗精神,而且他們能夠充分地實現個人價值。更能征服自然、戰勝自己的命運。

希臘神話更具有“神人同人同性”的特點:神具有人的體魄、弱點、需求,它們不再是高高在上、冷漠無情的神,而是一些極富人情味的生靈,并且自由地混在凡人中間,神被降到了人的地位。取材于神話的悲劇表達的也是一種理性的直覺:主宰人事的是法則而不是神或機會。悲劇中的英雄人物不是一個任命運擺布的犧牲者,他是一個思考著的人。他需要理解自身,分析自己的情感,對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被西方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是以理性眼光看待歷史的第一人。他同以往的神話歷史家最大的不同是他清楚地認識到歷史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神話傳說,而是一門以人為中心、研究人類活動的科學。在分析希波戰爭中雅典取勝的原因時,他摒棄了神秘主義的解釋,完全歸之于人的因素;希臘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裝備精良。盡管在希羅多德的作品中有理性思想的萌芽,然而他并不是一個徹底的理性主義者,在他的歷史書中偶而也陷入超自然的解釋,有預兆、神諭、靈驗之類的神定論、宿命論思想。后來的修昔底德在史學思想和史學方法上則遠比希羅多德成熟得多。修昔底德是西方史學上第一位真正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實態度的史學家。他首先否認神靈參與歷史的說法,將神靈從史書中完全驅趕出去。因此,在他的著作中從未出現過神靈征兆應驗之類的東西,也未出現神對人類事務的干預,力戒用超自然的力量去解釋歷史,而是用自然原因去說明各種自然現象。這種將人類歷史獨立于神靈之外的歷史觀點,恰恰是建立科學的歷史學的基礎。因此,休謨說:“真正的歷史學是從修昔底德的著作開始的”。至此,希臘史學家確立了以理性為基礎的歷史批判方法,奠定了西方史學的基石。

理性主義是古希臘文化的精髓,它是古希臘對西方文化的重大貢獻,并深深地積淀在西方人的心中,對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方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篇5

【關鍵詞】自然法觀念 中西比較

自然法觀念是西方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說是西方推崇法治的根源。自然法即自然的法則。一般來說,自然法表示一種對公正或正義秩序的信念,這種正義秩序普遍適用于所有為宇宙間最高控制力支配的人。①如果把自然法觀念僅界定為一種關于外在或超越于人類實在法,但可以通過人類理性去認識和把握的客觀法則或永恒的理念②,那么可以說中國同樣有自然法的思想。

西方的自然法思想

1.自然法的起源與發展

自然法思想起源于古希臘。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這個萬物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創造的,它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一團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燒,按照一定的分寸熄滅。”在這里,赫拉克利特表述了一種超越神與人且永恒存在的一種規則,他將這種規則稱為“火”。隨著智者運動的興起,古希臘哲學家開始將關注的重點由自然界轉移向人類社會,并將這套規則引入人類社會,作為評定人定法則的標準。亞里士多德認為自然法是人類的理性,是以正義為基礎,引導人行善、阻止人作惡的準則。斯多葛學派認為支配著宇宙與人類的“理性”就是自然法,因此他們主張人要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法則生活。

古羅馬法學家西塞羅繼承和發展了斯多葛學派的自然法思想,將抽象的自然法理論同古羅馬政治與法律結合起來,他認為真正的法律是正確的理性,是永恒存在的并且適用于所有人,它的內容是正義的。

在被基督教統治的中世紀,自然法思想被披上了神學的外衣。中世紀神學自然法學派的代表人物托馬斯?阿奎那認為自然法離不開上帝,他將法分為永恒法、神法、人法和自然法四種。

近代,在思想上,人性、理性、人權重新獲得重視,神性、神權受到打壓;在社會經濟上,商品經濟發展的同時市民階級逐漸崛起;在哲學上,笛卡爾的理性主義逐步代替了中世紀的神性主義成為主導,這使得近代的自然法觀念向著理性主義的方向發展。格老秀斯是近性主義自然法思想的奠基人,他認為自然法不是源自上帝而是源自人的本性?;舨妓估^承和發展了格老秀斯的觀點,他同樣是從人性的角度來認識和解析自然法,不同的是在霍布斯看來自然法是一種道德律。與霍布斯一樣,洛克同樣認為在人類通過締結契約而形成的社會之前存在一種自然狀態的社會,但這種自然狀態是一種人與人平等、和平相處的狀態。這種自然狀態中存在著一種自然法支配著人的行為,這個自然法就是人的理性。

2.自然法的特點

雖然自然法經歷了從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古代自然法到中世紀的神學自然法再到近代的理性主義自然法的發展,但是從中不難發現一些始終存在其中的基本特征:⑴自然法是一種絕對正義的規則。無論是古希臘羅馬時期、中世紀還是近性主義時期,自然法都是一種支配自然宇宙和人類社會的規則,并且這種規則是絕對正義的。⑵自然法是永恒的、普遍的。西方的自然法學家普遍認為自然法是超越時間與空間而存在,且對世間的萬物包括全體人類都有約束作用。⑶自然法高于人定法。因為自然法是絕對正義且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人類在制定成文法時必須以自然法為基礎,符合自然法的理性和正義的精神。

中國的自然法思想

1.自然法的內涵

中國的自然法思想存在于道家、儒家和墨家的思想體系之中。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認為社會的管理和法律的制定應該“自然無為”,“自然無為”強調社會的發展應該順應自然,要做到順應自然統治者首先自己要不妄為,在管理社會、制定法律時要注意“絕圣棄智”“絕仁棄義”和“絕巧棄利”,即保持百姓思想的單純,保持社會風氣的淳樸。

