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范文

時間:2023-04-05 21:49: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

篇1

雖然現在我們的幼兒園和小學針對“問題孩子”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和心理健康咨詢室,同時開展了浩大的“治未病”工程。但是單親家庭和組合家庭是這些“問題孩子”的源發地,家庭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家庭成員的喜怒哀樂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因為他們的心理非常脆弱,極度敏感,一絲一毫的異樣他們都會往心里去。所以,我們要為他們營造一個快樂健康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不管是哪一種單親家庭產生的“問題孩子”,我們都應該讓他們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的溫情,感受到所有家庭成員給他們帶來的關注和愛護,讓他們明白失去一個親人的關心和愛護,他們還有更多關愛他們的其他成員;關閉了一扇門,卻敞開了另外幾扇窗。家庭成員還要多與他們進行思想溝通,了解他們的心靈世界,走進他們的心里,成為他們可以傾訴的對象,做他們傾訴的傾聽者,做他們思想行為的引導者,最主要的是做他們各項活動的參與者。對他們的行為千萬不要橫加指責或者是不聞不問,更不可以對他們做的事橫挑鼻子豎挑眼的。

二、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子不教,父之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言行的模仿對象就是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孩子以后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及待人接物的標準都源自于父母的言傳身教。古人所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無犬子”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在孩子面前家長和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展現出為人師、為人父母的典范。所以,家長空閑時間要多陪孩子學習,盡量和孩子一起學習,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將使孩子養成一生受益無窮的良好習慣。

三、在家里培養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被大人寵溺的無以言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飛了。”其寵溺程度無以復加。所以,我們要給他們挫折的鍛煉,嘗試失敗的機會,體驗失敗滋味。或許有人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本身就遭遇了人生的一個重大的挫折,再也經受不起挫折和失敗。這毋庸置疑,但只要我們正確引導他們,讓他們勇敢地面對現實,他們就能早日走出心中的陰霾,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去生活、學習,去面對困難和挑戰。

四、培養孩子敢于擔當、勇于負責

篇2

關鍵詞: 單親家庭 心理問題 誤區 教育方法

現階段部分單親家庭的學生性格有誤區缺陷,甚至成為“雙差生”。教育者應更多地了解、關愛這些最需要了解、關心的學生,使他們重新找回自我。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家庭破裂了。從教育角度看,相親相愛的父母、和諧的家庭人際關系對學生,尤其是初中學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之,沒有一個完整穩固的家庭學生心理的發展容易產生偏差,思想行為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缺陷。我所帶的班級中,有幾個單親家庭的學生。通過近幾年的班級工作實踐,我對接觸到的單親家庭學生的問題行為進行分析,并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及做法。

一、單親家庭孩子心理問題分析

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因家庭教育不完整,或因家庭經濟困難等原因,往往會表現出一些不健全的心理現象及行為特征,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種類型:

1.自卑型。單親家庭孩子往往沒有優越感,常常產生自卑感。自卑感強的孩子通常表現為沉默寡言,自卑的心理影響他們享受成長的快樂,也影響孩子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揮。

2.孤獨型。單親孩子,特別是隨父親住的孩子,由于父親的粗心或與繼父母之間的隔閡,親情交流受到限制,自然而然產生孤獨感,他們在行為上表現出離群、不大方、不愿與其他小朋友玩耍。

3.渺茫型。有的單親孩子由于缺乏足夠的家庭引導,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的孩子本有美好的理想,但因家庭的破裂,導致沒有結出甜美的果實。

4.獨尊型。有的單親孩子由于缺少管教,有的單親孩子由于親情的隔閡不接受繼父母的管教,或繼父母不便于管得太嚴,從小就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事事處處以自我為中心。

5.逆反型。有的單親孩子因為父母離異受到同學的歧視,逐漸對父母、對家庭產生厭惡感。這種對家長的逆反心理,有時會發展成對老師、對同學、對社會的逆反,從而產生破壞性。

二、單親家庭教育存在的誤區

單親家庭教育容易出現三個誤區,需要引起重視。

1.消極暗示。當單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種種矛盾和問題時,家長總是把原因歸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其實,即使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父母的負面行為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大影響。因此,要讓孩子理解單親家庭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

2.排斥對方。夫妻離異后,一般都是一方帶著孩子。通常有這樣幾種情況出現:帶孩子的一方有的不愿意讓對方與孩子接觸;有的甚至干脆搬遷到對方找不到的地方,讓孩子看不到父親或母親……這就導致一些單親家庭孩子性格偏離正常軌道。

3.過分溺愛。溺愛是很多家庭的通病,一些單親家庭的家長往往表現得更明顯。他們對孩子的任何要求,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不講原則不談條件地一律予以滿足,這樣就容易形成任性、自傲、孤僻等缺點。

篇3

單親家庭的孩子與雙親家庭的孩子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多數心理不健康,對任何事物都不屑一顧,我行我素,自卑、孤獨、敏感,甚至行為上表現出極端的現象。他們認為生活在這個世上是多余的,自暴自棄。如何改變他們的畸形心理,讓他們走出家庭問題的陰影;如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如何使他們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與同學友好相處,是我們每位班主任及其關注的問題。下面用幾個真實的例子談談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體會:

一、 多關心,用愛喚醒他們

一位教育家說:“教育的藝術便在于如何去愛孩子。”我曾教過一個叫王力的學生,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另有新歡,拋棄了他的母親,他母親一氣之下,把孩子扔給年邁的婆婆,含著眼淚重新組成了另一個家庭。他在奶奶的溺愛中長大。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家,他厭煩奶奶的嘮叨;在校,喜怒無常。高興時,認真學習,關心班級,團結同學;不高興時,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眉頭一皺,一聲不吭。有時他會不顧班級紀律,對同學大打出手。批評他時,他歪著頭,嘴里嘟囔著,一副不服氣的樣子。當時我剛接著個班,對他的情況還不了解。看他這個樣,我特別惱火,大聲吼道:“明天,讓你的家長來。”第二天、第三天……他的家長沒有來,他還是老樣子,吊兒郎當,不正眼瞅我,好象與我有仇似的。我認為他不可救藥了,采取了冷處理的方法,告訴學生不理他。過了好多天, 他白發蒼蒼的奶奶來到了學校。老太太告訴我,當他想媽媽的時候就會這樣。我后悔極了,怎么沒想到這一點呢?明知他的父母不能來,不加思考地甩出那句不負責任的話。還讓老人家跑一趟。我明白了,他需要的是母愛,是大家發自內心的關愛。我也深深體會到,孩子缺少母親是多么無助。經過這次,每當看到他期盼的眼神,我都會心痛。 我想彌補我的過失,試著走進他的內心,決心對他多一點關愛。他生日的時候,我給他買了生日禮物,親手交給他,一本正經的說:“對不起,我收回我說過的每一句話。希望你每時每刻都開心!”他捧著禮物含著淚說:“謝謝您,老師。”我留心觀察,發現他午飯一直帶方便面,從來不帶水果。我問他,奶奶不愿早起做飯,不給他零花錢,也不買水果給他吃。很長一段時間我和同學們一起吃飯,故意接近他,說自己喜歡吃方便面,和他換飯吃;有時,我會把菜分給他吃。有時,我會把給自己孩子買的水果給他帶來。一天,他母親來校看他,給他買了橙子,他高興極了,母親走后,他跑到座位上用小刀切開了橙子,剝了皮,給了我一塊兒,我不要,他硬是把一塊橙子塞到我嘴里。吃在嘴里的橙子是酸的,可是我的心里是甜的。他終于敞開了心扉,有話跟我說,有事跟我講。和同學的關系也融洽了,臉上出現了久違的笑容,學習成績明顯上升。現在,他是初中生了,但是他每次見到我,都會深深的鞠一躬,意味深長地說一聲:“老師好!”每當他有不順心的事時,都會來學校找我說說。我深深地體會到:愛源于理解,只有理解,才知道怎樣去愛。

