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污染治理方案范文
時間:2023-05-16 14:48: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河水污染治理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白水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案;保障措施
中圖分類號:X5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19
白水縣總面積998.6km2,其中耕地面積4.8萬hm2,轄10個鄉鎮,194個行政村,農業人口21.9萬,是一個傳統的山區農業縣。2015年種植小麥1.2萬hm2,玉米1.3萬hm2,豆科及其它作物0.3萬hm2,蘋果3.3萬hm2,施用化肥4.1萬t(折純),農藥324t,農膜1930t,生產薪柴18.9萬t。全縣有畜禽養殖場666個,其中豬飼養量達到35.9萬頭,牛飼養量1.55萬頭,羊飼養量3.28萬只,雞飼養量76萬只,年產糞便39.63萬t。農業面源污染主要為化肥、農藥的過量與不合理投入,養殖場畜禽糞便的堆放、污水的排放,薪柴的燃燒以及農膜的殘留等。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現農業部提出的“一控、二減、三基本”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目標,結合白水縣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治理方案[2]。
1 目標任務
通過化肥減量工程、統防統治工程、農村能源循環利用工程等6大工程的實施,全縣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0%,不合理施肥減少5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0%以上,減少化學農藥使用30%以上;農作物秸稈基本資源化利用,確保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田間殘留量減少到20%以內;畜禽糞便得到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垃圾與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建成一批美麗宜居村莊。
2 治理方案
2.1 實施化肥減量工程,加快土壤改良修復
大力推廣使用農家肥和商品有機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土壤有機質提升0.2%;鼓勵群眾在果園種植三葉草、大豆等綠肥,全縣示范基地綠肥種植、壓青面積達到667hm2;補充完善采土化驗、土壤肥力定位和肥效監測,開展蘋果肥效試驗、化肥減量試驗、玉米肥料利用率試驗等,為實施化肥減量增效提供技術支撐;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建設測土配方施肥千畝示范片3個、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園150個、增施有機肥示范園50個;培育水肥社會化服務機構,在設施蔬菜栽培集中區域和果樹產業園區開展水肥一體化應用技術,分區域建設史官鎮康惠蘋果現代示范園、林皋鎮美好家園現代農業示范園、堯禾鎮天橋現代農業示范園等水肥一體化千畝示范片5個;推廣應用水溶肥料、緩控釋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
2.2 推廣綠色植保統防統治技術,減少農藥投入與污染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生物有害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對農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預警;推廣應用燈光和性誘劑誘殺害蟲、利用天敵防治農作物害蟲害螨和生物農藥替代化學防治等技術;指導農民科學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先進施藥器械,提高防治效果和農藥利用率;建設新技術集成應用與示范蘋果園,在史官康惠、林皋仙果、杜康仁和等蘋果專業合作社建設示范區各66.7hm2;建成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5個,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有效提升病蟲害防治組織化程度和科學化水平。果樹、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平均防控效果達到80%以上,主要糧食作物專業化防治覆蓋率提高到30%以上。
2.3 實施農村能源循環利用工程,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對歷年建成的“一池三改”農村戶用沼氣池進行全面排查維修,指導農戶積極開展“三沼”綜合利用,變廢為寶,減少畜禽糞便造成的污染;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及清潔能源生產,重點在設施瓜菜種植區域、蘋果示范園區和畜禽養殖區、人口居住較多且集中的校園推進規?;託夤こ探ㄔO,因地制宜發展“四位一體”(沼氣池、廁所、棚圈、日光溫室)養殖小區沼氣;提高農村能源社會化服務水平,健全穩定農村能源管理和服務隊伍,通過加強服務和技術指導,不斷提高沼渣沼液的商品化、肥料化利用水平和沼氣工程的產氣率、使用率;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推動、資金扶持等措施積極推廣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節柴節煤爐等清潔、高效、可再生能源,提高農村能源利用率,減少農村薪柴燃燒污染。
2.4 畜禽養殖場標準化建設,廢棄物實現無害化處理
標準化改造:已建成但未達標的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加大以雨污分流、沼氣建設、無害化處理為內容的標準化改造,完善養殖場標準化、規范化設施建設;標準化建設:新建規模養殖場必須取得相關單位審批同意和環境評估報告,達到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生產要求;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積極推廣新工藝、新技術,實現污染物的減量化、糞污的無害化處理,開展養殖場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試點和綜合利用模式探索,加大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大中型沼氣建設:通過沼氣工程,有效解決養殖場糞源污染與浪費問題,把大中型沼氣建設與發展種植、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推廣“畜―沼―果(菜、糧等)”能源生態模式,打造一批沼氣建設亮點工程和示范工程。
2.5 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程,有效減少焚燒與浪費
以秸稈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利用為重點,大力推廣應用秸稈還田、秸稈生物反應堆、秸稈種植食用菌、秸稈青貯氨化、秸稈固化成型等技術,配套建設秸稈收貯體系。在林皋南馬、北塬鹿角等村建立小麥秸稈還田、覆蓋示范田,在林皋、云臺、北塬等鄉鎮建立玉米秸還田示范片,在雷牙、北塬建設果園秸稈覆蓋示范園;推廣秸稈做食用菌栽培基料和生物反應堆技術,以劉家卓旭錚設施蔬菜示范基地為技術示范觀摩區,在張家塬、中文化、王河等設施蔬菜種植集中區域,實施生物反應堆技術;建設水果、蔬菜秸稈堆漚有機肥,果樹或硬質秸稈做基料或原料等示范點。通過這些試驗、示范園的輻射與帶動,達到長期利用秸稈覆蓋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的目的。
2.6 實施農膜科學使用與示范工程,確保農膜合理利用與回收
廣泛開展田間地頭順手撿拾活動,“順手”撿出廢棄的反光膜、地膜、棚膜、農藥瓶、農藥包裝袋、肥料包裝袋、塑料秧盤等,清除生產廢棄物,并分類處理,防止殘留污染環境。開展試驗示范,生產中推廣使用厚度大于0.01mm地膜。通過建立防治殘膜污染農藝措施、防治地膜污染技術試驗示范點,向農民展示和推廣農膜科學使用、回收、收藏及田間碎片的清除與處理技術。按照“政府倡導、資金扶持、有效監管”的模式,積極爭取旱作農業技術補助資金,在鄉鎮構建一批布局合理、方便群眾的廢舊農膜回收站,扶持一批有輻射作用的回收利用加工企業,帶動廢舊農膜及廢舊塑料制品的回收加工及再利用。
3 保障措施
3.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白水縣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針對農業面源污染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分解任務,層層落實責任,逐步形成責任明確、部署科學、分工合理、相互配合、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確保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3.2 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電視、手機、廣播等途徑,圍繞減量控害、資源利用、產品安全等主題,大力宣傳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推廣普及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的清潔生產技術和污染防治措施,讓廣大群眾認清其來源、本質和危害,理解、支持、參與到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作中來。
3.3 加大資金投入
各相關部門要積極爭取地方財政和上級項目資金支持,加大測土配方施肥、低毒生物農藥補貼、病蟲害統防統治補助、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農業清潔生產示范、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資金投入力度,逐步形成穩定的資金來源??h級財政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統籌安排專項經費,并做到??顚S?,確保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順利進行。
3.4 培育治理主體
大力發展土肥、植保、農技和農業信息化服務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等服務性組織,構建公益和經營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探索開展政府向經營組織購買服務機制,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組織從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3.5 強化科技支撐
緊緊圍繞科學施肥用藥、農業投入品高效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生態友好型農業關鍵技術問題,在白水縣重點區域實施一批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等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工程,總結一批適合我縣不同資源環境條件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新技術、新模式和新產品。
3.6 強化農業執法
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加大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管力度,優化農業生產環境。加強農藥、化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督、檢查和農產品的質量管理,進一步規范農資和農產品市場秩序。
參考文獻
[1]關佑君.天水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現狀與對策[J].甘肅農業,2016(23、24):48-50.
[2]王燕.訝適信迕嬖次廴痙樂未朧[J].現代化農業,2016(12):
篇2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社會責任感;探究能力
外港河是南京江寧人民的母親河,她橫穿江寧主城區,上下游均與秦淮河相連,沿河兩岸有上萬居民和數十家企業。多年來,由于河道淤積,加上企業排污,居民亂倒垃圾,外港河慢慢變成了“龍須溝”。為創建文明城區和生態示范區,江寧區把整治外港河列為重點建設項目。依托外港河、竹山、東晉博物館建成了竹山文化休閑公園,將“龍須溝”變成主城中的景觀河,造福廣大居民。目前外港河的景觀雖然有較大的改觀,但河水顏色發黑、氣味難聞的現狀影響了居民的觀光休閑活動,也污染了秦淮河的水質,嚴重影響南京的城市形象。外港河水質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就是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它強調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與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與自然、社會、生活的聯系更加緊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科技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秷@藝》是江蘇省勞動與技術教育省編教材,園藝與生活密切聯系,它美化城市,美化校園,美化家庭。學生對學習這門課很感興趣。作為一名勞技教師,如果教學還停留在你教我學的層面上,那與新課改的精神是不相符的。怎樣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外港河水質污染治理上是我校勞技課的一個研究課題,因此我們結合《園藝》課教學組織學生開展此次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來解決身邊的社會熱點問題。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考察了解外港河河水污染情況。
2.通過調查研究,使學生了解外港河水質污染的原因。
3.會用實驗的方法對外港河河水進行測定。
4.認識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
5.了解無土栽培技術在水質污染治理上的應用。
6.初步學會水域綠化設計的方法。
7.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8.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1.準備照相機、筆記本、塑料瓶、試管等。
2.調查、了解外港河的污染源。
3.了解外港河河水污染情況。
4.查閱資料,了解一些河、湖生物治理污水的措施。
5.向老師和專家咨詢無土栽培的知識。
6.走訪環保部門了解環保知識。
三、組織方法
實地考察、咨詢訪問、查閱資料、對比實驗、模擬制作、設計方案。
四、實施步驟
(一)實地考察外港河,了解水質污染情況
活動的第一階段,把全班的學生按興趣分成幾個組,教師布置調查任務,由學生親自去實地考察,通過所見所聞,激發探究興趣。學生在考察中要完成的任務:
1.找出外港河的污染源。
2.采集水樣,以便測定。
3.攝制外港河水現狀和污染源的影像。
學生把采集的外港河水樣和外秦淮河水樣、自來水進行對比研究,從顏色、氣味、固體懸著物、酸堿度幾個方面進行對比,掌握外港河水質污染情況。每小組學生根據實地考察結果和對比實驗結果撰寫一份調查報告。
(二)課內調查報告交流,激發活動積極性
