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細節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14:56: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青春的細節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青春的細節作文

篇1

2011年3月7日天氣:陰

楊柳依依細雨晴,春風依舊花草香。在十年前,姥姥就是在這樣一個早春時節離我們而去的。朝暉數載,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姥姥包的餛飩,薄而精道的皮,包裹著滑而不膩的陷,一個一個只如小湯圓般大小,每次姥姥看著我一口一個吃掉她包的餛飩,嘴角就會慢慢上揚,那個日夜操勞的眼瞼彎成一彎新月,流淌出愛的光芒……幾年了,每當我經過姥姥的老屋都會眼眶濕潤,但目光卻依依不舍的念著那里的痕跡。畫面定格在姥姥慈祥的微笑,空氣彌漫姥姥身上淡淡的洗衣粉的味道,耳畔回響姥姥教我念拼音時的聲音。

青春的想念就像一滴水溶入海,無聲無息又停不下來,就像最后一片綠葉對枝干的依賴,四季輪回如一不變的念懷。

2011年7月8日天氣:晴

日長首夏猶清和,一晴方覺夏已深。今天是最好的朋友小付飛去北京的日子。放學回家路過我們一起走了三年的路,回想起有時放學后一起去她家的一頁頁場景。有一次去她家,幾個好友正在看恐怖片,我害怕的把頭伸進枕頭里,她們還把聲音開的特大故意嚇唬我;有一次,小付家心買一條狗,在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一開她家門小狗就撲過來,把我嚇的一個月沒敢去她家;也記得我們幾個“餓狼”一起沖進一家飯店,在一頓大吃大喝后,我們一個個滿面油光,笑著對方快吃成包子的臉……我們哭過,笑過,怨過,但在小付走后,這些思緒變得那么甜,那么黏。

離別在即秋天落葉一去不回來,思念的痛苦難以按捺,三年過后原來的那個你還在不在,我都在這里不離不棄等待。

2011年10月1日天氣:晴

亭亭芙蓉露下落,萬葉聲聲寫輕愁。他,我最喜歡的男生。耳朵里塞著白色耳機,白線從胸口繞下,越過皮帶消失在斜挎著的單肩書包里,他就是這樣,總是一身白色微光。好像是從去年秋天開始,他的或喜或悲不時會在我的腦海中放映。一日,我坐在樹蔭下聽著那首《夏天的風》,看著正在打籃球的他,他在不經意間看見了我,推開了手邊的球,向我走來,我連忙給他遞了張紙巾,他靦腆的微笑著,右邊臉頰深陷下去那顆如鉆石般的酒窩,裝滿了男生獨有的溫柔,身上散發出汗水的清香,仿佛凝固了空氣的流動,凍結了時光……如今我們已分別,在不同的學校勾勒自己的夢想。他曾說過:“我等你,因為你讓我的生活充滿陽光。”我也想說:“我等你,是你教會了我想念。”

與你相識就像一首詩鋪開來,太陽下風拂動我裙擺,想念那個年少單純可愛的劉海,映的我們笑容很美很燦爛。

我們要聽到大風吹過峽谷,才知道那就是風。我們要看到白云浮過山脈,才知道那就是云。青春要思念了,才會知道這就是思念。青春的細節中,無時不刻不透露著思念。

篇2

高考滿分作文范文:青春永不褪色

有人說: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們的青春也終將褪色。然而我卻說:“我們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臨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而是生命的一種“狀態”。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輕漂亮的歲月,它是一種昂揚熱烈的“生命狀態”。它并不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衰退。如愛因斯坦,即使年老,卻仍能和孩子們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讓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這樣的他,有誰會說是一位暮氣沉沉的老人,又有誰能說他的青春已經褪色?

有些人,認為青春只是生命的階段,終將隨著年齡增大而消逝,他們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小老兒”。

要保持青春的狀態,我們需要擁有樂觀開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總會有暴風雨的出現。這些可怕的暴風雨,往往會吹落青春的風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顆樂觀開朗的心,便是最完美的雨傘,保護著你的青春。蘇軾晚年多次被貶,但樂觀豁達的他依舊不改青春昂揚的姿態,一手美食,一手詩書,口唱大江東去。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樂觀,我們的青春才不會被風雨侵蝕。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們學會“忘記”。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語,都會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傷痕。所受的傷害多了,你的青春也會傷痕累累,最終只能無奈地倒下。而學會忘記,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藥”,青春上的傷痕也會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著我們只需要熱血和激情,更須難得的一份沉穩。只憑熱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雖然絢麗卻無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穩,我們的青春才能如太陽一般,耀眼而且永恒。

當今社會,有多少人因挫折而過早地老成和圓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壓而變得暮氣沉沉?如若他們能以樂觀為盾,以激情為戈,又怎會青春早逝呢?

我們的青春應是太陽,耀眼,永恒!

延伸閱讀:其他滿分作文范文兩篇 高考滿分作文范文:一葉知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可見無論是一沙一木,還是一葉一花,總在細枝末節處隱現端倪。

小小的蠟燭竟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它改變了整個山洞的環境,迫使那些斑斕的大蝴蝶只能另尋棲所。

一葉零落,便知秋天將至。的確,注重細節需要有如“塵”的心思。這是一門洞察世事的學問,并非機械地觀察記錄,也不是四處探聽偷窺,而是以一種至情至性的眼光來看待萬物。這幾位朋友,在進洞前只有對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無對生命的尊重,因而他們貿然點燃蠟燭。如“塵”的心思是一種有血有肉的心靈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對低等生物的征服。“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癡蠅。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這是蘇軾對于生命的大度。這位執鐵板唱大江東去的真男兒,心中也有這種如“塵”的時刻。不過,此情并不令人費解,倘若沒有這等如“塵”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綿綿無絕的佳句?

心思如“塵”,不僅需要“憐蛾不點燈”的大度與包容,還需要我們有觸動事物核心的敏感。

當我們有了觸動事物核心的敏感時,才真正明白細節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力量,因為它可以使我們看得更多,看得更遠。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獨具慧眼,從一花一葉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遠得多的東西。懂得細節的人,往往能占盡先機。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總會表現出一定的先知性。同為凡人,為何他們會有這種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們觸碰到時代的脈博和神經,從細節出發,觀凡人之不能觀,悟常人之不能悟。

細節,總是腐朽事物的報喪者、新鮮事物的召喚人。當宗法制度在第一個諸侯國被破壞時,當文字獄興起、抓起第一個書生時,當壓迫第一個民眾時,當中國國門第一次被外國列強打開縫隙時,這些細小的跡象都預示著某種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國人會毫不猶豫地見微知著,迎接變化,抓住機遇,從而成為一個時代的先驅者。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這話一點也不夸張。但凡心中懷有大愛又能關注細節的人,必能為時代所成就進而成就一個時代。

高考滿分作文范文:憂與愛

獨處斗室,掩卷遐思,倏爾一陣梔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臨窗而望,夕陽的余暉含笑籠在一片梔子花叢上,籠得清風微醺似醉,不自覺,已庭院深深了。

一只逗號般大小的蟲子帶著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發黃的扉頁上,生命如它,那樣渺小而又脆弱,讓人在擔憂之際多了一絲玩弄的念頭。被工作惱得焦頭爛額的我頗有興致地撥弄筆尖,一次次擋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隨我轉變著方向,反復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東西,靜靜地呆在書上。

如此,咱便失去了興致。不過是被捉弄一下罷了,卻如此放棄自己的目標,這樣的生存狀態真令人擔憂。恍然大悟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樣嗎?宇宙之大,觀人亦如觀蟲,渺小而可卑。人們面對著宇宙的捉弄、災難,灰心喪氣,坐以待斃,自縛牢籠,與蟲子又有何不同?如此喪失了理想與方向,在災難面前一次次地迷失,這種生存狀態豈不更令人擔憂?