二、 有責任心,幫他們樹立自信

孩子是無辜的,我們沒有理由讓他們感到不幸。我所教過的一個班級有一名女生,他的父親病故,母親帶著她走進了另一個家庭,可是繼父又去世了。母親領著她過了很多年后,又重新組成了家庭,她還有了小弟弟。幸福的生活剛剛開始,母親和繼父又離婚了。她臉上的笑容沒有了,成績明顯下滑,經常坐在座位上發呆。我找她談話,她說:“這事不愿我爸,我爸對我很好。”我說:“你可以勸勸媽媽。”她說:“來不及了,他們都去法庭了。老師,怎么辦呢?我想小弟弟。”話還沒說完,他就哭了起來。我一邊安慰她一邊引導她:“大人們的事我們管不了,可是自己的事自己解決,你可以央求媽媽,讓你去爸爸那兒看弟弟。”過了幾天,她高興的告訴我,她去看弟弟了,奶奶還給她做了很多她喜歡吃的菜。我給她講道理,不要怨恨媽媽拆散了你們姐弟,媽媽肯定有苦衷,要懂得理解,學會包容。你現在還小,不要想不愉快的事,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要有孝心,將來有出息了,懂得回報。她開朗多了。在學校舉行的“感恩教育”主題班會上,她還表演了節目――手語(感恩的心)。馬卡連柯說:“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有美好而遠大的理想,只要正確引導,他們更會揚起生活的風帆。

三、 有同情心,給他們撐起一片天

篇4

(二)單親家庭子女的性格特點,心理情緒。由于家庭的缺損,造成了單親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他們通常表現出孤僻、內向、任性等性格弱點。絕大部分生活在單親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在個性發展中,常常感到空虛、寂寞、惶恐不安和焦慮。在調查的2840名單親家庭子女中,處在離異家庭的單親家庭子女,大都行為習慣差,甚至染有不少不良習氣,諸如抽煙、賭博、打架斗毆、談情說愛、尋釁鬧事等等。

(三)單親家庭子女的生活狀況。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數單親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多數單親家庭的生存狀況是十分艱難的,生活條件差,生活質量跟不上需求。在調查中發現,2840名單親家庭子女中有53.9%隨父,46%隨母,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扶養的占0.1%;在生活條件較差的家庭,父或母為了尋求生計,外出務工,也只能將子女交給長輩或他人看管。

(四)單親家庭子女的監護人文化結構。調查的單親家庭中家長是農民的居多,占整個的89.76%,是工人的占4.2%,是干部及其他的占 6.04%;同時,他們的文化層次也參差不齊,其中,小學文化占單親家庭的60.59%,中學的占34.01%,大專以上文化層次較高的只占其中的 5.4%。

(五)單親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況。在學校的教育中,86.7%單親家庭的子女能夠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有13.3%單親家庭的子女不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調查結果顯示,單親子女的學習狀況向兩個極端發展。其中,學習成績特別突出的單親子女屬于個別現象,只占0.6%,成績較差的占78.3%。由于單親家庭孩子的監護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不具備給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素質和能力,因此,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數未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存在的問題

(一)單親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質量差。單親家庭的父母一人既要承擔沉重的家務,為了生活又要努力的生產、工作,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方面常顯得力不從心,對其子女的關心和教育不夠,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一個普遍現象。特別是在農村單親家庭中,多數家長常年外出務工,孩子托付給家中的長輩,監護人本身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質不高,嚴重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式方法,不具備對孩子進行家教的能力,這些現象直接導致了家庭教育質量差。

(三)單親家庭子女學習向極端發展。在對單親家庭子女的調查中發現,他們的學習狀況向兩個極端發展。一種情況是父母離異或喪偶后,把孩子作為整個家庭的精神支柱和依靠,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這樣的孩子在學校里出類拔萃,但是他們性格孤僻,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且很自卑,缺乏愛心。另一種情況是父母雙方互相推卸責任,視子女為累贅,在這種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自暴自棄,有厭學情緒,在學校表現惡劣,不思進取,任意逃學,而這種情況在單親家庭中占絕大部分。

(四)單親家庭經濟出現危機。由于大部分單親家庭都是一個人承擔撫育和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除了少數家庭生活富足以外,絕大多數家庭經濟都十分困難,難以支付高昂的教育費用,很多學生只能勉強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少數學生早早輟學,連九年義務教育都不能完成。同時,健康也不能得到保證。

三、幾點建議

(一) 社會責任

1、加強領導,進一步關注單親家庭子女的成長。各級黨政部門應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貫徹落實中發8號文件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加強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切實解決。一是加快經濟發展,積極給單親家庭的家長創造就業機會,使其就近務工,創造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二是完善有關法律政策,保障孩子合法權益。三是社會各界要力所能及開展對單親家庭子女的幫扶活動。

2、強化宣傳,積極引導單親家庭子女監護人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由于單親家庭子女的監護人責任意識普遍淡薄,要切實改善單親家庭子女的生存、發展環境,就必須強化單親家庭子女法定監護人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針對這一問題各級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和機會,對單親家庭子女的監護人進行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的教育,讓他們了解單親家庭孩子出現的生存危機和道德失范問題,了解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內容、教育規律和方法,明確自己監護的任務和責任。

(二)學校責任:

1、學校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用愛心撫慰創傷。要加強調查研究,增強教育實效。學校應對農村單親家庭學生 的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全面了解他們的情況;并建立單親家庭學生的專門檔案,針對不同特點,分類管理。老師應與外出打工家長及其臨時監護人經常保持聯系,并建立家長記錄卡,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

