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新技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06:39: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汽車新技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汽車新技術論文

篇1

關鍵詞:汽車;維修特征;進展

引言

現代汽車工業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而日新月異,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廣泛運用,特別是電子技術、液壓技術在汽車上應用,使當今的汽車是集各種先進技術的大成,新穎別致的汽車時時翻新。而現代汽車的故障診斷不再是眼看、耳聽、手摸,汽車維修也不再是師傅帶徒弟的一門手藝,而是利用各種新技術的過程。隨著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日益呈現出汽車維修的高科技特征,與其同時汽車維修理念也不斷更新。

一、現代汽車維修的特征

1.1故障診斷特征

現代汽車已不是簡單的機械產品,也不是最初的交通工具,而是由原始汽車進化到一個高科技的結晶體。特別是電子技術、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汽車的科技化程度不斷得到提高。電子燃油噴射系統發動機(EFIE)、ABS防抱死制動系統、SRS安全氣囊系統、電子控制自動變速箱系統(AT)、加速滑動調整系統(ASR)、自動空調系統(A/C)、電子懸掛系統(ECS)、動力轉向系統、自動巡航系統、中控門鎖及防盜系統、TCS動力牽引系統及自我診斷系統等,這些總成均由電控單元件(ECU)全面控制,電控單元具有自診斷功能,能記錄出現的故障,并以代碼形式存儲在電控單元存儲器中。通過解碼器可從電控單元儲存器中讀出存儲的故障碼,從而確定故障的部位和提供排除故障的在線幫助。

1.2檢修工具特征

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維修設備也隨之產生了質的變化。汽車保修設備的生產,也不再是多以機具類為主。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批批先進的進口汽車檢測設備和儀器涌入國門。四輪定位儀、解碼器、汽車專用示波器、汽車專用電表、發動機分析儀、尾氣測試儀及電腦動平衡機等,這些昔日人們十分陌生的檢測設備,已經成為現代維修企業的必備工具。而這些檢測設備,本身就是高科技化的產品,是電子檢測技術、電腦技術的高級集成物。要熟練地操作使用這些檢測設備,技術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并要掌握外語和電腦技術,才能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充分發揮檢測設備的各項功能。這種高科技化的現代汽車檢測設備,使現代汽車維修的科技含量大為提高。

1.3維修資訊特征

隨著資訊、信息、網絡化技術的發展,使各行各業都處于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汽車從結構到控制技術日趨高科技化,汽車新品牌、新裝備、新功能層出不窮。維修技術人員不可能將數千種車型的維修資料、數據、程序記憶在大腦中。汽車維修技術人員的知識、技術、經驗以及對資訊的全面掌握,越來越顯示出自身的局限性。而解決這一不足的就是汽車維修專業互聯網絡,即INTERNET互聯網。

INTER-NET互聯網的出現,徹底打破了資訊傳遞在空間、時間上的局限,能在第一時間最全面、最快速地將資訊迅速地傳到地球上每一角落。而INTERNET互聯網絡在中國現代汽車維修行業中已嶄露頭角,從國際汽車維修行業看,維修行業技術資料查詢、故障檢測診斷、技術培訓網絡化,已得到全面的普及。以美國汽車維修業為例,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在維修信息綜合管理、專家集體會診、網上查詢資料、網上解答疑難雜癥、網上開展技術培訓以及網上購買汽車維修資料,已經成為維修行業的基本特征。汽車維修專業互聯網絡,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起步,以歐亞·笛威汽車維修專業網站為例,從1995年起,即建立了在會員單位內部使用的遠程通訊BBS。1996年,開始投入巨資,大規模建立汽車維修INTERNET互聯網站。目前已發展成為專業性最強的網站,涵蓋歐美亞各車系發動機、變速箱、空調、懸掛、轉向、定速、安全氣囊及防盜等各系統的基本保養、檢修程序、各類數據、各類元件位置圖、機械拆裝圖以及電氣線路圖,并實現了在網上答題、網上咨詢、網上購物和網上培訓等功能。

1.4維修人才培訓的特征

在我國傳統的汽車維修企業中,維修人員的文化水平、理論基礎、外語水平都較低,傳統的培訓方式大都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很難達到機電一體化、懂電腦、會外語的現代維修技術人員的水平。隨著汽車高科技的發展,從事汽車維修服務的技術人員,必須具備高科技的素質,除了具有堅實的汽車專業理論外,還需要熟練掌握各種汽車檢測設備與儀器,能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使用電腦分析及汽車維修專業INTERNET互聯網查詢汽車維修資料,對出現的各種疑難雜癥進行分析,達到準確判斷、熟練排除,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時、最優質的服務,排除各類汽車故障,使車主滿意。此,除了學校的專業教學外,汽車維修技術人員還要加強自身學習,還要借助于各類技術培訓,特別是電化教學和網上培訓,不斷更新維修觀念、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素質,才能維修現代汽車。

國外汽車維修教育界還推出了以多媒體電腦運作的動畫及實物教學光碟資料庫,可應用在遠距離教學和網上教學,并可由教師依學生程度及教學課程,自動編排教學影片播放內容、播放順序、播放時間,隨時調整不同的考評內容和考評標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意愿,建立起電腦教學化的啟發式和互動式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成效。這種電腦教學的方式,構成了現代汽車維修培訓的新特征。

1.5維修管理的特征

隨著電腦及相關系統的發展,在許多國家,電腦管理已在汽車維修行業中廣泛應用,而且這個趨勢將持續擴展。在我國,采用電腦化管理還剛起步,對于大多數汽車維修企業而言,誰擁有最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現代化的管理方法、最精確的管理數據分析及最良好完備的服務,誰就能爭取最多的客戶,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采用電腦化管理,可以對修理部門的業務部、零件部、車間、收銀、總經理監控諸方面進行聯網操作,綜合管理,使經營活動一目了然,克服了以往混亂的管理局面,將管理人員從日?,嵥榈氖聞罩薪夥懦鰜?,提高辦事效率,獲得客戶認同。上層管理者也可以通過電腦管理網絡系統及時了解汽車維修的動態情況,便于統籌安排。可以使維修行業改變傳統手工作業的模式,實現質的飛躍。可以讓廠長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爭取更多的效益。

標準規范的電腦化管理,可自動建立完整準確的客戶及車輛檔案,為長期、靈活的客戶服務奠定基礎,完善的維修跟蹤服務功能能增添客戶的滿意程度。可以消除工作方面的一些失誤,提高工作效率。車輛與客戶的動態跟蹤可以使業務部具體掌握車輛及每一個客戶的細節,隨時提醒客戶進行維修、保養和零件的更換,體現服務的完整性、及時性、層次性。

二、現代汽車維修與傳統方法比較

現代汽車維修無論從理念、維修制度,還是修理企業的管理及故障診斷的智能化方面,與傳統維修方法相比,均有較大的質的飛躍。

三、現代汽車維修企業素質

3.1企業素質特點

現代汽車維修企業贏得生存和發展空間,必須重視企業自身素質的提高,企業素質要素主要包括:

①企業管理現代化。②企業技術管理隊伍的建設。③企業技術業務水平。④維修技術資料和技術信息的使用。⑤維修車輛的質量水平。⑥經營觀念和服務意識。⑦企業信譽及服務信譽。⑧企業的經營效益、職工收益和參與市場競爭的價格優勢。⑨維修市場的占有量。10企業的社會形象、知名度和社會認同感。企業發展的要素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企業綜合素質的量化指標,其數學表達式為

Q=[F1X1+F2X2+…+FnXn][F1Y1+F2Y2+…+FnYn]=∑FiXi/FiYi(1)

