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手術期護理要點范文

時間:2023-05-04 13:21: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圍手術期護理要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圍手術期護理要點

篇1

【關鍵詞】妊娠;闌尾炎;護理;手術

【中圖分類號】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325—01

妊娠期急性闌尾炎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外科合并癥,尤其妊娠中期子宮增大較快,大網膜難以包裹炎癥闌尾,腹膜炎不易被局限而易再擴散,炎癥發展致流產或早產,威脅母子生命安全,治療以早期闌尾切除為主[1]。并輔以術前、術中、術后的全方位護理。本科2012年6月—2013年10月共收治19例妊娠期急性闌尾炎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共19例,年齡22~35歲,平均26歲。其中初產婦13例,經產婦6例;早期妊娠5例,中期妊娠10例,晚期妊娠4例;均行手術治療,其中化膿性闌尾炎6例,壞疽性闌尾炎2例,闌尾周圍膿腫5例,單純性闌尾炎6例。

2 術前護理

2.1 做好心理護理

為人母者,心中對嬰孩充滿幸福和祈盼,突然的腹痛使她們驚恐和憂慮,手術也會使患者產生緊張、焦慮的心理,擔心胎兒的安全﹑健康和發育[2]。但是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和心理應激對孕婦和胎兒的身心健康有著更嚴重的負面影響,護士應主動與患者交談,耐心傾聽患者講述的內心感受,關心幫助其消除過度的擔憂。給予相應的心理支持,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逆轉不良心態對胎兒及治療效果的影響,有助于此類患者盡快恢復身心健康,細致解解釋妊娠期急性闌尾炎手術手術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使之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和護理。所以心理護理對妊娠期急性闌尾炎患者身體的恢復及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2.2 密切觀察胎動與胎心音

對患者進行胎心監護,每小時1次,必要時增加次數,注意胎心音的節律和強度 。指導妊娠>28周的孕婦自數胎動,每日早中晚各數1h,將3次數之和乘以4即為12h胎動數,正常為30~40次/12h,如突然增加或減少1/3,應報告醫生[3]。術后患者更應特別注意胎心與胎動的情況,聽胎心音30min 1次。

2.3 嚴密觀察腹痛情況

尤其妊娠中期患者,其盲腸被子宮推壓上移,大網膜難以包裹闌尾,壓痛和肌緊張多不明顯,主要表現為右側腹痛,密切注意腹痛的情況,仔細辨別腸蠕動音、還是宮縮痛。常規給孕婦吸氧,以保證胎兒的氧供。

3 術后護理

3.1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術后應給予持續心電監護,因手術時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加之手術的刺激等可引起患者缺氧、低血壓和子宮收縮,應給予吸氧,防止胎兒宮內窘迫,嚴密監測宮縮、胎心變化、陰道出血及陰道流液情況。必要時給予胎兒胎心監護。

3.2 正確選擇臥位

術后6h內去枕平臥,6h后可取半臥位。選擇半臥位,可使內臟器官稍下垂,胸腔體積增加,從而減輕心肺負擔。半臥位還可使膿液局限于直腸子宮凹陷,減少毒素的吸收,有利于引流。還可以改善腸道通氣功能,松弛腹肌減輕切口疼痛,有利于惡露的排出,預防褥瘡的發生,可使產婦感到舒適,又利于靜脈回流,防止血栓形成。

3.3 疼痛的護理

術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要盡量幫助患者減輕。首先要做好心理護理,關心體貼病人,以安慰鼓勵的語言和舉止消除病人的緊張情緒,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4],向患者介紹有關術后疼痛緩解的知識,并請患者的家屬配合,給她愛的力量,以達到轉移注意力,提高痛閾的作用。注意病人的情況,如患者難以忍受,可選用藥物治療,但藥物不能選用對胎兒有禁忌的止痛藥。

3.4 切口的護理

如果術后有出現腹脹、咳嗽等癥狀均會增加腹內壓,易引起切口裂開或加重切口疼痛,應囑患者咳嗽時用手按壓切口,減輕傷口拉力,腹脹時可用熱敷和藥物治療或者給患者束腹帶。還應注意觀察切口有無滲血﹑紅腫﹑疼痛等炎癥傾向[5]。拆線時間一般要推遲1~2天,或術后8~10d間斷拆線。如有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要經常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并且觀察和記錄引流物的性質和量,按時更換引流袋。

3.5 合理安排休息與活動

可先在床上活動,如深呼吸,四肢活動等。胎心正常,沒有流產、早產先兆時,應鼓勵其早期下床活動,以避免腸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如果有產科異常先兆,須臥床休息并推遲下床活動的時間。有引流管的患者,下床時要注意保持通暢,并妥善固定,以防止脫落和逆流。

3.6 飲食護理

加強營養是母體康復和胎兒生長發育的保證。手術后,機體的分解代謝大于合成代謝,出現明顯的負氮平衡。腸蠕動恢復后必須循序漸進地按清流質、流質、半流質、普食的方式給予各種營養素齊全的高營養飲食,同時要考慮妊娠的因素,營養素的提供要比一般手術患者更多一些,盡可能按患者的口味和飲食習慣烹調,確保營養素的攝入,以利于機體的修復和胎兒的生長。

4 討論

由于妊娠期急性闌尾炎的病情多較嚴重,而且炎癥刺激和手術的干擾,易引起流產或早產,因此較非孕期患者預后差。處置關鍵在于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及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筆者認為護士應密切觀察病情,全面分析問題,及時發現異常并報告醫生使患者得以早診斷、早治療,同時,予胎兒輔以密切的觀察,給患者合理的護理與指導,從而對減輕患者痛苦、保證母嬰健康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327-239.

[2] 姚秀華.妊娠合并闌尾炎的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7,16(1):66-67.

[3] Mays J. Acute appendicitis in pregnancy[J]. Obstet Gynecol, 1995,86(4):650-652 .

