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散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7:58: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隨筆散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隨筆散文

篇1

春意濃,花艷開,三月的微風情意重;惹芬芳,逗嫩芽,誰的一生艷陽天?

紅塵十丈煙雨路,流年逝去青,誰的鏡中尋不回那一絲年少時光,獨自徘徊于時光的年輪里......

錦色的夢,綴上癡狂的心,于是,你我成了有追求的人......

也許逝去的夢已尋不回,也許鏡中的你已不再年輕,也許昨天的人已不在,但是,請記得,自己來過就好......

溪柳邊,暗花語,夢尋昨日共歡顏;卻見溪柳細,葉凋零,雁去人無音信斷.......

風起時,想起你......

傾聽雨的淋漓,讓一切俗塵默默凈化,讓煩悶的心享受一片寧靜......

花開花落,物是人非,誰的青春已不再年少......

微風吹散了憂傷,送上一份喜悅.......

默語,靜聽,花開花落,細語,感化,塵世繁囂,用愛,澆灌,受傷的美麗......

千年等待,只為佳人一笑,卻未曾知,窗外花盡人無,瘦紅怎染新綠?

蹄踐落英,落了一地悲傷;昨日佳人,步入斷橋不復;縱情歌舞,心痛浸近凄涼;不必言,痛心扉,徹凄清,往日不再從頭來......

一輪彎月懸半天,一盞殘燭十年夢,誰的青春無怨無悔......

耳邊的風,似情;指尖的水,似情;嘴邊的笑,是情;眼角的淚,是情;問世間,情為何物?

云窗曉夢,昨夜風起,碎了一地悲傷;淚痕掩掩,門扉輕開,撿拾昔日的記憶.......

歲月滄桑,流年不在,誰的青春不再年少,誰的花季早已凋零,漫步時光的足跡,低吟淺唱,唯我心上........

清風賞明月,亂花戲醉人,流年不等人,情又何歸去?

風瀟瀟,雨淋淋,吾獨一人斷橋上,問此生情亦斷,夢湮沒,怎堪回眸笑眾生?

窗外雨綿綿,春意闌珊,一杯春酒幾時歡,胭脂淚相留醉,問幾何,情依舊?

愛在寂寞的夜里難眠,情在寂寞的城里難安,昨日的花兒依舊,我卻找尋不到今日的自己.......

歌舞升平,情非得已,思緒重重惹人心扉,花開花落,自是人生,執手流年,銷聲匿跡.......

剪不斷的柳絮就像剪不斷的思念,難舍難分......

夢醒時分,殘酒的余溫燃燒著寂寞的心,問今生幾時可曾瀟灑處,嘆流年不再歸來時 ,誰的熱情燃燒了半邊天,彈指間,灰飛煙滅......

誰的平凡附上了風雅,誰的流年滄海桑田,花開的世界遍地芬芳,傾世的夢里芳華絕代......

思念如一股泉水,在傾瀉之后兀然開放,在時代的印記里駐足,靜待花開花落......

那些傳世的年華,沁人心脾.... ..

落葉的飄零,印上了秋的足跡,從此湮沒了你的痕跡......

在哭亂一世零碎的街道,我又該何去何從......

同樣的街道,上映著不同的結局......

那道背影,曾是我最熟悉的懷念......那曾是我揮之不去的陰霾......

又是一個花開季,又是一時芳馨節,夢中的追憶,沉湎萬千,像是彩蝶的飄逸,舞動青春;攜手的思念,讓人格外的熟記,那份情,蠢蠢欲動,引人深思......

翻譯不出的對白,該怎樣上演......

