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11 23:51: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年齡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社會調研過程簡述
1、目的和意義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戰略方針
學校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組成部分,個人在學校里接受計劃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范、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個人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基地。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社會尊師重教,學校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在社會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更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小學生入學年齡及其包學習班情況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出我國近20年的精神文明建設所取得的成果。
2、取樣方式:
這次調研我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
3、調研程序:
(2)調查過程:
xx月20日,在xx市二街小學向教務人員及學生做問卷調查。
xx月21日,在xx市南關小學向教務人員及學生做問卷調查。
xx月22日,在xx市東關小學向教務人員及學生做問卷調查。
(3)調研匯總:20xx年xx月25日至20xx年xx月26日,將收集的問卷整理并統計,整理采訪記錄。
(4)撰寫報告:20xx年xx月27日至31日,根據調研所得資料和網絡資料撰寫報告。
二、社會調研結果與分析
1、問卷數據統計
(1)xx市二街小學:
60%的小學生6周歲入學,30%的小學生7周歲入學,10%的小學生5周歲入學;
有xx市區常住戶口的家長,給孩子報名時需提供戶口簿、房屋所有權證、父母身份證、《計劃免疫保償證》或《預防接種卡》。程序相對簡單,而且住校距離相對較近父母比較放心,所以5/6周歲上學的小學生90%是本地人。二街小學中外地戶口的小學生占70%,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鄭州上學,需提供六證:戶籍所在地的戶口簿、父母身份證、xx市居住證、父母一方與用人單位簽訂并經勞動保障部門鑒證備案的勞動合同或工商行政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以及戶口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縣(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出具的準予在xx就讀證明以及免疫卡等。流程有少許麻煩,所以7歲入學的學生中80%是外地戶口的小學生。(2)xx市南關小學:70%的小學生6周歲入學,5%的小學生7周歲入學,25%的小學生5周歲入學。
因為南關小學外來人口數量相對于二街小學較少,所以80%的小學生正常年齡入學。但是因為南關村的村名自己開廠的比較多家里比較有錢,對孩子的照顧不是很在心所以有部分小學生7周歲上學,很少的小學生5周歲上學。
(3)xx市東關小學:
相對二街小學和南關小學,東關小學的小學生上學普遍較早,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正常年齡6周歲入學;也有部分小學生是5周歲入學。而7周歲入學的小學生基本沒有。本人感覺原因一:東關村外來人口較少,絕大部分村名是本村戶口。所以都是正常年齡上學。原因二:東關村民工作部分經商部分有自己的企業和廠子。工作相對穩定而且對后代的教育比較重視。
2、訪談過程(xx市東關小學)
剛進入xx市東關小學,我就看見門口后面一塊大石頭寫著已發展為本幾個大字,學校干凈整齊。面積不大但是感覺不到狹小,墻上畫著好多宣傳畫。學校的環境非常干凈,有清潔工打掃走廊與樓梯,樓梯拐角還擺放了高大的綠色植物??傊畬W校的總體環境較好,可以感受得到學生們在學校可以快快樂樂的學習成長。
我去的時候,正碰到高級教師王龍上班。他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教師,從事教學已經30多年。他說:這些年國家加強了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東關小學的校訓是追求卓越。辦學宗旨是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素質全面的現代人。辦學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次衣牭萌肷瘢D了頓接著說:
近年來,學校按照以人為本、科學管理、求真務實、質量第一的指導思想,恪守追求卓越的校訓,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大力倡導尊重的教育。學校還構建了高站位決策、低重心運行、近距離服務、走動式管理的運行模式,極大提高了管理效益,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結果統計與分析
篇2
寫法和要求
1。標題。一般來說,市場調查報告的標題沒有嚴格的格式。它要求與文章的內容溶為一體.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用精練簡潔的文字去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市場調查的標題有:在標題里直接寫明市場調查的地區、調查的項目和“市場調查”這一文種;在標題里直接提出某一種商品在市場上的問題,點明文章的中心,如《×牌冰箱被冷落》;用主標題點明文章的中心,再用副標題說明市場調查的項目、地區和文種;用大標題點明市場調查的項目、范圍、內容和情況,用小標題說明全文的主要內容。
2。前言。前言部分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寫出調查報告撰寫的依據,報告的研究目的或主旨,調查的范圍、時間、地點及所采用的調查方法、方式。
3。主體。市場調查報告主要包括概要部分、正文部分、結尾部分。這三點組成報告的主體。
4。結尾。這是全文的結束部分。一般有前言的市場調查報告,要有結尾,以與前言互相照應,綜述全文重申觀點或是加深認識。
市場需求調查報告
主要內容包括產品銷售對象的數量與構成,消費者家庭收入水平,實際購買力,潛在需求量及其購買意向,如消費者收入增加額度、需求層次變化情況,消費者對商品需求程度的變化、消費心理等。
市場供給調查報告
主要內容包括商品資源總量及構成,商品生產廠家有關情況,產品更新換代情況,不同商品市場生命周期的階段,商品供給前景等。
商品銷售渠道調查報告
主要內容包括渠道種類與各渠道銷售商品的數量、潛力,商品流轉環節、路線、倉儲情況等。
商品價格調查報告
主要內容包括商品成本、稅金、市場價格變動情況,消費者對價格變動情況的反映等。
市場競爭情況調查報告
主要內容包括競爭對手情況,競爭手段,競爭產品質量、性能、價格等。
市場調查問卷結構
1。市場調整問卷的內容為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主要有姓名、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單位、職業、住址、家庭人口等。調查這些項目,便于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和具體分析。
調查內容。它是調查問卷的核心部分,是所需調查內容的具體項目。
問卷填寫說明。是填寫問卷的具體要求和方法,包括目的要求、項目含義、調查時間,被調查者填寫時應注意事項,調查人員應遵守事項等。
編號。有時問卷還必須編號,以便于分類歸檔,便于計算機管理。