2、創造活動環境,用鼓勵消除自卑,用友情彌補親情。單親家庭學生的思想負擔重,恥于別人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實情況,更怕老師和同學知道。學校要積極創造活動的環境,鼓勵單親家庭學生參加各項有益的活動 。同時,在活動和學習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增進和同學的友誼,用友情來彌補親情。

3、鼓勵他們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單親家庭的學生在閑暇獨處時常常感到無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極被動的方式打發時光。學校要對他們進行人生觀和生活目的教育,讓他們增強自信、樹立正確理想,做到常提醒,多鼓勵,多方面啟迪。積極安排一些興趣相投的同學與他們結成學習伙伴。

(三)家庭責任:

1、強化監護意識,確保家庭教育力量。單親家庭子女的父母要重視與學校、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系,隨時掌握孩子動態,加強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如果必須外出務工,要認真從孩子成長需求的角度出發,選擇責任心強、有保護能力和精力的臨時監護人管理孩子,并應履行相應的委托手續。

篇5

〔關鍵詞〕單親家庭;初中生; “孤雁”心理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0)06-0018-03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傳統的婚姻和家庭觀念受到沖擊,離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農村夫妻也不例外;同時,由于天災、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農村學生父母一方死亡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種種原因,使得農村單親家庭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國內一位心理學家說:“父母的離異或死亡會造成孩子人格的扭曲。有的孩子誰也不信了,甚至也不自信;有的孩子遠離人群,成為孤雁一只;有的孩子得不到應有的歸宿,逐步陷入流氓集團,從而走上犯罪道路。”據不完全統計,在父母離異或死亡的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率在40%以上。單親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長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為此,全國上下各類心理咨詢機構也非常重視對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疏導工作。筆者也就單親家庭學生中“孤雁”心理的矯治,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孤雁心理”的界定及其表現

1.單親家庭“孤雁”心理學生的界定

“孤雁”原指由于種種原因而離開了雁群的大雁。大雁的習性一般都是成群行動的,孤雁因失群而形單影只,獨自飛翔悲鳴,令人同情,孤雁最大的愿望是回歸雁群。所謂單親家庭“孤雁”心理學生,是指父母雙方中有一方已死亡或父母離異而形成的單親家庭中,由于缺乏父愛或母愛,從小形成自卑心理,進而發展為孤獨、孤僻、不合群心理的一類學生。

2.“孤雁”心理的主要表現

單親家庭的子女是不幸的,失去父親(或母親),對他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其心理壓力也不言而喻。有研究表明,他們中許多人在家庭變故幾年之后,其心理創傷仍很難愈合,于是產生了孤僻、不合群的不良心理,這種“孤雁”心理的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卑心理。有的單親家庭的學生家庭經濟比較差,吃、用、穿都不如別的同學;有的缺乏家庭溫暖,生活各方面得不到關心等。諸如此類的原因,使他們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2)孤僻心理。有些單親家庭的學生,由于被別人歧視,平時不愿與同學交往,不愿與別人談心,更不愿透露家庭的辛酸,恐怕被人嘲笑。課余時間獨來獨往,他們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孤僻心理。

(3)散漫心理。大部分單親家庭學生的家長因喪偶或離婚,心痛未愈,又忙于生計,無暇管教子女,長此以往,單親家庭的學生也就更容易產生散漫心理。

(4)逆反心理。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從小缺乏父愛或母愛,總感覺低人一等。在學校,他們容易受到同學的歧視。同時,有的家庭,由于繼父或繼母的偏心,他們就會慢慢地對自己的家庭,甚至對生身父親或母親產生厭惡感,對身邊的人產生不信任感,逆反心理逐漸增強。

二、單親家庭學生“孤雁”心理的成因

(一)家庭原因

1.單親家庭孩子父愛或母愛的缺失

社會的變遷使得傳統的婚姻和家庭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離婚率的大幅度上升,使單親家庭大批出現。這些家庭中的孩子,失去了本該屬于他們的父愛或母愛。社會學研究表明,在兒童時期(3~7歲),母愛對子女的發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失掉母親,就會使子女的情緒波動大和不安寧。在少年時期(12~17歲),由于子女的社會性有所發展,父親這個角色就突顯出其重要性,在此期間,子女若失去父親,不良行為的出現率就明顯上升。心理學認為,人格異常的形成與惡劣環境有關,破裂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發展的溫床。事實上,絕大部分生活在單親家庭里的青少年在自己個性發展的過程中,常常感到空虛、寂寞、惶恐不安和焦慮,從而產生自卑、孤僻、逆反等心理。

2.單親家庭對子女教育責任的忽視

許多夫妻由于感情破裂等原因離婚后,夫妻雙方出于對再婚或生活壓力等方面的考慮,往往把孩子當“皮球”踢來踢去,不愿履行對子女的教育和撫養義務。也有的單親家長因忙于工作、交際等,無暇照顧子女,使子女失去應有的教育和關心。孩子得不到應有的家庭教育,容易產生不良心理,甚至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因素的影響,與壞人接觸而走向犯罪。

3.單親家庭對子女教育方法不當

(1)過分溺愛,有求必應。有些單親家長害怕自己的子女被別人看不起,或受人欺負,對孩子物質方面的要求一味滿足,對孩子思想教育或學業方面則漠不關心,導致孩子為所欲為,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追求享受、愛慕虛榮的心理。一旦家長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便容易在思想和行為上出現偏差。

(2)放任自流,不聞不問。有些家長由于婚姻的失敗而加倍勤奮工作,為生活而奔波,為事業而操勞,所以因為忙而顧不上管帶孩子,更顧不上孩子的學習。這些家長對孩子缺乏責任心,使孩子有種被拋棄的感覺,從而產生心理問題。

(3)方法簡單,態度粗暴。有些單親家庭的父母不顧子女客觀實際,在學業上對子女提出過高的要求,尤其是有些家長脾氣暴躁,當孩子達不到自己要求時,非打即罵。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無形中使青少年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有的孩子怕挨打,便夜不歸宿。這些都有可能使孩子產生不良心理和行為。

(二)社會原因

社會對單親孩子的成長環境關注不夠、干預不力是造成其心理障礙的又一重要原因。“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清官難斷家務事”,受此觀念的影響,人們往往認為家庭教育是“家務事”,他人和社會組織等不便介入。基于此,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雖有原則性規定,但至今未完全建立起未成年人不良成長環境的良性干預機制。

(三)學校原因

學校對單親孩子缺乏應有關注,也是造成其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單親孩子由于應有的家庭溫暖和關愛的缺失,大多數會產生消極情緒和情感。在學校里,他們會感到自己缺乏朋友和關愛,產生自卑情緒。有的教師缺乏耐心,厭棄這些“問題”孩子,對他們不聞不問,再加上長期以來學校對單親孩子的心態認識不足,關注不夠,措施不力,疏導不及時,導致其自卑、孤僻等消極情感蔓延,最終形成不良心理。

