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18:38: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理小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交代來歷: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2、具體描述: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準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象。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3、動靜結合: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4、說明功能:每件物品都有它回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篇2
本文作者:王樹嫻工作單位: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1、服務觀念有待進一步提高在當前階段,高校都在推進后勤社會化,推動物業管理改革深入開展。但是應該看到,高校物業管理還處于發展階段,尤其是很多高校的物業管理企業是由學校原有的后勤部門轉型過來的,很多企業管理者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觀念還不能適應高校后勤改革的需要,依然停留或保持在原有管理模式上,服務意識不強,市場觀念淡薄。而很多教職員工對于物業管理還存在著誤區,難以接受高校花錢買服務的市場意識和消費觀念,這些就嚴重阻礙了高校物業管理的健康發展。2、物業管理技術水平較低現代物業管理具有較強的技術性要求,而當前高校物業管理還存在著專業技術知識較低,難以滿足高校物業管理發展的需要。根據高校后勤化發展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引進了物業管理部門,劃分了保潔、綠化、維修等職能,物業管理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由于很多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但來自于學校原來的后勤服務部門,盡管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但管理水平較低,服務意識不強,很難滿足高校師生的服務需求。3、管理制度不夠完善規范的物業管理制度是加強物業管理的基礎。物業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行政、財務、業務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主要明確職責范圍、崗位要求、工作程序以及服務規范等。在當前階段,很多高校物業管理公司主要是由本校后勤職工組建而來的,雖然也明確了崗位職責、工作程序、服務規范等相關制度,但與很多社會中的物業管理企業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高校物業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很多制度沒有得到嚴格的執行。4、物業管理投入嚴重不足在當前高校物業管理過程中,由于學校教職員工人數較多,很多資源使用率較高,大大增加了物業管理的難度。而隨著高校公共設施技術水平的快速提高,這就對物業管理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的物業管理費用來源于學校的撥款以及一定的物業服務收費。由于高校物業管理經費來源單一,物業公司對于物業管理和服務的投入嚴重不足,物業管理過程中存在著管理松散、服務質量難以滿足廣大師生的需求等問題。
在實施后勤社會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物業管理對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優化育人環境,構建和諧校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為了做好高校物業管理工作,必須采取以下措施:1、切實轉變觀念,提高經營意識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入發展,物業管理公司要加強宣傳力度,改變物業管理人員的傳統觀念,提高物業管理的服務意識和經營意識,高校物業管理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2、加強技能培訓,提高綜合素質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對物業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物業管理部門及企業要著眼于學校事業發展的需要,加強對員工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培訓內容主要應當包括專業技能、文明禮儀、工作作風等。在進行技能培訓過程中,要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創新培訓方式,邀請社會上專業的物業管理專家來開展技能培訓或示范訓練,切實做好實踐考核工作。要逐步實現持證上崗,不斷提高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的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3、注重制度建設,實現規范管理高校物業管理要真正走向市場化,就必須改變以前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建立起市場化制度體系。一方面,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崗位職責、人事制度和考核辦法等。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服務工作規程,包括管理制度、培訓制度以及會議制度等。4、拓展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在高校后勤社會化發展過程中,要根據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對物業服務項目進行優化和調整,加強教室及教學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工作,切實做到為廣大師生服務,為教學工作服務方面。同時,要結合高等學校實際,積極拓展維修、家政等相關服務項目,積極開設和優化各種商業服務網點,廣開財源,推動物業管理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高校物業管理工作是高校后勤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高校物業管理還處于發展階段,很多企業管理者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觀念還不能適應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必須要切實轉變觀念,加強技能培訓,不斷提高物業服務質量。
篇3
(一)加強內部文化建設
現代醫院的管理工作想要切實加強,如果僅僅一味的依靠嚴肅苛刻的制度加以約束,其管理效果可能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因為時代在進步,不光醫院的各項醫療衛生服務技術在不斷升級,醫院衛生服務從業人員的思想意識也在發生巨大轉變,尤其是年青一代,過于強硬粗暴的限制與約束會讓她們產生諸多反感情緒,不利于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同時也將嚴重影響醫護人員與病患及家屬之間的正常交流與互動,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制度管理與文化建設的結合力度,將制度融合于文化,通過各種文化交流及建設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組織學習活動,讓績效管理這一重要意識真正融入醫院的文化建設當中,融入日常工作當中,讓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從被動接受管理到積極參與管理,形成績效管理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為績效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加強以全面預算為核心的財務管理體系建設
