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金融學范文

時間:2023-06-08 17:38: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本科金融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本科金融學

篇1

(一)法商學院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概括來說,法商學院的學生身上既具有當代普通高校大學生所具有的共同特點,更有該群體本身鮮明的特點。

1.家庭經濟環境較好,但學習基礎薄弱獨立學院的學生具備了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家庭收入能夠承擔比普通高校高兩三倍的學費。大多數學生的家境是比較好的,其中部分學生甚至自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的學生還開著跑車上學,選擇上大學對于他們來說,父母的意愿更多于自己的意愿,從而造成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第二,學習基礎薄弱。由于部分學生基礎弱,缺乏自信,加上學習動機不明,動力不足,這類學生容易出現得過且過、松懈厭學等情緒。

2.社會能力較強,并渴望得到認同法商學院的學生雖然在高考成績上不如一本、二本的學生,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很多學生從小家境較好,生活優越、見多識廣,因此他們興趣廣泛,多才多藝,而且頭腦靈活,善于走出校園,社會交往和適應能力很強。在學校的各項比賽、晚會等活動中,許多學生能自主聯系贊助商,成功解決活動經費的問題,并且擅長駕馭型的組織活動,從中表現出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在這些活動中,他們經常主動邀請老師以評委或嘉賓身份參加活動,以肯定他們的能力。

(二)法商學院教師群體的特殊性

1.教師教學任務重隨著高校的擴招,法商學院在校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多。但是,與學生數量的逐年增加相比,法商學院師資的數量卻沒有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法商學院師資的數量增長與獨立學院學生數量的增長不同步,師資數量的增長遠遠滯后于學生數量的增長,使得法商學院的師資數量日益呈現緊缺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法商學院教師教學任務的加重。法商學院教師的超負荷工作,難以保證獨立學院的教學質量,不利于獨立教學改革的進行。

2.師資的年齡結構不盡合理法商學院青年教師年齡大部分在35歲以下,母體高校委派的教師年齡一般在50歲以上,導致獨立學院師資的年齡結構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現狀。其中,法商學院的青年教師大都來自高校應屆畢業生,為法商學院增添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但是,由于青年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大都是在從書本到書本,在書本中探討教學內容,缺乏生產、管理、服務的實踐,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差。此外,由于青年教師在高校的學習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其整個學習過程與現實生活相脫離,不利于獨立學院青年教師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物質、信息和能量交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導致其教學重點傾向于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忽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利于獨立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法商學院教學管理的特殊性

1.教學管理重點與教學改革的不一致性法商學院作為獨立學院在教學管理上十分重視教學秩序的管理,具體來說對于課堂的形式、時間、課時、紀律都有明確的規定,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空間與自由。

2.教學評價與教學改革的不一致性針對教學管理的重點,在教學評價上更多的以教學秩序的正常運行為首要的評價因素,也即是以上課時間,課堂管理,教學任務的完成為評價重點,教學效果更多的以學生的主觀評價為主,這樣無形中給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中增添了極大風險與壓力。

二、法商學院金融學本科教學方式方法轉變過程中的主要困難

一方面,從教師角度來看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觀念滯后、能力不足和精力有限。具體表現為:

(1)陳舊教學觀念根深蒂固,觀念滯后。相當部分老師對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認識停留在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上,認為只是教學手段、教學技術問題,沒有認識到教學方式方法關系到新型人才培養的戰略問題。

(2)教師實際能力提升空間小,能力不濟。相當部分老師接受培訓、實踐以及科學研究等提升機會少,在合理、正確組織實施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上存在能力不足。

(3)教師精力有限,不愿意投入。近年來,隨著法商學院招生規模的擴大,教師普遍承擔著繁重的教學科研及教務工作,導致部分教師或無心或不力嘗試教學方式方法上的改革。

另一方面,從學院管理的角度來看存在的難題是僵化的教學管理不利于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具體表現為:

(1)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大多停留在會議和文件上,在實踐上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激勵機制。目前教師面臨的狀況主要是開展教學研究回報率低,開展教學方式方法創新風險大,這使得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研究并未形成一種氛圍。

(2)對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應用能力的培養不足。教務管理的重點在于保持教學秩序,強調教師準點上下課、學生到課率、課程作業、課堂管理等,缺少系統化的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應用能力的培養,最終是否掌握基本教學方式方法,主要靠教師的自行摸索。

三、對法商學院金融學本科教學方式方法轉變的幾點建議

(一)轉變教學方式方法應該以學生為本

1.教學方式方法應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法商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活潑,價值選擇多樣,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和他們平等討論,以全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去吸引學生,引導他們從多種選擇中整理出一個核心價值觀,而不是“灌輸”什么觀念。

2.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不能回避學生反映的問題任何改革都無法保證一定成功,只有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保證改革的效果,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作為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必須直面學生在改革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有好的效果。

(二)轉變教學方法方法應該以教師為主體完成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就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信任、緊密依靠廣大教師,努力營造出教師大膽創新,積極轉變的態勢。

1.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教學方式方法對教學的重要影響。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和輔助作用,采用良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得到生動活潑、創造性的發展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2.把握好學生學習的認知能力,注重學科融合互補,加強通識教育。教無定法,教無定規。可以采用“導入式”、“導學式”、“參與式”、“討論式”、“互動式”等多種教學方法,靈活處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安排好課堂結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上下呼應,使課堂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性。同時,要從學科的整體發展與綜合化出發,合理構建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整合、重組課程無疑是構建培養方案時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要做到將人文精神的培養滲透到所有課程和實踐環節的教學中去,完成通識教育的基本目標。

(三)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應該以教學管理改革為保障

1.轉變思想觀念與管理理念、提升教育管理思想教學管理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照搬,這就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在思想上由傳統的管理理念向現代的管理理念轉變。教學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政策指導、檢查監督的職能,逐步將教學管理的中心工作由教學過程轉移到教學目標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教學制度管理和教學結果管理為主的體制上來。教學管理人員要樹立新的管理意識,要由過去的約束型管理轉變為引導型管理,由指揮轉變為服務,樹立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現代教學管理意識。

2.建立激勵與約束檢查機制,促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積極性

(1)建立激勵制度,增加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積極性。例如,實行教學改革評估與獎勵,培養、選拔創新課程帶頭人,實行課程建設獎勵、教學成果獎勵等。

(2)建立約束檢查機制,調動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積極性。例如對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堅持進行檢查制度,堅持領導聽課制度,開展督導組聽課制度,教學方式方法工作評價考核、獎勵制度等。

篇2

    《金融學》是金融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為學習專業課提供理論基礎。目前《金融學》課程與后續專業課銜接方面存在較多問題。

    1.在現行課程體系上,《金融學》課程偏重宏觀金融理論,而后續專業課程多偏重微觀金融方面,兩者銜接性較差。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的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市場化要求金融的微觀化,世界金融的運行效率逐漸取決于微觀主體的行為,微觀金融幾乎和所有的實踐工作聯系在一起。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學專業秉承以理論教育為主的教育思想,以至于在專業培養當中,無論何種類型本科高校金融學的專業基礎課都是以宏觀理論分析作為課堂教育的主體,這很難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同時,專業基礎課過分注重宏觀理論,不能和專業課銜接起來,就削弱了《金融學》的專業基礎課作用。