篇2

天空中淡藍色的調色盤夾著漂浮不定的云朵,一陣清新微風漸漸地吹過,云朵貌似泡泡在融化,天還是依舊的淡藍著——題記

每當感受大自然那神奇的魔力時,心靈就像被一股溫馨的雨水徹底的渲染了一樣。仿佛身體就像是和大自然融于一身,空氣就是水,而我們自己就是魚,它不斷地在我們身旁徘徊。只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有能清楚的感覺到它的存在,與它零距離的接觸。閉上雙眼,用心去感覺自然的氣息,感覺天空的寬廣。而稚嫩的心靈深處,便有了一道深深的印記,抹之不去。只有用心去感受它,才能讀懂它的意義;讀懂自然的神奇;讀懂自然的喜怒哀樂。

雨就是自然本身心情最好的見證?;颐擅傻奶炜眨坪踉诓磺樵钢辛髀冻瞿墙z悲傷的感情。雨水是天的淚水,一滴一滴的淚水在慢慢的滑下;滑落到了土里;滑落到了心底。聆聽雨聲中孤單的弦聲,淋漓著,淋漓著。在這一刻,感覺時間都停止了,只有在不斷的聽著窗外那邊淋漓的雨聲和自然的哭聲……….

每天,每天,傍晚時分,耳邊總響起那隱約的弦響。

每天,每天,端坐窗前,聆聽那沉寂與空中的音符。

篇3

一位著名的學者曾經這樣說: “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種載體”。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度過,對大多數人來說,工作大概要占據人生1/3的時間。對工作的認識最容易折射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思想境界,而這正是人的內在美的一種表現。

當一個人擁有一份工作以后,他能否快樂的決定性因素就在于他對待工作的態度。總的來說,人們對于工作的理解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是把工作當做工作,第二種是把工作當做職業,第三種是把工作當做使命。這三種之間的分類標準是工作的動機、對工作的認識和期待,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把工作當做工作的人,工作動機是獲得薪水,工作是他必須完成的事情,沒有其他選擇,這樣的人對工作也沒有什么期待,對未來的展望僅僅是期待一個假期的到來,或者一個階段的工作早點結束。

把工作當做職業的人,會把薪水和晉升當做工作目標,他們認為工作是一場競賽,必須立爭上游。這樣的人對工作的期待是得到更多的名望、財富和權力,他們渴望在未來的日子里步步高升,進而實現下一個目標。

而把工作當做使命的人,會把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當成自己最想從事的職業,這樣的人期待自己的工作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他們不會很在意升職之類的利益得失,而是渴望用更多的工作來充實自己,實現自我的價值。他們首先最能打動人的是信念。信念是他們對工作的熱愛和理解,是他們面對挫折、打擊時,仍然在內心深處固守一份執著的勇氣。有了這樣的信念,才會真正明白擁有一份工作的意義,并真正地和這份工作融為一體。其次是淡定的心態。一種榮辱不驚、未來盡在掌握的優雅,直面困境,笑對冷語嫉妒,并以微笑感染身邊的人,那種樂觀與堅強讓我們感受到沖破陰霾的陽光,正是這種發自內心的燦爛影響力。最后是寬廣的襟懷。高速的生活節奏讓人們幾乎忘記體諒、忘記感動、忘記感恩,而他們卻能胸襟寬廣,經常為別人著想,從對方的角度出發,體諒別人,當然,他們也就能獲得所有人的理解、支持和尊敬,活出了自己不一樣的風采,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發現自己的精彩:

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我們總是被沿途的各種美麗誘惑,忙于不斷追求各種利益來滿足物質上的種種欲望,卻忘記審視內心、思考生存的意義;我們也常常忙著左顧右盼地評判別人,卻忘了應該先審視自身、認識自己。許多人或許從不曾真正面對過自己,不曾認真地審視過真實的自我。

我們習慣了目光向外,習慣了先看別人再看自己,習慣了比較,習慣了自己站在高處的優越感,而我們真正需要具備的恰恰是一種反向思維,反視自己,認識真實的自己,這樣才能看到問題的核心。也可以說,認識自己,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越接近自己的內心,離成功的距離也就越近。

認識自己,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慧。在光怪陸離的物質世界,人們追逐名利,流連于聲色犬馬,在物欲的橫流中沉浮。人們開始暈眩,開始迷失自己。

自我認識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一位著名的作家曾經這樣說過:“我必須認識我自己,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靈,這樣我便能拋棄一切恐懼和不安,從我物質的人生中找出自信,從我血與肉的具體存在中找到我抽象的實質,這就是生活賦予我的至高無上的神圣使命。”

篇4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

葛天一

曾經,這里是怎樣的一片土地?

柔軟的土地有如一條綠色的絨毯,草兒在上面載歌載舞,花兒也在這兒絢麗綻放!