2。設計市場調查問卷時應注意
必要性,所提的問題應直接為目的服務,沒有價值或無關緊要的問題不應列入。
可行性,應盡量避免列出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注意使用適合被調查者身份、水平的詞句或用語。
篇3
60后:最反對男性婚前有性 90后:最反對女性婚前失貞隨著社會的進步與西方思想的影響,“女性婚前應保持性純潔”的觀念正在減弱。而對于男性的觀,則提上了調查問卷。 “男性應該保持結婚前性行為”這個觀點,有61%的被調查者表示贊同,只有9.9%的市民認為男性可以不保持有婚前性純潔,8%的人表示反對女性持有觀。
60后的人在所有調查群體中,有39%的人反對男性婚前性行為,為比例最高。但從職業角度看,從事商業、服務行業的人不贊同男性擁有婚前觀。
90后在女性觀中,40%的人覺得需要堅持,是三代人群中,投票數最多的群體。80后對男、女性婚前性純潔的支持率最低。從收入來看,以3000元分界,收入小于3000元的人群比大于3000元的人群,更贊同女性婚前應該保持性純潔。
結婚觀
80后:夫妻滿意度最低 70后:夫妻滿意度最高離婚率高、草率、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吃苦,這是社會人士對80后的總結。而在這份報告中,80后卻集體吼出了:“我們空虛,我們成天奔波,我們為結婚忙碌,我們卻沒有錢!”諸多調查中,80后夫妻滿意度最低,他們在結婚前,需要太多準備。
80后作為結婚主力,“閃婚+閃離”早已給人留下草率的印象。其實,他們結婚更累。調查報告顯示,三分之一的80后表示,要結婚,有房子是前提。
于是,才出校門沒多久,工作還未穩定的80后,開始日夜為票子、房子、車子奔波。多數80后青年都只能掙個首付,未來的日子已“賣身”給銀行還貸?!案F忙族”成為80后自我解嘲的口號。
所以,80后夫妻在“夫妻關系滿意度”調查中,只有38%的人覺得比較滿意,是滿意度最低的一個群體。72%的80后還覺得生活孤單,感覺生活痛苦、不快樂的80后則占68%,只有25%的80后覺得自己“運氣好”。
評價自己的婚姻時,70后夫妻滿意度最高,超過40%;60后則感覺生活很熱鬧、快樂。
結論:80后是最迷惘、最憤世的一代,如何引導90后一代不步80后的后塵,應是全社會都來關心的問題。 離婚觀
90后、60后:多不贊同“感覺合不來就離婚”
80后、70后:離婚觀傾向注重自身感覺
自私、網蟲、早戀、、炫富……這是網絡上眾口一詞對90后的評價。不過,“居民婚戀家庭觀研究”調查報告卻顯示:咱們誤讀90后了,他們積極向上,離婚觀保守,更贊成家庭利益比個人得失重要。
60%的90后不贊同“感覺合不來就離婚”的觀點,60后持這種觀點的人則只有5成。80后和70后的被訪者意見比較一致,離婚觀更傾向于注重自身的感覺。
90后被調查者們覺得,“家庭和諧比個人得失更重要”,占43%。90后普遍表示,“孝敬父母是每個人的基本責任”。 由于90后的人年齡最大者才22歲,并沒有步入婚姻殿堂,多數只是與異性在交往,對待一些夫妻問題上存在理想化?!爱敺蚱蘩婧透改咐姘l生矛盾時,愿意犧牲夫妻利益”,80后的認同度最高。
家庭觀
60后:多數不贊同“活得太苦不如不活”
70后:只有1/4的人感受到生活是在享受
60年后出生的人,最小的也已經邁入40多歲,最大的已經53歲。這部分人大多事業有成,家庭比較穩定。
“人生離不開享樂,活得太苦不如不活。”有42.4%的60后被訪者表示不贊同這樣的觀點,大部分人依然具有革命性的奮斗精神。同時有30%的人表示贊同享樂觀,說明被調查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更在意自己過得好不好,不希望自己過得太苦。
從不同的年齡段來看,在對待享樂主義的觀點上,60后有將近30%的人表示十分贊同“活得太苦不如不活”,80后和90后緊跟其后,70后享受程度則最低,只有26.5%的人感受
到生活是在享受。
31%的60后覺得在最近一段時間,感覺自己活得很有意義,家庭比較美滿,生活是振奮人心的。此調查選項滿意度較70后、80后、90后都高。
在支持享樂的同時,60后同時覺得,“孝敬父母是每個人的基本責任”。有26%的60后覺得,“如果政策允許,我就會多生一個孩子。”擁有兄弟姐妹的60后普遍表示,“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80后、90后的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很孤單?!?/p>
四個年齡層畫像
調查報告給四個年齡層分別“畫像”。
90后:對待戀愛的目的看法更廣泛,并不單單為了結婚;對與婚外情認同度最高;較其他年齡段來說更贊同女性婚前應該保持性純潔。
80后:80后較其他年齡段來說更不贊同女性婚前應該保持性純潔。80年后出生的人較其他年齡層的人來說,更感到孤獨、迷茫,不快樂。
70后:對與婚外情的態度較為保守。
60后:在對待享樂主義的觀點上比其他三個年齡層持更多的贊成意見,更反對男性的婚前性行為。
再生緣幸?;閼倬W婚姻專家解讀 90后被“前輩”誤解社會上對90后的評價與報告結果截然相反,看上去好像是兩個
篇4
【關鍵詞】 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主體;啟動;社會調查報告
一、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概述
1、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之發展
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的發展過程漫長曲折,社會調查的設立目的不是殘忍地懲罰或報復,而是改造罪犯并預防犯罪。[1]人權保障運動的逐步升溫,社會調查漸漸演變成了“量刑前調查報告”,關于社會調查的適用域、社會調查的主體、程序以及社會調查報告的運用也在不斷細化。隨著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熾熱化,少年司法制度成為衡量國家法治文明與進步的重要標尺。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是少年司法制度中重要一環,如何完善各國仍在激烈探討中。
2、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之價值
未成年刑事社會調查不僅為制定更為合理的刑事政策提供一個視角,同時也為司法上更為有效率的應對犯罪提供一個思路、一個改進路徑。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不僅為法官正確定罪、合理量刑提供依據,還對后期相關機構的矯治工作提供參考資料:在定罪上,法官可以根據社會調查報告包含的成長、教育、生活背景等衡量未成年被告人的人身危險性;在量刑上,社會調查報告可以適當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并為公正合理量刑提供科學化的參考依據;在矯治上,可以考慮社會調查報告內容,確定未成年被告人的品格特征以及重返社會等因素,為制定有效的矯治方案提供參考資料。
二、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的國外考察
1、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的主體
國情的差異,有關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的主體規定也有所不同,社會調查程序主體職權主義化是國際上的一個普遍趨勢。美國設有專門的觀護官,他們根據職權走訪涉事兒童的家庭,并將家長、鄰居、老師等的觀點綜合起來,形成社會調查報告,然后依據實地調研的結果對承辦法官們提出處置建議;日本對少年問題尤為重視,不但頒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保護未成年人,還專門設有家庭裁判所對少年問題予以規制。就社會調查而言,日本專門設置有調查官,專門負責社會調查工作。[2]擔任社會調查員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單一的法律知識或社會經驗難以滿足專業化需求。社會調查員的選用也有嚴格的規定:在美國,觀護官需要進行職業資格考試,只有通過考試方具有從業資格,然考試內容涉獵十分廣泛,不僅包括法律、語文、數學等基礎知識,還包括相關的實務工作技能;而日本家裁所的調查官還需要了解心理學、社會學、社會福祉學、教育學等學科,最重要的是,在社會調查員任職后,還需要在實務部門實習鍛煉兩年方可擔任。[3]