    2.課程的知識面覆蓋不夠。主要是現在《金融學》教材對于一些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前沿理論的介紹不夠充分,特別是對“公司金融”和“投資學”方面,影響學生對后續金融專業課的學習。

    3.現行《金融學》課程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方面并沒有體現出其與其他專業必修課程的聯系和銜接,而是單獨針對本課程做出界定,缺少在學科體系方面的系統性,不能充分發揮《金融學》課程在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統領和基礎性作用。

    4.現行《金融學》教學缺少實踐和案例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徑,可為學生提供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渠道,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在《金融學》課程教學中,有很多知識僅從理論上加以闡述,學生會覺得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同樣的理論拿到實際中去,就變得生動具體,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但現在的《金融學》教學單純地把該課程看成是一本理論教科書,只注重對理論的傳授,不注重對案例和實踐的分析,以及對理論應用的引導,這對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來講,適用性較差。

    二、《金融學》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目標和原則

    1.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應側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理論應用能力、專業拓展能力。為實現該目標,在《金融學》課程教學中應立足于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據此系統化地研究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

    2.教學改革的原則。(1)加強微觀理論教學內容,注重宏微觀理論的平衡發展。在《金融學》教學中,增加諸如公司財務、金融工程、資本市場、資產定價等微觀理論的教學內容,堅持宏微觀金融理論相結合,提高理論教學的針對性,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具有專業性、技術性、拓展性的人才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2)課程內容設置要體現一定的前瞻性和差異性。一方面,《金融學》課程內容設置要盡量反映我國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為適應金融業混業經營的發展趨勢,應當是涵蓋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多領域的寬口徑模式,并結合國外的發展和國內的具體國情,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可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和院校自身的辦學條件自主確定拓展性的內容,體現出和其他類型高校的差異。(3)加強實踐教學活動,注重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可為學生提供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渠道,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二)教學改革的具體內容

    1.在《金融學》課程中加大微觀金融理論的比重。根據教育部2012年《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的要求,高等教育要“優化結構,調整學科專業、類型、層次和區域布局結構,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強化特色,促進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長,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為保證高等教育的質量、提高適應性,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的課程內容要進一步微觀化。作為專業基礎課程,《金融學》應該首先體現出金融理論的變革,順應微觀化的趨勢,增加微觀金融方面的內容,并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這也是和后續的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相銜接的要求。從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出發,按照金融行業的實際需要傳授相關知識,培養具備專業應用性和職業適應性的金融人才。

    2.修訂《金融學》教學大綱,確保和后續專業課相銜接。李健(2005)認為在教學大綱中包括“基礎性教學內容”和“選擇性教學內容”兩大教學模塊是比較科學的。筆者認為,應將《金融學》課程的教學大綱分成相對固定和可變兩個部分,給基層教學單位和教師一定的自主權,以增強教學內容與金融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變化以及后續專業課調整的適應性。

篇3

在國外,各高校完全可以根據各自的情況靈活機動地調整,比如美國高等院校所開設的金融學專業課程都比較新穎,一般每年都要淘汰掉5%左右的舊課程,增加約9%左右的新課程。即便是保留下來的課程,任課教師每年都會根據各方面的情況作出調整。這些舉措可以緩解學生的需要及社會的要求與學校專業課程之間的矛盾,從而增加學生在各方面的適應能力。其次,應加強宏觀金融課程建設。我國的宏觀金融學有一定的優勢和特色,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國際化的迅速發展,國際間協調與合作得更突出了,宏觀金融的研究內容也需要大大增加。如關于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利率與匯率、貨幣政策與宏觀調控等就需要擴展到國際范圍進行研究。因此,宏觀金融研究的傳統思路和方法需要調整,要在全球的視角下進行研究。

二、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金融學課程內容偏重宏觀理論方面,教學方法必然是偏重理論方面的闡述,而新型的金融學課程體系是以微觀金融為主體,強調實證分析和實踐操作,強調實踐教學的方法已成為各國金融學專業教學的通行做法。而運用案例教學方法是主要形式。在金融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增強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案例教學包括講解式方法、課堂討論式方法和書面式方法。選擇案例要適量適度、有針對性;應根據教學進程的不同環節,選擇不同的案例教學方式;區別不同的教育對象,選擇不同類型的案例。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國內外金融領域的經典案例和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的金融事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增加課堂討論,通過創設科學、合理、新穎的問題來帶動教學,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新教學手段

金融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培養熟練掌握金融經濟理論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具有運用新信息、傳播新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具有善于運用科學的方法捕捉有用信息、從日常生活和自然現象中引申創新信息的金融人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實現這種教學目的的有效途徑。教學手段的創新實際上就是教學媒體的現代化與多樣化。金融學教學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的廣泛使用,極大地更新了金融學教育內容,進一步拓展了高等教育的空間,激發了學生對有關金融市場知識的學習興趣,將金融學全部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都采用Power-Point電腦幻燈片,進行形象化教學,擴大了課堂教學信息量,提高了金融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使得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技術在金融學中的應用無論是開發學生智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長學生才智,還是組織教學、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都顯示了它的優勢。多媒體技術已成為現代教育教學中重要的技術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必要條件。

四、建設教師隊伍

篇4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金融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2)10-0135-03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應用型培養目標為辦學定位的高校,目前占全國本科高校總數的近30%。與傳統研究型本科院校不同,應用型院校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應用型本科教育對于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及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高等教育界早已展開應用型本科建設方面的研究,經過十余年的爭論與實踐,目前對培養目標已經達成共識,即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以培養本科生為主,以教學為主,所開展的研究以應用為主,以服務地方為主。但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不僅需要國家政策和外部環境的支持,更需要在理論方面提供更多支撐。

一、應用型金融學人才的培養目標

金融學作為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其產生之初就具備了應用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金融理論的研究在產生之初著重于宏觀的抽象理論描述,20世紀50年代之后逐漸注重金融理論與市場需求的結合。通過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金融學越來越實證化、工程化和微觀化,金融學研究對于研究方法的注重促進了現代金融學的發展,創立了很多新的理論,包括資產定價理論、公司治理理論以及金融衍生品定價理論等。現代金融學研究視角日益微觀化,使其成為金融市場管理和指導企業行為的重要手段。金融學科的發展對于金融學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養同時具備熟悉金融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能,能夠運用金融學一般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一定綜合判斷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以應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的金融學科更多地需要培養同時具備金融學、財務管理學、應用數學、信息管理學、計算機學、法學等多學科知識,能將經濟分析、財務管理、數據處理、軟件應用與設計等工作融為一體,靈活自如地處理各類實際金融問題的人才。當今社會,除了需要從事基礎研究的精英型金融人才以外,還需要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奉獻精神、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應用型金融人才。這種具備多學科知識背景的應用型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金融學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已成為現代化特色大學的重要任務。

