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科普世界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4: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少年科普世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少年科普世界

篇1

貴州省首屆青少年科普知識競賽共吸引了近24萬大、中、小學生參賽,經過激烈角逐,最終評選出555個獲獎者、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及優秀科普志愿者,九市州均有代表獲獎,充分體現出比賽的覆蓋面之廣。許多獲獎學生表示,首屆競賽的試題內容非常“接地氣”,比如霧霾、地溝油危害、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地震逃生等,都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通過比賽,他們普遍感覺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

作為貴州歷史上第一次針對在校學生開展的如此大規模的科普知識競賽,此次比賽對于提升全民科普素養、促進貴州“十二五”科學素質建設目標的實現,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據悉,貴州省第二屆青少年科普知識競賽將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當代貴州雜志社聯合主辦,大眾科學雜志社承辦,活動涉及全省18000余所大中小學校(教學點)720余萬學生,目前已啟動報名,廣大學生可在2015年5月15日前向所在學校報名參加初賽,詳情可咨詢競賽組委會辦公室:0851-86277685 86277639。(文/圖 《大眾科學》任玉梅 本刊記者 傅泊林)

貴安:《貴安新區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出爐

《貴安新區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近日出爐。按照《計劃》,貴安新區三年內將培育10家核心龍頭企業、500家大數據應用和服務企業,引進和培養2000名大數據產業人才梯隊,建成國內重要的大數據產業示范區;建設6個以上行業資源云平臺,支持6類以上大數據商業應用系統的研制,支撐智慧城市建設;創新投融資方式,力爭大數據發展基金、大數據創業投資基金等資金規模達到20億元,通過大數據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貴安新區記者站)

黔南:今年將建設十條高速公路

篇2

的我家有七棵小番茄,是我訂,《少年科普世界》的贈品,小番茄就此誕生了。

我天天盼時時盼 分分盼 秒秒盼 每時每刻都在盼,可是它卻不聽話,偏不發芽。但有一天,它還是聽我的勸說,芽從土里竄了出來。

它還經歷過生死冒險呢!十幾棵小芽,聚集在一個小小盆里,豈止是營養不夠啊!我找來了些土,裝在一個大泡沫箱里,把芽兒移進去,生怕死嘍,但是還有七棵“幸存者”。

它們在一天天成長

有一天,我發現有一些葉子變黃了,變干了,開始脫落,我和媽媽都覺得是生蟲子了,而爸爸卻說是新陳代謝。到底

也沒弄清是怎么回事。

篇3

從某種程度來說,學生所進行的猜想與假設活動是學生探究活動中的一個難點,因為猜想與假設活動包括學生思維活動從具體經驗向抽象思維的跨越、對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加工應用、思維活動的沖突與升華等,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有效的利用學生的猜想,避免學生怎么猜也猜不到,猜想漫無邊際,猜想付諸實驗,針對這個問題對此進行研究。

一、探索出了培養學生學習猜想、利用猜想的方法

1、給學生猜想的空間。

教學中需要對教師有著更高的要求,要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同時,更要了解學生心里需要什么,怎樣讓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有所思考,而不是簡單的“活動”或者完成“探究過程”。尤其注重學生猜想資源的有效利用,激發學生猜想。可使學生的獲取知識并得以鞏固、深化和發展。讓學生多思考、多猜,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教師在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及潛能的發揮,設法調動學生頭腦中的信息,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編排、重新組合,從而獲得問題的猜想,絕不是憑空想象,是以一定的事實為基礎。

2、給學生搭建猜想的可能。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這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的。作為教師從學生的猜想資源入手,鼓勵的同時并有效利用,而不是扼殺學生的猜想,把學生內心的探究欲望扼殺在搖籃中。我們要大力提倡學生并致力于加強學生的“創新教育”。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維能力,但為此學生必須科學的猜想,而不是憑空捏造。為此,我校科學組呂篤康老師積極拓寬學生的科學知識渠道,為學生搭建猜想的可能,組織學生參觀科技室、科普大篷車進校園、參觀新疆中小學首個組織培養實驗室,組織“綠拇指”種植園、成立科學俱樂部,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科學知識,給學生搭建猜想的可能。