活動的第二階段,是學生的調查報告交流,每個小組都有翔實的調查報告,有的圖文并茂,有的是實物對比,通過交流,學生了解到外港河水質污染的原因是:沿河居民小區和一些單位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江寧區的污水處理廠未投入使用。學生通過對外港河水的測定,知道了外港河已被完全污染,生態平衡被破壞,對環境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通過觀看學生拍攝的照片,大家感到外港河地區是多么的臟、亂、差,和我們江寧的經濟發展極不協調。通過學生親手獲得的資料,使他們意識到,外港河河水治理已迫在眉睫。活動既增強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展開調查研究,進行方案設計
第三階段的活動,我們請學生為外港河水域綠化進行方案設計。教師不僅組織好活動,還為學生出謀劃策。許多學生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到新華書店、圖書館查找資料,還上網查找污水凈化的知識,有的走訪環保局了解有關知識,有的實地考察江寧的各種水域,了解適合江寧生長的水生植物。經過兩個星期的調查、研究,學生獲得了第一手資料。我們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分享信息。在課堂上,學生探討秦淮河、蘇州河、太湖等水域采用的生物凈化方法的優缺點,并對各小組的外港河水域綠化設計方案思路進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各小組為外港河水域綠化設計出方案。
(四)成果展示匯報,總結評價促提高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每個小組都完成了設計方案。為了讓學生的勞動成果得到認可,我們邀請有關專家、教師觀摩匯報課。在匯報課上,每個小組都交出了內容翔實的報告,不僅有文字說明,還有圖案設計。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闡述自己的設計方案。有的小組提出城市生活污水、工業污水要經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要在枯水期對河道進行清淤;有的小組提出參照南京治理秦淮河的方法,在河內栽種美人蕉、鳶尾等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凈化污水來改善外港河水質;有的小組還提出參照無錫利用水葫蘆治理太湖污染的方案。每個小組發言后,其他小組、教師和專家對其進行評價,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的意見。經過匯報后,學生的方案得到了認可,他們享受了成功的喜悅,自我價值得到了體現。
(五)活動延伸促發展
各小組在完善外港河水域綠化設計方案后,活動并沒有結束,各小組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活動。如,利用廢棄泡沫制作泡沫浮床,進行植物的無土栽培,來增強自己的感性認識,培養自己的環保意識和動手能力;有的小組給環保局寫信,對外港河水域綠化提出建議,讓本次的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本次活動,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自然的了解,對社會的了解與參與,密切了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建立了新的學習方式,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培養重點,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樹立起建設美好家園的情懷。
參考文獻:
篇3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和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及第八次全省環保大會精神,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觀念,以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建設生態城市、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積極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以落實“十一五”水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為主線,以綜合治理××河為重點,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特別是今年7月18日至19日才利民副省長召開××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并對我市進行現場檢查指導之后,我市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各有關部門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在保持全市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水環境污染惡化的趨勢得到基本控制,部分水體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現將有關工作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況
我市高度重視××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綜合采取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措施,不斷加大結構性污染防治力度,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20*年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量較20*年下降了11.1%;水環境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地下水水質狀況良好,達到地下水ⅲ類水質標準,自2003年9月以來,實現了泉水連續三年持續噴涌,創下了1976年出現季節性斷流以來持續噴涌時間最長紀錄;大明湖達到ⅴ類水質標準;××河水質明顯好轉,出境斷面辛豐莊主要污染物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和石油類濃度分別比20*年下降了57.9%、17.3%和62.5%。
(一)加強領導,精心謀劃××河綜合整治。我市將××河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創建環保模范城市和生態市建設工作統籌安排,先后編制了《××河流域污染綜合治理規劃》、《創模工作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把××河治污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一同謀劃,一并實施。今年,我市專門成立了××河綜合治理工程領導小組,鮑志強同志任組長,先后召開專題會議20多次,研究部署××河綜合治理工作?!痢梁泳C合治理突出“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規劃理念,強調功能性、景觀性、經濟性、時限性、帶動性,通過各種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構建防洪達標、輸水安全、城水和諧、生態良好、交通暢通的××河,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把××河建設成為我市北部城區的清水走廊,帶動濟南市北部城區的發展?!痢梁涌v向綜合治理范圍為源頭睦里閘至濟青高速公路橋下,長約31公里;橫向治理范圍按濱河道路紅線、南水北調輸水暗渠線、規劃河道藍線、水景線、景觀綠線、河道中心線六線控制。其中,按照××河截污治污規劃,2007~2008年主要完成××河截污管網及提升泵站的建設,改建水質凈化一廠、二廠,新建灘頭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確保旱季污水不進入××河;2009~2010年全面整治市區河道,完善污水管網系統和建設中水站,實現××河干、支流所有水體控制斷面水質達到ⅴ類標準目標。
(二)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做到方案、責任、措施、監控四到位。認真貫徹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及第八次全省環保大會精神,根據省政府和市政府簽訂的《濟南市“十一五”水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的目標和要求,我市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并切實加大治理力度,全力以赴抓好“四個落實”,確保完成“十一五”污染物總量控制任務。一是落實分配方案。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和“科學引導,支持發展”的原則,在可行性分析基礎上,制定了污染物總量控制分配方案,將總量指標分解到各縣(市)區政府、市直部門及高新區管委會和重點污染源企業,在10月19日召開的第七次全市環保大會上,市政府與各責任單位簽訂了“十一五”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二是落實責任。按照職責分工,各縣(市)區政府、市直部門及高新區管委會和重點污染源企業對完成本地區、本行業、本企業總量控制任務負責,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和年度削減計劃,把削減目標和責任落到實處。三是落實削減措施。各責任單位按照依靠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騰出總量、依靠環保工程減排總量、依靠優化發展降低總量、依靠清潔生產削減總量、依靠“以新帶老”消化總量的要求,落實產業結構調整、節能降耗、清潔生產、污染治理等措施。四是落實總量監控。在各縣(市)區跨轄區斷面設置監測點位,定期進行監督考核;對重點企業安裝廢水在線監控設施,有效監管總量控制任務完成情況。
(三)增加投入,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努力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2003-2005年共投資1.29億元,在城區新建設了90公里截污管網,全市污水管網長度已達731公里,目前濟南水質凈化一廠、二廠實際處理負荷均達到10萬噸/日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改制工作取得新進展,今年6月已與外商簽訂協議,年內即可完成改制工作。改制工作完成后的20個月內,項目運營公司將對濟南水質凈化一廠、二廠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水質凈化一廠增加除磷脫氮功能,兩水質凈化廠不僅能夠滿負荷運轉,而且出水水質由目前的城鎮污水處理廠二級排放標準提高到一級b標準。建成了處理能力2.5萬噸/日的章丘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使××河流域濟南段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能力達到44.5萬噸/日。二是開展城區河道綜合整治。2005年完成了護城河、玉繡河一期及工商河一期截污整治工程建設,在玉繡河沿岸建成4座總處理能力為7500噸/日的污水處理站,并全部實現了中水回用,河流水質和濱河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今年實施了工商河、東濼河、西濼河截污整治和玉繡河綜合治理引水二期工程,建成截污管道7313米,新建水閘4座,清淤41000立方米,封堵排污口62個,2座10000噸/日和2座2000噸/日的中水處理站正加緊建設,年內即可建成。三是按照“集中處理為主,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原則,統籌考慮污水再生利用。目前,全市已建成小型污水處理及中水回用項目63個,處理規模達8萬噸/日,回用量4.6萬噸/日,有效促進了城市污水的資源化循環利用。
(四)調整結構,加大流域污染源治理力度。一是注重調整產業結構和重點工業的產品結構,加大結構性污染防治力度。關停了19家1萬噸以下的廢紙造紙企業;對山東酒精總廠等一批重點污染企業實施了搬遷治理,在采取清潔生產工藝的同時,配套完善了水污染防治設施,污染物產生與排放量大幅下降。二是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對全市51家重點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核試點工作,相繼建成了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中石化濟南分公司、山水集團和濟南圣泉化工集團等一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有效實現了污染物的源頭控制。三是強化了工業污染源的治理。2003年以來我市對××河流域內45家主要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或污染因子不能全面達標排放的工業企業實施了限期治理,全市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95%以上。四是規范重點污水排放企業的排污口建設,目前已完成流域內重點污染企業排污口的普查工作,堅決制止企業的偷排偷放行為。
(五)攻堅破難,認真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由于多種原因,濟南裕興化工總廠外排廢水和鉻渣堆場對××河的污染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成為城市環境的巨大污染隱患。在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環保局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市下決心徹底解決裕興化工總廠的污染問題。一是將鉻渣污染防治工作列入全市環保重要議事日程,市政府召開市長辦公會專題進行了研究和部署,并加強組織協調,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二是加快整改進度,完成督辦任務。今年2月份國家環保總局對裕興化工總廠鉻渣污染問題掛牌督辦后,我市建立督辦檢查制度,做到每天必調度,三天必到現場,每周必有小結,加快了鉻渣污染治理步伐。目前該廠已按照國家環保總局批準的整改方案,投資1200余萬元,修建了雨水收集池、鉻渣圍擋墻和導流明渠,對鉻渣堆場進行了圍擋、覆蓋,完成了全部整改事項。三是延伸循環鏈條,突破治理難點。經多方論證考察,促成了濟鋼和裕興的合作,今年4月14日,濟鋼正式通過燒結煉鐵方式對鉻渣進行處置,為困擾我市多年的鉻渣污染問題找到了有效的解決途徑,同時,也實現了企業間廢物的循環利用,成功的走出了一條變廢為寶、資源節約的循環經濟之路。目前已處置鉻渣1.51萬噸,預計2007年底前可全部處置堆存鉻渣。四是著眼徹底根治,實行整體搬遷。市政府成立了以楊佩欽副市長為組長,經委、發改委、土地、規劃、環保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濟南裕興化工總廠搬遷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搬遷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組織裕興化工總廠編制完成了《濟南裕興新廠一期項目建設總體規劃》,正在進行搬遷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五是提早謀劃裕興化工總廠搬遷后的土壤修復問題。為確保該廠搬遷后不留隱患,我市正組織專門力量,對裕興化工總廠土壤污染的種類、范圍、強度、數量和土壤修復的技術方案、修復費用等問題進行調研,為下步土壤修復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六)堅持源頭控制,把好建設項目環保準入關。認真貫徹實施《環境影響評價法》,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一是在項目審批中認真貫徹國家產業政策,積極鼓勵和支持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項目;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的建設項目堅決拒批。二是在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工作中,把清潔生產標準納入環境影響評價,引導企業從原材料選用、產品方案、能源資源消耗、污染防治措施等各個環節選用清潔生產技術,并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最大限度實現廢物資源化,減少污染物排放量。三是切實抓好“以新帶老”,對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增加環保投入,促進企業對原有污染源進行治理,削減污染物排放量。三年來,全市共審批各類建設項目2149個,拒批各類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印染、小電鍍、小煉油等建設項目60多個;驗收各類建設項目407個,新增廢水處理能力13970噸/日,削減cod排放量8960噸/年,實現了增產不增污的目標。