儒家認為自然法是宇宙運轉的內在規律,即所謂的“常”。根據“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認為人性中也有“常”,孟子說:“仁義理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這種人性中固有的,不是外界強加的“仁義理智”就是自然法在人性中的體現。英國著名的漢學家李約瑟說:“中國肯定有一種自然法,即圣王和百姓所一貫接受的那套習俗,也即是儒家所說的’禮’?!雹邸岸Y”是儒家自然法在社會生活領域的表現形式?!胺蚨Y,天之精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禮”是儒家的道德行為準則,并且指導具體的行為規范,人的行為包括人制定的成文法必須要符合“禮”?!岸Y”的核心思想,“禮”的制度表現是“三綱五?!?。

墨家對于自然法的表述是“天志”或者“天法”?!疤熘尽奔刺斓囊庵?,它的內容是“兼相愛,交相利”。“天志”以愛人和利人為最高準則,且“愛”和“利”是沒有等級差別的。“以天為法,動作有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則為之,天之所不欲則止。”可見“天志”是一種普遍的準則,人類制定的法律要符合“天志”,否則將“不可以為法”。

2.自然法的特點

總結道家、儒家和墨家的自然法觀念,我們發現:⑴自然法是普遍的、客觀的法則。不管是道家的“天道”、儒家的“?!?,還是墨家的“天志”,它們都是世界運轉的內在規律,不會因外在變化而改變。⑵自然法高于人定法,是人定法的基礎。荀子將“禮”稱為“法之樞要”,并且強調“非禮無法”,就是把“禮”作為人定法律的指導,不符合“禮”的法不能稱之為法。同樣的,墨子的“法不仁不以為法”也是在說不符合自然法的法律不能算作是法律。至于道家,雖然老子推崇自然法反對人定法,但是以宋、尹文為代表的稷下黃老認為“法”和“禮”都是源于“天道”,并且應該順應“天道”。⑶自然法的內容是善。道家的“絕圣棄智”“絕仁棄義”和“絕巧棄利”,儒家的“仁義理智”,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從本質上說都是對“善”的表述,同時自然法本身也有引導人向善的目的。

中西自然法比較

1.內涵不同

西方自然法觀念的核心內涵是理性,而中國自然法觀念的核心內涵是倫理。古希臘時期斯多葛學派就認為自然法是種神圣的理性,中世紀時期的自然法被表述為接近“神的理性”的理性,到了近代,洛克說:“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導著有意遵從的全人類?!雹劭梢?,理性是西方自然法觀念的核心內涵。中國的自然法觀是以“天理”為基礎的,這里所講的“理”強調的是基于血緣關系和宗法制的倫理?!叭藗愓撸炖硪病?,天理即倫理。

2.特征不同

雖然中西自然法都是一種普遍的、客觀的宇宙運轉規律,并且自然法是人定法的基礎和準則,它們都有最高性和普遍性的特點。但是西方的自然法是永恒不變的,而中國的自然法是可變的。如西塞羅所說:“法律不是由人的才能想出來的,也不是什么人民決定的,而是某種憑借允許禁止之智慧管理整個世界的永恒之物?!雹苤惺兰o時期,自然法是鏈接永恒法和人法的橋梁,永恒法是不變的,自然法因此也是永恒不變的。近代,格老秀斯擺托了神學的統治看自然法,他認為即便是上帝也不能改變自然法,進一步肯定了自然法的永恒性。在中國,孔子說:“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為重,吾從下?!雹苓@反映了孔子認為“禮”是可變,對于怎樣守“禮”個人也可以有所選擇的。

3.形成的背景不同

西方的自然法觀念發源于古希臘,古希臘人對待自然是一種對立和征服的態度。一方面商品經濟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買賣關系,這為自然法發展中的社會契約精神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在農耕文明占主導的中國,人依附自然、順從自然,產生了“天人合一”的觀念。因此中國的自然法主要討論的是人的關系。另一方面,以家庭為單位的農耕經濟鞏固了人與人之間的血緣關系,這使得自然法討論的重點在倫理。

4.影響不同

在治國方略方面,西方的自然法為法治提供了基礎,而中國的自然法則導致了人治。在西方的觀念中,自然法是一種超越人的權力的普遍客觀法則且自然法是絕對正義的,因此在根據自然法的規則制定出來的人定法也應該對人類有著普遍的約束力且是公平正義的。洛克認為自然法不僅存在于“自然狀態”下約束自然權利,而且有了國家和政府之后它仍然繼續存在。⑤因此,政府作為契約的締結者也必須受到契約的約束,同時政府的行為必須以既定的法律為依據。可見,受到自然法觀念的影響,法治的思想在西方萌芽與發展是必然結果。在中國,受到“天人合一”觀念的影響,自然法的觀念被賦予了很濃的倫理色彩,自然法想要在人類社會得以實現就必須要借助人的力量。荀子在《君道》中如此論述法與人的關系:“法不能獨立,累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制源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具,失先后之施,不能應事之變,足以亂矣?!笨梢姡樱慈耍Ψǖ闹贫ê蛯嵤┦怯袥Q定性影響力的。因此中國古代的法律通常是君主意志的體現,約束的對象是君主以下的官員和百姓,這是典型的人治。