3、給猜想資源的利用提供平臺。

以往學生處于被動局面,事實表明,這種教學方式只能使教學陷于脫離實際、毫無生機的陳腐狀態的深淵中,使學生與教師的對立情緒越來越大,不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一味的按照教師的教學設計來進行教學只能抹殺學生的猜想,更不能實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結果的體現。我在課題研究中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采用合作式學習,探究性學習付諸于實踐,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以校科技節、科普活動、各種主題日活動、雜志社為平臺,讓學生的猜想提供平臺,一方面能夠有效利用學生的猜想資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用科學、愛科學,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通過構建有效利用小學生猜想資源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的方法與策略全面調動學生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大家都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學生反應靈敏,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配合默契,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2、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的猜想資源的有效利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不僅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而且能夠向老師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習過程主動、活潑,既減輕了課業負擔,又提高了學習質量,尤其是學生的創造思維得到充分地發展。有意識的參與到探究性學習中,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

3、評價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意識。

在教學中,嘗試建立態度、情感、能力、知識并重的多維立體的評價體系,把評價焦點從學生的學習能力擴展到參與狀態、交往狀態和情緒狀態等方面,有效地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有效提高教師創新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①在對學生科學學習猜想利用的過程中,教學手段變了,課堂結構變了,評課標準也變了。教師認真收集各種反饋信息,把這些信息作為猜想的資源的有效整合,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研究教學策略,使教學目標更有效地服務于學生,作用于教學,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從而也要求教師需要較強的創新能力的體現,呂篤康老師自教學以來,積極撰寫論文。有多篇至國家期刊。正因為有了教師自身的創新意識才能夠對學生猜想資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創新的平臺。如輔導學生《綠色無煙 清新自然》發表至《少兒科技》,《創新 體驗 成長》發表至《少年發明創造》,輔導學生,《綠色無煙清新自然》科技實踐活動榮獲兵團科技創新三等獎,《香煙對種子的萌發有影響嗎》小論文榮獲兵團科技創新一等獎,至《少年發明創造》。樹葉貼畫《牛》、《牧童騎黃牛》被《少年科普世界》錄用。

②教師在教學中改變了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靈活全面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大家都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學生反應靈敏,讓學生敢于猜想,從不同角度科學有效的猜想,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得到了學生、專家、領導、老師們的認可。

③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注意積累材料,編輯了《綠色無煙 清新自然》系列活動的材料、《小探索者小論文論文匯編》等,這些材料中詳實地記載著有效利用小學生猜想資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過程,是我們后續研究的基礎,也為有志于此項研究的人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素材。

篇4

關鍵詞 科幻產業;瓶頸;發展;引導

中圖分類號 G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25-0177-02

創新離不開想象,想象力是科技文明的先導,在倡導自主創新的時代中,科幻的作用不言自明。科幻是有幻想、有科學、無鬼神的文藝作品,它是基于科學文化的超現實途徑的創造性想象和基于這種想象所形成的思維結果,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誕生于1818年,是由英國人瑪麗?雪萊創作的《弗蘭肯斯坦》,中國第一部出版的科幻小說,名叫《月球殖民地小說》,1904年在上海《繡像小說》上連載。科幻產業是生產和銷售科幻產品相關的產業,從科幻文學、科幻電影可以衍生到科幻動漫、科幻游戲、科幻玩具、科幻旅游等領域。科幻產業是科技傳播一個細分的產業鏈條,是促進科技傳播,推動廣大國民科學素養提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有過一輪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發展的,上海電影制片廠拍出過迄今為止中國最好的科幻電影《珊瑚島上的死光》,葉永烈的《小靈通漫游未來》印刷量高達150多萬冊。