可如今,許是太久未來除草,曾經的愛心家園已變得殘破不堪,雜草叢生了。望著它,我的心遭受猛烈的撞擊,就像看到自己的手足,正慢慢老去,瀕臨死亡。于是,我下決心準備除草。

還沒踏進黃黃的草叢,一股潮濕沉悶之氣便迎面撲來。強忍著我踏了進來,放眼望去,草兒滿是綠中夾著少許的白,雖天氣尚是早秋,可它們卻已顯衰老之態。干癟的根松垮地扎在貧瘠的泥土下。微風吹過,個個搖頭晃腦,仿佛是要四散的蒲公英。我心下暗自竊喜,拔掉它不成問題。于是,我左一把,右一把就像農夫收糧食般滿心的輕松和喜悅。可這野草卻似吸不盡的空氣,拔了一堆,又有了一堆。真是討厭!真想撒手坐下不干了,可轉念又想,這草不除不行,而且它自身又不會消失,留下來只會越來越糟。再則我又是這塊地的主人,所以我要對它負責。在心靈的感召下,我好不容易除去了一大片的雜草。

太陽漸漸西沉,終于顯出了它深紅的本色。而眼前,在大片小雜草殆盡后,往深處看,剛才除去的只是冰山一角。終于,它的真面目被揭開了。

一身通體沉熟卻毫無白色的綠,粗壯的根,深深地扎在厚厚的泥土下,多而密的尖剌看似布滿了全身上下,冷風吹過,可它卻絲毫未動。在夕陽的照射下,它恍如一頭噬血的人間兇獸,泛著微紅的光,等待著獵物的到來。

我會成為它的獵物嗎?

“不,一定不會。我誓言要去除這地頭蛇!”我咬牙道。我伸手向它抓去,企圖將它連根拔起,可鉆心的疼痛卻讓我忙縮回了手。只見厚實的手上,竟被戳了個窟窿,望著滴滴鮮血,我猶豫了一下:眼前的雜草真值得我付出這樣的代價嗎?它是那么的密集、強大,有鋒利的剌,而我畢竟只是個血肉之軀啊!心中的恐懼迅速蔓延,我內心深處的那絲膽怯也隨之牽動了出來。裸地呈現在這龐然大物前。風吹過,一嘯百吟。此刻,我仿佛聽見了它在風中的怒吼,在風中的叱咤,那是勝利者的吹呼,那是高傲者的鄙視,它高仰著頭顱,盡情地將我蔑視。

怒火中燒,我用心靈之火點燃了內心勇敢的枯枝;“我要堅強,我不能失去自尊!”我奮力躍起,心下一橫,張開受傷的手向它抓去。只聽得皮開肉綻的撕裂聲伴隨著風聲不絕于耳,那股疼痛就如萬千螞蟻噬咬著心,但我明白,我不能放棄,我要除去眼前的雜草,消滅內心的恐懼!

篇5

說到農村的比賽嘛,有一項可能沒幾個能比得上我,就是羽毛球。在我看來,他們幾乎沒有經常在羽毛球場上和我見過面,但也不敢確定。

這農村嘛,不能只是在田里悶著,偶爾也要到野外玩樂玩樂。沒過多久,就愛上了這片球場,天天下午都要來這里“光顧”一下,遇上差的,就和他一起“進攻”,遇上強的,就與他“巔峰較量”,不管怎么說,實在不能小瞧他們了,他們還敢爬上房頂去取球,像我這樣膽小,恐怕就連樓頂都不敢上去。

鄉村隨筆四

篇6

張抗抗是以小說家的身份享譽文壇的,人們從《愛的權利》《北極光》《隱形伴侶》《赤彤丹朱》《情愛畫廊》《殘忍》等小說熟悉張抗抗的名字。其實,她一手寫小說,一手寫散文,已出版20多本散文集,小說、散文同步而行,左右開弓,交相輝映。

