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安全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18:26: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防火安全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網格化管理有其內在規律和基本原則,首先要遵循網格單元間信息性原則,由于網格化管理以信息化手段為依托,因此,要確保網格信息的暢通、準確和及時,就必須保障網格單元之間的通暢,增強網格管理的整體性和完整性,進而更好地協調控制整體網格,增強網格管理效率。其次,要遵守網格單元劃分的標準性原則。這要求我們在劃分網格單元時,要依據相關標準,確保劃分的有序性和準確性,為網格管理打下良好基礎。最后,還要遵守網格單元間的資源協調性原則,這也是網格化管理的主要元素。要想協調網格資源,增強管理效果,實現資源共享,就必須協調運用網格資源。
2網格化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的作用
2.1促進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的社會化發展
運用網格化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模式,可以及時發現違規行為或消防安全隱患。此外,在網格化模式下,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可以責任到人,任務與責任更加具體化。同時網格化還有利于普及消防知識,增強消防安全的宣傳和檢查力度,及時整改火災隱患,并將具體責任落實到各個部門。在網格化管理模式下,各單位還可以增加消防安全巡防次數,從而準確把握各部門的整改和落實情況,協調各部門資源,盡快完成整改任務,鞏固社會消防防火墻。
2.2完善消防防火安全管理體系
在網格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模式下,相關人員結合網格大小,依據消防監督任務,合理分工并責任到人,每個人都有相對應的消防任務,從而構建對應捆綁的消防安全監督體系。并結合網格的開放性和便捷性,建立起公正、公平、科學的消防防火安全管理評估體系,以此激發消防監督人員的工作熱情,提升他們的公平正義感,促使他們自覺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
2.3提高消防防火信息警務管理水平
網格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模式以公安機關警務管理系統為依托,可以定期檢測、分析、判別消防信息,將靜態信息轉化為動態數據,從而更加準確、全面的掌握管轄區域的火災情況,并及時發出安全預警,盡早發現火災傾向,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增強轄區的防火能力,并為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提供完善的數據。
2.4實現動態消防防火安全管理
網格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實行責任到人的體制,針對火災隱患做到及時發現、有效查處,并建立完善統一的要求標準,增強消防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并通過網格安全確保消防動態監管的及時性,引導消防工作人員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促使消防監督隊伍更加正規化、規范化和專業化。
3網格化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首先要合理管理無物業服務的居民住宅,這部分住宅原本應該由產權單位提供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服務,若無產權單位則應該由收取物業費用的部門或單位提供消防監督管理服務,對于無人收取物業管理費用的住宅則應由社區管理。其次,應該確立明確的分級管理體制。社區組織建設要由民政部門實施消防管理,而社區物業管理單位則要受各級物業管理部門指導。同時,轄區公安要加強對社區消防工作的指導。再次,要確保社區消防經費及時到位。社區消防工作小組、消防委員會要針對轄區的人員配備、安全情況、地域特點,及時制定消防工作計劃。同時,社區物業管理單位和街道辦事處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消防經費及時到位。最后,要制定合理科學的考核獎勵制度。對社區居民委員會和街道辦事處的考核主要由各級綜合治理辦公室負責,該單位要結合當地治安考核情況,盡量避免重復考核。綜合治理辦公室要及時表彰下級單位,并根據受表彰年限,將表彰具體到個人。
4總結
篇2
從邏輯上講,防火墻是分離器、限制器和分析器。防火墻就是位于內部網或WEB站點與因特網之間的一個路由器或一臺計算機。所有進入或流出內部網絡的數據包,都要經由防火墻。而所有經由防火墻的數據都必須經過防火墻設置中的安全策略和安全計劃的確認和授權才可通過,未經授權的數據包將被丟棄。防火墻使用這一工作原理,將可有效防范黑客、木馬程序及網絡病毒對網絡安全帶來的危害,盡最大可能保護內部網絡的信息安全。防火墻按照不同的工作機制又可分為三類:包過濾技術、堡壘主機、服務。現簡要敘述這三類技術的工作原理。
1)包過濾技術
在網絡中傳輸的信息主要是以數據包的形式發送,數據包又分為包頭和數據兩個部分,數據包的包頭中,包含了數據包的源IP地址和目標IP地址。數據包正是根據這樣的信息,被在網絡中的不同路由器根據路由表進行轉發,從源地址發送往目標地址的。在包過濾路由器中,由管理員設置安全規則,并根據安全規則對將轉發的數據包進行檢查,當發現不符合安全規則的數據包時,數據包將被丟棄。由于包過濾只檢查數據包的包頭中信息來決定是否對數據包進行轉發或丟棄,所以原理相對簡單和有效,易于擴展。但它也有一些缺點和局限性。在系統中配置包過濾規則較為困難,管理員很難在包過濾規則中考慮全面,而且對于安全規則的測試也較為麻煩。由于不支持應用層面的安全過濾,有些安全規則是難于用包過濾系統來實施也難以實現。所以實際應用中,包過濾安全往往要與其它防火墻技術結合使用。
2)服務
運行在防火墻主機上的一些特定的應用程序或者服務程序。防火墻主機是由一臺安裝有服務協議的雙重宿主主機構成,主機可連接內部網絡和外部網絡。所謂就是一個提供替代連接并且充當服務的網關。也被稱為應用網關。外部網絡對內部網絡的訪問請求,通過服務器的安全規則的檢測,對于合法的連接請求,服務主機以自身的身份與內部網絡相聯,并轉發數據,內部網絡的連接請求,也是通過服務主機與外部網絡相聯的。服務主機是在應用層提供服務,在管理員控制下,允許或拒絕特定的應用程序或特定服務,所以在服務主機中,可對轉發和拒絕的數據流實施監控、記錄、過濾、報告。由于服務機制中,對數據包進行轉發,對外部的訪問可屏蔽內部網絡的IP地址,服務應用層也是制定更為嚴格的安全策略。
3)保壘主機
人們把處于防火墻關鍵部位,運行應用級網關軟件的計算機系統稱為堡壘主機。保壘主機在防火墻的建立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堡壘主機是一種被強化的可以防御進攻的計算機,作為進入內部網絡的一個檢查點,以達到把整個網絡的安全問題集中到某個主機上解決。堡壘主機是網絡中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主機,所以堡壘訂機也必須是自身保護最完善的主機。由于堡壘主機是最易受到攻擊,所以在堡壘主機中設置服務必須最少,堡壘主機中的服務軟件也盡可能低的權限。建立堡壘主機的目的是阻止入侵者到達內部網絡。堡壘主機目前一般有3種類型:無路由雙宿主主機、犧牲主機和內部堡壘主機。無路由雙宿主主機,有多個網絡接口,但接口之間無路由的連接。犧牲主機是一種沒有任何需要保護信息的主機,入侵者可隨意登錄,但又不能與任何主機相聯。
2防火墻對于網絡安全的不足之處