在對待法律的態度方面,西方的自然法使人們敬畏法律,而中國的自然法使人們敬畏君主。受自然法觀念的影響,西方人認為成文法不僅是立法者制定的法律,在它的背后更隱藏著一種普遍、永恒且絕對正義的規則,如果違反成文法不僅是違反立法者的意志,更違反了某種強大的自然規則。在古代中國,成文法僅僅是君主意志的體現,如果違反了成文法也只是違反了君主的意志。人們少了對于法律本身的敬畏,多了對君主所代表的公權力的敬畏。另一方面,在西方作為契約締結方的人民有義務遵守契約,并且對契約的遵守有助于政府保護他們的權利。在中國,統治者制定法律的目的是維護自己的統治,人民作為被統治者只能被迫服從法律、服從統治者的權威。和法律相比,例如“孝”等倫理觀念對中國人來說更具有神圣性和權威性。

注釋:

①牛津法律大辭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629.

②夏勇.法治源流:東方與西方[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65-66.

③肖靜.中國“法自然”與西方“自然法”之比較[J].溫州大學學報,2009(1):51-55.

④馬建興,蔣清華.超越中西的自然法之鏡――自然法思想新論[J].太平洋學報,2006(11):45-55.

⑤占茂華.自然法觀念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05:127.

參考文獻:

[1]崔永東.中西自然法哲學之比較[J].哲學研究,1998(3):69-74.

[2]崔永東,龍文茂.“中國古代無自然法”說平議[J].比較法研究,1997(04):439-443.

[3]郭九冰.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是否存在自然法思想[J].政法論壇,2008(1):82-89.

[4]賀毅.中西文化比較[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

[5]羅昶.中國“法自然”觀與西方“自然法”說比較[J].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6(5):88-91.

[6]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7]魏光奇.天人之際――中西文化觀念比較[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篇6

關鍵詞:中國 古希臘 希伯來 人類起源神話 象征隱喻

一、引言

當今世界有三大文明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分別是中國、古希臘以及希伯來文明。中五千年文明從上古時期傳承到今時,正是這悠久的文化造就了今天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現今我們的習俗,區別于西方的社會生活,甚至于我們的大眾性格。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西方有記載的文學、藝術等都是從古希臘開始的。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科技高度發達,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尤其是在文學、哲學思想這些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希伯來文明就是最早的猶太文明,現今在全世界影響最廣泛的古代寶貴文庫《圣經》,就是希伯來人流傳下來的。受此影響產生的猶太教和基督教可以說貫穿了當今西方世界。而這三大文明都有各自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通過這些神話中不同的象征隱喻,我們可以分析出其不同的文化內涵。

二、泥土造人

中國神話中開天辟地,女媧摶土造人;古希臘神話中先覺者普羅米修斯捏泥造人,智慧女神雅典娜吹入靈魂;希伯來神話中上帝用塵土造出人類第一位始祖――亞當,而后又用其肋骨造了夏娃。在這里可以很明顯發現這三類文明中都出現了泥土這一詞目,相同的意象是否能體現不同文明的相同本源?又或者其有不同的理解?

神用泥土造人或者說是人來源于土地這一意象讓我們很容易聯想到人和大地的關系,似乎其中的象征隱喻表明各民族祖先的根源是土地,蘊含著先民對土地的崇敬?!墩f文》十二云:“女媧,古之神圣女,化萬物者也?!薄渡胶=?大荒西經》中郭璞注:“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神,一日中七十變”;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是地母該亞與烏剌諾斯所生的伊阿珀托斯的兒子,是大地女神之子,又捏塑泥土為人形,給予生命,此外古希臘神話中,眾神所居住之地于奧林匹斯山,更接近于大地;《創世紀》中說,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亞當和夏娃孕育了世人,因此基督教說我們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

然而當我們再進一步思考時發現,事實卻遠非如此。就希伯來神話而言,在《舊約圣經?創世紀》當中,大部分神話傳說中的一個主線沖突便是人類與上帝的沖突,這一沖突的開端就在創世紀當中。上帝耶和華是至上天神,也是唯一的神,作為天空之神,他的對立面是土地以及代表土地的蛇。伊甸園中那條蛇不管在猶太教還是基督教義中,常被認為是魔鬼撒旦的化身。對于信奉神教的希伯來人,除耶和華外,所有的神都被貶為魔鬼。就創世紀中上帝與蛇這一對立角色結構而言,那條蛇其實就是土地的神化形式。“蛇與造人的土地具有內在同一性”。由于古代希伯來人信奉神教,認為只有上帝是唯一的神,因此與神對立的土地就是污穢的、卑賤的、乃至罪惡的。由創世紀神話中發出來的所謂“原罪說”,尋根究底,那原罪之源就在于泥土之中,大地之中。人類的原罪來自于土地,因而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耶和華見到土地上充滿敗壞、和不法的邪惡行為時,決定用洪水毀滅這一切。再說到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在創造人類后,全知全能的宙斯雖愿意保護人類,卻要求人類對他們服從以為報答,普羅米修斯這時代表著由土地孕育出的人類,為減輕人類的負擔而欺騙宙斯,于是神開始與人類對立,甚至曾經把靈魂和神圣的呼吸吹送給人類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由于漸漸嫉妒普羅米修斯,也開始遷怒于人類,最終神將潘多拉送到了人間,不同形色的悲慘充滿大地、空中和海上,疾病日夜在人間徘徊,這極像希伯來中人類的失樂園。不僅如此,宙斯繼而轉向歐米修斯本人復仇,將他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絕壁上,每天派一只鷲鷹去啄食他的肝臟,但肝臟無論被吃掉多少,隨即又復長成。這里鷲鷹的意象就象征著天空,鷲鷹啄食普羅米修斯就象征著天地對立。雖然希臘神話和希伯來神話有一點點出入,但所表達的泥土的卑污是一樣的。