二、金融學教育現狀反思

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本科院校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傳統的書本式教學方法難以培養出動手能力強、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正逐步被應用型教學模式所取代。堅持文化引領,由書本走向應用,由課堂走向實踐,這是高等教育面臨的新挑戰,也是本科院校創建特色大學的時代要求。然而由于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影響,當前金融學教學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偏離,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體系設置重理論輕實踐

盡管許多本科院校以應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但是在課程設置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問題,導致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相偏離,主要表現在:首先,在學時安排上,理論課程學時較多,實務課程學時偏少,理論課程中所學知識無法通過實踐課程加以鞏固。單純的理論學習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興趣;其次,在教學計劃的安排上過多強調本學科內容的重復性記憶和復習,把教學過程簡單地理解為知識的灌輸過程,并形成了學生聽、教師講的教學模式和學生以練習、模仿和背誦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方式,忽視了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難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第三,在課程設置上仍然遵循傳統的主體脈絡,而不是面向實際應用,根據職業能力的要求來選擇教學內容,忽視了教育與產業的聯系、知識與工作任務之間的聯系,結果導致課程內容與實踐的聯系不緊密,學生們只會紙上談兵,不會實際運用,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缺乏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金融學教材

因材施教是高等教育發展所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對以應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的本科院校而言,這一規律具有更為突出的指導意義。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必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偏重于實踐技能的培養。由于應用型大學畢業生大多選擇直接就業,就業崗位又多是一線工作崗位,這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專業熟練度、實踐技能等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要求。畢業生能否適應社會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關鍵要看他們所在的學校是否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制定了適合學生個人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

目前國內金融學教材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教材的實際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流行較廣、口碑較好的精品教材大多出于研究型大學之手,理論性較強,實務知識涉及較少;有些偏重于實務講解的教材則受編者自身研究能力所限,出現內容簡單雷同、語言晦澀、講解不細致等問題。教材選擇余地不大及選擇不當進一步導致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不合理,使人才培養偏離了預定目標。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創新

現代金融學的特點要求金融學專業的課程具備專業的技術性和實用的技能性。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仍以傳統的課堂講解為主,照本宣科,知識重點和難點不突出,忽視知識的內在聯系和連貫性,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講解中,既缺乏生動的案例教學,又缺少實踐性的操作培訓,教學過程只是教師的單方面灌輸,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無法實現教學相長的教學效果。

(四)課程考核制度不完善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該堅持以應用性標準來組織教學活動和對學生進行考核,但目前高校在課程考核制度上還有欠科學,主要表現為以期末考卷作為惟一或主要的考核手段和評價尺度,不注意對學生學習過程投入狀態和平時學習成績的考評;考核目標主要在于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試卷題型主要以識記型知識為主,忽視對知識應用能力的考查。考試結果難以客觀真實地檢驗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師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培養良好的學風和教風。

三、金融學專業教學改革思路

(一)優化課程體系

學生要在未來的工作中實現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就必須具有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將所學知識外化為實際工作能力,因此必須將這種要求體現在教學計劃中。首先,應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根據人才培養的實踐要求制定教學計劃,使課程的知識內容與學生的未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精簡教學內容。在課程設置中,不去過分追求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對于內容重復較多、理論難度較大的課程進行精簡,用更多時間來訓練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第三,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必要的專業知識的掌握,又要注重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持續學習能力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注重實用型課程,如開設商業銀行實務、證券投資實務等課程,在要求學生掌握必備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專業教材建設

各高校應根據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本學校的實際情況,編寫出使理論教學服從并服務于實踐教學、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會貫通的特色教材。在教材知識點的確定上,要求精求實,突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分析方法的系統學習和訓練,突出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在能力的培養上,通過各類教材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實踐操作的能力。

(三)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首先,改變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授課模式,注重采用啟發式與互動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在學生之間結成學習小組,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對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訓練。重視案例教學,通過對各類典型案例的分析與講解,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專業理論的理解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切身體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應對和解決各種錯綜復雜問題的能力;其次,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和電子化教學手段,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并能夠及時更新,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先進的教學手段有助于培養學生利用現代化信息系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畢業后的工作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實施多元化考核方式

首先,通過將平時考察與期終考試相結合,客觀地評定學生的成績,在此基礎上可適當豐富平時考察的方式、次數及其在整體成績中的權重,避免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不努力,臨近期末時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對,減少學生的投機心理;其次,豐富期末考試內容。期末試卷中不能只對名詞解釋、簡答等識記型知識點進行考核,還應適當增加能夠讓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試題,改變學生對知識點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第三,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如社交能力、經營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的考核,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除此之外,還可以借鑒各種執業資格考試的方式,積極探索將計算機引入期末考試,通過電子化的考試手段著重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借此提升實踐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麗輝,周海燕.“習明納爾”教學法在金融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7).

[2]周建勝,蔡幸,蔣立宏.加強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系部教學工作思考[J].市場論壇,2010(7).

篇5

關鍵詞: 金融學本科教學 問題 改革措施

金融業越來越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經濟發展對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是迅速增長,該領域的精英人才收入遠遠高于其他領域。隨之而來的,金融專業也成為各高校的熱門專業,報考人數急劇增加,錄取分數逐年提高,招生規模也迅速擴大。但是,培養出來的人才卻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聽起來專業是對口的,但是能力卻和社會的需求不對口。這個主要的原因是高效的金融教學沒有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已經比較嚴重地和現實脫節。因此,改革現行的金融學本科教學,以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金融人才,是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

一、金融學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問題。

由于我國歷史的原因,金融學被定義為“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高校的金融學課程設置,主要偏重于宏觀金融。課程設置主要是以中央銀行學、貨幣金融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和國際金融學為代表。對這些課程的學習固然重要,可以了解熟悉整個金融體系的運作,可能更適合于將來畢業之后進入人民銀行體系或者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的學生的工作,但能夠進入這些部門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對大多數進入企業、具體金融機構的學生來說,應用性不強。這些微觀部門所需要的比如公司理財、風險定價、資本運作等內容,課程則設置相應太少,有的干脆就不開設這些課程。

2.教材問題。

教材市場本身比較混亂,不像國外,只有大師級的人才能夠出教材,并且把寫一本教材視為一生的榮譽。在我國典型的則是幾個教授請幾個研究生,找一堆書,把這些書里面的內容拼湊一下,然后花一些錢找個出版社出版,再利用其關系資源,把這些書出售給相關的學生,從中獲取個人利益。這些書的質量就可想而知。整個教材沒有自己獨立的、完整的體系,一部分和一部分之間沒有邏輯關系。教材前后出現矛盾,甚至在整編其他教材內容的時候,由于不求甚解,把不該精簡掉的精簡了,導致書中錯誤連連。最為普遍的是,在整編教材的時候,為了防止抄襲的嫌疑,有些把國外教材里面精華的內容比如經典的案例、詳盡的解釋和說明都刪去了。剩下的大多是廣義、狹義的概念,作用、特征、意義,等等,這樣的教材不可能培養出現代金融所需要的人才。