2、未成年人社會調查的啟動
未成年人社會調查程序的啟動多設置在法院階段,原因在于法院享有少年刑事司法案件排他性的先議權,然調查員是主動進行調查還是被動進行存在不同。美國獨立的少年法院,在接到警察機關或社會民眾對于少年犯罪嫌疑人的控告后,直接由觀護官主動啟動調查程序,對涉案少年進行深入的了解,開展社會調查;日本的社會調查,采取的是典型的職權主義模式,[4]對于移送到家庭法院的案子直接步入調查和審判階段,法官下達調查命令后,調查官才能開始進行調查。
3、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報告的運用
社會調查報告的法律定位直接影響了社會調查報告的功能實現。在日本,社會調查員全程參與訴訟,社會調查報告作為證據由調查員在審判時宣布,并允許雙方進行認證與質證;在美國,定罪與量刑相分離,社會調查報告不得在事實調查聽證完成之前提交法庭,因此,社會調查員并不可以全程出庭參與庭審,社會調查報告盡在量刑方面起到作用。
三、我國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的發展
1、未成年人刑事社會調查的主體方面
對于社會調查員,法律規定模棱兩可,司法運用也各自為政,導致究竟由哪個主體擔任社會調查主體觀點不一。有人認為,由公安司法機關享有全面調查實施的決定權,自主決定何時、何人開展調查;有人認為,應整合資源,設立“多層次共存、專兼職結合”的社會調查主體設置模式,可以以未成年保護委員會為主體,結合社區矯正機構的工作人員協同完成;也有人認為,應該由獨立的第三方作為未成年人社會調查的主體,這樣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的中立性和客觀性,充分發揮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制度的優勢。筆者認為,矯正部門應擔任社會調查主體,因為該部門處于中立地位,且組織權威、行為規范性、人員相對專業,另外,他們本身擔負著少年的矯治教育工作,節約資源。
2、社會調查的啟動方面
對于何時啟動未成年社會調查學界觀點趨于一致,即偵查階段啟動能夠更好地保護未成年的合法權益(盛長富、郝銀鐘認為應當在公安機關立案后,通知未保會,由未保會立即啟動)。這樣不僅能夠起到分流案件,節約司法成本作用,還給社會調查留出充足的時間,因為社會調查事項繁多,而與其他司法程序時間比較,偵查階段時間最充裕,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對其進行審查監督。
3、社會調查報告的運用方面
學界度對社會調查報告的法律屬性可謂眾說紛紜,歸納觀點,即證據、參考資料與雙重屬性三種。有學者認為社會調查報告的內容具有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與合法性等特征,可以作為證據的“第八種”分類。[5]有學者認為,我們應該在尊重法律的現行規定下探討法律的精神和規定,社會調查報告雖然具有證據的相關特征,但是因不屬于證據七種分類的具體某類,故社會調查報告不具有證據的屬性。社會調查報告包含涉案未成年人的年齡、家庭情況、個人成長經歷以及犯罪前后的表現等,對量刑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可以在法庭質證后作為酌定量刑情節進行采納。筆者認為,社會調查報告雖然不是法律明確規定的證據類型,但具有證據屬性。社會調查報告就是少年司法中的特殊制度,符合證據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特征,類似于診斷報告、治療方案。
四、結語
青少年犯罪是成年人犯罪的前奏,[6]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無論是為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還是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對青少年犯罪都應極為重視。社會調查是指在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中,由專門機構的人員對涉罪未成年人的成長經歷、生活環境、實施犯罪的情況及悔改表現等具體情況展開的調查,是為涉罪未成年人定罪、量刑、教育矯正提供參考或依據的極為重要一環,理應得到理論與實務界的加倍重視。
【注 釋】
[1] 汪貽飛.論社會調查報告對我國量刑程序改革的借鑒[J].當代法學,2010.1.
[2][4] 尹琳.日本少年犯研究[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100-101.127.
[3] [日]田m裕,V|健二.注少年法改版.有斐w,2001.96.
[5] 康相鵬.“涉罪未成年人異地社會調查相關問題”研討會綜述青少年犯罪問題,2014.5.
[6] 姚建龍.青少年犯罪與司法論要[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
篇5
調查內容:舊城區乞丐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背后的故事。
調查目的:通過對底層人民的了解來反映大良乃至順德目前建設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進行我區的現代化建設。
調查時間:xx年2月1日星期二下午3:00~6:00(即除夕前一天)
調查地點:大良舊城區繁華區(包括:東樂路、清暉路、華蓋路、鐘樓公園、青少年宮、華蓋市場、鳳山路的大部、藍天街、馬地街,詳見下面的調查報告)
問卷內容:
1、 被訪者的年齡、故鄉及受教育程度;
2、 被訪者不去打工或做生意的原因,以及被訪者對救助站的了解情況;
3、 被訪者的家庭狀況;
4、 被訪者乞討的時間,被訪者一個星期能討到的金錢總額,及被訪者對未來的規劃;
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共涉及乞丐8人,收回有效信息6份.(有效信息均來自“常駐乞丐”)
1、 乞丐的個人信息
·8名乞丐的年齡分別為70、85、50、78、65、42,另外兩位一個大概30歲,另一個大概十歲。
·8名乞丐中有3個沒讀過書,2個上過小學(包括掃盲班),2個來自大學。
·8名乞丐中有3人來自河南,1人來自山東,1人來自北京,其余未知。
2、 乞丐的乞討狀況
·8名乞丐中有6人是“常駐乞丐”,另外2人是急事所需。
·8名乞丐中3人表示一周只能討到5元左右,3人表示一周能討到十余元,其余未知。
·6名“常駐乞丐”中,乞討時間在“一個月內”“幾個月”“幾年”的各為2人。
·6名“常駐乞丐”中,有3位表示未來(幾個月內)不會再繼續乞討,另外3人表示沒有改變生活的打算。
3、乞丐的分布狀況
(注:乞丐的流動性很強,所以分布情況不具有一般性,但總體范圍大致不變)
4、乞丐的家庭狀況
·6名“常駐乞丐”中,3人表示自己有家人,2人表示已無家人,還有1人不愿透露。
·3名有家人的乞丐中,2人表示家人不養自己,現在已經沒有聯系了;還有1人表示家人養不起自己。
5、 關于救助站及自力更生
·6名“常駐乞丐”5名年齡為50以上,已無力打工及做生意,其余未知。
·6名乞丐中,4名不知道“救助站”這回事,2名表示知道但不愿意去,因為自己能養活自己。
年齡
70
85
50
78
70
42
10
35
性別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類別
“常駐乞丐”
急事所需
學歷
無
無
大學
無
掃盲
小學
無
大學
家鄉
河南
山東
河南
/
河南
北京
/
/
家人
無
無
有
有
無
有
/
/
每周所得(元)
5
5
15
15
5
15
30(一天)
/
乞討時間
幾個月
幾個月
幾年
一個月內
一個月內
幾年
/
/
未來是否繼續
否
否
是
是
否
是
/
/
備注
有病沒錢治療
篇6
隨著移動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大家對電腦、手機的掌握越來越熟練,很多小學生由此也榮獲“網絡高手”稱號。但隨之而來的是近視的同學越來越多,有的班級已有近半的同學近視;近視同學的年齡也越來越低,一些一、二年級的同學鼻梁上也架起了沉甸甸的眼鏡。近視不僅不利于我們學習,還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為此,我做了關于青少年近視率與用眼習慣的調查,希望能引起同學們對保護視力的重視。