雖然,現有的防火墻技術對經由防火墻數據流進行了過濾,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內部網絡的主機的安全,但不足之處也非常明顯。包過濾防火墻,在過濾數據包時對用戶完全透明,只根據數據包中的IP信息將數據包進行轉發或丟棄,效率高。但只作用于數據鏈層,無法防御具有地址欺騙的網絡攻擊方式,對于應用程序中的安全保護作用有限。服務類防火墻,將內部與外部隔離,內部與外網的信息經由防火墻進行轉換,對外網屏蔽內部的結構,以達到保護內部的目的。服務于應用層,可制定轉為嚴格的保護策略,但工作的速度對于路由器工作速度慢,且過程對于用戶是隱蔽的,不同的服務,使用不同的服務器,所以服務防火墻工作效率較低。傳統的防火墻也有明顯不足之處:
1)對于不經由防火墻網絡攻擊不能防范。
2)不能防范受病毒感染的文件、軟件和文檔的傳輸。
3)不能防范內部網絡的攻擊。
4)防火墻的工作方式是被動的,無法根據網絡攻擊作出適應調整。
5)對于具有欺騙性的網絡攻擊,缺少應對手段。
3防火墻的新技術及安全防護策略
近年來,針對傳統防火墻的不足,對防火墻技術進行改進及安全防護策略。
1)在設計防火墻安全策略時,禁止不經由防火墻的訪問,確保內部網絡與外部所有信息流都經過防火墻。
2)與防病毒軟件相結合的防火墻技術,在應用網關的防火墻中,與第三方殺病軟件相結合,對經由防火墻的數據進行檢測,將病毒防御在防火墻之外。
3)智能防火墻技術,針對傳統防火墻被動防御的缺點,新型智能防火墻內外路由器、智能認證服務器、智能主機和堡壘主機組合構成,實現過濾規則自動產生和自動配置,對新發現的安全威脅進行自主防御。
4)分布式防火墻,分布式防火墻由安全策略管理服務器和客戶端防火墻構成。安全策略服務器負責安全策略、用戶、日志、審計等管理。客戶端防火墻負責對安全策略的實施。分布式防火墻可防御各種類型的被動攻擊與主動攻擊。
5)集中防火墻,集中防火墻是在入侵檢測技術的支持下,建立一個網絡入侵檢測系統和防火墻集成模型。入侵檢測系統可有效彌補防火墻無法識別網絡攻擊的缺陷。入侵檢測系統將有效識別網絡攻擊并動態調整防火墻的安全規則,使防火墻具有一定的智能化。
4結束語
篇3
關鍵詞:大學校園 消防安全 管理
近些年來我國各地校園頻繁的發生火災,造成了慘重的損失。根據公安部消防局的統計來看,我國校園發生火災事件每年在不斷的增加。因此,加強學校消防安全管理和宣傳教育工作,減少校園火災的發生,是確保學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工作。我國當代的高等教育是一個具有開放式的教育,高校在改革中呈現了前所未有的開放性,校園成了一個多元化、多因素、多層次的社會公共場所,安全工作的對象已不僅僅是校內人員,使高校的消防管理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
1、校園火災多發的原因分析
從近些年來校園火災的案例來看,當前學校火災的起火地方多集中在學生宿舍樓、圖書館、計算機中心、實驗室等物資集中和建筑耐火等級較低的建筑物。
1.1 用火不慎引發火災
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階段,對許多事物懷有好奇心,吸煙是最典型的,往往幾個學生聚在一起吸煙,亂彈煙灰、亂扔煙頭,同樣容易引發火災事故。熄燈后點蠟燭看書一些學生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晚上在宿舍點起蠟燭加夜班,或是加班加點的看課外書籍,容易導致火災事故。學生焚燒書信雜物。在宿舍或走廊焚燒書信雜物是非常危險的。如果火焰太大失去控制或人離去而火星未熄滅都極易引起火災。
1.2 電氣火災突出
學生大量使用劣質電器產品。學生基本沒有經濟收入,又缺乏專業知識,往往會購買低價劣質的電器,這種電器在長期使用后往往導致火災。校園內私拉亂接電線嚴重。有些學校的教師、學生、員工取暖做飯等隨意亂拉亂接電線,有可能因電線短路、接頭接觸不良導致電氣線路火災。宿舍內違章使用大功率電器。校內人員大量使用電熱毯、電爐、電熱水器等大功率電器。電腦等高科技設備引發火災。隨著科技與教育事業的發展,現在大學宿舍中電腦的使用越來越普遍。這一方面提高了學生運用現代化科技產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宿舍的消防安全帶來潛在的隱患。
2、高校校園存在的消防管理問題主要表現
分析我國校園火災,可以看出其根源是我國的教育部門、學校等對消防安全工作重視不夠、管理不力,對消防宣傳不深人、教育不廣泛。廣大的教師、學生缺乏防火、滅火和火場逃生知識。有的學校的建筑不符合防火安全設計,建筑物內沒有按規定配置消防器材,有的建筑物發生火災后安全逃生困難。消防安全制度不夠完善。有的沒有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對具體程序、工作內容、工作職責和獎懲措施等予以明確和規范。有的雖然明確,但籠統空洞,可操作性不強,消防觀念僅僅局限于火警電話或等待消防隊的撲救。有的沒有建立防火巡查檢查、安全疏散設施管理、火災隱患整改等基本制度。有的雖然建立了,只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在實際行動中沒有明確的監督執行機制,制度多半落空 。安全疏散通道不足。學校的教學樓、圖書館、電教室、食堂、學生宿舍等部位,是人員相對密集的場所,而且經常有超員現象,這些場所校方往往重視不夠,消防管理和消防安全措施不到位。有的學校為了便于對學生的管理,采取了一些不利于消防安全疏散的措施。許多高校都是歷史悠久,部分老式建筑的規劃、結構和設施都未考慮到消防安全要求。存在消防給水不足,消防通道不暢,且大部分都年久失修,火災隱患較嚴重。
3、做好高校防火安全工作幾點對策
(1)加強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消防安全素質消防教育實質上是國民素質教育,學校應將消防安全知識教育納人教學內容,在有關制度中中予以確定,使學校的消防教育實現法制化、規范化。教育部門、學校、消防三方要建立長效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合作機制和協作關系、密切配合,組織開展各種消防宣傳教育活動,促進宣傳教育進一步深人開展,讓廣大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提高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
(2)建立健全校園消防安全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健全校園消防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和防火安全責任制。狠抓消防安全責任制度,層層落實防火安全責任制。學校要認真落實《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進一步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明確專人負責防火安全工作,制定明確的消防安全檢查,將消防安全工作納入全年工作計劃與目標管理,制定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組織教職員工成立各種義務消防隊,建立巡查制度。
(3)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營造濃厚的校園消防安全氛圍,傳播消防知識。充分利用高校先進的教育條件,如校報、校園廣播、閉路電視、校園網絡等媒介和傳播手段,開設相對固定的消防宣傳欄目,組織宣傳火災事故教訓,曝光火災隱患,提高防火安全意識,讓大家時時、事事提高警惕,思想上繃緊消防安全這根弦,防止火災悲劇在學校發生。消防監督機構應將各級、各類學校確定為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針對學校特點,制定適合本校各重點部位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定期開展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熱情服務,為學校安全出主意、想辦法。重點監督檢查、指導、制訂滅火預案,開展演練。
參考文獻
[1]賈應然.關于大學校園消防安全知識普及方式和渠道的思考[A].天津市電視技術研究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12.
[2]湯湘江.淺談如何做好學校的消防安全工作[A].安全責任重在落實——第四屆吉林安全生產論壇論文集[C],2010.03.
[3]楊濤,胡元慶,沈淑梅.淺談高校學生公寓的防火工作[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4.