首先要改革預算管理具體工作,將傳統的歷史基礎加彈性空間以及年度預算編制周期改為零基礎預算編制模式以及滾動式預算編制周期,這樣一方面能夠降低預算編制工作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短期階段性的預算管理工作結果來綜合評定及糾正后續預算編制活動的偏差、及時進行問題的發展與解決,同時年度預算編制改為滾動式預算編制能夠有效消除預算編制周期內的預算執行出現空窗期問題,能夠將365天都納入預算管理的有效控制范圍之內在,這樣才能準確掌握醫院各部門(門診部、住院部、藥品銷售部等的具體財務收支情況)。具有科學合理的預算管理意識之后,成本控制、資產管理也要根據預算的總體定額、分配情況來進行積極協調與統籌,避免預算外開支的出現,這樣才能將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結成一張可靠嚴密的大網,讓財務績效管理工作實實在在的找到工作的依托和根據,讓績效管理工作能夠發揮出自身真正價值與作用。
(三)加強績效評價體系的科學建設
績效管理工作能否達到預期效果與具體的績效評價分析體系是否科學合理具有直接關系。過去在績效管理工作當中雖然也花費了不少時間精力,但取得的成績仍然無法令人滿意,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評價標準、內容、周期以及后續工作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所以,想要切實加強這方面的工作,首先,在評價標準及內容方面就要與時俱進,不僅要關注直接的財務方面工作與指標(手術收益、住院收益、藥品銷售收益、醫療項目支出、醫療機械購置及維修成本、醫院日常工作耗費、單位經濟價值等等),同時也要關注非財務性指標,如服務質量、病患及家屬滿意度、醫院的社會形象以及其他無形資本管理利用情況,這樣才能讓績效管理工作更為全面的滲透于醫院的方方面面、才能通過自身工作給醫院的管理層、決策者提供科學可靠的數據支持。在績效體系的方法選擇上也要多結合目標管理制度、平衡計分卡以及關鍵績效指標和指標設定的SMART原則,從而確保其科學性與合理性。在考核與評價方面也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考核方式及周期應該在過去的一年一度的筆試加實踐的固定內容基礎上綜合日常工作表現、病患及家屬意見建議收集等,這樣才能夠對一個工作人員做出更為公正客觀的評價,在考核結果公布之后,還應該放開信息反饋及交流渠道,績效考核工作的重點不在于得到一個分數結果,更多的意義在于如何在這些考核中找到問題并很好的解決問題,消除考核對象與管理層之間的意識沖突與矛盾,形成管理上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在績效考核體系建設中也要關注激勵機制的改革與創新,不僅要繼續維持物質獎勵的公平公正,同時也要關注多元化獎勵的應用,對于基層醫務人員應以物質獎勵為主以穩定她們的工作情緒與積極性,對于中層管理乃至高級管理人才與技術人才應該重視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在按勞分配的同時重視職務升遷獎勵、多勞多得獎勵以及對優秀人才進行崗位優化配置的獎勵,從而實現醫務人員與醫院發展雙贏的目的,達到績效管理的根本目的。
(四)確立科學的監督約束機制
監督約束主要包括內部審計監督與外部社會監督兩方面,內部審計監督應該建立在財務績效管理人員與社會專門審計人員公共參與工作的基礎之上,這樣一方面能夠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實用性和契合度,另一方面能夠拓寬內部工作人員的眼界,幫助醫院的審計工作走上更符合市場發展規律及要求的科學發展道路。在外部社會監督方面,目前對于大多數醫院的績效管理工作來說仍然欠缺,缺乏提升社會大眾參與輿論監督的主動性與意識,所以應該加強與社會媒體的溝通協作,幫助社會大眾了解國家賦予自己的權利,為醫院的管理工作質量提升營造一個科學嚴肅的外部監督環境,促進管理工作的切實加強。
二、結語
篇4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財務管理在整個學校管理中的地位日趨明顯,并發揮著重要作用。2012年之前我國高校執行的都是1997年出臺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以下簡稱舊制度)。舊制度曾一度對規范我國高校的財務行為,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促進高校穩定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近年來我國公共財政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和高校所處的財務管理環境的整體變化,舊制度已經不能夠適應新的高校財務管理要求,迫切需要對其進行修正和完善。2012年4月,《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財政部令第68號)正式施行,與此規則修訂相適應,財政部會同教育部對《高等學校財務制度》(以下簡稱新制度)進行了修訂,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舊制度同時廢止。新制度共有14章76條,與舊制度的13章54條相比多了1章“成本費用管理”(7條內容),共新增了23條內容,并對舊制度的原有內容也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二者之間的主要差異見表1。
二、高校財務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政府財政改革推進要求改革高校財務制度隨著我國公共財政體制的逐步完善,自2000年以來,部門預算、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非稅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等多項財政改革陸續實施,對我國高校的預算編制、財務核算、資金支付及財務管理工作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對原有的高校財務管理制度進行一系列的修訂。(二)高校財務環境變化需要改革高校財務制度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辦學自逐步擴大,籌資來源渠道日趨廣泛、經濟活動也更加頻繁復雜,各個學校經費流量迅速增加,高校財務管理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機遇,這就要求高校在新的社會和財務環境下管好、用好每一分教育經費,確保教育經費的規范、安全、有效使用,也需要對舊制度進行一定的改革。(三)高校財務目標實現必須改革高校財務制度近年來,隨著社會信息化的進程,財政部門大力推進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高校的財務工作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記賬、核算工作,而是更多地向著分析、預測、理財等財務管理的方向發展。高校財務一方面肩負著計劃、核算、報告等工作,另一方面也承擔著預測、監督、控制、分析和評價等職能,這就要求高校在細化預算編制、強化預算執行、統籌資金使用、推進績效評價和加強財務監管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實現這一目標也亟需出臺相應的制度保障。
三、新高校財務制度內涵探析
