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寄語范文
時間:2023-04-10 05:58: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親人寄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琳兒,前些日子夢見你了,遠在天堂的你還好嗎?愿來生我們還做同窗好友。想念你~~
3.又是一年清明時,雖然分開數年,天各一方,兒女的萬分的想念卻深深刻在了內心深處,祈禱天堂的親人們,開心快樂
4.轉眼間,爺爺您都離開我兩年了,您走的那會也是清明,我至今都在慶幸,那次回家了,并當著您的面叫了您。這次的清明我依然回家,就是不知您在那邊過的可好!
5.又是一年清明時,霏霏細雨,點點愁思,幾多離人淚!遠在天堂的親人朋友,你們可好?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一份對已故親友的思念,雖然已是天各一方,但這份念想卻始終將我們牢牢的連在一起。讓我們寫下這份牽掛,微遞到天堂!
6.又是一年清明節快要到了,上周末我帶著愛人和孩子到石門峰去看望了你們,回來后還是想念你們,我知道你們都很心疼我,不放心我,但是現在我已經長大了,請你們都放心吧,漢林會照顧好我的,我也會照顧好這個家。
7.媽媽您在天堂過得好嗎?你的兒女們都很懷念您!爸爸每年都會帶我們去看望您,您放心吧我們都很好!
8.親愛的奶奶外婆大姨,還有那些我沒有見過的親人,是你們給了我親人以生命。想念你們,我們也會很好的。
9.春雨連連,路途迢迢,阻隔重重,行人匆匆,祭奠年年,情意綿綿,祝福淺淺,牽掛深深。親愛的朋友,清明時節,愿你萬事順順,未來亮锃锃!
10.傳說中薰衣草擁有四片翠綠的葉子:第一片葉子是信仰,第二片葉子是希望,第三片葉子是愛情,第四片葉子是幸運。我送你一棵薰衣草,愿你清明節快樂!
11.春風吹綠大地,春光照亮萬物,春雨滋潤生命,問候暖入心田,清明節了,讓幸福伴隨你,讓快樂擁抱你,讓健康環繞你,讓平安追隨你,祝你清明節日快樂!
12.一陣陣春風,送給你吉祥,一串串鈴鐺,送給你健康,一首首清明的歌謠,送給你好運,一棵棵美麗的清明花,送給你幸福。祝你清明節快樂!
13.不忘過去的曾經,作別昔日的從前,吸取失敗的教訓,總結成功的經驗,回味逝去的歲月,展望美好的明天。清明節,讓我們把往事懷念!
14.匆忙的腳步讓我們忽略了路過的風景,繁重的壓力讓我們生疏了親人間的聯系。清明節就似一臺鬧鐘,驚醒迷蒙中的我們,提醒我們睜開雙眼,重新審視人生。
15.幫你拂去晶瑩的淚水,讓你的憂愁隨風飄散;幫你撫平受傷的心扉,讓你的傷痛逐漸變淺;送你一句關懷的祝福,讓你的快樂愈加明顯。清明節,愿你無憂愁!
16.當他們悄然離開,逝去的再回不來。當記憶慚慚蒼白,思念卻不能釋懷。人生聚散無常,努力活得精彩。清明節,笑對未來,愿你的人生春暖花開!
17.布谷鳥叫清明到,朋友心意要收好。愿你幸福少煩惱,財氣運氣跑不掉。健康從頭淋到腳,萬事如意心情妙。清明節預祝你有個美好的假期。
18.春雨潤無聲,思念貴真情,春風吹滿面,踏青好時間。親愛的朋友,清明節到了,在春風的吹拂下帶著家人出去踏青吧,照顧好他們你才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節日快樂。
19.草長鶯飛,情誼一天天加深。楊柳依依,垂下我思念縷縷。桃花落盡,凋零不了美麗心情。風箏高飛,載著美好夢想遠行。清明小長假,朋友祝你快樂如昔!
20.春節逛廟會累斷腿了,元宵節吃元宵燙著嘴了,清明節想親人傷著腦了,愚人節傻乎乎被人忽悠了,現在趁我手還好,趕緊發短信祝福你端午節大吉大利!
21.拔凈一片荒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愁緒淡淡哀愁!清明節學會珍惜。清明節祝福語
22.一年一度清明節,溫馨祝福短信傳。暖暖問候添喜氣,高高興興踏青去。甜甜祝愿添福氣,團團圓圓合家歡。幸福生活常相伴,健康快樂永相隨。清明節健康短信
23.脆弱的不僅是瓷娃娃,還有生命;眨眼間變化的不僅僅是氣候,還有結局。莫要太執著,學會放開你會更開心。清明節,愿你忘記過去,永遠開心!
24.別也不易,見也不易,聚也不易,散也不易,淚灑相思地,魂牽夢也系。在這個大鬼小鬼全會出動的日子,祝你清明節快樂!明節快樂!
25.塵封已久的往事,在這一天變得清晰,記憶的潮水慢慢涌來,思念之情難以言表,緬懷逝去的一切,珍惜擁有的美好。清明節到了,祝你身體健康,幸福長壽。
26.帶著通達的心處世,用包容的心待人,用快樂的心生活,用感恩的心付出,用進取的心堅持。清明節,關愛生命,開心生活,用愛心感染世界!祝你平安!
27.今天到了清明節,每年的這個時候最懷念的是父親。從小父親就帶著我到處跑,那時我懂得了很多很多,也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在這里希望父親在天國里幸福,兒子一定會走好人生的道路的!
28.清明節到了,想起已故的親人,心里好難受,在外面打工,今年又不能在您的墓碑跟前說說話了,希望您們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開心。父親,爺爺您們在那個世界過得好嗎?
篇2
一,博學多才——獲取欽佩與信任的第一步
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也”,如果我們班主任老師能獲得學生的信任,那毫無疑問,這將是一種成功的開始。
曾記得那是在我上初二的時候,物理課程才剛開設,我的物理老師外表看上去并不怎么樣,但是,他有著一手漂亮的粉筆字,而恰恰是他的這一專長深深地吸引了我。當時,在年少的我看來,他的形象很高大,很儒雅,他的一切言行就象他的字一樣漂亮而有吸引力,再加上他的普通話既流利又標準,所以我就喜歡模仿他,心里覺得他很很了不起,進而愛屋及烏,由喜歡他的字轉變為喜歡上他的物理課。
想要獲得學生的欽佩與信任,教師自身一定要具有良好的知識與文化修養。這不僅要求教師要有深厚、扎實的專業知識,以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同時也要求教師應具備廣博的其它門類的知識與技能,也就是說,要努力想辦法做到讓學生在驚嘆聲中來認識你、了解你,要做學生羨慕的老師。事實上,受學生喜歡的老師大有人在,不過,喜歡和羨慕顯然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所謂喜歡,指的是人的心理表層的感覺的表現,而羨慕則指的是在教師身上的某種理想的形象。如果你做到了能讓學生羨慕的話,在你的周圍自然就會有一批學生對你投以欽佩的目光,為你的才華而嘆服,從而被你所吸引,成為你忠實的追隨者,進而信任你所傳授的一切的一切,而對于一個班主任老師來說,這種引力是促使一個班級凝聚的核心力量,是形成良好班級體的凝固劑。
二,富有愛心的言行——促使欽佩與信任的升華
在初步取得班內學生的欽佩與信任之后,如何使之長久持續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有時往往因為一個不起眼的小疏忽,會令我們辛苦建立的信任毀于一旦。只有讓學生真正地發自內心地欽佩與信任你,這種欽佩與信任才會長久。
要教育學生有愛心,教師自己首先要起好示范作用,即所謂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自身良好的師德素養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陶冶學生的心靈,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在課堂上,教師要使用信任性、期望性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奮進精神;用諒解性、寬容性、引導性的語言來啟發學生認識錯誤、樹立進步的信心。在課堂上,教師贊許的點頭、希望的目光、會新的微笑、親切的撫摸都表現出對學生的愛。這種師愛是一種積極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在方方面面影響著學生,它可以使學生心境愉快,使學生感到老師的愛,從而受到激勵和鼓舞,獲得主動發展。
在平時的正常工作中,教師要從尊重學生出發,與學生以心交心,平等交往,用充滿理性的愛來正確對待每一位學生,用真誠去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給他們插上探索知識的翅膀,培養他們創造世界的能力。
此外,要做到使欽佩與信任長久,我覺得,班主任老師就還需具備一顆不同尋常的愛人之心,這也就是說,班主任老師不僅要去愛那些成績、品行等各方面表現的好學生,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去愛那些有著這樣或那樣缺點、問題的學生,要努力讓自己去愛上、喜歡上這些學生。
愛好的學生、優秀的學生這是每個教師人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去做的,而要讓自己真心去愛上那些缺少愛的幼苗,這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為這些學生之所以缺少老師的愛、家長的愛,自然是有原因的,一般你輕易是無法愛上這種學生的。如果他是那種容易被老師及家長一眼看中并喜愛上的話,那他也就 不會是現在這樣.正是基于這個方面的原因,所以我們要努力去為自己尋找愛他們的理由,想方設法去喜歡他們,找他們身上的優點,找他們身上你認為可以接受的長處,讓自己逐漸喜歡上他們。其實,當你喜歡或不喜歡某一個學生 的時候,甚至某些時候你自己還沒明顯感覺到,但你的學生卻都知道:我們老師比較喜歡某某某而不喜歡某某某。你不得不承認,在你經意或不經意間,一顰一笑之間,你早已將你的信息泄露,一個你所不愛的學生是很難愛上你的,而一個不喜歡你的學生一般不會非常喜歡你所教的學科,也不會十分相信你所講授的道理。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之所以優秀,只因為他能做到:即使他是在批評一個學生,指出他所犯的錯誤及身上存在的缺點并要求改正的時候,也能讓受批評的學生感受到老師這是在愛他,老師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為他著想,是為他好,要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殷切期望。我們要講究愛的藝術及愛的方式與方法。不妨給你的學生打這樣一個比方:有一棵花朵 生了蟲子或旁逸斜出了,這時園丁所要做的工作自然是給它噴殺蟲劑或者是剪修掉那些多余的枝條,而老師今天所做的一切,自然也跟園丁所做的一樣,你絕不能因為怕痛而拒絕老師給你“修剪”、“整理”。人非草木,常常當你講到這份上的時候,你的學生往往就會理解你的批評,理解你的良苦用心,從而進一步做出配合你的舉動。這時的你,就達到了使欽佩與信任升華的地步。
三,良好的人格魅力 —— 使欽佩與信任恒久
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在教育過程中涉及到學生的整個人格,所以,教師自己也是以整個人格來與學生接觸的,是以自己的思想、學識和言行,以自己的人格、形象的力量,通過示范的方式影響著受教育者。《禮記》中有這么一句話:“師者,律己嚴而后道尊”。我想,這就是告訴我們:得到學生的好評的最終決定性因素不是別的,正是教師自身。我們每天都在對自己和學生的人格作出評價,而且,在影響學生學業的所有因素中,人格的作用與智力的作用同樣重要,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努力培養自己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用我們的人格來影響、塑造學生的人格。
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建立在威望、愛心、求知欲、理想的基礎上的。首先,教師的威望是逐步蘊育起來的,教師的一舉一動、體態、穿著打扮、教態和作風,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教師只有保持自己的個性和風格,才能有利地引導學生,同時建立自己的威望。其次,教師的愛心,就是熱愛學生的心。教師要以強烈的愛之心吸引學生,和孩子們滾在一起,這種教師對孩子們的赤誠的愛之心,最終將會變成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愛。再次,教師要有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建立自己的理想和道德觀,其中最基本的并且是最重要的一條,莫過于“先當學生,后當先生”這一理念。此外,教師還必須有理想,理想是指擁有堅定的信念和付諸實踐的勇氣,并且要在為教育事業奮斗的過程中建立起教育的世界觀,永保青春的活力。
篇3
關鍵詞 做人教育 本質特征 教育意義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教育思想十分豐富,其“做人”教育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民族烙印。“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是其做人教育的基本內涵[1],蘊藏著巨大的育人價值。黨的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從根本上就是要求教師做人、教學生學做人,只有把教學生學做人始終作為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去抓,才是真正的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要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離不開對我國優秀教育文化的繼承發揚,而陳鶴琴先生的“做人”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探索。