(四)自身原因

單親家庭子女由于受家庭影響,一般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難,不能用正確的觀念戰勝不合理的需求。在這些學生中,有許多實際上是具有是非判斷能力的,但由于意志薄弱,正確的觀念不能占上風,所以往往會產生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這些不良習慣又往往會使學生在采取不良行動時產生方便、自然,甚至舒適的情緒體驗,從而成為其實現類似不良行為的內部動力。

三、單親家庭學生“孤雁”心理的防治對策

(一)重視單親家庭教育

1.父母要重新拾回生活的信心

單親家庭面對離異或亡故的痛苦,家長應坦然而勇敢地面對現實,振作起來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單親家庭父母要以寬容的心態立身行事,要學會對痛苦和懊惱的遺忘,遺忘有助于單親家長的身心健康,遺忘是對仇恨的釋放,對悲痛的解脫,對憂慮的拒絕,對疲憊的寬慰。惟有家長樂觀地面對生活,才能驅散孩子心中的陰影,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2.父母要重視家庭教育的責任

家庭是孩子的依靠,是孩子心靈的港灣。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而言,沒有完整的父愛和母愛已經夠不幸了,因此,絕不能讓他們再失去僅剩的父愛或母愛。作為單親家庭的家長,應堅強地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加倍地愛護自己的孩子。單親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養、育并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生活,更要注意教育孩子,關心孩子的思想、學習和人際交往,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和不足,正確引導,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明辨是非、善惡,引導孩子在生活上要積極樂觀,要在家庭出現變故之后盡可能地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讓孩子在家庭這個第一課堂中汲取到盡可能多的營養。

3.父母應重視培養單親子女的獨立性

由于家庭的變故,家長更容易對孩子嬌生慣養,總覺得對不起孩子,無條件地滿足孩子,作為補償,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性格脆弱,依賴性強,缺乏主見,獨立生活能力差。其后果是單親子女一旦離開家長,便不知道如何去應對生活中的困苦和挫折。

(二)優化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比,有它自己有利的條件,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計劃性、針對性都很強,而且可利用的教育渠道廣泛,方法靈活。為此促進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有必要提高學校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1.開展教育跟蹤,時刻關注學生

學校應成立專門的德育隊伍,對單親家庭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學校應建立單親家庭學生個人檔案,加強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的了解、跟蹤,并詳加記載。學校德育隊伍應在實踐中,善于總結、歸納,尋找對單親家庭學生教育的科學、有效的方法。在這方面,筆者所在學校實行的“學生成長導師”制度,可看作是一個較成功的經驗。導師通過心理疏導、思想引導、學業輔導、生活指導等多種形式,關心、關注、關愛單親家庭學生,收到了良好效果。

2.重視賞識教育,重拾學生信心

心理學家認為: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仿佛都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單親家庭的孩子更渴望賞識、渴望愛。作為單親家庭的孩子,曾經歷了親人早逝的痛苦或家庭破裂、雙親離異的恐懼,有些在單親家庭形成后仍得不到父母的疼愛和家庭的溫暖,孤獨無助,失落自卑,所以他們更渴望得到賞識,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愛。面對這類孩子的教育,學校、教師應該當好賞識教育的主角。研究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特點并實施正確的教育手段是教師的重要任務,要堅持以正面鼓勵為主。每個學生都會有自身的閃光點,教師要善于捕捉,發現這類學生有了心理、行為方面的進步時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增強其自信的砝碼,使他們的生理、心理、成績真正健康協調地發展,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尊重學生的人格,坦然接納學生的缺點,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賞識教育,讓學生在關愛和信任的氛圍里,重新認識自己,逐步樹立起自信、自尊和自強,逐步矯正自卑、孤僻、逆反等不良心理。

3.加強愛心教育,滋潤學生心田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育者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學校應選派充滿愛心、有一定心理學基礎、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與忍耐能力、有較強的領導能力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擔任班主任或導師。班主任和導師用愛心去撫平單親孩子的心理創傷,讓他們走出心靈的陰影,露出燦爛的笑臉。同時,學校和老師應努力創設具有良好班風和學風的班集體。單親家庭學生所處的環境,特別是他們每時每日所生活的班集體的班風和同學之間的良好關系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在班風良好的班級中,同學與同學的關系反映在既能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上,同時也反映在能處理好個體間的競爭與合作上。單親家庭學生如果生活在一個充滿真情友愛的班集體里,他們自然會感到生活充滿陽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的特別幸運。

(三)健全社會保障

教育好單親家庭的子女,不僅是學校、家庭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全社會各行各業的人都應來關心單親子女的教育問題。政府機關和社會團體應調動社會資源,給予單親孩子幫助。

1.重視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

設立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咨詢機構,設立家長學校,開設咨詢電話,使單親家庭的子女遇到問題能及時與社會聯系。對于離異后的父母通過家長學校等方式進行家庭教育培訓,提高教育水平。

2.完善離婚子女監護權

人民法院在判決離婚案,處理未成年子女歸屬時,要考慮如何判決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長教育,既要考慮到監護人的撫養能力,又要考慮到其教育能力,使離異后的子女盡可能多地得到雙親的照顧和關心。

3.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優勢

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街道、社區要從多方面去關心單親家庭子女。生活上可通過社區互助等形式對離異家庭中生活困難的學生給予經濟上的幫助;思想上,可通過經常上門家訪等形式,了解家長及孩子的思想狀態,并及時和學校、老師取得聯系,共同商量、研究,關心、教育好每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

單親孩子是生活中的不幸者,他們受傷的心靈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細心呵護。讓我們攜起手來,為這些不幸的孩子創建一個溫暖、和諧的環境。相信,我們的努力,一定能使“孤雁”們振翅翱翔,回歸“雁群”。讓“孤雁”不再孤單!(稿件編號:100505003)

參考文獻:

[1]俞潤生.家庭教育成敗百例析[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羅尚榮,李曉紅.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分析及對策[J].社科縱橫.2006,12.