(一)提出總會計師設置權責新制度中不再強調只有符合條件的高校才設置總會計師,而是明確提出了“高等學校應當設置總會計師崗位。”這一制度規定,各高校將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是有一個,而且可能是非專業的分管校(院)長來主管高校的財務,而是必須有一個具有中高級財會專業職稱、并且有一定實踐工作經驗的專業財務人員來管理學校的整體經濟活動,并對學校財務管理享有一定的職權和承擔相應的職責。主管領導的專業化和職責分工將會有力地加強高校財務工作的領導力量,有助于高校財會工作的優化管理。(二)加強預算管理審核分析目前我國高校的各項收支都是按照部門預算來執行的,但在實際工作中,預算的編制不夠細致、預算監管也缺乏力度。各高校日常工作中很少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即使分析也只是梳理皮毛,而基本不做實質性的調控。新制度完善了單位預算的編制和執行,這就要求高校進一步重視預算編制,合理核定和統籌安排各項收支。同時,各高校要加強年度決算的審核和分析工作,對預算收支的合理、合法性和預算整體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并提出實質性的意見和建議,以不斷改進和完善單位的預算管理工作。(三)強調教育經費績效評價新制度中明確規定高校“應當進行支出績效評價,提高資金使用的有效性”。高校財務的效益管理是滿足國家科學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新形勢要求高校必須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樹立全方位、全過程的理財觀念,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辦學綜合效益。同時,高校要樹立憂患意識,重視對財務風險的度量和評價,建立和完善高校的績效評價體系,從而對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常態化的評估,促使高校的健康有序發展。(四)調整資產管理相關內容資產管理是單位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各項資金的來源最終都反映在了單位的資產中。目前大多高校每年的資產在賬面上都是遞增的,這與高校實際資產情況并不相符。新制度對各項資產的內容,尤其對固定資產的分類和標準進行了修正,并要求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同時把基建工程也納入了高校的大財務中,這樣就能夠真實完整地反映高校資產的整體情況。而且新制度中對高校對外投資和資產處置也增加了一些明確要求,進而保證了高校資產的安全性。(五)新增成本費用核算管理內部成本費用管理是新制度中唯一整章增加的內容,突出強調了高校應正確歸集和分配各項教育費用,加強并細化高校辦學成本核算,分別學校、院系、專業及科研項目核算各級各類事業成本,而且還要建立起相應的成本費用核對機制及分析報告制度。這一內容的增加有助于促進高校優化教育資源、降低辦學成本、合理發展專業、突出重點優勢和加強內涵發展,從而提高教育投資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四、新高校財務制度執行建議
篇5
1.職業技工學校物理教學的實踐性
物理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即“學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職業技工學校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實踐操作和專業技術的培養,而物理教學應該要更加注重實踐操作。實踐既是學生探索發現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只有實踐才能讓學生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熟悉技術學習和操作原理。這是職業技工學校物理教學的實踐性。
2.職業技工學校物理教學的創新性
與傳統物理教學不同,職業技工學校物理教學沒有較多的教學計劃。所以,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加到位和細致,例如采用多媒體教學;以實驗室、實驗車間或者實驗廠房為教學場地,不但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理論認識,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這是職業技工學校物理教學的創新性。
3.職業技工學校物理教學的靈活性
傳統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學生的全方面能力素質的發展,而職業技工學校的物理教學具有不同的側重點,靈活性很強。例如:針對機械操作以及儀表類專業的學生,應該加強自動控制原理和力學方面的教學,而其他無關的教學內容可以忽略或者帶過。這樣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讓學生充分學習到了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職業技工學校物理教學的靈活性體現。
二、改進措施
1.情景教學模擬,注重學生興趣培養
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職業院校的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熱情都不高,所以,教師教學要優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帶動學生養成勤學探究的學習習慣。教學方面的手段可以采用多媒體情景教學,由于物理知識概念通過書本傳遞給學生比較抽象,同時學生學習的難度較大,而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情景教學,將物理理論和概念以圖形的形式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吸引學生去理解和吸收,以達到學習的目的。例如,在教學《摩擦力》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模擬人走路和汽車行駛的動畫,讓學生通過這些正常的生活現象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然后讓學生用黑板擦進行簡單實驗,體會摩擦力的存在和意義。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將會讓學生學習從被動轉化為主動,為后期實踐教學提供基礎。
2.教會學生勤學“好問”,提高學生探索和觀察力
“學問”是“學”和“問”的結合體現,即“學”中帶“問”,不斷探索發現;“問”中帶“學”不斷學習成長。而問的實施者不應該完全是教師,因為教師提問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而教會學生“好問”是學生對自身的反思、對學習的求知以及探索的過程,“問”的方式有自問和反問。自問。學習《電壓、電流和電阻的關系》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提出問題并且解答,即“電路中,電壓、電流和電阻呈現怎樣的關系”等,而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思考,并采用公式的形式,說明電壓、電路和電阻之間的關系,最后達到學習效果;反問。在學習《電壓表測量電壓》這一章節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反問,即“串聯電路的電壓處處相等,如果將電壓表串聯到電路中,能否測到電路中其他元件的電壓”,通過實驗演示對比,告訴學生電壓表內部電阻很大,串聯相當于電路斷路,最后學生得出結論:電壓表串聯將不能測試出電路中其他元器件的電壓。教會學生勤學“好問”,將會培養學生不斷發現和不斷進取的鉆研精神。
3.注意“因材施教”,鞏固學生專業理論知識
由于職業院校的教學內容不多,并且教學任務并不是特別繁重,教師應該靈活利用這一特點,特別注意“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學習的方向確定學習重點,也是為了避免出現一些傳統教育會出現的情況,即學習的知識多而雜、學習的技能不專業,同時也不能保證教學的深度,這都是教學的大忌。例如,對電路電焊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注重電路電焊方面的知識說明,即電路原理、電路焊接保護措施和注意事項等,對于力學、自動化等方面可以闡述一些理論,而實踐教學則以電路設計、電路故障維修和電路焊接為主,其他方面的課程可以采用選擇性學習或者不學。