二、調查過程
1.查找資料。我在網上查閱到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已經高居世界第一位,據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的結果表明,我國高中生近視率高達85%,初中生為70%,小學生為20%,而2013年,這一數據分別為60.28%、50.3%、27.63%。從小學生到中學生,近視人數逐漸上升,難道近視和年齡有關?我心中產生了疑問。
2.問卷調查。我設計了關于學生近視情況的調查問卷。問卷包括年級、年齡、視力情況、用眼習慣等調查項目。經統計,我得到以下結論:近視人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逐漸增多,六年級學生近視人數占總人數的40%。
3.個別談話調查。我采用訪談的方式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用眼習慣進行調查。其中,A同學說,他經常上網;B同學說,她喜歡趴在桌子上看書、寫字;C同學說,做眼保健操時間他常與同學嬉笑打鬧;D同學說他不愛吃西紅柿、橘子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三、分析原因
通過調查,我發現大多數同學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才導致近視的,主要原因如下:
1.看書、寫字姿勢不正確;2.看電視時距屏幕過近,時間過長;3.在光線過強或過弱的環境下學習;4.長時間玩電腦;5.不合理飲食;6.不做眼保健操;7.缺乏應有的體育鍛煉和適當的室外活動。
四、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發現,許多同學也認識到書寫姿勢不正確、光線過強或過弱、長時間用眼等不良的習慣易導致近視,但又不加以改正。醫學研究表明,雖然存在遺傳因素,但用眼習慣不正確、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干擾等,仍是誘發青少年近視的重要因素。
五、體會與建議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探索萬物的工具,更是我們身體不可欠缺的一部分。同學們一定要保護好眼睛,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為此,我向同學們提出以下建議:
1.看書時坐姿要端正,讀寫要做到手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眼離課本一尺;2.課間堅持做眼保健操;3.不偏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4.定期到眼科門診檢查,聽從醫師指導,逐步矯正視力或防止近視度數加深。
篇7
關鍵詞:社會調查內容;社會調查主體;社會調查時間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概述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的概念
學界對如何定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存在諸多觀點。+①雖不盡相同,但其基本內容是一致的。其共同點包括:首先,社會調查的適用范圍,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其次,社會調查的內容,則包括未成年人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性格特點等。再次,社會調查的用途,社會調查主要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量刑提供參考。綜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是指在犯罪未成年人參與刑事訴訟過程中,由特定的社會調查主體或其他人員對犯罪未成年人的家庭環境、學習狀況、成長經歷、性格特點、心智狀況及案發后的各種表現等情況進行全面而詳盡的調查,在此基礎上形成一份書面的社會調查報告,為司法機關對未成年被告人量刑提供參考依據的制度。+②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的價值
隨著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日益突出,如何更好的維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益成為國家與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未成年的身體和心理發育尚未完全,這一特定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不成熟性、不穩定性,使得他們極易在社會化過程中受到錯誤、消極的影響,進而產生滋生犯罪心理、實施犯罪行為。司法實踐中相當一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是以感性支配行為,從犯罪動機上看“多有強烈的情感性和情緒性,隨機性很強”,從認識特征來看“孤立的而不是聯系的看待事物,易為眼前狀況所影響;同時對認知對象易產生片面性、局限性理解”,具有“冒險和僥幸心理”。+③通過分析這些犯罪心理結構特征,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成年人心理上的不成熟和易受感染性,同時也應看到未成年人的心理狀態存在不穩定、容易改變的特質。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的價值就在于實現了對未成年人這一弱勢群體以“寬容”為核心理念的人文關懷。它要求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產生犯罪的各種因素,為其犯罪的預防及矯正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促進社會對涉案未成年人的理解和接納,能夠使他們提高思想和行為的成熟度,從而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這一制度設立推廣的目的在于促使法官在對未成年被告人量刑時,綜合考量其在所處社會環境中所表現出的各種內外因素,為對未成年人進行感化教育提供參考,真正做到因人施教,使寓教于審不流于形
式,+④有目的有計劃地幫助該未成年人回歸社會。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的發展情況
隨著我國司法改革的逐步發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被引入我國刑事訴訟中。本著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該規定第21條以司法解釋的形式確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⑤2010年8月14日,六部委《關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體系的若干意見》,該意見第3章第1節對社會調查制度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規定。+⑥2012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第268條更是明確規定了公檢法部門有權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況進行調查。與此同時,全國不少地方也相繼出臺了關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的有關規定,并積極開展試點,普遍取得了積極的效果。但該制度仍存在可操作性不足的問題,對誰進行社會調查,何時進行社會調查,調查什么內容,調查結果如何使用,調查經費如何保障,各地自行其是,缺乏統一的實施細則,導致社會調查報告性質定位不明晰等困惑的產生。