篇4
【關鍵詞】火災;古建筑;預防
古建筑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國家文明的重要標志,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它不僅遺留下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痕跡,也同時預示著人類未來發展進步的方向。我國的古建筑為發展旅游事業,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但是,我國的古建筑消防安全極為嚴峻,嚴重威脅著古建筑的安全,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其后果不堪設想。
1.當前古建筑消防管理現狀
(1)產權不清, 責任不明,責任制難以落實
按照1984年文化部、公安部頒布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規則》的規定,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單位共同負責。一般而言,各地的文物局、文管所是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單位,但使用單位卻是五花八門,涉及了各種行業,這是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解放初期,各地各級人民政府文物保護的觀念尚不十分濃厚,文物古建筑紛紛被作為辦公、倉庫等用房分配給各有關單位,并辦理了產權手續,這就在實際上造成了文物古建筑管理和使用單位的脫節: 一方面,文物局、文管所作為文物保護的專業管理部門從自身職責出發,對文物保護有著強烈愿望,而事實上卻被文物古建筑的日常管理占用而難以插手;另一方面,文物古建筑占用單位保護意識十分淡薄,僅僅將文物古建筑作為一般建筑使用管理,使得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由管理和使用單位共同負責成為空談。消防部門作為監督機構,只能在兩家單位之間調停,事實上的消防安全責任難以具體落實。 我們認為,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通過政府協調,清晰產權,明確責任, 把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具體人頭上,但是由于牽扯面廣,操作復雜等等原因,政府也往往無能為力,這就造成了文物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漏洞,使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職責始終處于飄搖不定之中。
(2)隱患較多,整改困難,資金投入不到位
一方面,整改火災隱患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這在自身沒有收入,僅靠上級撥款的文物古建筑單位根本無法實現,只有在開發旅游項目,有充足收入的文物古建筑單位勉強能夠實現;另一方面,即使有充足的資金保障, 也還面臨著許多技術性的難題。例如, 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要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重點磚木或木結構建筑應設自動噴水滅火設備,這在自動滅火系統的設計、施工中存在著許多技術性的困難,一是消防用水與文物古建筑普遍缺乏水源的矛盾; 二是消防供水管網與文物古建筑古、舊的建筑風格存在互不相容的沖突,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消防供水管網的設置處于兩難的境地:按照規范設計,暴露出來的噴淋頭破壞了古建筑的整體風格,而照顧了古建筑的建筑風格,往往又存在噴淋系統不能發揮或不能完全發揮作用的狀況。
(3)組織不健全,制度不落實,失控漏管嚴重
文物古建筑特別是沒有形成群落、規模的文物古建筑,大多地處荒郊野外,遠離城鎮、農村。由于缺乏明確的管理、使用單位, 或者由于沒有必要的經費保障,連最起碼的保管人員也難以落實到位,基本處于失控漏管狀態。文物古建筑作為特殊建筑,嚴加看管尚難保證其消防安全,失控漏管更無須贅言。武當山玉真宮、臨汾堯廟兩起古建筑火災皆因人為縱火引起,派設專人看管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除國家重點保護的古建筑外,多數古建筑無組織機構或防火組織不健全,單位領導沒有真正成為防火安全責任人, 沒有專(兼) 職防火員和消防隊(站),使防火和滅火工作沒有保證。盡管國家已頒布了《古建筑消防管理規則》,少部分單位也制訂了管理制度,但不能切實落實到位、責任到人。
(4)使用性質變更,火災隱患增多,管理難度加大
一些單位對古建筑缺乏足夠的認識,不重視消防安全管理,使其有的用作商店、招待所, 增加建筑物的火災荷載;有的用作加工生產場所,違章安裝使用電器設備,動力線路老化;有的室內違章動火,如火爐、火炕等, 這些都嚴重地威脅著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2.建議應采取的措施和對策
(1)轉變思想觀念,強化防火安全意識
近年來,一些地區和單位火警不斷, 屢屢發生火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消防安全意識不到位。主要表現在:其一,領導的防火意識沒有到位。有些領導對消防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平時極少檢查落實,上級消防部門來檢查工作時應付了事,結果火險隱患沒有及時整改,發生火災也在所難免。其二,職工群眾的防火意識沒有到位。至今有些人仍然沒有被眾多的大火燒醒,不斷違章用火、用電、用氣,直接危害了消防安全。 其三,管理干部的防火意識沒有到位。事務多,任務重,消防工作思路不清,不能很有效地指導本單位的消防工作。鑒于此,我們應加強消防教育,千方百計使全員消防意識到位。各級領導在教育職工的同時,自己更要加強學習,盡快使自己的消防意識到位。其次,拓寬、搞活消防宣傳和教育的方式方法,使更多的職工和群眾受教育,早日使消防意識深入到每個人的心中。
(2)嚴格各項安全管理制度, 落實消防巡查措施
古建筑管理和使用單位應嚴格古建筑內火源、電源和各種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古建筑內的用火、照明用電、包括香火爐的設置必須符合防火安全規定,不得使用液化石油氣和煤氣管道。在重點要害部位,應設置“禁止煙火”的明顯標志。古建筑內點蠟燭應盡量改用小功率燈泡代替,燒香、焚紙應在室外避風處進行,并設置專門的香爐。古建筑內電燈和其他電器設備得安裝須經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并嚴格執行電氣安全技術規程。古建筑還應盡可能都安裝防雷裝置,落實防雷措施。古建筑范圍內堆放有柴草、木材及易燃易爆化學危險物品的應盡早將其搬遷。古建筑內或是毗連古建筑的范圍,搭有臨時建筑,破壞原有防火分隔和防火間距的,應堅決拆除。古建筑中重要的木構件部分、重點保護部位與古建筑內懸掛得各種棉、麻、絲毛紡織品飾物和帳幔、傘蓋等, 宜進行防火阻燃處理。 除此之外,古建筑還應加強24 小時值班和防火巡查, 條件允許的可以安裝閉路監控設備,發現情況, 及時處置。
(3)完善消防設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由于大多數古建筑受地理位置和客觀條件的限制,發生火災后,不能完全依靠消防隊趕來撲救,還必須因地制宜地完善自身的義務消防隊和消防設施,以使火災在初起階段就得到有效的控制,從而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①在古建筑范圍內應設計、布置消防供水系統。充分利用人工水井和天然水源或市政水源逐步解決消防給水;在有消防管道的地區,參照有關規定設置室外消火栓,或根據地區實際情況修建消防水池,設置消防水缸。消防給水可采取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用的給水系統。城市間的古建筑,應利用市政供水管網設置室外消火栓。偏遠的古建筑還應設置地下消防水池或挖水井,消防水池的最小容量應滿足撲救一次火災,保證不小于2小時的用水量。
②應按國家《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的要求配備足夠的移動式滅火器。為了及時有效地將火災撲滅在初起階段,可根據實際情況按標準配備移動式滅火器。
③設置火災報警、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在不影響原有古建筑結構的完整性和古建筑藝術風格的前提下,在重點古建筑內及收藏、陳列貴重文物的重點部位有條件可安裝火災自動報警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重要的磚木結構或木結構的古建筑內,應安裝閉式自動或簡易噴水滅火系統,容易蔓延火災的場所應安裝水幕。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要裝設電話或配備移動電話以備報警時專用,在不破壞原布局的情況下還要盡量開辟環形消防通道。
④建筑構件可燃性的處理。對已建的柱、梁、枋、檀、椽和樓板等主要木質構件,在木材的表面涂刷或噴涂防火涂料,形成一層保護性的阻火膜,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燒性能, 阻滯火災迅速蔓延。有些木柱、樓板、樓梯等構件在尊重民族風俗的基礎上,可制作相應的防火保護層,以提高耐火等級。對擴建、改建、維修的建筑,盡量用非燃燒材料或難燃材料,非使用不可的木材應浸泡在磷酸銨、硼酸、氯化鎂等阻燃溶劑里進行阻燃處理。
(4)加大資金投入,采取技術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學合理、便于操作、具體實用的消防安全措施和方法,是做好防火工作的重要手段。技術防范措施,即采用先進的消防安全技術完善消防設施,確保消防安全。還以堯廟博物館為例:該單位通過多方論證,在堅持需要和可能相結合,有效性和經濟性相統一的基礎上,采取了相應的技術措施。在重建過程中,博物館將消防安全納入了整體規劃,在廣運殿中安裝了火災自動報警設備,保證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火災。有人形容,防火報警系統是“忠誠的衛士”、“不眠的哨兵”。廣運殿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安裝投入使用以來,一直在日夜不停地巡檢著該建筑內的上上下下、邊邊角角,充分發揮了科學技術防范的突出作用。
(5)發動社會力量,密切協調配合
古建筑的保護應由政府牽頭,消防、文物、文化、宗教、旅游、城建等職能管理部門積極配合,把防火管理目標分解到每一個部門,并落實到人,以便積極有效做好防火工作,才能有利于確保各項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實。古建筑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歷史文化遺產,是人類智慧結晶, 要求我們必須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后代負責的精神,通過努力,著力構筑古建筑消防管理新機制,讓古老神奇的神州古建筑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參考文獻
[1]李海辰,劉鳳飛.古建筑防火安全對策[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6(04).
[2]宋澤春.古建筑消防特性及防火對策[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6(01).
[3]何云鋒.淺談古建筑的防火特點及其對策[J].科技資訊.2006(15).