3.教學方式陳舊、落后。

金融學本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是現在高校金融學的教學,還是側重于理論教學,而輕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記筆記的傳統教學方式,不重視對學生主動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時,往往缺乏合適的案例,也不能夠結合當時經濟狀況和金融現實,讓學生收集資料,討論分析,僅僅是給學生灌輸課本上的知識。有些高校雖然具有試驗實踐的硬件條件,如金融投資方面的模擬應用軟件,但使用率并不高。而實際上隨著金融業發展,新金融產品出現,社會需要的是有實踐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改革措施

1.精選教材,完善課程設置體系。

金融學教材,最好是選擇國外比較經典的原版教材,只需把其中的案例改換成中國的案例,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以和中國的實際相符合。同時要設置一整套體系完整的教材,教材之間不得交叉重復,教材內容之間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顯然,這樣的工作,不是一個學校,甚至幾個學校能夠完成的事情,這需要教育部統一的安排、組織,但是這很容易使部分官員從中謀取個人私利,這就要求教材的編寫、出版等工作公開透明。學校可根據院校的不同與培養方向的不同,編寫不同的教材。

就課程設置方面,對有些課程應該刪減合并。比如,現在金融專業的學生都在學習《金融學概論》,這門課程應該從金融學專業中去掉,因為后面學習的許多內容實際上是和《金融學概論》里面的內容重復的,《金融學概論》,應該是非金融學專業的學生學習的課程。

而對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學,這些課程應該精簡合并,或者僅僅作為一個專題來講。低年級的學生應該重在學習一些基本的金融學原理的課程,這些原理在任何金融學課程里面都是通用的。而高年級的學生應該學習一些公司理財、金融工程、證券投資等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

2.加強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能夠使學生用理論化作為工具來解決實際的問題,促使他們理解理論,掌握理論,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根據教學計劃安排,設計好分析案例,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使理論和實際能夠結合起來,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推理,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通過對案例的討論,提高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對其中的薄弱環節進行彌補,有利于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增加實驗課的教學。

金融學科主要是為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一定操作能力的金融人才,而這種能力的培養,僅靠課堂上的理論教學是無法實現的,必須依靠實驗教學。以計算機技術和實驗教學軟件為支撐的實驗教學能真實模擬金融業務操作,對學生認識金融市場、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的運行,以及銀行的基本業務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美]羅斯?米勒.實驗經濟學:如何構建完美的金融市場[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徐國平.網絡中的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7,(4).

[3]孫桂芳.金融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與教學方式的互動性――基于現代教學設計理念的探討[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6,(6).

篇6

關鍵詞:精品課程;應用型;翻轉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2

《金融學》是一門研究金融領域各要素及其基本關系與運行規律的基礎理論課程,是商科類專業學生必修課。目前,國內很多研究型大學在金融學課程的教授中,偏重于理論的講述和模型的解讀,普遍存在金融知識學習與領域知識學習相互分離的現象,缺乏綜合性、復合型卓越人才全面培養和提升的方案。同時,也忽視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金融企業的需求。在金融創新不斷向廣度深度發展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應用型本科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所以精品課建設中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的創新,迫在眉睫。

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進行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對金融學課程教學進行深入研究,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從多方面參與教學過程,以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精品課程建設的精髓所在。如何從教學方法、內容體系,考評體系等方面根據經濟發展、金融理論研究的新變化進行不斷改革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長期任務。同時,在金融學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素質教育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質量,重視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重視金融業務技能的培養,重視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配套改革。

為著力解決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精品課程建設問題,“金融學”課程項目組以優秀教學團隊為基礎,以“金融學省級精品課、金融學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省級教研課題”為依托,結合現代金融業發展特點,在傳統金融學精品課授課和建設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模式,“產、學、研”三位一體的精品課建設模式,并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具有應用價值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精品課建設的成果。

“學”指的是教學過程體現應用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首先,有結構優化的教師隊伍,六位主講教師中四位具有教授職稱,兩位具有博士學位,四位有出國經歷,如此高職稱和高學歷結構是我院其他課程所無法比擬的。不同層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展示不同的教學風格,利于學生吸收百家之長,融會貫通。

其次,制定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大綱,學生根據執行性較強的大綱,及建設完備的BB系統、ICAN系統、LMS系統進行課前準備。信息系統的有效支持,利于教師將課程內容的學習實現課上和課下的有效融合;同時小組學習模塊,便于學生小組學習分享;特別是其全方位的考核系統,把過程考核及期末考核進行加權,體現素質教育,同時學生和導師都可以實時的對學習的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和矯正。

最后,在教學過程中,側重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階段的轉變。把新的課程設計、新的課堂教學等等一系列基于SCL教學模式的全新設計方案―恰當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第一,通過“新聞小講師”項目,養成學生關注時政的習慣和對新聞的敏感度,逐漸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在金融學授課過程中,每節課抽出2-3分鐘時間,安排學生選取熱點新聞事件進行播報、點評,一學期下來,學生不僅課上講新聞,課下說新聞,而且經常自主的三五一組的對新聞事件發表獨到見解,該項目的溢出效應還包括學生的語言表達力神速提升。第二,基于學生認為理論知識枯燥的誤區,我們采用“翻轉教學”及“對抗賽”教學形式,提高大家學生知識的熱情。例如在講述《金融學》貨幣的形態的內容時,安排學生課下參觀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陜西錢幣博物館,通過導游的講解,了解貨幣的發展歷程,課上安排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大家對典型貨幣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宣講,通過認知參觀、資料查閱及小組展示的形式,讓學生真正全面的認識貨幣演變的本質,進而可以從專業的角度認知當今的電子貨幣、比特幣的產生和發展。講到《金融學》西方經濟學派時,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網絡輔助教學,把PPT等授課資料上傳到Blackboard系統,課前要求學生在線學習,課中把學生分成四組“古典學派、凱恩斯學派、貨幣數量學派、新古典綜合派”對學習資料展開討論,各小組“華山論劍、坐而論道”,陳述各自學派的理論及應用價值,對不同學派的政策及應用進行時效分析,營造“百家爭鳴”的課堂氣氛,課后布置作業檢測學習效果。學生高興的說:我們在金融課上也可以“玩轉課堂”。第三,組建興趣小組,進行分享交流。金融知識博大精深,同時知識繁雜,在授課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對投資工具的偏好,我們組建了銀行、證券、保險、外匯、期貨、基金、黃金等項目小組,老師確定主題,每周召開小組例會,討論關注金融工具的心得體會,以及投資金融產品模擬演練的盈虧情況。不僅鞏固的課上所學知識,同時還挖掘出了很多主動學習的機會。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的改革,獲益的不是一個老師,而是一整批學生;改變的不是一門課程,而是教會了學生學習的一種思考方式和方法,真正把素質教育貫穿于授課之中。