4.開展技能比賽,培養學生實踐創新
篇6
1.探究教學,讓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探究教學包括課堂的探究教學和課后的探究教學。粵教版課程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很重視,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點都是需要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去發現的,如自由落體運動、楞次定律等。在自由落體運動概念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我手中的石頭在放手后的下落情況,然后問:“石頭為什么會下落?”然后在介紹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和伽利略的觀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物體下落快慢與其重量有無關系?引導學生對此進行猜想并設計實驗。學生的實驗方法可能各種各樣,為了讓全體學生明確概念,可以通過老師的引導,把學生的意見進行統一后,讓學生觀察演示實驗,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的輕重物體下落的快慢,并歸納總結。步驟①:先讓硬幣和一張等面積的薄紙片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觀察結果:重的物體下落得快);步驟②:兩張相同的紙片,把其中一張揉成團再讓它們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結果:揉成團的紙片先落地,說明輕重相同的物體不同時落地。);步驟③:把兩塊表面積相同而材料不同的金屬片從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桌面。(結果:兩塊物體同時落地);步驟④:讓一塊面積比較大的硬紙板和一個軟木塞從同一高度下落,其中軟木塞較輕。(結果:輕的先落地)。師生通過觀察交流后得出結論:物體下落的快慢不是由它們的輕重決定的。生活中看到輕的物體下落慢是空氣阻力的原因。此時,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我們應該怎樣研究物體的下落運動?然后加以引導:我們研究問題要從簡單到復雜,因此先研究沒有空氣阻力時物體的下落情況(理想化模型)。教師: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完全沒有空氣阻力的影響,輕、重物體誰下落得快呢?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氣相當稀薄)的牛頓管拿出來,讓牛頓管中的硬幣、雞毛從靜止狀態一起下落,讓學生注意觀察。學生:同時落下。老師:這就是自由落體運動。教師再在牛頓管中放入空氣,重復剛才的實驗,構成強烈的對比。同學們根據這些過程、結論,給自由落體運動下一個定義: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在同一地點從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這樣,在老師精心設置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積極進行探究,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得到的知識印象更為深刻,同時消除了錯誤的思維定式。其次是課后探究教學,在粵教版教材中有很多供學生進行課后探究的材料,老師可以將這些探究課題作為課后作業布置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查閱資料自己去尋找物理規律,上課時進行簡單的交流和講解。
2.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核心。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物理規律是對實驗現象的總結同時又通過實驗來進行驗證。實驗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但是由于課時緊張、多媒體教學的普及等原因,高中物理實驗課越來越少。筆者認為,實驗是物理教學的核心,實驗必須要有。鑒于課時緊張等原因,可以靈活進行實驗教學。對于一些物理規律老師可以進行演示實驗教學,讓學生加深印象,加強理解,如在學習滑動摩擦力時,老師可以將小車放在斜板上,斜板表面放上不同的材料,讓同學們先猜測放哪個材料小車滑得最快,斜板表面是什么材料時小車滑得最慢。通過小車直觀的速度對比給學生一個摩擦力的概念。對于教材中要求的或者一些比較重要又易于操作的實驗必須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老師則負責方法性的指導工作。
3.合作討論教學法的應用。合作討論教學是粵教版的一大亮點,在粵教版教材的活動中有一半都是合作討論活動。討論教學一般是按照座位或者學生觀點的不同進行分組,老師為學生選擇一些與教材相關的具有趣味性且難度適中的討論題。討論教學一般需要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防止學生在課堂上亂抓一氣,可以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集中討論,也可以由老師拋出問題進行梯度式的討論。筆者認為,針對高中學生的特點,在初步學習時適合采用探究式教學、實驗教學以及情境教學,在每一章節學習完后可以采用討論教學對每一章的內容進行總結回顧。如機械能的章節學完之后,老師可以組織同學們對機械功、機械能的概念、動能和勢能的計算公式等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系進行一個大討論,幫助同學們把知識點進行回顧歸類,同時實現知識之間的融匯貫通。
4.及時合理的教學評價。構建高效課堂的最后一步是及時合理的教學評價,課堂評價是師生互動的一種主要形式,是對學生學習的肯定。對于學生的評價要盡量正面積極,當然有錯誤一定要指出來,但是不可以嚴厲批評,因為嚴厲批評不僅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還可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閃光點要給予肯定,對于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要及時表揚。同時對學生的評價也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策略,針對成績中下和那些信心不足的學生要以激勵為主,針對成績較好又有些驕傲的學生則要嚴格要求。
二、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指導
1.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指導。預習對于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一節課的效率不僅取決于聽講的認真程度,也取決于預習的效果。通過預習可以知道大概要學習什么內容,哪里有攔路虎,哪些知識點需要深入思考。老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在預習時就可以和以前學習的知識相聯系,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2.對學生課堂聽講的指導。聽課首先要聽知識的重難點;其次要聽自己在預習中沒有弄懂的部分;第三要聽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第四要聽老師對一節課知識點的梳理和總結;最后要聽其他同學的發言中有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對于重點的知識不僅要用耳朵聽,還要用筆記,用心理解。只有學生認真聽、有策略地聽,一節課才能真正達到高效。