二、我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的完善
(一)社會調查內容
社會調查內容是構成整個社會調查報告的主體核心部分,因此對它的要求是客觀、全面,同時貫徹必要性原則。它是調查報告發揮積極作用的主要依據,調查內容主要敘述和剖析家庭、學校等因素對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所產生的影響,針對性的提出應對措施,最大限度的幫助未成年人。
1.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調查內容所應當包含的內容不夠全面,準確性不高。陳瑞華教授在對重慶某區法院少年庭的社會調查報告抽樣調查時發現,在很多“社會調查報告”在對“犯罪原因”一欄的填寫存在驚人的簡單化、敷衍化問題。一些“社會調查員”竟然只填寫“交友不慎”、“上網吧缺錢”、“家境貧寒”、或者“父母離異”等寥寥數語。+⑦
第二,社會調查中所獲資料的來源不詳細。調查內容的出處無跡可尋,也就使內容的真實性受到懷疑,法官若以此內容作參考則缺乏說服力。
第三,調查內容僅僅是對調查事實的簡單羅列,依照調查報告制作人自身的理解來完成,并不能將調查所得的事實與心理學、社會學等外部資源相結合,缺乏分析論證,導致對犯罪的未成年人有一個全面透徹的了解,也使社會調查報告無法具有全國統一的格式,為異地委托調查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多不便。
第四,很多地區忽視對被害人意見的關注,沒有考慮到未成年被害人的意見所具有的獨立價值。
2.完善建議
以我國刑事訴訟法對適用各項處置措施的規定為基本條件為標準開展社會調查,不僅使內容更為確定具體,而且更有利于保護犯罪未成年人的隱私,具體體現在檢察院審查逮捕階段、審查階段及法院量刑、行刑階段三個方面:首先,明確審查逮捕階段適用強制措施的條件,包括取保候審、監視居住及批準逮捕等措施的條件,+⑧這就要求社會調查內容須包括能夠評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身危險性的信息,因為人身危險性為一種犯罪可能性,除了從社會因素、心理因素考察外,還需從生理因素考察,將其理解為“犯罪人主觀上的性格或危險傾向”,評判對社會產生危害的系數。其次,在審查階段,社會調查報告的內容必須包含決定是否應提起公訴的重要信息,尤其是在適用是否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方面,爭取做到“三個見面”,綜合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年齡是否符合構罪的條件,心理或生理上是否存在特質因素等等。再次,法庭量刑、行刑階段,對未成年被告人多期望采用非監禁刑的處置方式,故調查內容應當包括未成年被告人犯罪發生的原因、犯罪發生后的悔罪態度,家庭及周圍環境能夠提供的管教條件。
(二)社會調查主體
社會調查主體作為承擔社會調查工作的載體,主體的能力、資格不僅直接影響社會調查報告的質量,也關系社會調查時間的切入點,因此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綜合分析各地現行模式中社會調查主體的類型,評析由任一單一主體承擔社會調查工作存在的利弊,提出現行司法運行環境下適格的社會調查主體。
1.各地社會調查模式的調查主體
重慶市沙坪壩區主要區分為兩個階段:體現在審查逮捕、階段委托律師承擔社會調查工作,在審判階段則由法官委托司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為社會調查主體。前一階段由律師作為社會調查的主體,其優勢在于:律師的介入不僅可以解決由專門人員進行調查所出現的成本問題、專業化問題,而且可以促使偵查機關承擔起證明逮捕必要性條件的責任,有利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利益的保護。劣勢在于:現有司法實踐中法律援助制度不完善,援助庫律師數量少,以及援助律師的待遇難題。后一階段由司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擔任調查主體,優勢在于:司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具有專業素養,不屬于控辯任何一方,能夠保持中立。劣勢在于:司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為社會調查主體的法律地位尷尬,經費及人員問題難以得到落實,被調查人不予配合。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以合適成年人作為社會調查的主體,其優勢在于:借鑒英國處理少年案件的做法,將合適成年人定位成中立的個體,盤龍區對其進行全面培訓,提升調查報告的可信度。劣勢在于:合適成年人的主體身份、資格沒有明確規定,在試點地區之外是否能獲得認可值得考慮。
上海市長寧區將社會調查主體分為兩種類型,形成由青少年保護工作者承擔社會調查與社工矯正部門承擔人格調查的模式。其優勢在于:調查主體實現了社會化,并且專門成立了調查機構,社區矯正部門的介入使得社會調查主體更為專業,保證社會調查報告內容更為全面。劣勢在于:長寧區在開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時,并沒有獲得專項經費的保障,社會調查員的培訓缺乏專門化、系統化。
2.完善建議
首先,在偵查階段應分別由偵察機關和律師作為主體進行調查,互相補充,交叉配合。因為,一方面,偵查機關對犯罪事實的調查或多或少會涉及到諸如環境、品格等因素,如賦予偵查機關社會調查的職能,可節約訴訟成本。另一方面,偵查機關關注的重點易放在結案數量上,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利益重視不夠,因此可采用律師介入調查,與偵查機關相制衡。
其次,在審查逮捕與階段,檢察機關能夠獲得偵查階段所作的調查報告,可將該報告作為審查的參考。檢察機關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案情,查缺補漏,合適相關案件發生的過程,使調查報告更加完整。
最后,在法院量刑及行刑階段,調查主體應由法官來承擔,但作為調查主體的法官不能參與到其調查對象的案件審判中去??稍谏賹復炔窟M行輪流分工,既能保證報告內容的質量,又能兼顧中立性。同時,法院可聘請心理學等專業人士,利用自身身份優勢,為未成年被告人的量刑提供專業的參考。
(三)社會調查時間
社會調查時間直接關系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工作何時開展,不同階段得到哪一類適格主體的參與,社會調查報告如何使用等問題。因此期望通過綜合分析各地模式推行不同的社會調查時間取得的不同效果,總結各自利弊及共同存在的問題,確定參與調查的合適時間。
1.各地社會調查模式的調查時間
重慶市沙坪壩區根據案件流程發展階段的不同,引起參與社會調查的主體不同,使得參與刑事案件調查開始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沙坪壩區檢察院目前推行的律師介入機制可以彌補檢察官進行調查產生的時間不足的弊端。
昆明市盤龍區使用社會調查報告的目的在于開展司法分流程序以及教育保護未成年人,因此社會調查報告有可能出現在判決前司法程序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昆明市盤龍區將社會調查時間定在偵查階段對挽救犯罪未成年人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合適成年人的資格和權利僅是盤龍區政府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賦予的,盡管具備適格的調查能力,然而在權利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擴大合適成年人主體地位的普適性仍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上海市長寧區的社會調查一般在批捕階段進行,在接到司法機關的委托函后,7個工作日內完成。法院在開庭前3日通知社會調查主體參加庭審,并參與法庭教育,判決后移交社區矯正部門開展矯正工作,有利實現了“無縫銜接”。+⑨但是未明確偵查階段如何利用社會調查報告對犯罪未成年人的處置成為社會調查報告使用上的缺失。