隨著中國科技發展水平的提升和文化創意產業的不斷繁榮,科幻產業的發展又一次被提到了議事日程。2012年首屆中國科幻產業論壇在四川成都召開。中國郵電、新星、重慶、希望、讀客、果殼等多家出版社或民營圖書公司公布了科幻出版計劃。而最早系統引進西方科幻經典名作的《科幻世界》雜志社專門成立了科幻圖書事業部,甚至開始籌劃中國科幻產業園。作為一名科技記者,筆者在今年暑期對上海的科幻產業市場進行了一些調查,了解了產業目前的發展瓶頸,特將其闡述,希望能夠對科幻產業的發展盡綿薄小力。

1 科幻產業的能量不可小覷

科幻產業的經濟效益和利潤空間巨大,僅以美國科幻大片《阿凡達》為例,它創造的產值即可達24億美元之巨,大大超過了我國本土電影一年的總票房。在美國,科幻創意產業是僅次于航空工業的美國第二大創匯產業,美國一年出版的科幻長篇有上千種,僅北美一家出版社一年包括新作以及經典重印就能出版400多種科幻作品;2009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總收入突破62億元。其中位居榜首的是好萊塢科幻大片《阿凡達》,掘金13.2億元人民幣,排名二、三的是好萊塢科幻災難大片《2012》,票房達到4.7億元,科幻動作大片《變形金剛》的票房達到4.3億元。美國的科幻產業不僅僅只有電影,科幻類游戲也很發達。比如《星際爭霸》,這個游戲在當年是影響了一代人。美國的游戲產業很發達,產值都很高。而在中國,科幻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

除了盈利外,科幻產業更大的意義在于一種潛移默化的傳播效應,它所產生的傳播速度和傳播效應是任何其中科技傳播手段所無法比擬和企及的,因為它不是一種灌輸式的教條式的單向傳播模式,也不是就單個問題討論式的雙向傳播模式,而是一種基于人類命運和人類未來前途的集體呼應式傳播模式。其內化程度,以及帶來的大面積深層次思考是嵌入式的,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它能使得大眾超越現實生活關注到人類的終極價值和意義,也能啟發青少年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夢想的翅膀盡情飛揚。

2三大阻力阻礙產業發展

在一線的調查中,筆者了解到目前科幻產業領域存在的幾大瓶頸問題。

1)首先是人才培養體系問題。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在中國高校中,唯一的一個科幻文學的碩士學位授予點在北京師范大學,它被歸類在兒童文學方向下。雖然科幻面向兒童有一定的好處,是推動兒童科普發展的有力工具,日本動漫產業也是以兒童為閱讀對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但是要推動一個產業的發展,這樣的人才培養體系是遠遠不夠。科幻產業面向的是從青少年到老年人的絕大多數人群,每一個人都有進行科學幻想的激情。

科幻小說寫作人才匱乏是業界經常討論的話題。中國科幻原創小說的數量較少,近幾年來,中國每年出版原創長篇科幻小說數量在10部左右,近些年才有所上升。全國專職科幻作家人數不超過兩位數,很大科幻作家都是兼職。

科幻產品制造的團隊也是目前十分缺乏的。科幻產業涉及到動畫、游戲、影視、圖書、玩具等市場。一個高效率的科幻產業團隊可以從一個有市場響應力的科幻小說出發,開發游戲、制成漫畫,拍攝電影,也可以從游戲、漫畫、電影等入手,開發其他領域的市場。在美國,很多游戲、電影和美術設計方面有很多頂尖的華裔人才,他們中的很多人回國開設了公司,或者與國內有業務往來。從中國動漫游戲產業的整體技術能力來說,與國外不相上下,但是他們幾乎都不做本土原創的動畫,絕大多數的業務是承接全球市場的外包項目。國內玩家追捧的科幻游戲沒有一款“中國制造”,中國影視技術特效團隊的水平也不錯,但是這些優勢沒有被有效整合起來。