式中Q——企業綜合素質指標

Xi——企業已具備的各項素質要素占社會平均統計量的百分比

Yi——企業應當具備的各素質要素,即該要素的社會平均統計量

Fi——分析系數,確定各因素的重要度,主導因素取1,其余取0~1

3.2WTO與汽車維修

加入WTO對中國汽車維修業的影響是巨大的。為了適應售后服務的要求,國外汽車維修業將相繼進入中國市場,國外汽車維修業的介入給中國汽車維修市場提供了一個較為先進的高效的國際技術環境,對促進國內汽車維修業的更新改造、加速汽車維修業技術進步的進程,將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目前國內汽車維修技術水平、管理能力、經營方式、生產規模、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意識,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如在實現汽修業的配件送貨及全方位的零庫存等。我國汽車維修的經營方式將逐步與國際接軌,多種經營方式已全面展開,如特約維修、維修、現場維修、專項總成維修,也將實現連鎖經營維修、定點維修、會員制方式維修及俱樂部方式的維修等。充分體現低成本,以專一保證質量和服務的優越性。

四、結束語

傳統的汽車維修方式、維修制度以及經營模式必然被現代汽車維修方式所代替。以往的汽車維修往往就維修談維修,現代汽車維修是汽車銷售、零件銷售、資訊及售后服務四位一體緊密結合。汽車維修的新趨勢是維修對象的高科技化、維修設備現代化、維修咨詢網絡化、維修診斷專家化、維修管理電腦化及服務對象的社會化。國外汽車維修企業以汽車服務貿易的形式進入國內市場,使我國汽車維修行業將面臨嚴峻形勢,而在汽車維修企業發展要素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將是:管理、技術、裝配和信息。倡導汽車維修行業的服務優質化、品牌化、現代化,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曹德芳.汽車維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70-78.

[2]王靜文.汽車診斷與檢測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90-120.

[3]徐華東.桑塔納轎車維修技術[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34-41.

[4]戴冠軍.廣州本田雅閣發動機的檢查與調整[J].汽車技術,2002,(6):36-38.

[5]石磊.車載信息技術及其發展[J].汽車維修,2002,(9):44-46.

[6]張沈生.汽車維修技術的發展[J].汽車維修,2002,(6):6-7.

[7]湯子興.夏利轎車電噴發動機故障自診系統[J].汽車運用,2002,(1):34-35.

[8]崔吉男.入世與中國轎車業新一輪規模擴張[J].汽車維修,2003,(1):6-8.

篇2

英文名稱:Automotive Engineering

主管單位:中國科協

主辦單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4-6546

國內刊號:11-2221/U

郵發代號:2-341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9

期刊收錄: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篇3

一、關于零部件制造設備新技術應用 

目前汽車廠設備關于汽車零部件制造的技術應用形式較多,包括塑料件漆膜粘結、負荷陶瓷制動盤、鎂合金等等。就塑料件漆膜粘結新工藝技術來看,其技術應用原理并不是將尤其噴撒到零件表面上,而是運用化學形式通過注塑成型機進行漆膜粘貼,現階段關于該技術工藝開發與研究較多,其中以克萊斯勒公司為典型代表。在設備技術應用過程中,通過塑料件漆膜粘接能夠大大控制零件制造的成本投入,例如在汽車廠設備配備中投入五臺左右注塑成型機,汽車漆膜項目就能夠順利開展,而節省下的成本投入在數千萬左右。另外,近幾年關于鎂合金在汽車廠設備制造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應用鎂自身優勢,能夠通過熱轉換進行生產,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電解工藝技術進行生產。應該鎂合金進行汽車零件生產其生產成本較高,且耐久性有待進一步提升。但將鎂合金由于汽車制造中的傳動系零部件及儀表板生產零部件,能夠有效提升汽車零件質量及整體性能。就現階段的應用及研況來看,鎂合金更傾向于應用在鎂制缸蓋及變速器外殼上,這種技術應用目前以歐美國家為主,通過實踐技術應用逐漸實現技術普及。盡管鎂壓鑄件使用規模有限,但這種應用技術是目前較多汽車廠生產制造加大關注與研發的新技術形式。 

二、汽車廠關于車身技術應用 

1.計算機模擬技術 

現階段各國汽車制造企業已經將金屬板料形成過程數值模擬作為汽車零部件設計中的一個標準工具,通過這種數值模擬形式能夠有效控制次品率、廢品率,并提升沖壓質量,這對汽車制造企業來講能夠大大降低汽車制造成本。目前在汽車廠設備應用中主要采用模塊化沖壓技術、特種成型技術等等。通過采用代用控制功能模塊式沖壓的壓力機設備,以及帶材矯正機進行系統運行,在運行過程中完成沖模橫向位移,并進行帶材進給定位功能操作。該系統應用可編程沖壓,所以系統能夠柔性的滿足生產需要,在帶材上完成不同汽車零件生產。通過設備串聯式加工,能夠對工件進行兩面沖壓加工,最大限度提升設備工藝水平及生產效率。另外,應充分明確應用這種設備技術能夠將沖壓加工系統柔性與生產效能統一。 

2.亞毫米沖壓技術 

亞毫米沖壓主要是指將車身沖壓件精度控制在0-1.0mm范圍。該沖壓技術應用對精度要求較高,要保證沖壓件尺寸能夠精準的控制在亞毫米范圍,并嚴格控制其敏捷度,要有效減少30%以上沖壓時間,并對模具設計與制造時間、工裝準備時間進行有效控制,縮短整體車型制造時間。 

三、車身焊接設備及工藝技術分析 

隨著科技水平提升,車身制造工藝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發展,從租出拼接技術到激光復合焊接工藝,經歷了技術的創新與研發。 

1、激光復合焊接功能以 

其主要是一種通過借助激光焊接工藝,并同時利用兩種焊接技術在焊接區的一種方法。這項技術具有幾點優勢特點:焊接過程中的電弧高穩定性以及大熔深;焊接焊縫具有較強韌性;無焊縫背面下垂情況;同時也具有較好的經濟性。 

2、實例分析 

采取激光復合焊接工藝過程中,主要借助的是MIG復合焊接技術,同時因為此項技術需要與MIG釬焊之間相融合,最終有效克服技術缺陷,能夠產生良好電弧穩定性。焊后焊縫熔寬將會可以充分達到設計需要,焊縫表面所具有的光滑程度以及良好可塑性,通常而言,并不需要PVC涂層,則能夠利用裸表面完成應用。但是焊縫屬于連續性密封焊縫,為此,可以極大程度上提升汽車車身的剛性以及密封性。 

參考文獻: 

[1]陳益平,李方茂,余臘鳳. 某汽車廠涂裝面漆三臺空調加濕改造技術方案[J]. 科技傳播,2011,21:32-33. 

[2]鮑中美. 汽車生產中工藝設備的選型技術研究[A]. 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2003湖北汽車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2003:2. 

[3]馬哈中國培訓中心——成就最全面的汽車檢測設備及技術培訓[J]. 汽車維修與保養,2016,08:81. 

[4]葛世名,李工一. 高紅外技術在第一汽車廠的應用[A]. 中國光學學會紅外光電器件專業委員會、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紅外專業分會、中國電子學會光電子學分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爐分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熱專業委員會、中國光學學會錦州分會、云南省光學學會.第八屆全國紅外加熱暨紅外醫學發展研討會論文及論文摘要集[C].中國光學學會紅外光電器件專業委員會、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紅外專業分會、中國電子學會光電子學分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爐分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熱專業委員會、中國光學學會錦州分會、云南省光學學會:,2001:2. 

[5]鄧平堯. 分析汽車維修現狀與技術設備及質量管理控制[J]. 山東工業技術,2015,21:267. 