一、何為“做人”
陳鶴琴認為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其出發點與目的都是人,因此他非常重視做人,將做人貫穿于自己一生的教育生涯。陳鶴琴先生的“做人”教育到底指的是什么?筆者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做熱愛人類、熱愛真理的人
陳鶴琴認為:作為人,必須熱愛人,愛自己周圍的人,愛各民族的人,愛各個國家的人。也就是說作為人,首先必須愛人類。另外,還必須熱愛人類公認的真理,乃至不惜一切捍衛真理。熱愛人類體現了他對人類個體生命價值的重視和珍惜,熱愛真理體現的是他對人類形成的共同生活準則的確認和維護。陳鶴琴的“做人”觀首要的是對人類自身及人類形成的共同生活準則的熱愛,也就是要熱愛人類、熱愛真理。
2.做熱愛自己國家的人
陳鶴琴認為:人是生活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之中的,就應該熱愛自己的國度、國家。他還認為:生活在一個國度的人,擁有共同的歷史;生活在一個國度的人,其命運息息相關;生活在一個國度的人,要愛這塊生自己養自己的土地;生活在一個國度的人,要熱愛自己國家長期延續的光榮歷史;生活在一個國度的人,要熱愛自己國家的民族同胞。“做人”,要做一個熱愛自己國家的人。
3.做承擔時代責任的人
陳鶴琴認為: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任何特定的時代都有其歷史使命。他提出了要做一個承擔時代責任的人的觀點。例如針對舊中國中華民族備受外敵入侵的問題,他提出了要做一個救亡圖強能夠有能力愿意承擔時代責任的中國人。另外,他針對當時中國只重心育而輕視身育、外辱內亂需要建設、專制統治和科舉禁錮人的創造力、近代社會麻木不仁和缺乏合作、國人缺乏服務意識等問題,提出健全身體、建設能力、合作態度、服務意識方面的時代要求。
4.做一個向自然、社會學習的真人
陳鶴琴認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2]他反對把人束縛在書上的條條框框中,他主張人應該從現實的社會、自然中學習,現實中的社會與自然才是獲得真知的唯一來源。他認為,傳統只重視用書上的內容來教人學做人,很容易培養出妍媸不分的書呆子。書呆子就是只知道讀書本知識而造成的,這是一類脫離了現實社會生活的虛假無用之人,解決之道就是要讓人們學會去讀大自然、大社會這本真正的書,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
5.做一個積極主動的人
“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陳鶴琴認為,應該做的就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做,做是一切知識本領獲得的基礎。他說:“一切的學習,不論是肌肉的,不論是感覺的,不論是神經的,都是要靠‘做’的。”[3]另外,他提出了具體應該如何進行做的步驟:實驗觀察、閱讀思考、創作發表和批評探討。他認為,只有這樣積極正確地去做、去進行實踐,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主張積極主動地去做、去實踐也是陳鶴琴“做人”教育的主要內涵,陳鶴琴認為做人也包括做一個積極主動的人。
陳鶴琴關于何為做人的解讀,是特定時代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產物,他期望教育能夠培養出真真正正的人。
二、“做人”教育的本質特征
陳鶴琴提出的“做人”教育,其實就是我國古代儒家傳統文化和近現代先賢所倡導的“立德樹人教育”,有其深刻的本質特征,映現出了那個時代對樹人、育人的執著追求。
1.歷史性
陳鶴琴的“做人”教育集中反映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教育“教人學做人”的本質理念。孔子將文、行、忠、信作為自己的教育內容,其中行、忠、信這三方面都是教學生學做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非常重視做人教育,做人教育一直是兩千多年傳統儒家文化教育的核心。如戰國時期孔子的嫡傳弟子孟子繼承孔子做人教育思想的精髓,將“明人倫”作為教育目的,明人倫其實就是要讓人們向古圣賢學習做人的道理及如何做人。我國封建社會非常重視修身養性,認為一個在家孝順父母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對國君盡忠的人,將忠孝作為做人的根本,非常重視做人氣節。其實這些都是儒家文化的綱領“三綱五常”對人的要求。當然,目前來看儒家的“三綱五常”有不少不足之處,但它為維護封建社會穩定發展起到過不可低估的作用。儒家的大儒都對做人進行過進一步的闡述,如北宋關學的創始人張載提出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4]的做人要求與標準;明代的馮從吾將“千教萬教教人做好”作為教育信條可謂是掌握了儒家教育的真諦。另外,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獲得禮儀之邦的榮稱、沒有成為亡國奴,都是源于重視做人教育。陳鶴琴就是繼承了我國古代儒家教育教人學做人的精華,結合當時的國情提出了“做人”教育思想,為中國近代傳統教育轉型融入了現代的新元素。
2.普世性
陳鶴琴一生為了能夠培養我國時代需要的新人,積極在教育領域里做貢獻。他主要在學前教育、家庭教育里努力耕耘,提出了“鼓勵學生做”的教學論即兒童能夠做的就讓兒童做,同時他還提出了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活教材”的觀點。他的這些做人教育思想及其實踐揭示了教育的基本規律。做一個獨立自主成為其自身的人,做一個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是陳鶴琴教育的綱領,他為了培養祖國的未來,一輩子含辛茹苦,數十年如一日,真正體現了他“一切為兒童,一切為教育”[5]的教育信條。陳先生的做人教育具有普世性,這是他一輩子在幼兒教育領域踐行做人教育進而反映揭示教育規律所決定的。
3.示范性
陳鶴琴的“做人”教育具有鮮明的示范性和引導性。教師要貫徹做人教育,必須以身作則。只有自己真正做到立德樹人,做一個真真正正的時代需要的中國人,才能夠在教育實踐中以身作則對學生起到示范引導作用,培養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陳鶴琴了解到當時中國教育落后于西方,決定在學前教育領域做研究。看到當時中國學前教育主要由外國人創辦、國人自主研究學前教育一片空白,他就立志于研究符合我國國情的學前教育道路,他用自己的一生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學做人。
4.奠基性
教書育人是教師工作職責的根本所在。教書與育人是教師工作的兩個方面,教書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書的方向與目的。教書的過程也就是育人的過程,從某種角度上說,教育等同于育人,而育人過程就是進行做人教育的過程。陳鶴琴繼承我國古代儒家教學生學做人教育的精髓,立足于當時的國情及時代需要,針對當時國人不懂做人的要義及做如何做人的理念,提出了“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觀點,并先后提出了如何對待國外學前教育及如何探索建立我國學前教育體系、家庭教育等教育設想與實踐。育人是一個民族國家生存發展的根基,做人、做什么樣的人,這是有極其深遠影響的事情。不論任何時代,德才兼備都是人才的必備品質,而德被稱為才之帥,成就人的德主要體現在做人教育上,故做人教育具有培養國家需要人才的奠基性。
三、借鑒做人教育理念,重視育人工作
重溫陳鶴琴先生的“做人”教育,反觀今天的社會現實和教育生態,我們教育界應追溯陳鶴琴的“做人”教育理論,依據“做人”的教育目標,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
1.堅定“做人”的教育理念
“如果說,經濟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的臉面和軀體,治理水平是一個國家的內部生理系統,那么價值觀、財富觀、幸福觀則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與靈魂。”[6]我國當前還存在著過分重視智育的應試教育,學校教育只重視教師的教書職能而忽視了最為根本的育人職能。重智育輕德育從根子上講是教育理念出現了問題,解決之道就是重新樹立樹人、做人的教育理念。只有教育重新回到以樹人、做人為本真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教育恪守自己育人的本真,不為世俗物欲所困擾。我國教育要回歸到“做人”的教育理念,應該借鑒陳鶴琴先生的“做人”教育理念和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教育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2.構建完善的做人教育機制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需要大力加強做人教育。由于育人長期被忽視及育人的復雜性,建立完善的做人教育機制顯得極其重要,怎樣建立完善的做人教育機制?首先,相關專家學者為做人教育機制的開展建言獻策設計出建立做人教育機構的方案,國家教育相關部門按照方案建立專門的教育機構來管理做人教育;其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應該開設專門的部門按照上級的要求來貫徹做人教育;再次,社會新聞媒體及利益相關的各界都可以監督做人教育的開展并提供反饋建議。當然,構建完善的做人教育機制并非上面說的那么簡單,但是只要相關利益群體都積極參與,為做人教育機制的開展建言獻策,相信一定能夠構建完善的做人教育機制,從而促進做人教育的發展,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3.加強教師的主體責任及師表作用
在進行立德樹人加強做人教育中,教師的示范和主導作用至關重要,教師要成為立德、做人的踐行者,為學生做出表率。教人者先教自己,教師要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就要先對自己進行立德做人教育,做好自己。只有教師做好其自身,才能夠通過言傳身教來影響和教育學生。另外,做人是個復雜的活動范疇,不能一蹴而就通過簡單的說教來達到目的,必須通過教師身體力行的親身示范來教育學生如何做人。教師這種潛移默化的做人教育往往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這樣的教育更能夠獲得學生的認同也更具有說服力,進行做人教育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4.以理性主義提升做人教育的思想境界
理性主義是西方哲學精華之一。主要是讓人們不盲從不迷信、堅信因果關系、科學認識事物和檢驗結果。我們今天借鑒陳鶴琴的做人教育,應該理性分析,不拘泥狹隘,要結合當前的國際、國情、時代需要進行理性分析,要按照當前的國際、國情、時代需要來理解做人教育及陳鶴琴先生提出的“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當今時代,做人應該是做一個熱愛人類賴以生存地球的人,做中國人應該做一個熱愛中華民族、熱愛祖國的人,做現代中國人就是要做一個有民族自信心、愿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人。我們要用理性的思想觀點來提升做人教育,只有時刻關注國家、社會的新理論并用之提升做人教育,才能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
“做人”教育是陳鶴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做人”教育思想體現著諸多教育規律,蘊藏著豐富的育人價值,重新發掘其價值,定能為立德樹人乃至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夢不斷助力。
參考文獻
[1] 黃書光.回歸命脈:重審陳鶴琴的“活教育”目的論[J].教育發展研究,2012(12).
[2] 田景正. 略論陳鶴琴教學法與蒙臺梭利教學法的一致性及特色[J].教師教育研究,2008(1).
[3] 黃貴,蘇永駿. 陳鶴琴和蒙臺梭利幼兒體育思想之對比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3(5).