再看小蟲,突然有了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同樣置身于茫茫天地間,竟有著同樣的可悲之處,陡然心生憐愛之情,將它用筆尖挑起,輕輕放在梔子花葉上。幽幽的香氣仿佛給它重注了活力,小家伙很快藏到濃綠萬枝中。一陣微風吹過,將一朵梔子花吹到我的鼻下,白色的蝶兒在花上歇了片刻,歇到我的肩膀上。此刻,花、蝶、我融為一體,一種難以言喻的傷懷之美!仿佛是為了感謝我對蟲子的愛,“平等”在心空放彩,是我此刻榮光。

人生天地間,有著一種莫名的優越感,過分相信個人與思想的力量,生命的天平竟然慢慢傾斜。人類只有學會對萬事萬物抱以愛的哲學,平等相待,才會對精神的藩籬成功突圍,獲得一種最真實的感動。

篇3

我體會 “文章的意蘊在材料的核心處” 就是記敘文的主旨要鮮明突出, 文章的材料不枝不蔓, 不拉雜, 文章的剪裁有取有舍, 當詳則詳, 當略則略, 繁簡得當。只不過是變換了一種說法而已。現在的高中生寫作往往忽略文章主旨的重要性, 在考場作文中常常是隨性寫來, 缺乏主旨設立意識, 使得文章存在不少問題, 如主旨分散不集中、 偏狹不全面; 與標準、 命題指向切合度差; 主旨低幼膚淺、 缺乏深度。

記敘文寫作近兩年來頗受冷遇, 高考考生常常避之不及, 甚至存在整個高中三年都沒有記敘文教學的情況。盡管有個別專家極力呼吁記敘文寫作不可缺,盡力引導記敘文的寫作, 想全力扭轉作文教學的功利化、 模式化局面。然而學生在實際寫作中問題確實存在, 記敘文寫作的瓶頸即文章主旨的呈現與深化, 很多同學在主旨的呈現上就遇到了重重障礙, 要寫出意蘊深刻的文章那更是一種奢談。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淺嘗輒止, 必須不斷探索與實踐、 思考與總結。就如何鍛煉文章的核心意蘊, 我想簡單談幾點, 這也是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思考。

首先, 理解提煉核心意蘊。俗話說, 磨刀不誤砍柴工, 文章要呈現出準確而深刻的立意主旨, 那么對作文材料的準確、 全面、 深入的解讀就顯得尤為重要。許多完全偏離或貌合神離的作文, 常常是因為在讀題審題這一環節上太過粗糙隨意而深埋的隱患。每一則作文材料大凡都圍繞一個核心話題展開, 而核心概念或關系的理解與界定是關鍵所在。

如 “有人說, 沒有什么是不朽的, 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說, 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會老去, 這種感覺其實是天真的, 我們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種像自然一樣長存不朽的信念。 ”

這則材料的核心話題即 “青春” 。關鍵是看 “青春”的界定是否恰當。 “青春不朽” 或者 “不朽青春” 的判斷,均建立在精神層面的 “青春” 之上, 因此, 必須判斷其所寫內容是否體現 “精神青春” 的特征。如靚麗、 朝氣、 純真、 沖動、 張揚、 青澀、 夢想、 好奇等相關特征。如果全文沒有關于 “青春” 精神特質的描述或詮釋, 則視為概念模糊、 判斷失當處理, 這類文章原則上不能及格。對于把 “青春” 理解為一種 “記憶” , 通過 “校園青春記憶”等故事進行演繹, 務必關注其 “青春記憶” 是否刻骨銘心、 永志難忘甚至薪火相傳, 如是, 可視為切題, 否則,視為偏離題意。

考場寫作與隨筆最大的不同在于, 材料對核心概念有一定限定, 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概念之間的關系、偏向的重點、 情感價值觀的判斷, 都是考生需要在讀材中思考的, 否則會出現核心意蘊理解不準確的問題; 而好的作文材料往往能在限定的范圍里又存在多義性與選擇性, 而考生在眾多可選擇的立意中, 選取哪一點來寫, 也是需要明確的, 否則就會出現核心意蘊不明確、不一致的問題; 而在眾多的立意選擇中, 考生能否選取獨到深刻的意蘊, 則與理解思考得廣度與深度有關。因此高考寫作考查的不僅僅寫作的能力, 還有閱讀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是綜合能力的全面考查。而讀懂讀透材料, 理解提煉核心意蘊是不可忽視的前提。

其次, 扣住暗示核心意蘊。記敘文的本質是作者悟出了事件或現象之中的意義, 但這個意義必須蘊含在故事或現象之中。正像一碗糖水, 看不出一粒糖來,喝一口嘗嘗, 卻是甜的, 于是我們說糖味就含在這碗水里。如果在故事之外, 另外把意義說明, 那就不是 “含”了。寫好記敘文最關鍵的一步即追求這 “含” 的境界,即做到 “神似” 。

因為要把意義寄托在故事的敘述上, 所以整個故事的每一個節點都須含有暗示的力量, 這樣作者就不得不做一番選擇和布置的功夫。因此, 記敘文也不能機械照抄事實, 而是要根據作者的經驗和感悟, 去選擇人物, 布置材料, 創造出一個故事來。這就需要作者在選材構思、 謀篇布局上下一番功夫。

(1) 先緊扣意蘊打一個故事的胚子, 這是個基礎工作。如 “有一群棲于深洞中的蝴蝶, 因為科考團來了,曾點燃過蠟燭來照明, 這點微光改變了洞中的環境, 敏感的蝴蝶遷徙遠離了。 ”

根據這個材料, 我們來構思一個類似的故事:

一個箍桶老人手藝精準, 他原來在城中工藝一條街上有一個店鋪, 但這些年來手工藝品行情越來越好,顧客越來越多, 銅臭味也越來越重, 為了專心致志于他所摯愛的手工藝, 他把店鋪搬到了遠離喧囂的城外。當然, 好的記敘文不以編造離奇的故事為能事, 在選材組材符合真實的前提下, 力求與核心意蘊的相契與神似。

(2) 好好地謀篇布局。要意蘊成為材料的核心, 還需要加上描寫、 議論、 抒情, 也需要好好地謀篇布局。要把握好三個要領:

第一是處理好詳與略。好鋼用在刀刃上, 把筆墨的重點用在最能表現核心意蘊之處;

第二是追求結構的精巧別致。即結構上的精細巧妙、 新奇脫俗, 可以使文章重點突出、 主題深刻。

如首尾圓合法, 即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照應, 不僅可使文章結構嚴謹、 完整, 而且有強化主題, 加深印象的作用。