3.對學生課后作業的指導。課后作業是對一節課學習成果的檢測,老師可以針對當天的教學內容設計一份作業題,題量不需要太大,難度也不需要太高,但是必須要覆蓋當天所講解的知識點,包含比較常考的題目類型,讓學生使用盡量多的解題方法進行解答。所有的題目都要求學生獨立閉卷完成,所有的答題過程都要求規范作答,這樣不僅能檢測他們的知識掌握情況,也訓練了他們的答題規范。
4.對學生定期復習的指導。老師必須教給學生適合的復習方法并督促他們進行課后復習,使其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起來,將重要的概念、公式理解透并熟記于心,前后的知識進行聯系,這些都是復習要做的工作。只有及時認真復習才能將課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篇7
[關鍵詞]:租賃轉租效力完善
一、問題的提出
出租人甲將房屋出租給承租人乙,乙又將房屋轉租給丙,后來乙違約未交房租,甲遂要求解除租賃合同,收回房屋,丙聽甲講乙轉租房屋未告訴甲,丙遂訴至法院,要求法院判令丙與乙之間的租賃合同無效,不付租金,并要求乙賠償其損失。
本糾紛的處理關鍵在于對房屋轉租行為效力的認定,房屋轉租是否需要出租人同意。我國現行法律對轉租合同關注較少,《合同法》第224條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這一規定基本上沒有涉及轉承租人的權利義務,給有關案件的審理流下了一定的法律漏洞。
本文提出的問題,主要在于房屋轉租是否需要房屋所有人的同意,在房屋所有人不知道或不同意的情況下,是否應認定轉租合同無效?要認清轉租合同的效力,需要先對租賃權的性質有正確的認識。
二、租賃權的性質
關于租賃權的性質,有債權說、物權說和租賃權之物權化說三種
1、債權說。該說認為承租人對于租賃物使用收益的權利因租賃物的交付而取得,此權利系從屬于租賃權的權能,并非如物權之直接支配標的物的獨立的權利,故租賃權是債權而非物權,這一學說是羅馬法以來的舊說,認為租賃權無對抗第三人的效力,此與羅馬法上的“買賣破租賃”的思想一致。
2、物權說。該說認為,租賃權應屬于對物支配的一種物權,因為租賃權是占有租賃物而為使用收益的,支配權實為租賃權的本體,至于承租人的其他權利不過是由此而發生的效果而已。
3、租賃權為物權性質的債權。該說認為租賃權仍屬于債權,但法律強化其效力,使之物權化。其物權化的效力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對抗力。對抗力主要表現為,在租賃關系存續期間,承租人對于取得租賃物所有權或其他物權的人,也能主張租賃權的成立和延續,即“買賣不破租賃。”(2)對于事實上侵害租賃權的第三人的效力。第三人事實上侵害租賃權時,承租人得基于租賃權而請求損害賠償和排除妨害。(3)租賃權處分的可能性。此處指租賃權可以讓與及轉租的情形。租賃權的處分性逐漸被承認,不再特別重視誰為承租人;出租人使承租人得為使用收益的積極債務,漸漸退化為消極的容忍的債務。(4)租賃權的永續性。一般說來,物權的存續期間較長,債權存續期間較短,而租賃權多為較長期間存續,所以這也是租賃權物權化的表現。各國法律雖對于租賃權多有最長期間的限制,但同時承認期間的更新。[1]我國一些學者認為,租賃合同在當事人之間既引起債權法律關系,又引起物權法律關系,即導致承租人獲得物權性質的承租權和先買權。承租人依租賃合同可獲得物權,從而使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產生了物權法律關系。[2]也有人提出在立法上應明確規定租賃權為物權。筆者認為,租賃權盡管出現物權化的趨向,但就一般而言,其性質仍應為債權。從各國的立法規定看,租賃在各國民法里始終被歸為合同,只是賦予不動產租賃權一定的物權效力,即確立“不動產買賣不破租賃”的原則,而對于動產則不適用,因為動產買賣后須現實交付,不能同時保持租賃行為,而且如果也實行動產買賣不破租賃,則不利于財產流通。綜上所述,租賃權性質上是一種物權化的債權,即本質為債權,具有某些物權特征。
確認租賃權可以具有物權效力,不是所有的租賃權都有物權效力,只有符合“能夠直接支配物”這一條件的租賃權才是具有物權效力的租賃權。也就是說,只有取得并且維持著占有的租賃權才是一種物權;沒有取得或已經失去了占有的租賃權不是物權。因為占有是租賃可以直接支配物的原因,在租賃合同簽定后、承租人取得占有前,承租人擁有請求出租人轉移租賃物占有的權利,只有在真正獲得占有后,承租人才直接支配標的物,這時的租賃權才符合物權的要求。
三、轉租合同效力辨析
租賃合同的出租人是負有將租賃物交付對方使用收益的一方當事人。出租人一般應為出租標的物的所有人,但不以所有人為限。凡對標的物享有合法的使用收益權的人,原則上均可為出租人,有權將其使用的標的物轉由他人使用。但是法律規定須經所有人同意的,合法使用人出租財產的,須經所有人的同意。以自己無權出租的他人之物出租的,租賃合同可以有效,但由于合同不能履行,出租人應負債務不履行的責任,這屬于出租人的權利瑕疵擔保問題。承租人是否可以出租人不是財產所有人或未告知所有人而轉租房屋,主張轉租無效呢?就租賃合同的目的而言,承租人是要取得對租賃物的使用收益,只要出租人能滿足承租人的這一要求,承租人就沒必要提出其他的要求,因此承租人無權已出租人無出租權而主張合同無效,只能請求出租人承擔合同不履行的責任。正如1982年臺灣上字第4690號判決所說:“查出租人固負有使承租人就租賃物為使用收益之義務,惟此項義務之履行,并不以轉移租賃物之所有權為必要,故出租人對其租賃物是否有所有權或其他權利,概非租賃之成立要件。”然而,我國《合同法》第224條第二款卻又這樣規定:“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從而否定了承租人的法律處分權。法律如此規定,無非是為了防止承租人在未經出租人同意的情況下,利用租賃物轉租漁利,攪亂市場價格;也為了防止承租人利用租賃物進行非法活動,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但筆者對此持不同的見解。因為訂立租賃合同轉移的是租賃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權,承租人取得租賃物的目的也是為了使用、收益,所以在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承租人依租賃合同取得租賃物后,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出租人不得進行不當干涉。所以承租人進行轉租,是取得收益的一種方法,也是在租賃合同目的范圍內應有的權利,不應該加以否定。也許有人會認為:如果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了損害,則不利于對出租人的利益保護。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在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承租人和第三人之間分別有合同關系,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當第三人對標的物造成損害時,由第三人向承租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再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承擔賠償責任。這種情況,與承租人自己使用租賃物造成其毀損從而向出租人承擔責任的情形并無實質性的區別。況且,承租人對租賃物進行轉租,只是占有、使用權發生了轉移,對出租人的所有權并不產生任何影響。而由于轉租,能使第三人更好地利用租賃物,更大地發揮租賃物的價值。既然轉租在法理上可行,于實踐上有利,我們還有何理由否定他呢?所以應當認為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而對租賃物進行轉租,并不屬于無權處分,而是正當行使收益權。從世界各國的立法看,對轉租的規定有兩種立法模式,即承諾轉租和責任轉租,所謂承諾轉租指未經出租人同意,不得轉租。如《日本民法典》第612條規定,承租人除非經出租人承諾,不得讓與其權利或轉租租賃物;所謂責任轉租,指承租人非經禁止可以轉租,承租人承擔相應的后果。如《法國民法典》第1717條規定承租人有轉租或以租賃權讓與于他人的權利,但承租人被禁止此種權利者,不在此限。