[4] 肖發榮. 張載哲學精神的近代回響――以馬一浮對“橫渠四句教”的闡發為例[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
[5] 王炳照,秦學智.陳鶴琴學前教育思想的傳統文化淵源[J].學前教育研究,2006(3).
篇4
一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發展相輔相成
近年來,高校發生過多起投毒、殺人等惡性案件,如1994年清華大學學生朱令鉈中毒案件,1997年北京大學學生王曉龍向同學投毒案件,2004年馬加爵殺害4名同學案件,2013年4月發生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兩名同宿舍學生因瑣事發生打斗導致其中一人死亡案件,以及同月發生的震驚全國的復旦大學醫學院投毒案。寢室何以成為犯罪搖籃,校園何以成為毒藥庫房,大學生何以成為殺人兇手,這一系列背后的心理癥結不可小覷,心理健康教育急需重視。
一方面,良好的寢室人際關系能夠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減少心理疾病的產生,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更好的發展。首先,良好的寢室人際關系能夠對情緒起穩定、補償作用,防止陷入不安和孤獨,替代對親朋的思念和依賴,尤其對入學新生尤為重要。第二,良好的寢室人際關系能夠對深化知識起啟迪作用,促進課下交流,激發思想碰撞以達到相互啟迪的效用。第三,對人格的培養起陶冶作用,人格形成受環境影響的成分較大,同住一寢室的室友的行為方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自己的看法和舉止。最后,對成長起導向作用,能夠促進大學生身心成熟和社會化進程,學會競爭與合作,團隊和互助,幫助大學生完成走向社會的演練,順利步入社會。
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在寢室擁有的人際關系的優劣。首先,隨著年齡增大寢室人際關系趨于穩定,這充分反映了大學生的心理適應過程,心理上的逐步成熟助其愉快的與人交往。其次,健康的心理素質有利于營造和諧的寢室人際關系。有人在的地方就有矛盾,將矛盾最小化,達到雙贏與和諧,這就要求大學生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和人際交往技巧。最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大學生寢室是其態度與習慣、獨立的人格、目標追求、價值觀形成、道德理念等一系列觀念形成與塑造的搖籃,也是大學生學會團結友愛、奉獻互助的基本平臺,健康的心理行為能極大地促進寢室和諧氛圍的構建,也有利于促進優良校風和校園文化的建設。
二造成大學生不和諧寢室人際關系的心理因素
內因決定著事物的根本屬性。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的不和諧,除了外部客觀因素的影響,歸根到底是由于其自身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引起的,更甚者導致心理失衡,無法控制。當前,造成大學生不和諧寢室人際關系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過度的自卑心理,破壞與人簡單相處之道
心理學上,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是產生輕視自己的心理,不適當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認識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絕的心理狀態。自卑是一種消極的心理保護機制,它使簡單的人際交往變得復雜,原本簡單的一句話在自卑者心中卻解讀出各種“潛臺詞”,使得人際交往無法正常進行。大學生進入青年期后,自我意識發展很快,開始獨立地觀察、分析社會,也會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表現出極強的自尊心。為維護自己的自尊心,會顯示出一種自卑傾向。
大學生自卑往往表現為只看到自己的缺點而看不到自己的長處,性格孤僻而不愿與人交往,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過分敏感,過分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自我設防嚴重。究其原因,首先是大學生個人條件的差異,如長相體型、性格氣質、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等先天因素導致的自卑心理,往往對事物帶來的后果產生消極認識,進而將消極認識放大趨向,最終這些消極體驗會超過他們心理承受能力,認為自己不行而自卑起來。2004年馬加爵犯罪案件中,來自農村的他正是由于承受著極度的自卑心理,當脆弱的自尊受到打擊時,累積的消極情緒一觸即發并走上了犯罪道路[3]。其次是大學生個人經歷的不同,如不幸的童年、家庭暴力等,不幸的童年使兒童得不到良好的引導,缺乏應有的關愛,會使其形成不良的人格,就會產生自卑心理。2006年湖南某高校一大二女生,因無法和舍友相處,一年多時間里換了七八間宿舍,最終還是被趕出來,后得知這名女生從小頻繁遭遇父母毆打,不相信別人,易曲解別人好意,心理極度自卑。最后是大學生經受的各種挫折,如學業挫折、交往挫折、愛情挫折等,由于其生理、心理尚不成熟,易產生自我認知偏差,就會對遇到的挫折錯誤歸因,認為是自己技不如人,各方面不如別人,便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高校中因求愛遭拒而自殺的案例仍頻見報端。
(二)盲目的攀比心理,阻斷與人真誠交往之橋
心理學上,攀比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征,即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面情緒的心理過程。通常產生攀比心理的個體與被選作為參照的個體之間往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導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過分夸大,虛榮動機增強,甚至產生極端的心理障礙和行為。由此可見,大學生寢室正是攀比心理容易發生的空間環境。
寢室內大學生的攀比心理頻繁出現,使大學生關注點模糊,不能正常投入學習、交往和生活,無法與人真誠相待,造成人際關系緊張,多是由于其易產生的虛榮心、妒忌心和習慣性攀比。首先,虛榮心多源于“面子”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然形成一種要吃好的穿好的,過體面生活的風氣。同住一個屋檐下,看到其他人都這樣,自己也會跟風,產生隨大眾的心理。人際關系學說指出,當人們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時,如果過分注意別人的看法,往往會強化從眾心理,導致虛榮心理的產生。因為面子問題而去攀比的心理也就隨之產生。另外,嫉妒心會導致極端的負面攀比。嫉妒是一種極想排除或破壞別人優越地位的心理傾向,是含有憎恨成分的激烈感情,會產生消極的想法和行為。許多大學生因為嫉妒,而喜歡去占有一些力所不能及的東西。更有大學生由于嫉妒心理,而去破壞他人的東西,或者說會暗自的貶低對方,傷害他人自尊心。正是由于種種的落差,嫉妒心的產生,攀比也隨之而來。寢室內因嫉妒室友學業、交友、就業機會等產生的破壞行為屢見不鮮。第三,社會背景導致了習慣性攀比。在父母所處的時代背景里,他們的觀念純樸而非物質化。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貧富差距逐漸拉大,權力地位為人們所渴求,攀比心理是這個社會大背景下必然的結果,而溺愛式的家庭教育環境也成為了大學生攀比心理的滋養潤土。
(三)不良的人格缺陷,隔斷與人和睦共處之路
心理學上,人格缺陷是指介于正常人格與人格障礙之間的一種人格狀態,也可以說是一種人格發展的不良傾向,如以自我為中心、怯懦、懶惰、多疑、狹隘、焦慮等。寢室人際關系問題已經成為引發大學生心理不適應的主要來源,大學生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的人格缺陷正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無法與人和睦共處的斷路巨石。大學生人格缺陷會影響其活動效率,阻礙與人交往的和睦氛圍。
大學生的人格缺失,除了有孕生這種缺失的社會、學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其自身原因,當前大學生普遍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心胸狹隘,緊張焦慮等。北大教授錢理群曾說:“我們的一些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且不說這些大學生將來如何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利益觀,當下面對寢室人際關系這個小群體,都已經出現了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自我中心傾向。如高校大學生普遍反映的寢室室友將公主病、王子病等帶入寢室,表現出過分的自我中心,無法溝通難以相處。此外,大學生寢室人際交往中也常常表現出心胸狹隘,缺乏包容,凡事斤斤計較、耿耿于懷,好挑剔,長此以往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難以化解心理矛盾。如寢室中常出現不能容忍與己交好的室友與他人要好的現象,便會尋求小團體、小幫派等以示威、抗衡曾交好的室友,從而導致寢室氣氛壓抑沉悶,人際關系緊張。大學生對寢室人際關系的緊張焦慮主要與缺乏自信、人際交往技能差、自尊心過強等密切相關。過分緊張焦慮會使人煩躁不安,思維受阻,行動不靈活,身體不舒適等癥狀,影響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三良好寢室人際關系的有效性構建
(一)課程教育:加強心理疏導教育和宣傳
基于大學生各種不良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寢室不和諧現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身心理問題,引導他們自動調節心理問題,避免他們因自卑心理等造成人際交往障礙的重中之重。
首先,深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創新教學方式。在低年級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在高年級開設《咨詢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多門選修課,幫助學生科學認識心理問題。同時有效地結合思想政治教育、體育藝術教育等課程,開設大量以潛修形式存在的,比如壓力管理、潛力管理、人際關系、人際溝通、生命教育等課程,引導他們自我健康發展,培養他們團隊精神,促使其掌握良好的人際交往技巧。其次,培養大學生求助心理,加強心理疏導。培養大學生求助心理有助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和引導,有利于寢室人際關系穩定和諧。實施防患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搭建開放交流的情感釋放平臺,能使大學生心理疏導更顯主動和有效。例如,沈陽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除了日常咨詢外,每個月都會有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開展大型咨詢會,學校將人際交往、情感等多個方面的咨詢分成小組,處理學生的心理困惑和矛盾。第三,重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一方面利用網絡能夠將生動的心理健康教育課變得更加精彩,可以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開展關于寢室人際關系的網絡課堂和講座,與大學生就個人問題互動交流、解惑疏導。另一方面利用網絡能夠使潛在的心理危機得到預防,通過微博、微信等手段可以隨時了解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動向,及時介入、及時干預、及時化解不良心理危機,避免危害發生。
(二)朋輩輔導:探索寢室心理委員新模式
朋輩輔導是指非專業心理工作者或心理工作團體向年齡相當的朋友、同輩提供具有心理健康促進功能的幫助與服務的過程。依托寢室中的心理委員進行朋輩心理互助是一種有效性強的新模式,有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有效地發現和預防問題,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寢室人際關系。
首先,明確心理委員的職責和定位。將心理委員定位于朋輩輔導而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員。寢室心理委員應該是室友與寢室管理員、班級輔導員和課程老師溝通的橋梁,是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者,是心理健康咨詢活動的組織者和宣傳者[4]。其次,做好心理委員的選拔和培訓。選拔可采取自愿報名、室友推薦、專職教師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通過SCL-90量表、人格問卷、16PF等心理測試了解候選寢室心理委員的心理狀況,最終由專職教師確定。培訓工作應結合定期培訓與不定期培訓,不定期地開展座談會,分析新問題總結新方法。培訓內容除了基礎理論的學習,也要結合大學生寢室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給予心理咨詢、自我認知、自我成長和生命教育等內容的培訓。最后,建立長效的輔導模式,充分利用宿舍文化節、臥談會、寢室活動以及QQ、微信等通訊手段開展日常交流,積極主動化解寢室矛盾,并定期反饋給相關指導教師和心理工作專業教師,促進寢室心理委員工作隊伍的健康成長。
(三)寢室管理人性化:構建寢室管理與運行的長效機制
良好的寢室人際關系,除了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導之外,優質的心育環境也有利于和諧寢室氛圍的構建,這就要求高校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并寓于管理之中。
首先是寢室分配的人性化。打破傳統的按照專業班級集中住宿的方式,人性化的分配方式更能避免因興趣愛好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等而引發的寢室人際關系矛盾。例如,華中師范大學實行的網上自主選擇寢室。以院系集中為原則,新生可以根據家鄉特點、興趣愛好等自行選擇室友,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院校宿舍管理的工作效率。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的人性化管理深入細微,推出根據作息時間,再結合適當的宿舍類型進行選擇。這是該校在一項摸底調查后,盡可能將生活習慣比較一致的同學安排在同一宿舍,減少不和諧狀況。其次是寢室“家長”的人性化支持,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難免遇到各種困難,將這些困難帶入寢室中有可能影響寢室人際關系,因此,在每棟寢室樓設立寢室“家長”十分必要。寢室“家長”可由心理工作專業教師擔任,也可由優秀碩士博士研究生擔任,為大學生解惑學業壓力、生活壓力、情感壓力,就業壓力等問題。第三是“大寢室”理念的人性化。“大寢室”理念旨在建設高品質的寢室文化,在寢室內孵化交叉學科和人際交往,促進心靈交流,構建和諧人際關系。例如,復旦、南科大已先后開始實行本科生寢室“書院制”的改革,這是“大寢室”理念的實踐。這能真正讓寢室生活成為大學生們獲得抗壓鍛煉、人際交往技巧、社會支持的24小時課堂,真正讓“教做人”成為比“教知識”更重要的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爾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郝洪?拿什么拯救漠視生命的心[N].人民日報,2013-4-17.