如剪輯組合法, 即根據主題表達的需要, 抓拍本來沒有直接聯系的生活片段, 加以橫向組合, 從而收到化平淡為神奇的效果, 不僅畫面感強, 還可以省去繁冗的過渡, 使文章層次清晰, 重點突出, 主題深刻。

如彩線串珠法, 就是以一條線索貫穿全文, 將經過選擇取舍后的相對分散、 獨立的寫作材料串聯起來, 使之相輔相成、 彼此烘托, 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這種結構可使文章脈絡分明, 材料間相互勾連成一體, 共同為突出主旨服務。人、 事、 景、 物、 情等都可做線索, 選好線索, 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如雙線結構法, 是指敘事過程中設置兩條線索, 分敘兩件事, 彼此映照、 對比、 交叉、 明暗、 重合, 從而更好地傳情達意。同時存在和發展的兩條線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廣度和深度, 更好地表現豐富而復雜的社會生活。

如倒敘插敘法, 開篇利用倒敘擺出迷局, 迷惑讀者, 以便緊緊抓住讀者的眼光, 引人入勝, 接下來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 為了幫助情節展開或人物刻畫,可采用插敘來推動情節或豐滿人物, 從而使重心更突出, 文章意蘊更鮮明深刻。

第三是巧設對比點。所謂對比, 就是通過人、 事、物、 景之間某一個方面或者全方位的對比, 突出人物個性, 表達作者情感, 反映社會現象, 揭示事件本質。單一維度的敘事與描寫展現主旨常常顯得單薄, 而巧妙設置對比點, 縱向的對比, 橫向的對比, 縱橫交錯的對比, 都有利于表現出人物或事件的變化過程, 而在對比中, 是與非, 憎與恨, 情感與價值的取向一目了然, 核心意蘊也更凸顯。面對思辨性、 現實性越來越強的作文材料, 要在多維的關系中凸顯主旨, 對比烘托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

如上述材料, 我們不妨以倒敘的手法, 先來一句“箍桶老人將他的鋪子遷得更遠了” , 城里人大惑不解,問他, 他說: 要找一個適合自己做箍桶的地方。然后再回敘, 這個地方以箍桶的手藝而聞名, 有幾個人只求有個溫飽, 而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手藝的精進上。但有一天, 嗅覺靈敏的商人們來到這里, 開始炒作箍桶, 很多手藝人被銅臭熏迷了, 甚至開始做假冒偽劣的箍桶。老藝人看到這些, 獨自搬離開了。最后, 我們以老人在自己的鋪子里醉心于箍桶的場面來結束。這就是謀篇布局的功夫, “選擇合適的環境” 使這個主題更為突出了。如果再有一些細節描寫來強化主題就更好了。

再次, 突顯深化核心意蘊。考場作文要多一點 “二鍋頭” , 少一點 “碧螺春” 。高考作文不像平時作文那樣, 必須要有很強的 “視覺沖擊力” , 讓閱卷老師在一瞬間被它吸引, 被它打動。而文章的核心意蘊能否迅速被閱卷老師在極短的時間里把握, 是文章成與敗的關鍵。其實寫文章還有一些技巧來突出核心意蘊。(1) 在記敘文中穿插議論和抒情。記敘文應該以敘述和描寫為主, 但是, 在敘述描寫中, 當作者已經將讀者的感情撩撥起來時, 適當地穿插議論抒情, 更易引起讀者極大的感情共鳴, 而這個共鳴就是拿到高分的基礎。記敘和描寫猶如 “畫龍” , 議論和抒情則是 “點睛” , 前者是后者的基礎, 后者是前者的升華。穿插議論和抒情常用到下列幾種方法:

如直點法, 在記敘和描寫的基礎上, 即用言簡意賅的議論或抒情直接表明意見和看法、 點明其蘊含的主旨因素。在文章結束時, 以全文的內容為依托, 運用簡潔的語言, 把主題思想明確表達出來, 或者在全文即將結尾時, 把寫作意旨交代清楚, 這種方法又稱 “卒章顯志法” 。結尾是文章提示題旨的關鍵所在, 是全文最為重要的節點, 關系到文章的成敗。做得好, 能夠使文章有波瀾, 使文章別開生面, 異峰突起, 引導讀者進入深邃的哲理和思想境界。

如呼應法, 在記敘中穿插議論或抒情, 在文首和文末、 或者段與段之間以相同或相近的語言形式復現, 形成呼應。

如串珠法, 指邊敘述邊議論或邊抒情。記敘是線,議論抒情就像珍珠, 形成很好的互補, 共同為突出核心意蘊服務。

如搭橋法, 指在文章段落之間過渡時用議論或抒情來完成。

當然, 記敘文中的議論和抒情要少而精, 要力求做到貼切自然, 水到渠成, 不突兀、 不生硬、 不虛假。有時也可學會轉換議論部分, 或者變成人物語言的一部分,或者變成心理描寫的一部分。總之, 要注意自然和諧,切合文章的題材、 情境和內在思想感情。

如有一種名小吃 “鍋貼” , 一個攤檔就賣這種小吃,攤主在鍋貼中加了梔子和蘋果醬料, 吃起來讓人難忘,我們用這個風物來表現 “青春不朽” 的立意。怎樣才能讓意蘊得到突顯?那就畫龍點睛, 最經濟也是最智慧的方法是, 通過 “我” 的心理活動來議論, 議論不能空發, 要設置一個情境:

我時常迷惑于青春與不朽。以為青春必是光潔明艷, 不朽必是巍巍如高山之巔, 仰不可攀。然而, 看到女人身上混雜著與年齡不符的青春之氣, 我方有些體悟。有時候, 心的柔軟與細膩遠勝過形貌。沒有人活在保鮮膜中, 沒有人會永葆青春, 但做一個心思細膩、熱愛生活的人, 時光永遠會厚愛你幾分; 而如此, 何嘗不是另一種靜水流深的不朽?

畫龍點睛一般要切中肯綮, 對內容進行深刻的概括, 語言精練, 凝結成發人深省的警句, 最好的畫龍點睛是了無痕跡。

(2) 含蓄抒情。不用邏輯思維的方式和直截了當的語言告訴讀者, 而是用比喻、 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給讀者。如作者挖掘題意時, 巧用隱喻法, 用潑油辣子的紅火熱烈來隱喻二姐如火如荼得青春, 有了這潑油辣子的映照, 通篇都洋溢著不朽青春的意味。

(3) 智慧巧妙的細節。

如 “院子里滿是阿婆精心呵護的桂花樹。枝縫肆意生長, 在綠葉的掩映下, 時不時冒出幾朵淡黃色小花, 從未見過如此溫柔的黃色, 如同一輪明月散發的黃暈的光。小花在綠葉間躲躲閃閃, 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澀的小姑娘, 她的美, 是只許阿婆欣賞的。 ”

在敘事或描寫過程中機智得與主旨關聯, 自然而契合, 了無痕跡。這也是突顯核心意蘊得最高境界。

篇4

新材料作文題型成為江蘇高考語文卷作文題新寵之后,研究新材料文寫作,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已然成為高中作文教學的重點。就文體而言,新材料作文也可以自選文體,但是學生普遍傾向于感覺能夠獲得保險分以上的議論文文體。然而,就近三年江蘇高考作文得分來看,寫不出議論有力度有質量的議論文,往往也不保險。