寫作30余年,張抗抗有意從多年的文章中精選出50篇“隨筆”編成一集,是想把“散文”和“隨筆”區別開來。

“有韻為詩,無韻為筆?!鄙⑽臍v來籠罩四野,除韻文之外,天下文章盡收囊中。上個世紀,20至30年代,魯迅獨舉一旗,鞠躬盡瘁,讓“雜文”從“散文”中獨立出來,自成一家,風標高舉,推向極致,成為文學史上難以逾越的峰巒。90年代,隨筆崛起,“隨筆熱”成了新的文學現象。作為思想者文體的隨筆,以獨立的思考,敏銳的膽識,自由的抒寫為主要特征,回應了社會的劇變和人心的激蕩,進入高雅的純文學序列。新的世紀,隨筆作為“散文”營壘中突起的異軍,更有新的突起。

張抗抗在獲獎感言中說:

“人生無常,世事艱險,生活中總會遇到那么一些事情,自己苦苦琢磨,好像是明白了一些,便想要與別人分享;還有那么一些事情,終是不得其解,只好說出來,請別人幫忙;還有一些事情,或是感慨、感悟或被感動,或是值得記述,或是心存憂思,為一個人、一件事、一種現象、一本書……文中的每一筆,都是不能也不需要虛構的。這些非虛構也非紀實的文字,游走于小說詩歌散文戲劇之間那個無限大的空間的文字,就成為可隨意書寫又不可隨意的隨筆。看似隨意,簡言閑筆信手拈來,不拘一格有感而發,隨筆的文體自由,縱橫馳騁信馬由韁,但筆下論言之人之事,必得言之有物。切入點更應如刻刀般準確,不說力透紙背,每筆也都有沉重厚實的分量。”

就文體而論,散文既是非虛構性的文體,又是“個性化”鮮明的文體。和一般意義的“散文”相比,自由是隨筆的靈魂,隨筆閃爍的是思想鋒芒,蘊涵的是獨立思考。張抗抗的“隨筆”和一般意義的“散文”有何區別?而她的“隨筆”又如何顯示個人新的思想特質和新的文化意義。

張抗抗把“感受生活”作為領頭的第一輯并不隨意,這里的“生活”不再是文學教科書上的那種和作者相對而言的客體化的“深入生活”,既不是“直面人生”的冷眼旁觀,也不是“應命而行”的熱情參與,而是自我的生存狀態。她的感受生活是滲透了強烈的個人情感,聯系世道人心的升降浮沉,從感受――感情,文化――哲理,把經過自己苦苦琢磨的“憂思”上升到終極關懷的感悟,對人生無常、世事艱險的一種感悟。

生命從何處來?人生往何處去?從自己的生日引發生命的詢問,張抗抗以女性作家的敏感把《我的節日》放在開篇?!段业墓澣铡芬詢灻赖奈捏w與語言“傳遞出女人深切柔情的社會關懷、人文關懷和人類關懷”,和那些淺吟低唱、自我安慰、自我撫摸的“小女人散文” ,虛飄玄遠、平和中庸、冗繁龐雜的“大文化散文”劃清了界線,應該是張抗抗隨筆中的一塊“里程碑”。

遠近人生,一脈傳承,偶然的生命誕生卻有必然的命運聯系,讀完《張抗抗隨筆》,你才知道她為何這樣看重自己的生日,為什么有那么濃烈的“戀母情結”,這是一種穿越世紀的生命信息,一份浸透烈士鮮血的歷史重托。

《赤彤丹朱》是迄今為止張抗抗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最好的長篇,與之相應的隨筆《故事以外的故事》《紅色變奏曲》《霧天目》也是她最有分量的隨筆,只能是張抗抗才能寫出的作品。以母親的身世為主線,以烈士賈起的鮮血為底色,以父親的浮沉為波瀾,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赤彤丹朱》由于一位讀者偶然的閱讀,牽動親人的尋找,讓失蹤多年的青年革命者賈起“50年以后,終于在干涸的血泊中,重新站了起來”,小說復活了真實的歷史,引出了“故事以外的故事”。用張抗抗母親的話說,沒有賈起的犧牲,也許就沒有今天的張抗抗,而賈起的英靈一直在冥冥中引領張抗抗“用筆來寫下他們以鮮血奉獻的真誠與抗爭”,這是她與生俱來的精神資源。張抗抗的徹悟來得不是太晚,她的隨筆只能隨著社會開放的進程,文明的進程求索。“赤”、“彤”、“丹”、“朱”,碰撞沖突,奏響了“紅色變奏曲”:“亮的暗下去,暗的亮起來;紅極而發紫,紅透而生疑,紅衰而變黑,紅退而無色,在那塊似紅非紅的底板上,留下的是辨不清顏色的血跡與淚痕。”她對紅色的重訪、還原、剝離和解構,將自己與母親合為一體,也和時代的命運合為一體。