篇4

論文摘要:本文綜述新經濟環境對汽車產業可能造成的影響和沖擊。討論汽車產業嫁接新舊經濟的經驗,研究探索中國汽車產業進人新經濟時代的生存和發展策略。

1新經濟是21世紀的主導經濟

新一輪世界產業革命浪潮正在悄然迫近。人類社會在經歷了采集經濟、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后,世界經濟已面臨一種以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和知識驅動為基本特征的社會經濟形態—新經濟(LIVewEconom3)。新經濟是相對傳統經濟而言的新概念。新經濟作為21世紀的主導經濟,主要表現為持續的高經濟增長、高就業和低通貨膨脹的“兩高一低”特征二新經濟將對典型的傳統產業—汽車業造成自上而下的大變革。這場變革可能會改變汽車產業的根本性質,誘發汽車產業在組織構造、產業界限、供應鏈結構、生產模式、產品壽命、市場格局、競爭方式、交易速度和金融制度等方面深層次的革命。新經濟崛起將對全球汽車產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危機和風險。

2對汽車產業的影響和沖擊

新經濟對傳統汽車產業造成的影響和沖擊十分明顯。例如,新經濟發源地美國近年來汽車產業產值占GDP比重己逐步下降,經濟增長中有27%歸功于高新技術產業,而傳統支柱產業—汽車業的份額僅占4%左右;;1998年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市盈率平均僅為9,而微軟公司卻高達52。另外,三大汽車公司的市場資本總值還及不上微軟公司。新經濟對汽車產業造成的影響和沖擊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新經濟帶來了汽車產業新的經濟運行模型,更引發了產業的制度創新。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汽車工業生產力發展并沒有或并不完全依賴科技進步,企業的制度創新將更重于技術創新。隨著發展中國家汽車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低效使用的例子增多,人們認識到,機制和制度層面的問題將成為制約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2)網絡經濟對傳統汽車產業的沖擊是多方面和顛覆性的。例如電子商務以極具侵略性的銷售模式,瓦解了汽車傳統銷售的業務組合,改變用戶傳統的購車經驗,動搖傳統用戶的忠誠度,改變傳統汽車市場的固有格局,從而使汽車企業不得不重新構建新的流通體系,制訂新的經營戰略;

(3)在新經濟時代,全球競爭加劇導致汽車產業知識一技術一產品更新周期的縮短,人們將網絡年(3個月)”來描述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速度。虛擬電子空間產生的“虛擬現實技術”和“動態聯盟”為加快汽車產品創新和開發速度提供了可能。例如,在1991)年轎車由構思到生產出廠要花費6年時間,而現在已縮短為不到2年。

(4)全球汽車供應鏈及其管理正由“縱向一體化”趨向“橫向一體化”。根據新經濟時代供應鏈管理需要,汽車產業將借助信息技術,建立供應鏈管理運行的支待系統和平臺,重新設計組織結構及業務流程,組合資源要素,實現利潤最大化;

(5)工業經濟時代的效率標準是勞動生產率,而新經濟時代講究的是知識生產率。隨著知識對汽車產業增長的貢獻度越來越大,汽車產業的附加值已逐漸偏重于研究開發和銷售服務兩頭,呈現“啞鈴型”態勢(見圖1)。例如,50年代一輛汽車成本的85%以上是支付給從事常規生產的工人和零部件及原料供應商,到90年代末,這兩部分成本的份額不到60%余部分支付給了設計人員、工程師、規劃人員、策略家、金融專家、經營人員、律師、廣告商和銷售商等一批善于識別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者;另外,美日歐發達國家的汽車工業逐漸趨向“空心化”,即將生產企業遷移國外。而這種“空心化”反而使企業競爭力增強;

(6)與工業時代不同的是,新經濟時代的市場需求表現為個性化和多樣化,汽車生產方式趨向“多品種變批量”的敏捷化柔性化生產。而大批量重復性生產變得不合時宜。如通用汽車公司曾投資30---40a億美元,建立僅需15管理的高度自動化的未來工廠,但后來因市場原因無法獲得預期的效益而只得關閉。事實將證明,在新經濟時代,僅僅依靠投資和提高生產規模不能解決企業竟爭力問題;

(7)魔”成為新經濟時代企業競爭模式,競爭合作關系將取代傳統汽車工業的單純競爭關系。汽車工業全球戰略聯盟的案例層出不窮。例如,美國三大汽車廠商合資成立了電子商務網站.并號稱要將這個網站對全世界所有汽車制造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開放,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虛擬采購市場,從而創造“上午合作,以便下午競爭”的奇跡。

總之,過去100車改變了世界,未來將進人世界改變汽車的新經濟時代。在新經濟時代,汽車工業、汽車產品和汽車企業的概念將發生根本性變化?,F在,汽車是裝有計算機的輪子,在新經濟時代的未來.汽車將是具有輪子的計算機。預計到2014高度成熟的汽車產品將轉變為建立在新型輕質材料、新能源和新型混合動力基礎上的消費類電子產品,汽車產業也將改造成為高新技術產業。

3汽車產業嫁接新舊經濟的經驗

24世紀初,汽車的規模生產使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進人了以汽車工業為支柱產業之一的工業化時代。然而,近年來新經濟正成為美國等國家經濟長盛不衰的支住力量,汽車工業作為典型的傳統經濟產業出路何在,汽車產業如何嫁接新舊經濟體系,成為汽車界的重大研究課題。美國和其它發達國家汽車工業界通過研究探索,對此作出了成功的努力。

(1)面對日本汽車工業的競爭,美國汽車產業不是在世界市場的價格競爭中坐等淘汰,而是由政府引導,組成以企業為主體的“PNGV”國家創新系統,向傳統汽車注人高新技術,從而爭回世界汽車第一生產大國的地位。在新經濟時代,由于信息革命涉及新舊產業眾多領域,因此.政府對推動汽車產業高科技化的作用日顯突出;(2)美國及發達國家現代轎車上的電裝部件價值占整車比重已超過所有鋼材費用的份額,平均達到30%(其中電子裝備價值達220)。通過汽車電子的大量應用(見圖?),新經濟成分已成功地與傳統經濟實現了對接;

(3)產業界限模糊、產業相互結合是新經濟時代的趨勢之一。汽車產業與信息產業具有互動互促的關系(見圖3)4美國汽車產業為信息產業提供巨大的應用市場,信息產業通過推進汽車產業信息化進程,為汽車產業實現輔助作業、重組作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增值的可能,從而提高了美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4中國汽車產業爭取“生存權”的策略

近100年來,發達國家汽車企業的競爭焦點經歷了規模經濟一成本價格一質量性能一品種多樣化等競爭歷程,目前又進人了高新技術的更高層次競爭。由于新經濟時代的來臨和加人從飛的臨近,中國汽車工業將迅速與世界汽車產業全面接軌。在新形勢下,中國汽車工業不但要補市場經濟的課程,還將要承受新經濟競爭環境的考驗。因此根據中國經濟發展所處階段的定位和對21世紀發展的預測,必須考慮爭取新經濟時代中國汽車產業“生存權”策略。

4.1面上實行“井行”發展策略

目前汽車產業面臨的問題是當規模經濟這一課尚未補完,勞動力價格優勢又在逐步消失,產品質量仍是困擾企業的頑癥,再遇上產品換代加快的市場競爭壓力。在競爭環境下,中國汽車工業不可能亦步亦趨,串聯式走完傳統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按照“并行工程”思想解決以上一系列問題;