一、議論有力精彩需要批判性思維

新材料作文特點是可立論的角度比較多,只要符合材料,在材料能指和所指范圍內立意寫作都是可以的。如2013年江蘇高考的材料作文,我們可以就關鍵詞“探險者”(充滿好奇心的人類代表)、“蠟燭”(改變自然生態的工具,)、“蝴蝶”(微小的生命、自然的弱者)可寫“認識自己”“弱者的頑強”;關鍵句“小小的蠟燭竟然會帶來這么大的影響”,可寫“對環境生態的破壞力”“生態與平衡”“影響”;也可就“探險者與蝴蝶”之間的關系寫“小大之辨”“人與自然”等等。但是寫“自然生態失衡的對人類的反作用”的話可能更加有力和出彩。有數據統計,約有70%的考生以蠟燭為對象議論作文,以“小大之辨”“細節決定成敗”等作為論點。這樣,思維差不多,材料差不多,寫作脈絡差不多的作文怎么可能得到高分?因此,議論文寫作要在找準符合材料深意的觀點之外,還要盡量讓自己思維深刻起來,不落窠臼。

批判思維是一種思維能力,是我們對社會生活和各種現象的一種分析綜合、抽象歸納、推理判斷之后,形成的對現象事件及意義影響的本質認識,是具有個性色彩的體驗與見解的思維模式。如2013年有篇高分作文是論證材料中“蝴蝶”應為“蛾子”的作文,這篇作文常規角度看,應該是游離材料含義范圍的,而其能被閱卷老師給與肯定,與其批判性的思維的運用不無關系。當然,我們指導學生對材料進行批判思考,運用批判思維立意寫作也不能脫離材料的意義范圍。

二、讀寫結合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思維能力是一個人在閱讀與寫作基礎上獲得的,也在閱讀與寫作中表現;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提升他們的質疑能力,獲得個性化閱讀和個性的發現。

1.重視課內閱讀的吸收

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也貫穿于平時的教學活動。如《直面苦難》《人是能思想的蘆葦》《像山那樣的思考》等等就具有很強的思辨性。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讓學生對一些常見的自然、社會和人生的命題有自己的感悟,獲得個性的見解。如在《直面苦難》的學習中,我們先讓學生結合前面的篇目說說司馬遷、屈原各有怎么樣的苦難,他們面對苦難是如何抉擇?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就個體而言,哪些可謂是苦難?(社會悲劇、自然悲劇造成的苦難,主客觀認識上的悲劇。)然后研習課文,領悟面對苦難,我們要為理想、信念、正義感而奮斗拼搏,勇敢地接受承受而不倒下,維護人的尊嚴。

2.加強課外閱讀的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高中生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所以高中生需要一定的閱讀量。當然,這里的閱讀應該是對經典的有文學品位的作品或篇章的閱讀。如讀《老人與海》,主人公桑迪亞哥遭遇了怎么的命運,他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一般認為他在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勇者的生命價值,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奮斗過就認為他是勝利者。但是他在和鯊魚的搏斗后,大馬林魚還是最終被吃光。如此,鯊魚才是勝利者;而老漁夫則應可以算失敗者。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成敗的結果有可能是英雄的悲劇。因此,我們這樣看這一人物,便運用了批判性的思維,其他的一些閱讀也是如此思考、質疑,才能有創新的發現。通過批判的思考,才可能另辟蹊徑,獲得全新的觀點和看法。

3.突出訓練講評的指導

篇5

我與________的親密接觸(50分)

要求:

①把題目補充完整;

②有真情實感:

③不得套寫、抄襲;

④不少于600字(寫成詩歌不少于20行);

⑤文章中不要出泄露考生身份的真實地名、校名和人名。

【命題解析】

這是一個半命題作文,寫好半命題作文的關鍵在于補題。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我與________的親密接觸”從結構形式上看是補中間部分的半命題作文。橫線上能填的內容可以說“五花八門”,但是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與實生活緊密結合,體時代特點。所填的內容可以是一個人,一件東西;可以是一個事件,一種象;可以是一種景致,一種行為;可以是一種情愫,一種體驗;可以是一種感悟,一種認識……不論寫什么,都要充分調動生活積累,以內容“熟”為重點,以立意“新”為前提,以“小切入口”為上策,如此,定能奪人眼球,博得閱卷老師的青睞。

根據試題特點可以從如下幾方面扮靚標題:

一是以人物、實物等來補題。例如,“我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我與網絡的親密接觸”“我與動漫的親密接觸”“我與外星人的親密接觸”“我與誘惑的親密接觸”……

二是從勵志方面來補題。例如,“我與成功的親密接觸”“我與苦難的親密接觸”“我與挫折的親密接觸”“我與理想的親密接觸”“我與奉獻的親密接觸”……

三是用情感類的詞語補題。例如,“我與父愛的親密接觸”“我與母愛的親密接觸”“我與友情的親密接觸”“我與故鄉的親密接觸”……

無論怎樣補充,怎樣立意、選材,都必須圍繞作文“我”和“親密接觸”這兩個關鍵詞語,而“親密”則是關鍵中的關鍵。這就要求所寫的內容必須是自己的親身經歷、親身體驗、親身感悟等,這樣才能扣住“親密接觸”。

如果寫與自然有關的文章,就必須有對四季景色或山水風光等的細膩觀察和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揭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如果寫敘事抒情類的文章,必須有生動的生活細節描寫,因為“真實的細節描寫是塑造人物,達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抓住“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朱自清語),把它們巧妙地鑲嵌到文章中。

【考場佳作】

我與風的親密接觸

河北一考生

我想擁抱風,并成為它的心跳。

――題記

你輕輕拂過我的臉,讓我為你著迷,你沒有色彩,卻讓世間風光無限。

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你傾倒,為你輕吟。“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是你的姿態吧;“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是你的魅力吧;“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是你的誘惑吧;“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是你的豪壯吧。

你平淡,你多情,你瀟灑,你豪放。

你在春天揚起溫柔的情思,拂過凍醒的湖面,蕩起絲絲漣漪。你揮灑愛的雨露,沁潤著枯萎的樹枝,滋養著田里的麥苗,伴著春光,你輕歌曼舞,向人們展示著你的魅力。春天的風,像一支清新脫俗的樂曲,攜帶著希望,喚起了沉睡的生命,也喚醒我惆悵的心。從此,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于是,我陶醉在春風里。

你在夏日獻出火熱的激情,讓大地郁郁蔥蔥。那動人的綠呀,激起農人對秋的向往,對豐收的暢想。我走在田埂上,迎著你火樣的熱情,心里充滿無盡的遐想。有了你,我的心不再荒蕪,青春的田野也有了色彩。夏天的風,謝謝你,讓我的世界多姿多彩。

你在晚秋吹來了絲絲感傷。讓我為你憂郁。我知道,你有靈性,多愁善感,在所難免,但你不孤單,因為你帶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斕,你充實,你幸福。我從落葉中讀懂了你,你送走了幼稚,帶來了成熟。我把落葉捧在手里,同時也把你留在心中。于是,我的青春也變得靚麗和穩重。