與兩希神話相比,中國女媧泥土造人就表達了對土地截然不同的態度?!墩f文解字》中:“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吐”字本從土聲,則為以子釋母。《釋名》中也說:“地,底也,言其底下載萬物也?!保ā短筋A覽卷三十六地部一》)可見土地在中國人眼中就是最大最堅實的支撐。而蛇這個貼地而行的生物,生命力頑強且繁衍能力強,代表著土地,代表著孕育,其象征隱喻也表明了人與大地密切的關聯。尤其前面提到女媧人面蛇身,而另一位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伏羲也是人首蛇身,他們常常相對出現,女媧右手執規,伏羲左手執矩,二人腰際相連,下尾盤曲交錯,男人拿矩,因要行“方正之道”,女人拿規,行“圓融之道”。這又體現了中國傳統宗教道教中陰陽之道。

產生這些文化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都知道華夏文明起源于黃河流域,平原造就了農耕文化,因此對土地有著極深的依賴與崇敬。古希臘文明起源于歐洲東南部,地中海東北部,多沿海和島嶼。各城邦間的經濟文化往來,對自由和個性的追求,使得古希臘文化中文學、藝術及建筑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再說到希伯來文明,希伯來人原來是閃族的一支,閃族起源于阿拉伯沙漠的南部,起初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在三次大規模向漠北遷移中,吸收了多種人類文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希伯來文化。從這里我們看出兩希文明都不是過多依賴土地的文明,因此與中國文明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人類文化,社會結構,乃至于宗教思想。而兩希文明又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也就造成現在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大到文化根基小到人物性格的差異。

三、民族信仰

神話是由遠古先民所創,其中暗含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因此這些神話傳說也為我們提供了研究遠古社會形態以及民族追求的材料。在希臘神話中,眾神居住在奧林匹斯山,神人同形,神也有同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追求愛情,追求美好的生活,有和人一樣的美德,像古希臘人一樣富有極強的冒險精神,崇尚英雄主義。與此同時他們也有同人一樣的弱點,會仇恨、會嫉妒、會為情所困、會犯下錯誤。像前文提到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她代表純潔,傳授技藝給人類,司職法律與秩序,卻仍然因嫉妒普羅米修斯而對人類做出殘忍的事情。當然也有為愛瘋狂的例子,阿爾法斯為了追求阿瑞塞莎跨過峽谷,翻越大山,掠過廣闊的平原,甚至愿意與她一起墜入陰間,終于在忍受了陰間的黑暗之后得到了仙女的愛。這些神話故事都象征了古希臘人們的性格特征,敢愛敢恨,追求自己的人生。

再看中國的創世神話,開天辟地,為了撐起天地累得倒了下去,雙眼變成太陽和月亮,四肢化作山脈,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汗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還有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神話似乎都與勞動和神力有關,又充滿了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了人類為了后代甘愿不顧一切,犧牲自己。這些其實都象征了中國人民對勤勞勇敢的追求,肯定勞動的價值,同時認為神具有美好的道德品質,這與儒家思想也是十分契合的,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在歌頌美德。

還有一些細節當中我們能看出中國與兩希文明中不同的文化內涵與宗教思想。女媧造人是泥土成型便成人,而在兩希神話中,一個是由雅典娜吹入靈魂,一個是由上帝吹入生氣。由此看出,兩希文明中認為靈魂與肉體是分開的,人性的善惡與智慧都是后天形成的。由于亞當的墮落,后世人一出生就帶有“原罪”,“原罪”被認為是人思想與行為上犯罪的根源,是各種罪惡滋生的根,會把人引向罪惡的深淵,又是使人難以自拔的原因。希臘文化中將靈魂與神捆綁在一起,更加強調靈魂是從神處獲得。所以這一點在之后的宗教中表現尤為明顯,人死后或升入天堂或墜入地獄。以上種種我們都可以看出,這些創世神話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內涵,而由此形成的不同民族信仰和人性特點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到現代,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以及社會結構。

四、人與神的關系

在三個創世神話中,神與人的關系也有所不同。在古希臘神話中,神高高在上,主宰人類活動,神也會有私心,會懲罰人類,報復人類,甚至會為了維護其統治而懲罰乃至毀滅人類。當然也有像普羅米修斯這樣少數的神愿意幫助人類,然而以宙斯為首的大部分神為統治人類,竟把裝有疾病、災禍,仇恨等禍端的潘多拉盒子送到人間。這其中的隱喻表明古希臘人有更為自我的思考,他們并不覺得神都是對的,神可以控制他們的一切。在古希臘人眼中,神就是人的象征,有品德好的,也有邪惡的,他們的意識中更加強調自我和欲望,更加富有想象力和造力。也因此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創造了那樣輝煌燦爛充滿創造力的文明。

在希伯來神話中,上帝是唯一的最高的神圣的存在,耶和華創造了亞當和夏娃,并讓他們完全聽命于自己,服從神的旨意,然而亞當和夏娃違背了神的意愿,偷吃了禁果,受到懲罰。其象征著規約,因此后人相信神的旨意,那些猶太教和基督教信徒會自覺遵循教義,形成了一定的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曾經有人估計過,西方文明中有三分之一帶有猶太先祖的印記,希伯來人正是猶太的先人。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發展貫穿了西方文明的發展,我們有理由說西方文化受到希伯來文明的很大影響,尤其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其中的契約精神,法律的發展。