“產”指的是實踐性教學過程體現應用型。

突破課程學習和創新實踐活動割裂的局面,建立探究性引導、課程融通、課外創新實踐個性化的培養載體,探索并實踐了促進學生“自主定位、主動學習”、面向“因材施學”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模式。進行系統化、層次化、漸進式的實驗實踐教學載體,促進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持續、遞進提升。其特點包括:突出引導學習模式轉變、突出強化思維訓練、突出實驗與實踐為途徑、突出課程與課外相互融合。通過參觀調研,進行行業認知;通過校企合作,開闊視野,了解行業發展動態,目前我們已經與東方華爾、華西證券、華夏銀行、招商銀行、西部證券、中國人壽等多家金融機構開展課程開發、行業培訓、校企共建實驗室、實習實踐項目、資格認證等多層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金融知識進社區項目,更是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服務社會;每年基于金融學課程對金融知識的學習,組織學生到西安的各個社區進行金融知識普及,廣泛宣傳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金融知識,進一步提高居民識別和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提高全民的金融素養,教書育人,回饋社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知識服務于社會的價值,樹立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信念。通過參加全國專業大賽,進行知識運用,展示專業才華,目前我校金融專業學生已經參加全國大學生銀行綜合技能大賽、全國十佳理財師大賽、全國金融精英挑戰賽,與行業聯手舉辦的金融營銷大賽、股票交易大賽等多項賽事,同時作為承辦方承接了金融行指委舉辦的金融行業大賽及全國大學生銀行及保險大賽,參加和舉辦各種專業賽事,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行金融知識和技能的切磋,提高了金融服務意識,實現學校理論學習與行業需求的有效融合,同時還可以通過賽事平臺交流金融教學經驗,取長補短,為金融專業的教育教學積累寶貴的經驗。

類型 實踐項目 成果

參觀 調研

行業 認知 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中的古錢幣館 參觀心得體會

組織學生到金融機構參觀學習 參觀心得體會

開展假期銀行、保險產品的調研項目 調研分析報告

校企 合作

服務 社會 與浦發銀行攜手金融企業大講堂項目 心得體會

聘請行業導師,協同授課 實踐項目

采用小學期制,安排學生到建行、西部證券、中國人壽實習 實習報告

與民生銀行攜手進行金融知識進社區項目活動 項目總結報告

參加大賽

能力提升 金融知識大賽、金融小講師 獲校級獎勵

參加“全國股票交易大賽” 獲西北賽區亞軍

參加“全國十佳理財師大賽” 得陜西省第六名

贏在新起點-全國銀行綜合技能大賽 獲得全國賽亞軍

全國大學生銀行綜合業務技能大賽 獲得全國賽團體第三名

金融協會專業性的社團活動、香港游學活動 豐富的第二課堂

“研”指的是科學研究成果體現應用型,實現教學科研融合。師生把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專業性問題及教學改革的經驗,以科研課題的形式進行專項研究,在把科研的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加以驗證,如此循環,實現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同時,我們學院還成立了“博鑫苑”科研工作站,讓學生成為科研助理,參與到課題中來,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同時,為未來畢業論文的撰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類型 科研項目 成果

教學研討會

展開校級交流 邀請行業專家講座、博鑫苑研究型社團 知識深入擴展

金融學院組織2012年金融論壇、2011年教育研討會 宣傳自我,資源共享反思總結

參加全國的專業交流會及培訓 自我提升不斷進步

自編教材

總結教學經驗 《金融學》天津大學出版社 教學經驗的總結

《國際金融》天津大學出版社 教學外延

《金融概論》西北農林出版社 教學經驗的總結

課題研究

實現教研相長 “以學生為中心”金融理財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教學方法的研究

宏觀金融監管下西部地區金融風險控制及對策研究 金融風險研究

基于混業經營趨勢陜西省商行金融創新風險研究 金融創新研究

陜西省構建普惠農村金融體系對策研究 普惠金融研究

陜西省縣域農村金融生態機制優化研究 生態金融研究

基于產業轉型對應用型本科教育研究 應用本科教育研究

“產學研”為一體的《金融學》精品課程建設模式實施以來,成果豐碩。

1.學生能力提升,培養效果明顯

學生多次參加“金融知識競賽”、“銀行綜合技能大賽”、“十佳理財師大賽”“股票交易大賽”,成績斐然;并多次在校報等雜志上。

2.教學資源不斷豐富,有效推廣校內資源應用

金融學精品課程已經完成的全程視頻教學,BB系統上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金融輔修專業的學生及高職學院的金融學課程都已經通過網絡訪問本課程的網站進行遠程學習。

3.取得一批具有推廣價值的教學改革

金融學課程建設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大綱編寫已經完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建設已經趨漸成熟,“小學期”實踐教學模式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產學研一體的教學改革已經形成基本的運行機制。

4.示范輻射面廣

建設經驗多渠道推廣交流,每年接待大量的來我校學習交流的師生,《金融學》示范教材廣泛應用,目前使用量達1000余本。

5.社會認可度高

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在2013年的本科教學評估中,得到專家的好評,學生學習熱情高,學習投入度大。學生實習情況,得到建設銀行西安分行及平安銀行西安分行的好評,學生應上崗時間短、上手快、實踐動手能力強,能將所學理論知識跟工作結合起來,是較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6.有效促進了教學和科研的長效發展

精品課教學團隊長年開展金融教學、產學研結合方面的研究,近3年來,30余篇,編寫教材10余部,省級課題約20余項,極大地促進了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動精品課程建設的長效發展。

7.強化實踐、突出創新的教學改革成果得到了學生的好評

歷年評教調查中,課程主講教師學生好評排名均在全院前列,團隊教師學生評價最低分不低于90分。

我們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如金融學課程日常教學中,根據學校學生情況的不同,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進行合理安排的問題;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法大批量的接納學生實習,在實行小學期過程中,不同批次學生的學習和考試平衡等問題,有待我們不斷的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史文婷.基于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3.

[2]王艷梅.精品課程的網絡資源建設研究與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12.

[3]吳寧,馮博琴.對國家精品課程轉型升級與資源共享建設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2(11).

[4]周子游.國家級精品課程網絡共享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

[5]胡煒佳.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建設的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

篇7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投資理財已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層面,成為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投資理財的普及讓那些既懂一定投資理財基礎知識同時又具有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的專業人才成為社會急需,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正好滿足這一社會需求。但從近幾年用人單位對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畢業生的意見反饋來看,突出問題就是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偏低、動手能力偏差,難以適應投資理財崗位對人才的需要。產生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中實踐教學環節的落后。目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投資理財教育存在很多不足,主要體現在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的培養方面。因此,構建和完善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升職業素養已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投資與理財教育發展中的核心問題,也是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缺陷

1.實踐教學內容分散,沒有形成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目前,金融企業招聘員工趨于理性,逐步改變了過去一味追求高學歷的做法,更看重員工的實踐能力、發展潛力、品行素質、個人形象、交際能力、本地資源等。這正與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相吻合,擴大了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的畢業生在金融企業的就業空間,前提條件是必須具備金融企業所要求的各項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這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類專業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2.實踐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落后,難以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商業銀行、證券、保險、投資理財職業資格,能在金融企業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或基層從事技術應用工作的高等人才。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傳統的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灌輸”意識,只注重了系統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受損,既影響到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又影響到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來說,許多課程的教學必須要突出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如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投資基金、公司理財、個人理財、保險實務、外匯交易、期貨投資等。3.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數量和功能還不能夠滿足學生頂崗實習的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院校雖然一直在嘗試著進行改革,加大了實訓主導型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力度,但仍然沒有完全脫離開本科式人才培養模式。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教育基本上仍然沿用著“電腦+軟件”模擬炒作的建設思路,校企合作不夠深度融合,缺乏全真化教學和實訓,無法滿足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內在要求;實景模擬、實景操作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投資理財的實際需要存在著較大差距,存在重復建設、低層次建設的情況,基本上沿循著本科院校的建設思路,校企合作缺乏突破,高職特色不突出。4.師資隊伍不能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育的需要。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教師,應用型本科教育要想辦出質量,突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隊伍的質量與結構。近些年,應用型本科教育迅速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但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突出表現在教師實踐能力普遍不強。在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的教師中,大多都是從校門到校門,大學畢業后直接到應用型本科院校任教的教師占有較大比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老師嚴重缺乏。