轉租合同的法律后果要區分合法轉租和非法轉租。合法轉租包括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和在不動產租賃中當事人未約定不得轉租時,承租人將租賃物轉租。在合法轉租時,當事人之間發生如下法律后果:第一、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關系不因轉租而受影響,承租人并應就因次承租人應負責的事由所產生的損害向出租人負賠償責任。第二、承租人為轉租人,其與次承租人之間的關系與一般租賃關系并無區別。第三、在出租人與次承租人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權利義務關系,次承租人未經承租人認可,不能直接向出租人履行承租人的義務,出租人也不能直接向次承租人行使權利。第四、轉租是以承租人享有租賃權為基礎,在承租人的租賃權因合同終止等原因消滅時,次承租人不能向出租人主張租賃權。如因上述原因次承租人不能行使租賃權而受有損害時,次承租人也只能向轉租人請求賠償。非法轉租包括約定禁止轉租或轉租應經出租人同意而未經其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的轉租。非法轉租發生以下法律后果:第一、就轉租人與次承租人之間的關系來說,雙方之間的租賃合同有效,轉租人負有使次承租人取得對租賃物為使用收益權利的義務,因轉租人的原因不能使次承租人取得使用收益權利的,次承租人應向轉租人請求損害賠償。因為次承租人在租賃房屋或其他財產時,沒有義務一定了解誰是產權人,承租人有無權利轉租,轉租人有義務告知,未告知的后果應由轉租人承擔。第二、對出租人與承租人來說,承租人轉租為嚴重的違約行為,出租人有權終止合同,如《德國民法典》第549條規定,在出租人拒絕允許轉租時,承租人不顧出租人的警告而繼續轉租的,出租人可以終止租賃關系。出租人終止合同的,并可以請求損害賠償;出租人不終止合同的,租賃關系仍然有效,不因承租人的轉租而受影響。第三、就出租人與次承租人之間的關系而言,次承租人的租賃權不能對抗出租人。在出租人終止租賃關系時,出租人可以直接向次承租人請求返還租賃物。但如出租人不終止租賃關系,可否向次承租人主張權利呢?依日本判例及德國學說,出租人雖不終止租賃關系,也可以以擁有租賃物所有權為理由,對次承租人提出排除妨害的請求。[3]依我國臺灣地區學者的解釋,出租人不終止與承租人的租賃關系時,次承租人的租賃權源于承租人的租賃權而發生,在承租人有租賃權期間,次承租人為承租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并非不法,出租人不能直接向次承租人請求返還租賃物。[4]筆者同意這種觀點,不然,次承租人的權利沒有任何保障,租賃權也沒有任何物權的對抗效力,與租賃權的性質不符,不利于租賃物的流轉和用益效能的發揮。
四、對我國《合同法》關于轉租合同規定完善的思考
我國《合同法》第224條關于轉租的規定,既不是承諾轉租的立法模式,也不是責任轉租的立法模式,使人感覺軟弱無力,缺乏操作性。因為從該條規定看,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轉租租賃物,如果出租人不同意或不知道時,承租人能否轉租,如果出租人不提出異議,是否可視為默認?轉租期限與承租人的租賃期限不一致時應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從現行規定中無法查出,只能根據法理來解決。筆者認為應改變我國《合同法》對轉租問題無關痛癢的規定,從發揮租賃權使用、收益的效能出發對轉租問題重新進行定位,以保護次承租人的合法權益,具體理由如下。
第一、轉承租人與承租人訂立租賃合同是基于對承租人擁有租賃權的信任,在轉租時,承租人有租賃權,轉承租人沒有過錯,出租人因轉租就可以解除合同,將給次承租人帶來很大損失,次承租人在目前無法抗辯,對他不公平。
第二、轉租在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目前許多辦公樓、店鋪甚至居民住宅以轉租的形式進行使用。辦公樓和店鋪往往涉及價值高昂的裝修費用及其它成本,住宅則關系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即便是承租人違約,出租人收回房屋,善后問題也會非常麻煩,何況次承租人沒有過錯。尤其是承租人拖欠的租金金額小于解除合同給次承租人造成的損失時,片面保護出租人利益更不可取。次承租人的損失只能向承租人追討,如果承租人支付困難,則索賠風險極大。
第三、在次承租人已履行合同義務、完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允許出租人收回房屋,將使次承租人的地位處于極不穩定的狀態。次承租人無法控制前手承租人的行為,也無法預見前手承租人可能的違約。無法預測自己的合同地位,必然會降低投入,不能充分利用租賃物收益,使出租人的利益也最終會受到損害。
保護轉租權需要對我國的《合同法》進行完善,根據租賃權的性質對轉租行為做出評價。筆者認為應做如下改進:《合同法》應明確規定,法律不禁止轉租,出租人與承租人未約定不能轉租的,承租人可以轉租,轉租后,出租人因承租人違約或其他原因要求收回租賃物的,出租人應先與承租人解除合同,在租賃合同解除前,次承租人的租賃權可以對抗出租人;在租賃合同解除后,出租人可以要求次承租人交出租賃物,但應給次承租人合理的準備時間,次承租人因此造成的損失由承租人進行賠償。
這樣規定租賃合同與轉租合同的權利義務,可收到如下成效:1、各方權利義務真正做到了公平合理,承租人與次承租人可以憑占有享有物權保護,不必擔憂出租方的變更影響自己的權利,次承租人也不必擔心因承租人的過失危及自己的權利,穩定了租賃關系,保證租賃合同各方當事人能夠依據法律預測自己行為的后果和風險,強化了租賃交易安全。2、解決了租賃權與物權之間的沖突,使直接支配物的租賃權能獲得物權保護,使物權體系做到了邏輯嚴密。3、把占有作為租賃能否得到物權保護的根本要件,使有占有受到物權保護,無占有受到債權保護,解決了長期以來對租賃進行債權保護還是物權保護的難題,對租賃合同的權利義務作出了明確的界定,有利于協調《合同法》與《物權法》的關系。
注釋:
[1]史尚寬:《債法各論》,第140-142頁;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上冊),第200-202頁。
[2]參見王家福:《中國民法學。民法債權》第650頁。
篇8
1.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實現大眾化教育,近年來,高校的合并方興未艾,學院升大學、高職升本科比比皆是,學校對建設新校區建設熱情高漲,學校面積、規模逐步擴大,如何管理好、運作好如此龐大的資金,確保資金的安全,合理的使用,避免浪費,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下,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實施財務戰略管理非常必要。
2.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客觀需要。高校發展戰略的目標是實現學校的價值最大化,高校價值體現在如何更好的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的功能定位上。要實現這樣的功能定位,就必須提高學校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加大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建設、加大校園基本建設和教學基本條件建設的投入、加大科研經費、科研平臺的投入,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實現社會文化的傳承。高校實施戰略管理,特別是財務管理,加強資金的籌集和投放管理,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非常必要。
3.整合學校資源的客觀需要。學校擁有的資源包括:人、財、物。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和任務是學校財務戰略管理的目標。高校必須對現有的資源做到心中有數:教授、博士數量、專任教師數量,教學樓容量,宿舍樓容量,食堂容量,圖書數量,教學科研設備數量,整體收支狀況等等,在學校發展目標和定位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整合利用,充分發揮使用效益;對資源的缺口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還缺哪類人才,引進的可能性有多少;設備還有哪些不能滿足學科發展的需要;樓宇的容量能否滿足在校生規模的需要;需要借貸融資的規模有多大,融資借貸的可能性有多大。實施財務戰略管理,加強對現有資源和可利用資源的整合已非常必要。