科幻電影人才培養同樣是一個薄弱環節,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潛在科幻消費市場,但每年生產的國產科幻電影寥寥無幾,中央6套電影頻道從1999年至2012年共生產影片1519部。科幻影片僅有2部。近期,著名作家郭敬明領銜的最世文化公司簽約了國內7、8名優秀的科幻作家,希望從科幻小說入手,打造中國的科幻電影。但是在調查中筆者了解到在打造科幻電影過程中,制片人和電影導演的人選是最困難的事,極有可能請美國好萊塢的制片人和導演來操刀。

而縱觀發達國家,不難發現其已經建成了完備的科幻人才培養體系,1961年,美國科爾蓋特學院和斯坦福大學就正式開設了科幻小說課程。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已經有大約2000多所大專院校開設了科幻課程,更多的中學也將科幻小說列入教學計劃中。而英國已經設立了科幻文學方向的博士點,日本和俄羅斯也在大學教育中引入了科幻課程。而中國在科幻人才培養方面處于起步階段。中國科幻人才的長期供給不足是科幻產業無法發展起來的基礎性原因。

2)與消費者互動的創作理念缺乏。

我國目前大部分的科幻小說都是屬于硬科幻系列,一般是由較高理工科背景的專業人士創作完成的,普通人很難去理解,劉慈欣的《三體》已經在故事情節上實現了突破,但是還是有很多讀者表示讀來吃力。科幻是科學與文學、科學與想象的邊緣和交叉領域,技術細節的想象和運用確實是有理工背景的人的一種優勢,但是理工背景的人比較強調思維的嚴謹性和規范性,太注重無內在矛盾和無邏輯錯誤,忽略了作品的人文性、敘事感,內部的沖突感不強,導致故事不是很好看。因此閱讀范圍僅限于小眾范圍內,無法延伸到大眾范疇。而這也是目前中國本土科幻文學和科幻產業無法贏得消費者的原因之一。

讓人盡情欣賞的軟科幻作品才是富有生命力的科幻產業的金鑰匙。筆者了解到事實上國外的科幻產業一開始也是面臨同樣的情況。很少有國人知道,1964年開拍的美國大片《星際迷航》是失敗的,而且不只是一次失敗,而是推出三次,三次全部失敗。之所以還在繼續,是因為培育了一大批粉絲,這些粉絲參與到了電影的修改中來,而電影的編劇本身不是科技工作者,但是他熱愛科學,和很多科學家交朋友,正是這樣的一種互動過程中,電影劇本被慢慢打磨成了一部市場接受的作品,也造就了日后票房屢創新高的科幻大片。

而這樣的互動在中國科幻界也幾乎是一片空白。筆者了解到,酷似小米手機的發展路線,如今上海的熙谷傳媒正在嘗試以粉絲效應帶動科幻產業市場。總經理傅仰鵬本身是位科幻迷。他在讀完MBA后,深入考察了中國的科幻產業市場,開始了自主創業。熙谷傳媒盼望打造一個中國的科幻產業品牌。一本名為《天塵》的科幻小說已經完成,但是公司并不急于推出,而是將該科幻小說改編為游戲,游戲一經推出,就很受歡迎,短短幾個月內下載量突破50萬次,根據規劃中的路線圖,接下來是推出小說,甚至拍攝電影,而隨著培育的粉絲群數量日益擴大,市場的接納度和整體效應將會逐步放大,《天塵》的品牌效應也將呈現出來。

在市場經濟中,閉門造車無疑是死路一條,而與消費者互動,無疑是掌握市場需求最好的手段,這種“精益創業”的方法在歐美已經非常流行。而中國科幻產業若想有所突破,此模式的推廣無疑是必經的旅程。