今年我市按照國家清理固定資產投資的要求,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共檢查各類建設項目459個,檢查發現違法項目41個,其中屬于國家和省管的14個項目已上報省環保局;屬于市管的27個項目全部依法進行了處理。今年三季度又對上半年新開工的142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情況進行了重點清理,對無環評批復文件的16個建設項目,責令停止建設并全部落實到位。
(七)依法強化監管,嚴查環境違法行為。近年來,我市相繼組織開展了“嚴查水環境違法行為遏止污染反彈專項行動”、“嚴查××河流域水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整治違法排污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環境安全大檢查”等多項執法活動,采取定期檢查和巡查相結合、專項檢查和普查相結合、明查和暗訪相結合,加大了監測和現場檢查頻次,對違法超標排污企業依法進行了嚴肅查處,始終保持了對不法排污行為的高壓態勢。在今年的環保專項行動中,全市共出動檢查人員7101人(次),現場檢點排污單位3715家(次),市政府對8家環境違法案件進行了掛牌督辦,對15家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處理設施超標排放的單位進行了通報批評,各縣(市)區政府也對37家重點環境違法案件進行了掛牌督辦,并通過新聞媒體予以曝光,接受社會的監督,對違法排污企業產生了極大的震懾作用,有效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
(八)依靠科技手段,對重點污染源進行實時監控。為進一步加強對××河流域排污單位的監督管理,2005年我市組織開展了廢水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系統改造建設工作,首先在××河流域廢水排放量占市區廢水排放總量60%的10家排污單位安裝了11套廢水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裝置,實現了對××河流域重點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情況的實時監控。今年又對14家重點廢水污染源企業下達了安裝廢水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設施的計劃,年底可完成安裝工作,并實現聯網運行,進一步強化對××河流域重點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情況的實時監控。
(九)發展生態農業,努力減輕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近年來,我市共認證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78個,綠色食品30個,有機食品6個。以噴、滴、管灌、渠道防滲為主要形式推廣節水新技術,發揮示范項目的帶動效應,發展節水灌溉面積33.33萬畝。全市有13個鄉鎮完成《環境優美鄉鎮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近期完成了全市140家規?;笄蒺B殖場污染狀況的摸底調查工作,并制定了污染治理計劃,實現畜禽糞便和污水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有效降低面源污染,改善××河水質。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盡管我市在××河流域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歷史欠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河濟南段水質與過去相比雖有好轉,但除源頭區外,其他河段仍為劣ⅴ類水體,××河綜合防治任務仍然十分艱巨。二是城市水污染控制基礎設施不完善,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收集管網不配套,雨污混排,現有污水處理廠不能滿負荷運行;市政污水處理設施管理和運營市場化程度低。三是結構性污染問題仍然存在,個別企業違法排污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并逐步加以解決。
三、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濟南是××河的發源地。實現“××河變清”的目標,是省委、省政府的明確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今后,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實“十一五”水污染物總量削減任務。按照《濟南市“十一五”水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的要求,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落實到位,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實現水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
(二)進一步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一是開工建設××河濟南段綜合治理工程。結合“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工程的實施,對××河濟南段進行全面綜合治理,使××河水變清,實現防洪、生態、景觀的有效結合,建立起人水和諧的流域生態環境。二是加快市內主要河道截污步伐。在今年工作基礎上,2007年完成市區內興濟河、柳行河、全福河部分河段的截污整治工作;2008年完成市區內工商河、東濼河、西濼河、興濟河、柳行河、全福河等六條河道所有河段的截污整治工作;2009年完成臘山河、大辛河的綜合整治工作。三是今年完成濟南水質凈化一廠、二廠改制工作,并使污泥得到無害化處理;加快章丘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年底前竣工投用,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5萬噸/日、中水回用量1萬噸/日;2008年底前建成灘頭污水處理廠,同時完成污泥處置設施和配套污水管網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以上。四是堅持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與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城市污水管網的建設情況,因地制宜,建設區域性污水處理站,以利于中水回用,實現污水資源化。今年年底前,力爭完成11個在建的區域性小型污水處理站的建設,新增中水處理能力3.1萬噸/日,全市區域中水處理能力達到11.1萬噸/日。
(三)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扶持發展污染小、耗水少、效益高的生態環保型和高新技術產業,制定重點匯水區禁止、限制、發展產業名錄并向社會公布。制定有利于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地方性法規和配套政策,體現鼓勵類、限制類、禁止類的政策導向;進一步完善資源開發管理制度,完善資源開發利用補償機制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引導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清潔生產審核,推動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四)繼續嚴把環境保護準入關,大力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實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自上而下的監督檢查責任制、環境影響評價終身負責制,切實加大源頭控制力度。對河流沒有環境容量、嚴重缺水和地下水超采的地區,不得新上增加排污總量、影響水環境質量和耗水量高的項目。按照水環境容量和水資源保證能力,對污染源排污量進行分配核定和動態管理,嚴格控制排污總量。大力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依法按總量控制要求發放排污許可證,把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排污單位。2007年底前,對重點排污企業和投運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發放排污許可證。2008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污單位排污許可證發放工作。自2009年起,所有排污單位實行持證排污。
(五)繼續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工業企業實施限期治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不成治理任務的,實施停產治理,對經停產治理不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污染嚴重的企業予以關停。2007年底前,全市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100%。積極督促裕興化工總廠全面落實國家環??偩謷炫贫睫k和省政府提出的搬遷要求。
(六)深入開展嚴查違法排污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把整治違法排污保障群眾健康專項檢查活動引向深入。著重解決企業“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不能穩定達標、超標排污或偷開偷排、嚴重污染環境、損害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不法企業,堅決依法予以嚴肅查處,實施限期治理、責令停業整頓直至關閉,并通過新聞媒體予以公開曝光,加強宣傳和警示教育,達到處理一個、震懾一批、影響一片的效果。建立健全污染事件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單位主要負責人問責制,對造成環境污染單位的上級分管領導、單位主要負責人和責任人,依照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四、幾點建議
我市××河綜合治理工程是××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對整體改善××河水質將產生十分重大的作用。為做好這項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河綜合治理工程與南水北調工程密切銜接,同步實施。南水北調輸水暗渠自西向東穿越濟南市區,目前,渠頂標高偏高,這將對我市北部沿河道路橋梁、市政管線、城市景觀等產生不利影響。建議省南水北調工程主管部門采取技術措施,盡量降低渠頂標高;考慮到部分暗渠渠頂與規劃道路重合,建議將重合部分按城市道路設計;暗渠的外立面也要盡量考慮城市景觀的要求。
二是按照“自求平衡、滾動發展、良性循環”的指導思想,××河綜合治理工程將帶動兩岸城市建設,通過土地開發收益平衡綜合治理工程投入,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建議省里在用地指標以及土地開發政策方面予以支持,并將××河兩側拆遷安置納入經濟適用房計劃,同時幫助協調解決高壓線遷建等問題。
三是××河綜合治理工程不僅將改善我市城市環境,同時對于改善整個××河流域水環境質量、減輕渤海灣污染以及促進××河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將起到積極作用。懇請省政府適當給予資金支持。
篇4
萊陽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主任 邢德洪
根據全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組織人員深入經濟開發區、古柳、龍旺莊、姜疃等4個鎮街和萊陽光大環保能源有限公司、龍大集中供熱中心、市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蜆河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及生態修復工程等5個單位和項目現場,煙臺巨力化工有限公司、山東大易化工有限公司等3個化工企業進行專題調研,并與市環保局、水務局、建設局、城市管理服務局開展了協商討論和互動交流,達成了一些共識,形成了調研報告。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近年來,萊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其作為中心工作之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采取了一系列強而有力的措施,深入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F在的萊陽,山更青了,水更綠了,天更藍了,城市宜居宜業宜游指數和群眾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做法
1.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促進流域水質達標。重點是抓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積極開展五龍河水質達標綜合整治行動。2017年以來,我市針對五龍河入海水質改善工作,全方位實施五龍河橋頭斷面上游河水應急治理、萊陽市污水處理廠進水口污水溢流治理、萊陽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超標排放及進水口污水溢流治理、五龍河陶格莊段污水團治理、企業廢水PH值在線監測系統安裝、工業廢水超標排放整治、河道垃圾整治及黑臭水體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污水處理廠建設及污水管網敷設、人工濕地建設、河流直排口整治和建設向水體傾倒污染物的天網監測工程等12項工程,目前已全部完成。今年1-9月份,五龍河橋頭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四類標準。二是推進五龍河人工濕地建設工作。充分依托五龍河及城區段有利水利條件,打造兩區兩段人工濕地對河水進行深度處理。目前,蜆河人工濕地和五龍河崔疃-西大策段人工濕地工程已基本建成運行,共栽植蓮花、再力花、菖蒲等水生植物470萬株,打造人工濕地1119.4畝。三是強化污水處理廠、重點化工企業、硫酸軟骨素行業等排污單位的常態化監管工作。在加強對企業日常監管的基礎上,為防止出現日常監管的漏點盲點,生態環境部門采用六個轄區交叉執法的辦法,對全市工業企業進行拉網式無遺漏排查,同時,專門成立飛行督察組進行暗訪抽查,對發現的問題實行警告、處罰、移送公安機關等措施,持續保持環境監管的高壓態勢,確保外排廢水達標排放。今年以來,累計實施處罰31次,罰款321.54萬元,移送公安機關5人次。四是連續出臺相關水污染治理文件,為今后的水質改善行動提供政策支持。五龍河橋頭斷面是國控斷面,是國家考核我市五龍河水質的代表斷面,今年煙臺考核該斷面的水質要求是四類。為此,萊陽市政府印發《萊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同意萊陽市水環境功能區劃調整的批復》《萊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同意提高萊陽市廢水直排建設項目外排廢水控制要求的批復》,將我市的原五類地表水標準的水體全部調整為四類地表水標準水體,將今后新建的廢水直排建設項目外排廢水的標準提高到地表水四類標準,對改建、擴建直接向自然水體排放污水的建設項目實施“以新帶老”,確保外排廢水水質達到地表水四類標準。五是加強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制定完善了《沐浴水庫水源地保護工作方案》《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飲用水水源地危險化學品管理規定》,通過對一級保護區圍網封閉、建設視頻監控、設置預警斷面、完善應急預案、一二級保護區水質監測等措施,飲用水源地保護已基本達到了規范化建設要求。完成沐浴水庫水源地農業面源污染整治以及7處違章建筑的清理拆除,對41個村莊的污水進行收集處理。