三、完善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對策

1.加大金融機構“訂單式”人才培養力度,實行校企共同育人。金融類專業應根據金融機構需求,與金融機構簽訂學生就業訂單,根據企業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學、師資、實驗實訓、頂崗實習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共同開發教學課程,實現校企共同育人。“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好處是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最后一個學期因尋找工作而浪費大量的學習時間,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2.以任務驅動和項目導向為特色,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而實踐教學是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關鍵。為保證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可以設置三種實踐課程,分三步開展實踐教學,使專業教學與就業崗位實際逐步接近。首先是一體化課程教學。所謂一體化課程是指學習內容與工作要求一體化、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一體化、教室學習與實訓基地實訓一體化的課程。這類課程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習性工作任務作引領,以移植的金融機構崗位工作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以模擬投資與理財崗位操作過程組織教學過程,以校內實訓基地作為教學場地,是教學練相結合的仿真實踐教學。通過模擬訓練,學生能夠具備完成金融機構投資與理財崗位工作任務的基本能力。3.以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為主線,對專業課程進行“課證融合”教學內容改革。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應根據自身的人才培養定位,對金融機構的業務進行工作項目分析,將金融機構的業務劃分為臨柜交易、服務營銷、業務管理三個工作項目,然后對每一個工作項目進行工作任務分析,在對工作項目進行任務分析的基礎上,對每一個工作任務進行職業能力分解。根據金融機構投資與理財業務的工作流程和內容安排教學內容,注重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應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證券業協會、保險業協會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大綱的考核要求,調整教學計劃,實現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內容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4.構建“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全面提高師資隊伍水平。教師的角色正隨著教學方式的改革使發生根本的變化,教師正成為導演、操作示范者、教學工作任務推進者和組織者。課程改革對“雙師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越來越重視教師的業務操作能力。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類專業一般采取兩個辦法來構建“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從招聘和培養兩個途徑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學團隊:一是從金融機構引進業務骨干充實教師隊伍;二是將專業教師派往金融機構掛職鍛煉。以“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聘請行業專家為兼職教師,進行專業課程、實踐實訓課程的教學與指導工作,要建設一支由專業帶頭人領銜,行業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比不低于1:1,高素質的“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同時,選派專業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和雙師素質教師,通過訪學、培訓,參加學術研討會等途徑,加大培養力度,全面提高金融類專業專任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

作者:李光 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鄭水珠.新建本科院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發展探討———以福建江夏學院為例[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6,(3):55-59.

篇8

關鍵詞:地方財經院校;金融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投資理財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01—153-03

教育部和財政部2010年7月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指導思想別強調,本科教育應更好地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需要。在高等教學錯位競爭發展趨勢下,復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是研究型重點大學的培養任務,地方院校應重點培養應用型人才。

金融工程本科培養以地方財經類院校作為中堅力量,51%的金融工程本科在地方財經院校。財經類院校的人才培養受到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推進嚴峻的挑戰,其人才培養目標的合理定位是“根據多樣化的社會需求,確定財經本科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張進,2006)。因此,地方財經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也需要實施面向應用的人才培養改革,以順應高等教學大眾化趨勢和響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教育部的本科質量工程。

一、地方財經院校金融工程本科專業培養困境

國內金融工程本科專業屬于教育部認可的目錄外專業,其培養是以國外金融工程碩士教育(Master in FinancialEngineering,MFE)為藍本,要求學生具備金融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交叉學科知識背景和專業能力。從學科結構、培養層次和學生能力分析發現,作為金融工程本科培養中堅的地方財經院校根本就培養不了本科生具備這種金融、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交叉的專業能力。

1.地方財經院校數學和計算機科學基礎薄弱。作為金融、數學和計算機三學科融合交叉的體現,國外金融工程碩士通常由大學的商學院(國外金融屬于商科)、數學系和工程學院聯合授課,其實質是以數學工具來建立金融市場模型和解決金融問題。然而,地方財經院校傳統的經濟管理專業和學科體系限制了其對金融工程的數學和計算機學科支撐:一是這些院校的數學教學以“經濟數學(俗稱數學三和四)”為主,要求較低,即使為金融工程專業開設“理工科數學(俗稱數學一和二)”,教師長期習慣“經濟數學”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的深度和難度以及課程的成熟度都難以達標;二是地方財經類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也缺乏專業性,授課主要由偏重管理的信息管理學院負責,難以實現程序設計、算法優化等教學要求。數學和計算機偏科的現象不僅是地方財經院校,中央財經大學等教育部直屬的財經院校也同樣因為學科問題而被排除在“985工程”之外,與研究型綜合大學差距明顯。同時,財經院校學科偏科還體現在“金融工程”課程建設上,所有獲得“金融工程”國家精品課程的高校都是具有綜合學科優勢的“985”研究型綜合大學,沒有一所財經院校,即使是教育部直屬的重點財經院校也如此。因此,數學和計算機學科缺陷嚴重制約了地方財經院校金融工程本科的培養。

2.地方財經院校本科層次難以到達金融工程的培養目標。在金融、數學和計算機學習過程,金融工程本科生面臨工商管理專業同樣問題,跨學科學習導致學生疲于應付金融、數學和計算機課程學習任務,泛泛的學習難以精通,因而數學建模的金融工程專業技術能力難以形成,這種天方夜譚式的學科交叉培養形同虛設。因此,以金融、數學和計算機學科交叉培養不適合地方財經院校當作金融工程本科的培養要求和培養定位,只適合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這不僅是國外金融工程只有研究生項目的原因,而且也體現國內實力雄厚的“985”綜合性大學不設金融工程本科之上,例如四所“金融工程”國家精品課程高校僅武漢大學保留金融工程本科,而同是首批開設金融工程本科和“金融工程”國家精品課程高校的廈門大學2009年取消了金融工程本科專業。

3.地方財經院本科畢業生難以勝任目標職位。從培養方案來看,金融工程本科定位培養面向投行、基金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高層次金融技術人才——金融工程師(Quant),從事衍生品定價、模型的建立和應用、模型驗證、模型研究、程序開發和風險管理等工作。這些工作需要精深的數學建模能力,而事實上金融工程本科生只具備金融基礎知識和常規業務素質。因此,地方財經院校培養的金融工程本科畢業生不能勝任需要數學建模的金融工程相關職位,同時各大財經招聘網站的相關職位招聘信息也從來不把本科畢業生作為招聘對象。