篇2

【摘要】 目的 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圍手術期護理及康復鍛煉對促進恢復過程中的意義。方法 對腰椎間盤突出術后的患者進行術前、術后常規護理外,還要應加強基礎護理、病情觀察、疼痛護理心理護理以及防治并發癥的護理,并進行后期指導康復鍛煉。結果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精心護理及康復鍛煉后能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治療效果。結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術前心理護理及術后康復鍛煉,是患者康復及治療效果的有力保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 護理 圍手術期 康復鍛煉 手術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其中多數不需要手術治療即可治愈或好轉,但有少部分病程長、神經壓迫癥狀較重的病例,必須手術治療才能得到治愈。 其典型臨床表型是脊神經根受壓而導腰腿痛,手術解除神經根受壓,維持腰椎的穩定性,圍手術期護理及后期康復指導可鞏固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總結本院220例患者臨床資料如下。1.臨床資料

選擇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在骨外科收治的220例患者,男126例,女94例,年齡31歲-67歲,病程10個月-8年,其中L4-L5段突出者99例,L5-S1突出者81例,L3/4突出者40例,(包含L4/5伴L5-S1突出者25例,合并椎管狹窄者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骶、臀部疼痛或單側下肢放射痛,嚴重者有典型的間歇性跛行,下肢肌力減弱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神經根定位癥狀明顯,經CT或MRI確診,進行髓核摘除術或合并根管擴張術。

2.對癥治療

2.1 對癥:對疼痛難忍者予以鎮痛治療,可選用非阿片制劑,如阿司匹林、撲熱息痛、消炎痛等。療效不佳者選用阿片制劑,如嗎啡、度冷丁、芬太尼等。采用預防性用藥、定時用藥,有效地緩解疼痛。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如口服、肌注等。

2.2 物理鎮痛法:理療:冷療、熱療、冰敷、溫泉浴、微波、紅外線等。中醫針灸。

3.護理

3.1 術前心理護理:腰椎間盤突出癥往往病程長,腰腿疼痛癥狀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使患者失去治療信心,并產生恐懼心理,擔心術中損傷神經導致癱瘓或疾病復發,同時又渴望通過手術解決病痛,對手術抱有較高期望值。針對患者患病期間及手術前期心理狀態應予以正確的解釋和疏導,及時將病情、手術方法、將術后的各項護理及后期康復鍛煉方法與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明確手術過程,消除其心理障礙,以良好的心態和最佳狀接受和配合手術治療和術后康復護理。 3.2 術后護理:術后平臥硬板床,局部進行按摩,整體翻身時注意避免旋轉,保持患者胸、腰、臀一起翻轉,使脊柱保持穩定狀態,每2h呈軸線式翻身一次,輪換平臥及左右側臥,并按摩受壓部位,預防褥瘡;嚴密臨測患者生命體征,注意觀察意識狀態、呼吸狀態、血壓、體溫、血氧飽和度的變化,術后第一個24h內進行心電監護記錄,并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引流管護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定時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性質,引流管一般于術后24-48h 拔除,拔除引流管后注意觀察傷口滲血情況;脊髓神經功能的觀察,術后72h嚴密觀察患者雙下肢感覺運動、深淺反射等神經根癥狀;術后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預防傷口感染,護理時注意傾聽患者主訴,注意觀察傷口情況,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若患者有傷口疼痛加劇,體溫、血象升高等異常表,及時向主管醫生匯報,并配合醫生檢查傷口;肺部并發癥的預防,對嗜煙者勸其戒煙,對老年患者應鼓勵咳嗽,拍胸擊背,防止肺部并發肺不張、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3.3 康復鍛煉:術后12h以后可在床上進行下肢直腿抬高活動,以防神經根粘連[1]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上下午各1次,每次5min,以后根據情況直腿抬高次數與持續時間可以延長,第3d可適當進行腰背肌鍛煉,加強脊柱的穩定性,即俯臥,四肢向背后伸,抬頭、胸、腹壁著床呈舟狀,后改仰臥,伸膝屈髖,每次堅持5-10 min,每日2-3次,5d后患者可端坐,10d后可根據個人情況可下地活動,配帶護腰,但不能長期佩戴腰圍,會使腰背肌得不到充分的鍛煉,從而影響脊柱的穩定性,發生腰骶部疼痛[3]。

3.4 舒適的護理:為病人創造安靜舒適的氛圍。病房安靜、清潔,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盡量減少病區的嘈雜音,因為失眠會加重病人的疼痛。引導病人過愉快、充實、豐富的生活,幫助病人制定康復計劃。椎間盤突出患者病程長,有的還伴有終身的特征,把鍛煉原理告訴患者,提高其對進行功能鍛煉的自覺性。教育和溝通患者的親朋好友,使其較多地體恤患者的處境,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治療、護理操作應集中在適宜的時間進行,避免對睡眠時間的干擾,以促進患者較好的入睡,減輕疼痛。

3.5 飲食護理:為促進切口愈合,應進低糖、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觀察大小便情況,防止便秘。

3.6 出院指導:

告知患者出院后繼續臥硬板床休息。保證正確姿勢的指導,術后1周~0.5年內下床活動應系腰圍,指導患者站立時挺胸、脊背挺直、收縮小腹;坐立時兩腳平踏地面,背部平靠椅背,臀部坐滿整個椅背面;仰臥時,雙膝下置一軟枕;揀東西時應盡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彎曲膝部代替彎腰,物體應盡量靠近身體;取高處物體時,用矮凳墊高,勿踮腳取物;起床時,先將身體沿軸線翻向一側,用雙側上肢支撐床鋪,使上半身在平直狀態下起床;半年內禁止脊椎彎曲扭轉、提重物等活動。4.結果 經過精心護理,多數患者積極樂觀的接受手術,配合治療。術后經過基礎護理和康復鍛煉,使患者功能恢復加快,隨訪6-12個月,105癥狀與體征全部消失,恢復原工作及日常活動;95患者癥狀與體征基本消失,10例患者癥狀與體征明顯減輕,但活動仍受一定限制,無嚴重并發癥出現,所有病例隨訪期內未出現腰椎不穩定。 5.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4],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除了藥物的對癥治療外,還應采用多種護理方法結合和功能鍛煉的康復指導。術后康復鍛煉,可有效增加背部肌肉力量,加強脊柱穩定性,能防止術后腰部肌肉力量不足而導致的腰骶部疼痛,另外還能防止肢體肌肉臥床期間的廢用性萎縮,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總之,對癥施護,加強基礎護理和后期恢復鍛煉,增強腰背肌對椎間盤的保護作用,可有效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愈率和治愈效果。

參考文獻

[1] 何麗英,趙金彩,魏杰.早期直腿抬高訓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康復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4):112.