天目山的彌天大霧暫時稀釋了烈士的血跡,天目山的沖天大樹永遠存留了烈士的精神。陪同父母到天目山憑吊57年前犧牲的烈士賈起,張抗抗的思考有了新的超越:“世遷,惟有西天目的森林,是永遠的。為著他們那一代人關于自由平等的理想,半個世紀之后我們依舊對他深懷敬意。然而,無數生命和太多的鮮血,使理想的代價變得過于昂貴,縹緲的霧中我們甚至看不見理想的內容。撫摸著西天目的老樹。我想也許只有這些大樹,才真正擁有自由的空氣和豐沛的雨露?!?/p>

如果說母親給予張抗抗的是柔情、博大和寬厚,父親給予張抗抗的則是陽剛、深邃和冷峻。不讀她的小說無法理解她的隨筆,而她的隨筆又從新的視角,新的場景延展了她小說的意義。張抗抗小說題材的廣泛,隨筆的視野也同樣寬闊?!坝巫摺笔墙庾x張抗抗隨筆的關鍵詞。她的隨筆不僅在小說散文詩歌戲劇中那個無限大的空間游走,取其所長避其所短,文體有了更多的自由,話語也隨之豐富;而且在歷史的天空與現實的大地游走,或傾聽京都“鶯聲地板”的弦外之音,或在心里和西施姑娘說些女人的悄悄話;在情感的波濤和理性的深潭中游走,拒絕平庸,拒絕流俗,讓寫作成為自由精神呼吸的通道。她的隨筆記錄著探索者奮然前行的足跡和思想者背負青天的遙望,并非虛構也非紀實,看似隨意卻多艱辛,記一人,述一事,讀一書,觀一物,下筆分量自然沉重,有感而發,因發而動,上下求索,在波瀾不驚中時有天風海雨襲來。

作為“知青”營壘中出來的作家,張抗抗對“上山下鄉”的嚴格拷問,對“知識青年”的無情解剖,1998年發表的《無法撫慰的歲月》至今重讀依然振聾發聵。揭示“知識青年”并未真正擁有知識導致的“無知無畏”,歸結“老三屆情結”為缺少個性的集體精神,是深留體制印記的文化心理,直陳“老三屆們”無可奈何的艱難命運,這些近似“殘酷”的“實話實說”,更多的是作家的社會責任和道義良知。

隨筆的題材隨手可拾,《恐懼的平衡》記錄的是一次作者“雨夜打的”的危險經歷,有小說的韻味和戲劇的色彩:“乘車的”怕司機劫人,“開車的”卻怕乘客劫道,騎車尾追的丈夫“電話報警”……你恐懼我,我也恐懼你,相互構成暴力威脅。平衡矛盾,平衡關系,平衡利益,然何平衡“恐懼”?瀏覽張抗抗并非虛構的“體會城市”,一場虛驚后的苦笑,能不反思對和諧社會的渴求?虛構的小說和戲劇無論怎樣的精彩,也產生不了這種閱讀效果。

篇7

不錯的。悠悠說她忙,讓我幫她看看廬江文學網上的散文隨筆,有哪幾篇優秀作品值得推

薦。刀先生兩次發信息給我催我推薦,我因為血壓高,頸椎又不好,不想上網,以致遲

遲沒回應他。而悠悠是我們很鐵很鐵的朋友,三天兩頭的在一起玩,這怎好推脫呢?