綜上,地方財經院校難以將本科生培養成具有數學建模能力的金融工程師,因此,其金融工程本科培養必須重新定位。

二、金融工程本科面向投資理財的培養定位可行性

地方財經院校難以培養跨學科合格的金融工程人才,其金融工程本科培養必須順應人才需求的趨勢,經分析和梳理,面向投資理財的專業定位是現實的選擇和最可行之路。

1.投資理財就業穩定而有潛力,是金融工程本科最佳的就業渠道。遵循著名哈佛校長德里克·博克將學生的發展與社會需求(就業市場)相結合的高等教育思想(潘金林,2010),將投資理財作為金融工程本科學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結合點:從培養規模來看,金融工程本科只需很小的金融就業細分市場,2010年金融工程專業畢業生僅有2000—3000人,不到金融專業的8%;同時,整個金融就業市場前景廣闊,2003-2007年我國金融從業人數比例不到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齊小東,2010);再者,資本市場擴容和直接融資比例增長的趨勢下,以證券業發展為基礎的投資理財就業將獲得結構性增長和突破,金融工程以投資理財作為就業方向將非常穩定。

2.投資理財緊密聯系金融實務,是金融工程本科最好的切入點。由于數學和計算機培養的學科缺陷,地方財經院校實現不了數學建模解決金融問題的金融工程本科培養目標,只能退而求其次,弱化數學和計算機的培養要求,利用其經濟金融的學科優勢,凸顯培養以投資理財為主的金融知識和能力,不失為可行之路。拋開數學和計算機課程,國外金融工程碩士的金融課程主要是股票市場分析、投資組合分析、期貨和期權、資產定價、資本預算、固定收益分析、利率模型、金融風險管理等,這些課程正好構成投資理財的知識體系。與此同時,投資理財是金融工程的基礎性工作,本科生可以從投資理財切入證券業,積累經驗提升成為真正意義的金融工程師,未來發展空間和潛力無限。

3.投資理財實務素材豐富,是金融工程本科合適恰當的教學內容。投資理財內容翔實具體,既可發揮地方財經院校的學科優勢,又能作為金融工程本科生的培養定位:(1)投資理財教學內容充實豐富,與以期貨期權為重的金融工程教學因國內實務匱乏而枯燥空洞截然相反,投資理財實務工作成熟而繁榮;(2)投資理財的教學素材易于收集,例如,豐富的證券軟件財經資訊和各大網站財經專欄的投資理財專題;(3)投資理財不僅是有豐富的案例和實務可供講解和學習,而且得到以資產組合理論為代表的現資理論體系強有力支撐。因此,投資理財非常適合用來培養本科生。

三、面向投資理財的金融工程專業教學改革

應用型金融工程本科面向投資理財的培養定位是一條現實可行之路,為了進一步理清地方財經院校金融工程本科培養的教學改革,本文以貴州財經大學為例,考察金融工程專業知識能力結構重新設計和課程改革。

1.貴州財經大學金融工程本科的背景介紹。貴州財經大學金融工程本科教學和培養由金融工程教研室具體負責,所屬金融學科背景扎實、優勢凸顯,是貴州省唯一的金融學碩士學位授予點、金融學重點學科建設單位和金融學省級示范專業建設單位。同時,該學科的教學改革也備受關注,先后獲得了教育部2009年度“‘面向基層、面向三農’的金融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9年貴州省級教學團隊“金融學主干課程教學團隊”和2010年貴州教學改革重點項目“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地方財經院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改革研究”等項目。

同時,金融工程教研室師資科研實力強勁,投資理財專業背景扎實。該教研室15名教師博士占10位,集中金融學科70%的科研力量。同時,教研室以投資理財教學為主,有“證券投資學”省級精品課程、“金融工程學”和“投資銀行學”校級精品課程;教師證券研究和從業經驗豐富,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金融研究》和《管理工程學報》權威期刊發表證券文章5篇。

2.金融工程專業知識能力結構設計。參照劉德仿等人(2009)的“以能力為主線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框架”、發揮學科背景和教師專業背景優勢,貴州財經大學金融工程教研室將金融工程本科專業培養定位為投資理財,以知識能力結構體系作為議題進行教研室討論,采用逐層分解的結構化方法,將專業能力結構體系分為方向、崗位、能力和知識點等四個層次:(1)就業方向分為投資分析和理財規劃,其中投資分析是理財規劃的基礎;(2)崗位以就業方向為導向,梳理出適合本科生工作的相關機構的基礎崗位,投資分析方向面向實務投資、證券投資、金融市場創新等三個崗位;(3)能力則是崗位需要具備專業核心能力,為了凸顯專業能力,省略通識能力,以證券投資崗位為例,以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和投資組合等三種能力為主;(4)知識點是專業能力的知識基本框架,技術分析能力包括基本指標、分析指標、圖形學、分析理論等四個知識點。

3.金融工程專業課程設計與建設。與此同時,依據面向投資理財的專業知識能力結構體系,貴州財經大學金融工程教研室也提出了金融工程專業課程設計和建設基本方向:(1)教研室集中精力重點建設專業主干課建設,專業課是教研室的主要任務和特長,而通識教育和基礎課非教研室所專長,由基礎教學部門負責;(2)選擇投資分析作為專業主干課,理財規劃為專業選修課,以體現投資分析作為理財規劃基礎的課程規律;(3)采用馬建榮(2010)學科邏輯和問題邏輯的課程教學設計方法,投資分析專業主干課以“證券投資學”、“金融工程學”和“金融衍生工具”為原始藍本,借鑒國內相關課程的主要成果,按照不同投資工具分為八門課程(詳細見表1)。

四、展望

地方財經院校是培養金融工程本科的中堅,但在由于學科結構、培養層次和學生能力的原因很難培養出真正具有數學建模能力的金融工程人才。依據地方財經院校的學科優勢、金融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和本科培養的特點,地方財經院校將金融工程本科培養定位面向投資理財,以順應高等教育大眾化和與研究型綜合大學錯位競爭的地方院校應用人才培養趨勢。與此同時,針對地方院校應用金融工程本科培養,面向投資理財梳理出方向、崗位、能力和知識點的專業能力結構體系,并提出按照學科邏輯、問題邏輯和投資工具的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依據學科優勢、金融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和本科培養的特點,順應高等教育大眾化和與研究型綜合大學錯位競爭的地方院校應用人才培養趨勢,作為地方財經院校的代表貴財金融工程教研室將金融工程位面向投資理財,并提出由方向、崗位、能力和知識點構成的專業能力結構體系和按照學科邏輯、問題邏輯和投資工具改革的課程教學方案,這種應用型金融工程培養模式可以作為其他地方財經院校借鑒的范式。

未來落實面向投資理財的金融工程應用化培養,地方財經院校教學改革和教學方式轉變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對金融工程的主要理論和思想進行重新梳理和組織,分課程講解,避免同一個理論在多門課程重復出現的現象;二是吸收豐富的投資理財實務資料作為教學素材和教學案例,增強金融工程專業實用價值和實際意義;三是兼收并蓄,吸納成熟的投資類精品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按投資工具細分的金融工程專業主干課程建設成為特色課程。