4.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客觀需要。高校的財務管理一直處在相對較低的水平,財務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更落后于現代企業,ERP系統在高校的使用較少,資產管理薄弱,利用效率低,財務風險的控制意識淡薄,前瞻性的財務戰略管理基本缺失。通過實施財務戰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務于學校的發展目標和任務。
二、高校財務戰略管理與高校發展戰略關系
1.方向與支撐的關系。高校的發展戰略是高校依據自身的外部環境、內部資源,根據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制定的學校發展方向,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實現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促進學校健康、持續發展,是學校全方位、方向性的發展計劃。財務戰略是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是服從和服務于學校的發展戰略,是對發展戰略計劃的目標和各項任務的落實措施。
2.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高校的發展戰略是全局性的戰略規劃,設立學校發展的遠景目標,并對實現目標的路徑進行的總體性、指導性謀劃,屬宏觀管理范疇,具有指導性、全局性、長遠性、風險性的特征。財務戰略是為實現學校發展戰略目標,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運用財務分析工具,確認學校的競爭地位,對學校決策與選擇、實施與控制、計量與評價等活動進行長期性和創造性的過程謀劃,是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高校財務戰略管理與預算管理的區別
1.依據和時期不同。財務戰略管理是依據學校的發展戰略來制定的,是學校在
一段時期內執行的財務管理戰略計劃。預算管理是依據高校年度發展目標和任務,按照學校的財務戰略,對年度內資金活動進行詳細預測,作出合理資金籌集和安排的計劃。2.管控的重點不同。高校財務戰略管控的重點是高校發展過程中,對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對財務風險的合理管控,保障學校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預算管理管控的重點是學校當年預算經費的使用效益和效率,保障學校當年各項任務的完成,實現收支平衡。
3.采用的方法不同。財務戰略管理的主要工具有環境分析、SWOT分析,資源整合,風險控制等。對學校所處的環境、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劣勢、潛在的競爭者進行分析,明確發展定位;對自身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充分發揮資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查找財務運行的風險點,并實施有效的控制,保障發展來學校發展目標的實現。預算管理的主要工具是財務分析,績效考評。通過對學校的財務狀況的分析,安排當年的收入預算、支出預算,對各類資源進行利用,保障學校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并在年終對預算執行進行考評,找出執行的偏差情況,實施調整和獎懲。
篇9
近年來,由于國家教育總局對辦學規模要求的進一步提高,使得教育改革體系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那就是:日常稅務活動的增加,給稅務管理工作帶來的難度,且這個問題的出現,也給高校的內部管理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而“營改增”在各大高校中的實行,可以進一步提升高校稅務管理的水平,從而讓我國教育事業可以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去發展。由此可見“,營改增”在高校中的實行,是極其重要的。
二“、營改增”對高校稅務管理的影響
(一)納稅方面的影響。過去,高校在簽訂各種科研項目協議的時候,都必須要繳納相應的印花稅,且按照協議的要求,如果高校向社會提供教育服務,那么它就必須要上繳一定的營業稅,若銷售物品,則必須上繳定額的增值稅。另外,協議內容中還牽涉到其它的一些稅種,比如:房產稅、所得稅以及契稅等。然而,高校在實行“營改增”之后,則不再需要上繳相應的營業稅。其中,針對具有“一般納稅人”性質的高校,它們過去需要上繳的營業稅稅率是5%,而在實行“營改增”之后,它們在“營改增”使用范圍之內的稅率則只有6%,且其稅率也增長了20%。假設,高校的進項稅額抵消稅率是17%,那么“營改增”中的營業稅則會增值,但高校能夠向社會提供的所有教育服務的稅收率基本不發生任何變化,將其設為s,同時將能夠進行抵消的含稅購進金額設為h,然后依照“營改增”的稅率要求,將城建稅定為7%,教育附加稅定為3%。那么,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未實行“營改增”時的稅負為:s*5%*(1+7%+3%)=0.055s;
(2)實行“營改增”時的賦稅為:[s/(1+6%)*6%-h*17%]*(1+7%+3%)s=0.062s-0.187h;
(3)實行“營改增”時增加的稅負為:0.062s-0.187h-0.055s=0.007s-0.187h。倘若,0.007s-0.187h的值等于零,那么不論高校是否實行“營改增”,其稅負都是一樣的。可0.007s-0.187h的值大于零時,高校在實行“營改增”之后,其稅負會增加。若0.007s-0.187h的值小于零,那么高校實行“營改增”后,其稅負則會減少。
(二)稅務核算方面。一般來說,高校需要上繳的納稅額是依照營業額的多少計算出來的,也就是說:營業額的高低直接影響高校納稅額的總值。但是,當“營改增”將營業稅納入增值稅之后,高校所需要上繳的增值稅除了要受其營業額的影響之外,還要受到進項稅額以及抵扣憑證的影響。所以,在這個時候,稅務的核算工作就需要財務部以及高校各大部門的全力配合了,以確保財務部可以通過正確的途徑獲得較多的增值稅發票,從而為稅種的抵扣提供方便。
(三)發票管理方面。目前,增值稅的發票只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發票,另一種則是專用發票。因高校在進行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消的過程中,會利用到專用發票,這就會影響到其自身需要上繳的增值稅額。所以,從該角度上來看,專用發票相對于普通發票來說,高校對其的管理要更為嚴格一點。其次,國家有關部門針對“營改增”,將“增值稅違法犯罪”條例列入了《刑法》中。與此同時,現階段國家稅務總局對專用發票的開具要求也比“營改增”實行之前,更為嚴苛。
三“、營改增”的應對措施
(一)嚴格申請納稅人身份。雖然,高校依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對“營改增”進行了全面的落實,但高校在現階段中,也面臨著一個有關身份認證的選擇題。國家相關政策中提及到:還未申請納稅人身份的“營改增”試點,只要其年銷售額達到了五百萬,那么就可以向國家申請“一般納稅人”的身份,而那些沒有經常性為社會提供應稅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則可以申請“小規模納稅人”的身份。因此,依照高校的服務性質,可將其判定為“納稅人”的范疇,年銷售額也達不到“一般納稅人”的申請資格,所以這些高校還應當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的身份。
(二)建立完善的發票管理制度。