篇6

一、總體情況

(二)單親家庭子女的性格特點,心理情緒。由于家庭的缺損,造成了單親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他們通常表現出孤僻、內向、任性等性格弱點。絕大部分生活在單親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在個性發展中,常常感到空虛、寂寞、惶恐不安和焦慮。在調查的2840名單親家庭子女中,處在離異家庭的單親家庭子女,大都行為習慣差,甚至染有不少不良習氣,諸如抽煙、賭博、打架斗毆、談情說愛、尋釁鬧事等等。

(三)單親家庭子女的生活狀況。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數單親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多數單親家庭的生存狀況是十分艱難的,生活條件差,生活質量跟不上需求。在調查中發現,2840名單親家庭子女中有53.9%隨父,46%隨母,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扶養的占0.1%;在生活條件較差的家庭,父或母為了尋求生計,外出務工,也只能將子女交給長輩或他人看管。

(四)單親家庭子女的監護人文化結構。調查的單親家庭中家長是農民的居多,占整個的89.76%,是工人的占4.2%,是干部及其他的占6.04%;同時,他們的文化層次也參差不齊,其中,小學文化占單親家庭的60.59%,中學的占34.01%,大專以上文化層次較高的只占其中的5.4%。

(五)單親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況。在學校的教育中,86.7%單親家庭的子女能夠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有13.3%單親家庭的子女不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調查結果顯示,單親子女的學習狀況向兩個極端發展。其中,學習成績特別突出的單親子女屬于個別現象,只占0.6%,成績較差的占78.3%。由于單親家庭孩子的監護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不具備給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素質和能力,因此,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數未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存在的問題

(一)單親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質量差。單親家庭的父母一人既要承擔沉重的家務,為了生活又要努力的生產、工作,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方面常顯得力不從心,對其子女的關心和教育不夠,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一個普遍現象。特別是在農村單親家庭中,多數家長常年外出務工,孩子托付給家中的長輩,監護人本身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質不高,嚴重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式方法,不具備對孩子進行家教的能力,這些現象直接導致了家庭教育質量差。

(三)單親家庭子女學習向極端發展。在對單親家庭子女的調查中發現,他們的學習狀況向兩個極端發展。一種情況是父母離異或喪偶后,把孩子作為整個家庭的精神支柱和依靠,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這樣的孩子在學校里出類拔萃,但是他們性格孤僻,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且很自卑,缺乏愛心。另一種情況是父母雙方互相推卸責任,視子女為累贅,在這種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自暴自棄,有厭學情緒,在學校表現惡劣,不思進取,任意逃學,而這種情況在單親家庭中占絕大部分。

(四)單親家庭經濟出現危機。由于大部分單親家庭都是一個人承擔撫育和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除了少數家庭生活富足以外,絕大多數家庭經濟都十分困難,難以支付高昂的教育費用,很多學生只能勉強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少數學生早早輟學,連九年義務教育都不能完成。同時,健康也不能得到保證。

三、幾點建議

(一) 社會責任

1、加強領導,進一步關注單親家庭子女的成長。各級黨政部門應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貫徹落實中發8號文件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加強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切實解決。一是加快經濟發展,積極給單親家庭的家長創造就業機會,使其就近務工,創造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二是完善有關法律政策,保障孩子合法權益。三是社會各界要力所能及開展對單親家庭子女的幫扶活動。

2、強化宣傳,積極引導單親家庭子女監護人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由于單親家庭子女的監護人責任意識普遍淡薄,要切實改善單親家庭子女的生存、發展環境,就必須強化單親家庭子女法定監護人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針對這一問題各級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和機會,對單親家庭子女的監護人進行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的教育,讓他們了解單親家庭孩子出現的生存危機和道德失范問題,了解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內容、教育規律和方法,明確自己監護的任務和責任。

(二)學校責任:

1、學校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用愛心撫慰創傷。要加強調查研究,增強教育實效。學校應對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的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全面了解他們的情況;并建立單親家庭學生的專門檔案,針對不同特點,分類管理。老師應與外出打工家長及其臨時監護人經常保持聯系,并建立家長記錄卡,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

2、創造活動環境,用鼓勵消除自卑,用友情彌補親情。單親家庭學生的思想負擔重,恥于別人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實情況,更怕老師和同學知道。學校要積極創造活動的環境,鼓勵單親家庭學生參加各項有益的活動 。同時,在活動和學習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增進和同學的友誼,用友情來彌補親情。

3、鼓勵他們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單親家庭的學生在閑暇獨處時常常感到無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極被動的方式打發時光。學校要對他們進行人生觀和生活目的教育,讓他們增強自信、樹立正確理想,做到常提醒,多鼓勵,多方面啟迪。積極安排一些興趣相投的同學與他們結成學習伙伴。

(三)家庭責任:

1、強化監護意識,確保家庭教育力量。單親家庭子女的父母要重視與學校、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系,隨時掌握孩子動態,加強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如果必須外出務工,要認真從孩子成長需求的角度出發,選擇責任心強、有保護能力和精力的臨時監護人管理孩子,并應履行相應的委托手續。

篇7

關鍵詞:青少年;單親家庭;心理問題;成因;疏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3-0100-01

單親家庭的青少年由于家庭成員殘缺,與其他青少年家庭情況不同,使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與雙親家庭青少年相比,單親家庭青少年更容易出現異常的行為與表現。這一現象的不斷發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同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成為了社會關注的重點。

一、單親家庭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成因

單親家庭的青少年在同齡人中更容易出現問題。家庭成員的殘缺,使得部分青少年長期處于單親家庭的陰影下,長時間壓抑自己,造成心情低落,面對生活十分消極。并且不喜歡與人溝通,心里的問題無處傾訴,身邊沒有朋友,使得青少年產生抑郁消極、悲天憫人的心理問題。部分單親家庭的父母為了彌補孩子,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長時間加班工作,沒有多余的時間陪伴孩子,于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造成孩子對家長的不滿,對自己所處環境的不滿,對社會生活不滿。部分單親家庭的父母出于對孩子的愧疚,過分溺愛孩子,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產生任性、行為散漫、易暴易怒的問題。

二、單親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疏導策略

1. 家庭方面的相關做法

(1)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子女的榜樣。在單親家庭中,父母的情緒可以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與性格的形成。為了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保證孩子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單親家庭的父母要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

(2)家長要采取合適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情況的不同,單親家庭的子女的心理狀態與雙親家庭子女的心理狀態不同,因此單親家庭的子女在選擇教育方式的時候要謹慎。在家庭中,家長要盡量給孩子營造幸福溫暖的和諧氛圍,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要注意孩子敏感的心理特點,學會與孩子交朋友。家長要鼓勵孩子,讓孩子不為自己的身份而自卑,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與正確的生活態度。

2. 學校方面的相關做法

(1)學校應積極開展集體活動。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因此在學校這個大集體中,部分單親家庭的孩子無法融入班級生活中,無法完全釋放自己的喜怒哀樂并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學生心情壓抑、郁悶甚至產生心理問題。所以,學校要有計劃地組織校園集體活動,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讓單親家庭的學生可以體會到校園生活的溫暖,在校園生活中體現自己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培養單親家庭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結精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可以在校園集體活動中團結同學,增進友誼,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2)建立心理教育機構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學校教育不僅是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更是為了讓青少年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學校要積極地開設心理健康相關課程,對單親家庭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任課教師要及時發現單親家庭學生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疏導,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培養學生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使其養成良好的性格與品德,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 社會方面的相關做法

其一,對單親家庭要有正確的認識。社會是青少年生活成長的大集體,社會有責任關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部分單親家庭的青少年,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有關機構可以組織單親家庭的青少年參加一些類似關愛敬老院的活動,讓單親家庭的青少年多和人接觸,讓青少年發現社會中美好和善良的一面,積極地融入社會。其二,社會應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社會應該重視單親家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開設相關的心理輔導機構或者開設心理咨詢服務熱線,讓單親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可以得到最好的解決。同時,政府部門也要提高對單親家庭的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關注,定期檢查單親家庭青少年的心理狀況,為單親家庭子女提供社會最堅強的后盾。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單親家庭子女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學校、社會都應該重視并且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健康問題,使他們更好地融入集體和社會,促進他們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唐先勇,劉貴萍.單親家庭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家庭教育對策[J].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2(06).