篇5
【關鍵詞】 脊索瘤
關鍵詞: 脊索瘤;腫瘤侵襲;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免疫組織化學
摘 要:目的 觀察人脊索瘤細胞在體外侵襲性的大小,探討與腫瘤侵襲性密切相關的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侵襲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體外球體侵襲模型觀察人脊索瘤細胞的侵襲特性和侵襲過程;應用免疫組化SABC法檢測脊索瘤細胞中uPA的表達情況,并且觀察用uPA抗體后腫瘤細胞侵襲性的變化. 結果 腫瘤細胞球體在接觸預培養的雞胚心肌塊(preculture heart fragment,PHF)后3d即包繞PHF,并有部分侵襲,接觸培養5d,每個PHF即有一半左右被侵襲,10d左右,PHF即完全被侵襲.免疫組化染色,陽性細胞占63%,為uPA高表達.在培養液中加入uPA抗體后,腫瘤細胞侵襲性減低. 結論 人脊索瘤細胞具有一定的侵襲性;該細胞uPA高表達;uPA抗體可使脊索瘤細胞的侵襲性減低.
Keywords:chordoma;invasion;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immunohistochemistry
Abstract:AIM To evaluate the invasion of human chordo-ma cell in vitro,and the effects of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on tumour invasion.METHODS The invasive capacity and the invasive process of chordoma cells were ob-served with invasion model of tumour cell spheroid aggregate in vitro;Applying streptavidin-biotin complex(SABC)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the expression of uPA in human chordoma cell line was studied.RESULTS 3d after PHFs confronted cultured with tumour cell spheroid aggre-gates,they were sphered and invaded.5d after confronting cultured,about the half of PHF was invaded and10days af-ter,most of PHFs were completely invaded.uPA was ex-pressed in human chordoma cell,the positive rate was63%.The invasion of chordoma cell was decreased when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 of uPA were added in fluid medium.CONCLUSION Human chordoma cell line has a high capaci-ty of invasion in vitro,and has high uPA expression.The an-tibody of uPA may decrease the invasion of chordoma cell line.
0 引言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殘留的脊索組織,多發生于人體中軸骨,骶尾部較常見,組織學表現為低度惡性,發生轉移較晚[1] ,但其局部表現為侵襲性生長,邊界不清,手術復發率較高[2] .有關脊索瘤的侵襲性研究目前尚未見報道,我們利用本所建立的人脊索瘤細胞系(CM-319),采用體外球體侵襲模型觀察了人脊索瘤細胞的侵襲特性和侵襲過程,用免疫組化SABC法檢測脊索瘤細胞中uPA的表達情況,并觀察了加入uPA mAb對脊索瘤細胞侵襲性的影響.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脊索瘤細胞系為本所建立,常規傳代培養.雞胚用受精雞蛋于孵箱中孵育.免疫組化兔抗人uPA mAb為Oncogen Science Inc.產品,一抗及SABC試劑盒(即用型)均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
1.2 方法
1.2.1 球體侵襲試驗 參照高進[3] 方法加以改進.①瘤細胞球體的制備:將長滿瓶壁的脊索瘤細胞劃割成1cm×1cm的方塊,用不含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后,移入底部鋪有瓊脂的培養瓶中培養3d;②球體器官塊的制備:取孵育9d的雞蛋,無菌條件下取出雞胚心臟,剪去大血管和心房,將心室肌剪成0.4mm×0.4mm×0.4mm的小塊,置于底部鋪有瓊脂的培養瓶中常規培養3d;③侵襲復合體的制備:將制備好的瘤細胞球體與雞胚心肌塊(PHF)移入底部鋪有瓊脂的24孔板內,每孔一對,使其緊密接觸,4h后加入培養液,繼續培養.在培養后1,3,5,7,10和14d分別取材制作組織切片.培養過程中用倒置顯微鏡觀察侵襲過程.
1.2.2 免疫組化SABC染色 于培養皿內放置數張蓋玻片,將脊索瘤細胞懸液滴于其上培養,待細胞長滿后進行染色.染色方法按說明書上步驟進行,以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結果判定:陽性以瘤細胞胞質、胞膜出現棕黃色染色為準.隨機在顯微鏡高倍視野下計數1000個瘤細胞,無陽性細胞或陽性細胞
1.2.3 uPA抗體抑制侵襲試驗 將1∶100的uPA mAb加入球體侵襲試驗侵襲復合體的培養液中,每孔加入50μL,并設對照,培養、取材方法與上述相同.
圖1 - 圖5 略
2 結果
2.1 侵襲試驗結果 侵襲試驗共重復兩次,結果相似.球體與PHF接觸培養后1d,球體內瘤細胞可見核分裂相(Fig1);培養后3d,球體的細胞已沿PHF表面移動,對其形成包繞,并已有部分侵襲(Fig2);接觸培養后5d,瘤細胞已侵襲每個PHF的一半左右(Fig3);培養10d后,PHF幾乎完全被瘤細胞所取代(Fig4).加入uPA抗體后,接觸培養3d,瘤細胞雖對PHF形成包繞,但未見侵襲;接觸培養5d,始有小部分侵襲;接觸培養10d,侵襲面積尚不足一半,瘤細胞的侵襲速度明顯減慢. 2.2 免疫組化結果 人脊索瘤細胞uPA表達陽性率為63%,為高表達.陽性細胞表現為胞質、胞膜呈棕黃色染色,陽性細胞分布較均勻(Fig5).
3 討論
腫瘤侵襲即腫瘤細胞從原發瘤或繼發瘤向鄰近宿主組織侵犯和占領.一般認為,侵襲過程包括三個基本方面:侵襲瘤細胞占領鄰近正常組織;同時使鄰近的宿主組織發生變性(或壞死);瘤細胞占領和宿主組織變性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進行性的[4] .研究腫瘤的侵襲性需要一個良好的模型,我們選用的體外球體侵襲模型,將攻擊細胞制成球體,無論在形態結構上還是在生物學特性上均與實體瘤相似,并且具有合成和分泌細胞外基質酶的能力[5] ,保持了原瘤細胞的侵襲特性,使得在器官培養中能正確地評價侵襲力.用PHF作為靶器官具有較易適應外界環境、對缺氧不敏感、存活時間長、來源豐富、經預培養使其具有類似體內器官包膜等優點.因此,這一模型具有較明顯的優勢.
我們利用體外球體侵襲模型觀察到了人脊索瘤細胞侵襲PHF的過程,大致分為4個階段:①球體的瘤細胞向PHF粘著;②緊密固定于PHF的表面;③瘤細胞包繞PHF并穿過PHF外周類似纖維細胞層;④侵入PHF深層,形成瘤細胞巢,進而取代全部PHF組織.同時觀察到瘤細胞如遇到肌束或其他間隙則先沿間隙侵襲,繼而再侵襲心肌細胞. uPA能使纖溶酶原激活成纖溶酶,后者能降解細胞外基質和基底膜成分,如纖維蛋白、層粘連蛋白、纖維粘連蛋白等,從而有利于腫瘤的浸潤和轉移[5] .許多研究已證實uPA系統可調控細胞的侵襲:Holst等[6] 研究發現用抗uPA抗體抑制uPA的活性,可使侵襲發生延遲;Ossowski等[7] 報道利用人類腫瘤在裸鼠中播散模型發現,用抗人uPA抗體可抑制腫瘤細胞的局部侵襲.本實驗用免疫組化SABC法檢測到了人脊索瘤細胞uPA高表達,并且用抗uPA抗體使脊索瘤細胞對PHF的侵襲力減弱,與以上作者的結果一致,證明uPA在脊索瘤細胞的侵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Mindell ER.Current concept review.Chordoma [J].Bone Joint Surg,1981;63A(3):501-505.
[2]Meis JM,Raymond AK,Evans HL.Dedifferentiated chordo-ma:A clinico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three case [J].Am J Surg Pathol,1987;11(7):516-525.
[3]Gao J.A model in vitro for tumor invasion [J].Chin J Oncol,1987;9(1):69-72.
[4]Mueler-Klieser W.Multicellular spheroids:A review on cellular aggregates in cancer research [J].Cancer Res Clin Oncol,1987;113:101-107.
[5]Dano K,Andreasen PA,Grondahl-Hanse K.Plasminogen acti-vators tissuse degradation and cancer [J].Adv Cancer Res,1985,44:139-146.
篇6
我一愣,心想,這孩子怎么突然想到我死的問題了,但我趕緊回過神來,反問她:“那你說怎么辦呢?”
格格說:“那我就和爸爸在一起生活。”MY GOD,原來,格格只是在乎自己的生活問題。正當我以為問題過去的時候,格格又問:“那爸爸也死了,怎么辦呢?”
我不清楚她到底想表達什么,只好繼續反問:“那你說呢?”
格格立刻自言自語地說:“那我就和外婆在一起生活。”
原來這樣,我正想著,爸爸媽媽都死了,外婆估計也不在了。誰知,格格繼續問:“那如果外婆也死了,怎么辦呢?”
我快暈了,這孩子怎么一直說到死呢。于是繼續反問:“那你說呢?”
格格繼續自己回答自己:“那我就和外公在一起生活。”
我心想,行,反正你愛怎么想就怎么想吧。誰知,格格的問題還沒有完,她繼續問:“那萬一外公也死了,怎么辦呢?”
這下,我也有點迷惘了,是呀,可憐的孩子,如果親人都不在了,她不是很孤單嗎?我愣了一會,輕輕地問格格:“那你說怎么辦呢,媽媽也不知道了。”
誰知,格格輕描淡寫地說:“那我就和我的白馬王子生活在一起。”
我有點樂了,原來這孩子心里明白著呢。但是,格格的問題遠遠超越了我的想像。她繼續問:“那如果我的白馬王子也死了,怎么辦呢?”
我一方面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為什么這孩子一直問到親人死的問題呢?另一方面也疑惑,這孩子到底想表達怎么呢?帶著這個問題,我繼續反問:“那你說怎么辦呢?”
格格笑了笑,說:“那我就生個寶寶,自己獨立生活去!”