篇5
論文摘要:建筑業是一個危險性高、安全事故頻發的行業,并且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許多不可控的影響因素。近年來,建筑業的安全管理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但建筑領域傷亡事故多發的狀況尚未根本扭轉,本文著重對建筑施工傷亡的原因及對策進行探討。
1.建筑施工現場簡述
建筑施工安全性評價把施工現場看作是一個由若干要素組成的系統,而每個要素的變化若存在異常和危險都會引發事故,進而危及整個系統的安全;每個要素存在的異常和危險得到調整和控制,又都會使系統的安全基礎得以鞏固。從整體上評價施工現場的安全狀況,體現了系統論的基本要求,施工安全無小事,凡是涉及建筑施工人員切身安全和利益的事情,再小的安全問題,也要竭盡全力去辦。******總書記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牢牢樹立‘責任重于泰山’的觀念,堅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所以堅持施工安全無小事,就是要堅持把廣大建筑施工人員的根本安全和利益,作為建筑主管機構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當前,安全生產已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安全生產問題一直困擾著業界人士和廣大學者。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的重心在施工現場,由于長期以來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以傳統的“經驗型”的事后管理為主,難以有效地對施工過程的危險源實施較為全面的預控,這也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應用系統安全管理理論的PDCA模式改進施工現場傳統安全管理模式勢在必行。 本文采用了比較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實證研究和理論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綜合運用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建筑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而通過對系統安全管理的工作原理及其核心——危險源識別評價的分析,以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標準運行模式的介紹,提出施工現場應用“PDCA”循環模式開展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對PDCA循環模式在質量管理與安全管理應用上的差異進行了對比分析,提出該模式應用于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改進對策。 本文同時以工程為研究對象,驗證了改進型PDCA安全管理模式在工程施工現場實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應用模糊評價法預測安全事故的模型和評價方法,為建筑企業安全管理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幫助;建筑施工現場安全評價的最終目的是預先發現和識別可能導致建筑施工傷亡事故發生的危險因素,以便在事故發生之前采取措施,消除、控制這些因素,防止事故發生。建筑施工現場安全評價可以定性地對現場開工前的危險因素進行定量的分析,通過預測曲線,很直觀地找到施工現場危險的時期和危險的施工部位,為建筑施工的管理者和建筑施工安全監督部門提供最有力的依據。
2.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問題分析
危險源一般是指一個施工項目整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設備及其位置,也是可能導致死亡、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上述情況的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狀態。通過對整個施工現場施工過程的分析,界定出施工現場施工過程中施工區域、施工環境、設備、人員等哪些是危險源,其危險性質、危險程度、存在狀況、危險源能量與物質轉化為事故的轉化過程規律、轉化條件、觸發因素是什么。通過有效控制能量和物質的轉化,使危險源不至于轉化為事故,也就是說事故和導致事故發生的各種危險源之間存在著依存關系,危險源是原因,事故是結果。通過分析原因到結果的途徑,揭示其內在聯系和相互關系,才能得出正確的分析結論,才能采取恰當的安全對策措施;由于受施工現場局限性的影響,多數施工現場內的辦公室、員工休息室、職工宿舍、倉庫等建筑相互毗鄰,這些建筑大多為臨時性,結構簡易,且耐火等級多為三、四級。另外,一些職工宿舍與重要倉庫和危險品庫房相互毗連,甚至臨時建筑物相互間隔僅用三合板等易燃材料進行分隔,加之只設置一個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員難以疏散,極易造成火燒連營的局面。此外,因施工需要,部分施工現場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腳手架和易燃材料作為安全防護物,特別是裝修現場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裝修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險物品,一旦發生火災、勢必造成猛烈燃燒將迅速蔓延。轉貼于
3.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對策
安全評價也稱危險度評價或者風險評價,施工現場安全評價就是對建筑產品生產活動中,或者施工前的施工現場所存在的風險、隱患和安全措施進行評價。它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性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斷系統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并對建筑施工的安全監督管理人員提供預測信息,使之進行有的放矢的監督管理,為保證高層建筑施工現場消防安全,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制定相應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高層建筑的建設單位和施工各單位應成立防火領導小組,成立義務消防隊,定期進行防火安全檢查和消防學習。施工現場應制定一些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規章制度,并組織相關人員學習,以使各承包單位和各作業工種有章可循,從而落實防火工作。對于各種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應加強督促和檢查。高層建筑施工現場應嚴格執行動火審批制度,施工總平面布局審批制度,“預防為主”是安全生產的原則,然而無論預防工作如何嚴密,傷亡事故總是難以從根本上避免。為了避免或減少傷亡事故的損失,從容應付緊急情況,應需要嚴密的應急計劃、完善的應組織、精干的應急隊伍、靈活的報警系統和完備的應急救援設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則涵蓋了“事故預防、應急處理、搶險救援”這三部分內容。它是施工現場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后,減少人員傷亡、降低財產損失的一項有效的安全措施對策。為保證建筑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安全生產的順利進行,做到文明施工現場管理的要求,在對施工安全隱患進行闡述和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3.1完善企業安全管理體系,高度重視安全生產,認真落實安全生產的各項保證措施。
3.2營造企業安全生產文化,做到人人講安全,時刻抓安全,對工人落實三級教育,落實崗前培訓達標率100%。
3.3業主給足安全文明施工費用,并對施工企業安全文明措施進行檢查。
3.4建立健全的承發包體制,杜絕層層轉包,忽略安全施工現象。
3.5加強政府監督、社會監督力度,確保安全生產順利進行。
4.總結
作為建筑施工安全主管機構,主要的責任和義務是確保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康,維護建設行業的安定和健康發展,確保各方面安定發展。建設系統在日常管理中,做到施工安全無小事,才能真正在建筑系統戰線上,落實“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對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也才能用實際行動來體現群眾利益無小事;從而使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更規范、更標準、更安全和更文明,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加強法制建設、狠抓基礎工作、深化安全整治、強化安全監管,扎扎實實地做好建設工程的安全生產工作,努力開創我區安全生產工作的新局面,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創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杜晉浩.淺析高層建筑火災的特點和撲救措施[J].中國消防在線,2009-05-08.
篇6
關鍵字:防火;安全疏散;高層建筑
中圖分類號: TU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全國各大城市開始相繼建設很多高層建筑,近年來,由于土地資源的緊缺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層建筑已成為近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伴隨著高層建筑的發展,其火災的發生也呈現出上升的趨勢,由于人口密集,空間有限,這給高層建筑的防火和安全疏散設計帶來更多的困難。在設計安全疏散設施時,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設施及確定有關尺寸,這些應該根據具體的火災情況來確定。我國在高層建筑防火設計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了很大的成績,但是還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就將針對高層防火的一些重點問題跟大家探討一下。在設計中,我們首先確定安全疏散設施的設計及選用;其次合理劃分安全分區及布置疏散路線;最后確定安全疏散設計的方案。
一、 高層建筑的定義
在1972 年國際高層建筑會議上,對高層建筑的定義取得了較統一的認識,并把高層建筑劃分為四類:
第一類高層建筑:9~16 層(最高到50m);
第二類高層建筑:17~25 層(最高到75m);
第三類高層建筑:26~40 層(最高到100m);
第四類超高層建筑:40 層以上(高度在100m 以上)。
我國《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10 層及10 層以上的居住建筑,或高度在24m 以上的公共建筑,稱為高層民用建筑。
二、防火安全疏散設施的設計及選用
建筑物發生火災時,為了避免建筑物內的人員因煙氣中毒、火燒和房屋倒塌而受到傷害,必須盡快撤離失火建筑,同時消防隊員也要迅速對起火部位進行火災撲救,因此,需要完善的安全疏散設施,以下就對高層建筑疏散設施的設計選用進行論述。
1.疏散樓梯
疏散樓梯是在火災緊急情況下為人員安全疏散所提供的樓梯。當商業建筑發生火災時,普通電梯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防煙防火措施,因為供電的突然中斷,一般會停止運行。此時,樓梯便成為最主要的垂直疏散設施。它是樓內人員的避難路線,是受傷者或老弱病殘人員的救護路線,還可能是消防人員滅火進攻路線,足見其作用之重要。疏散樓梯的設計應遵循如下原則:
(1)疏散樓梯應該便于進行雙向疏散,所以在平面上應盡量靠近標準層(或防火分區)的兩端或接近兩端出口設置,它能提高疏散的安全可靠性;或者盡量靠近電梯間布置。
(2)保持豎向布置上疏散樓梯的上、下暢通。
2. 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是指當火災發生時,火災樓內人員逃離現場到達安全避難場所的通道。為了保讓逃離火場的人員從走道逃出,能夠到達安全地帶,設置疏散走道是必要的。疏散走道的布置應滿足如下要求:
(1)走道暢通,寬度均勻,簡捷。所有形式的走道,都應按規范設有疏散指示燈和誘導燈。以至于逃生人員能夠根據提示順利找到逃生途徑。
(2)避免設置袋形走道。因為其只有一個出口,當發生火災時,因為人群擁擠,容易帶來危險。
3.安全出口
為了滿足安全疏散的要求,對安全出口的寬度提出了要求。如果安全出口寬度不足,就會延長疏散時間,造成滯留和擁擠,甚至出現因安全出口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意外傷亡事故。高層建筑每個防火分區和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小于2 個。各層走道、門的寬度應按其同行人數每100 人不小于1 米計算,其首層疏散外門的總寬度應按人數最多的一層每100 人不小于1 米計算,并且疏散樓梯間和防煙樓梯間前室的門不應小于09 米。對于大空間的房間開門數量也有要求:當面積不超過60m 時且在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房間,應設置一個門;當面積不超過75m且位于走道盡端的房間, 可設一個門;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15 人且面積不超過50m地下室的房間可設一個門。反之均應設兩個門。安全出口主要有消防疏散門、避難層、疏散樓梯、電梯、疏散走道、避難間等。
4.避難層(間)
我國除 18 層及18 層以下的塔式高層住宅和單元式高層住宅之外,其他高層民用建筑每個防火分區的疏散樓梯都不少于兩座。但是,當建筑高度在100m(30 層)以上時,將人員疏散到室外,所需時間仍然超過安全允許時間。對于高度達300-400m 的綜合性超高層建筑,其內部從業及其他人員多達數萬甚至超過10 萬,要將如此之多的人員在安全允許時間內疏散到室外,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對于建筑高度超過100m 的公共建筑,設置避難層(間)是非常必要的。避難層能夠使受災人員得以緩沖,和暫時避難,它的面積應該以能容納全樓人員避難為準。在建筑平面布置中應合理設置疏散樓梯,以保證避難層在建筑物起火時能正常發揮作用。消防電梯具有排煙功能,起火時避難層通過消防電梯可以疏散,所以在避難層必須停靠,而普通電梯因為不具排煙功能,在避難層嚴禁開設電梯門。避難層應設獨立的防排煙設施,避免在起火時煙霧不能有效排除。
5.消防電梯
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要求消防隊員迅速到達高層部分,去滅火和救援遇險人員。從樓梯而上要受到疏散人流的阻擋,且通過樓梯登高后體力消耗大,難以有效地進行滅火戰斗,這時設置消防電梯是很有必要的。
三、合理劃分安全分區及布置疏散路線
為了保障人員的疏散安全,最好能夠使疏散路線各個空間的防煙、防火性能逐步提高,而樓梯間的安全性能需要達到最高。為了闡明疏散路線的安全可靠,需要把疏散路線上各個空間劃分為不同的區間,這就是疏散安全分區,簡稱安全分區,并依次稱之為第一安全分區,第二安全分區等。離開火災房間后先要進入走廊,走廊的安全性就高于火災房間,故稱走廊為第一安全區;依次類推,前室為第二安全分區,樓梯間為第三安全分區。一般說來,當進入第三安全分區,即疏散樓梯間,即可認為達到了相對安全的空間。當安全分區及疏散路線的問題已經解決,我們就可以確定建筑物的安全疏散時間和疏散距離,下面就對這兩個方面分別進行論述。
1.確定安全疏散時間
建筑物發生火災時,人員能夠疏散到安全場地的時間叫疏散時間。影響疏散時間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方面是火災產生的煙氣對人的威脅;另一方面是建筑物的耐火性能及其疏散設計情況、疏散設施可否正常運行。
2.確定安全疏散距離
安全疏散距離包括兩個含義,一是要考慮房間內最遠點到房門的疏散距離,二是從房門到疏散樓梯間或外部出口的距離。隨著城市發展的需要,建筑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高層建筑已成為近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由于自身的許多特點,它的安全疏散設計也成為重中之重。總之,合理的布置安全疏散設施及確定有關尺寸,合理進行安全疏散設計,將更加有利于高層建筑的安全性及使用性,使其更好地為人們服務。
四、結論
在建筑設計中建筑防火疏散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不能忽視。在今后的建筑設計工作中,我們應該多思考、多總結,為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和人民財產的保障做出自己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陳濤.火災情況下人員疏散模型及應用研究[博士論文].中國科技大學,2004:45-48.
[2]張培紅,陳寶智,盧兆明.人員在緊急疏散行動開始前的決策行為[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6(2):180-182.
篇7
關鍵詞:古建筑 消防安全 火災 性能化設計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anci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ny for wooden structure of historic buildings, most of the fire damag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ancient building to the fire control safety situation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weakness of fire preven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of ancient fire, and through the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ancient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Keywords: ancient building fire safety fire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9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古建筑是其中重要的歷史見證,它是我國寶貴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曾多次發生古建筑火災,如山西省寧武縣小石門懸空寺、湖北省武當山真宮主殿先后發生火災,這些火災均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和影響。古建筑通常是指古人遺留下來的距今有較長歷史年代寺、廟、殿、樓等建筑物。古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它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國家文明的重要標志,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這對于研究研究中國的歷史,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尊心,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和發展旅游事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加強古建筑的消防保護工作,確保古建筑的安全,對于我們來說,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2.我國古建筑的特點及火災特殊性
2.1 我國古建筑特點
我國古建筑的特點主要體現結構布局等方面,也正是這些特點導致了其火災的特殊性。首先是其結構特點,我國的建筑多采用以木架為主的結構方式,創造了與這種結構相適應的各種樣式。這種結構主要是用木梁、木柱搭建筑起一個木的結構框架,然后采用其他的材料作為圍護結構。布局特點,我國的木結構建筑變化很多,單體建筑有殿、堂、廳、軒、樓、閣、塔、亭等等。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與軸布局。我國古建筑首先采用大出檐來防雨,但是大出檐影響光,從漢代起,就出現了微微上翹的屋檐。
2.2 古建筑的火災特殊性,由于古建筑本身特點,導致其火災特珠性。古建筑中的各種木材構件,具有良好的燃燒和傳播火焰條件,起火后,猶如架滿了干柴的爐膛,而屋頂嚴實緊密,將導致在發生火災時,屋頂內部的煙與熱不易散發,溫度快速積聚,迅速達到“轟燃”。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構件,表面積大,木材的縫和拼接的縫隙多,并且大多數通風條件比較好,有的古建筑更是建在高山之巔,發生火災后火勢蔓快,燃燒猛烈,極易形成立體火災,與現代建筑相比較,古建筑火災具有如下特珠性:
2.2.1火災荷載大,耐火等級低。我國的古建筑多采用以木結構為主的結構形式,梁、斗、柱層層疊疊搭筑而成。一般的古建筑,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大約需用1立方米的木材,復雜的古建筑使用的還要多,火災荷載遠遠高于現行的國家標準所規定的火災荷載。古建筑中的木材,經過多年的干燥,含水量很低,特別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質地疏松,表面積大,在干燥的季節,即使遇到火星也會起火。而且古建筑中的各種木材構件,具有良好的燃燒和傳播火焰的條件,發生火災時,屋頂內部的煙與熱不易散發,溫度快速積聚,迅速達到“轟燃”,極易形成立體燃燒。2.2.2消防設施匱乏,火災撲救難度大。古建筑分布廣,且大多數遠離城鎮,建于環境幽靜的高山深谷之中。這些古建筑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沒有足夠的訓練有素的專職消防隊員,消防設施有的也不完備,一旦發生火災,位于城鎮的消防隊很難第一時間到達。大多數古建筑都缺乏消防水源,而對于一些高大的古建筑更是有水難攻,再加上古建筑周圍的道路大多狹窄, 有的還設有門檻、臺階,消防車根本無法通行,這些都給火災撲救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2.2.3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體制不順,問題復雜。古建筑的管理部門與所轄地政府管理與使用體制不順,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規劃落實緩慢,文物古建筑的使用部門往往為了追逐經濟利益而忽視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在古建筑的使用中,一些地方利用古建筑開設旅館、飯店、招待所、工廠、倉庫等,火源管理不嚴,電線亂拉亂接,線路開關隨意亂設。有的古建筑周圍大量開店,火災危險因素大量增多。這些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問題,也給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
2.2.4無避雷設施。從歷史記載上看,古建筑受害最多而對古建筑威脅最大的莫過于雷擊火災。這是與古建筑的高度、環境、結構造型分不開的。由于古建筑本身空間大,又大多建于地勢高處,有的建在山上,且周圍有高大的樹木,極易遭受雷擊,但從目前看,大多數古建筑沒有按規定安裝避雷設施,個別的雖然安裝了避雷針或避雷帶,也未按規定檢測,起不到避雷效果。
3、古建筑消防保措施及對策