[2]孫會迎.單親家庭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問題與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09.

篇8

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出現偏差的表現為:1、抑郁孤獨,少言寡語。由于父母之間婚姻的破裂,孩子由其中一方撫養,孩子感覺父母已經不愛自己,尤其是父母一方重組家庭后,表現出來的孤獨感,很難融合。在學校甚至表現出:對同學冷談,不主動與老師同學溝通的抑郁心理現象。2、放任自我,叛逆粗暴: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學習上心理上存在很嚴重的問題,表現為:行為懶惰、放任自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家長斥喝其問題時還會出現叛逆粗暴的現象。3、怯懦自卑、狹隘自私。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缺陷,常常感覺自己不如別人,感到別人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是多余的一個人,甚至有覺得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平,致使他們不信任別人,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滿悲傷和自卑的色彩。

第一,家庭原因。父母的爭吵、打罵,在子女的供養、教育等問題上意見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養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當成“出氣筒”,稍不如意就謾罵斥責,甚至拳腳相加。孩子失去家庭的溫暖,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愛。這樣的家庭不但對孩子的教育無力,而且孩子精神上承受沉重的打擊因而變得孤僻、性格憂郁、意志薄弱,破罐破摔、自由散漫、無進取心。

第二,社會原因。社會上極少數壞人的教唆、一些不健康文藝作品、封建愚昧落后的社會現象,對于單親家庭子女心比一般家庭的子女更有吸引力,在他們孤獨的心靈深處看來,社會上處處都有他們的“老師”:電視機、錄像機、游戲機等“老師”,比講臺前的老師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有更大的影響和作用。只要社會上還存在一些消極的東西,而學校、家庭又缺乏及時地教育,學生就容易被這些消極的東西所影響和感染,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抵觸學校的正確教育,在學習上、品行上越來越差,這是造成單親家庭子女心單親家庭子女心的社會原因。

第三,學校原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對教師工作的評價出現偏差,考試成績的好壞直接與教師的名利掛鉤,給教師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教師又將這種壓力遷移到學生身上,對部分單親家庭子女不能一分為二,看不到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對他們不能一視同仁。講課不照顧水平,使他們失去信心,又得不到及時的關懷和幫助,反而使學生的缺點錯誤更加發展,最終成為“雙差生”。有的教師動輒埋怨家長,使家長不愿接近老師,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脫節,各行其是,互相之間不配合,削弱了教育的力量。這是造成單親家庭子女心理異常的學校原因。

第四,自身原因。以上三方面是造成單親家庭子女心理異常而成為差生的外部原因。其主要原因還在于學生自身。社會、家庭和學校是學生形成道德品質非常重要的教育因素,但它們必須通過學生心理的內部矛盾起作用。造成單親家庭子女心理異常原因,還在于單親家庭子女心理由于受家庭影響,一般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難,不能用正確的觀念戰勝不合理的需求。在這些學生中,有許多人實際上仍知道怎樣做是正確的,怎樣做是錯誤的,但由于意志力薄弱,正確的觀念不能占上風,所以往往會產生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這些不良習慣又往往會使學生在采取不良行動時產生方便、自然,甚至舒適的情緒體驗,因而又成為實現類似不良行為的內部動力。如抄作業、曠課、不做作業、打電子游戲、偷東西等。這些習慣一但多次重復鞏固以后,要想一時來轉變,困難是比較大的。

第一,調正自我情緒和心態。單親家長因為夫妻恩怨總是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所以我們要做到的就是:調整自我情緒和心態,不要將夫妻之間的恩怨轉移到孩子身上。一般情況獨自帶孩子的一方總是千方百計阻擾對方接近孩子,甚至詆毀對方,損害對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有的孩子做錯事情,單親家長就會把怨恨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這些都是對孩子身心的傷害。也有個別單親家長因為家庭離異的關系對于孩子負有內疚感,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的愿望,甚至有“贖罪”的心理。這樣無條件的遷就會培養出一個自私自利、不會體諒別人的孩子,甚至會導致他們走向另一個極端。

第二,在解決家庭內部的問題的同時,單親家庭的家長還要幫助孩子處理好孩子與學校、同學之間的關系。單親孩子比較不合群,所以家長可以求助孩子的班主任,請班主任對其進行心理輔導,或者鼓勵孩子多與同學和老師進行溝通,多鼓勵孩子參與學校活動。

第三,單親家長在關心孩子的同時也不能夠過于溺愛。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承擔家庭責任,給機會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用一個堅強的外表引導孩子接受父母離異的現實。

父母離異是大家的選擇。已為現實的情況下,更是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多為孩子著想,不要把負面的情緒帶給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即使分開但還是很愛他的。

自尊心是一個人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一種表現。在學校,大部分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比較偏激,然而學校的關注度又不夠高。所以學校教師在培養單親家庭子女的自尊心時,為他們營造一個溫馨的班集體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第一,要引導健全家庭的學生嘲笑、挖苦單親家庭的同學是不對的。讓健全家庭的學生更多去關心關愛身邊單親家庭的同學,讓班集體這個大家庭潛移默化的功能變大。那么單親家庭子女感覺收到尊重后,學習能力也會相應變強,成績也會提高!第二,針對單親家庭的孩子制定階段性的目標,或者安排一些任務,鼓勵單親家庭的孩子獨自完成,讓他們有目標激勵,有榮譽感,看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逐漸建立自己的夢想和理想。第三,針對單親家庭的孩子要多家訪、多聯系。采取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時機要選準,如可利用“家長開放日”、“

勞動技能大賽”、“六·一兒童節”等活動邀請家長到校參與活動。不但讓單親家長與孩子共同比賽,增進家庭的團結協作氛圍,還可共同了解孩子在學校、在校外的一些活動現象,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談話一定要慎重,對孩子的評價要讓家長充滿信心、看到希望。爭取家長最大限度的配合,正確引導家長,不要把自己負面的情緒帶給孩子,啟發家長為子女作表率。對那些對子女不負責任,學習生活上不管理的家長,要通過學校發動居委會、行政機關給予幫助教育,讓他們承擔起子女撫養和教育的義務。認知自我就是不但在思想上可以正確的評估自己,同時可以準確的感受到自己。1、從他人看自我。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鏡子,個體正是從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態度評價中,從認識他人與他人比較來反觀自己、了解認識自己的。在個體成長過程中,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最初在很大程度上受他人評價的影響,父母老師同伴等對個體的看法態度評價都會對個體的自我認知產生深刻的影響。2、從自我看我。即通過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考察活動的成效來認識、評價自我。通過引導單親家庭孩子客觀地剖析自己的內心活動和言行,有助于修正完善自我認知。我們可以心平氣和地與孩子談心,讓孩子吐露真心,積極鼓勵青少年用寫日記的方式經常反省自己,不斷剖析和矯正自己的心理。