再說到中國起源神話,人與神的關系十分融洽,女媧摶土造人,創造并構建人類社會,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這種神幫助人類的故事在中國后世神話中多有出現,中國的傳統宗教道教中的故事也多此類型,包括在名著《西游記》中,神仙也都在幫助唐僧西天取經。這一現象所包含的隱喻是一種和諧,和諧在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伏羲創八卦,講究天地陰陽和諧,在中國漫漫歷史中,這個詞也是十分重要的。古代帝王被稱作是天子,就是神的兒子,然而天子與民的關系激化也會導致民眾其統治,可見和諧之重要。直到今日,受長期文化影響,我們仍然看中和諧,社會和諧,陰陽和諧等。

五、結語

上述探討了中國與古希臘、希伯來神話中人類起源的不同象征隱喻,從“土地”的意象,民族信仰以及人與神的關系這三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都是經過長期的沉淀發展而來,而這三大古老文明從起源神話中就隱含了不同文明的不同根基,由此根基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內涵、、民眾性格等。而我們現今不同文化的出現也能從這些起源神話中找到蛛絲馬跡,了解遠古時期神話故事的象征隱喻對后世文化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M].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1:575.

[2] 古斯塔夫?思威布.希臘神話和傳說[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3:1-7.

[3] 休斯頓?史密斯.人的宗教[M].??冢汉D铣霭嫔纾?013:255-295;

[4] 張開焱.泥土的神圣與卑污―三則人類起源神話文化內涵之比較[J].外國文學研究,2001(3):93;

篇7

在西方數千年法律思想的長河中,“自然法”這一名稱被不同的人在不同時期因不同目的而運用。自然法最早在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就在自己的一些著作中表達了自然法思想。

一、亞里士多德關于“法律的內容就是正義”的論述

亞里士多德生活的公元前四世紀,是希臘各城邦,特別是雅典的思想和政抬的動蕩之秋。亞里士多德在這期間提出了自己的法律思想。他把“正義,確立為法律的理想標準”。那么,“正義”又是什么呢?亞里士多德說:“我們用‘正義’一詞來表示一種道德狀態,這種道德狀態不僅使人們做公正的事,還使他們的行為和動機都成為公正的。”他還認為:“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持整個社會的利益,保持從德行上說是社會上最優秀和最杰出的公民的利益。因此,‘正義、一詞還指在國家內創造和保持幸福。”

亞里士多德把正義分為兩種:一是分配的正義,這種正義規定團體對個人的關系,它“表現在對榮譽本文由收集整理、財富或其他任何可以在參加某個社會的人們之間進行分割的東西的分配上。”也就是說,團體按照各人的能力及功績來分配榮譽、財富以及其他文化利益,而刑罰也隨各人的過失而予以分配、這種分配的正義,對不同的人按其不同的價值,按比例分配,分到的份額是和價值相等的。二是平均的正義,這種正義在于以平等對平等,就是使社會上個人相互之間獲得給付及反對給付的均衡原理,而使各個人相互尊重其權利。它表現在對屬于交換物品范圍的東西進行平均分配上,主要是與個人的私人利益、民法契約領域有關。亞里士多德認為,這是人類最原始的權利。一切任意的交易(如買賣、借貸、抵押等)和非任意的關系(如竊盜、奸、誘拐、偽證、殺人等),都要受這個原理的限制。

關于正義的實現,有兩種途徑可走。亞里士多德認為,正義既是城邦的善,又是個體的善;既是制度規范的原則要求,又是個體道德的原則要求,因此,社會規范和個人美德是正義的兩種屬性。為了實現公正原則,一是需要實行城邦的政治法律制度,二是需要提倡個體的美德原則。

二、如何實行邦政治法律制度

實行城邦政治法律制度。實現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正義需要做到四個方面:

1、法治。正義的“真實意義,主要在于平等”,如果萬事以個人的命令為依歸是不符合正義原則的。實行個人統治,無異于在政治中加入“獸性的因素”。而“法律恰恰正是免除一切影響的神襖和理智的體現”法律的實際意義是促成城邦人民有進入正義和善德的永久度。

2、依據良法實行法治。法律有良莠之分,只有合于正義的法律才是良法,良法是實行法治的前提。“法治應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得良好的法律。”

3、選擇優良的政體。政體是指對城邦最高統治機構和行政機構的安排。亞里士多德認為:“只有具備了最優良的政體的城邦,才能有最優良的治理;而治理最為優良的城邦,才有獲致幸福的最大希望。”亞里士多德將政體劃分為三種正宗政體和三種變態政體,其中以中產階級執政的既不偏袒少數富人利益又不偏袒多數窮人利益的公民政體為最優政體。

4、建立權力制衡機制。亞里士多德認為,“為政最重要的一個規律是:一切政體都應訂立法制并安排它的經濟體系,使執政和屬官不能假借公職,營求私利”。群眾“一聽到公務員正在侵蝕公款,他們就深惡痛絕;他們因此才感覺自己在名利兩方面都有所損失了”為此,要建立權力制衡機制加強對政府行為的監督和權力的制約,使執政者秉公辦事。