2.完善建議
綜上,社會調查應從偵查階段開始,將該階段所能獲得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相關信息作為后續程序的基礎性因素。因為,首先,未成年人不同于成年人,需要給予其更多保護,防止其受到不應有的傷害,尤其在偵查、逮捕及階段強制措施的適用,需要調查報告作為重要參考。其次,社會調查需要走訪眾多人員和地點,若從審判階段才開始介入調查,時間未免過于倉促,不能保證作出高質量調查報告所需時間。再次,從偵查階段開始社會調查,對調查內容的全面性、及時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能夠做到整個案件流程的“無縫銜接”,更好的對未成年人進行有效幫扶。
[注釋]
①有學者認為,社會調查制度是指為了在刑事程序上對每一個犯罪人都能選擇恰當的處遇方法,使法院能在判決前的審理中,對被告人的素質和社會環境做出科學的分析而制定的制度。參見:[日]菊田幸一:《犯罪學》,海沫譯,北京:群眾出版社,1989年版,第178頁。也有學者認為,社會調查制度要求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社會調查員通過走訪家庭、學校、單位、居委會、派出所等有關部門,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作案以前的一貫表現、作案原因、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生活環境作一個全面的了解。參見:溫小潔:《我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80頁。
②馬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3月,第2頁。
③熊云武:《犯罪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218頁。
④樊崇義:《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與對策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632頁。
⑤該規定第二十一條規定:“開庭審理前,控辯雙方可以分別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以及實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現等情況進行調查,并制作書面材料提交合議庭。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關社會團體組織就上述情況進行調查或者自行進行調查?!?/p>
⑥該意見規定:“社會調查由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工作部門負責。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工作部門可聯合相關部門開展社會調查,或委托共青團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協助調查?!薄肮矙C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執行刑罰時,應當綜合考慮案件事實和社會調查報告的內容。”
⑦陳瑞華:“論量刑信息的調查”,《法學家》(北京),2010年第2期,第25頁。
⑧諸如適用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的要求為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以及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適用批準逮捕條件的則滿足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篇8
有一種觀念在美國廣為流傳,而且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傳統,即消費者使用貸款是好的,但是過多的家庭債務卻不好。在過去的60年中,美國國內大部分的成年人已經證明了他們的信用資格,而這些人中的大部分會時不時地利用貸款。這里所說的貸款我們稱之為家庭信貸,既包括需要財產、特別是家庭財產擔?;蛘叩盅旱牟粍赢a抵押貸款,或稱房屋抵押貸款,也包括那些既不需要不動產、也不需要有價證券作為抵押的貸款,通常簡稱為消費信貸。
家庭信貸的廣泛利用既是這個時代經濟增長的誘因,也是經濟增長的結果,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讓人產生擔憂,即,有太多的人使用了貸款,或者說人們貸的太多。這意味著如果我們想在美國經濟文化背景下真正地理解這些貸款的話,首先必須要知道從哪里開始。這兩類貸款的增長是不是太快了以至于余額太大了?或者正相反,情況還不錯?我們首要的任務,是要通過對比過去的經驗以及與其他經濟變量的關系來考察信貸的增長。
信貸資金的增長趨勢
圖1顯示,最近幾十年,美國家庭房屋抵押貸款和普通的消費信貸都在增長。該圖也描繪了自1951年以來兩種貸款的周期變化。從長期來看,以百分比顯示的近年的貸款增長周期,比起以前來并沒有顯著的不同。在大部分的周期里,兩種貸款有相同的變化模式。吸引了人們很多眼球的消費信貸,在最近的一個周期內增長率最高曾達到15%,和之前的大部分周期內的最高值大概相同。有時我們可能會想,增長最快的年份或許不在最近,但也絕不會想到會是在50多年前,也就是1952年,增長率達到了20%。所以說消費信貸雖然在近年增長很快,但是它以前也一直是增長很快的。當然,這并不能預測未來會怎樣,但是表明,近年的趨勢跟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內的趨勢是一致的。
用另外一些方式來觀察信貸增長也非常有用。尤其是與其他經濟變量相比較。圖2列出了房屋抵押貸款和消費信貸占家庭收入的比率的增長情況,通常該指標用來衡量債務負擔的大小。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消費信貸占收入的比率近年創下歷史新高,但是它只是比以前高出一點點,并且浮動范圍與過去幾十年較好年份里的相似。房屋抵押貸款占收入的比重增長更多一些,但是這里有另外的故事。在同一時期,房屋所有權有顯著的增長,貸款月供代替了租金,而租金是消費開支的一個部分。
家庭信貸與家庭資產凈值(資產減去負債)的比率,描繪了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圖3顯示,自1963年以來,美國消費信貸占家庭資產凈值的比重每年都在4%左右徘徊,讓人感覺這一比率是一個恒定的經濟指標,應當不會出現大幅增長的態勢。除了這個比率所顯示的有趣的統計關系以外,似乎也反映出消費者有意將信貸額保持在其凈資產的一定比率之內。同期,房屋抵押貸款占家庭資產凈值的比重看起來有較大的增長,特別是最近幾年,當這種貸款的利率變得很低的時候。圖上年份單位跨度比較大,從而夸大了這段時間的變化。實際上,自從60年代中期以來,這種變化是漸進的,這一比率一直是在9%到16%的一個相當窄的范圍內波動。
圖4表明,總的來說,美國家庭的資產凈值在其總資產中的比重多年里保持了很高的水平――80%以上,而且非常的穩定。單看房屋資產中美國家庭所擁有的權益,有一些下降的趨勢。對于這種變化可能有很多的解釋,其中有相關稅收優惠的原因,但是總體來說消費者權益占房屋資產的比率保持了60%的水平。
信貸資金的分布
關于家庭信貸的分布情況,自1946年以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了一系列的調查報告――消費者融資調查報告(the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這些報告不是跟蹤同一類消費者隨年齡增長的財富變化情況,而是選取那些成功的典型人士為樣本,觀察他們的理財經歷。每份調查都經過精心設計,以便所選取的樣本能夠代表整個群體的情況。