聽到“獨立生活”這個詞從一個三歲半的孩子口中說出來,我覺得特別想笑。但是,我還是忍住了,心想,至少這個孩子已經不懼怕親人的死亡,而且知道如何去安排自己的生活,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因為這種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我不用再擔心她以后的生活了。
有些媽媽說:“這么小的孩子,有必要告訴孩子這么多關于死的問題嗎?”
其實,關于死的問題關系到生命教育,但是,如果僅僅是告訴孩子死亡的問題,未免把生命教育看得太狹隘了。
生命教育其實包含更廣泛的內容,包括生存教育、發展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幾部分。
生存教育,即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愛惜生命,保護自己的生命。因為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時,生命也是極其脆弱的。因此,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最基本的內容。
死亡教育是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讓孩子了解、認識和接納死亡,讓孩子認識到死亡是一種自然現象,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感,進而珍惜自己的人生,珍惜世界上的各種生命。
發展生命教育就是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懂得快樂地生活,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
那么,如何在生活中進行生命教育?
告訴孩子:你是爸爸媽媽愛的種子
“我從哪里來?”基本上是每個孩子都會問的問題。當孩子問了這個問題時,其實,孩子已經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生命的起源了。這時候,父母必須給予孩子正面的、正確的解釋,幫助孩子了解生命的起源。
格格20個月后的一天,無意當中看到了我肚子上的那道刀口,當她用小手來撫摸這道刀口的時候,我覺得這就是對她進行生命教育的好機會。
于是,我告訴她:“這是寶寶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一個門。”
格格一聽就來勁了,用小手指來撫摸我的刀口。
我又說:“爸爸和媽媽很相愛,想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寶寶。于是,爸爸把種子放進了媽媽的肚子里,和媽媽的種子一起變成了一個小寶寶。這個小寶寶就是你。你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呀長呀,長得很大了,媽媽的肚子住不下了,于是,媽媽到醫院里請醫生幫忙把你取出來了。”
我發現,孩子對于自己的誕生非常有自豪感。后來,我每次說:“有一個小寶寶是爸爸媽媽愛的種子,你知道她是誰嗎?”格格就會指著自己說:“是我,是我!”
現在,我正懷著二寶,每天,格格都要趴在我的肚子上傾聽二寶的動靜,雖然二寶現在根本沒有動靜。她還會指著我肚子上的那道刀口對肚中的二寶說:“小寶,等你在媽媽肚子里長得住不下的時候,也要從這個門里生出來了!”
成長日記是最快樂的生命教材
生命是如何成長的?這個過程要讓孩子明白,最好的辦法是與孩子一起翻閱孩子小時候的照片及視頻,讓孩子看看自己小時候的模樣,和孩子講講他小時候的趣事,讓孩子通過對比感知成長的快樂。
格格特別喜歡看自己小時候學走路和學說話的兩段視頻。然后還學著小時候的樣子,說:“媽媽,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
格格最近特別癡迷于說:“‘哇哇,我要吃奶,我要吃奶。’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我故意說:“那好吧,來媽媽這里吃奶吧!”
格格說:“我現在已經長大了,不吃媽媽的奶了,吃米飯了!”
其實,每位媽媽為孩子寫成長博客,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都是讓孩子了解生命成長過程的好資源。
當然,也可以借助其它事物讓孩子了解生命成長的過程。比如,可以讓孩子種植一顆屬于自己的植物,并觀察植物的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凋零的生命周期。
條件允許的話,父母可以讓孩子在家里飼養一些小動物,比如,小金魚、蠶寶寶等。通過觀察小動物的成長,可以讓孩子感知到生命的歷程。
我們家先后飼養過金魚、蠶、烏龜、鸚鵡等。這些小動物,都是格格最珍愛的玩伴。孩子在感受它們成長和死亡時,其實也在體會一個生命的過程。
比如,格格養的一只鳥死了,因為她看過繪本貝貝熊里的《我愛小金魚》,因此,她也提議把小鳥去埋葬了,并樹個牌子寫上“小鳥之家”。后來,她問我為什么要把小鳥埋在土里,我這樣告訴她:“小鳥埋在土里,就會變成泥土的養分,然后小花小草小樹就會長得很健康,小鳥就可以到小樹上來住,來吃樹上的蟲子,長大后的小鳥又可以生出許多鳥寶寶。”我這樣回答的靈感來自于繪本《嗯嗯太郎》里“大便是泥土的養分,泥土是花草的養分,花草是動物的養分……”果然,格格聽了就理解了。
另外,帶年幼的孩子外出時,如果孩子出現不愛惜生物,破壞環境的舉止時,家長就要及時提醒,幫助小朋友認識到,生命是一個循環不息的過程。
帶孩子掃墓,理解死亡的意義
在我們傳統的思維中,從來都是很忌諱談論死亡的,更別說與孩子談論死亡。在我的印象當中,我直到初中,還是十分懼怕死者。這其實與兒時的死亡教育不足有關。
生命是脆弱的,生命的消亡往往是我們不愿意讓孩子直面的,但是,孩子有權利去面對這些。回避雖然能夠給孩子人為地“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但是,這個美好的環境卻不是真正的環境。現實是怎樣的,就應該讓孩子去感受,這是最好的挫折教育。所不同的是,我們要引導孩子有陽光的心態。
記得教育專家盧勤講過一件事情,當時盧勤的母親病危,盧勤的兒子住校學習,學業正忙。于是,盧勤沒有在母親病危的那刻把兒子叫來。結果當兒子趕到的時候,姥姥已經過世了。為此,盧勤的兒子非常傷感,認為母親的做法是不對的,讓他失去了陪伴姥姥走完人生的機會。
格格2周歲多點,恰遇我的一位大伯過世,我帶她參加了葬禮。其實當時也有點猶豫要不要帶孩子參加。后來還是參加了,當然,格格沒有完全參加葬禮的全過程,只是感受了一下氛圍。
當時,格格已經閱讀過弗洛格的《鳥兒在歌唱》的書了,格格知道人死了怎么樣,不過,她還是問到:“人為什么要死呢?”
當時我向她解釋:“就像在一個森林里,小樹要長出來,大樹就要死亡。”格格好像很容易就接受了。
帶孩子掃墓其實也是直面死亡的一種做法。適宜地向孩子解釋死亡,讓孩子學會接受死亡,不懼怕死亡,這其實也是樂觀面對生命的一種態度。
生命教育繪本也是幫助孩子面對死亡的載體。格格已經看過許多有關生命教育的繪本,每次我都不特別講到死的話題,而只管讀繪本,也許是一次一次的閱讀,讓她在慢慢理解死亡的真正意義。
篇7
關鍵詞:入侵容忍;容錯;網絡安全
1 入侵害忍技術簡介
入侵容忍概念的提出主要是源于故障模型,該模型將一個計算機系統出現的故障歸為兩類:(1)故意故障,主要是由攻擊、病毒、蠕蟲等引起的;(2)非故意類故障,主要是由代碼錯誤、開發環境錯誤和配置錯誤等原因引起的。
入侵容忍系統是指系統能在遭受一定入侵的情況下,通過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手段,以保證關鍵應用或關鍵服務能連續正確地工作。入侵容忍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自我診斷能力、故障隔離能力和還原重構能力。這種技術不僅要考慮入侵/攻擊的防范措施,而且還要解決在入侵存在的情況下系統的可生存性和抗毀能力問題。
2 入侵容忍系統分類
(1)按服務器的工作模式分類
按照服務器的工作模式可以將已有的容忍入侵系統分為兩類:
①主從模式
在主從模式中,任何時刻只有一個主服務器和多個從服務器協同工作。在這種模式中,客戶端通過前端只與主服務器之間進行通信。主服務器負責執行客戶端的服務請求并返回響應給前端,同時發送更新消息給從服務器。如果主服務器失敗,那么通過預定的選舉機制從服務器中選出一個新的主服務器來繼續為客戶端提供服務,從而保證了系統服務的持續性。這種模式的優點是系統開銷小,因為只有主服務器為客戶端提供服務。缺點是無法容忍拜占庭錯誤。
②全激活模式
在全激活模式中,前端將接收到的客戶端的服務請求通過可靠多播機制發送給服務器組,所有的服務器都是獨立地處理該請求的。如果某個服務器失敗,這可能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性能,但是其余的服務器仍然可以提供持續的服務。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以容忍拜占庭錯誤,缺點是系統的開銷大,因為所--有的服務器都要處理請求并反饋結果給前端處理。
(1)按容忍入侵的技術分類
①基于門限密碼技術的容忍入侵方法
該方法是針對數據進行保護的,其技術上主要采用門限密碼技術――Shamir的秘密共享方案來實現應用系統的容忍入侵。這類容忍入侵方法主要強調保護系統數據的保密性,但是并不完全滿足信息可生存性的要求。
②基于容錯技術的容忍入侵方法
該方法是針對服務進行保護的,其技術上主要采用一些成熟的容錯計算技術來實現應用系統的容忍入侵,特別強調系統在受到惡意攻擊下的可生存能力的問題,符合信息可生存性的要求,但是并不滿足信息保密性的要求。這是目前容忍入侵系統研究的主流方向。
3 入侵容忍技術的實現
入侵容忍技術的實現主要有兩種途徑。第一種方法是攻擊響應,通過檢測到局部系統的失效或估計到系統被攻擊。而加快反應時間,調整系統結構,重新分配資源。使信息保障上升到一種在攻擊發生的情況下能夠繼續工作的系統。另一種實現方法則被稱為“攻擊遮蔽”技術。就是待攻擊發生之后,整個系統好像沒什么感覺。該方法借用了容錯技術的思想,就是在設計時就考慮足夠的冗余。保證當部分系統失效時,整個系統仍舊能夠正常工作。
(1)攻擊響應的容忍入侵方法
攻擊響應的容忍入侵技術仍舊依賴檢測或評估系統,或稱為容忍入侵觸發器系統。通過檢測到局部系統的失效或估計到系統被攻擊。然后調整系統結構,重新分配資源,從而達到繼續服務的目的。攻擊響應的容忍入侵系統一般都包括一個基于風險概念的入侵預測系統、一個具有很高正確率的入侵判決系統、一套系統資源控制系統和在線的修復管理程序。修復管理程序再將攻擊操作所導致的錯誤結果進行修補。針對被隔離的數據和操作。當判決系統認為確實是攻擊時,就將被隔離的操作刪除掉。當判定不是攻擊時就將這些隔離的結果融合到正確的系統中去。
(2)攻擊遮蔽的容忍入侵方法
攻擊遮蔽的方法就是一開始就重新設計整個系統,以保證攻擊發生后對系統沒有太大的影響。該方法的原理可以用古老的容錯技術進行說明。容忍入侵的冗余技術應該保證各冗余部件之間具有復雜的關系,并具有不一樣的結構。類似雙機備份這樣的技術沒有辦法構成容忍入侵的結構。因為攻擊者攻克第一個服務器。他也就能夠攻克第二個服務器。當需要機密時,雙機備份也不行,因為攻入一個系統就能夠得到所有的信息。
4 結論
入侵容忍技術雖然是一門新興的安全領域技術,但已經成為網絡安全整體機構框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信息安全領域的最后一道防線,可在系統發生錯誤、故障或受到攻擊時,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證系統最低限度地提供服務。將入侵容忍技術與多種安全技術相結合。可有效地預防或阻止入侵,降低系統癱瘓帶來的損失。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參考文獻
[1]張有東,江波,王建東,基于入侵容忍的網絡取證系統設計[J]計算機工程,2007,33(19):1612163.