篇8

希臘神話對歐美語言文學有著深遠的積極影響,在偉大的詩人荷馬(Home)r兩部史詩《伊利亞特》(Iliad)和《奧德賽》(Odyssey)中,描述了古希臘人和特洛伊人攻打伊利亞特城的交戰過程。以神話為題材的著名悲劇有《被束縛的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亞》等語言文學名著,使古羅馬文學繼承了古希臘文學的傳統。使世人從中獲得了靈感,為子孫后代創作神話故事提供了材料,創造了許多世界名著。優秀的語言文學藝術為神話故事提供了新的生命,同時神話也豐富了文學和藝術的語言。文學藝術和神話的互相融合與發展,促進了歐美語言文化的快速發展。詩人休斯(TedHughes)的著作《烏鴉》采用圣經和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將詩的語言和粗俗的口語相結合,給人以虛虛實實和真真假假神話般的感覺。在20世紀英語語言文學中影響最大的作品是詹姆斯•喬伊斯(JamesJoyce)的力作《尤里希斯》(Ulysses)。作品模仿荷馬史詩《奧德修紀》的故事情節,解讀了西方社會的腐朽和落后,現代人的孤獨和絕望,體現了歐美時期文學的藝術特征以及審美思想。

二、希臘神話對英語語言發展的重要影響

希臘神話的語言也經常出現在新聞報道中,這充分說明了其具有獨特的文化影響力。例如,TheNationalAeronauticandSpaceAdministrationhadcalledita“success—oriented”scheduletogetthespaceshuttleflyingagain,buttheodysseyofDiscov-ery”wasbesetwithvariousproblem.這句話中作者靈活運用了“odyssey”一詞,這個單詞源于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奧德修斯在戰爭結束后,在海上漂泊十年,歷經千辛萬苦返回祖國。在句子中“odyssey”用來指發現號歷經各種挫折和困難在太空探測。歐美國家的英語語言有著嚴重的性別歧視,英語語言都是以男性為中心,這在希臘神話中可以完全體現出來。例如,帶有男性詞匯的有:MarrdayMarrhourMarrmadeManageMankindWalkmanMarrma-chineconversation等等,都充分說明了男性的中心地位。

1.英語語言的詞語來源于古希臘神話人名

在英語語言中,很多詞匯出自于希臘眾神的名字。例如:AtlasTitanicHygieneHygieneFridayNemesisNarcissismSiren等等,這些詞匯出自于希臘神話人物、巨神、健康女神、音樂女神、復仇女神、美少年、半人半島的女海妖等人物的名字引申的。還有月份名詞,一月January、三月March、五月May、六月June來自守護神、戰神、女神和天后神的名字。與奧林匹克主神首領宙斯Zel8和太陽神阿波羅Apollo有關的詞語,在西方社會也是眾人皆知的。

2.英語語言的詞匯來源于古希臘神話天空星系

在英語語言中,大量的天空星系詞匯,例如:JupiterPlutoNeptuneVenusMercury木星、冥王星、海王星、金星、水星等都是以星系命名的,它們均源自古希臘神話名稱。

3.英語語言的短語來源于古希臘的神話故事

英語語言的短語、句子,大多來自于系列的神話故事。例如:Europaisaprincesswhowasab-ductedandcarriedoffbyawhintebulltoCrete;ThebullwasactuallyZeus;KingofthegodsinGreekmythology克里特島(古希臘文化的發源地)和地中海東岸一個小國家的漂亮公主等短語。

4.英語語言的時態、修辭方法來源于古希臘的神話故事

英語語言的時態變化,修辭方法也是在希臘神話中引用而來的。例如:Prometheusunbound,Herculeantask,巨大的力量,工程艱巨等詞語的修辭。月桂樹Laurel是一種可供觀賞的常綠喬木。laurels指用月桂樹葉編成的桂冠。在希臘神話中河神的女兒達芙妮(Daphne)為了逃脫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追求,她的父親將她變成了月桂樹,阿波羅很傷心,于是他穿上了樹葉和樹枝來懷念達芙妮。laurels代表victory,古希臘人用阿波羅神木的枝葉(月桂樹)做成桂冠,贈予競技中的勝者。最有才華的詩人在歐洲被稱為“桂冠詩人”。

三、希臘神話對心理學發展的重要影響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佛洛伊德醫生(SigmundFreud,)借用希臘神話故事俄底浦斯弒父娶母,發明了戀母情結詞語Oedipuscomplex,解釋為男孩對父親帶有敵意,對母親懷有愛慕;戀父情結詞語Electracomplex,則是女孩對母親的敵視,對父親過度的依賴,說明在精神上本能沖動欲望的一種心理病態,可以看成是一種精神疾病。

四、希臘神話對西方國家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

西方國家的人們有其獨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逐漸形成了適合自身的世界觀。希臘神話故事個性鮮明,與現實生活很接近,沒有神秘色彩,風潤自然富有藝術感染力,所體現的自由與寬容的樂觀性格,塑造了西方國家特有的本質。西方國家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核心是個人主義,所強調的是發揮個人的權利,不受約束,爭取獨立、自由的能力。

五、希臘神話對西方國家的重要影響

西方國家和藝術發展,受希臘神話的影響,也顯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其中巴特農神殿就反映了非基督教的觀念,即泛神論。還有后期發展的一神論,即猶太教和基督教,基督教強調的是用內在的信念和道德反思來贖罪,猶太教是用外在的法律和儀式來贖罪,它們有著本質的區別。基督教融入了古希臘神話的英雄故事,希臘神話對推動基督教攀上西方宗教的頂峰產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