幸運的是,每份調查報告的結構都非常相似,使我們便于比較。幾十年來,這些調查報告的著重點隨著美國以消費者導向的金融市場的變遷而不斷變化。例如,在二戰結束之后的短暫時間里,調查主要集中在聯邦儲蓄債券和其他與戰爭相關的聯邦債券在消費者中的分配與持有情況,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這些調查則主要關注消費信貸的持有和使用情況。信用卡首度出現在1970年的報告中,1977年的報告特別關注當時新的聯邦消費者保護法――真實借貸法(the Truth in LendingAct)和信貸機會平等法(the Equal CreditOpportunity)。1983年,調查報告重新關注美國家庭資產的持有情況。90年代以來,對美國家庭資產平衡表方面的詮釋占據了主導位置。雖然這些報告調查的目的有很大的差異,但仍具有非常強的可比性。
總的來看,過去50多年的調查報告揭示了同期美國家庭負債在收入的比重是如何緩慢地增長的,這中間既有債務廣度的原因,即負債的人數眾多,也有債務深度的原因,即已負債者債務繼續增加。將所有常用的貸款類型加在一起,至少使用一種貸款(或者是包括信用卡在內的消費信貸,或者是房屋抵押貸款)的美國家庭占到了75%。具體來說:
(1)大多數美國家庭都使用消費信貸。1951年,有約46%是的家庭使用消費信貸,1963年,這一比率上升到了60%。自此以后的年份里,基本上是在這個水平上下浮動。消費信貸對家庭支出非常重要。在美國家庭進行以獲取回報為目的的投資支出以外,各類消費信貸支出,包括機動車購置,教育和移動房屋住宅購置等,都在大幅增長。
(2) 信用卡支付成為消費信貸的主要方式。前面已經提到,1970年起,調查報告開始涉及信用卡持有者消費行為的內容。當時,大多數的美國信用卡消費都發生在零售商店和汽油公司里,而且信用卡只能在這些發行商的銷售網絡內使用。60年代末以Master卡和Visa卡為代表的第三方卡的發行與廣泛使用,對美國消費市場至關重要。1970年,有16%的美國家庭擁有一張或者多張信用卡,近年這個比率上升到73%。信用卡發行商也由商業銀行擴大到了其他的金融機構,如儲蓄機構、信貸協會等等。幾十年來,信用卡成為美國家庭消費信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消費信貸類型中增長最快的就是信用卡消費,而不是那些傳統的類型。
(3) 房屋抵押貸款的使用者也在增加。調查報告顯示,1951年只有大概20%的美國家庭有房屋抵押貸款,這個比率在1951年到1963年之間迅速增長。接下來的十年,增長有所放緩:目前,該比率基本上是在40%左右。
篇9
【關鍵詞】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資料來源于撫順市2011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信息管理系統”AEFI監測資料,疫苗接種劑次數來源于“中國免疫監測信息計劃系統”。
12 方法
121 按照遼寧省AEFI監測方案,對所有接種疫苗者均進行AEFI監測,實行屬地化管理的原則,通過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信息報告系統進行報告。AEFI一般反應病例,只填寫AEFI病例報告卡實行網絡報告;其他的類型AEFI病例,填寫個案調查表完成個案調查。
122 AEFI病例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的診斷標準進行分類。
123 按照一、二類疫苗總接種劑次、各種疫苗接種劑次和發生反應病例數計算發生率。
2 結果
21 病例分類 2011年共報告AEFI病例127例,其中一般反應124例,占9764%;異常反應2例,占157%;偶合癥1例,占079%。
22 地區分布 2011年全市鄉級以上預防接種門診共有186家,其中上報AEFI病例的接種門診有56家,占接種門診的3011%,有130家預防接種門診未上報病例。
23 季節分布 除1月、2月、3月外,各月均有病例報告, 7月、8月、11月、12月分別占全年病例的1575%、1024%、2362%、1496%。
24 年齡分布 127例病例中,
25 發病時間間隔分布 大部分反應在接種后1 d內發生,接種疫苗至發病時間間隔按0~1、2~3、4~7、8~14、>15 d劃分,分別占6234%、1967%、924%、741%、134%。
26 臨床診斷分布 124例一般反應中報告最多的是發熱74例,占5968%;局部紅腫39例,占3071%;局部硬結30例,占2362%。過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腫、偶合癥各1例,占236%
27 AEFI報告/調查及時率 全市48 h內報告數124例,48 h內報告率100%,48 h內調查率100%,3日內調查表報告率100%,調查報告上傳數3例,調查報告7日內上傳數3例。
28 疫苗分布 我市使用的23種疫苗中,有17種疫苗報告了AEFI。全年累計接種疫苗總人次數952 625人,AEFI報告發生率為1333/10萬,其中一般反應的報告發生率為1301/10萬,異常反應報告發生率為021/10萬。報告AEFI最多的疫苗是無細胞百白破,報告發生率為9808/10萬。報告一般反應最多的疫苗是無細胞百白破51例,占一般反應的4016%。報告異常反應1例麻腮風疫苗,1例雙價出血熱疫苗。
3 討論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EFI)是指在預防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發生的可能造成受種者組織器官、功能損害,且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反應[2]。AEFI是我國擴大免疫規劃順利實施的一個關鍵環節,及時發現AEFI病例,迅速有效處理,是防止AEFI導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為加強AEFI病例監測,指導接種單位規范接種,降低AEFI發生率,必須樹立正確的看法,關注疫苗疑似異常反應,重視疑似異常反應的上報工作[3],以應對偶然發生的不良事件。
監測數據顯示表明,監測系統較敏感,但仍有大部分接種門診全年未上報AEFI病例,監測系統敏感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2011年前三個月沒有報告,原因由于我市在4月份開展專項培訓,加強監測督導,進一步規范上報、調查、處理程序,接種人員對監測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大大加強了監測系統的敏感性。大部分接種門診對報告病例有顧慮,政府部門應明確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程序。建議加強衛生行政部門、CDC、藥監部門、醫學會以及疫苗生產企業之間的協調配合,盡快制定調查診斷和補償辦法,便于基層在應對和處理AEFI時有充足的依據[4],解決AEFI監測報告后顧之憂。
127例AEFI病例以小年齡為主,1周歲以內兒童占很大比例(5039%),這與該年齡段兒童接種針次有關,無論是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還是二類疫苗,1歲以下兒童接種密度最高;其次發生率高的是1~3歲年齡段(3701%),這是由于我市開展強化免疫與補種活動原因。
正確認識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的概念,統一反應定義、分類、報告、調查、處理和監測評價等方面,定期進行專項剖析,對開展異常反應監測是有所幫助的[5],定期開展專項培訓、AEFI監測督導,對AEFI監測進展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及時向下級單位反饋。建立和完善規范化的AEFI監測系統,可以提高報告的敏感性,評價疫苗的安全性,減少不良反應對預防接種工作的負面影響,增強公眾對預防接種的信心,繼續深入開展擴大國家免疫規劃,保障預防接種安全,預防和控制疫苗針對的傳染病。
參 考 文 獻
[1] 郭飚.全球預防接種副反應監測系統的建立與發展.中國計劃免疫,2005,11(3):22923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衛生部疾控司, 2005:35.
[3] 謝廣中 重視預防接種的異常反應.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7,19(10):515517.