篇8
1
2007年春天,我乘坐北京――上海的列車。車快到蘇州時,我從窩了一夜的臥鋪上下來,坐在窗前的座位,怔怔地看著窗外。列車緩緩進站,很多人背著行囊穿過狹窄的過道向車門擁去。就在這時,我看到了一張男人的臉,風塵仆仆,緊張疲憊,很蒼老!我心里有電石火花閃過,又轉瞬成為空白。他那雙眼睛,從我身上掠過,好像受了驚嚇般,猛然回轉頭盯住我:“你?!”后面有人不停地推他,他,還有身邊的女人不由自主地往前擠。轉瞬,他已走過我。他回過身,看著我。我們近在咫尺,但隔著太多的人,還有時空,就這樣走過了。我分明看見下車后的他頻頻回頭,又對身邊的女人說著什么,然后放下行囊,急促尋找著我這扇窗戶。火車漸漸開動,他的那張臉一閃而過,再也尋不見!
我曾幻想過無數次與他重逢的場面,但,每一次的畫面都會有另一張臉同時浮現,讓我在刻骨的心痛中停止了想象!如今,我們乘坐同一輛列車,甚至是同一節車廂,卻在他下車的最后幾分鐘才相遇!是上天懲罰我,還是可憐我,讓我再一次徹底斷了念想?!
可是,人生的無常,歲月的流痕,怎一個苦字了得?又怎會忘得干干凈凈,把痛苦的記憶一并刪除呢?!
他,老了;在他眼里,我一定也如此。一轉眼,彼此不相見,已23年!
2
我出生并成長的城市,我和這個叫林海冰的男人,我們都不能抹掉記憶的地方,正是蘇州!
我父親是干部,母親帶著我的兩個弟弟跟隨他生活在。我外祖父過去是大戶人家,認為女孩子從小就見識各種有品位的生活,長大后眼界和層次才會高人一等。他們把我留在蘇州,讓我從小耳濡目染嚴謹的家風和精致的生活。
我是我姨媽帶大的。她是母親,又是老師,是我最親近的人。我長大后才知道她和普通女人不同,她一直沒有結婚,到四十幾歲還住在外祖父家里。她冰雪聰明,16歲考入師范學校,畢業后成為女子中學最年輕的老師,很多學生年齡都比她大。但是她很古怪,許多同學都怕她,我上學那幾年,經常聽到女孩子們在背后抱怨,說我姨媽是老姑娘,脾氣格外大。姨媽對我要求也很嚴,我當初可以上普通中學,她堅持讓我上她供職的女子中學,平日也不許我和鄰里的男孩子搭訕。但是,她特別疼愛我,是對我最好也最了解我的人。我的整個童年和少女時代都是和她親密無間一起度過的。我第一個會說的字是“姨”,讀的第一本書是三字經――每晚睡覺前姨媽會教我背一段。我小的時候出麻疹,長大后第一次來例假,都是姨媽陪在我身邊,呵護備至。直到我中學畢業,父母從回來,我母親一直覺得多年來愧對我,執意讓我從外祖父家搬離,回到她的身邊。姨媽為此大哭一場,怨我母親心狠,又罵我是白眼狼。其實我也非常舍不得她。我的床和物品她都原封未動,每個周末我都會回外祖父家,和她粘在一起。母親笑罵我,說我是姨媽的女兒,不是她的。從情感上來講,確實如此――對母親,我疏遠而客氣,對姨媽,是發自內心的親近。
20歲,我在一家機關單位上班。當時剛改革開放,學歷變得相當重要。姨媽一直遺憾我沒能考上大學,她為我報了夜校會計班,督促我去拿文憑。姨媽萬沒想到,她的這個決定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也最終使她走上了不歸路。
3
林海冰是我在夜校的數學老師,教我們高等數學。我天生缺乏理性,被那些數字、函數搞得頭暈腦漲,不是姨著,早就放棄這個夜校班了。林海冰是個負責的老師,經常會給我們幾個跟不上的同學補課,有時還會自掏腰包請我們吃夜宵。我從小接觸異性很少,在他面前害羞內向,從不多言。每次他都特地問我:懂了嗎?你真懂了嗎?他的聲音低沉而有磁性,他的目光充滿了溫和的鼓勵。很多年后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女明星對她男朋友的稱贊,說他滿足了她對一個男人的全部的想象――這話讓我熱淚盈眶,當年的我對林海冰,也是如此強烈的感覺,只不過一開始是崇拜居多。
我和林海冰的家在一條線上,每次上完課,我們會一起走一段路。起初我很拘謹,不知該說什么。漸漸,我們從數學談到文學、宗教和人生,他像一本綜合教科書帶給我一個全新的天地,他也驚喜地發現,課堂外的我居然懂得那么多。我們志趣相投,他說我氣質高雅,品位不俗。我開始期待這短短的交流時間,這個男人,還有這樣的夜空,給了我有生以來最美麗的時光。
但,我從沒有想象這個男人會和我發展成為一段男女戀情,直到那年冬天的一個晚上,一個偶然事件打破了這種寧靜。
那兩天下了大雪。路上冰雪交融,行走很困難。晚上下課后,我們像往常一樣往回走,在一個岔路口,一輛迎面行駛的車突然打滑朝我們直沖過來。我嚇傻了,一動不動。林海冰用力把我推開,我平安無事,他卻被車刮倒,甩出幾米遠,當時就不省人事。在和司機一起送他去醫院的路上,我以為他要死了,頓時如天塌地陷,我強烈地意識到,這個男人已經同我的生命緊密聯在一起,他若死了,我一定也活不了了。
我父母和姨媽把林海冰當成我的救命恩人到醫院看望數次,并囑咐我要天天去醫院探視。他們不知我是多么欣喜能天天見到他,我,愛上了這個男人!年輕的我不懂掩飾自己熱烈的眼神,更不知人生險峻,愛上這個大我10歲的男人意味著什么。
很快,他感覺到了我的感情。他開始掙扎,逃避,傷好后又選擇了別的班級代課。我從未有過這方面的經驗,我放下外祖父教導我的矜持和姨媽多年來對我培養的女孩子的傲氣,把我對他強烈的愛和哀怨傾訴在紙上,給他寫了一封長長的信。
他原本是愛我的,正因為愛才會逃避。他結過婚,又離過婚!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當時那個年代,這絕對是有傷風化的事。而我,單純得像一頁白紙,我們會面對什么樣的阻力,他早就料到了。
4
在我們相愛半年后,家里人終于知道了我們的關系,他們反應的強烈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外祖父一時氣急,被當場送進了醫院,父親臉色鐵青,母親急忙找來姨媽,讓她做我的工作。
姨媽揚手就給了我一巴掌。我呆了,從小到大,她從未動過我一根指頭。
接著她就哭了:我早就感覺你不對頭,但未想到你真這樣傻!
我哭著反駁:愛上一個人,怎么會是傻?
姨媽說: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
我倔強地說:他有知識,有涵養,我們有共同語言,我們彼此深深相愛,怎么會是不該愛?
姨媽啐了一口,咬牙切齒地:這全是男人的鬼話――為了騙你上鉤才會迎合你!一旦把你騙到手,他就會原形畢露!
她把林海冰說得如此不堪讓我非常反感。我堅定地說:不管你們怎么反對,怎么詆毀他,我都不會和他分開!
姨媽號啕大哭,非常絕望,對我又打又罵。我從未見她如此失態。她說早知我這樣叛逆,還不如小時讓我跟隨父母到吃盡所有苦頭,和她沒有關聯,讓她無任何揪心和牽掛。
我的愛情讓家里人,尤其讓我的姨媽這樣傷心,我身心如撕裂般痛苦。但對于一個初次品嘗愛情的少女來說,愛情的力量是這樣強大,不惜眾叛親離也要同心愛的人在一起。家里的人采取了所有的辦法,甚至軟禁我,并到林海冰的學校去找領導,這些過去他們所不屑的行為,通通用在了我身上。
為了表示我的決心,我開始絕食。
整整三天三夜,姨媽和我關在一起,我水米不進,她也不吃。
她幾近崩潰,淚眼婆娑地說:有件事,是我一生的恥辱。我一直不想告訴你,一是你年紀小,還有,我不想讓你看不起我。這是命嗎?為什么讓這個世界我最珍惜的你要和我經歷同樣的傷害?我不是不能體會你的感受,也不是沒像你一樣狂熱地愛過。可是,這些都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在我比你現在還小的時候,我也愛過一個男人。我們私奔過,我還為他懷過孩子。但是,又能怎么樣?最終,他還是回到他老婆的身邊,我除了身敗名裂,一無所有!
我戰戰兢兢地問:孩子呢?
她凄涼地笑:你外婆找人幫我打掉了。她說我以后還得做人。可是,我從此就沒有以后了。一個女孩萬不能走錯,錯一步就萬劫不復了!我就是死了也不能讓你重走我的老路啊!
姨媽的話讓我驚心!但,年輕的我如何能體會這里面的傷痛?!我哭著堅持:我不會和你一樣。只要我幸福不就行了嗎?我會幸福的,你就讓我和他在一起吧!
5
幸福是什么?
當年的我如果知道人生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我,還會堅持嗎?
父母終于不再堅持,嘆氣說:隨她去吧!
我開始準備新房和嫁妝。姨媽還在苦口婆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我同林海冰見面,這使得我越來越反感和煩躁。我要么不同她講話,要么就口不擇言。我已經忘了我都對她說過哪些刻毒的話,很多年后我一直記得她的臉,那種大勢已去而自己再也無能為力的絕望,使得她越來越蒼白,越來越憔悴,越來越消瘦。每當那張臉撞入我的記憶,我的心就如針扎般苦痛。那天,毫無征兆,吃飯時我們還在一起,晚上我起來上廁所,姨媽已經把自己吊在衛生間門上,自殺了!
她沒有留下任何話。
但我知道,是我的錯!我全錯了!我哭天喊地求她回來,我愿意聽從她任何話,但,這一切都已枉然!她,我最親愛的姨媽,用她的生命作為最后阻止我繼續前行的籌碼。
我從此,也沒有以后了。
從我在衛生間看到姨媽的那一刻起,我再也沒見過林海冰。他來找我,一聽他的名字我就全身打顫。他寫給我的信,我碰都不碰。家人跟他解釋,讓他有些耐心,不要逼我。
很長一段時間,在我吃飯睡覺上街看書甚至工作和很多人在一起,每時每刻,我稍一分神就能看見姨媽的臉。母親擔心我,把我送到遠方的親戚那里,我從此開始在外地游蕩,越來越不敢再回蘇州。
我沒有同林海冰結婚。
我沒有同任何人結婚。
我像姨媽一樣,會一個人終老!