2.充分發揮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重點是抓了七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續開展“小散亂污”企業整治。今年,我市繼續開展新一輪“小散亂污”企業整治,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對3家取締類的“小散亂污”企業,按照“兩斷三清”的標準進行取締,2家提升整改類的已經完成1家整改。二是扎實推進鍋爐和建材行業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執行工作。制定了全市4臺燃氣鍋爐、31臺生物質鍋爐改造計劃。目前,2臺燃氣鍋爐已完成低氮改造,20臺生物質鍋爐已完成改造,剩余鍋爐均正在整改。三是繼續強化揮發性有機物行業企業監管,確保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行。制定了2019年度重點揮發性有機物污染企業治理項目清單,目前,3家企業已全部完成。持續加強對VOCs治理企業的監管力度,確保各企業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行。對13家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開展監督性監測并在網站上進行信息公開。強化72家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三次改造工作,已經完成40家,剩余正在進行改造。四是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工作。為盡快落實《山東省打好柴油貨車污染防治攻堅戰作戰方案》和《煙臺市在用柴油貨車聯合執法檢查方案》文件要求,我市制定了《萊陽市在用柴油貨車聯合執法檢查方案》。截止目前,市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公安、交通部門在市柴油貨車集中停放地、道路檢查點,開展在用柴油貨車聯合執法檢查7次,共檢查檢測柴油貨車260輛,合格率為百分之百。購買移動式和固定式機動車遙感監測設備各一套,正在安裝調試過程中。五是持續抓好揚塵污染防治工作。結合省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察要求,實施兩輪全覆蓋式排查整治,針對工業爐窯、化工生產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強化措施,促進了企業的有序排放。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點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確整治范圍和時限、整治重點環節和要求。對轄區內工業企業分行業進行梳理,制定無組織排放清單,涵蓋了25家重點企業,逐家編制無組織排放整治方案,對不符合整治要求的企業明確了整改時限。同時,督促相關企業按照“一廠一策”原則,編制無組織排放整治方案,明確職責分工,將整治任務落實到具體生產線和產塵環節,并明確每個產塵環節的負責人及經辦人,最大限度實現整治工作可檢查,可量化,可考核。目前,相關企業正在積極整改中,預計10月底前完成整改。六是強化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修訂印發《萊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對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進行修編,逐項落實98個工業源、72個工地的減排措施。按照“一廠一策”的要求,組織修訂工業源和工地的應急響應方案,建設、公安、交通、教體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各自的應急預案進行修訂,重新確定減排措施。在我市兩次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市生態環境、建設、工信、交通等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迅速響應,積極落實各項應急減排措施并開展督導檢查,確保各項減排措施落實到位,有力地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七是持續開展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工作。在建成城區2處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的基礎上,又完成剩余16個鎮街的監測站建設,實現全市統一聯網、數據實時,為掌握和解析我市的空氣環境污染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
3.扎實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核實,打好土壤污染防治基礎。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要求,強化污染源頭預防,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根據上級要求,采用第三方機構對全市28家工業企業的用地情況開展了初步調查。
4.積極有效做好溝通,推進環境突出問題整治。按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常態化、長效化的要求,積極應對省政府、生態環境廳、區域辦、煙臺市生態環境局等各級高頻次、大密度、不間斷環保督察活動,做好事前溝通、事中配合、事后跟蹤。在先后5輪次共計22天的督察工作中未出現突出問題,按照要求嚴格完成16個一般性問題的整改落實和銷號管理。對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牽頭制定了整改方案,正在進行整改。
二、目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空氣環境質量階段性反彈。受工業企業排放、各類揚塵防治等方面管理不到位的影響,加上區域氣體流動、自然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制約,空氣環境質量仍然存在階段性惡化情況。
2.水污染防治的系統化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在全域管理方面,涉水部門、駐地鎮街等相關單位配合聯動不緊密、不到位,網格化、垂直化管理責任落實不深入,致使部分區域、部分流域水環境時常受到周邊企業、畜禽養殖、村莊污水等方面的污染,個別單位還存在以犧牲環境利益獲取經濟利益的不良取向。
3.仍有8個鎮街污水處理站還未運行,部分鎮街的污水管網配套不完善。我市18個鎮街中有8個鎮街的污水尚未進入城市污水管網系統,目前,這8個鎮街的污水處理站雖已建成但尚未運行,部分鎮街還存在污水管網配套不完善的問題,對周圍河流的水質造成影響。
4.用于水生態治理和恢復的資金不足。五龍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點已從點源治理轉移到全流域生態治理和恢復、面源污染治理等攻關期、硬骨頭方面,而治理資金的不足成為當前制約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的重要因素。
5.企業和城鎮污水處理廠廢水外排標準和當前地表水考核標準存在較大差距。目前,企業和城鎮污水處理廠廢水外排標準中:COD≤50mg/l,氨氮≤8mg/l,河流的水質標準中:COD≤30mg/l,氨氮≤1.5mg/l。在五龍河豐水期,由于有大量的天然來水作用,對河流水質影響較小,在河流平水期、枯水期,企業和城鎮污水處理廠外排的達標廢水仍成為河流水質波動的重要因素。
6.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進度緩慢?!耙豢貎蓽p”和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化和綠色防治推廣程度不高,農用地膜、反光膜、農藥包裝物等廢棄物回收處理機制還不健全,回收處置措施推廣力度不大,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薄弱。
7.水污染防治管理人員、設備配備不足。按照機構改革職能劃分,入河排污、土壤污染、海洋環境等方面的新職能轉入,專業技術力量不足,人員設備標準化配備不到位,不能滿足新形勢需要。
三、今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點目標和有關建議
1.切實提高群眾生態環保意識。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宣傳欄、村廣播以及短信、微信等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全方位、無縫隙開展“美化環境、人人有責”宣傳教育,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廣大群眾的思想共識。通暢市民舉報熱線,切實激發廣大群眾的主人翁意識,著力打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立體監督體系。
2.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清收。我市農業人口眾多,日產生活垃圾體量較大,部分村莊村民隨手堆放、丟棄垃圾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農村生活垃圾清收處理難度大于城鎮。萊陽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經投入運營,目前實際日進廠垃圾在540噸左右,距離實際產能尚有較大空間。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和生活垃圾收集力度,提高垃圾清運頻次,組織村莊保潔員及時清掃零散垃圾,做到隨棄隨集、日收日清,力爭絕大部分城鄉垃圾都能統一運送到專業場所進行科學處理,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3.加強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進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大作物滴灌技術等節水技術、有機緩釋肥和低毒農藥使用的推廣力度,出臺相關優惠政策,使先進技術落實到農戶。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誘捕器殺蟲技術、生物反應堆應用技術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應用力度。大力發展標準化基地建設和“三品一標”認證工作,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進一步規范農村畜禽養殖布局和規劃,解決農村畜禽養殖散、亂問題,關停一批、整治一批、扶持一批。
4.打造五龍河水環境治理的長效機制。全面規范網格化管理,落實責任目標到單位、到個人,實行突發性典型問題聯查聯處,切實保障五龍河水環境治理的長效化。持續做好五龍河各監測斷面的水質監測工作,在五龍河清淤期間,生態環境和水務部門要做好各種應急措施的編制和落實,有效預防水質污染。強化污水處理廠、重點化工企業、硫酸軟骨素行業等排污單位的監管工作,堅決遏制污水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偷排廢水和停產企業擅自恢復生產現象,確保廢水達標排放。加強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對在沐浴水庫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內有污染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批,從源頭上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有效地保護我市的水源地水質。協調督促相關鎮街加快污水管網的敷設力度,盡快調試運行已建成的鎮街污水處理站,進一步改善五龍河全域水排放現狀。
5.強化污染源監管治理力度。生態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民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排查治理工作,重點抓好 “散亂污”企業的整治。強化建筑揚塵、開采揚塵、路面揚塵、工業揚塵、運輸揚塵、堆場揚塵6個方面的綜合治理,有效減輕大氣環境污染。應著力打造執法監管長效機制,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夜查與晝查、常規檢查與突擊檢查、群眾舉報等多種方式,堅決遏制偷排廢水、擅自燃用散煤現象,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對各個污水處理廠加強監管,確保滿負荷運行,處理后的廢水達標排放。
篇5
東深供水工程是向香港、深圳以及工程沿線東莞城鎮提供飲用源水及農田離溉用水的跨流域大型調水工程。工程始建于1964年2月,1965年l月建成。工程引取東江源水,利用石馬河天然河道作為翰水載體沿石馬河逆流而上,把水引人雁田、深圳兩個調節水庫,而后分別向香港及深圳供水。工程先后進行‘r三次擴建,現工程設計供水總規模為17.43億襯/a。建筑物設計供水流t為80.2耐/s。
工程成功運行三十多年,為深港及東莞沿線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作為東深供水工程愉水載體的石馬河、沙清河兩岸八十年代以前,當地以農業經濟為主,人口密度小,植被和環境素質都較好,供水水質一直保持了較高的質t水平。但是改革開放以來,供水沿線社會經濟發展很快,各類廢污水直接或間接進人供水系統,使供水水質不斷下降且日趨嚴重。為保證供水水質,必須對整個供水系統進行改造(全封閉的管道工程),使供水系統與天然河道分離,實現清污分流?;謴褪R河天然狀況。改造工程項目主要包括:
(l)東江太園供水泵站(已建);
(2)東江至旗嶺段人工集道改造;
(3)旗嶺至上埔段專用箱水管道工程;
(4)東深供水源水生物處理工程(已建);
(5)深圳水庫污水截排工程及污染治理工程(另建)。
2流域環境狀況
2.1水系特征
東深工程涉及的水系主要是東江干流橋頭段、東江一級支流的石馬河和深圳河流域的沙清河。東江流域集雨面積35340km2,其中廣東境內為3184Ok時,占控制流域面積的90%。東疥半毛水工程的取水口橋頭鎮位于東江干流博羅站以下24km,博羅站多年平均流量763.5m3/s,多年平均產水量約238億n飛3,水量豐富。東江流域的水資源屬降雨補給型,年內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很大。東江是廣東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最高的流域,其中新豐江水庫、楓樹壩水庫和白盆珠水庫均位于東江上游,三大水庫總庫容達170.26億砂,興利庫容79.2億襯,分別占流域蓄水總庫容的88.7%和84.4%。這三大水庫都具有不完全年以上的調節功能,對中、下游的水t調節和防洪、灌溉、水力發電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石馬河是東江的一級支流,河長88km,河床總落差約70m,平均比降0、52臨,集水面積1349km2,下游旗嶺峽谷處集水面積為682k時,主流在塘頭廈以上稱觀瀾河,觀瀾河與支流雁田水在塘廈匯合后稱石馬河,較大支流有契爺水、清溪水、官倉水等。上游建有中型水庫雁田水庫。沙灣河是深圳河最大的支流,發源于廣深鐵路李朗車站西北的牛尾嶺,集雨面積70k襯,河長16.skm,平均比降4叛,。流域內建有深圳水庫,是本工程末端的一個中型調節水庫,壩址以上集雨面積為60k襯。