六、希臘神話對西方藝術發展的影響

希臘神話為繪畫、人體藝術和雕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還原了人類的純樸與真誠。達芬奇(LeonardodaVinc)i、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和拉斐爾(Raphae)l,創作以神話手段為主題的名畫巨著,已成為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作為文學藝術的永恒題材為世人廣泛流傳。17世紀巴洛克藝術風格的繪畫技巧已經非常嫻熟,力作有魯本斯和倫勃朗。魯本斯在肖像畫表現的目光充滿了生命力,體現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18世紀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女神》歌頌了爭取自由和平和博愛的精神,以人體藝術(脫去了外衣的神)呈現于世。

七、結語

篇9

關鍵詞:古希臘 自然派 慣例派 春秋戰國 孔子 墨子 荀子

一.古希臘語言學中自然派和慣例派的論辯

克雷特利斯和赫莫吉尼斯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有一天他們論辯“詞為什么有意義”的問題,兩人各抒己見,觀點各不相同??死滋乩官澇蛇@樣的看法:一個事物的名稱(不論是希臘語或是蠻族語言)是由它的本質屬性所決定,因此語言自然而然的具有意義。他反對那種把某些人約定俗成的東西說成名稱或詞的說法。他認為,一切存在的東西只有一個正確的、根據本質產生的名稱,所謂名稱不是有些人約定怎樣稱謂就怎樣稱謂的。也就是說,一個事物的名稱是由于它的性質而產生的,受自然的支配,所以語言自然而然地具有意義。

赫莫吉尼斯的觀點與此相反,他認為,任何名稱除了習慣之外,別無其它“正確性”存在。他表示,我不能相信名目繁多的正確性在與別的什么東西而不在于約定俗成,如果有誰確定一個名稱,那個名稱也就是正確的名稱;如果后來改用別的名稱而不再使用原先的名稱,那么后來這個名稱的正確性也絲毫不亞于前者,這正如我們可以任意改變奴隸的名字一樣,因為任何人的某個名字都不是按本質產生的,它是在某些法律和習慣的基礎上確立起來的。他認為,名稱是語言使用達成的協議,而協議是可以改變的,是約定俗成的;所以只要大家同意,用什么詞都可以。

二、先秦諸子語言思想理論爭鳴及與古希臘論辯的契合和碰撞

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劇烈變革的時期,也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和古希臘的哲學家們一樣,先秦哲學家們曾就“名”和“實”(即名稱和事物)的關系進行討論先秦哲學家們闡明了一系列的語言學原理,奠定了漢語語言學的發展基礎。

1.孔子的正名論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最早提出了“正名”的觀念。嚴格地說,孔子的“正名”不是專門論述語言問題,但它對語言學思想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鬃佣啻握劦搅恕罢眴栴}。

《論語 子路篇》:“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孔子這里講的都是政治上的“名分”,這是孔子政治倫理思想的主要內容。“名”是用來說明、表達“實”的,正名的目的核心是名實相符,恢復的是“信”?!靶拧笔钦暮诵?,不正之名恰恰是無信的集中體現,并成為造成進一步混亂之因。言論、名稱這些形式是說明內容的,但他并不是內容本身。形式是內容的表現,但形式證明不了內容。但形式與內容脫節開來時,人們不但會對形勢不信任,從而影響到對內容的失望,并且逐漸的喪失信心,這才是最為危險的。另一角度思考,孔子對于名稱與事物其實在“正名”中也有了一定的闡述:形式是內容的表現,但形式證明不了內容,形式與內容不能脫節。即:名稱即為形式,而事物即為事物。名稱是事物的表現,是表現內容的方式;但是僅有名稱又無法確定其事物真實存在性,但另一方面,名稱與事物不能夠脫離使用和理解,如果脫離便會造成對應關系混亂。

2.墨子的語言思想

墨子也講正名,但他們的正名與孔子的不同,墨子的正名是對說話人準確使用語言的要求?!赌?說經下》:“正名者,彼此。彼此可:彼止于彼,此止于此。彼此不可:彼且此也?!币馑际钦f,正名,就是要分清彼此。用于那個事物的名詞只能用于那個事物。同一名詞,不能既用于那個事物,又用于這個事物。墨子在《非攻下》里,辨析了“攻”與“誅”在語言上的區別。墨子認為“攻”是侵略戰爭,在動機上是“虧人自利”,在手段上是攻殺無度,在后果方面是“上不利天,中不利鬼,下不利人?!闭D是秉承天命而行義,是合乎道義的利天下而為之。誅無道即伐其不義。攻是不義之侵略,誅是誅無道者必然進行的伐。這里的“攻”與“誅”同表示發動戰爭這一意思,可是名稱不同,有很大的差異。

3.荀子的語言理論

戰國后期,在語言問題上最有見地的學者是荀子。

他的《正名篇》對當代論爭的實名問題作了總結,闡明了若干語言理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正名篇》云:“名無故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則謂之不宜。名無固宜,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荀子論述了名稱和它表示的事物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名稱的得來受到社會的制約。約定俗成的就是適合的,違反了約定俗成,就是不適合的。荀子的觀點與赫莫吉尼斯的觀點不謀而合。