4.2點上實行“跨越式”發展策略

當前世界汽車產業正面臨新技術革命和新一輪產業調整的發展契機,新經濟時代創造了汽車工業在全球范圍內重新洗牌的機會。因此無論是發達國家汽車企業還是發展中國家汽車企業可能將打破傳統工業的“壇壇罐罐”,重新處于新的起跑線上。我們必須發揮利用發展中國家“后發效應”,及早對“新一代汽車電子裝備”、“汽車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復合動力及氫能源汽車)”、“電子商務”、“虛擬現實(VR)技術”、“智能交通汽車系統(邢)”和“超級汽車”等未來技術進行跟蹤、研究和探索,以便選擇重點,制定對策,并尋找契機,適時投人,以實現新經濟時代汽車工業“跨越式”發展;

4.3推行“企業為主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策略

“創新”是新經濟的靈魂。根據國外汽車工業的經驗,創新的主體是企業,汽車公司應成為技術創新的需求者、開發應用者和主要投資者。政府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當前我國汽車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的情況下,政府應發揮“助推器”作用,牽頭建立“國家汽車創新系統”,組織官產學研,對汽車工業“競爭前基礎技術”進行聯合攻關,以增強中國汽車工業整體竟爭力;

篇5

關鍵詞:職業學校 研究所 科研能力

對于職業學校教師而言,受自身學歷、專業、環境所限,很難獨立進行科研工作,要想促進職業學校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在進行校企合作的同時,要注重與相關研究機構進行合作,為職業學校教師提供良好的平臺,制訂相關的制度、計劃,激發教師的科研熱情,把教學與科研有機的結合起來,以科研素質提升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使教學改革穩步推進。

一、以教學團隊為基礎組建科研團隊,并積極與研究所等相關研究機構合作

職業學校教師受到各種因素制約,在平日的工作中,往往僅注重教學工作,而輕科研或者不知如何進行科研工作。職業學校教師要想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就應該發揮集體的力量,一般情況下,職業學校每個專業都設有教學團隊,每個教學團隊的教師所教的科目、所學的專業都是相近的,在這種情況下,以教學團隊為基礎,成立相關的科研團隊,這樣避免了單打獨斗,容易讓教師克服畏懼心理,在團隊中每個人貢獻自身的力量。同時在科研團隊的基礎上,積極與社會、企業、高校的研究機構合作,讓各科研團隊積極參與到相關課題組中,通過與相關研究人員的密切接觸以及對課題的深入參與感受科研氛圍,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煙臺汽車工程學校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以教師所學專業、所教課程為依據,成立了六個科研團隊,發揮集體的力量,并參與到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汽車新技術研究所的科研中來,通過參與具體課題的立項、實施、結題的全過程,感受科研的魅力,提升自身的素養。

二、充分利用研究所等相關平臺,加大教師科研能力培養力度

科研素質是作為現代化教師綜合素質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尤其對于職業學校的教師而言,教師在科研能力方面還比較薄弱,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職業學校教師的知識面較窄、知識結構單一,因此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并及時了解相關學科和理論的發展動態,以便形成自身良好的科研素質,從而使教師參與科研的熱情與科研質量不斷提升,進而使教師能夠自覺地利用科研方法解決教育教學遇到的各種問題,為教學改革服務。

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在與汽車新技術研究所合作的過程中,一方面參與其各級各類縱向科研課題,通過參與研究所縱向課題的研究、文獻資料的收集、理論知識的匯總及學術論文的撰寫,加大對汽車新技術理論的學習,很好的提升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尤其是對于目前汽車新技術方面的相關知識有了較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將汽車新技術理念運用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另一方面更多的參與到研究所與企業合作的橫向課題中來,通過橫向課題的參與,加深了對相關企業的了解,對企業目前的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產業升級有了全面的了解,為教學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同時教師通過橫向課題的全程參與,尤其是產品的設計、制作的整個流程,既提升了教師實踐動手能力,又學會了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而且可以直接將所學的相關知識、技能直接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在提升教師能力的同時,很好的推動了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的教學改革。

汽車制造與檢測專業在安排教師參與到研究所的相關工作中來的同時,還積極邀請研究所的負責人、縱橫向課題的主持人與專業教師進行座談,讓教師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進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激發職業學校教師的科研熱情

建立健全職業學校科研激勵機制,可以激發和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職業學校教師的科研潛力,使他們在教學之余積極投身于科研工作,從而快速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推動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發展,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根據自己每年的科研計劃,以每學期為單位,定期檢查教師的科研成果,作為評優樹先的一項依據。目前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結合汽車新技術研究所的相關制度,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相關科研激勵政策,根據教師科研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在進行考核時,尊重汽車新技術研究所的意見,對參與研究所相關科研項目的教師,由研究所如實的給出相關意見,確定考核等次,將考核結果記入教師業務檔案,作檠?!半p師型”教師、教學能手、優秀教師等評選的推薦依據。

隨著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針對職業學校教師的培訓從國家到地方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很多教師自身也有很多參加培訓的渴望,而且在國家對“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大力號召下,很多培訓已經偏向于創新層面,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目前把培訓當作了一種科研激勵方式,每學期的教師培訓要與科研成果掛鉤,對于積極參與科研,并取得相關研究成果的教師,在進行國培、省培的推薦報名時優先考慮,讓培訓工作不僅能滿足教師知識更新的平臺,而且讓培訓教師找到一種榮譽感,極大的激發了教師的科研熱情。

四、結束語

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在提升教師科研能力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通過制定激勵措施,極大的激發了教師從事科研的熱情,并在與汽車新技術研究所的深入合作的過程中,以科研團隊為基礎,參與到相關課題的研究中,很好的促進了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曹鳳.高職高專院校的科研工作及其對教學的促進作用[J].教育與職業.2011.07.

篇6

隨著時代的發展,全球面臨著石油能源危機和環境惡化問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是當前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2015年4月29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聯合《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從政策知道國家在未來幾年一直支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

電動汽車屬于高端新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在教學上面臨著設備單一、師資缺乏、教學模式落后等問題,作者通過閱讀基于生產過程工學一體化和項目化教學相關的文獻以尋找一種適合電動汽車教學的模式。2009年11月,大連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鄧鵬舉探討了項目與課堂交互式教學,教學中強調創新的理念、求真務實的態度是課程教學能力培養的前提和保障 [1];2012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王英紅提出了“項目主導、統分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大學生實踐意識、實踐能力,在設計和實踐運用中解決了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考核評估體系的健全等問題[2];2012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徐艷提出了廣告學專業“品牌項目組"課堂實踐教學法的探索與思考,過對學生進行分組,模擬廣告公司內部品牌項目組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實踐教學中來,既可以提高學生廣告實務技能,又能很好地實現理論學習和專業實踐的統一[3];2013年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潘宗友提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汽車專業教學改革的探討,該教學模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的融為一體,突出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楊舜伊提出了基于生產過程的《煉焦生產技術》項目化教學,探索“工學結合 、工作過程為導向 ”的項目化教學模式 , 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綜合上面的文獻,結合高職院校的基本實情,提出了基于生產過程項目化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

二、目前課堂教學的現狀

目前,高職院校存在的主要現象是教師上課困難、學生難教;學生上課無心向學,不知道學了本門知識以后怎么用,或者不知道用在工作上什么地方,從而導致企業需求與高校畢業生嚴重脫節。針對以上現象,筆者分析歸納了如下幾個問題:

(一)業務型師資缺乏。高職院校業務型師資缺乏,多數是剛剛畢業的研究生,沒有高深的汽車企業實踐經驗;此外有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是一批年齡偏高的人員,缺少電動汽車新技術的積累,對新技術的學習能力偏低。

(二)學生缺泛思考。傳統學科理論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授課,學生做筆記,課堂討論不是十分活躍。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是信息“滿堂灌”,學生吸收知識的主動性不強。