[2] 鄭光峰.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4,(7):558-559.

篇3

目的探討細節化護理干預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100例普外科患者,隨機分為細節組和對照組,各50例。細節組患者圍術期應用細節化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圍術期應用常規護理干預。對比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評分、護理質量評分。結果細節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10.00%明顯低于對照組5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細節組護理滿意評分(98.12±1.02)分、護理質量評分(92.79±6.3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82.02±4.45)分和(86.78±4.2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普外科患者給予細節化護理干預,可提升護理質量,減少手術并發癥,提高普外手術安全性,提升患者護理滿意水平,在普外科中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

細節化護理干預;普外科護理;應用價值

普外科患者一般疾病為急腹癥、周圍血管疾病等,一方面其機體情況較差,發病突然,病情危急;另一方面普外手術會帶來不可避免的創傷,患者病情復雜,且術前均會存在焦慮恐懼感,多因素綜合作用使得普外科護理工作的開展存在一定難度、復雜性和風險,需加強圍手術期護理工作[1]。細節化護理干預是通過對護理人員思想進行系統化提升,使其在護理上各司其職,認真負責,確保護理工作的完整性和全面性,避免存在護理漏洞而導致風險事件的發生[2]。目前,細節化護理干預在臨床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研究探討了細節化護理干預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人民醫院100例普外科患者。隨機分為細節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5~80歲,平均(43.52±4.12)歲。手術類型甲狀腺手術12例,肝臟手術15例,膽囊手術11例,闌尾炎手術12例。細節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3~81歲,平均(42.12±4.67)歲。手術類型甲狀腺手術13例,肝臟手術14例,膽囊手術11例,闌尾炎手術12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類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圍術期應用常規護理干預,術前做好常規身體各項檢查工作,向患者說明術中配合要點,術后給予常規注意事項說明和常規護理。細節組患者圍術期應用細節化護理干預:(1)提升護理人員細節化護理意識,規范相關制度。監督護理人員形成細節化護理意識,對其綜合能力進行全面培養和提升,并確保護理路徑和護理標識化的規范性,形成完善的護理監督體系,確保細節護理工作明細化和條理化。(2)細節化護理的要點。①細節化意識。在普外科護理中,需對護士進行反復強調,使其樹立認真、嚴謹和負責的工作態度,加強對小型手術的重視。②護理人員明確細節化護理要點、操作技能、護理路徑,并經總結形成明確護理條例,通過護理團隊化,確保團隊成員互相學習和進步、監督,注重護理細節的實施。③注重對普外科護士綜合能力的培養,包括其應急、抗壓和溝通能力。良好的溝通可促進護患關系的緩和,患者主動配合,護理信息也可有效傳遞;真摯、細心的服務有利于護理工作的全面開展,得到患者和家屬的充分信任[3];另外,普外科急癥患者較多,良好的應急和抗壓能力可確保護理人員從容鎮定處理危急事件,避免護理差錯、護理風險的發生,可有效應對病情惡化等突發事件。④加強護理人員對普外科各類護理操作的培訓。通過掌握不同護理操作技能和要點,實現分級管理和職責明確,提升細節把控能力。(3)細節化護理的實施。術前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掌握其綜合病情和身心情況、并使其和家屬熟悉醫院環境和相關醫護人員,消除其陌生感。術前說明注意事項,如禁食禁水、訓練等;術中加強對手術室溫濕度調節、燈光亮度調節、儀器設備、急救藥物準備等,并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觀察,各項操作謹慎有序,做到細心檢查、不遺漏;術后說明各項注意事項,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積極預防和處理,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以促進康復[4]。

1.3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觀察術中大出血、切口積液、臟器損傷、粘連性腸梗阻、深靜脈血栓等)、護理滿意評分(0~100分,分數越高,患者滿意度越高)和護理質量評分(0~100分,分數越高,護理質量越高)。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細節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組護理滿意評分、護理質量評分的比較

細節組護理滿意評分、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護理工作中,細微的操作尤為重要,其對有效規避護理差錯和操作疏忽發揮著重要作用,甚至可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注重細節護理是臨床護理質量控制的重要因素[5-6]。細節化護理的實施,有利于確保普外科護理人員在較大的職業壓力和繁重的工作任務下樹立有條理、有默契的護理意識,有利于減輕其職業負荷,確保護理效用,避免人為疏忽造成護理差錯和糾紛,護理人員之間既各司其職,又互相協作和監督,避免護理項目的遺漏,可促進護理質量的全面提升[7-8]。對普外科患者來說,通過強化術前醫院情況介紹、患者病情評估和心理疏導等細節護理項目,術中加強對手術室環境和燈光等細節的干預,術后強化并發癥的預防等,充分體現了細節護理的重要性,可有效規避手術意外事故的發生,提升患者滿意度。本研究中,細節組患者圍術期應用細節化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圍術期應用常規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細節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細節組護理滿意評分、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普外科患者給予細節化護理干預,可提升護理質量,減少手術并發癥,提高普外手術安全性,提升患者護理滿意水平,在普外科中可推廣應用。

作者:鄧英 單位: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陳敏珍,陳蘭瑛.細節化護理干預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4):103.

[2]王霞.細節化護理干預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4,20(36):110-111.

[3]張淑霞.細節護理在普外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2,33(9):2015.

[4]談菊華.細節護理在普外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24(31):13-14.

[5]滕娟.細節化護理干預在普外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5,31(8):125-126.

[6]雷振玲.細節化護理干預在普外科臨床護理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5,27(6):148-149,152.