23年來,我應聘過很多企業,從業余會計師到專職會計再到主管會計。當年姨我念、林海冰做老師的會計專業,成了我后半生的生存根本。
篇9
關鍵詞:入侵檢測;神經網絡;遺傳算法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22-0000-01
入侵是指未經授權的試圖繞過計算機或網絡的安全機制進行非法數據訪問或者篡改數據等危害網絡資源保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的行為。入侵檢測是一種主動的網絡安全防御技術,有效彌補了靜態安全防御技術的不足,能夠對網絡系統提供全面保護。因此,對于入侵檢測技術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而智能化的入侵檢測技術是其中一個研究重點。
一、入侵檢測技術分類
(一)按數據來源分類
1.基于主機的入侵檢測。基于主機的入侵檢測通常以主機系統事件和日志文件作為主要數據來源加以分析,對攻擊事件進行分析、自動檢測審計記錄來發現攻擊,選擇適當方法來抵御攻擊。基于主機的入侵檢測系統保護的目標僅僅是運行該系統的主機,對于網絡環境下發生的大規模攻擊行為通常做不出及時反應。
2.基于網絡的入侵檢測。基于網絡的入侵檢測使用網絡中傳輸的數據包作為主要數據來源,通過統計分析、模式匹配等手段判斷是否發生攻擊行為,能夠實時監控網絡中的數據流量,在攻擊發生時就能將其檢測出來,并做出快速響應。
(二)按檢測方法分類
1.異常入侵檢測。異常入侵檢測是一種基于行為的檢測,根據目標系統的正常行為模式創建狀態模型不斷更新,將用戶行為的各參數與模型中的特征值相比較,若兩者相差較大則視為入侵行為。在檢測過程中,有些正常用戶行為僅僅是因為改變了以往的行為習慣而產生了新的行為,這些行為與狀態模型庫中的值偏差較大,但并不是真正的入侵,會有誤報情況出現,誤報率較高是異常入侵檢測不可避免的問題。
2.誤用入侵檢測。誤用入侵檢測是一種基于知識的檢測,將已知的攻擊方法進行歸納分析創建入侵行為模式狀態模型庫,將實際用戶行為數據與模型中的特征值進行特征匹配或規則匹配,若發現滿足條件的匹配則視為入侵行為。但它檢測范圍很有限,只能檢測出預先定義好的已知入侵行為,對未知入侵行為不能做出正確的響應,所以不斷更新入侵行為模式庫才能保證檢測的完整性。
(三)按響應方式分類
1.主動入侵檢測。主動入侵檢測是在檢測出入侵行為后主動對其進行響應處理,采用的響應方式有自動修復目標系統漏洞、強制關閉相關服務端口或者對有可疑行為的用戶強制其退出系統登錄等。
2.被動入侵檢測。被動入侵檢測是在檢測出入侵行為后只產生報警信息而不主動進行響應處理,系統安全管理員收到報警信息辨別入侵行為,進而對入侵行為進行處理。
(四)按體系結構分類
1.集中式入侵檢測。集中式入侵檢測將系統的各個模塊都集中在一臺主機上,包括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及響應處理,它適用于網絡環境比較簡單的情況。
2.分布式入侵檢測。分布式入侵檢測將系統的各個模塊分布到網絡上不同的計算機設備中,通過收集合并多個主機的審計數據作為主要數據來源,對這些數據進行分布式監聽、集中式分析,并通過檢查網絡的通信,可以檢測出由多個主機共同發起的協同攻擊行為,它適用于網絡環境比較復雜的情況。
二、智能化入侵檢測技術
(一)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是基于模仿人腦結構和功能而形成的一種智能化信息處理技術,它具備自適應、自學習的能力,可以發展知識,適合處理背景知識不確定、背景信息很復雜的問題。它的學習方式有兩種:一是有監督的學習,利用給定的樣本標準進行分類或模仿學習;二是無監督的學習,不給定學習樣本,只規定學習方式或某些規則,根據系統所處的環境產生不同的學習內容,自動發現環境特征和規律性,此時具有更接近人腦的功能。正是由于神經網絡的自我學習能力使其在入侵檢測領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二)遺傳算法
遺傳算法是基于自然選擇和遺傳機理的自適應全局優化概率搜索算法,該算法通過使用計算機模擬生物遺傳和進化過程的方法使得系統具有自學習和優化能力并且適應能力強等特征,它是現代有關智能計算方面的關鍵技術。遺傳算法的優點主要有:對數據對象的個體編碼進行運算,有效地使用遺傳算子解決非數值個體的優化問題;每一代群體中有多個個體,每一次迭代都是對數據集合中的多個個體進行搜索,所以搜索效率較高;它是一種自適應概率搜索技術,以一定的概率確定是否執行各種遺傳操作,所以搜索更靈活。
(三)遺傳算法結合神經網絡的入侵檢測技術
神經網絡技術在智能控制、模式識別、信號處理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發展,已經滲透到計算機的各個應用領域,但仍然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由于遺傳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強,利用它的優點可以克服神經網絡算法收斂慢和易局部收斂的問題,兩者相結合,也解決了單獨利用遺傳算法不易在短時間內搜索到接近最優解的問題。
1.將遺傳算法用于神經網絡訓練。將神經網絡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神經元的連接權值編碼成二進制碼串表示的個體,利用遺傳算法進行常規的優化計算。將碼串解碼成神經網絡,通過計算此神經網絡的所有訓練樣本產生的平均誤差來確定個體的適應度。采用這種方式遺傳算法的運算量較大,當優化設計解決復雜問題的大規模神經網絡時,遺傳算法的搜索空間會急劇增大。
2.利用遺傳算法優化神經網絡結構。利用遺傳算法優化設計神經網絡的結構以及神經網絡的學習規則和與之相關聯的參數。對于每個選擇的個體都解碼成未經訓練的神經網絡,將其結構模式和學習規則編碼成碼串表示的個體,再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以確定神經網絡的連接權值,此時遺傳算法搜索的空間相對較小。
三、結束語
本文研究了基于神經網絡和遺傳算法的入侵檢測技術,隨著神經網絡和遺傳算法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兩者結合可以應用在很多技術領域。
參考文獻:
篇10
內容提要: 專利侵權領域的證明責任分配已成為學界和實務的焦點和難點之一,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訴訟舉證責任的整體研究并不多見。要產生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至少須滿足侵權人的過錯、侵害專利權的事實、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四個要件。在舉證責任分配上,原告應當對創設請求權基礎的法律規范的事實要件承擔證明責任,而被告對權利妨礙、權利消滅和權利受制規范的事實要件承擔證明責任。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各構成要件事實的證明,應根據專利權及專利侵權的特點,依據《專利法》等實體法的規定具體確定。
在民事實體法領域,實體法規范既是行為規范,也是裁判規范,因此,舉證責任分配及要件事實理論已愈來愈受到學界和實務界的關注。[1]審判實務中,證明責任的分配對于判決結論所構成的影響毋庸置疑。具體到專利侵權領域,證明責任的分配成為訴訟爭點的典型案件也日益增多,[2]學界也多有研究。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新產品制造方法專利侵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3]對于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訴訟舉證責任的整體研究并不多見。雖然也有人對專利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作了一定的研究,[4]但其研究較為簡略。而且,隨著《專利法》的多次修改、《侵權責任法》的出臺以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跟進,結合立法及司法實踐的變化對此作出深入研究已日顯必要。
一、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要件之剖析
《專利法》第七章“專利權的保護”中并沒有像《著作權法》第47條一樣具體列舉侵權行為的類型和法律效果,并未對專利侵權責任及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構成要件作出規定。《專利法》只是在第60條規定“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該條只是規定了專利侵權的定義,并未對專利侵權的法律效果做出完整規定,屬于不完全性規范。[5]因此,只能利用一般法與特別法關系的法理,依據侵權責任的一般條款作出解讀,對其加以補充解釋。其中,2010年實施的《侵權責任法》是最為重要的法律規范之一。[6]
《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1款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該條第2款規定的“民事權益”中明確列舉了“專利權”。據此,專利侵權當屬于《侵權責任法》的涵蓋范圍。關于侵權責任的構成,《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7條分別規定了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依《侵權責任法》第7條的規定,無過錯責任要求法定,要對某一案件適用無過錯責任,必須是《侵權責任法》或者單行法明確規定該類案件不以過錯為承擔責任的要件。[7]綜觀《專利法》,并未有規范規定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為無過錯責任,據此,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當為《侵權責任法》第6條規定的過錯責任。[8]
《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2款規定:“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據此,過錯推定亦要求法定。《專利法》也沒有如同《日本專利法》第103條一樣規定過錯推定,[9]因此也不能認為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中的過錯要件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1款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結合《侵權責任法》第2條的規定,專利侵權責任應具備過錯、權益侵害(侵權行為)、過錯與權益侵害之間的因果關系。無論是《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1款還是《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都沒有涉及損害要件,這主要是照顧到我國《侵權責任法》中的“侵權責任”還包括了停止侵害、排除妨礙和消除危險等預防權責任方式。在《侵權責任法》中,損害要件規定在第16條、第19條和第22條等條文中。[10]《專利法》第65條規定的“侵權賠償數額確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損害這一要件。
結合上述分析,要產生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至少須滿足以下要件:(1)侵權人的過錯;(2)侵害專利權的事實(即,未經許可實施專利;《專利法》第11條、第60條);(3)損害事實;(4)因果關系。須指出的是,關于因果關系,由于《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和《侵權責任法》第6條都未涉及損害的問題,因此,該因果關系究竟指過錯與侵權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還是僅指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條文本身并不明確。[11]學說上一般認為,侵權損害賠償中的因果關系要件,指的是損害事實與侵權行為(加害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12]
當然,被訴侵權人也擁有各種抗辯的可能。其中,《侵權責任法》第三章及《專利法》都作了相關規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抗辯:(1)專利權終止的抗辯(《專利法》第五章);(2)合法性抗辯(主要包括許可實施、強制許可實施、《專利法》第69條規定的不視為侵權之情形、《專利法》第70條規定的合法產品來源抗辯等);(3)保護范圍抗辯(《專利法》第59條);(4)現有技術抗辯(《專利法》第62條);(5)專利無效抗辯(《專利法》第47條);(6)方法不同的抗辯(《專利法》第61條);(7)訴訟時效抗辯(《專利法》第68條)。
二、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各要件事實之舉證責任
上述要件及抗辯事由的證明責任[13]如何分配,關涉專利權人的利益實現和訴訟各方利益的衡平問題。[14]該問題的澄清,對實體法的適用構成重要的影響,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
按照舉證責任分配所適用的一般性原則,即“有利性原則”,每個當事人都須為對自己有利的法律規范的要件事實要件承擔證明責任。因此,原告應當對創設請求權基礎的法律規范的事實要件承擔證明責任,而被告對權利妨礙、權利消滅和權利受制規范的事實要件承擔證明責任。[1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2條也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依據該基本原理,結合《專利法》、《證據規定》、《侵權責任法》等規定,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各要件事實的證明責任應當做如下分配:
(一)過錯要件事實的舉證責任
如前所述,我國的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并未采納過錯推定,因此,該要件原則上應當由專利權人舉證證明。但是,由于作為專利權對象的發明等,多為技術信息,專利權人無法像通常的有體物所有權一樣實施占有等物理管理,專利權受侵害時要證明侵權人的過失相當困難。不僅如此,專利權的存在及其內容,都可以通過專利公開制度獲得,而實施專利的人多為相關領域的專家。因此,為救濟專利權人,日本等國家直接規定其為過錯推定,推定侵權人存在過錯。[16]考慮到專利權及專利侵權的特點,我國亦可以在將來的法律中明確專利侵權的過錯推定。因《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2款規定了過錯推定應遵循法定原則,目前要在專利侵權中采納過錯推定的證明責任分配原則,具有極大的法律障礙。從目前的規范依據來看,可以適當擴張《證據規定》第7條規定的精神,在具體案件中根據案情酌情考慮舉證責任倒置。即“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二)專利權侵害事實要件的舉證責任