前后花了近一天的時間,看了先前沒看過的那些散文隨筆,權衡再三,推薦了四篇供悠

悠參考,并闡明幾個基本原則:1、原創(網站要求,必須服從);2、內容充實健康;3、( : )

文風樸實、清新,自然;4、鼓勵新人,新人要占一定的比重。按這幾點進行推薦。風花雪

月無病的,惺惺作態矯情做作的,相互吹捧溜須拍馬的,端架子擺譜子故作高深的,概

不推薦。這四篇分別是:1、推薦【散文隨筆】一把枯蔥,一抹尊嚴》(作者:彳亍)推薦

理由:關注社會,關注人生;文筆樸實,文風清新,值得推薦。2、推薦【散文隨筆】《流

年》(作者:清風徐徐)推薦理由:格調雖有些低沉,但心態甚是平和,不乏積極入世的人

生態度;行文自然流暢,語言精煉優美,值得推薦。3、推薦【散文隨筆】《勿使惹塵?!?/p>

(作者:桑田)推薦理由:情韻流轉靈動,意境開闊疏朗,文字簡約優美,情景交融,如詩

如畫,值得品讀。4、推薦【散文隨筆】《深山茶花紅》(作者:金戈)推薦理由:鄉土氣

息濃郁,文筆清新,意蘊幽美,情感深摯,耐人尋味。悠悠見我這樣煞有介事,也顧不了是

對是錯,就只好誤打誤撞一回了。

剛準備休息一下,瓦全鋪子打來電話,告訴我,《能在花下醉,狼狽亦風流》,在這次

緣文化網征文中未能入選。他解釋,獲大獎的都緊扣緣酒、緣文化的主題,而我的文章偏偏

寫的又是他,不好評,只能鼓勵鼓勵了。這點我何嘗不清楚呢。一味地整理材料,堆成“厚

重大氣”,少了靈性,這樣的文字我不寫;滿紙的甜言蜜語,我說不出口,也不屑說;硬著

頭皮,大呼小叫的直奔主題,不是我的為文習慣。至于文章以外的東西,年輕時想都不想一

下,何況現在這把年紀?從這樣的羊腸小徑走過去,給予鼓勵,老瓦算是給足了面子。前不

久跟一個朋友閑聊時,我開玩笑的說,緣文化征文需要的不是標簽,不是廣告詞,探討緣文

化,就是要透過表象,看看他的血魄精魂。緣,緣酒,緣文化,只有跟切實的人生體悟相依

相偎,相互融通,才會升華到一個全新的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講,冬青樹、一朵憐幽、夜雨

入夢、李坤喜、風荷絲語等網絡高手的文字,從思想境界,到語言風格,無疑都是上乘之

作,大獎頒給他們,對緣文化建設肯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我也見過不少征文評選,或多或少的有印象的分量,有人情的分量。挑出不得不評的,

再在可上可下的范圍內,確定關系的區域,權衡人情的輕重,也就“多乎者不多也”了,想

想老瓦跟我打過幾次交道 在這復雜的人際關系圈里,能把我圈在鼓勵圈內,于我,榮幸;于

老瓦 ,不容易。何況他還怕我介意,特地打來電話解釋。本身就是玩,說得好聽點是交

流,老瓦還這樣認真,可見其對緣網的 那份虔誠之心。打心眼里佩服他舉重若輕的駕馭能

力,也敬重他交友以誠的為人品格。

上了將近一天的網,頸椎開始不爭氣了,出門走走,接悠悠電話,她約幾個朋友去日月

樓詐詐雞。小賭怡情,是悠悠喜歡的一種生活方式。近朱者赤,不知不覺的我也開始喜歡這

種游戲。三兩玩得來的文友、網友聚聚,一邊詐詐雞,一邊呱呱蛋,聊聊天,也有點象神仙

過的日子。既然有約,焉有不應之理?天道酬勤,看我忙忙碌碌一天,冥冥之中,似有神

助。時間不大,收獲不小。見酒菜上桌,貪心全無,高高興興的喝上兩杯,笑嘻嘻的回家

篇8

買書多讀書少,每每買回一大摞新書,總是很興奮地計劃著如何去讀完它,實際情形卻大多淺處游狎一番后,便擱下了。

散文集卻另當別論。談到偏愛的讀書,散文妙品,尤其是隨筆小品,其所賦予我的愉悅和美的享受,的確是其它任何讀物所無法比擬的。隨便抽出一本張岱的《陶庵夢憶》,抑或梁實秋的《雅舍小品》,書齋燈下,常自不知不覺晨光熹微方悚然驚悟!而每讀至妙處,先乃頷首微笑,繼而撫掌雀躍,乃至拍案而起,連聲稱絕……人生之樂,莫過于此!某期《讀書》雜志上說:不可不讀董橋的散文。初,不以為然:什么書還非讀不可?試著買回一本《董橋散文》,卻硬是為我翻得爛熟了。……這一切,全處在一種潛移默化的心態里,沒有半點勉強的成份其中。真正“拿起一本書,沒有不一口氣讀完的。”(孫犁《談讀書》)在我還只有散文集。