2.2水質狀況
東江干流石龍以上目前的水質狀況總體來說是良好的,除個別指標個別河段外,符合國家地面水環境質童標準(GB3838一88)1一11類標準,其中河源段(龍川一江口)為I一11類,惠州段(江口一東岸)為11類,東莞段(東岸一石龍)為I一11類。石馬河、沙灣河水質(現東深供水系統水質)從1988一1996年逐年下降。1988年水質基本上滿足水質目標;進.人90年代以后除東江口到旗嶺段基本滿足n一m類水質標準外,其它河段幾乎全部超標,〔即超過(GB3838一88)標準的班類〕。其中儀)幾為m一IV類水質,氨氮、總氮遠超過目標值;污染最嚴重河段的水質超標接近6倍。深圳河現狀已遭受嚴重的有機污染,B、TP等多數指標都遠遠超過(GB3838一88)標準的V類。從水質的年際變化過程看,91年水質最差,93年后有所好轉,而最近幾年則穩中略有惡化。
2.3該區水體功能及目標
根據《廣東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試行方案))(粵府函【1999553號),東江干流(源頭一東莞石龍),主要功能為飲、工、農、航,水質目標為11一班類。東深供水渠,主要功能為飲用水,水質目標為m類。
3工程主要環境影響分析
3.1對石馬河的影響
3.1.1水文影響
(l)東深供水改造工程完成后,石馬河將從目前的逆向南流恢復為向北的自然流。
(2)枯水期,恢復天然河道后的石馬河流量顯著減少,稀釋降解能力降低和環境容t將顯著減少,如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水質狀況將更加惡化。
(3)豐水期,除塘廈以南河段流量明顯減小外,恢復天然河道后的石馬河流t與目前的狀況變化不大。
(4)洪水期,供水系統必須打開閘門讓洪水回流到東江,也就是說,石馬河在改造工程完成前、后對洪水期而言其水文情勢是基本相同的。
3.1.2水質影響
東深供水改造工程采用專用封閉管道輸水,流域內污染源將脫離供水系統,脫離后的污染源經過不同的處理程度對石馬河水質影響情況如下:
(l)如果流域內污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石馬河水質將遠遠超過(GB3838一88)V類標準,枯水期超標約6倍,將成為一條嚴重影響景觀的奧水河。
(2)如果流域點源經過二級處理后排放(削減率80%),則豐水期水質在(GB3838一88)川~V類之間,枯水期水質超過V類標準約1倍??菟诘乃|影響遠遠大于豐水期,說明該流城水污染防治的重點應放在點源治理方面。
(3)為了使石馬河水質達到所要求的班類標準,流域內BODS的削減率必須在90%以上,TN削減率必須在95%以上,即必須采取深度處理措施。
3.2對東江下游水文水質的影響分析
3.2.1對東江下游水文情勢影響
(l)如果三大水庫繼續按原設計以防洪、發電為主調度,即使東深改造工程不再增加抽水流t,廣州新塘水廠的供水、壓咸要求已無法得到滿足,與航運禽水要求的距離則更遠。
如果東深改造工程再增20耐/s抽水盤,將會加劇水源供需矛盾,使東江下游航運和壓咸保證率進一步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對東江下游水文情勢的不利影響是明顯的。
(2)消除上述不利影響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流域內新豐江、楓樹壩及白盆珠三大水庫的多年調節性能來顯著地增加枯水期流盆。只要三大水庫特別是新豐江水庫按防洪、供水為主調度,保證下游各用水功能要求。這樣對東江下游水文情勢和水里平衡的影響是可以接受的。
3.2.2對東江下游的水質影響
(1)戶如果石馬河流域的污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東江干流水質超過控制標準的河段長度超過10km、對東江下游水質的影響較大。如果東江上游來水水質下降為11一m類,而石馬河口流域的污染源繼續以超常的速度發展的話,豐水期和枯水期水質均超過111類標準。
(2)為了基本維持東江下游的11類水質,必須對石馬河流域的污染源實施二級以上的處理措施,要求總削減率在80%以上。為了保證建塘斷面的水質,石馬河出口加馬和TN的日允許排放t應控制在8.29t和l.99t以下。
(3)對東江干流水質的影響往下游逐步減弱。由于東引吸水口位于石馬河口下游800m處,所遭受的影響最為明顯;位于下游10km的企石鎮吸水口所受的影響較小。東深引水工程太園抽水站位于石馬河口上游300m處,完全不受影響。
(4)對東江干流水質的影響不論是絕對值還是增值,枯水期都明顯大于豐水期,因此枯水期的點源治理是石馬河流域水污染控制的重點。
3.3對深圳河及深圳清的影響
如果截排污水不處理直接從蓮塘排人深圳河,則深圳河的水質將更加惡化,特別是羅湖橋以上至蓮塘截排口河段所受的污染影響尤其顯著。而且,枯水期的濃度增值比豐水期略大。因此,截排污水必須經過適當處理后才能排人深圳河。如果截排污水經二級處理達標后再排人深圳河,則在枯水期對羅湖橋以上河段的水質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對豐水期全河段以及枯水期羅湖橋以下河段的水質影響則不甚明顯??傮w看來,截排污水經二級處理達標后再排人深圳河在水質保護方面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截排污水不處理直接從蓮塘排人深圳河,盡管污水可以通過深圳河得到一定程度的擴散和降解,依然對深圳灣的水質產生明顯影響。以BO馬為例,枯水期深圳河口的濃度增值可達1.044rng幾,與水質標準相比的增幅高達21%,與現狀濃度登加后已超過粵港雙方制定的深圳灣水質標準;豐水期的濃度增值更高達l.72rng幾,與水質標準相比的增幅高達34%,尖鼻嘴、米埔沼澤、福田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點的水質均受到明顯影響,這對于已經受到污染的深圳灣來說是難于承受的。如果截排污水經二級處理達標后再排人深圳河,則通過深圳河進一步的擴散和降解后,對深圳灣水質的影響則不甚明顯。因此,截排污水必須經過適當處理后才能排人深圳河。
4影響對策研究
4.1石馬河水污染綜合防治措施
東深供水改造工程完成后,改變了供水構架,將使與之有關的一些環境狀況發生變化,尤其是石馬河,由于原東深供水工程向石馬河輸人十倍于其枯水徑流的優質水量,所攜帶的巨大環境容盆掩蓋了石馬河大量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現實,并且將這些污染物逆向輸往了香港、深圳及沿線水源。改造工程實現隔離供水后原來的水環境體系徹底改變,東深工程將東江干凈的水供沿途使用,而沿途將使用后的污水回歸石馬河和東江,影響東江下游水質,所以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控制污染,消除其影響。防治措施包括“軟”的管理措施和“硬”的工程治理措施兩部分。
4.1.1管理措施:
(l)在流域內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推廣“清潔生產”、“無污少污”生產工藝,認真貫徹“統一規劃、優化結構、合理布局、配套建設”的方針,實行“集中發展、集中治理、集中保護”;同時適當控制流域內的人口規模,采取政策引導、稅收鼓勵、市場拉動等措施將生產方式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2)分散點源特別是工業污染源必須全面實現處理達標排放,對于違反國家產業政策和達標無望的企業,堅決取締;實施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企業、區域內做到“增產不增污”,鼓勵“增產減污”,逐年削減排污總量。
(3)通過法規的約束和經濟政策的拉動,促進區域水污染治理骨干工程的建設和正常運行。
4.1.2工程治理措施工程治理措施包括污水處理工程、固廢和面源控制工程兩部分。
污水處理工程采取“點、片和河道處理相結合”體系。該體系以抓好流域內點源達標治理為基礎,以加快流域內分片區建設集中污水處理廠為主體,以河道水質凈化工程為加強輔助手段,使流域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具體內容為:
分散點源達標治理包括工業、飲食服務業和獨立居民點等分散點源的治理工程,其治理目標是直接排人環境的出水要求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GB8978一96),排入已建成片區集中污水處理廠的出水要求達到三級排放標準。
片區集中污水處理子系統是體系的主體,由城市化成片開發下水道系統及污水處理廠構成,對建制鎮的成片開發區的污水進行集中處理,治理目標是出水應優于一級排放標準,達到區域總盆控制的要求。河道水質凈化工程子系統是體系的加強保證部分。考慮到區域中開發的分散性點源治理和污水處理廠建設的不同步性,可以預見在東深供水系統實行清污分流后,石馬河的水質會急劇惡化。河道工程主要利用旗嶺至上埔之間原供水泵站的泵前池和泵后池的原供水線路,改建成多級串連河道水質凈化工程,以確保在河水水質惡化的緊急情況下,水中有足夠的氧,河水不致于變黑變臭,同時顯著地提高河道的凈化能力,確保匯人東江的水流達到環境目標。在區域污水廠普遍建成運轉以后,該子系統仍可作為改善河道水質的設施使用。
固廢和面源控制工程包括固廢收集運送、固廢處置、危險廢物管理、面源控制等等。、通過以上措施,可使石馬河流域污染得到綜合治理,近期(2003年)匯人東江的水質達到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ll3838一88)V類;確保東江干流下游的水質優于m類,基本維持n類;中期匯人東江的水質達到W類,東江干流的水質受影響的程度明顯降低;遠期,石馬河恢復天然河道后,達到作為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的功能和水質目標,匯人東江干流的水質達到m類,東江干流下游的水質不會受到影響。
4.2深圳水庫污水截排工程的控制對策
(l)要將對深圳河的影響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圍之內,最重要的措施是要確保截排污水達標排放。因此建議截排污水處理工程應與截排管網工程同時建成投產發揮效益。
(2)污水在進入截排管網之前,排污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名978一1996)和(廣東省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4426一89)m級標準中較嚴格的標準,加強對工業廢水的預處理,嚴禁易燃、易爆物和重金屬污染物排人下水道。環保部門與市政部門密切配合,強化監測和管理。
5綜合結論
(l)東深供水改造工程關系到香港、深圳兩大特區及工程沿線的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和上千萬人的身體健康,其政治和經濟意義都十分重大??紤]到供水系統日益嚴峻的污染局面,實施供水改造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通過對多種改造方案的綜合比較,只有專用管道供水方案能夠在近期內保證實現水質達標,是比較現實可行的方案。
(3)實施專用管道供水方案后,只要深圳水庫流域的截排流t在25襯/s以上,點源全部截排、面源截排率在71%以上,則深圳水庫的水質基本可以達到(GB3838一88)n類標準,完全可以滿足集中飲用水源地的水質要求。但要重視直接人庫污染源的總t控制。
(4)本項目屬于水質保護工程,建成投產后本身不產生污染,同時能夠從根本上改善供水水質,提供滿足飲用標準的清潔水源。只要措施到位,東江水源的水量和水質也是有保障的。
篇6
處理發展與保護關系:強化資源環境硬約束,以水定城,以水定發展
當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力度大,污水處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2012年的84.9%,COD排放量減少17.9%(按工業和生活同口徑),但經濟發展方式仍然較粗放,技術水平不高,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城鄉環境基礎設施欠賬較多,工業、城鎮生活、農業源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仍然過大,加之水資源短缺、水資源集約用水方式尚未實現根本性轉變、生態流量缺乏,造成不少地區環境容量超載。這是造成我國水環境問題的直接原因[4]。
未來5~10年仍然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時期,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迅速擴大、城市人口持續增加,我國工業、生活和農業用水總量在2030年前仍將上升,未來的廢水排放壓力將持續加大,我國許多地區面臨著水資源和水環境“難以為繼”的困境。
各類污染源排放量大,是我國水環境質量改善避不開、必須解決的本源性核心問題,必須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環境保護。在新型城鎮化、工業升級轉型過程中,應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堅持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相均衡的原則,強化資源環境硬約束。在城市層面,嚴格控制城市規模、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速度,“控制水污染物增量、治理存量”,使城市發展與水環境承載力相適應,以資源環境作約束,優化城市發展。
首要的是以制度和政策落實處理好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其核心是明確環境質量反退化制度,經濟社會發展以不降低水環境質量、不損害水環境功能為前提,約束和改變人的行為方式。建議建立水環境質量倒逼機制,以用水效率和用水總量、以水質和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等指標強化硬約束。在實現途徑上,要加強資源需求管理,以供定需,以削減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用水總量為抓手,以污染減排倒逼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實施節水總量控制、提高用水效率,從源頭上減少水污染物產生和排放。
管理層面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制定節水總量控制要求,建立節水統計制度,開展節水審核,落實節水責任,建議嚴重缺水地區要把節水納入政績考核。在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方面,落實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許可制度,體現環境質量戰略轉型和總量控制制度的深化。同時環保和水利部門要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和水資源論證工作,嚴格審批,要考慮“區域缺水情況、排水去向、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是否足夠”等,真正做到以水定人、以水定城。
處理好預防與治理的關系:預防優先要有針對性,治理為主須穩、準、狠
根據《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我國“好水”與“差水”同時并存。“好水”主要指飲用水水源水質,2012年我國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5.3%,1370個試點村莊飲用水源地監測斷面(點位)水質達標率僅為77.2%[5]。“差水”特指為污染嚴重的水體。盡管經過三個五年的重點流域規劃的實施,但地表水污染嚴重水體依然大量存在,十大流域內仍有10.2%的國控斷面為劣Ⅴ類,而且我國西部等江河源頭區受污染河道不斷上移,2009—2012年少數斷面在個別年份由Ⅲ類下降為Ⅴ類。
總體部署上,應該注意到水環境質量關乎民生,社會訴求強烈,亟須在5年左右時間內把握重點,綜合施治,突出特色,突出針對性和有效性,抓“好差兩頭”,在長遠謀劃的同時,階段性保護和治理工作要取得群眾看得見的實效[5]。
對于“好水”,要突出預防為主,突出休養生息,突出更高的水生態系統完整性的保護要求,構建水環境保護的防護體系。飲用水水源重點是要減少干擾,要落實一級保護區隔離防護、保護區污染源清理整治,并加強流域上下游聯動治污和優化取水排水格局,匯水區內嚴格準入和監管。同時,要積極啟動開放性水源地的城市備用或應急水源地建設工作。