(三)學生學習目標性不明確。教學沒有與汽車行業崗位相結合,學生不知道學了這些知識有什么用,目標性不夠明確,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好。

(四)考核模式單一。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過卷面考試或者寫論文,這種考核模式單一,體現不了教學的效果。

三、教學實踐

(一)教學資源及場所。項目支持。2011年,學院引進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電動汽車用混合勵磁磁通切換電機驅動系統關鍵技術及裝置”,經過幾年的科學研究歷程,我們已經對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有一定的研究基礎,擁有一批有電動汽車電機研究的科研團隊,能夠勝任電動車的項目化教學。基于過去案例化、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經驗,結合現有的科研基礎,實施項目化教學的工作積累已經滿足要求。

設備、場所支持。目前我們已經擁有的設備包括電池試驗設備、電機測功機設備、五相混合勵磁電機、五相混合勵磁電機控制電路,以及奇瑞ME純電動汽車、普銳斯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同時,擁有電池、電機和整車的教學場地。

技術、資金支持。學校具有兩次“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 師資培訓的經驗,出資8萬共建設 “電動汽車結構原理與故障診斷、車用電池及電源管理、汽車電腦與總線測試診斷技術、汽車電子技術”四門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

(二)課程體系對比?;谏a過程項目化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的課程體系已經滿足不了現在教學需要,它們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如下圖1所示:

從上圖可以得知,傳統教學課程體系注重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理論知識,沒有告訴學生為什么要學,學了這些知識有什么用,也就是教和用分開;基于生產過程項目化的課程體系,首先是從學生以后要從事的工作出發,將教學與工作結合,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目標性更加明確。

(三)生產過程項目化的開發流程

圖2是生產過程項目化的開發流程,首先是通過行業分析、崗位群分析和職業崗位需求分析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其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以后,通過職業領域分析和學習領域描述構建課程體系;最后通過學習情境與課業設計撰寫某一門課的課程標準。

(四)生產過程項目化在電動汽車教學上實施。(1) 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圖3是電動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在行業分析得出崗位信息過程中要以客觀因素為標準,不要引入個人主觀因素,也就是調查人員只是一個記錄員;另一個是崗位群分析需要依據生產過程的順序歸類分析。

(2) 構建課程體系:

圖4是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依據基于生產過程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對電動汽車專業構建課程體系,如下表1所示:

(3) 撰寫課程標準:表2是對某個學習領域的課程,撰寫相應的課程標準,撰寫要點和流程如表所示:

(4)課堂實施:在課堂實施上,打破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課室專心聽課的傳統模式,應該將教學引進到理實一體化的教室中去,老師主要扮演管理者和師傅的角色,將學生分組,給每組的組長安排任務,讓組長帶領本組人員完成相應的任務。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老師總結學生不懂的知識點進行歸類講解,最終以企業的標準考核學生完成的任務。

(五)考核評價教學。(1)降低以試卷考試為主的考核比重;(2)以學生為主體,重點考察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團隊協調能力;(3)引進汽車企業相關崗位的考核標準,讓學生在沒有踏進社會之前了解企業的考核模式。

四、結論

篇7

機械工程專業主要課程

主要課程:主干學科:力學、機械工程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工程熱力學、現代控制理論、材料加工工藝與設備、測試技術、計算機系列課程、經營與管理、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理論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軍訓、金工、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一般應安排40周以上。

主干學科:力學、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國家有關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高新技術公司應用CAD及分析軟件從事各種機電產品及機電自動控制系統及設備的研究、設計、制造,如:進行工業機器人、微機電系統、智能裝置等高新技術產品與系統的設計、制造、開發、試驗與研究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機械、儀器儀表、新能源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機械/設備/重工;

2、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

3、新能源;

4、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5、汽車及零配件;

6、其他行業;

7、計算機軟件;

8、原材料和加工。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機械工程師、高級機械工程師、結構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機械工程師;

2、高級機械工程師;

3、結構工程師;

4、自動化機械工程師;

5、電氣工程師;

6、機械設計工程師;

7、助理機械工程師;

8、模具工程師。

機械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篇8

關鍵詞是能反映論文主旨最關鍵的詞句,一般3-5個。

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應標注相應頁碼。

引言(或序言)。內容應包括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及這項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正文。是畢業論文的主體。

結論。論文結論要求明確、精煉、完整,應闡明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以及在本領域的意義。

參考文獻和注釋。按論文中所引用文獻或注釋編號的順序列在論文正文之后,參考文獻之前。圖表或數據必須注明來源和出處。

高等職業院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

摘要:為了響應《中國制造2025》綱領的號召,及時了解并適應市場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合理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揚州地區電氣類相關企業進行了人才需求情況調研。通過調研,找準了高等職業院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的定位,總結了企業對于專業人才培養的意見建議,為后續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和保障。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高職教育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結合了多個學科和技術,專業口徑較寬,適用范圍廣泛,就業方向靈活。為了明確企業對于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需求情況,找準定位,確定目標,真正體現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的辦學方針,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地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有針對性的對江蘇揚州及周邊地區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對本專業人才培養的意見和建議。

1專業人才培養的社會背景

《中國制造2025》為我國制定了走向制造強國的行動綱領,而人才培養是實現建設制造強國的根本前提,《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提出了“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要求要加快培育制造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技能人才,這就給高等職業教育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與此同時,《中國制造2025》也提出要堅持市場的主導地位,因此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也應當堅持以企業、市場、社會乃至國家的需求為標桿。只有以《中國制造2025》為綱領,以崗位、企業和社會的需求為準繩,進一步推動改革,深化落實,全方位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才能培養出企業需要、社會認可、國家滿意的具有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背景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2專業人才培養的區域與行業背景

隨著揚州市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目前已建成了半導體照明、綠色新能源、智能電網、數控金屬板材加工設備、汽車及零部件共5個國家特色產業基地。總投資80億元產能為30萬輛的上海大眾汽車第三大生產基地落戶揚州儀征,濰柴集團亞星客車有限公司、揚州江淮汽車公司、大洋造船等大型國企民企也紛紛搶灘揚州沿江區域。與此同時,擴大至整個江浙地區,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電子通信和交通設備制造業等均為該兩省的支柱產業。《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電力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共十大領域,其中大部分領域均涉及到了各種電氣類裝備制造。由此可知,揚州地區乃至整個江浙地區的支柱產業與《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重點發展領域是高度統一的。因此,未來幾十年內,在揚州乃至整個江浙地區,企業、市場和社會對電氣類人才需求量將與日俱增且有增無減。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畢業生可就業于各類工礦企業,如制造、石油、化工、電力、紡織、制藥、食品、輕工等行業,從事電氣自動化系統及設備的操作監控、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技術升級改造、故障搶修等工作,或從事工廠供配電設備管理、維護、操作等工作,或在技術服務型公司,從事技術合作項目的安裝、調試和后期技術服務工作,也可在中央控制室、自動化產品營銷等部門工作。

由此可見,具有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背景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具有廣闊的就業空間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3企業對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建議

我們對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江蘇牧羊集團、揚州新大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縱橫蘇天網絡發展公司、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揚州及周邊城市的30家企業進行走訪調研,調研結果表明,企業對具有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背景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巨大,但同時,企業還對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幾點意見和建議。

3.1人才培養模式有待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必須與行業的實際保持緊密聯系,以及時滿足市場、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培養模式必須形成有機的、統一的整體,讓學生抱著濃厚的興趣,實現學中做、做中學,最大程度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讓學生可以將所學到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熟練的實踐動手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還應當大力開展各類校企合作項目,推進聯合辦學,進一步與企業維持一種持久深入且具有系統性的共贏合作,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主動發現,仔細分析,準確解決未來實際工作崗位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做到實現知識技能的融會貫通,將內化的知識應用于實踐,造福企業乃至社會。