你在冬天像難馴的野馬,在田地里奔跑著,把小草踩得一片狼藉,把落葉吹得漫天飛舞,吹走了繁華,吹走了虛偽,只留下的大山和大地。你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考驗著世間所有事物的意志。冬天的風,你好強勁,打痛了我的臉,也打醒了我的心,讓我學會了冷靜地思考人生,不再叛逆,不再輕狂。我走在凜冽的冬風里,感受著人生的冷酷與滄桑。

我在風中行走,我與風親密接觸,感受風給我的唯美,感受風給我的啟迪。

風,你是我一生最美麗的擁有。

【點評】

這是一曲對風的由衷贊歌。用第二人稱“你”代指被描寫對象――風,這樣寫如與風談心,顯示出“親密”,扣題緊,也便于抒發感情。

文章的亮點表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季節轉換,線索分明。以時間的推移和季節的轉換為線索,演繹出了風的唯美,以及風給“我”的啟迪。

篇6

上期雜志專題“青春就是生產力”,討論了青春文學的萌芽和興起,并傳遞著這樣的信息,青春文學掙錢,掙大錢――具體體現在從《萌芽》策劃的新概念作文大賽開始,一路上經過了高考保送或者加分的特殊利益、新概念版作文的推上市場,再到郭敬明、韓寒等文學明星的成功包裝與成名,最后到各種青春文學流派的出現和網絡文學如晉江文學網的發展等等。

只以金錢論文學,在我看來是有失偏頗的。雜志“投機取巧”地只選用這個角度,卻不能正視我們的文壇存在巨大的問題。我樂意為專題補充一下:青春文學產業化成功了,體現在金錢;青春文學產業化失敗了,體現在文學意義上。比如說著重描述的“風頭躉”郭敬明,他掙錢最多,但其文學價值也飽受爭議。他更像是一個明星而不是一個作家。他宣揚的價值觀念,在我看來荼毒少年。

文學,是個非常讓人尊敬的詞語,它是一種彰顯生命意義的特殊表達方式,完全是一副啟迪心靈的良藥。青春文學作品有它的特征,主要讀者群是青春期的年輕人,他們更需要精神的灌溉,而不是無病的。但是雜志專題里我只看到對金錢的褒揚(雖然沒有非常地明確展示,但我認為這是毫無疑問的),缺少了理性的批判。我們中國的青春文學,其發展的動機完全失去了青年人對生命的理解和思考,它們就像其他的流行事物一樣,只是滿足暫時的娛樂需要,甚至是對青春的揮霍。流行的必會很快流失的,它們沒有永恒意義。

當下的青春文學,甚至可以說已經不是文學,而是娛樂化的流行歌詞,只不過篇幅長些罷了。或許,我們對這些青春文學作家要求過高了?但愿我們能用文學思考、用文學留下有意義的青春回憶,不再僅僅用金錢衡量成功與失敗。以上謹代表我的一些胡思亂想。

讀者:林志遠

Q&A

《贏未來》欄目組:

我剛與一家公司簽訂了三方協議。現在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到公司的正常工作中。在一個嘉年華項目中,我需要負責聯系所有參加表演的人員,同時還有確定與會的領導,并要跟進場館、后勤等事情,承擔了大量瑣碎繁復的工作。

在我忙得快要折斷腰的時候,上司不但不體諒,還很明顯地表達出不滿。他認為我辦事效率過低,他覺得這是簡單的事情。他說我若不能盡快搞定那些名單,就由他親自出馬。我認為他完全不懂得這件事有很多工作,大大地低估了工作的難度。我覺得很苦惱,我不知道該怎么回應他。我甚至考慮不干了。

誠摯的讀者:小新

小新:

你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如果上司自認為能做得更好,你需要怎么回應?

這個問題不止你覺得困擾,相信很多人也感同身受。美國職場專欄作家Dave Winer就分享了一個故事:一位董事會成員想要在產品中增加一種新特性,但他的要求太模糊,程序員搞不懂他到底要什么。這位董事在大學學過計算機科學課程,他可能認為這項工作很簡單,手中恰好有些空閑時間,于是要求程序員給他源代碼,他親自去實現這項功能,而不是嗦的口頭解釋具體細節。程序員顯然感覺到了侮辱,并為此吵架。

Dave Winer則給出建議:給這位董事源代碼,讓他去做。如果成功了,至少你會知道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失敗了,他可能會更能領會程序員工作的困難。或者更美妙――你不會再聽到他提出什么要求,因為很有可能源代碼的復雜程度讓他震驚到說不出話。

雖然這個案例說的是程序員的故事,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你是負責整個項目中的一部分工作,若你的任務未能完成,便會影響整個項目的進度。無論你上司是出于哪種目的批評你,甚至“越俎代庖”,他最終也是希望項目能順利進行。

若你認為工作努力,方式正確,并且有很大把握能順利完成任務,那你可以明確地向上司表達你的態度;若你覺得自己的進度比預定目標要緩慢,不妨向上司學習,看他如何去做,你可以學習到正確的方式;若上司最終發現這事原來很復雜,你做得足夠好,那他也可以理解你的工作,并會給予足夠的尊重。

篇7

中學生心理的主要特點是叛逆,這種青春期正常的心理自然會影響到學習。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語文寫作是語文學科的重點和難點,中學生語文課談作文色變,無論是寫作課還是作文成果展現的叛逆心理主要有“憊懶”心理、求異心理和“灰暗”心理,張志公說:“作文教學恐怕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老大難’”這也被語文教師認可。因此追根溯源,從中學生心理出發,利用語文學科中的人文情懷,疏導學生寫作中的叛逆心理,在語文寫作過程中,改變作文教學模式,調節學生對寫作的認知,開啟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激發學生寫作動機,合理利用網絡媒體工具,最終使中學生的作文達到“真、善、美”的效果。

【關鍵詞】

語文寫作;叛逆心理;教學模式

寫作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巧來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活動。不僅考察學生字、詞、句、標點、書寫、審題立意和布局謀篇的能力,同時也可看出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生活經驗和人生感受,知識面,審美等多方面技能和語文素養。語文作文一直是學與教的重難點,要改變現狀,方法很多,但若讓學生從內心接受語文寫作,需要從中學生心理探求解決策略。

一、目前中學生寫作狀態及寫作中的叛逆心理

中學是青春期叛逆階段,學生叛逆心理會體現在學生情感行為以及學習中,文如其人,作文中體現叛逆心理,根據目前中學生的寫作狀態,將其所反映出來的心理分為以下三種:

(一)語文寫作中的“憊懶”心理

“憊懶”蘊意疲憊懶惰,在中考和高考的指揮棒下,一群人都會圍著這個分數而轉,無論是家長、教師、學生還是錄取學校,但其發揮作用的是中學生,所以多方壓力壓向學生,考生會每天有繁重而重復的學習任務,學生每天疲憊不堪,語文分值大,語文作文分值比重更大,作文工作量大而難,語文教師為寫作準備經常讓學生背滿分作文,摘抄好詞好句,閱讀課外書,寫讀后感,長此以往,學生討厭寫作文,認為寫作文沒有用更沒有任何意義,因此懶得寫作文,能不寫就不寫,教師逼緊了,就百度抄襲。考試時,沒有考慮過立意、結構、語言、修辭等,缺乏想象力,寫出來的就是“假、大、空”,分值不會高,有的甚至于作文部分一片空白,并不是時間不夠用,這部分學生利用寫作文的時間來睡覺。從作文質量上看就是學生已經十分厭倦寫作文,從寫作過程中看就是疲憊不堪,懶惰無比。這種狀態簡稱“憊懶”心理。

(二)語文寫作中的“求異”心理

一些學生很有思想,作文結構嚴謹、情節合理、修辭多樣而恰當,有的甚至辭藻華麗,但仍是零分作文,原因是作文不符合作文要求,要求中標明不允許寫詩歌,小說,一些學生偏要寫詩歌,短篇小說,甚至寫宮廷穿越劇,追求的就是標新立異,達到與眾不同的效果。這樣的作文看起來就是胡說八道,學生故意這樣寫,為的是吸引老師和同學的注意,這樣在同學間吹噓一番,同時還可以惹到老師生氣,在成人看來是幼稚行為,其實是中學生叛逆心理的一種表現,這種“天才型”的叛逆心理看作是“求異”心理。

(三)語文寫作中的“灰暗”心理

如今網絡發達,信息傳播速度快,學生接觸信息量大,加之社會環境的影響,一些社會現實和負面新聞被中學生作文材料寫進作文中,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他們本身對社會,對教育制度,對學校就有很多不滿,看到一些社會灰暗的一面,就會趁此借題發揮大肆渲染謾罵,哪怕很小的不合理也會被他們無限放大。對于學校或社會一些規范中學生的制度,他們會用他們自己狹隘的眼光看待,寫出不負責任的話。還有一些學生,由于家庭或其他原因,得到的關愛不夠,對家人的關心不理解,作文中出現嚴重消極思想,有的甚至寫“遺書”,這種缺“愛”思想也是中學生叛逆的表現,這樣消極的行為是語文寫作中的“灰暗心理”。

二、糾正語文寫作叛逆心理的策略

(一)改變寫作教學模式

語文教師認為屢試不爽的作文教學模式就是“一抄二背三模板”,教師應改變教學模式,從作文命題到啟發立意到材料引用直到最后作文評價都要有所創新。作文命題,教師要貼近學生生活和興趣,啟發學生多觀察生活細節,“藝術源于生活”當作文成形時應“高于生活”,命題新鮮同時要有思考價值,關注學生思辨能力。作文立意時,教師要幫助理清思路,進行思維訓練,使學生逐漸養成分析與綜合,概括與抽象等思維習慣。作文評價時除了從作文結構、語言、修辭等方面評價外,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情感,要多元評價,注重自評和同學之間互評,教師評價更傾向激勵性。寫作課應走出課堂,走出課本,從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的情景中尋找契機和靈感,體會到寫作的快樂,改變中學生的“憊懶”心理。

(二)寫作“真、善、美”的追求

《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學生的要求“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同時也要求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所以中學寫作應注重“真、善、美”的追求,中學生寫作中體現出的叛逆,目的是吸引他人注意,發泄私憤。語文學科具有強烈的人文關懷,教師應加強人文熏陶。學生對社會現實和陰暗面不滿時,要引導學生理性的思考,關注生活中積極、正義的一面。教以學生正確的審美理念,作文非華麗辭藻堆砌也非修辭多而優秀。建構主義理論代表皮亞杰指出“學習是一種主體與客體相互建構的過程”,寫作是學生自身情感和環境影響相互作用而流露文字的作品,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來一次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最愉快的邂逅,即語文寫作“真、善、美”的統一。

總之,改變中學生寫作中的叛逆心理,語文寫作教學要鼓勵創新,尊重個性發展,開啟學生想象力,調節學生對寫作的認知,激發寫作動機,培養觀察力,引導理性思考,最大發揮寫作潛能,追求真、善、美。

作者:張穎楠 單位:吉林省延邊大學

參考文獻:

[1]朱曉斌.寫作教學心理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篇8

關鍵詞:自由的天空;合作探究;成長空間

13年前,語文學科的“少差慢費”日益凸顯,遭到空前一致的口誅筆伐。新課標應時而生、橫空出世。它對外融合了許多國外最新教育理念的精華,對內吸納了國內語文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就如一陣清新的風,吹過日漸僵化的語文田野,讓我們豁然開朗、欣喜雀躍。回顧十三年語文課堂實踐,我驚喜地發現,新課標果然不負眾望,讓語文課堂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一、開放、多元的新理念,給了語文課堂一片自由的天空

在教學大綱時代,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感受:語文好教,誰都能教。因為我們有“葵花寶典”教學參考書,有標準答案,語文教師只要做搬運工,把教參上的答案搬給學生。僵化的理念必然衍生出僵死的課堂,語文學科的地位只能每況愈下,墜入“少差慢費”的深淵無法自拔。而新課標以開放而多元的先進理念,給了語文一片自由的天空。對教材,教師有了更大的選擇權。適合學生學情、能促進學生發展的,就合理使用;題材落后、脫離學生,就棄之不用;課外優秀的材料,可以補充增訂成為教材。課堂上不同的解讀聲音,都會得到尊重。因為自由,師生才能真正用語文的眼光去親近語文、理解語文;因為自由,我們才能掙脫教參的束縛,透過作家泰格特的靈魂之窗,陪學生一起探究人性的扭曲與掙扎,我們才能和學生一起通過優美的文字,與十三歲的田曉菲作傾心的交流,我們才能大膽地指出教材編排的缺陷,合理改編,為我所用,我們才能將學生請上講臺,師生合作,重現“兩小兒辯日”的激烈爭論場面。多年的實踐,我深切地感受到,新課標引領下的語文課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是考什么教什么,現在是什么能提高學生能力、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就和學生一起探究什么。這樣的理念、這樣的課堂,常常讓我收獲驚喜。在教學劉禹錫的《秋詞》時,在詩意探究之后,我提問:“站在秋天的田野上,劉禹錫看到了什么?”有學生答:“看到了沖天而上的白鶴。”我又問:“僅僅看到了白鶴嗎?”有學生說:“還看到了他自己。”這個答案完全是學生課上生成的思考和感悟,讓我很驚喜。教學“葉”這一專題時,有一首現代詩《綠葉的聲音》,常常被教師所忽略。我讓男女學生分行朗誦,然后探究三個問題:1.文中“童年的柳哨”“月夜的葉笛”和“青冢上對于美的思念,紅花崗上對于火的頌曲”排列有什么特點?學生很快討論出: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這是詩歌寫作的一般規律。2.詩歌用了哪些手法來抒感?學生很快有了答案:設問、通感、反復、擬人。3.模仿本詩寫法,以“青春“為話題,仿寫幾句來抒發我們自己的感情。我當堂示例:青春是什么?/是單車飛馳追風的瀟灑/是面對試卷無奈的嘆息。最后沒想到學生詩興大發,熱情高漲。有一位學生一氣呵成《青春的樣子》:

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潔白的球鞋/精致的發卡。/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秋千上的蝴蝶/榕樹上的知了。/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教室里的朗朗書聲/圖書室的濃濃墨香。/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汗水與淚水的交織/酸甜與苦澀的相融。/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她歡呼著驚艷了歲月/你蹦跳著溫柔了年華。/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春天對勃勃生機的禮贊/夏日對昂揚熱情的謳歌。/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揮灑著今日/憧憬著未來。雖然文字還顯得青澀,但詩心、詩情已躍然紙上。正是課堂的自由開放,給了學生如此廣闊的創作空間,也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激情。

二、新課標“平等中的首席”定位,給課堂帶來了師生合作探究之樂

過去,教師居高臨下,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師累,學生更累。因為只有平等才有交流與合作,只有師生的真正平等,教師才能真正用學生的眼光去觀察,用學生的耳朵去傾聽,用學生的情感去熱愛,用學生的興趣去追尋。教學《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一詩時,我先在黑板上寫下全詩,在首句后面標注“煩憂的李白”,要求學生也學我標注,還原一個活生生的、個性的李白。學生熱情很高,很快就有了精彩的收獲。“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狂傲、狂放、自信、自負的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苦悶的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執著、倔強的李白。拋棄生硬蠻橫的灌輸,選擇平等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主動自由的體驗中還原了一個立體的李白,課堂因此有了探索的深度。

平等的理念不僅能讓師生共享合作之樂,也讓教師學會了寬容學生、鼓勵學生。有位學生語文基礎差,學習《馬說》一文時,我請他讀第一段課文,但他的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請大點兒聲,好嗎?”我微笑著提出要求。之后他的聲音稍微大了點,“請再大點聲,好嗎?”我繼續微笑著要求。“很好!標準的男中音!”我真誠地贊賞。學生都笑了。“某某同學,”我看著他的眼睛說道,“你知道嗎?你朗讀的聲音很美,真的讓老師很羨慕。我想,同學們一定和老師一樣,還想再欣賞一遍你的朗讀,可以嗎?”他的眼睛發出了自信的光彩,同時異常安靜的教室里響起了清晰、響亮的讀書聲!音韻鏗鏘,聲情并茂。讀完之后,教室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每一顆小草都需要滋潤,每一朵小花都需要陽光。平等的尊重,真誠的鼓勵,往往能夠激發出學生心底潛伏的成長能量。特級教師賈志敏曾經讓一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讀課文,學生讀錯了七遍,他仍然微笑著指導他讀第八遍,并且給他到講臺前讀書的機會。正是這種平等的尊重點燃了學生心里的自信火花,讓學生擁有并積累成長的正能量。

三、新課標的生成性、探究性推動教師為自己規劃學習、成長的空間

篇9

關鍵詞:心靈純潔;渴望;堅持;不忘初心;“五勤”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有哪些?專業成長需要什么動力支撐?作為一名教師教育工作者,筆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這個問題。幾年來,目睹并見證了許多名師專業成長,也深入研究了許多活躍在全國教壇上的名師成長歷程。

一、“心靈純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因素和原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愛人吧!對人的愛是你道德的核心!應當這樣生活:讓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純潔,強大無比!做一個真正的人,這就是要為你周圍的人貢獻自己心靈的力量,讓他們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讓你生活中接觸的每一個人從你那兒,從你心靈深處得到一點最美好的東西。”陶行知先生正是因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純潔心靈,才有了他一個個充滿智慧和啟迪的教育故事,才使他完成了《中國教育改造》《教學做合一討論集》等一系列影響中國現代教育的專著。李吉林老師在初中升學志愿表上只填了南通師范和南通女子師范兩個志愿;她對教育事業戀人般的癡情,信徒般的虔誠,革命志士般的百折不撓,使她由情景語文教學,創造了“情景教育”理論。

“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于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并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受經濟思潮的影響,有些教師開始追逐“名利”,日常周末辦班賺錢,假期辦班賺錢,不讓辦班了,搞個別輔導也得“偷偷摸摸”地賺錢。學校選派外出參加培訓,以種種理由推掉,學校舉辦優質課大賽,以種種理由拒絕參加。試想,“心靈如此不純潔”的老師,留給學生的是什么教育?其自身專業發展的“動力”何在?因此,純潔心靈,是教師專業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對所從事的職業充滿執著和熱愛,才會慢慢變成一種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進而形成一種融入個人生命價值的專業情感。

二、對教育夢想的強烈“渴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強大動力

常言說,有夢想,才有追求。只有對教育夢想強烈“渴望”的教師,才對自身專業成長孜孜追求,才可能把教育當做事業。吳正憲老師把“創造兒童喜歡的數學課堂”當做自己的教育夢想,她先過教材研讀關,過課堂設計關,再過理論學習關,為了上好數學課,她先后從師于劉夢湘老師、廖玉田老師、馬芯蘭老師、張梅玲教授等,學習的過程可謂“癡迷”,不辭辛苦。她堅持邊學習,邊實踐,不斷將學習與實踐的感悟內化、升華,通過對“創造讓兒童喜歡的數學課堂”的不斷研究,逐漸形成她自己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和教學特色。試想,如果吳正憲老師對自己的教育夢想不是強烈“渴望”,她能堅持每天騎車幾十公里,往返孩子上學的幼兒園、馬芯蘭老師所在學校和自己任教的學校:接送孩子、聽馬老師講課,返校上課嗎?況且,一堅持就是幾年的時間。她的強大動力何在?那就是對自己教育夢想的強烈“渴望”。

近年來,筆者認識了涿州市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她對教育夢想強烈“渴望”,不斷逐夢,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幾年時間專業發展實現了三級跳:先是被評為省骨干教師,接著被評為省學科名師,去年被評為河北省特級教師。

三、“堅持”閱讀、不斷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特質因素和強大助推力

教師實現自身專業發展,需要“渴望”,“渴望”需要“付出”護航,“付出”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大量閱讀的過程,是堅持學習的過程。廣泛的閱讀,認真地學習,能豐厚自己,充實自己,激發潛能,并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全國優秀教師、著名特級教師王玉華老師,是“沖關作文”的開創者,近年來,他出版了《夜來枕上睡夢香》《班主任工作三十六計》《名師是怎樣煉成的》《沖關作文》(初中)《沖關作文》(小學)等20多部教育專著。回顧自身專業成長,他說我每天堅持閱讀,堅持學習,堅持做讀書筆記。我的讀書筆記已有上百冊。學習是我智慧之源,閱讀促使我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收獲成果。

分析以上幾位名的成長史,不管初始學歷是否高低,無一例外地都是在堅持閱讀、堅持學習、不斷探索的經歷中成長起來的。學習使人智慧泉涌,學習促使人不斷創新。堅持閱讀,堅持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強大助推力。一個沒有毅力,不能堅持學習的教師,永遠成不了名師,永遠不會使自己的專業得到長足發展。