篇4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椎間盤摘除;椎間孔鏡;手術配合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病因主要為腰椎間盤退行性變導致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并壓迫神經根,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產生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等一系列臨床癥狀[1]。近年來國內外開展的微創手術,即經皮椎間孔鏡髓核摘除術,其具有創傷小,出血少,康復快,而且不改變脊柱的結構的優點,目前已在臨床上得到推廣[2]。我科從2015年10月―2016年4月期間,共24例有手術適應癥的患者,施行經皮椎間孔鏡髓核摘除術,均取得滿意療效,現將圍手術期的護理配合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24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53歲,根據CT或磁共振顯示髓核突出節段L4-L5有18例,L5-S1有6例,所有患者均無腰椎滑脫或椎管狹窄。所有患者手術過程順利,手術平均時間79.20±7.86 min,術后攝片示效果好,術后恢復佳,切口愈合Ⅰ/甲,住院期間無并發癥發生。患者術后48小時后,可配帶腰圍下床活動,平均住院時間4-5天。

2.護理配合要點

2.1術前準備

(1) 病人評估:術前一天訪視,了解病人情況,進行知識宣教,做好心理護理,對手術過程,麻醉及有關注意事項予以詳細介紹,增強病人信心,指導訓練,減少術中不適感,延長俯臥位時間,使患者保持最佳狀態。

(2) 器械及藥物準備:骨科基礎器械包,椎間孔鏡內鏡系統及低溫消融射頻機,椎間孔鏡配套器械,C型臂X線機及無菌保護套,11號刀片,無菌粘貼巾(帶收集袋),快薇喬線,小敷貼,手術衣及中單,3L等滲沖洗液,0.9%生理鹽水20ml,2%利多卡因10ml。術前檢查顯像系統設備是否完好。

2.2手術配合要點

(1)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仔細核對病人信息,做好安慰溝通工作,囑患者側臥位,在腰部放一個枕頭,髖關節和膝關節保持屈曲。

(2) 常規消毒鋪巾,切口四周貼好薄膜貼,器械護士清點好器械并按使用順序擺放,與巡回護士共同連接攝像系統、射頻電極、進水管道后,巡回護士打開主機電源并調節光源亮度,C型臂透視機定位標記并穿刺,緩慢刺入病變椎間隙透視確定后,注入利多卡因,穿刺針到位后,沿穿刺針推入套管,由粗到細逐步擴張,并用換鉆擴孔,退出環鉆,插入工作套筒,放入椎間孔鏡,術中持續沖洗,鏡下使用各類抓鉗摘除突出組織,并用射頻電極封堵破損纖維環,鏡下觀察無活動性出血,神經根松弛,硬膜囊搏動可,手術即可結束,退出內鏡及工作通道,切口用快薇喬縫合,貼好敷貼。

(3) 術中調節好沖洗液溫度,做好防水工作,術中需持續沖洗,鋪單時將有袋子的薄膜貼,鋪在手術野四周,使袋子能接引水到臺下的水桶內,防止浸濕無菌單而污染。

(4) 器械護士根據手術進程,準確、快速準、穩健地傳遞器械,巡回護士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情緒變化等。

2.3術后護理

巡回護士:撤離各儀器設備,將患者輕輕恢復仰臥位,按摩受壓部位。協助患者活動關節,防止長時間一種姿勢而引起關節僵硬。待病情穩定,將患者護送至病房并做好交接班。洗手護士:將精密器械專人專送至供應室專人清洗。術后第二天回訪病房,觀察患者的切口及詢問患者四肢感覺運動情況,檢查生理反射,注意是否有頭痛或兩便失禁情況,耐心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肢體鍛煉,包括直腿抬高抬高訓練和腰背肌鍛煉。

3.護理體會

對患者術后進行電話回訪,24例患者的腰痛癥狀均減輕或消除,無不良并發癥發生,結合相關報道,可以認為經皮椎間孔鏡技術不會損傷腰椎后方肌肉,也不會破壞骨關節周圍重要的韌帶結構[3]。我們的體會是首先,預防壓瘡,協助擺好手術,及時詢問病人有無不適。其次,由于手術過程中,病人是處于清醒狀態,病人多存在恐懼心理,通過心理護理,使解除心理壓力,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情緒,努力為患者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同時,要熟悉整個手術過程,配合到位,保證手術流暢進行,另外要注意術中防沖洗水外溢及防射線工作,備好做開放手術的器械。最好配備專科護理人員,以便熟悉各種儀器的使用,術后由專人負責儀器的清洗保養。

經皮椎間孔鏡技術具有安全性較高、疼痛感較輕、康復速度快的特點,隨著微創手術理念的普及,這種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將會廣泛應用到臨床當中。由于該技術配器械復雜,手術步驟精細,我們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認識到還需進一步積累相關病例。只有通過更多的配合此類手術,我們將更好的掌握具體工作方法,不斷學習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及時的更新知識才能完成新手術的護理任務,這些將保證手術順利開展,并促進患者恢復,提高療效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徐雙雙,劉平. 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摘除410例圍手術期的護理.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2, 12(7):1742.

篇5

【關鍵詞】脊柱側彎;矯形手術;圍手術期;護理

脊柱側彎是指患者的脊柱偏離中線,形成向一側彎曲。脊柱側彎是危害兒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見病,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儀表,而且使胸廓縮窄,會導致發育不良,影響心肺功能[1]。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對30例患者施行了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三維矯形手術,經精心護理,效果理想,現將圍手術期護理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30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6~51歲,其中7~20歲20例,20~60歲10例,平均27.3歲。其發性脊柱側彎20例,先天性脊柱側彎10例。

1.2方法:輕度患者行“多節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系統三維矯正術”,發育期間的重度患者,先行頭盆環牽引,待側凸角度有所矯正后,再行手術治療。

2手術效果

本組30例患者,使用頭盆環牽引6例。其中2例手術2個月出現切口感染,產生竇道,經消炎并對癥局部換藥,護理中避免劇烈運動,1年后取出內固定物。其余患者預后良好,隨診1~4年未發現并發癥,患者及家屬均對療效滿意。

3圍手術期護理

3.1術前護理

3.1.1心理護理:本組患者青少年居多,由于外形缺陷,多數存在心理障礙,性格暴躁,不善言辭,不自信。作為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列舉成功的患者,消除其焦慮情緒,使之積極配合治療[2]。同時指派有心理咨詢師資格的護士專門為患者做心理疏導。