社會環境中任何一個人都會從不同方面影響單親家庭孩子。所以我們要從自身做起,讓他們在我們身上能夠看到自我的不足,自我的缺陷。也要通過一些心理活動啟發孩子能夠看清真正的自我,讓他們知道自身錯誤的存在,從而改變自我,糾正錯誤的心理。

自卑是單親家庭孩子自我意識在自我體驗方面的偏差,所以矯正單親家庭孩子自我體驗的偏差,就要激發其適度的自尊心和自信性。第一,老師要正確評價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從心理學角度看,教師是學生生活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人,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對學生各項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一定的場合下。老師的一句話、一個鼓勵的眼神,有時候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第二,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學習和生活當中成功的體驗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求知欲和信心,如果屢次失敗就會挫落他們的自信心。所以為單親家庭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和條件非常重要!第三,營造和諧的環境氛圍。要善于營造一種氛圍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相互理解與信任彼此尊重與關心,這種和諧的環境氛圍無疑有利于單親家庭孩子自尊心的培養與激發。

篇9

關鍵詞:單親家庭;調查分析;家校結合;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15-0009-03

一、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現狀調查分析

筆者所在高三年級有810個學生,其中54人是離異或一方死亡類單親家庭,170人為父母一方在外打工類單親家庭(本校處于城鄉結合部,農村家庭孩子較多)。

首先對所在的高三年級810個學生進行學習成績的統計,結果如下:

通過將單親家庭的學生和正常家庭的學生在學業和心理方面進行的比較,我們不難看出,來自單親家庭孩子的問題是明顯存在的,而且心理問題也是導致他們學業不濟、人際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這一切的根源也就是家庭的不完整。總結起來說,單親家庭的孩子的性格心理有如下的特點。

1.自卑感。對于離異家庭,由于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涉世未深,根本無法了解父母的苦衷和處境,所以無法面對事實,有一種被拋棄感。對于一方死亡的家庭,突然之間失去了父親或母親,孩子脆弱的心靈也是無法接受的,尤其當這兩類家庭的孩子看到同伴與父母那么親熱,那么幸福美滿地玩耍時最容易回憶起之前快樂的生活。兩者的反差會讓他們的心理受到挫折和沖擊,產生極大的失落感,從而有悲傷、失落、憂慮甚至自卑等心理疾病。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孩子在這方面要好一點,因為畢竟家庭是完整的,但是父母雙方的角色由一個人扮演,終究是有缺陷的。

2.孤獨叛逆。由于父母離異,孩子由一方撫養,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歡笑,某些孩子的孤獨感、不融合感會進一步加強。長期積累,孩子會表現為不愛和同學接觸,不善言談,不和老師溝通,脾氣暴躁。有時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如奇裝異服、泡網吧、抽煙喝酒等。他們可能是想證明還有人關心他們,這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還有些孩子會因為不理解父母而有憎恨情緒。兩年前,在筆者班級有這樣一個女孩,父母離婚后和母親生活,可是在與母親的接觸中,孩子經常辱罵母親,對母親態度極其惡劣。最后, 這位女孩無法融入集體不得已轉學。就一方死亡或在外打工的家庭而言,另一方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言行,多與孩子溝通。

3.焦慮情緒。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內心覺得沒有完整的依靠,容易產生挫敗感、失敗感、失落感和拒絕感。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會在內心深處產生很大的焦慮,表現為坐立不安、情緒不穩、內心急躁、對自己和別人缺乏應有的信心;與人交往感到焦慮,不能放松,缺乏安全感。

4.內心抑郁。失去完整家庭的孩子,家庭的溫暖沒有了,自己本身有自卑感,加上會遭受別人的冷眼,或受到別人的憐憫,這些對于本來就敏感的孩子來說是雪上加霜。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愿將自己的想法向別人傾訴,長此以往,孩子感到恐懼和害怕、感到壓抑、郁悶、煩躁等,心理困擾無處排解就產生了抑郁。筆者曾經遇到過兩個此類的孩子,每天看不到他們的笑臉,心事重重,要經常與他們溝通,才能看到他們的年齡應該有的狀態。

5.嫉妒心重。多數單親家庭的孩子,物質上和精神上得到的都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特別當他們與完整家庭孩子比較時,自卑、焦慮、壓抑的負面情緒統統跑出來,慢慢從羨慕會演變成嫉妒,有的還會有憎恨感。他們希望家長能滿足自己的需要,當得不到滿足時,就產生距離感,心理上就犯嫉妒,容易導致偷竊等犯罪行為的發生。此外,這些孩子也不會主動去關心別人,還會敵視集體和社會。曾經在中央電視臺法制節目中看到關于一位女少年犯的報道,父母離婚后,她跟爸爸生活,做盡了一切叛逆的事情,最后幫著不法分子去找“小姐”,看著自己的朋友被人欺凌,她的自述是“沒感覺”!這種漠然的態度出現在這樣花季少女身上真是太可悲了,深究原因是直接和她的家庭有關的。

6.厭學嚴重。從表1中看出,單親家庭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差于雙親家庭的學生,這也是與他們不健全的心理有關的、沒有自信心,沒有安全感,焦慮叛逆,這些負能量困擾著這些孩子,阻礙了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筆者繼續對本高三年級所有單親家庭的家長(224位)做了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孩子的表現和心理受家庭影響巨大,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責無旁貸。更何況家庭是不完整的,只有一方父母在承擔這個責任,那么更需要思考如何去教育好孩子的問題了。筆者對本高三年級的單親家庭的54位家長(離異或一方死亡的)做了家庭發生變故后心態的訪談:樂觀開朗的占 15% ,情緒穩定的占25%, 心理失衡(如消沉、沮喪、煩躁易怒等)占60%,考慮重建家庭的占 65% ,已經重組的占20%。

二、單親家庭學生家校結合心理干預的建議

目前,中國的學校對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還是不完善的,建議可以從如下幾點做起。

(一)跟蹤記錄單親家庭孩子的成長軌跡

也就是說,學校單獨給單親家庭的孩子建立檔案,詳細記錄他們的學習情況、成功體驗等。老師要多給他們機會,當他們回顧自己的成功檔案時,會有很強的成就感,消除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還可以給這些孩子配備心靈導師,在他們遇到挫折或困難時有一個傾訴的對象,并且給予及時正確引導。現在每個學校都設有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人員可以幫助做類似的工作。