四、不忘初心,“永葆”青春激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因素和核動力

每一位老師,在初登講臺時,都有著美好的憧憬和愿望,都愿意做一個學生喜歡,家長滿意,同行欽佩,領導放心,社會認可的好老師。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永葆青春激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因素和核動力。全國青年特級教師,“青春語文”和“青春教育”倡導者,清華附中王君老師,從重慶市綦江縣一所鄉鎮初中,始立“初心”,一路走來,綦江中學重慶市外國語學校北京人大附中清華附中,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從《一路修行做班主任》《一路修行做老師》《一路修行做女人》《聽王君講經典名著》《聽王君講作文》《聽王君講語文教師成長》到《青春之語文――語文創新教學探索手記》《青春課堂――王君與語文情境創設藝術》《事業與幸福生活》,以及發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的30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真可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也正因如此,她的“青春語文”和“青春教育”理論基本成熟。分析王君老師的成長歷程,可以看出王君老師“永葆”青春激情,走的是一條“三棲式”名師成長之路。正如有的動物既能空中飛,也能路上走,還能水中游。王君老師在教學、教育、科研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而且相輔相成。盡管如此,她每天都在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創造性的寫作,創造性的研究;依然“安于平凡,不甘平庸,追求卓越”。如今,王君老師的名師工作室“語文濕地”棲息者已遍布全國各地,粉絲眾多,影響巨大。

五、一“勤”天下無難事,“勤”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助力因素和保障動力

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一勤天下無難事。縱觀名師成長史,“勤”在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好的體現,專業成長都是通過“勤”來實現的。“五勤”助你成名師:“身勤”,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眼勤”,關注細微,關注細節,細微之處識人,細節之處顯智慧。“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忘之事,隨筆記載;閃念靈感,隨之成文。勤寫教學反思,勤寫讀書筆記,勤寫短文札記。“口勤”,善于溝通,勤于鼓勵,循循善誘,誨人不倦。高效溝通,能成就魅力教師。“心勤”,勤于思考,勤于總結,勤于提煉。在不斷反思中進步,在不斷總結中成長。使“五勤”成為習慣,習慣成自然,“常看常新,常干常新。”“五勤”習慣養成了,就好像靜止的汽車打著了火,只要找準了方向,它會帶你一路前行。當代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就是五“勤”的典范,一個閃念靈感,不管在什么地方他都會掏出筆記本記下,教室后面,奔馳的火車上,翱翔的飛機上都是他寫作的地方。“勤”使他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寫作的習慣,這些“勤”的習慣,使他由一名初中畢業生,一名工廠政工人員,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一名優秀校長,一名全國知名教育專家。

總之,中小學教師要想實現專業發展,首先要純潔自己的心靈,有一個純潔的“愛心”,真心愛孩子,遠離名利,凈化心靈;其次,要有教育夢想,要對教育夢想強烈“渴望”,不斷逐夢、追夢,才能實現夢想;第三,“渴望”需要付出護航,要堅持“閱讀”,不斷學習,學習是智慧之源;第四,不忘初心,永葆青春激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因素和核動力;第五,一“勤”天下無難事,堅持“五勤”,定能實現教師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徐世貴,于美.名師啟迪與骨干教師成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2]王君.聽王君講語文教師專業成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蔡汀譯.蘇霍姆林斯基選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篇10

關鍵詞:拓寬 中學作文 渠道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如果能把扎根于現實生活的流行歌歌詞開發為作文教學資源,形成資源多元化,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的自主性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師生、生生之間的互補,教師再進行整體性的整合,能促使作文水平存在著差異的學生建構個性化的作文體系。這樣既能為中學作文教學開發新的教學資源,又能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改變學生因“無米”而難成“炊”的作文窘況。那么,歌詞又能給中學作文教學怎樣的積極影響呢?

一、深化情感

流行歌曲是深受喜愛的一種文化載體,歌詞所承載的廣泛、大量的文化信息,通過音樂的節奏,深深地滋潤著人們的心田,觸動著敏感的靈魂。《語文教育人文論》一書在談及作文要回歸生活的時候指出:“立人的寫作教學,要把學生的目光從書本中引向生活,即引向學校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會生活;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善于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做生活的主人。”那么,在遵循作文教學規律的前提下,把流行歌歌詞“拿來”,讓它與作文教學建立聯系,是作文回歸生活的要求。

1.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內驅力和催化劑。在中學作文教學中,可利用流行歌曲涌動著的青春浪漫的活力,追隨感覺步伐,讓流行歌歌詞這一時代的“活水”激發學生的亢奮情感,將學生的情緒反應喚醒到最佳狀態,從而“誘發”學生的寫作沖動與激情,在“愛屋及烏”式的移情效應中,逐步形成寫作興奮狀態,忘情地投入寫作當中。如學生在吟唱品味《感恩的心》、《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歌曲時,情緒高昂,心中的情感波瀾被掀起,就會從表象的感悟進入到理性的思考,自覺地從更高的層次上審視歌詞帶給人們的啟迪,去感悟歌詞的情愫,心中涌動不吐不快的寫作欲望和寫作情感。

2.提高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由于中學生的經歷少、感悟生活的敏銳程度不夠,對生活的感受往往帶有情緒的表層化、認識的膚淺化、思維的點滴化,很難很好地從多角度對社會和人生進行感受和思考,因而難以寫出動人的好文章。所以作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提煉生活內蘊的本領,深化學生領悟生活的能力,在作文中表達真情實感。而優秀的流行歌歌詞大都是生活的再現和提煉,凝聚著創作者深入生活品味和思考的結晶,閃耀著生活真諦的哲理性光輝,流淌著意蘊豐厚的人生意識。如學生可以從《愛拼才會贏》中認識到“要善于掌握‘三分天注定’的機遇,更要自我努力創造發展的機遇;機遇不是等來的,而是通過拼搏爭取得到的”,進而得出“只有拼搏奮斗才會成功”的人生感悟。

3.優化學生的內在情感。

當前中學生作文普遍存在著重“理”輕“情”的問題。優秀流行歌歌詞大都是高尚情感涌動的產物,融注了優美感人、積極向上、催人奮發的真切情感,流淌著深邃的思想熱流,扣人心弦。比如,學生會從《懂你》、《一封家書》所表達的兒女一份孝心與感恩之心中反思:“我們自己有多少人心中常牽掛父母,能知道并記住父母的生日或其他一些重要的日子呢?又有多少時候細心關注過父母的生活艱辛和為自己的付出呢?”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又能引導學生滿腔熱情地懷抱責任感去觀察周圍的生活,去體察周圍的事物,從而優化學生的內在情感。

二、扮靚文章內容

流行歌歌詞不僅能深化學生對作文的情感,而且以其構思精巧、結構嚴謹、韻律整齊、語言凝練、流傳性廣的特點,可直接作為作文的構成材料和手法借鑒。

1.開頭或結尾引用歌詞創設獨特情境。元朝喬夢符說:“作樂府亦有法:鳳頭,豬肚,豹尾,六字是也。”好的開頭,猶如春云初展、鮮花含露,叫人一見鐘情,過目不忘。結尾收束全文,要簡約有力、令人回味。歌詞用作精美的開頭,往往能引起讀者的深思,或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用在文章結尾則卒章顯志,常常會使之成為點睛之筆。如以“忘記與銘記”為話題,有人用“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片頭曲)開頭,來論述忘記是非成敗、功名利祿,一下子就引起了讀者(閱卷老師)的關注、好奇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