3.1.2呼吸功能訓練:由于患者大多有嚴重胸廓畸形,肺組織發育受限,肺容量小,術后容易引起肺不張和肺部感染。手術前常規檢測肺功能,加強呼吸功能鍛煉,促進肺擴張,保持呼吸道通暢[3]。比如采取吹玩具氣球、向裝有水的密封瓶內吹氣等辦法,以增加肺活量和通氣量,減少手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

3.1.3喚醒實驗訓練:一般在術中、縫合切口之前一定要做喚醒實驗。

通過訓練,使患者在術中即便是處于半清醒狀態下也能按照醫護人員的指令活動其肢體。如果實驗成功,表明脊髓無損傷,可縫合切口[4]。

3.1.4床上大小便訓練:由于脊柱測彎矯形手術后,需要在較長的時間內不能下床,患者必須形成在床上排便的習慣,因此應在術前3d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養成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的習慣。

3.2術后護理

3.2.1護理:往床上搬動患者時,要有足夠的人手,以3~4人為宜,動作要一致,不要扭轉脊柱。各種管線要固定好,避免脫落。術后3d內以平臥為主,再側臥lh。翻身時脊柱要平直,控制翻身角度。

3.2.2呼吸功能監測及護理:術后常規給予雙鼻導管吸氧2~3L/min,監測SpO2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肺泡膨脹,增加肺通氣量。詢問患者有無憋喘現象,如有氣促、胸痛及時報告醫生。如患者呼吸費力,兩肺聽診有濕啰音,應考慮吸痰,必要時進行霧化,濕潤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后的翻身問題往往關系到手術的成敗,一定要注意軸線翻身,護士必須重視,親自操作。

3.2.3脊髓、神經功能觀察:因術前神經功能有可能損傷,應該記錄下肢的感覺及活動能力。由于手術牽拉刺激,水腫壓迫,可能損及脊髓及神經。所以術后應密切觀察,傾聽患者的反應。如果有異常,應及時報告。

3.2.4引流管的護理:密切觀察引流的量、顏色,引流量多時,應立即調節負壓,通知醫生采取止血措施。術后應該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引流液過多,警惕有無腦脊液漏者;疑有腦脊液漏者,負壓引流應改為正壓引流。潛在的失血性休克有異常立即報告醫生。搬動患者或翻身時,注意保護引流管,防止逆流[5]。

3.2.5功能鍛煉:患者手術清醒后應鼓勵并指導其開展手足活動,如腕關節、手指、踝關節、足趾,躺在床上也要多活動。術后1~2 d可做關節曲伸運動,15~25遍/次,3~4次/d,并逐漸增加運動量。要循序漸進,不要性急。1周后脊柱固定正常后,可坐起,甚至下地行走。

3.3頭盆環牽引護理:在手術室固定頭環及盆針,休息1~2d安裝好盆針和立柱,逐日分次撐開。在室內外可以活動,但一定要安全,要有人陪護,預防跌倒、損傷。不可劇烈運動,更不能打鬧。睡覺時患者頭部不要懸空在架子上,要墊實。頭釘和盆針固定久了可能松動,應定期檢查,擰緊螺釘。

3.4出院指導:出院后一般還要佩戴支具2~5個月,應按照在醫院護理要點堅持下去。拆線后,要注意切口是否發炎、紅腫,或者出現分泌物。一有異常及時到醫院復診,不要耽擱。

參考文獻

[1]何曉紅.8例小于4歲的先天性半椎體畸形手術的護理[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S2):34-35

[2]陽珍金.脊柱側彎圍手術期護理要點[J]中國醫藥指南,2009,(11):67-68

篇6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江蘇省南京市 210014

【摘 要】目的:探討手術室腔鏡規范化管理對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我院自2015 年1 月開始實施手術室腔鏡規范化管理,抽取上半年(1 月-6 月)于我院實施腔鏡手術的70 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擇2014 年上半年在本院實施腔鏡手術的70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術中腔鏡差錯發生率和患者切口愈合情況。結果:觀察組發生腔鏡器械差錯發生率顯著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觀察組切口愈合不良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結論:通過實施手術室腔鏡規范化管理,腔鏡設備使用合理性顯著提高,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手術效果,并提升了圍手術期護理質量。

關鍵詞 手術室腔鏡管理;圍術期;護理質量

隨著腔鏡相關技術的發展,其在外科領域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并使得手術效果顯著提升。腔鏡器械較為復雜,維護及準備較為復雜,同時手術中要對器械要求也較傳統束式繁瑣,因而手術室腔鏡管理必須規范而嚴格[1]。本院在長期的手術室腔鏡管理中,總結了一套手術室腔鏡規范化管理模式,并于2015 年1 月開始實施,本次研究對該規劃化管理模式實施前后的管理效果進行了探討,并探討了該管理模式對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15 年1 月開始實施手術室腔鏡規范化管理,抽取上半年(1 月~6 月)于我院實施腔鏡手術的70 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擇2014 年上半年在本院實施腔鏡手術的70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僅在本院實施1 次手術治療。觀察組,男34 例,女36 例,平均年齡(45.66±18.67)歲,手術類型:婦科20 例,普外科36 例, 泌尿外科14 例。對照組,男36 例,女34 例,平均年齡(47.23±19.23)歲,手術類型:婦科21 例,普外科35 例, 泌尿外科14 例。兩組患者在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圍術期按常規行手術室腔鏡管理,不作詳述。觀察組圍術期實施手術室腔鏡規范化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腔鏡設備統一管理

對于手術室常用的宮腔鏡、腹腔鏡、胸腔鏡、腎鏡等設備,統一登記,詳細記錄設備的型號,購進時間、使用情況等。腔鏡設備每次使用后,均要嚴格登記,同時要做好維護工作,避免設備損壞、損耗而影響下一次使用。腔鏡設備由使用科室全權負責保管,實施追責制度,引起科室重視。