此即未經許可實施專利這一事實的證明責任問題。原則上,該要件也應當由專利權人舉證證明。但因“未經許可”屬于消極要件事實,理論上言,專利權人難以提出“無”之證據,故其無須舉證;若他方當事人以“有”為抗辯,即以“存在許可”為抗辯,則應視為積極事實之主張,而使其負舉證責任。[17]因此,專利權人就該事實要件的舉證,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舉證證明自己為專利權人;二是舉證證明對方實施專利的行為侵害了專利權。
要證明自己為專利權人,需要證明就特定的發明存在專利、其專利權人為原告自己。通常可以以專利授權證書等加以證明。另外,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專利若干問題解釋》)第1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因此,專利權人還負有證明其權利要求的證明責任。
舉證證明對方實施專利。《專利法》第11條規定了“不得實施其專利”的含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適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就此等事實,專利權人負有舉證責任,即證明被告的某一行為符合該條規定的實施行為。以產品方面為例,原告應當舉證證明被告實施了某產品的制造、銷售等行為,該產品落入所爭議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之內。若嚴格按照《專利法》第11條的規定,專利權人還負有證明對方以“以生產經營目的”實施專利。對此,有學者也提出,非以生產經營目的實施專利,在專利侵權案件中屬于例外情形,證明責任的合理分配應當是將其作為違法阻卻事由對待,即作為權利發生障礙事由對待,由侵權人來證明其實施行為非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這樣更符合社會生活的實際。[18]
舉證證明對方的實施行為侵害了其專利權。根據《專利若干問題解釋》第7條的規定,要判定是否構成侵權,應當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該要件事實,屬于創設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規范上的積極要件事實,應當由專利權人負擔證明責任。當然,若侵權人抗辯,則應當由其證明未落入保護范圍。
當然,關于新產品制造方法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專利法》第61條作了特別規定。其中,新產品制造方法的專利侵權糾紛,第61條第1款吸收《證據規定》第4條的規定,規定了證明責任倒置。該款規定:“專利侵權糾紛涉及新產品制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的,制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制造方法不同于專利方法的證明。”這也符合TRIPs協議的最低要求。但是,該條規定的證明責任倒置,也只是部分要件事實的證明責任倒置,而且設有前置條件。據該款規定,要令侵權人承擔證明責任,專利權人應當首先證明兩點:(1)利用該專利生產的產品為新產品;(2)被告生產的產品與該新產品為同樣的產品。當然,因“新產品”的界定存在爭議,專利權人要證明其產品為新產品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因此有學者建議我國修改法律時采納美國等國家的立法思路,直接采用TRIPs34條1(b)的規定。[19]
(三)損害事實要件及因果關系要件事實的舉證責任
損害數額的確定,與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相關。前者涉及損害事實及其評價,后者涉及相當因果關系等損害賠償范圍理論。因此,此處一并討論。依侵權責任的一般原理,原則上,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都應當由原告承擔證明責任。但因專利侵權損害數額的確定,具有其特殊性,《專利法》第65條規定了侵權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依該條規定,損失額的確定有四種方法:(1)實際損失標準;(2)獲利標準;(3)許可使用費標準;(4)法院酌定標準。
實際損失標準,即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若原告請求按照實際損失賠償,應當對創設請求權基礎的法律規范的事實要件承擔證明責任,即應當舉證證明:(1)實際損失;(2)所受損失因被侵權而引起,即侵權與損失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要證明與侵權行為之間存在相當因果關系的損害賠償范圍究竟為何。
但與有體物的侵害不同,專利侵害所要考慮的通過實施專利生產、銷售的產品市場,因此,侵權人的經營能力、是否存在替代產品等都與專利人的損失之間也具有很大的關系,因此,要證明與專利侵權行為存在相當因果關系的損害賠償范圍,其舉證相當困難。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專利問題若干規定”)第20條第2款規定了變通的計算方法,即“根據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因侵權所造成銷售量減少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的總數難以確定的,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之積可以視為權利人因被侵權受到的損失。”據此,專利權人所要承擔的舉證責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其減少的產品總數、產品的合理利潤;或(2)侵權產品的銷售總數、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就第一種情形言,對專利權人來說,就侵權產品中專利發揮了多大的貢獻、侵權產品的銷售與專利權人的銷售額減少之間的因果關系、侵權人的獲益等相當因果關系上的各要件事實,專利權人無須證明,只要就其自身熟知的產品減少數與合理利潤做出證明即可,顯然緩和了損害額確定上的證明責任。就第二種情形而言,較之相當因果關系的證明,其證明也相對容易。但是,此處“獲得的利益”,究竟指毛獲利還是純獲利,素有爭議。日本判例中多主張純獲利,但最近學說批評較多。該學說認為,該計算方法原本是為了緩和專利權人的舉證責任而設,若將其理解為純獲利,要讓專利權人證明侵權人的成本等經費問題,也是相當地困難,會變相地使得制度的目的無法實現。因此,目前有不少學說支持其為毛獲利。[20]從制度目的而言,我國的相應規定也可以做同樣理解。但是,《專利問題若干規定》第20條第3款規定了一般按照“營利利潤計算”,除非是“完全以侵權為業的侵權人”,可以按照“銷售利潤計算”。這實際上又加大了專利權人的舉證難度,營業利潤屬于侵權人一方的內部信息,如何舉證,具有相當大的困難,而要請求“銷售利潤”,得證明“完全以侵權為業”。因此,依制度目的此處規定有再考量之必要。
《專利法》第65條也就規定了其他三種方法,也緩和了專利權人在相當因果關系上的舉證責任。當然,依舉證責任的一般法理和《專利法》第65條規定的“難以確定”這一要件,若侵權人證明了專利權人的實際損失,當不得適用這三種方法。因此,獲利標準的證明責任問題,已如前述。關于許可使用費標準,專利權人應當證明專利使用許可費的存在、性質、范圍、時間等,以供法院判斷合理的倍數(《專利問題若干規定》第21條)。法院酌定標準,因屬于法院職權,無須專利權人舉證,其只要證明損害事實存在即可。當然,對于侵權人而言,其可以通過證明其他計算方法得以確定賠償額而不適用法院酌定標準。
另外,《專利法》第65條還規定了“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因此,權利人要請求該賠償,當證明:(1)發生了此等費用;(2)此等費用乃是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3)該費用為合理。
(四)抗辯事由的證明責任
《專利法》第62條規定的現有技術抗辯、第70條規定的合法來源抗辯以及侵權人針對專利權人的上述各要件事實的主張所做的抗辯,負有舉證責任。此等毋庸多說,不贅述。
三、結語
自實體法與程序法分離以來,再加之知識產權法與民法學的學科分離趨勢,法律部門及學科之間的交流也日趨漸遠,這不僅造成了學理上的“盲區”,對于司法實踐也是極端不利。而專利侵權領域的舉證責任分配,涉及專利侵權責任的要件事實理論,銜接了《侵權責任法》、《專利法》等實體法規定和《民事訴訟法》等程序性規定,是專利侵權糾紛領域的交叉問題之一。本文以此為切入點,試圖在法學學科內部重新交流融合上作出一定的嘗試,以實現法律規范之間的體系性和諧。在這一體系性整合過程中,各制度內在的特點值得關注。具體到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各構成要件事實的證明,應根據專利權及專利侵權的特點,依據《專利法》等實體法的規定具體確定。
注釋:
[1]段文波:《裁判邏輯與實體法秩序之維護——要件事實論綱》,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徐青森、丁相順:《要件事實與實務養成模式比較》,載《法律適用》2005年第9期;羅筱琦:《證明責任分配與要件事實理論》,載《河北法學》2006年第9期。
[2]例如,“張喜田與石家莊制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石家莊制藥集團華盛制藥有限公司、石藥集團中奇制藥技術(石家莊)有限公司、吉林省玉順堂藥業有限公司侵犯發明專利權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0年第10期)中,原審法院舉證責任分配是否正確,最高人民法院結合當時的《專利法》第57條(現第61條)作出了說理和判斷。
[3]劉紅兵、盧山:《方法專利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分配》,載《知識產權》2007年第5期;符啟林、宋敏:《方法專利侵權舉證責任倒置適用條件之研究》,載《電子知識產權》2008年第4期。
[4]李小偉:《略論專利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載《知識產權》1994年第4期。
[5]雖然該條規定中也出現了“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的表述,但從整個條文來看,其更多地是規定專利侵權糾紛解決的程序;而且,即使結合《專利法》第11條,也無法構成一個完全性的規范。《專利法》本身的規范很難構成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及停止侵害請求權發生依據的規范。
[6]當然,《民法通則》第118條規定的侵害知識產權的民事責任,也是專利侵權相關的重要法律規范之一,但因該條只是列舉了知識產權侵害得以請求的民事責任方式,并未規定構成要件,很難構成完整的請求權規范基礎。
[7]王勝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解讀》,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34頁。
[8]關于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素有爭議。曾有學者主張其為無過錯責任,但已有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其應當是過錯責任,參見陶鑫良、袁真富:《知識產權法總論》,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頁以下。當然,關于停止侵害請求權,《專利法》第60條規定的“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規定了停止侵害請求權的無過錯責任。
[9][日]牧野利秋:《特許権侵害訴訟における差止請求及び損害賠償請求の要件事実》,載牧野利秋、飯村敏明編:《新·裁判実務大系4知的財産関係訴訟法》,青林書院2006年版,第70頁。
[10]張新寶:《侵權責任法》(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8頁。關于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素有三要件說和四要件說之爭,但我們認為,學說爭議應當從法條的文義解釋入手,若嚴格依《侵權責任法》第6條的規定,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只能是“過錯、權益侵害(侵權行為)、因果關系”三個要件,并不涉及損害事實、違法性等要件。
[11]周江洪:《日本侵權法中的因果關系理論述評》,載《廈門大學法律評論》第8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頁。
[12]王利明:《侵權責任法研究(上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668頁;張新寶:《侵權責任法》(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33頁。
[13]本文不刻意區分證明責任和舉證責任。嚴格意義上言,證明責任與舉證責任存在區別,證明責任包含了客觀證明責任和舉證責任雙重含義。但與民事訴訟法學界的觀點不同,我國的司法解釋以及《侵權責任法》等規定均使用“舉證責任”的概念(參見周翠:《<侵權責任法>體系下的證明責任倒置與減輕規范》,載《中外法學》2010年第5期)。
[14]魏瑋:《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中證明責任的分配》,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9期。
[15]周翠:《<侵權責任法>體系下的證明責任倒置與減輕規范》,載《中外法學》2010年第5期。
[16][日]金井高志:《民法でみる知的財產法》,日本評論社2008年版,第208頁。
[17]楊劍、竇玉梅:《論消極要件事實的證明》,載《法律適用》2007年第7期。
[18][日]牧野利秋:《特許権侵害訴訟における差止請求及び損害賠償請求の要件事実》,載牧野利秋、飯村敏明編:《新·裁判実務大系4知的財產関系訴訟法》,青林書院2006年版,第58頁。
[19]符啟林、宋敏:《方法專利侵權舉證責任倒置適用條件之研究》,載《電子知識產權》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