三. 總結

孔子的“正名”中暗示著名與實的辯證關系,即整合并包了自然派與慣例派的主張思想。墨子的思想比較復雜,從其區別“攻”與“誅”和《墨子 說經下》看,用于那個事物的名詞只能用于那個事物。同一名詞,不能既用于那個事物,又用于這個事物。強調了名稱與事物的自然由來的關系,體現著自然派觀點。但墨子有關事物的分類(達、類、私)在某種程度上將自然派與慣例派做了一定的結合。墨子論述了語言表達思想的問題:墨子認為,集合表述事物的名稱構成了句子,“口能”指口的機能,因為口可以發出表示各種事物的聲音,故說“言也者,謂口能之,出名者也”。這實際上又與慣例派基本相似。

由此,古希臘語言學與中國語言學的發展皆起源萌發于哲學家和思想家的論辯,論辯是語言學發展的必經階段。兩者皆最先由哲學家和思想家發起思考,并且在語言理論方面論辯的觀點:古希臘自然派和慣例派,先秦的孔子、墨子、荀子語言思想理論,二者有著一定的類似性觀點,某些方面的碰撞和契合,以及整合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劉潤清《西方語言學流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4

[2]俞允海.潘國英《中外語言學史的對比與研究》上海三聯書店 2007-8

作者簡介:

馬艷紅(1992-4-1),女,遼寧阜新市沈陽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專業;

篇10

[關鍵詞]神話;拯救;救贖;價值觀

什么是神話?神話以故事的形式表現了遠古人民對自然、社會現象的認識和愿望,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是遠古先民對世界的最初認識,這種認識在民族思維中有集體無意識的原型作用,影響著后世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羅斯(H.J.Rose)說,神話是幼稚的想象力對生活中的事實進行探索的結果??驴耍℅.S.Kirk)說:/神話既是動聽的故事,又是涉及一般生活,尤其是社會生活中富有啟示意義的寓言。美國文藝理論家威烈克與沃倫(Wellek&Warren)說:從歷史上看,神話是宗教儀式的口述部分,是儀式扮演的故事。

正如在古代神話中大禹治水一事:“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保ā渡胶=?海內經》),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全心全意帶領百姓治水,最終得到勝利。當洪水來襲,萬千黎民只會驚慌,不會自我的組織去戰勝洪水,不懂得自我的拯救,總是期盼的大禹類的英雄來帶領來拯救他們。在后羿射日的神話中,“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鑿齒、九嬰、大風、封、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斷修蛇于洞庭,擒封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淮南子.本經訓》)。當十日出現時,百姓驚慌失措,毫無辦法,只會祈求上蒼,希望蒼天解救自己,不知自我想辦法,實現自我的拯救。最后等到后羿的出現才解救萬民。人們對其歌功頌德,卻不知自己的悲哀所在。他們的思想已經麻木腐朽,已經不懂得自我,沒有了自己的價值觀。他們不懂得自我的拯救,面對災禍時只會是自我被動的期待英雄式的人物出現來解救他們,他們的價值觀已經變得狹隘落后。

在古希臘神話中的神則是人化的神。古希臘神話有一套完整的神話體系。這些神沒有高高在上,他們與人類一樣,具備人的各種思想感情,他們也會犯錯。他們犯了錯就會自我救贖。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則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的故事。普羅米修斯是堤坦神族的子孫,他看到原始人類生活很艱難,十分痛心,決計要幫助他們擺脫災禍。他知道,要使人類也具有神的力量,成為世界的主人,只有掌握了火,才可能實現。于是他把火種帶到人間,使人掌控了火的使用。對于凡人來說普羅米修斯給人帶來了希望與未來,可是對于眾神來說他觸犯了神的尊嚴與法律。后來眾神之王宙斯發現天火被普羅米修斯偷走帶到了人間,憤怒的神王讓他進行自我的贖罪,讓他為自己所做的惡果承擔責任。宙斯把他綁在高加索山的懸巖,派一只兇猛的巨鷹去啄食他的肝臟。夜間巨鷹飛走后,肝臟又重新生長出來,黎明時巨鷹又飛去啄它。就這樣,日復一日,天天如此。這是普羅米修斯應得的懲罰,他要為自己犯的錯誤來買單,來贖罪。

縱覽希臘神話世界,多是些有超人能力、極富人情味的人形神祗,他們組織了一整套家庭及社會生活的網絡,他們像人一樣思考、行動,與常人無異――它所展示的是神化了歷史畫卷。希臘神祗采取了鮮明的人化樣式,具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因而能廣泛地介入豐富的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及人類感情在古希臘神話中獲得多姿多彩的反映。希臘諸神話的人化意味如此之濃,有關他們的“神話”,正是基于人的體驗和社會的故事,也是基于這種情況下才使得古希臘的神有犯錯的可能性,才能夠像人一樣進行救贖與懺悔。

為什么中國遠古神話會是拯救?這與地理位置有一定關系,在遠古時代華夏神州地處內陸,各個氏族間雖然分散,但易于統一與管理。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中央集權。統治階級的利益高于一切。神話的流傳也可能是為了更好的統治自己的國家。君權神授,將君王神化,認為自己的君王就是無所不能的神,教導民眾不面對不可抗力因素時或是對生活不滿時,不要輕生不滿之心,不要反抗,要堅信他們的君王會來拯救他們,帶他們走出困境。這樣的民眾充滿了奴性,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意識。這也是為什么中國遠古神話回事拯救了。而古希臘地處海洋,各個城邦位置分散不不利于整合。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中央集權并不明顯。民眾意識較為獨立。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思想不僵化,并不麻木。個人英雄主義突出。他們所塑造的英雄大多有血有肉,生動形象,更貼近于人。他們會犯錯,會改正。犯了錯,他們會自我糾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彌補自己的過錯,他們是通過自我的救贖來實現靈魂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