1.2.2 成立管理小組

實施分級管理,由護師以上職稱人員任組長,負責管理、調度、監督工作,其他護理人員進行具體管理[2]。同時,應在科室內部展開腔鏡管理專科培訓,組織護理人員統一學習,主要培訓內容為:各科室手術室工作特點、腔鏡手術要點、使用管理方法,操作方法、患者配合要點、日常維護操作、一般故障排除方法等,培訓后實施考核,合格后可上崗。同時,定期組織護理人員總結腔鏡管理經驗,互相討論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預防對策。

1.2.3 完善管理流程

腔鏡設備使用過程應嚴密制定流程安排:首選應明確負責管理與維護的護理人員, 其次要明確術中器械、附件消毒負責人,再次要確定手術配合護理人員,最后,安排腔鏡器械清洗、消毒護理人員。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術中器械差錯情況,并查看其切口愈合情況,記錄切口愈合不良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 0 統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 檢驗, P<0.05 認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器械差錯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70 臺手術中發生腔鏡器械差錯5 次(7.14%,5/70),對照組患者70臺手術發生腔鏡器械差錯12 次(17.14%,12/70),觀察組發生腔鏡器械差錯發生率顯著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 切口愈合情況

觀察組患者手術切口愈合良好者68例,切口愈合不良發生率為2.86%(2/70)。對照組患者手術切口愈合良好者61 例,切口愈合不良發生率為12.86%(9/70)。觀察組切口愈合不良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當前,腔鏡資源已經成為現代醫院重要的醫療資源,其廣泛分布于婦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真正改變了傳統手術模式[3]。較常規手術器械相比,腔鏡資源的管理難度顯著增大,各類術中器械準備遺漏、器械性能不佳等器械差錯發生率較高,急需一種規范化的管理模式。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圍術期實施了手術室腔鏡規范化管理,腔鏡器械差錯發生率較對照組降低了140%,可知手術室腔鏡規范化管理后,圍術期護理質量顯著提升,護理風險也有所下降。

國內文獻報道顯示:手術室腔鏡管理對患者切口愈合也存在較大影響,本次研究中也發現,手術室腔鏡規范化管理有助于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發生率,有效保障了術后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4]。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手術室腔鏡規范化管理,腔鏡設備使用合理性顯著提高,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手術效果,并提升了圍手術期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吳曉紅. 規范手術室腔鏡管理對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的影響[J]. 求醫問藥( 下半月),2013,9(12):199-200.

[2] 賀吉群, 李思, 劉秋秋. 腔鏡資源整合管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7,6(12):1-4.

[3] 張海芬, 賀月珍. 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在手術室腔鏡管理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2014,10(06):550-551.

[4] 王麗, 吳見安, 趙琴. 細節管理在手術室腔鏡器械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7(19):81-82.

作者簡介

篇7

關鍵詞 胸腔鏡 肺癌根治術 護理

2008年1月開始,對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患者采用系統圍術期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6月行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患者29例入選試驗組,2006年1月~2007年12月行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患者25例入選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經病理學檢查診斷為肺癌。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及病情無統計學差異(P>0.05)。

手術方法:兩組患者手術方法相同:采用靜脈復合麻醉,雙腔氣管插管,非手術側單肺通氣下行胸腔鏡下肺癌。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腔鏡及肺癌根治術手術圍術期護理方法。

試驗組護理方法:①心理護理:因胸腔鏡手術是新型的治療肺癌的手術方式,故患者及家屬對胸腔鏡手術均存有顧慮。因此,對患者及家屬應積極進行心理疏導,講解手術適應證、手術的優越性及術中、術后的注意事項及術后效果。指導患者在術前和術后正確配合治療和護理的方法。②術前呼吸道準備[3]:a.戒煙:患者入院后,護士對患者進行戒煙教育,向患者耐心講解吸煙的危害性及其對治療、術后康復的影響。b.呼吸功能鍛煉:目的是增強患者耐受手術的能力。在減輕癥狀與體征的同時也增加對手術的承受能力。術前肺功能鍛煉可以明顯提高手術的安全性,要求訓練達到勻速上3樓無胸悶、氣短及心慌。③引流管護理:術后常規放置上、下兩條胸腔引流管,經常自上而下擠捏引流管,以保持引流管引流通暢,并定時觀察引流瓶內水柱波動情況及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sup>2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兩組切口均一期愈合,而試驗組胸腔引流管拔管時間隨稍短于對照組,但無統計學差異,而試驗組術后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13.8%,低于對照組的40%(P<0.05),見表1。

討 論

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是治療早期肺癌的一種新方法。其具有胸部切口小,胸廓穩定性好,對心肺功能干擾相對小,術中失血量少,對全身生理功能干擾輕;術后并發癥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可節省醫療費用等優點。但由于其是在小切口半直視術野下進行手術,操作難度大,手術中潛在風險高。因此,做好圍手術期系統化護理是早期肺癌根治術成功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中,通過系統護理發現,可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術后住院時間得到了縮短,同時避免了一些常見并發癥的發生,如吻合口滲血、肺漏氣等,提高了患者的術后療效。

參考文獻

1 顧愷時.胸心外科手術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498-550.

篇8

關鍵詞 植入物 醫院感染 預防控制 圍手術期 護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69

資料與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1月在我院實施植入手術的2362例,男1466例,女896例;年齡2~78歲,平均41.5歲。

植入物的感染率及構成比:2362例骨科植入患者其感染率與例次感染率分別為0.21%和1.23%。感染分類:四肢手術2135例,感染4例,感染率為0.19%,構成比為80.0%;骨盆手術23例;脊柱手術196例,感染1例,感染率為0.51%,構成比為20.0%;頸椎手術8例。

骨科植入手術感染率及病原體:國內報道骨科無菌切口感染率0.7%~8.5%之間,而本次研究顯示,骨科植入手術的例次感染率為1.23%,感染發生率為0.21%,處于國內相關報道的較低水平。感染的部位培養所得細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3例、大腸埃希菌1例、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1例。