3)原創作品缺乏文化號召力。

中國優秀原創科幻作品缺乏文化號召力是制約中國科幻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問題,從個體的角度看,劉慈欣、王晉康、韓松,以及更年輕一代的陳楸帆、夏笳、江波等少數作家的優秀之作,無論在想象力還是文學性上都足以與西方一流的科幻作品相媲美。但是總體角度看,不可否認,中國原創科幻作品還有很多“硬傷”。其中最內傷的是難以回到人的本性角度和社會問題層面思考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說,能夠引起共鳴的文學作品都是涉及到人類普世價值觀和人性、生存問題等的挖掘。膚淺的科學技術問題的展示,是十分枯燥無味,很難得到大眾的廣泛認同的。

真正好的作品,僅靠技術細節是寫不出來的,還需要更深刻的東西,比如對人類、對社會、對世界、對宇宙的理解。比如西方人關心的問題是文明沖突和人性的終極審判,而中國卻更關注新技術帶來的倫理沖突和國家的崛起。有廣泛文化號召力的科幻作品應該對社會自身的現實問題進行觀照、做出回應。

科學與文學的結合是目前一線科幻產業領域正在探索的一種模式。近年來,《盜墓筆記》等奇幻小說的異軍突起讓人刮目相看,曲折的框架和出人意料的內容情節讓很多讀者癡迷其中。筆者也了解到有些民營公司看重這一點,正在進行嘗試性探索,組織科幻作家和奇幻作家組成一個創作團隊,利用科幻作家的科學知識和奇幻作家是敘事構思能力,希望打造出幾部具有市場接納度的科幻作,這種模式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十分常見。此外,科學家和暢銷書作家強強聯合的科幻小說寫作模式也有公司在嘗試進行。這些先驅性的探索仍在小范圍中進行,希望得到政府的引導和鼓勵。

3 社會發育和政府引導需同步進行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面對巨額的市場份額,市場經濟本身有個自發的機制,一大批企業會看到市場盈利點,而自發育形成一個產業體系。在國內,科幻“品牌”的價值往往被人所忽略,在西方發達國家,一個科幻作品形成的價值往往借助一個強大的品牌通過出版物、游戲、動漫、電影、旅游、衍生產品等來持續性體現,并且極具號召力。品牌效應往往能聚集到各種資源,一個產業鏈會在無聲無息中自主形成。迪斯尼品牌的持續火爆就很說明“品牌”效應的重要性,在國內,鮮有人關注到這一點。很多科幻產品之所以失敗正是因為沒有一個“品牌”作為持續支撐,沒有品牌支撐的科幻公園和科幻影視樂園等項目的生命力無法持續。

政府不宜過多干預科幻產業的市場化行為,諸如圈地炒作概念等行為不應該得到支持,但是社會的自發育需要各種資源的匯聚,產業鏈的布局需要各種資源的整合,而在這其中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導和鼓勵。筆者認為破除瓶頸問題、夯實發展基礎,制定產業扶持政策是比較適合的引導舉措,目前中國已經擁有一大批文化創意企業,近些年游戲產業和影視產業的發展如火如荼,好萊塢大片運作模式也為很多華人所熟知,而且市場上閑散資金充裕,投資者投資欲望高漲,市場的趨利性和優惠的政策將會吸引資源的集聚,只要出現一流的科幻作品,就很有可能引發一波浪潮,在這即將到來的一波波浪潮中,政府的作用應該是協調、扶助、而不是過多的介入和參與。

政府另一個作用是輿論引導,就像國產手機、國產電腦一樣,中國自主的科幻產業也需要國人的支持,這種市場的支持力度絕對不可小視。

前些年中國的電影業飽受批評,票房慘淡,這些年中國的電影業欣欣向榮,業內稱評價再爛的片子也有很好的票房收入,觀眾照樣看得津津有味。因為一個國內電影的需求市場已經形成。而在巨大的商機面前,在中國13億人口的龐大科幻市場面前,各種要素的碰撞不可避免,中國科幻產業的“黎明”不會太遙遠。

參考文獻

[1]王春法.培育發展科幻產業 提升民族創新能力[J].科協論壇,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