3.1火災風險評估。保護古建筑火災安全的第一個步驟是調查,以評估建筑或綜合建筑群的火災危險性。這包括識別火災隱患,火災發生危害以及疏散出路被堵塞所造成的有害后果等因素。火災風險評估是系統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現狀進行客觀評價,這方面的研究將用于發展古建筑消防總體規劃。通過現場調查古建筑的建筑結構、可燃物的分布、人員結構與數目、文物的價值與分布,起火可能性、消防設施的類型與分布、消防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況,采用危險等級分析方法,分析古建筑內不同區域的危險度等級并給予標識,對危險較大區域進行重點防護。
3.2對古建筑進行性能化設計,提供消防保護的參照。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專門的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有關古建筑的防火措施多是參照建筑防火規范中的有關條文執行.由于古建筑火災的特珠性,這樣的防火措施顯然不足以科學合理經濟地保證古建筑消防安全。當前一些消防部門和研究機構也提出一些針對古建筑的防火措施,這些措施總體來說就是加強消防組織建設和消防培訓,建立建全防火安全組織,其本是一些條文式的規定。這些措施雖然在建筑防火保護中起到了非常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它們沒能揭示古建筑火災發生發展的規律,只有了解古建筑火災特有的規律,才能有的放矢,從最來對火災進行撲滅,對古建筑進行科學合理的保護。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一些發達國家就開始系統研究以火災性能為基礎的建筑防火設計方法,性能化設計就是根據建筑物的結構、用途、內部可燃物的具體布置情況,對建筑的火災危險性進行定量的預測和評估,從而得出最優化的設計方案,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火災保護。
對于古建筑這種特殊性的建筑,性能化的設計方法能夠充分考慮到其特殊性。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設計方法對古建筑進行防火設計的時侯,首先應對古建筑進行詳細的考察,包括內部的文物布置、房間結構、材料以及室外的情況等等,根據這些數據對古建筑進行火災場景的設置,包括火源火災及煙氣的發展、蔓延的規律。引外,依據計算機模擬計算的結果,結合因古建筑總結出來的經驗,制定有針對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于古建筑的防火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在什么地方發生火災最危險,火災一旦發生,多長時間后古建筑開始坍等等,這樣,就可以了解古建筑的基礎之上,對其采取更為有效的保護措施。
3.3 從結構與管理上進行消防保護。
3.3.1 作好古建筑修復、改造中的防火保護措施。提高耐火等級,增設補救措施。對可燃構件進行阻燃處理。直接采用防火涂料進行防火處理。對古建筑的木質部分(如木樓梯、木墻面、木吊頂)等應在保持原狀的前提下涂刷透明的防火涂料進行處理;對不在保護范圍內的建筑結構可以用耐火極限較高的現代建筑材料來替代。如原有建筑內已破舊不堪的木樓板,可以采用混凝土現澆樓板來替代。需要重新制作的吊頂應為輕鋼龍骨石膏板吊頂;當建筑的耐火等級較低,消防設計的其他部分也不能滿足現行規范的要求時,應采取增設消防設施的方式來達到防火。
3.3.2.滿足防火間距的要求。在城市中的古建筑多與現代建筑相鄰,因此在修復、改造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在古建筑群內或古建筑與現代建筑之間適當位置采取設置防火墻,留足防火間距等措施,有效避免火災相互蔓延。而在山林中的古建筑,則要根據森林火災與古建筑火災的蔓延情況,采取設置有效的防火帶(一般應為30―50m)等措施以避免森林火災和古建筑火災的相互蔓延。
3.3.3.采取防雷技術處理。在不影響古建筑外部結構的前提下,高大的古建筑必須安裝合格的避雷裝置,其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歐姆,在每年雷雨季之前或定期進行測試維護工作,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排除。
3.3.4建設消防水源和消防車道。在城市區域內的古建筑群,應利用市政供水管網,每個院落至少有1―2個室外消火栓,每個消火栓的供水量,按10-15l/s(升/秒)計算,要求能夠保證供應兩支噴嘴直徑為19mm水槍同時出水的水量。消火栓應采用環形管網布置,設兩個進水口;在郊外、山區的古建筑,應充分利用河、溝、水塘或堰等天然水源,開挖容量100-2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建立消防泵站,配置手抬機動消防泵,做到有備無患。位于山上缺水地區的古建筑,也可以利用現代動力設備安裝由山下向山上專門送水的設備;在不影響古建筑整體景觀的條件下,適當在古建筑群內修筑消防車道,以便消防車能直接深入到古建筑群內部,這樣有利于減少火災損失。
3.3.5加強消防組織建設,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古建筑管理單位對內逐級建立火災安全領導小組或委員會,對外可建立防火聯防組織。確定防火負責人與專兼職防火人員,組織臨近單位、企業和各基層組織層層落實防火崗位責任制,實行聯防協作,群防群治。按照有關規定,盡可能地建立專兼職消防隊,開展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滅火能力。同時,根據《古建筑消防管理規則》還應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使消防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令可遵。
4、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古建筑構造上的主要特點,并對由這些特點引起的火災危險性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采用性能化防火設計等方法對古建筑進行防火保護,這些研究分析,對我國古建筑防火保護將會一個重要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朱強,古建筑火災煙氣流動模擬與模型實驗研究,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楊杰,陶華,古建筑火災分析及預測對策,消防科學與技術。
篇8
關鍵詞: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措施
近年來,國家經濟飛速發展促使國家城鎮化建設速度日益增快,高層建筑更是如雨后春筍遍布城市各個角落。但是高層建筑帶給城市繁華的同時也因為其復雜的結構和多樣的功能使得安全隱患嚴重[1]。介于此,不斷開展高層建筑安全隱患排除,提高高層建筑居住的安全性已經成為建設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1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特點
1.1 人員疏散難
一旦高層建筑發生險情,人員疏散難度較大,而且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疏散。高層建筑內的人員比較分散,且用于疏散的設施和通道較少,這就造成了高層建筑內人員疏散比較難。險情發生在疏散的通道內相關人員進行自行疏散時,加上建筑物內的火情、煙熏嚴重,給疏散人群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增加了高層建筑物內疏散的危險性。慌亂之中高層建筑內的群眾比較容易發生踩踏、擠傷和摔傷事件,甚至有人會選擇跳樓,這些都給高層建筑內人員疏散造成困難。
1.2 火勢蔓延快
高層建筑的樓梯間、管道井、電纜井以及風道等豎向井比較多,建設中如果隔火處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現火災一旦發生這些豎向井便成為火勢蔓延的主要路徑。特別是一些賓館、圖書館、綜合樓以及辦公樓等有這方面的安全隱患,加之這些高層建筑物內存在著很多可燃物,起火之后將會助燃火勢,因此高層建筑物起火之后蔓延速度非常快。據相關檢測得知,火災階段由于空氣對流,使得各個各個煙井的煙氣擴散非常快,可達到3~4m/s,而水平方向的煙氣擴散速度可達0.3m/s。建筑高層受到氣壓和風速的影響,使得火勢燃燒更加猛烈,蔓延速度更加快,非常容易造成整棟樓變為立體火場[2]。
1.3 撲救難度大
高層建筑少則幾十米,多則上百米,這些高樓都是位于城市的中心或者繁華地帶,安全事故發生之后非常容易造成街道擁堵,對于消防車的行動造成了巨大阻礙。高層滅火必須承受較強的熱輻射,火勢的蔓延速度和高層建筑物滅火用水量具有非常密切的關聯,一旦消防車的行動受阻則供水量跟不上,將會造成高層建筑撲火難度增加。
2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存在的原因
2.1 消防設計先天性不足
有些高層建筑設計建造的時候,由于設計人員對于消防防火相關規程不了解,造成了防火報警系統和滅火系統不符合行業規范,造成了高層建筑建設設計就存在著安全隱患。因此很多高層建筑的消防設計存在著先天性不足,不利于安全防護[3]。
2.2 消防設施不齊備
高層建筑的火災自報警系統、自動噴水系統、防排煙系統等由于沒有長期的維護和保養,很多都已經逐漸老化或者出現故障而未被檢查出來。高層建筑結構比較簡單,且老式的防火設備早已經老化。很多設計者將一棟樓只設計一個樓梯,沒有設置相應的防火門,更沒有設置放煙火的樓梯間。
2.3 建筑物耐火等級低且防火分區不規范
一些高層建筑劃分的防火區不規范,更甚者有一些高層建筑根本沒有設置防火區,一旦起火之后火災就難以控制,不能夠及時阻止火災水平和垂直方向蔓延。高層建筑物的內部裝修很多都是可燃物,火災發生之后這些可燃物會使得火災的荷載量大幅度增加,將難以控制火災的撲救難度。一些建筑商會使用未經過監察部門認可的消防設備,尤其是消防門、消防煙溫感應探頭、防火卷簾等都存在著質量問題。這就造成了高層建筑物的耐火性等級極大降低,難以保證高層建筑物的安全。
3 高層建筑物消防安全隱患應對措施
3.1 加強日常維護和保養
高層建筑撲火救火過程中必須要用到滅火設施,因此固定的消防設施對于火災撲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強高層建筑消防設施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工作,以彌補滅火裝備自身存在著的缺陷。如,高層建筑可以采用水泵與結合器向室內管網進行供水,其可以增加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威力,同時還可以利水槍直接攻擊著火點以截住火勢。具體滅火過程中還可以根據需要采用人工噴淋系統,以達到分割火勢或者包圍火勢的目的。對于高層建筑應該進行定期維修和檢查,對于滅火設施進行保養,確保滅火設施時刻處于備戰狀態,以為高層建筑緊急情況處理提供重要支撐[4]。
3.2 加強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對于確保高層建筑安全,降低火災損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根據相關的規定高層建筑必須要落實安全責任人,制定出各種高層建筑安全隱患消除制度,所有安全巡防人員必須日夜巡防,小心記錄巡防情況,對于易發生危險的地區必須認真、仔細檢查,最后制作出消防檔案存檔。另外,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應做好所有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定期組織各個樓層的負責人或者基層員工學習用火、用電安全規范,使得所有人心中時刻樹立起安全防范意識。
3.3 展開自己逃生自救演練
自救逃生演練對于高層建筑中的所有人都十分有效,通過演練可以提升民眾自救能力,對于火災處理以及防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對于居住在高層建筑的人員必須進行定期的安全教育以及自救演練,這樣可以有效提醒所有人員必須注重防范安全事故,有利于緊急情況處理。
結束語:綜上所述,本文針對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隱患進行討論分析,提出一些危險性問題以及相應解決策略,以期為提高高層建筑安全防范工作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呂文心. 淺談高層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現狀及應對措施[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9:274-275.