感染的因素分析:本研究對單因素考察分析后,發現年齡、手術切口分類、糖尿病、肥胖、手術時間與感染的發生有顯著關聯。

圍手術期相關因素:接臺手術或手術時間>4小時,易引起切口感染。在沒有經過徹底消毒的手術間,以及室內人員的走動,可導致室內空氣中的致病菌增加,而污染到接臺的手術切口引起感染。另外,手術時間的延長,切口暴露的時間長,加上出血、擠壓,手術室空氣質量及術中的抗菌藥物使用等原因易使切口的細菌定植,從而易引起感染發生。

圍手術期護理對策

植入物操作要點:①嚴禁對植入物使用消毒液浸泡和甲醛熏蒸消毒,手術開始前,將人體植入物按照手術需要型號及使用前后分類排放,認真檢查外包裝有無破損、潮濕現象;②貴重植入物開啟前巡回護士要與手術者再次核對型號后再開啟,植入物未立即使用的要用治療巾包裹,放置于安全處,骨科手術縫合前常規用生理鹽水沖洗;③手術中,采用輸液管密閉式抽取無菌鹽水沖洗植入物。

手術人員的無菌操作: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手術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無菌技術操作,正確消毒手術部位的皮膚,熟悉手術步驟,保持器械臺及手術野周圍敷料整潔干燥,避免無菌物品及無菌區域被污染,從而降低手術感染率,控制院內感染。

護理配合:①重視術后處理;②加強手術室管理;③做好手術醫生感染率的監控和反饋,提高自覺性。

圍手術期的抗菌藥物應用:推行圍手術期合理應用抗菌藥物:術前0.5~1小時內靜脈給予1個劑量的敏感抗菌藥物,手術時間若>4小時,術中應按藥物的半衰期再加用1個劑量的抗菌藥物。

討 論

控制醫院內感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必須做到防患于未然,針對骨科植入物感染的可變因素,采取的相應護理對策,進一步加強手術室管理,建立正規的手術護理操作流程,強化無菌觀念,重視術中各個環節的保護,給予患者人文關愛,做到有效地降低骨科植入物感染,提高骨科手術質量,患者生活質量也可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石蘭萍,張紅,丁小容.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3):222.

篇9

【關鍵詞】 鼻內鏡手術;圍手術期;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439-01

鼻內鏡是一種用于檢查鼻腔的光學設備,通常情況下指的是硬管鏡,該設備所具有的優點是:照明性較好、直徑較細易通過狹窄鼻腔以及鼻道進行檢查,是鼻竇炎鼻息肉重要的診斷手段。鼻內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對提高手術的治療效果、加快患者康復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鼻內鏡手術患者56例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自2011年6月――2013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56例行鼻內鏡手術的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男性29例,女性27例,患者年齡在19-48歲之間,平均年齡(31.5±2.41)歲。其中鼻竇炎患者30例,上頜竇囊腫患者9例,鼻息肉患者1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6例。所有患者手術前均進行咽部檢查、鼻腔檢查以及CT掃描確診。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首先依據患者的手術部位以及耐受程度,采取局麻或全麻等不同的麻醉方式,之后在鼻內鏡下依據患者鼻腔的疾病類型分別采取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術、鼻息肉切除術、鼻腔鼻竇的良性腫瘤擴大切除術等。清理患者鼻腔,改善鼻腔通氣情況,手術中采用腎上腺素鹽水棉片進行止血,手術完成后采用止血海綿將鼻腔填塞進行止血。

1.2.2 圍手術期護理方法 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包括術前護理、術后護理以及出院指導教育,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①術前護理。術前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和一般性的術前準備護理,心理護理:首先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熱情接待,對科室特色進行介紹,同時介紹成功的手術病例,讓患者增強信心;其次與患者進行溝通,有針對性的對患者擔憂問題進行疏導,并發放鼻科保健宣傳手冊讓患者充分了解手術相關的知識,積極的配合治療;最后可以向患者講解疾病臨床特點以及手術方法、麻醉方式和護理的要點,消除患者的手術恐懼感等不良的情緒[1]。一般性的術前準備護理:為了避免發生感染、出血,也為了使手術視野更加的清楚,手術前的1d可行消炎藥的靜滴,并口服維生素。同時對鼻毛和鼻腔進行清理,鼻竇炎較為嚴重的患者還需要進行生理鹽水的沖洗,手術前保證良好睡眠。②術后護理包括常規護理、疼痛護理、并發癥護理、鼻腔沖洗和用藥護理。常規護理:局麻患者采取半臥位,以此減輕患者頭部面部的充血腫脹,全麻患者則給予心電監測、嚴密的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體溫和血壓的變化,待麻醉清醒再采取半臥位。疼痛護理:保持病房的舒適和安靜,減少前來探視的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達到降低機體疼痛敏感性。術后可進行冰袋冷敷,減輕鼻部的出血、腫脹和疼痛,同時觀察患者疼痛的程度,對于疼痛明顯的患者可以服鎮痛劑。并發癥護理:抗感染治療[2]給予抗生素應用控制炎癥。對患者鼻腔進行填塞,以防出血,漱口用冷開水,飲食要給予清淡的富含纖維素的軟食以預防便秘,隨時觀察傷口的出血情況。叮囑患者勿將填塞物自行取出。鼻腔沖洗和用藥護理:在抽出紗條后每天要用滴鼻劑滴鼻,第三天開始清理鼻腔并用生理鹽水沖洗術腔,若是霉菌性鼻竇炎應給予甲硝唑注射液進行沖洗。③出院健康指導教育。指導患者定期對鼻腔進行清理,每隔半個月到醫院進行復查,并清理鼻腔的結痂,以防手術后出現粘連和復發。定時進行鼻劑點滴,以軟化鼻腔干痂,同時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體質,預防感冒,忌吃辛辣和刺激性強的食物,戒煙酒。

2 結 果

經過鼻內鏡手術和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56例患者中3例出現鼻腔出血,4例出現眶周血腫,隨訪1個月后,治愈45例,好轉11例,見表1。

3 討 論

鼻內鏡手術是用來治療鼻息肉、鼻竇炎的一種多方位多角度手術,能夠清楚準確的觀察到手術的各個部位,該種手術方法主要的優勢在于: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操作較為簡單且并發癥的發生率低。在保留患者鼻竇鼻腔生理結構功能的同時,徹底的將病灶進行清除。