因“營改增”提高了對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管理的要求,所以高校還應當為這種專用發票制定一個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讓該管理制度對管理人員的行為進行嚴格的規范,以確保專用發票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質量,從而讓高校的各類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其次,高校還應當對能夠進行抵消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全面的審查,保證其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進而確保這些專用發票都能夠實現稅率的抵扣。另外,由于“營改增”的實行,讓稅務管理的基礎理論出現了較大的轉變,所以管理人員還應當不斷強化其自身的稅務管理能力,并對傳統的稅務管理模式進行科學的改進,以完善高校稅務管理體系。
篇10
(一)沒有清晰的校企政合作作理念
首先是學校不能清楚的認識到校企政合作,學校的觀點是進行校企政合作,主要的目的是學生進行頂崗實習,學校基于評估的要求,合作項目主要是基于頂崗實習的目的,學校未從企業的角度考慮,沒有結合到企業利益,學校對合作抱有很大的熱情,但是企業對合作抱有冷淡的態度。其次,多數企業合作的意識比較淡薄,認為合作可以進行選人,選出學生卻不進行培養,對人才培養不重視,育人的作用沒有和企業的價值鏈融入到一起,企業的觀點是學校的任務是培養人才,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支持。
(二)合作的形式流于表面
校企政合作在簽訂合作內容時,實質性內容不強,合作的內容主要局限在讓學生實習方面,對于合作過程中和操作相關的條款沒有重視,企業在合作方面缺乏積極性,企業通常認為在協議簽訂后,已經完成支持,合作的形式流于表面。學校讓學生去企業實習,學校只是考慮到學生實習,在選擇企業時,沒有好好地考慮企業的水平,實習的效果并不好,沒有讓教師到企業中去,幫助解決和生產、管理相關的問題,企業積極性被打擊,合作的形式更加表面化。現階段,校企政合作并沒有起到明顯的作用,合作的形式比較多,但是合作缺少實質性內容,學校未結合企業的實際要求,企業不能很好的參與,沒有結合企業的實際要求,不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校不能向企業提供服務,企業在培養的過程中沒有完全的參與。
(三)校企政合作不具有完善的合作機制
不完善主要是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學校在派人去鍛煉的過程中,基本屬于無償性,不能保證企業利益;第二,高校在科研以及實踐方面,缺乏實力,在向企業輸送技術服務方面,能力具有局限性。學校沒有向企業支付相應的費用,學校采取的補償是實行技術服務,并提供培訓;第三,學生在頂崗學習的過程中,企業缺少社會責任感,未結合學校的資源,實行訂單教育,也沒有培養優秀員工。所以,在合作方面,沒有以共贏為基礎,更達不到共贏的目的。
(四)教師的素質有待提高
物流管理專業還處在發展中,在物流管理專業教課的老師多數是從高校畢業,直接到高校教學,主要是負責基礎課以及專業課。教師缺少實踐經驗,不熟悉實踐環節,部分教師是轉自別的單位,不具有實踐經驗,不符合企業實際需求。
二、校企政合作發展
(一)合作發展的原則
首先是為行業的發展服務。對于行業發展,高校有責任為其提供支持,在制定校企政合作的方案時,需要為地方行業的發展服務,物業合作人員的水平得以提高,物業服務的質量得以提高,物業管理行業的法律制度得以完善,業主和物業企業之間的關系得以改善,有助于社區的和諧發展。其次是為企業的需求服務。校企合作前提是服務于企業,它對合作效率以及效果具有很大的影響。在當前情況下,物業管理素質比較低,管理的水平相對較差,糾紛發生率比較高。學校應當進入企業進行調研,根據企業實際的需求,結合技術的支持情況,考慮到培訓的需要,向企業輸送人才,培養技術。再次是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在人才培養方面,校企政合作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許學生可以實地接觸到工作,自身的職業能力以及素質得以提升,教學實踐能力得以增強。企業到課堂中,人才培養針對性更強,實用性明顯。以企業資源為依托,理論教學的效果更加明顯,理論、實踐可以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二)校企政合作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主要是氛圍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踐教學的課程得以完善。物業管理專業在教學主體方面主要是實踐教學,在培養人才方面比較重要。在實踐教學方面,設置課程的合理性對實踐教學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并影響到校企合作的效果。學校應該根據物業管理專業的特點,結合服務、工作的任務等,注重培養專業技能,實踐教學的課程需要合理的設置,有助于校企合作順利進行。第二,聯辦的企業需要合理的選擇。在人才培養的模式方面,聯辦企業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企業管理方式、運營的力量以及服務的理念對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影響。我校在選擇企業時,選擇的標準是管理比較規范,具有較高的誠信,實力比較強,在校企合作方面,建立實訓的基地,改變學校原有物業管理公司,使其作為實訓的基地,合理的利用學校的資源,有助于校企合作進行。第三,建立相適應的管理以及教學的方式。校企合作辦學的方式需要考慮到很多因素,包括實現學校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要考慮到落實生產經營目標。校企合作要想長期的發展,需要將企業的實際經營和教育教學目標相結合。通過多年實際經驗,學校在教學方式、管理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三)制定合作的形式
首先是在政府支持下進行。政府需要將行業政策出臺,并搭建相應的平臺,引導企業進入學校,學校進入企業,建設合作的平臺。政府參與到合作中,利益主要體現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情況,學生就業困難,就業不是對口專業,浪費教育資源;校企政合作可以使得專業設置、崗位需要相結合;這種模式有助于經濟的發展。其次,建立人才培養的方案。在建立培養方案時,需要三方參與。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制定人才培養的方案。在制定培養方案時,教學的內容需要符合教學的實際要求,適應企業的發展,有助于指導行業的發展。第三,校企融入到主管部門的工作。物業管理專業處于發展之中,行業發展存在一些問題,如管理存在困難,問題比較多,糾紛發生率高,法律體系并不規范。學校、企業在理論、技術等方面存在優勢,需要融入到部門管理,向部門提供幫助,進行畢業指導,將行業的難題解決,有助于物業管理行業的穩步發展。
(四)實際的保障方法
第一,建立指導委員會。委員會分別是三方組成,根據級別管理,分部負責,并實行監控,三方權利、義務得以保證,有助于合作順利進行。第二,提供制度支持。當三方在合作意向方面形成共識后,就可以將協議簽訂,職責、義務得以明確,三方行為形成規范。學校要對人才培養制定嚴格的計劃,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滿足企政在理論以及技術方面的要求。政府在政策方面需要給予支持,企業為其提供物質條件,能夠安排教學任務。相關部門職責相互明確,實行保障制度。第三,更新觀念。觀念需要得到轉變,服務的意識增強,注重行業的發展,考慮到企業的實際需求。三方在發展以后,需要考慮到雙方的合作利益,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融入自身的發展,互相促進三方的發展。利用社會觀念進行指導,這就需要社會的支持。第四,形成專業特色。根據區域的環境,校企政合作注意融洽性,專業建設具有創新意識,根據學校的專業水平,強化師資建設,形成專業品牌。培養高素質人才,提升人才的技能水平,結合人才市場的需要,注重實用性。此外,還要注重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企業的專家作為骨干,注重理論和實踐的雙向發展。借助行業的資源,建立合作機制。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