3.2專業課程設置有待改進電氣自動化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新的概念和體系已經基本形成。自動控制技術、電子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等多門學科高度融合和交叉,企業對具備以上綜合知識技能的復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課程設置要進一步拓寬,要有一定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技術、設備制造與加工、機械與電力傳動及的基礎知識,并且盡可能多的介紹各類控制對象和控制方法。與此同時,還應當讓學生了解最前沿的電氣自動化新技術,以此達到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意識的目的。

3.3非智力因素培養有待加強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必備的專業文化知識和技術技能外,還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敬業精神,擁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協作共贏的團隊意識和經濟安全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具備較強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并能夠及時快速的適應新環境、接收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并具有良好的文字表達、溝通協作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除了傳授科學知識和鍛煉專業技能,還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4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策略和實踐措施

4.1以行業為標桿,改進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機制應當以企業需求為準繩,以實用為根本,以就業為目標。該專業定期組織教師和專家深入相關企業,進行崗位需求與知識、能力等其他素質方面要求的相關調研,根據企業的具體崗位需求和相關基本素質要求,有針對性地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動態地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從而保證以此為依據培養出的學生符合行業要求和企業需求。

該專業創新性的提出并實踐了“1+1+1專業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該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專任教師的導學、導能和導業的作用,積極與企業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為每一位同學配備一個專業背景的班級導師和企業導師,企業導師定期進課堂、辦講座,既傳授了基本的科學理論知識,又鍛煉了企業實際需要的動手實踐的操作能力,從而為其畢業后的順利就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和依據。借此人才培養模式,將專業教師的傳授和企業導師的指點充分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能夠及時有效的根據企業的動態需求實時進行調整和改革,充分發揮行業需求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引領作用。

4.2以實踐為宗旨,調整課程體系建設本專業以企業崗位素質要求為標準,以培養專業技能為主要目的,以實際工程項目為中心,以具體教學情境為載體,進一步完善和改進課程體系,加強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的相互滲透和彼此融合。因此本專業在課程設置上,重點選擇具有較強實踐性和實用性的課程。

4.3以項目為導向,大力推進理實一體為了滿足國家對于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進行實踐教育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方法,加大再造力度,該專業教師基于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結合來自相關合作企業的反饋和建議,與企業工程師合作,從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出發,以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案例為載體,以具體實踐項目為依托,針對主干課程編寫了相應的項目化教材。截至目前為止,該專業教師已主編與參編了《生產過程控制系統的設計與運行維護》、《先進組態控制技術及應用》、《傳感器檢測與應用》、《PLC應用技術圖解項目化教程》等共18部適用于高職高專教學的項目化教材??茖W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緊密融合貫穿于每個具有實際背景的典型案例之中,逐步突破重點難點,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實際動手操作鞏固對理論知識的認識理解并鍛煉其實踐操作的能力。有利于畢業生更快的適應具體崗位的實際工作,鍛煉培養了其利用學校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去發現、分析并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的能力。

4.4以素質為終極,加強非智力因素培養《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以創新為驅動,要提高國家制造業的創新能力,這就為該專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指明了方向,即要大力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本專業成立若干導師工作室,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合理搭配并分組,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與創新積極性,讓學生在專任教師的引導和帶領下,基于理論知識基礎和熟練的實踐動手能力,自主設計研發,制作專業創新作品,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申請創新發明專利。通過組建學生科技創新社團和創新創業中心,鼓勵學生基于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和所掌握的專業技能,勇于創新,自主創業,借此加強學生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敏感度和開發新市場的敏銳度,為其未來的發展開辟科技創新和自主創業的新領域。

5結論

在《中國制造2025》的社會背景下,根據企業與社會的要求,相應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和完善已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偨Y企業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建議后,應當采取相應的改革措施,應當以行業為標桿,改進人才培養模式,以實踐為宗旨,調整課程體系建設,以項目為導向,大力推進理實一體,以素質為終極,加強非智力因素培養。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只有始終堅持以《中國制造2025》為綱領,以滿足企業需求為目標,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改革,積極采取應對的實踐措施,才能培養出基本知識功底扎實,實踐動手技能高超,同時具有卓越的科技創新思維和突出的職業能力素質,廣受企業的好評并深受社會的認可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陶濤,花良浩,高寧.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分析[J].科教導刊,2015(12).

[2]李俊秀,馬應魁,王瑾.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1).

[3]周奎,成建生,高文忠.“雙主體”視角下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3(17).

[4]陳亞娜.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6).

篇9

基金項目: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改項目“工程碩士‘實踐—論文—就業—創新’四結合培養的實踐與探索”(編號:2016-ZX-424),主持人:周全法;江蘇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重點課題“工程碩士‘實踐—論文—就業—創新’四結合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JGZZ16_088),主持人:張建斌、周全法;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以實踐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編號:B-a/2016/01/28),主持人:張建斌、周全法。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08-0057-05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于2011年啟動了“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以下簡稱“特需項目”)工作。開展此“特需項目”的目的是“服務需求、創新模式、突出特色”,主要針對國家有關行業領域特殊需求的高層次專門人才,緊扣擇需、擇優、擇急、擇重,安排一批辦學水平較高、特色鮮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高的高等學校,依托其與國家重大戰略、產業發展和改善民生相關的優勢學科,在一定時期內招收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1]。“特需項目”的實施,激發了試點高校辦學活力及培養高層次人才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家有關行業領域在特殊人才需求上的矛盾,適應了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適應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5年多來,全國63家試點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能力培養、畢業論文改革等方面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經驗,為我國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改革提供了典型案例。 

作為首批“特需項目”試點高校的江蘇理工學院之一,在30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主動契合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逐步形成了以“資源再生”、“綠色裝備制造”為特色的學科、專業和科研格局,在資源再生利用、關鍵基礎零部件的再制造、循環經濟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較為明顯的特色,為機械工程和環境工程兩個領域培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特需”的工程碩士研究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江蘇理工學院在開展“特需項目”以來,學校充分發揮自身辦學優勢,緊密依托行業協會組織和相關企業,深度開展產學研合作培養工程碩士,以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工程創新能力為核心,探索了“實踐-論文-就業-創新”四結合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工程創新能力提升為主線的工程碩士“四結合”培養模式 

在“特需項目”中設立機械工程和環境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背景是國家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考量。從2010年開始,國家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迫切需要提升碩士和本科層次人才的工程實踐和工程創新能力,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特需項目”設立并實施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碩士生的工程實踐和工程創新能力提升愈顯緊迫。然而,由于大學的行業屬性在改革開放后逐漸弱化,企業與高校之間原先存在的行業紐帶已經不復存在,碩士生的工程實踐和工程創新能力培養的土壤逐漸消失,即使是工學碩士研究生的工程能力培養也已經出現嚴重困難,因而在“特需項目”的機械工程和環境工程等領域的工程碩士的工程能力培養途徑和方法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大問題。 

江蘇理工學院在30多年的本科人才培養中,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雙證書”畢業制,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所有的工科學生在畢業前必須通過“應知”和“應會”考試取得勞動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工、高級工),工科人才培養的職業性和行業性一直未弱化。借此基礎,江蘇理工學院提出在機械工程和環境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的實踐能力培養上,必須把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工程碩士培養的重中之重的工作,通過專業(領域)的行業屬性定位、與行業產業和企業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不打折扣的工程領域實踐和工程創新活動,全面提升工程碩士的工程實踐和工程創新能力?;谶@樣的工程碩士培養理念,江蘇理工學院在機械工程和環境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嘗試了“實踐-論文-就業-創新”四結合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八慕Y合”培養模式的核心是以工程碩士的工程實踐和工程創新能力提升為主線,以企業急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為載體,將工程碩士的企業實踐、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科技創新和就業進行有機整合,企業為每個選題提供一定的科技創新基金,研究生畢業后,可選擇到該企業就業,繼續從事企業實踐與論文階段未完成的科技創新活動。 