由于鼻內鏡手術屬于新術式,所以在圍手術期的護理過程中要及時的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以最快的時間發現患者可能發生的一系列并發癥,進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減少患者痛苦,使患者處于最佳的狀態,積極的配合治療。隨著鼻內鏡手術的大量成功案例,使其被廣泛應用于耳鼻咽喉科領域,做好鼻內鏡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對進一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顯得越來越重要。

鼻內鏡手術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術前術后的圍手術期護理,包括術前護理、術后護理以及出院指導。除此以外,做好患者的術中護理也是極其重要的,術中護理主要是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由于術前給予患者鎮靜劑,在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惡心和嘔吐等現象,要防止患者誤吸[3]。另外,在中加入腎上腺素可以減少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但是該種藥物也會引起頭痛和心悸等癥狀,因此要對患者病情的變化進行密切的觀察。

本次研究表明,經過鼻內鏡手術和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56例患者中3例出現鼻腔出血,4例出現眶周血腫,總并發癥發生率為12.5%。隨訪1個月后,治愈45例(80.36%),好轉11例(19.64%)。

綜上所述,對鼻竇炎鼻息肉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可以提高手術治愈率,減少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并促進患者身體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王龍英.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圍手術期的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18(4):81-82.

篇10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快,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腹部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呈增多趨勢。該類患者在圍手術期無法正常進食,麻醉、手術、創傷、感染使手術危險性明顯增加,患者血糖難以控制,可能出現酮癥酸中毒和昏迷,易引起嚴重的心血管并發癥,術中易發生低血壓和休克,術后易導致各種感染并發癥及消化道吻合口瘺,如圍手術期處理不當,其死亡率將增高2倍以上,所以將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圍是圍手術期處理的重要環節。

1臨床資料

本組183例,男71例,女112例,平均年齡56.2歲,均患糖尿病且符合WHO的診斷標準。其中惡性腫瘤74例,膽道疾病41例,闌尾炎13例,腸梗阻9例,外傷6例,胃腸穿孔4例,胰腺炎4例,其它病例32例。術前已知有糖尿病病史 139例,接受正規治療102例。

2治療與護理

1)術前治療與護理。擇期手術,血糖應控制在理想水平,即6.1~10.0mmol/L,尿糖(±)~(+),無酮癥及酸中毒。在控制飲食的同時,當空腹血糖≥13.9mmol/L時,建議胰島素治療,根據4次/d血糖的測定結果,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禁食水或不能進食時可靜脈滴注胰島素。當血糖< 13.9mmol/L時,給予葡萄糖加胰島素治療,防止發生低血糖。術前3天停用中、長效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改為皮下注射常規胰島素。手術當天測定空腹血糖,盡早手術,縮短術前禁食水時間,可適當補液,防止血糖過高或發生低血糖。

急診手術,應使血糖控制在接近術前要求的范圍11~14 mmol/L。注意糾正原發病導致的血糖升高及并發癥。手術時機取決于手術的緊迫性及血糖控制程度,常規快速測定血糖及有關生化檢查,并于術中注意調整血糖、離子水平。

護理要點:術前應解除患者心理壓力,改進糖尿病飲食以適應手術需求。了解患者用藥情況,尤其是使用胰島素的具體情況。對比指尖與檢驗科靜脈血血糖測定值。不可在補液針頭內和輸液靜脈內采血送檢。取血后盡快檢測。腸道準備期間、術前禁食水期間,要避免發生低血糖。備皮時切勿損傷皮膚,術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2)術中治療與護理。(1)監測血糖,每2h監測1次,控制血糖(11±2.8)mmol/L。

5%葡萄糖溶液加胰島素從80~ 90ml/min開始調整,如血糖≥13.9mmol/L,給予生理鹽水加胰島素靜點,靜滴胰島素1~2U/h,并調整劑量。(2)監測離子,注意體液丟失。(3)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物及平穩的麻醉深度。(4)嚴格無菌操作,適當引流。

3)術后治療與護理。(1)術后繼續胰島素治療至患者恢復后改用皮下注射胰島素,避免發生低血糖(血糖7.8mmol/L以下為好)。(2)注意水、電解質平衡,避免低鉀、高滲。(3)監測血糖,調整胰島素用量。(4)病情平穩且正常進食者,可口服藥物治療。

護理要點:監測生命體征及血糖,觀察出血,注意止痛,保護受壓部位,防止肺部及泌尿系感染。預防酮癥酸中毒及低血糖。術后6h半臥位,盡早離床活動。視胃腸恢復情況,逐步過度到術前糖尿病飲食,少量多餐。

3飲食護理

1)首先使患者及家屬了解合理的飲食在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性,自覺遵守飲食規定,不進其它食物和甜食。

2)應按醫囑要求,規定每日碳水化合物(米、面等)、脂肪、蛋白質的總量及三餐分配量,不得隨意添加主食。同時每餐提供的飲食必須吃完,餐后護士要巡視病房,發現剩飯要問明原因,作出記錄以便于計算實際進食量,供醫生作治療中參考,并扣除相應的胰島素注射量,以免低血糖反應。如飲食不夠,可再 增加蔬菜和其它高纖維食物充饑。

3)三餐飲食時間要相對固定,因為降糖藥物發揮作用都有一定的時間要求,否則會降低藥效或易出現低血糖。

4)對糖尿病外科手術病變患者的飲食應辨證施護,了解食物的性味,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達到“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食療目的。對糖尿病心臟植物神經失調的病人飲食宜清淡,適當增加含粗纖維食品,可食用一些溫通心 陽之品;腹瀉患者應予無麩質食物;食欲不振、腹脹、便溏、消瘦、口粘苔膩者,可辨為脾虛型,中醫施護可用蓮子與粳米煮 粥,具有健脾止瀉、益腎固澀、養心安神之功,也可飲用有補虛健脾之功的羊肚湯;對大便秘結者,宜多飲開水,多食蔬菜及含粗纖維較多的主食,也可用番瀉葉泡水飲。糖尿病患者應禁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刺激食物。

4合并非酮癥高滲性昏迷及酮癥酸中毒的治療與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