“學者讀書當于無味處致思焉。”(《朱子語類》),這些道理我懂。然而朱熹批評這種讀書觀為“人言讀書當從容玩味,此乃自怠之一說。”——我這種性情使然而偏愛散文的“自怠”弊病,不知何時才能改變。

“所不好之書,可讓他人讀之。”(《袁宏道隨筆》)——當不來學者的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篇9

對一個作家來說,尊重是最重要的。而最好的尊重,就是閱讀她的作品?!断L絮語》這部散文集收錄了馬慧娟近20萬字的作品,通過閱讀這些作品,我對馬慧娟的創作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感覺馬慧娟的散文作品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生活的質感。馬慧娟的散文就是記錄生活。比如,《野地》記錄她和幾個農民為建設公路打點撒線的事。在野外工作,一天翻山越嶺負重行走8個多小時,工頭每天還要故意拖延下班時間。他們爭取按時下班的權利,卻被工頭解雇了。生活是艱辛的,也是無奈的。馬慧娟記錄了這些艱辛和無奈,但這并不是全部。文學的根要深深扎在泥土里、扎在生活中,但僅僅把生活記錄下來,還不是文學,文學還需要在泥土里開出鮮花。馬慧娟的心中有鮮花,她感受到穿著臃腫的自己“是值得別人羨慕的人”,感受到“暮色中的這片土地美麗安詳”。自信和自嘲、自尊和自愛,無聊中的趣味、無奈中的忍耐,還有對自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些都是馬慧娟心中的鮮花,也是她作品中的鮮花。

二是流動的畫面感。因為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寫作,也由于是用手機來寫的,馬慧娟的許多散文、隨筆都是片段式的,比如《旅途散記》《黑眼灣組詩》《農閑筆記》等,尤其是“隨筆六十六則”,三四百字一個片段,每一個片段寫一事、一物,或者是一個場景、一個畫面。組合起來,有一種流動的畫面感。馬慧娟非常善于捕捉和描寫畫面,那些畫面有的像油畫一樣厚重,有的像國畫一樣飄逸,還有的像電影鏡頭一樣燦爛。

三是小說的筆法。馬慧娟的很多散文,都可以當成小說來讀。她的散文不光具有故事性、有大量的細節描寫,她也始終在關注人、刻畫人、塑造人?!兑暗亍分腥霾怀鲋本€的高玉寶、實習生小郭,《被風吹過的夏天》中的工頭大個子等,這些人物著墨不多,卻都栩栩如生。三言兩語,一個人物就躍然紙上,這是小說家應有的功力。馬慧娟有這樣的能力。

篇10

《緣緣堂隨筆》是豐子愷先生的主要散文選。1927豐子愷皈依弘一法師江灣永義里的寓所舉行了儀式。豐子愷并請弘一法師為自己的住所取名。

尊弘一囑,豐子愷在小方紙上寫了許多他所喜歡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團成許多小紙球,撒在釋迦牟尼畫像前的供桌上,拿兩次鬮,拆開來都是“緣”字,遂名寓所為“緣緣堂”。當即請弘一法師給寫“緣緣堂”橫額。后豐子愷幾經遷移,于1933年在故鄉石門灣老屋的后面,建造了“緣緣堂”。

2、《隨筆二十篇》。

《隨筆二十篇》是天馬書店發行的圖書,作者是豐子愷。作品內容大部分是作者1932年至1934年間應各雜志的征稿而作,其中有《吃瓜子》、《讀書》、《給我的孩子們》、《舊地重游》、《新年》、《隨感五則》等。

3、《白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