[2]林星晨. 高層建筑給排水消防設計存在的問題分析與應對措施[A]. 《建筑科技與管理》組委會.2016年3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建筑科技與管理》組委會:,2016:2.
[3]萬進. 淺談高層建筑消防特點及應對措施[J]. 無線互聯科技,2013,03:225.
篇9
【關鍵詞】消防;家庭火災;原因;預防對策
隨著居民家庭物質條件的改善,家庭自動化、電氣化不斷普及,用火、用電、用氣十分普遍。然而,家庭盲目增加大功率電器、亂接電線、用電、用氣不慎引起的火災事故頻頻發生。據近幾年的火災統計,城鎮居民家庭火災占有相當的比例,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都不容忽視。筆者針對家庭火災多發現象,認真查找原因并提出了預防對策。
1 家庭火災多發的原因
1.1 生活用火、用氣不慎引發火災
日常生活中的煙頭、香燭、蚊香等,它們的火焰面積小(0.1-0.7毫米),容易被人所忽視,但是殺傷力卻十分大,燃燒的煙頭其表面溫度有300~450度,中心溫度可達700~800度!如果疏忽大意引燃布匹、棉、麻、絲、綢及紙張(燃點約200度)等,就會引發火災,對人造成致命的傷害。
管道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在城市居民中使用很普及,但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帶來災難,因為它們是易燃易爆氣體。有些老人在對這些氣體的危險性認識不到位,燒上水或煮上稀飯,把火關小后外出買菜,結果因液體沸溢導致氣體泄漏,引發火災,甚至天燃氣管道爆炸。筆者所負責的轄區內一老式居民樓一個月內就出現過兩起這樣的火災,令人觸目驚心的火災現場,暴露出居民消防安全意識薄弱和安全用火常識的缺乏。廚房灶具油污多,燃氣橡膠管容易老化,導致氣體泄漏。可燃氣體泄漏遇火花就會迅速燃燒,引發火災,甚至發生爆炸。
1.2 電線、電器原因引發火災
根據國家相關文件規定,民用電線使用壽命是10年左右,家用電器使用壽命是10年左右。大多數家庭電線、電器的使用超過了這個年限。因此,家庭電線會因線路老化、短路、超負荷運行、接觸電阻過大、漏電等原因而產生電火花、或引起電纜過熱而形成火災。短路是引起電器火災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發生短路時,電路回流中的電流很大,在短路點產生強烈的電火花和電弧,使導線和絕緣層迅速燃燒,并引起周圍的可燃物質發生燃燒。如果家用電器接頭接觸不良或其他原因,會產生接觸電阻過大 ,當電流通過時,在接觸電阻過大的地方則會產生極大的熱量,使金屬變色甚至熔化,并引起電氣線路附近的可燃物質著火燃燒。電線引發火災具有隱蔽性、突發性、迅速成災性等特性,據筆者總結發現,凌晨2—7點為火災高發期。
1.3 家庭裝修埋下火災隱患
家庭裝修使人們的家居生活變得更加溫馨舒適,但裝修過程中,有些裝修人員防火意識不足,技術水平差,只追求美觀;為了經濟利益偷工減料等,用較細的導線,把照明用電和生活用電均用一條回路,使導線過載運行,加大了火災隱患。
家庭裝飾新材料、新工藝的涌現和一些高分子化學材料的廣泛應用,人們用化合材料(如塑料墻紙電線塑料護管,塑料扣板,軟包用的海綿以及用于窗簾、鋪地材料的各類化纖織物等)美化居室,這增大了室內的火災荷載,使火災持續時間延長,燃燒更加劇烈,擴大了火災的危害。這些物質在火災時產生的大量一氧化碳、氮化物、氰化物、苯系物等有毒氣體,往往成為令人致命的隱性殺手,人吸入這些有毒氣體,便會使人窒息失去逃生能力。家庭裝修中富麗堂皇的豪華頂燈、壁燈、射燈等功率很大,如果功率和容量不相匹配或使用不當,易造成局部過載短路,引起火災。白熾燈如果與窗簾、吊頂等布置離得太近,很容易烤燃可燃裝飾物起火。
1.4 小孩玩火引發火災
火對兒童來說是具有魅力的神奇之物,它吸引著每一位好奇孩子的心。由于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活中用到火柴的地方減少,這更增加了兒童嘗試用火的好奇心。但是,孩子們缺乏生活經驗,不知道火的危險性,他們一般在家長不在家的時候玩火,一旦起火,它們驚慌害怕,不懂報警求救, 使小火釀成火災,甚至成為悲劇。
2 家庭火災預防對策
家庭火災的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人們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欠缺。根據工作實際,筆者提出預防家庭火災的對策。
2.1 生活用火的防火措施
使用燃氣爐灶時,要隨時有人看管,防止中間火焰熄滅,漏氣遇火發生爆炸。煮、燉各種食品時,食品不宜過滿,沸騰時揭開鍋蓋,以防外溢。火鍋在使用時,應遠離可燃物。油炸食品時,油不能放得過滿,油鍋擱置要平穩,人不能離開。油鍋著火時,不要慌張,用鍋蓋遮蓋到起火的油鍋上;或用切好的蔬菜或其它生冷食物,沿著鍋的邊緣倒入鍋內。
2.2 管道燃氣的防火措施
在使用燃氣前,要檢查室內有無漏氣,發現漏氣時,應立即打開窗門通風,及時查找漏氣處,并告訴相關部門進行檢修,嚴禁動用明火、撥打手機或電話、開啟電器開關等,以防引起爆炸燃燒。嚴禁個人擅自更換、拆裝燃氣管道、閥門、計量表等設備,應由專業人員進行維修。
2.3 電器的防火措施
按家用電器的功率選用合適的導線,以免造成過載。嚴禁用電源線裸線頭直接插入插座,以防電源短路。由于廚房的濕度較大,要經常檢查器具和線路的絕緣情況,防止因受潮損壞絕緣材料而造成短路。器具的隔熱材料要選擇適當,不能用可燃物或燃點較低的材料隔熱,附近不許堆放可燃易燃物品,以防引起火災。插上電源后要檢查一下有無異常現象,用完后要及時切斷電源。
家中的電暖器等其他聚熱家用電器應與可燃、易燃類物品保持距離。電視機應擺放在防潮、防塵、通風處,不要存放在易燃、易爆液體或氣體周圍,防止電視機放電打火引燃物品。空調器的周圍不得堆放可燃、易燃物品。簾布不能搭在窗式空調器上。在睡覺前或家中無人時要切斷家用電器的電源。
2.4 規范設置各類電氣線路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第11條電氣線路敷設在有可燃物的吊頂內時宜采取穿金屬管、采用封閉式金屬線槽或難燃材料的塑料管等防火保護措施。開關、插座和照明燈具靠近可燃物時應采取隔熱、散熱等防火保護措施。各種電器的插座應遠離火源,電源線如有破損應及時加裹絕緣膠布防止出現短路。各種家電停止使用時應及時切斷電源,對性能不良、質量不過硬的家電應及時維修、更換。家中的電氣線路是否有破損處線芯是否以及家中電器是否屬超負荷使用等,如發現電線老化嚴重應及時更換。
2.5 加強消防宣傳和防火知識培訓
通過宣傳教育,使居民知道家中樓梯口、陽臺不能堆放雜物,最好不用柵欄式封閉陽臺和防盜窗,以防發生火災后切斷了自己的逃生之路。加強對孩子的防火教育,家長要教育小孩不要玩火,不要在屋內和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以免火花落到易燃物上引起火災。
制定家庭逃生計劃,盡量為每個房間畫出兩條逃生路線,在家里準備錘子等應急工具。家里最好每年做一到兩次逃生的演練,一旦火災真的發生,家庭成員就能夠在煙、火封堵逃生路線前準確、快速疏散逃生。
火災不可避免,但防范可以在先,要防止家庭悲劇少發生或不發生,只有依靠全體家庭成員樹立消防安全意識,重視家庭防火安全,希望每個居民從自身做起,從自家做起,把火災拒之門外,讓火災遠離我們幸福的家園。
參考文獻
[1]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
[2] 《家庭火災剖析》,教育
[3] 《家庭火災的防范與處理》安全知識網
篇10
關鍵詞:古建筑 消防安全 火災 性能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 X92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我國古建筑的火災特殊性