圖1 “實踐-論文-就業-創新”四結合培養模式 

(一)課程學習階段 

在課程學習階段,相關課程的設置原則是注重基礎,聯系實際強化應用,為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打好理論基礎。通過理論課程學習、實驗操作以及技能培訓等環節,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專業實驗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2]。在此階段,每位工程碩士的企業導師必須給研究生開設專業領域相關專題,介紹專業領域新動態、新技術、發展趨勢,強化工程碩士的工程概念和創新意識。此階段的另一重要任務是研究生在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指導下,選擇確定未來的企業實踐單位、工程研究方向、科技創新內容、畢業論文(含設計等)選題以及職業規劃和就業計劃。

    (二)企業實踐階段 

在“四結合”培養模式的實際運行中,企業實踐、學位論文和畢業就業環節都在相關企業進行。在企業實踐階段,工程碩士研究生主要圍繞本領域的工程實際開展工程實踐和工程創新,通過崗位實習、工程體驗、綜合訓練、技術研發等環節,在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的共同指導下,運用領域專業知識,開展企業實踐和科技創新活動,從而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職業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3]。 

(三)學位論文階段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必須在企業實踐之前的課程學習階段完成,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學位論文必須在企業實踐時完成,學位論文還要與企業實踐、科技創新和未來的就業工作結合起來。論文選題必須結合企業、產業和行業實際,以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為第一導向,注重技術性、工程性,兼顧學術性。通過產品研發、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形式,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領域專業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工程問題發現與解決能力和工程創新等能力。 

(四)畢業就業階段 

從就業角度來看,工程碩士的企業實踐以及在企業從事科技創新和學位論文工作,是工程碩士和企業相互選擇、相互適應的過程。學校通過對畢業研究生、實踐企業和就業單位的跟蹤調查,審視、反思學校對工程碩士培養定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設置、培養過程及管理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同時獲取企業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等需求信息,進而反饋予學校,優化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定位和培養方案,調整課程體系,更新課程內容,完善管理服務。 

實踐表明,“四結合”培養模式得到了企業和學生的熱烈歡迎,解決了長期困擾企業的“人才招聘易、留住人才難”的難題,解決了工程碩士研究生在學位論文階段必須花費大量時間找工作、影響論文質量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優質就業的難題。 

二、工程碩士“四結合”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成效 

(一)進一步健全了工程碩士培養的運行機制 

江蘇理工學院在前期探索的基礎上,形成了優化的《工程碩士“實踐-論文-就業-創新”四結合培養模式改革實施方案》,確定了“工程碩士培養目標緊貼服務需求、培養過程體現能力要求”的培養思路,據此修訂了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高標準制訂了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與實施方案,完善出臺了企業實踐基地建設方案、導師聘任管理辦法、研究生企業實踐基地建設管理辦法、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以及畢業質量跟蹤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同時,專設了研究生企業實踐管理辦公室和項目實施經費,從而為“四結合”培養模式改革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企業實踐是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圍繞特定的專業領域,以研究生為主體,以企業實踐基地為載體,將理論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并對實際問題進行理論思考的過程。工程碩士企業實踐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學制不同,實踐時間理論設計為半年到1年不等。我國目前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其專業課程設置以及實踐環節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閉性和局限性。而在“四結合”培養模式下的實際運行中,研究生實踐、論文和就業環節都在相關企業進行,實踐的時間得到有效延伸。在“四結合”培養模式的企業實踐過程中,研究生進行的科技創新活動不再因為課程、實踐以及論文等環節而分段,而是以企業急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為載體進行有機整合,連貫、深入地進行實踐與研究,學校理論學習和企業實踐進行無縫對接。由于企業實踐項目能大大激發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探索能力,其理論學習和實踐指導能很好結合在一起,學生更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大膽嘗試。同時,雙導師共同引導研究生從企業發展的現實需求中發現問題、提煉問題、思考問題,學會設計解決方案,學會通過觀察、實驗、調研等活動對問題提出解答、解釋和預測,鼓勵研究生將所學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運用到企業實際生產中,推動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從而提高工程碩士的實踐能力、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最大限度的激發和提高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從實踐成果來看,以江蘇理工學院2015屆畢業生為例,該屆畢業生科研成果豐碩,參與申請專利30余項,參與技術研發項目20余項,參編著作2本,50余篇,在上海派力迪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進行企業實踐的趙潔同學被全國工程教指委評為第三屆“工程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成果獲得者”(全國共100名)。近年來,“四結合”培養模式下研究生和企業基地參與的項目獲得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等多項獎勵。 

(三)學位論文質量和畢業質量明顯提升 

“四結合”培養模式中,研究生學位論文課題是由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共同為學生選定的,一般是行業或企業急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從而保證了學位論文與企業實踐具有很好的延續性、融合性。學位論文選題來源于企業的應用課題、工程實際或現實問題,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工程技術背景和應用價值,形式包括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研制開發與技術改造,工程設計與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論文體現工程碩士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能力,突出工程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學位論文實行雙指導和雙盲審,按照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2011〕11號《關于試行工程碩士不同形式學位論文基本要求及評價指標的通知》要求進行評審。 

從學位論文質量來看,以江蘇理工學院2016屆畢業生為例,該屆畢業生共計44人,其中,21人選題與實踐內容選題直接相關,17人在實踐企業完成了論文的撰寫。其中,畢業論文盲審優秀率29.5%,而按“四結合”培養模式在企業完成畢業論文的學生論文盲審優秀率高達52.9%,占全校優秀率的69.2%。不難看出,在“四結合”培養模式下的研究生,實踐成果豐碩,畢業論文質量明顯優于其他研究生。

   (四)就業質量和滿意度大幅度提升 

“四結合”培養模式中的校企深度協同,讓研究生在就業方面有很高的質量和效率。因為企業全程參與研究生培養中實踐、論文、科技創新和就業等環節,實現了幾個環節的無縫對接,將校企深度合作和協同育人貫穿于工程碩士培養的全過程,讓研究生切實參與到企業的科技創新項目與實踐活動中去。畢業生就業時,由于對實踐企業比較熟悉,不用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研究課題,所學的內容也與工作內容高度一致,研究生樂于到所實習企業就業,同時企業也需要這樣一個對企業文化比較熟悉,并有一定的科技創新能力的人才來工作,這就形成了企業與畢業研究生就業雙贏的局面。 

從就業情況來看,江蘇理工學院兩屆工程碩士畢業生70多人中,有23人留在原實踐單位就業,通過舉辦用人單位以及畢業生返校交流等活動,學校得到了雙方關于“四結合”培養模式畢業生的反饋。其中,用人單位高度評價了這部分畢業生,認為采用“四結合”模式的研究生動手能力的提升更加明顯,在企業中更有干勁、取得的成果更多;而畢業生們在返校交流中也提到,“四結合”培養模式已成為助推自己全面成長成才的“加速器”,在這種模式下的畢業生一到單位便已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受到了企業領導的高度重視。 