對于“差水”,強調突出重點,推進水污染綜合治理,堅持穩、準、狠原則。“穩”就是積極穩妥,與已有的相關規劃任務要求有機銜接,重點是消除國控斷面劣Ⅴ類的河流(段);“準”就是要找準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將工業園區監督管理、建成區污水直排、保障生態流量等作為抓手,最終大幅度提高水質達標率;“狠”就是要重拳出擊,“嚴”字當頭,在強化現有法律制度落實的同時,在水質目標清單管理、信息公開、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等方面實施一些新的制度、措施和做法,力求“四兩撥千斤”,積小勝為大勝。
處理好節水與治污的關系:節水優先,治污為本,系統構建水資源、水環境與水生態系統治理格局
目前,我國水資源短缺嚴重,水環境污染嚴重,水生態損害嚴重并存,新老問題交織,使我國水環境的系統治理工作迫在眉睫。我國年缺水500多億立方米,缺口超過8%;我國農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數是0.52,比世界先進水平低0.1~0.3;全國城鎮供水管網漏失率高達20%,每年損失100億立方米;我國有400多個城市缺水,其中有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6]。
我們認為,水污染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緊緊圍繞“源頭控、中間治、末端考”的系統思路制定治污技術路線,制定“節水優先、治污為本”的綜合防治戰略,系統構建水資源管理、水污染防治與水生態養護的保護格局。在實現途徑上,節水與減污并重[7];在體制和機制上,部門聯動,統籌推進水質、水量的協同管理。
建議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以水質改善為核心目標,分子分母兼顧,削減總量和增加水量并重。一方面,水量作為分母,盡可能做加法,通過節約用水、再生水循環利用、保障生態流量、提高水源涵養能力、增加生態流量等措施加大 水量。在城鎮和工業用水方面,要從不夠重視節水、不注意開發傳統水資源轉變為節流優先的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在農業用水方面,要從傳統的粗放型灌溉農業和旱地雨養農業轉變為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另一方面,區域排放總量作為分子,盡可能做減法,繼續強化污染物總量減排,體現“全防全控”思想,將污染防治與城市建設、農村發展以及工業轉型升級緊密結合起來,大力控制工業、城市和農村污染。
處理好大江大河與城市水體的關系:在大江大河消滅劣Ⅴ類的同時,更加重視城市黑臭水體的綜合整治
根據《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十一五”以來,大江大河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成效,淮河、松花江流域污染由中度轉為輕度,七大水系好于Ⅲ類水質比例達到64%(比2005年改善23個百分點)。但另一方面,近兩年“請市長(環保局局長)下河游泳”的報道屢見不鮮,與群眾人居環境密切相關的城市水體黑臭問題已經成為繼霧霾之后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流經城市的河段、城鄉結合部和農村人口聚集區的河流溝渠普遍受到污染,甚至因有機污染而黑臭,群眾意見大。
目前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啟動實施了消除污染嚴重水體工作。江蘇省2013年4月下發了《全省城市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擬用3年時間基本消除城市河流黑臭現象,并公布了313條黑臭河流整治名單。據初步估算浙江省垃圾河、黑臭河的比例約占全省總河長的10%左右;2013年5月,浙江實施尋找可游泳的河,對受污染的河道逐一制定實施綜合整治方案,實行“河長制”,明確責任,公開信息,接受群眾和媒體監督,并開始啟動大規模的“五水共治”工作。2013年7月,廣州市環保局公布了50條河涌水質情況,其中39條水質仍劣于Ⅴ類。
我們認為,基于2020年全面小康的水環境改善要求,近期要以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作為落腳點,關注民生問題,向社會公開目標水體清單,廣泛推動公眾參與和公眾監督,推進水環境質量改善,力爭大江大河基本劣Ⅴ類水體、小河小溝等城市水體基本消除黑臭。
對于大江大河水質改善,在已有的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實施基礎上,強化消滅劣Ⅴ類的河流(段)。參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現有的考核體系,延續目前的水質考核問責和區域限批制度,抓節點城市關鍵支流,實施控制單元網格化精細管理。
對于群眾意見大、公眾關注度高的城鎮黑臭水體,要綜合截污納管治污、清淤疏浚、沿河拆違、引水活水、生態修復等強化措施,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予以重點解決[8]。在管理上,建議:一是明確黑臭水體清單和考核制度;二是明確城鎮化過程中城市河流的水環境水質和水量要求,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三是完善城市河流水環境信息的公開和公眾監督制度;四是出臺系列城市河流環境綜合整治技術管理規范(如小城鎮污水處理技術規范、城市河流綜合整治技術指南、長效機制建設等),指導地方有序開展城市河流水環境保護工作。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建立健全政府有為、企業負責、市場有效的新機制
“十二五”以來,我國的環境管理模式已經隨著經濟發展有所調整,環境管理戰略正在從總量控制的末端污染治理模式向質量改善模式轉型。但我國環境管理仍面臨許多嚴峻的挑戰:環境管理長期停留在污染治理階段,對市場化的環境政策制定重視不夠,阻礙了環境管理戰略轉型升級[9]。
我國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當前的經濟利益,偏離了環境保護的國家意志。問題的根源首先是政府職能的轉變,即如何實現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其次是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唯GDP至上的政績觀很難激發地方政府進行環境管理模式升級。企業是環境管理戰略轉型的最根本推動力量,我國大多數企業缺乏環境管理積極性,視治理污染為負擔,由于經濟調節機制的不到位,導致企業傾向于降低環境成本獲取競爭優勢,守法企業環境治理積極性無法得到有效激勵[9]。
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轉變我國環境管理的模式,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從政府、企業和市場等不同層面入手,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建立健全政府有為、企業負責、市場有效、公眾監督的新機制,促進環境保護國家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基于政府在環境保護領域長期缺位和不到位,需要明確地方政府在環境管理中的責任,把環境質量反退化作為各地區經濟建設活動的剛性約束條件,并通過環境審計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將政府環境質量負責予以量化,推進環境保護的黨政同責,進一步實施河長制、區域限批等,使地方政府責任有明確抓手。
重要的是部門合作,優化管理效能。需要以任務的形式明確各相關管理部門的責任,強化一崗雙責的任務要求,釋放“環境紅利”;需要分區分類地明確這些關鍵領域落地化、差異化的任務要求,實施源頭防控,強調部門聯動、政策驅動,多措并舉。
企事業單位是污染防治的主體,需要嚴格落實各項要求,穩定達標排放是基本責任,責任到人。最迫切的是依法推動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自主向環保部門和社會公眾公布環境信息,創造環境監管和社會監督條件。健全公眾監督、輿論監督和司法監督相結合的環境監管體系,將排污企業置于公眾監督之下。以考核斷面水質目標對控制單元內企業排污行為進行強力約束,實現總量控制和質量控制的順暢銜接。
篇7
——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城市順利通過省環委會中期評估,27項考核指標中有22項達標和基本達標。
——建成鞏河水庫水質自動監測站,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鞏河水庫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達標率保持100%。
——新建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1座,在全省同類縣市中率先具備PM2.5監測能力。城區空氣優良天數累計327天,優良率89.6%,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完成城市噪聲自動監測站建設,交通干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67.2dB(A),強度等級達一級;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51.9dB(A),聲環境狀況為二級。
——實施16項減排工程,完成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6家,預計全年削減SO2282.15噸、NOX1065.6噸、COD1536.3噸,NH3-N191.02噸。
——審批建設項目“環評”報告123個,總投資近40億元,其中環保投資近2億元;督辦驗收建設項目環?!叭瑫r”37個,落實環保投資近1億元。
——建成4條機動車尾氣檢測線,設置3個機動車環保標志發放點,發放標識21167個,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2314臺。
——建成污染源在線監控中心。完成12家重點污染源企業16套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控設施建設。9家企業11個點接入我局監控平臺,實現數據正常傳輸。
——完成181家企事業單位的排污申報登記、53家企業“一源一檔”,征收排污費709萬元。完成指令性、委托性、監督性監測257家次,國控企業穩定達標排放。
——邵沖、合意、胡場村等3個村被命名為市級生態村。全市已累計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村”2個,市級生態鎮3個、生態村12個。
——環境監察大隊、環境監測站分別通過國家二級大隊、三級監測站標準化能力建設驗收。全年爭取中央和省級環保專項資金781萬元。
一、加強統籌協調,全面落實環保責任。
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提請市委政府將創模任務和環保目標納入全市綜合目標考核內容,簽訂了環保目標責任書。先后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畜禽規模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劃分實施方案和2噸以下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實施方案。劃定城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城區黃標車禁行區和秸稈禁燃區。扎實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六大工程”,召開了全市創模工作推進大會,分解落實了78項整治任務。對節能減排、環境整治、重點污染源(區域)治理等重點工作多次召開協調會、推進會,促進了環保重點工作落到實處。
二、抓牢環保重點,持續加強污染防治。
一是抓牢準入關,控制新增污染。開通網上環保審批系統,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完善了專家評審、集體內審和重大項目黨組會審制度。嚴把建設項目準入關、審核關,對2010年以來的未批先建項目進行專項清理,查處環境違法行為45起。二是抓牢減量關,削減排放總量。制定了《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評實施細則》和減排工作方案,把減排任務細化到各鎮處、職能部門、相關企業及規模養殖戶,每月監察督辦。葛洲壩水泥等6家企業投入資金2305萬元,實施深度處理工程6個,對廢氣廢水處理設施進行升級。三是抓牢排放關,控制非法排污。66家企業濃度、總量雙達標,依法辦理排污許可證,做到了持證排污。四是抓牢風險關,保障環境安全。對影響鞏河水庫環境安全的村級環庫公路、遠安縣那些年生態旅游開發項目實行停建、緩建。開展危險廢物規范處置專項執法檢查和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泄漏應急演練。督促21家企業、13家醫院危險廢物規范處置的整改。完成14家輻射源的審核換證。
三、化解環保難點,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一是強化環保綜合執法檢查。圍繞重點污染行業、飲用水源地保護、枯水期水環境安全、危險廢物安全處置、廢塑料加工業等開展了五次環境專項執法檢查,開展“零點行動”和百日環境安全大檢查。改變傳統監察方式,先后開展夜間檢查5次、突擊檢查28次。二是加大環保違法行為處罰力度。責令79家單位限期整改,約談企業法人代表42人次,對群眾反映強烈的8家企業實行停產整改,督促企業落實整改事項65項,對12家企業立案查處,關閉“十五小”企業2家,對2家腸衣廠依法停產關閉,并移送法院強制執行。三是推進企業生產方式革新。在36家企業開展了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引導企業改變粗放生產模式,促進工業經濟科學發展、持續發展。
四、回應環保熱點,著力改善環境質量。
一是強化重點企業廢氣治理。督促三峽新材完成4條生產線脫硫除塵治理設施建設,煙塵和二氧化硫達標排放。華強化工完成煤炭運輸全覆蓋、“兩鈉”車間廢氣治理,煤場整治基本完成。多次召開陶瓷企業污染治理推進會和督辦會,促進了環保設施正常運行。二是推進揚塵整治。開展堆場料場規范化整治,責令34家企業、7家個體工商戶對堆料場實行覆蓋。18家全部完成改造,14家部分完成正在加緊建設的,對未按要求整改的9家企業立案查處。同時協調相關部門加強了道路運輸原料的覆蓋和建筑施工工地揚塵控制。三是大力推廣清潔能源。開展淘汰燃煤小鍋爐行動,8成改造,8臺停用,4臺正在實施。推進城市集中供熱工程建設,華強化工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已啟動征地拆遷。四是整治餐飲業油煙污染。聯合城管局、藥監局發放倡議書500余份,確定169家整治重點,已全部整改到位。五是禁止焚燒秸稈。印發《關于秸稈禁燒的通告》,下發到鎮(處)、村、組。組織專班開展生態環境監察,在草埠湖、兩河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
五、處置環保焦點,積極回應群眾期盼。
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針對反映的突出環境問題,開展8項專項行動,分別組建專班強力推進。積極回應群眾環境訴求,全年受理環境281件,已辦結全部得到妥善處理。采取主要領導包群體案件、班子成員包重點案件的方法,多次上門走訪和協調,對重復投訴的三峽新材、木店工業園等12件積案進行化解。高質量辦理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11件,滿意率100%。
六、打造環保亮點,促推生態文明建設。