由于我國古建筑本身的特殊性,易于發生火災是其致命的弱點。由于我國的古建筑以木質結構為主,因此其燃燒性和火焰的傳播能力都相當強,一旦起火,就好像裝滿干柴的爐膛,加上嚴實緊密的屋頂,導致火災發生時的屋內的煙與熱很難散發出去,使得屋內的溫度驟然上升,迅速燃燒。由于古建筑的結構原因,其構件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同時木材之間的縫隙和拼接也較多,而且很多建筑都在山上,通風條件特別好。所以一旦發生火災,大火迅速蔓延,火勢兇猛,甚至形成立體火災。所以,古建筑的火災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1.火災的荷載較大,而且古建筑的耐火等級偏低。在我國,古建筑多采用木結構為主的結構形式,梁、斗、柱層層疊疊搭筑而成。一般的古建筑,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積所使用的木材大約為1立方米,對于結構較為復雜的古建筑,木材的使用量還要更多,因此火災荷載遠要比現行的國家標準所規定的火災荷載高得多。同時,我國古建筑中的各種木材構件,其燃燒和傳播火焰的條件都非常充分,所以當火災發生時,屋內的煙與熱很難散發出去,致使屋內溫度快速升高,甚至形成立體燃燒。
1.1.由于我國古代對于消防設施非常缺少,所以發生火災時,撲救難度非常大。在我國,古建筑的分布廣泛,而且基本處于遠離都市的深山之中。這些古建筑在建設之初往往沒有考慮到自救問題,所以消防設施相當匱乏,同時也缺管消防意識,所以當火災發生時,城鎮的消防人員很難第一時間趕到救援。另外,很多古建筑都存在缺少水源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比較高大的建筑,即便有水也很難救援。同時建筑周圍的道路狹窄,門檻、臺階等設施對于救援也有一些阻礙作用,使得古建筑的救火更加困難。
1.1.古建筑問題復雜,管理及體制不順。古建筑當地政府與其管理部門使用體制不順。由于對歷史文化名城及街區的規劃落實緩慢,為了最大限度追求經濟利益,管理部門往往盲目使用,卻忽視了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問題。利用古建筑開設飯店,旅館,工廠,倉庫等比比皆是。隨之而來的電線亂拉亂接,開關隨意設置,火源不受管理等問題,都極大的提高了火災隱患。
1.1.沒有避雷設施。從歷史上可以看出,我國古建筑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受到雷擊火災而毀,所以說避雷設施對于我國古建筑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我國古建筑的高度、環境、結構等原因,其自身又具有較大的空間,加上周邊高大的樹木,使得古建筑極易受到雷擊。就目前而言,絕大部分古建筑都沒有安裝避雷設施,個別建筑有避雷針或避雷帶,但是也沒有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檢測,使得其避雷效果微乎其微。
2、古建筑消防保措施及對策
2.1火災風險評估。要想保證古建筑的安全做到防火減災,第一步就是要積極進行調查,并根據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進行相關的評估。其中,識別火災隱患及火災發生危害,例如疏散出路被堵塞等一些相關的影響都要考慮其中。對古建筑的火災風險評估,是對建筑物的整體安全性的客觀論斷,這對于古建筑的消防規劃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古建筑的防火措施,可以通過調查建筑結構、可燃物的分布、人員結構與數目、文物的價值與分布、起火可能性、消防設施的類型與分布、消防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況,通過分析建筑物的危險等級,對不同危險系數的區域進行劃分,重點保護危險系數較大的區域。
2.2在古建筑的設計上,應當盡量性能化,提高建筑的消防能力。現在,對于古建筑的防火規范還沒有建立起來,很多古建筑都是依據現代建筑來進行管理的。但是由于古建筑本身的特殊性,這樣做很明顯是不合理的,也沒有切實的保障好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所以目前很多消防部門也針對此類現象做出了相應的反應,主要就是加強隊伍的能力培訓,加強防火意識與安全常識。雖然這些條文及規定在建筑的防火中非常重要,但是對于古建筑而言并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只有真正掌握古建筑的建造規律,對古建筑的火災隱患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夠更好的處理突發事件,起到對古建筑的真正安全有效的保護。
另外,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必須要因地制宜的采用性能化設計方式。性能化防火設計,要以對古建筑的充分考察和了解為基礎,例如內部的文物布置、房間結構、材料以及室外的情況等等一些因素,都要重點考察,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計算機的模擬計算,同時與現代建筑的防火方式相結合,制定出符合古建筑特點的防火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對古建筑起到真正的保護作用。只有在對古建筑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才能夠提出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當火災發生時,給予古建筑最有效的保護。
2.3 從結構與管理上進行消防保護
2.3.1現在對于古建筑的保護,主要就是要做好修復以及改造工程,提高防火保護措施。對于一些易燃燒的部件及結構,都要做好防火處理,比如用防火涂料進行粉刷等等。古建筑的木質結構部分,應當粉刷透明的防火涂料。對于其他不影響外觀的部分,就可以涂上耐火極限相對較高的厚型耐火涂料,以提高對建筑物的耐火極限。對于一些過為破舊的木樓板,可以用混凝土現澆樓板來替代,需要修善的吊頂也可以使用輕鋼龍骨石膏板來完成。對于耐火極限較低的建筑,還應當使用新增消防設備的方法,來達到對建筑物的防火保護。
2.3.2注意防火間距。在很多城市中,古建筑與現代建筑的距離都不遠,所以在對古建筑進行修復和改造過程中,應當適當的在古建筑與現代建筑中間增加防火設備,留有足夠的防火間距,避免火災發生時的大火蔓延。對于一些山林中的古建筑,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設置有效的防火帶,通常防火帶為30米至50米左右,防止古建筑與周圍的山林樹木火勢交差。
2.3.3增加防雷處理。對于古建筑而言,在不改變其外部結構的情況下,一些較為高大的建筑應當安裝防雷設備,其接地電阻應小于10歐姆,并在每年的雷雨多發季節進行定期的檢查與維護,如果發現異常,要及時處理,以免發生危險。
2.3.4做好消防水源和消防車道的建設。對于在城市內的古建筑,應當充分利用市政供水管網,在古建筑內增加室外消火栓,同時保證消火栓的兩支噴嘴直徑為19mm水槍同時出水的水量。對于消火栓的設置,應以環形管網為宜,同時設置兩個進水口。如果是在山區內的古建筑,則應充分利用好自然水源,如河、溝、水塘或堰等,開挖容量100-2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建立消防泵站,配置消防泵,做好建筑物的防火準備。對于高山上一些缺水地區的古建筑,應當通過現代的輸水設備將水輸送到古建筑。同時還可以在古建筑群內修葺消防車道,但不應影響到建筑的整體景觀。這樣就能夠更好的預防火災,減少火災帶來的危害。
2.3.5對于火災的管理,最根本的還是在建立建全消防制度,增強組織建設。對于古建筑而言,更應加強火災安全領導小組的建設,并組織好防火聯防隊伍。落實防火責任制度,由臨近單位、企業和各基層組織層層落實,聯防協作,群防群治。對于消防隊員,還應當不斷進行業務培訓,提高防火意識,增加業務能力。以《古建筑消防管理規則》為依據,建立建全相關的規章制度,使古建筑的防火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的將古建筑的防火管理落到實處。
小結
本文主要通過對古建筑從結構到設計的詳細介紹,具體分析了由于其結構特點所帶來的防火安全隱患。根據古建筑的實際特點,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通過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為我國古建筑群的消防技術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朱強,古建筑火災煙氣流動模擬與模型實驗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