篇9

愛荷華大學、普度大學、斯坦福大學的金融專業比較好。

愛荷華大學。又稱艾奧瓦大學,成立于1847年,為一所研究型大學,在國際上享有聲譽。愛荷華大學是著名的十大聯盟所屬學校之一,被美國社會譽為"公立常青藤大學"之一。愛荷華大學尤其以醫學院、法學院、商學院知名。

普渡大學。主校區位于美國中西部印第安納州西拉法葉。普度大學提供了超過210種的主修,最為人所知的是它的工學院。普度工學院提供了高競爭力的課程設計與具領先地位的系所,是全球頂尖的工程學校之一。

斯坦福大學。坐落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市,是一所享譽世界頂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學。該校培養了眾多高科技產品的領導者及創業精神的人才。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關鍵詞] 新疆;全國;金融學;課程; 差異

[基金項目] 本文為新疆財經大學教改課題“金融學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研究與實踐”中期成果

[作者簡介] 周麗華,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國際金融,新疆 烏魯木齊,830012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3)05-0060-0002

一、新疆金融學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現狀分析

(一)新疆本科層次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

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本科層次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由17門公共通識課程、8門學科基礎課程、6門專業核心課程、5門限制性選修課程、5門非限制性選修課程及實踐環節構成。

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本科層次金融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必修課中的公共通識課程門數比金融專業課程門數多10門;第二,金融專業必修課中宏觀課程比重高于微觀課程比重;第三,金融專業課程中的定性課程門數比定量課程門數多8門;第四,注重新疆歷史、民族宗教理論的學習。

(二)新疆研究生層次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

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層次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由5門公共課程、5門專業基礎課程和7門專業方向選修課程構成。

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層次金融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必修課中的公共課程門數比金融專業課程門數少2門;第二,金融專業課程中的宏觀課程比微觀課程多1門;第三,金融專業課程中的定性課程門數比定量課程門數多7門。

二、新疆與全國金融學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差異分析

(一)新疆與全國金融學分層次教育差異比較

目前,全國金融學專業分為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四個層次的教育。金融學專科教育主要培養從事基本的、具體金融工作方面的人才;金融學本科教育主要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綜合能力較強的金融人才;碩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培養金融應用型高級專業管理人才;博士研究生主要培養金融分析、金融研究和金融決策的高級人才。

目前,新疆金融學專業分為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兩個層次的教育,金融博士生層次的教育剛剛起步。在全國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綜合能力較強金融人才的方針指導下,新疆的金融本科專業教育,為新疆經濟金融界輸送了大批金融專業人才。新疆的金融碩士研究生教育為新疆輸送了研究區域金融和新疆經濟金融問題的高級金融人才。

(二)新疆與全國金融學專業方向設置差異比較

全國高等院校在金融學專業的方向設置上是有差異的。例如,中國人民大學本科層次金融學專業設置了金融學、信用管理學和金融工程三個方向;中央財經大學和廈門大學的本科層次金融學專業都設置了金融學和金融工程兩個方向,新疆財經大學本科層次金融學專業只設置了金融學一個方向。

(三)新疆與全國金融課程內容及體系設置差異比較

新疆財經大學本科層次金融學專業的必修公共通識和基礎課程共18門,較中國人民大學多5門,較中央財經大學多7門,較廈門大學多7門;必修和選修的金融專業課程共17門,較中國人民大學少15門,較中央財經大學少35門,較廈門大學少23門。通過對比發現,新疆財經大學本科層次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同全國著名高校的差異主要呈現出:其必修的公共通識課程及基礎課程量大,必修和可供選修的金融專業課量特別少的特點。新疆財經大學碩士層次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同全國著名高校的差異主要表現為公共課程門數最少,金融專業課程門數較少的特點。新疆財經大學博士層次金融專業課程設置正在修改完善之中,目前無法同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和廈門大學相比較。

新疆財經大學同中國人民大學本科層次金融專業課程設置內容存在很大的差距。兩個學校開設相同的課程僅有13門,而中國人民大學開設的,新疆財經大學卻沒有開設的課程共23門(主要涉及稅收、公司財務、投資經濟學、風險管理、財務報表分析、財政金融形式與分析、金融學說史、金融衍生工具、固定收益證券、房地產金融和金融數學方法及應用等)。新疆財經大學同廈門大學本科層次金融專業課程設置內容存在的差距也很大。兩個學校開設相同的課程僅有13門,而廈門大學開設的,新疆財經大學卻沒有開設的課程共24門(主要涉及金融監管、金融前沿問題、金融史、公司財務及數據結構與數據理論等)。新疆財經大學同中央財經大學本科層次金融專業課程設置內容存在的差距更大。兩個學校開設相同的課程僅有13門,而中央財經大學開設的,新疆財經大學卻沒有開設的課程共40門(主要涉及發展、產業、區域及制度經濟學、經濟金融學說史、經濟金融法、期貨與期權、項目管理、資產評估、數據結構與數據庫和財務報表分析等)。

三、新疆金融學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限制多元化人才培養

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專業課程內容及體系設置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兩點:第一,本科層次必修課中的公共通識課程比金融專業課程多;第二,本科層次及研究生層次金融專業必修課中宏觀課程比微觀課程多、定性課程比定量課程多。這樣的課程設置結構凸顯了“厚基礎”、“窄口徑”的特點,這樣的課程設置結構難以適應當今社會對多元化金融人才的需求。

(二)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限制專業學習視野

新疆財經大學同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和廈門大學本科層次金融專業相同內容的課程僅有13門,而中國人民大學開設的,新疆財經大學卻沒有開設的課程共23門;廈門大學開設的,新疆財經大學卻沒有開設的課程共24門;而中央財經大學開設的,新疆財經大學卻沒有開設的課程共40門,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專業選修課的供給太少。為數不多的選修課限制了學生對于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財務報表分析、財政金融形式與分析、金融學說史、金融衍生工具、固定收益證券、房地產金融和金融數學方法及應用等眾多專業課程的學習,專業視野比較狹窄。

(三)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缺乏定量分析方法

新疆財經大學研究生層次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有關定量分析的課程只有三門(金融數學、金融計量學和金融工程);中國人民大學除了開設金融數學、金融計量學和金融工程課程以外,還為研究生開設了數理分析方法與技術和現代統計方法與應用等課程;中央財經大學除了開設金融數學、金融計量學和金融工程課程以外,還為研究生開設了數量經濟分析方法與應用、運籌學、投入產出分析和計算機應用等課程。顯然,新疆金融專業課程設置中定量分析方法課程的設置比較欠缺。

(四)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缺乏素質教育環節

新疆財經大學本科層次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沒有涉及素質教育的內容,但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和廈門大學都為金融本科層次的學生提供了相應的素質教育課程。例如,中國人民大學開設了自然科學課、人文素質課和藝術教育課,中央財經大學開設了應用文寫作、邏輯學、文獻檢索、財經外語、大學美術、大學音樂和大學影視,廈門大學開設了生命科學導論和跨學科基本課程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