一是劃定生態紅線。初步劃定生態功能區紅線范圍面積607.69平方公里、水環境質量紅線范圍面積460.14平方公里、大氣環境質量紅線范圍91.6平方公里,為全面落實生態功能和環境質量紅線管控制度奠定了基礎。二是強化水源保護。完成鞏河水庫109項水質指標全項監測和21個農村集中飲水點水質監測。督促鞏河水庫按照國家規范加強水源保護設施建設。對玉泉水庫、官道河水庫進行建立城區備用水源環境調查。三是強化水環境綜合治理。開展瑪瑙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現狀調查,組織實施了長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項目和漳河水庫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四是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在半月先鋒村等地開展“兩清兩減”示范工程建設,淯溪勤豐村等4處人工濕地污水處理設施已建設運行。五是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制發了《市畜禽規模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劃分方案》,清坪種豬場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完成,建成2個有機肥廠,對養殖糞污綜合利用。
七、消除環保盲點,提升全民環保意識。
一是培養市民生態文明意識。印制創模宣傳張貼圖1萬套,發放機關、學校、企業、社區、賓館、農村、景區、家庭、工地和窗口等十方面張貼,在電視臺每日播放創模宣傳標語,市民反映良好。二是增強企業環境守法意識。結合新環保法、新出臺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省水污染防治條例》,開展2次重點企業環保法律法規培訓,并以問答形式編印成冊發放,加大宣傳貫徹力度。三是推介環境治理新進展。聯合廣電局開展環保工作專題系列宣傳。完成環保網站改版,定期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和水環境質量,開展環保政務公開。組織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參觀污染源在線監控中心、污水處理廠等環保基礎設施,增強了市民對環保工作的認知。
八、彌補環保弱點,全面加強隊伍建設。
篇8
【關鍵詞】太湖流域;水資源保護;省際邊界;對策
1 區域概況
太湖流域位于長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區,流域總面積達3.69萬hm?。流域內省際邊界重點地區北起吳淞江,南至平湖塘,西至京杭運河及太湖,東至大盈港、斜塘、上海塘一線,面積約3656hm?。其中蘇、浙、滬所占面積比例分別為37.7%、34.4%和27.9%。行政區域包括江蘇省昆山市,蘇州市吳中區和吳江區的部分地區,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秀城區、嘉善縣,平湖市的部分地區,以及上海市青浦區、松江區和金山區的部分地區(見圖1)。
2 省際邊界重點地區特征分析
2.1 水資源保護重點區域劃分
太湖流域省際邊界重點地區是典型的平原河網地區,區域內呈現塘浦河渠縱橫貫通、田地水交錯分布的格局。太浦河是區域內的主要河道,從區域中部通過,下接泖河、斜塘,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泄洪和供水通道之一,同時也是黃浦江上游的主要水源;太浦河以北區域內由淀山湖、澄湖、元蕩等主要湖泊構成區域內主要的調蓄水體;太浦河以南區域則為紅旗塘-大蒸港-園泄涇水系和上海塘、秀州塘-泖港水系,主要承泄太湖和杭嘉湖地區來水,在橫潦涇匯合后進入黃浦江上游;吳淞江是區域邊界北部的主要河流,上承東太湖地區來水,下與上海市蘇州河相接;京杭大運河自區域西側邊界通過,連通了區域內各主要水系,也是區域內重要航道之一[1]。
根據太湖流域省際邊界重點地區自然地理特征及水資源保護要求,確定了太湖流域省際邊界重點地區水資源保護的重點區域為擔負重要供水任務的流域——“清水走廊”太浦河[2],涉及省界湖泊的蘇滬邊界淀山湖地區,盛澤工業污染突出、易發水污染矛盾的蘇浙邊界北排地區,以及飲用水水源地的黃浦江上游浙滬邊界地區。
2.2 水資源保護重點區域特征分析
各區域以《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修編中2010年的基礎數據[3]為基礎分析污染狀況特征,以2005~2010年的相關監測數據分析水環境狀況特征。
2.2.1 太浦河地區
太浦河位于太湖流域省際邊界重點地區中部,是溝通太湖和黃浦江的流域骨干排洪供水河道。太浦河西起東太湖,東至泖河,跨江蘇、浙江、上海三省(市),全長57.6km。遇流域洪水年份,太浦河可承泄太湖洪水,同時承泄杭嘉湖北排澇水;遇流域特枯年份,可引太湖清水,向黃浦江補水,以改善上海市黃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質。太浦河除杭嘉湖澇水北排的7個口門和運河敞開外,其余兩岸口門均已建閘控制。
太浦河流經蘇州市吳江區、嘉興市嘉善縣和上海市青浦區,太浦河兩岸的江蘇省、浙江省都在建設具一定規模的工業集中區。太浦河主要入河排污口有29個,丁柵鎮北蔡村沿太浦河建有3個加油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排入太浦河的污染物在逐年增加。長湖申線、京杭運河和頔塘為Ⅳ級航道,京杭運河和太浦河交界處的航運尤其繁忙,京杭運河平望段航運量達到6.67億t,大量航運帶來的燃油廢棄物污染了京杭運河和太浦河河道水質。目前京杭運河已成為影響太浦河水質的關鍵因素,太浦河過京杭運河后水質會降一個類別。
太浦河在太湖流域眾多河流中水質相對較好,水質沿程變化明顯,太浦閘下水質最好,下游沿程水質逐漸下降,特別是平望大橋和汾湖大橋兩個斷面,水質下降明顯。太浦河上游斷面太浦閘下水質常年維持在Ⅱ類水,沿程各斷面水質逐漸下降,出口斷面練塘大橋水質一般為Ⅲ~Ⅳ類,超標項目為DO。
2.2.2 蘇滬邊界淀山湖地區
蘇滬邊界淀山湖地區涉及江蘇省昆山市的千燈浦、淀山湖、錦溪和周莊四鎮,以及上海市青浦區的朱家角、商榻和金澤三鎮。淀山湖湖區面積達63.7hm?,主要入湖河流有千燈浦、朱厙港、急水港、元蕩,主要出水河道為攔路港。
淀山湖地區的廢污水排放總量為2416萬m?,COD、NH3-N、TP污染物負荷量分別為20795t、2715t、626t。其中淀山湖上游昆山市四鎮的廢污水排放量、COD和NH3-N的排放量分別占淀山湖地區的52.2%、36.2%和25.0%。下游上海市青浦區三鎮COD和NH3-N的排放量高于上游,但昆山市四鎮位于淀山湖的上游,其污染物大部分流入淀山湖。
近年來,淀山湖及入湖河流水質惡化趨勢明顯。1997~2001年整體評價為Ⅲ~Ⅳ類,近幾年均劣于Ⅴ類,其中除COD為Ⅳ類,NH3-N、TP、TN均劣于Ⅴ類,1997年至今均為中度富營養化水平。入湖河流急水港和千燈浦的水質最差,均劣于Ⅴ類;元蕩除個別年度達到Ⅳ類外,其余監測年度為Ⅴ類、劣于Ⅴ類;朱厙港除個別年度為Ⅲ類,其余監測年度為Ⅳ、Ⅴ類。NH3-N、COD、DO等主要超標污染指標中以NH3-N最為嚴重。出湖河流攔路港全年水質為Ⅴ類,主要超標項目為NH3-N和COD。
2.2.3 蘇浙邊界北排地區
蘇浙邊界北排地區主要是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和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以及周邊區域。區域內遇流域洪水年份時,澇水經瀾溪塘向東北方排出、經雙林港入斜路港向東排出、經麻溪入王江涇地區后向東排出;遇流域枯水年份,由太浦河向該地區補水。20世紀90年代以來,區域內盛澤鎮印染業發展快速,雖然有污水處理設施處理,但仍有大量污水排入河網進入嘉興北部地區,致使蘇浙兩地交界處水質惡化。
江蘇省盛澤地區工業與城鎮生活點源污水排放量為6490萬m?,COD和NH3-N的排放量分別為11682t和233t;面源COD和NH3-N的排放量分別為5351t、640t。浙江省王江涇地區污染情況相對較輕,工業與城鎮生活點源污水排放量為2689萬m?,COD和NH3-N的排放量分別為3332t和19t;面源COD和NH3-N的排放量分別為1486t、109t。
區域內水質基本為Ⅴ類,甚至劣于Ⅴ類。麻溪河、史家浜水質劣于Ⅴ類,雙林橋、太平橋和北虹大橋水質為Ⅴ類,超標項目為NH3-N、BOD5、DO、COD和石油類。
2.2.4 黃浦江上游浙滬邊界地區
黃浦江上游浙滬邊界地區主要涉及浙江省境內嘉善縣大云鎮、干窯鎮、洪溪鎮、惠民鎮、姚莊鎮、當湖街道、新埭鎮、鐘埭街道和上海市楓涇鎮、興塔鎮、朱涇鎮、泖港鎮、石湖蕩鎮、新浜鎮。黃浦江上游三支分別為斜塘、紅旗塘(圓泄涇)和大泖港,浙滬邊界地區主要涉及紅旗塘(圓泄涇)和大泖港。紅旗塘監測斷面位于浙滬交界處的大蒸港橋和俞匯塘的漕芳涇橋,大泖港的監測斷面位于其上游支流青陽匯的青陽匯斷面和廣陳塘的六里塘大橋。
該地區浙江部分工業與城鎮生活點源污水、COD和NH3-N排放量分別為1564萬m?、3000t和219t,面源COD和NH3-N的排放量分別為7093t、373t;上海部分工業與城鎮生活點源污水、COD和NH3-N排放量分別為25190000m?、7531t和424t,面源COD和NH3-N的排放量分別為5899t、546t。
區域內水體總體水質狀況一般。斜塘水質為Ⅳ類,斜塘上游支流水體中,太浦河水質相對較好,為Ⅲ類;紅旗塘(圓泄涇)上游河流為紅旗塘與俞匯塘,水質基本保持在Ⅳ類,主要超標項目為COD、DO等有機污染指標和石油類,部分年份非汛期水質可達Ⅲ類;大泖港上游河流為上海塘與廣陳塘,水質污染嚴重,均為劣于Ⅴ類,NH3-N、COD、BOD5、DO和石油類長年超標,近年氟化物也有超標。
3 水資源保護格局與對策
3.1 水資源保護格局
根據太浦河地區、蘇浙邊界北排地區、蘇滬邊界的淀山湖地區和黃浦江上游浙滬邊界地區各自污染狀況與水環境狀況特征,確定了太湖流域省際邊界重點地區水資源保護格局為:太浦河地區以嚴格控制限制排污總量為前提,加大污染治理,優化水資源調度,進行水生態修復,維護太浦河水質以保障流域供水安全;蘇滬邊界淀山湖地區以修復淀山湖水生態系統為目標,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入湖地區污染治理力度,嚴格控制入湖水質,采取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綜合措施,提高湖泊自然生態修復能力,促進邊界湖泊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蘇浙邊界北排地區以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嚴格貫徹限排意見為基礎,以強化污水集中處理、提高污水排放標準為治理重點,實現該地區水質目標,保障區域水質安全;黃浦江上游浙滬邊界地區以加強該地區保護力度、污染治理及嚴格控制排污為基礎,通過加快入河排污口管理、生態修復、水質監測等措施,實現黃浦江上游水資源保護目標。
3.2 水資源保護對策
3.2.1 太浦河地區
(1)制定太浦河限制排污總量意見,針對入太浦河兩岸支流提出節點控制濃度要求,重點控制京杭運河水污染。建設太浦河兩岸口門控制建筑物,實行兩岸有效控制、相機調度;抓緊研究京杭運河控制方案,建設太浦河“清水走廊”。
(2)控制工業污染源,減少入河污染物量。針對太浦河兩岸部分污染企業排污口超標嚴重,威脅太浦河水質的狀況,從保障飲用水源安全的角度考慮,應限期封閉入河排污口,污水應經廠內處理后截流納管進入污水處理廠,以減少入河污染物量。
(3)提高太湖供水能力,優化太浦河水資源調度,促進下游水體有序流動,提高區域水環境承載能力,改善黃浦江上游水源地供水水質。
(4)進行生態修復,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水源保護區內河道兩岸建立生態護岸,控制土壤侵蝕,減少面源污染和人類生產活動的干擾。對沿線湖泊開展水生態修復工程試點,促進太浦河沿線湖泊良好生態系統的形成,進一步改善太浦河水質。
(5)建立兩岸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加強統一監測,嚴格控制沿程污染源。鑒于目前太浦河兩岸入河排污口較多的實際情況,應建立兩岸監測網絡體系,加強監測,嚴格控制沿程污染物超標入河,以滿足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兩方面要求。
3.2.2 蘇滬邊界淀山湖地區
(1)優化結構,加強污染治理。對千燈浦兩岸工業園區進行重污染企業結構調整,并通過對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率先實現總量削減;通過提高中水回用的技術和方法來提高中水回用率,減少廢水外排量;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改造與建設,逐步實施污水集中綜合處理。
(2)按照省界緩沖區控制節點水質目標,嚴格控制入湖節點水質濃度,主要包括千燈浦閘、珠砂港大橋、周莊大橋及白石磯大橋,改善淀山湖水質,抑制藍藻暴發。
(3)對淀山湖及周邊河道進行生態治理。嚴格制止淀山湖周邊的無序開發利用活動,實施湖濱帶和湖區生態治理措施,改善淀山湖及周邊生態環境,促進淀山湖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4)實施水資源調度工程措施與管理。重點利用建設水利工程加強周邊入湖河道和區域河道整體的調度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調度方案,加強對淀山湖出入湖河流管理,研究采取加大淀浦河出水等措施搞活水體,縮短淀山湖換水周期,優化水體循環,以進一步改善淀山湖水環境。
3.2.3 蘇浙邊界北排地區
(1)優化產業結構,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該地區以工業污染為主,需進一步加大點源治理的力度,對工業生產布局和結構進行總體規劃。按照“以水定供、以供定需”的原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工業循環經濟,從根本上減少污染物排放量,以滿足限制排污總量要求。
(2)根據限排總量控制要求,分階段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在考慮調整產業結構的同時,按階段削減要求控制污染物排放,近期爭取達到或接近流域平均水平,遠期則滿足總量控制要求。
(3)優化污水處理技術,減少污染排放。通過對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率先實現總量削減;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改造與建設,逐步實施污水集中綜合處理;通過提高中水回用的技術來提高中水回用率,減少廢水外排量。
(4)在污染治理的基礎上,對所在區域內湖蕩和史家浜、麻溪、新塍塘西支、新塍塘北支、清涼港、大德塘、惠高涇、七仙涇、雙林港、瀾溪塘等河道進行整治和疏浚,增加河道環境容量,降低內源污染,保證區域水質安全。
(5)推進人工濕地工程建設。利用現有濕地進行改造,實施水禽棲息地生態功能恢復、濕地污染生物防治工程,恢復濱岸植被,通過濕地植被的吸收與沉降功能自然凈化污水處理廠尾水及周邊水體。
3.2.4 黃浦江上游浙滬邊界地區
(1)嚴格控制來水水質,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對黃浦江上游三支尤其是太浦閘調度管理優化調控。在冬春季黃浦江上游水質較差、流量較小的時候,維持適宜流量,保障黃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質要求;對于紅旗塘、上海塘等省界斷面,要嚴格執行階段控制目標,加強淀山湖管理,保障黃浦江上游水源地安全。
(2)閔行西界以上的黃浦江上游江段為上海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區,且為感潮河流,近期應設置明確的界限標志,適當擴大保護范圍;加快黃浦江上游水源地法規建設,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保障飲用水源安全;嚴格管理油船等載有有毒有害物品的船舶經黃浦江運輸,研究建立應急聯動機制。
(3)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嚴格控制沿程污染源。限期拆除或限期治理保護區內已設置的排污口,禁止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污的建設項目;對保護區周邊重污染、難降解污染物排污口實行更嚴格限制制度;對區域重點污染企業進行必要整治的同時,規定其污水必須經廠內處理,截流納管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才能按排放標準入河。
(4)加強農業面源治理與生態修復。采取減施農藥化肥、清潔養殖等減量化技術,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采取必要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措施,對黃浦江上游河道清淤、修復護岸及生態綠化修復等,以改善周邊水生態系統。
(5)加強水質監測,完善區域內水環境監測預警系統。加強對黃浦江上游支流水質監測,并結合上游河流湖泊水質監測情況為區域水資源保護協商機制提供支持,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和傳輸系統,加快推進水質監控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張紅舉,章杭惠,汪傳剛.太湖流域省際邊界地區入河污染物總量控制[J].水資源保護,2010,26(5):42-44.