(五)導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導師水平是工程碩士培養的關鍵因素,實施“雙導師制”是工程碩士培養的必然要求。在“四結合”培養模式中,一方面,校內導師的遴選除了對其學術水平、科研能力有明確的要求外,還要考察其實踐能力以及與行業、企業聯絡和協作能力;另一方面,聘請行業內的領軍人物、技術專家作為校外導師,并以講座、研討等多種方式與校內導師交流工程碩士指導經驗。此外,設立導師組,由領域內學術水平高、工程經驗豐富的導師擔任組長,負責小組內其他導師的日常培訓與管理,使導師的業務水平得到整體提高;學校實施導師“能力提升計劃”,定期組織校內導師到行業內知名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等進行進企、進站工作,及時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提升校內導師的實踐能力。根據“四結合”模式的需要,學校加大工程碩士培養經費,增加企業導師的輔導報酬,為工程碩士培養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同時,不斷完善導師考核制度,實施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 

(六)專業領域的產業和行業屬性得到顯著強化 

加強研究生企業實踐是國家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基本要求,是創新培養模式、提高培養質量的需要。近年來,學校陸續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等聯合成立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再生金屬學院、新能源汽車學院、電梯學院、機械研究總院江蘇分院等行業學院,通過“專業+產業”、“教學+研發”、“培養+就業”等鏈條,把學校、企業、行業等主體和人才培養培訓各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提升學校行業知名度的同時,有效增強了工程碩士培養的行業背景。 

在此過程中,學校以穩定、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互惠互利為原則,通過產學研結合等方式,多途徑建設實踐基地,有效拓寬了研究生選擇實踐企業的渠道。目前,學校已與50余家企事業單位簽訂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包括常州翔宇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環境監測中心、常州市潤源經編運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無錫市派克重型鑄鍛有限公司等。其中,已有28家單位成功獲批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導師和研究生可結合自身研究方向,在眾多實踐基地中選定實踐企業,進入工程碩士培養的實踐和論文階段。2016年,常州翔宇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獲批“江蘇省優秀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該公司每年可容納5-10名研究生進行企業實踐,并可根據學生意愿為他們安排就業崗位。 

江蘇理工學院工程碩士“四結合”培養模式自2012年以來的四年多探索實踐中,邊探索邊實踐邊完善,以環境工程和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將企業實踐、學位論文、預就業、科技創新活動等實踐環節有機銜接,以企業急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生實踐創新課題和畢業論文選題,企業為每個選題提供一定的科技創新基金,研究生在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雙指導下從事企業實踐和畢業論文工作,并在此過程中簽訂就業意向。從已畢業的兩屆工程碩士研究生就業跟蹤調研情況來看,學生和企業均對此模式實施效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八慕Y合”培養模式提出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新思路,解決了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的“研究什么”、“培養什么能力”、“畢業后如何服務特需”和“如何高質量對口就業”等問題,為培養行業和企業急需的碩士層次的高技術高技能復合型人才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余國江,楊冰玉.特需項目:專業碩士培養路徑新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8):9-13. 

篇10

關鍵詞:燃氣管道 泄漏原因 檢測 方法 新技術

1.燃氣管道泄漏的危害性

隨著燃氣管道的在城市建設中的發展和普及,燃氣輸配系統同時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在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下,很容易導致管道的泄漏。管道的檢漏及其修復成為市燃氣輸配系統安全運行的重要環節。根據調查某市的燃氣數據可以得出這種現象已經非常普遍,要及時采取相關措施進行管理和檢測。隨著年限的增加我們很容易發現,泄漏率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泄露的燃氣很容易引起火災,情況嚴重的會帶來爆炸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們查閱歷史資料可以發現,國內外曾經發生由于地下的燃氣泄露,燃氣會慢慢的透過土層并輕易的繞過房屋從基礎侵入居民的臥室內,將正在熟睡的人們毒死,其中有的事故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導致半個城區的燃氣停止供給,而且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同時值得注意的有,隨著燃氣泄漏到空氣中,對城市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降低空氣的質量,燃氣泄漏會危害到人民正常生活,所以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處理。

2.泄漏檢測的必要性

由于這幾年的燃氣管道在國內泄露的現象時有發生,泄露時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及時找到泄露點,并且能很準確的找到,才能給予及時的修復。只有這樣我們的燃氣公司才能減少燃氣運輸的損失,才能確保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燃氣管道的管理者,要想減少運行成本,我們就要有一套比較先進的檢測技術,能在不同情況的下,及時處理燃氣泄露的問題,維護自己和人民的利益,所以我們研究燃氣泄漏檢測技術就很有必要。

3.燃氣管道泄漏的原因

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發現地表的架空管道(主要包括室內的燃氣管道,調壓,儲配)的泄漏,主要是由于閥門上的相關構件或壓、法蘭的泄漏。而地表以下的情況泄漏大多由接口松動或管道腐蝕,但引起的原因相當復雜,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以下的原因,供廣大同行參考。

⑴ 材料質量問題

在材料進入施工現場時就缺乏質量檢查,所以導致有裂縫或孔洞的燃氣管進入施工現場。在很多承插口接頭部位都是用的橡膠材料,如果在進場后的材料,由于保管不力,導致膠老化失去密封作用,這樣就肯定會導致燃氣管道的密封性比較差,而出現細微的漏氣,為后面的安全運輸埋下了隱患。

⑵ 施工技術不過關

燃氣管道的施工對施工技術要求相當高,由于它對氣密性有嚴格的要求,所以施工時應該謹慎和細心。很多沒有足夠施工經驗的人員,施工時很容易發生:管道連接不合理;鋼管,焊接質量差;接口草率;焊縫沒有焊透;焊縫厚薄不勻等等,這樣就在施工階段埋下了泄漏隱患,如果在測試階段測試人員再敷衍塞責,那就會影響整個燃氣管道工程。

⑶ 忽視管道的腐蝕

通常我們日常用的燃氣中含有氰酸銨、二氧化硫、硫化氫的成分,這些成分會與空氣水分作用產生酸性或堿性物質,這樣就會容易導致燃氣管由于腐蝕作用而穿孔。如果讓其長年作用就會最終使鑄鐵管管壁腐蝕成疏散狀而塌陷,大量燃氣泄漏,后果相當嚴重。

⑷ 汽車的碾壓和意外的損壞

根據很多資料記載發現很多道路下面的燃氣管道出現了破裂,這是由于很多管道埋藏的深度不夠,在汽車荷載的反復作用下,頻繁地受到地面動荷載的擾動而折斷。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由于其他單位的施工,如:電力、排水、通信;房屋建筑等施工,由于標志不夠明顯或其他原因,所以動土時比較容易損傷到燃氣管道。

⑸ 溫度應力的作用

燃氣管道由于溫度變化會有伸縮反應,其中變化的溫度包括:土壤溫度、大氣溫度、燃氣溫度等,在這些應力的作用下,容易會使得管道的接頭出現松動、產生間隙而導致燃氣的泄露。

4.管道泄漏檢測的方法

根據目前主要存在的的檢查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根據檢測原理劃分的。一類是直接的采措施進行檢測,另一類是根據各種參數的變化,從而間接的檢測。

1.結束語

總而言之,安全輸送的主要隱患是泄漏問題,燃氣管道泄漏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由于管道系統所處的環境復雜多變,所以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出現一種權威通用并且簡單可靠的泄漏監測辦法。所以我們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員不能掉以輕心,應該不斷改進檢測技術緊跟著科學研究,采用新的方法和方式處理管道泄漏事故。

參考文獻

[ 1 ]李青平,林越玲,郭秀英,我國天然氣資源及市場預測,

煤氣與熱力,2008

[ 1 ] 劉寶榮, 填琦。, 城市燃氣管道泄漏成因分析及對

策,城市管理與科技,2006

[ 1 ]張其敏,嚴宏東,管道泄漏檢測技術及評價,重慶科學技

術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