(二)讓孩子學會“愛”

整個班級、整個學校都要營造和諧的氛圍,像一個大家庭,使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人與人之間能夠理解、支持、鼓勵。老師有意識地讓那些性格開朗、活潑、熱情善良的學生與自卑、孤獨的學生進行交往,帶動他們擺脫自己內心的陰影,融入大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不會因為自己的遭遇而受到冷眼。教師更要創造平等、尊重的班級氣氛,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以真誠的愛,言傳身教,給學生一個鼓勵的手勢,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句貼心的鼓勵,融化學生心中的冰山,化自卑為自信,化孤獨為熱情。

(三)讓孩子學會接受“挫折”

現在會提到“逆商”(AQ),簡單說就是面對逆境時的表現,已經作為很多大企業招收員工時必測的項目,是表明一個人是否有潛能晉升及成功的標志。如今的孩子多在順境中長大,所以畏難膽怯。進行挫折教育可以鍛煉孩子堅強勇敢、迎難而上的品格,這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尤其是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而言,怎樣面對不順、怎樣堅強顯得尤為重要。在教育孩子時,老師可以設置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難,同時要跟蹤觀察,學生成功時要及時表揚鼓勵;學生泄氣時,要正確引導,暗中幫助克服困難。但是,不能包辦太多,因為我們的初衷是要培養學生堅韌獨立的性格,讓他們面對現實、勇于接受挑戰、 勇于承擔責任。

(四)老師定期家訪

家訪,聽起來似乎已經過時的字眼,但是確實很有用,它可以使教師更全面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家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工作。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有的不愿意打開心扉與老師交流的,老師可以親自到他們的家去看看,到他們的房間看看,可以得到很多信息。筆者家訪了現在的一位學生,是和媽媽生活的,學生的房間整齊干凈,母親口中的她是聽話懂事,但是性格內向,不善交流。在與媽媽交談中震驚的得知,孩子的爸爸就是10年前轟動當地的謀殺案的受害者!這就是孩子性格內向的原因,這件事肯定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家訪回來后,筆者久久不能平靜,想著怎樣與這位不幸的孩子交流,怎樣幫助這位無助的母親。

(五)學校與社會機構進行合作

學校向社會呼吁,利用各種形式的輿論宣傳,讓社會各行各業的人都來關心單親子女的教育問題,調動社會資源,給予單親群體經濟物質等方面的幫助,給單親子女機會參加集體活動,展示他們的才華。由筆者學校發起的“311”黃絲帶愛心小組,給家庭困難的優秀學子資助,其中有10%是單親家庭子女;還有以“311”愛心小組為基礎創建的江蘇省連云港教育公益網也為很多單親家庭解決了燃眉之急。此外,學校也可以和社區合作,利用社區資源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街道社區從各方面加強對單親家庭的關心。生活上,可通過社區互助等形式對離異家庭中生活困難的同學給予經濟幫助;思想上,經常走訪,了解家長和孩子的思想狀態,并及時和學校,老師聯系,共同商量研究。

三、結語

蘇霍姆林斯基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這塊大理石要雕琢成一件成功的藝術品,主要依賴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偶爾出現的因素。這六位雕塑家必須配合得當。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特別是教育家庭不完整的孩子,需要合力。我們堅信:只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鼎力配合,單親孩子的教育是可以做得好的。有很多身邊的例子,筆者接觸的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長,心理健全,進入理想的大學,成為有用之才。最后筆者還有一點發現:單親家庭中,和媽媽生活的孩子成才的較多,可能是因為媽媽心思細膩,對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照顧周到,及時教育;爸爸生性馬虎,粗枝大葉,對孩子心理不能及時把握,錯過了教育的最佳時機。這一點,以后會以另一個課題來研究。

篇10

1.變化無常的行為

單親家庭的學生往往比其他學生敏感的多,周圍輿論和特定的氛圍對他們的壓力要超乎一般家庭的孩子。特別是部分離異家庭的學生仇視父母,拒絕來自家長的教育,表現出強烈的逆反心理。他們經常通過出入網吧、游戲廳等不健康場所來宣泄他們內心的不滿和痛苦,對于這些學生如不及時引導,則很容易導致其誤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嚴重的自卑心理

在單親家庭中,由于家庭破裂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創傷,使他們有很強烈的不安定感。家庭的保障機制遭到破壞,原本完整的家庭不復存在,因此他們總覺得低人一等,看不到自身的價值,加上生活中面臨各種困難和挫折,常常使他們喪失自信心,感到自己渺小無助,從而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

3.突出的消極情緒

家庭的變故使許多單親家庭的學生有著比同齡學生更強烈的自卑感、被遺棄感和對環境的怨憤感。這些消極情緒往往導致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下降,與同學難以形成友誼關系。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調整和幫助,這種不良情感還會逐漸累積起來,導致心理上的交往障礙。

4.狹隘偏執的個性

單親家庭中無父親的子女往往會缺乏安全感。家庭活動空間較小,子女更容易被社會不良誘因所吸引,染上惡習。

因此,對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學校作為教育的重要場所,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對單親家庭中的孩子進行德育滲透呢?在平時的德育教育實踐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用愛心撫慰創傷

我認為,既然這些孩子異常的心理和行為大多是因為他們生活中的不幸和坎坷造成的。那么作為孩子的第二父母的老師,首先就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鼓勵和幫助,彌補孩子心中那份殘缺的愛。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達到心靈深處。”對于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更需要老師注入無私的愛,來撫慰他們心中最敏感的創傷。創設一種真誠的氛圍,使學生重新享受失而復得的溫暖與快樂。

二、愛在心中,嚴字當頭

用愛心撫慰創傷,但也絕不能忘了嚴格要求。對單親家庭的孩子傾注愛心,并不意味著就可以放松要求,喪失原則。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長期缺乏嚴格的家庭管教,與其他孩子相比,更容易犯一些錯誤。有時,有些老師可能處于對他們不幸遭遇的同情,往往在他們違反了紀律時,對他們姑息、遷就或是處罰無關痛癢。殊不知,他們在內心非但不領情,反而會激起他們更大的逆反。所以,在平時的學習方面以及對學校、班級規章制度的遵守方面,教師對他們與其他孩子必須一視同仁。也唯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在老師和同學的心目中并不是“另類”,也才能真正感受到平等。

三、創設活動環境,用鼓勵消除自卑

我經常尋找契機,在班級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如:“手拉手一幫一”活動,“我們都是一家人”“同在一片藍天下”主題班會……讓雙親家庭孩子與單親家庭孩子團結、互助、平等地共同活動,一起歡笑,沒有諷刺,沒有歧視,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個性和正常的人際交往。對于一些能力較強的單親家庭的孩子,有意識的多給他們一些機會,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四、密切家校聯系,不留教育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