篇9
關鍵詞:農村環境 污染治理 河北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各方普遍關注的一個現實問題。近年來,河北省的農村環境治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存在的問題也值得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河北省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為了了解河北省農村環境污染的實際情況,我們通過文獻調查、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農村一些地方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影響了農村居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
(一)水環境污染
河北省環保廳的2009年環境狀況報告顯示,河北省農村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省七大水系中,灤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為輕度污染,大清河水系為中度污染,北三河水系、漳衛南運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黑龍港運東水系為重度污染,其中,子牙河水系和黑龍港運東水系多項污染物超標,主要污染物為氨氮和揮發酚等。
(二)生產污染
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有87%的被調查者認為河北省農村存在環境污染問題,其中認為嚴重和很嚴重的比例達到42%。農村環境的污染源主要有工業污染、畜禽養殖污染、化肥與農藥污染。對于農村環境污染的狀況,有37%的被調查對象認為“越來越嚴重”。
(三)生活污染
據河北省承德市環保局的統計,在承德市205個鄉鎮中,絕大多數鄉鎮尚未建立環?;A設施;在2554個行政村中,絕大部分行政村的污染治理處于空白狀態;全市農村每年產生的60多萬噸生活垃圾,大部分無法進行無害化處理,而是直接堆放在溝壑、路邊和地頭。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成為農村最大的污染源。
二、河北省農村環境污染成因
(一)農民自身缺乏環境保護的理念
受傳統生活習慣的影響,河北省農村垃圾隨意丟棄、糞便亂堆、污水橫流、煙塵漫天的現象長期存在;而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講究科學規律,隨意使用化肥、農藥的現象普遍存在。許多農民對于因環境污染引起的生存環境惡化、水質污染超標、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疾病增加等問題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也很少有人想到要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梢哉f,農民自身不良的生活、生產習俗是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
課題組的問卷調查結果也印證了以上結論。對于調查問卷中“農村環境污染產生的影響”選題,有36%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明顯的影響。多年的生活習慣使很多的農民對于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很不敏感,認為農村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因此對于環境污染治理也缺乏動力和積極性。38%的被調查者表示秸稈會就地焚燒;50%的被調查者表示養殖業的糞便就地堆放;88%的被調查者將生活污水直接倒掉;19%的人表示垃圾隨意丟棄;72%的農民使用農膜后直接丟棄在地里或是直接焚燒掉。
(二)政府缺乏對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視
地方政府更多考慮的是經濟發展問題,而對于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在以GDP作為主要政績考核指標的情況下,地方官員對于由于經濟發展引起的污染問題不聞不問、聽之任之,甚至采取放縱的態度,致使一些地區的經濟上去了,而環境卻在不斷地惡化。
農村環境保護本身是一項公共事業,公益性強、沒有投資回報或投資回報率較小,對社會資金缺乏吸引力,政府應當成為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主導力量。然而,長期以來農村從財政渠道得到的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建設資金微乎其微,難以申請到用于農村環境專項治理的資金,導致了農村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資金投入、技術投入以及環保基礎設施投入的嚴重短缺。
與此同時,由于環境保護與治理資金分散到農業、水利、環保等多個部門,導致一個需要環環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變成各部門步調不一致的局部行動,有限的環境治理資金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此外,地方政府也缺乏對農民環保知識和有關政策的培訓,沒有專職農村環境管理與監督人員。據課題組的調查,有65%的被調查者沒有接受過上級環境保護部門的環保教育。
(三)農村環境保護法規不健全
在我國目前的諸多環境保護法規中,對農村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體困難考慮不夠。有限的農村環境污染控制政策,沒有充分考慮到農民的需求和參與。有關農村生態環境的立法缺位,對于農村養殖業污染、塑料薄膜污染、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農村噪聲污染、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的水污染、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立法基本是空白。目前實行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只對點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對解決面源污染的意義不大,而對諸多小型企業的污染監控,也由于成本過高而難以實現。
(四)農業生產方式落后
土地資源的有限性,使得土地資源的開發已接近極限,化肥、農藥的使用成為提高單位土地產出水平的重要途徑。化肥、農藥使用量相對較大的果蔬生產發展迅猛,使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使用化肥、農藥數量最大的國家。農民對科學用藥、平衡施肥等先進生產技術知之甚少,不能根據作物生長規律、土壤養分狀況進行針對性地施肥,只是一味單純地加大劑量濫施農藥,盲目施肥,結果不僅造成化肥農藥利用率不高,而且嚴重污染了環境。據統計,河北省2005年平均耕地施藥量為13.49千克/平方千米,化肥施用量303.4萬噸,平均耕地施肥量50噸/平方千米,遠遠超過發達國家設置的安全上限。
三、河北省農村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對策
(一)發揮公共財政作用,加大農村環保資金投入力度
對于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國家應當通過環境專項資金和財政資金等途徑進行多方位的投入。國家財政每年應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建設,中央集中的排污費等專項資金應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農村環境保護。
地方各級政府應在本級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用于農村環境保護,重點支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質改善和衛生監測、農村改廁和糞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的開展。
(二)建立農村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的多渠道投入機制
通過政府政策引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吸納社會資金用于農村環境保護,擴展農村環保資金的來源渠道。要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引導各種資金、社會力量和資源參與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建設。通過建立激勵機制,動員和鼓勵當地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家、社會名流以及所有熱心農村公益事業的人士,投資農村環境保護事業。通過開展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政獎補工作,按照量力而行和自愿出資出勞的原則,鼓勵和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事業。
(三)建立農村環境補償機制,保障農村公平發展機會
農村環境補償機制是利用國家的宏觀調控、法律、行政等手段解決享有環境權利不公問題的機制。其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是對農村自然環境的補償,即對已經遭受破壞的農村生態環境進行恢復與重建,對面臨破壞威脅的農村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如退耕還林、污染治理、天然林保護、瀕危物種保護等。二是對農村環境影響行為人的補償,即對農村環境建設的相關行為主體進行經濟或政策上的獎勵與優惠(或懲罰與禁止),如對退耕農民的錢糧補貼、對開礦者征收排污費、對綠色環保產業減免稅收等。
參考文獻:
①劉艷東. 從百村調查看承德農村環境問題. 承德日報,2009―4―16
②劉艷東. 承德農村地區環境問題的報告. 中國特產報,2009―6―26
③唐日梅,楊玲.新農村環境保護問題的理性分析及對策. 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④陳鳳榮. 創新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機制研究.農村經營管理,2009(3)
⑤ 姚良云.淺談農村環境保護與新農村建設.科技資訊,2010(3)
⑥2008年全國與各省市化肥施用量統計
⑦ 省略/Article/2010/1826q/1826b/1711045087853.htm
篇10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為主線,動員全市各方面力量,全面推進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全市治污水平,構建起科學完整的“治、用、?!敝挝垠w系,確保總量減排任務圓滿完成,實現環境質量全面改善。
(二)堅持原則
一是堅持地方政府對轄區環境質量負責;二是堅持“治、用、保”綜合治理;三是堅持總體布局、分布實施、突出重點、整體推進。
二、任務目標
(一)總體目標
1、全面完成《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各項任務目標,在2013年度國家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情況考核中實現省委、省政府下達的“確保第一名、奪取三連冠”的目標。
2、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間水污染物(COD)削減18%的目標。
3、全面改善全市水環境質量,流域內所有河流實現省政府下達的“恢復魚類生長”目標。
(二)主要任務
1、河流水質穩定達標。2013年底前,流域各河流斷面水質均穩定達到或優于V類水質標準(即COD≤40mg/L、氨氮≤2mg/L);、,河流域各河流斷面水質達到魚類能夠穩定生存的技術參考指標(即COD≤60mg/L、氨氮≤6mg/L)。
2、《規劃》項目全部完成。2013年11月底前,《規劃》內的21個工業項目、6個城鎮污水處理項目全部完成并通過驗收;2013年12月底,完成廠區綠化、美化、亮化。
3、完成三大系列亮點工程建設。一是在全市重點廢水污染源、污水處理廠和主要河流斷面安裝在線監測與視頻監控裝置,實現三級聯網并實時監控。同時,建立完善一流的環境監督安全監控體系;二是流域內城鎮污水處理廠實現“五化”“七個一”;三是高標準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重點圍繞河流濕地凈化和生態修復,突出人工強化、地方特色及對水質改善效果。
4、構建環境安全防控體系。強化點源環境安全防控能力建設,尤其是有重金屬排放風險源的工業企業要安裝重金屬在線監控設備,建設事故狀態調蓄池、初期雨水收集池等應急設施,保證可以容納2個生產周期的排水,制定完善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重點排污河流下游建設事故應急攔河閘(壩),各縣(區)結合實際,制定符合自身的轄區安全防控體系。
5、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對城區、主要交通干線、迎查線路和河流兩側可視范圍內環境面貌進行綜合治理,打造整潔、清新、優美的城鄉環境,深入開展城區大氣污染集中整治行動,突出加強對小鍋爐、機動車尾氣、揚塵等的治理力度,提高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
三、具體責任分工和工作要求
(一)各有關縣(區)職責及工作要求。
(1)保證轄區內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重點控制斷面水質目標表》(見附件1)確定的水質目標要求。對國控、省控、市控斷面現場及周邊可視范圍內垃圾、污泥及雜物進行清理,切實改善河道景觀環境。
(2)嚴格按照要求的時間節點建設完成規劃內項目。原則上所有工程任務(包括治污工程、改造工程、升級改造、排污口規范化等)11月底全部完工并通過驗收。
(3)完成轄區內河道清淤、垃圾清理、揚塵治理、道路改造等環境綜合整治任務。整治規范轄區內污水處理廠、工業企業的廠容廠貌。
(4)挖掘、培植3-5個帶有示范作用,能夠展現轄區治污與管理水平的亮點工程,提前做好迎查準備和模擬工作。
(5)建立完善治污工程項目檔案和環保設施、在線監測、人工監測、污泥處置、中水回用等相關運行記錄(臺帳)。
(6)構建轄區環境安全防控體系,一旦發生污染事故,能將廢水控制在轄區最小范圍內,確保不出境。
(7)其他。一是2013年12月底完成水質自動監測裝置建設,并實現聯網運行。二是2013年12月底完成“十一五”COD總量減排任務。三是2013年11月底前完成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分及申報工作。
(二)市直有關部門職責及工作要求。
1.市紀委(監察局):負責對各縣區、市直有關部門水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的監察和日??己恕σ蛘J識不到位、工作不重視、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得力等造成工作被動的,依據《責任追究辦法》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2、市委宣傳部:負責環保工作的輿論宣傳。牽頭制定并落實環保專題宣傳方案,加大宣傳力度,為迎查工作營造濃厚氛圍,推進迎查工作深入開展。在《日報》、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媒體開辟專欄、專題,對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進行跟蹤報道,對環境污染問題和違法排污企業進行公開曝光。組織制作迎查專題圖冊、電視片。
3、市經信委:負責協商有關部門提供限制發展和淘汰企業名單,整頓高水耗、高污染工業企業;指導市屬企業和各縣(區)按規范化要求整治工業企業廠區及周圍環境。
4、市公安局:結合城區大氣環境綜合整治,配合環保部門做好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11月1日起未通過環檢的車輛不得通過年檢。禁止排氣不達標車輛上路行駛。
5、市財政局:負責資金保障。對任務重、財政困難的縣(區)制定資金支持政策,確保各項工作正常開展。
6、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1)負責督導全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及配套工程建設進展(包括管網配套項目、中水利用工程、中控系統建設、污泥處置工程、生物指示池建設、排污口規范化建設),抓好污水處理廠運行,年底前全部城市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條件具備的逐步實現市場化運營;督導、審核各城市污水處理廠提供的建設、管理、運營的檔案資料。(2)負責城市污水處理廠及相關設施建設的督導和協調、對接工作。(3)負責建設完善城區(除由濱城區和經濟開發區負責以外的)污水管網配套、雨污分流等工程建設,沿河、張肖堂干渠和新立河的生活污水全部納入污水管網。(4)負責監管市污水處理廠(中和水質)正常運行。(5)督導無棣縣垃圾處理廠工程按期完成建設、驗收任務,2013年12月底前,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80%以上。(6)督促各縣(區)按規范化要求整治污水處理廠廠區及周圍環境。
7、市城管執法局。(1)負責市垃圾處理廠的正常運行,督導惠民、陽信縣垃圾處理廠工程建設,按期完成建設、驗收任務,2013年12月底前,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80%以上。(2)負責整治城區露天燒烤和揚塵污染以及社會噪聲污染等。(3)負責督導全市城市環境衛生及道路市場秩序的整治工作,確保城市面貌整潔有序。
8、市水利局。(1)組織實施潮河、河、新立河引水補源工程,合理調劑河道徑流,逐步恢復河流生態功能。(2)組織濱城區、開發區、沾化縣對潮河流域主要河流(包括西沙河、新立河、張肖堂干渠、河和潮河)進行河道清淤和兩岸綠化、美化。(3)負責督導完成截污導流工程建設任務,指導任務縣(區)在本轄區主要河流(附件1中河流)河道中建設橡膠壩或溢流壩,延長河水滯留時間,充分利用河流自凈功能改善水質。(4)督促各縣(區)對主要河流河道開展綜合整治工作,清理河道垃圾、污泥、雜草及漂浮物,切實改善臟、亂、差的狀況。(5)督導河流人工濕地處理工程建設,指導各縣(區)在本轄區主要河流建設1至2處人工濕地,種植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進行生物降解,改善水質。督導、審核各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提供的建設、管理等檔案資料。
9、市環保局。(1)負責迎查工作總牽頭,做好與省環保廳和環保部有關迎查的溝通、聯絡、匯報等工作。(2)負責本方案進展情況的通報,綜合協調和指導有關部門和縣(區)的迎查工作。(3)監督各重點河流斷面、工業點源、城鎮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4)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檢查力度,增加檢查頻次,杜絕工業企業超標排放。(5)負責列入《規劃》中21個工業污染治理項目建設的督導驗收工作,確保按規劃要求完成。對達不到治污要求的企業提前提出關停建議。(6)負責督導在線網絡監控系列亮點工程的建設。(7)指導迎查項目檔案的收集整理和按規范要求建立完整檔案資料。
10、市安監局:負責督導全市安全生產工作,防范因安全事故引發的水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督導落實。成立由市主要領導牽頭,市紀檢、宣傳、環保、財政、住建、水利等部門參加的市流域水污染防治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在人財物等方面予以保障??h(區)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縣(區)長是直接責任人,分管縣(區)長是具體責任人,按照“失分嚴懲、加分重獎”的原則,將任務細化分解到崗、到人。加強督查考核,查進度、找差距、明責任、抓落實。充分發揮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對工作不力、延誤整體工作的部門和單位,通過媒體進行曝光。加強對責任單位的效能監察,做到責任全覆蓋、管理無漏洞、迎查無死角。對治污任務不落實、項目進展遲緩、河流水質不達標、整改工作不到位的,嚴肅進行責任追究。
(二)明確部門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通力協作,切實完成好所承擔的任務,主要負責人要認真履行領導責任,及時掌握本部門工作進展情況,對薄弱環節和重要問題靠前指揮,加強督促檢查,認真加以解決,要明確專人分管,集中時間、精力靠上抓落實,真正把迎查的每一項工作扎扎實實落實到位。充分發揮指揮部的作用,對有關問題加強溝通協作,并搞好督促、檢查,指揮部辦公室要積極協調責任部門共同做好迎查工作。
(三)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為迎查提供有效資金保障。企業作為治污主體,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大治污投入;各縣(區)發揮政府環境保護投資的主渠道作用,把環保作為投資重點,加大投資力度;市級財政列出專項資金,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并對有困難的縣區和重點項目給予一定扶持和傾斜。多方面爭取國家、省環保資金支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