篇10
一、建立和完善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專門機構
建立健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專門機構,是做好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預防、矯治、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的重要保障,中央六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體系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相關部門建立專門的未成年人案件辦理機構。
從市級院和基層院角度進行具體配套制度設置可以為:市級人民檢察院和縣區人民檢察院建立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專門機構,縣區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專門機構承擔一般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辦理,市級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專門機構負責指導全市檢察機關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及承辦未成年人涉案的重特大刑事案件。根據各縣區實際情況,有條件的,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專門機構可以辦理被害人系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
公檢配套銜接機制可設置:如條件允許應與公安機關溝通并形成意見,完善公檢在專門機構方面配套銜接機制。市公安局和區縣公安(分)局應當設立或指定負責指導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相應機構。區縣公安(分)局應當在刑偵支隊和派出所設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辦案組。治安支隊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數量較少的派出所,可以指定專人辦理。
二、建立區別對待、分案處理、快速辦理機制
(一)分案處理
即對符合條件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實行分案、分案審理。對于已經決定分案審理的未成年被告人案件和成年被告人案件,人民檢察院確定同一承辦人辦理上述案件,并出庭支持公訴。檢察機關公訴人與法院承辦人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應加強溝通,及時通報分案審理后先行判決案件的判決結果。有利于依法保護了未成年人的訴訟權利。
(二)快速辦理制度配套設置
公檢法應協商會簽快速辦理配套制度,并將其納入到分案中,出臺相關意見。對該制度的配套設置如下: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對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輕微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建立快速辦理機制:1.案情簡單,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2.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單處罰金;3.犯罪嫌疑人認罪;4.適用法律無爭議。對于符合快速辦理條件且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押的輕微案件,公安機關應當在刑事拘留后7日內作出是否提請批準逮捕的決定,在批準逮捕后20日內移送審查;檢察機關應當在受案后3日內作出是否批準逮捕的決定,10日內作出是否提起公訴的決定。對于符合快速辦理條件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未被羈押輕微案件,公安、檢察機關可參照前款規定,盡快作出處理決定。檢察機關認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符合快速辦理條件的,應當及時建議公安機關啟動快速辦理機制。
三、附條件不制度的訴中考察制度
新刑訴對附條件不程序的啟動、適用對象、條件等均作出了明確規定,而對訴中考察僅作了原則性的規定,筆者試從附條件不試點工作經驗出發,主要圍繞附條件不的內部操作規程及訴中考察程序做如下設想。
(一)附條件不案件內部操作規程
1.啟動。對符合附條件不的案件,由案件承辦人提出具體適用附條件不的意見及理由,交部門負責人、分管領導、部門集體討論,最后由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是否啟動附條件不程序。
2.告知。人民檢察院決定適用附條件不后,應當面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人宣布附條件不決定,告知涉案未成年人附加條件,考察期限、考驗期內需遵守的規定以及違反規定應負的法律責任等,制作宣布筆錄,同時應讓犯罪嫌疑人簽訂遵守協議。應聽取涉案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人、辯護人的意見,同時應通知偵查機關和被害人及所在單位。
3.決定??疾炱跐M,由辦案人聽取涉案未成年人、被害人、考察監督機構(人)的意見(可分別聽取,也可以考評會形式聽取),匯總情況,由承辦人提出不處理意見,報部門領導審批、分管檢察長審核,將全部考察材料提交檢委會討論決定,最終對所附條件完全實現的案件依法作出不決定并報上一級人民檢察機關備案,反之,撤銷附條件不的決定,提起公訴。
4.復議、復核程序。被害人對檢察機關作出的附條件不決定不服的,可向作出附條件不決定的檢察機關申請復議,或向上一級檢察機關申請復核。經復核,上一級檢察機關認為附條件不確定存在錯誤的,應撤銷附條件不決定。
(二)訴中考察制度
1.考察機構的設置。參考上海、北京等地試點做法,我們認為應建立以駐區單位為依托的附條件不考察制度。對做出附條件不處理的案件,積極地聯系司法社工跟蹤幫教,聯系學校接納失足未成年人復學,聯系熱心公益的企業對附條件不的未成年人予以接收,并開展考察、幫教等活動。例如上海就有一個44家企業參與的考察基地,而北京某區也設置了聾啞學校作為未成年人嫌犯進行義務勞動的機構。我們認為設立義務勞動應作為必要一環。
2.關于義務勞動。義務勞動在程序上應征得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監護人同意。勞動是公民享有的權利,不能強迫勞動。且從矯正的效果來看,只有將少年、父母或者監護人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才能充分發揮訴中考察措施的效用。義務勞動后考察對象應以書面形式進行匯報,考察機構對義務勞動情況及考察對象情況以書面形式提交報告。
3.根據被考察對象的犯罪性質及自身特點,選擇社區考察機構,并制定有針對性的考察計劃,最好將義務勞動設置在考察單位中,如考察單位缺乏提供義務勞動的客觀條件,則應將義務勞動單列并聯系合適單位實施;我們認為在確定考察單位進行考察的同時,檢察機關作為司法機關,有條件的,也可積極參與到考察中去,充分利用司法資源,增設考察項目,如聯系看守所參觀、座談和到法院旁聽庭審活動等,將法制教育貫穿于整個訴訟程序中。
4.向考察機構送達《訴中考察人員推薦材料》及《訴中考察通知書》,啟動考察活動考察。
5.活動開始后,相關檢察人員應隨時與考察機構進行溝通,了解考察對象的表現情況。
6.在考察期間及時與案件中的被害人進行溝通,并注重對未成年人被害人的權益保護。
7.考察活動結束后,召開訴中考察考評會,并由社區考察機構出具《訴中考察鑒定報告書》。(附不案件中訴中考察具體流程示意圖見附件二)
四、加強公、檢、法、司協調與配合機制
(一)進一步完善審前社會調查制度
1.增加調查方法。不應僅采用社會調查表這一單一的形式,可以增設面談調查(對象包括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案件相關者等)、函詢調查(向戶籍單位、學校、職業單位函詢等)、環境調查(家庭、學校等訪問、地域環境調查等)、各種檢查(心理測驗、醫學的檢查等)、記錄調查(事件記錄調查、日記、筆記調查等)、未成年人行為觀察等。調查方法視具體狀況選擇,相互并用。這其中面談應做為必要環節。
2.充實調查報告內容,納入品格證據。目前使用的《未成年人嫌疑人社會調查表》過于粗略,應進一步充實調查報告內容,將品格調查納入到調查報告的范圍之內,實現全面審查的目的。
3.調查報告的庭審運用。目前對調查報告運用是公安機關提供,檢察機關審查并參考提出量刑建議,法官參考判處刑罰。這里要提到的是調查報告如何在法庭上運用,目前庭審中通常是出庭公訴人予以出示,對此種運用方式,一直存在爭議,我們認為以調查機關即制作調查報告的機關出庭說明情況為宜,這樣可以保持中立立場,也便于接受控辯雙方詢問,使未成年人對調查報告有否定、反駁意見、公開陳述的機會。
(二)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年齡的查證與審查
1.公安機關、檢察機關辦案人員應重視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年齡進行甄別核實,特別是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已滿14、16、18周歲的臨界年齡,作為重要案件事實予以查清。
2.公安機關辦案人員調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戶籍資料時應當附照發函,并以電話查詢等方式及時向戶籍地派出所全面了解相關情況,防止冒用身份的情況。
3.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時,應問明其供述的出生日期是否為農歷及其屬相等相關事項,并將相關內容記入筆錄。
4.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年齡進行調查取證時,應充分重視其父母的證言,并全面調取無利害關系知情人的證言和原始書證。在采取所有措施仍無法查明的情況下,可以委托有司法鑒定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骨齡鑒定,將鑒定意見作為參考。
五、適用禁止令、犯罪記錄封存及考核制度的設置
(一)禁止令
未成年人犯罪兩大難解癥結,一是犯罪率逐年增長,二是再犯率居高不下。我們認為對必須提起公訴但具有從寬情節的未成年被告人,應積極建議法院盡量從寬判處,對符合條件的,一律提出判處非監禁刑、緩刑的量刑建議的同時,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的規定,建議法院對因特殊原因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禁止令,為未成年犯筑起犯罪“隔離墻”。為切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公檢法司可聯合出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禁止令的相關規定,詳細規定和設置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禁止令的規程。
(二)犯罪記錄封存制度
為保障涉案未成年人順利回歸社會,對符合法律規定未成年犯實行犯罪記錄封存。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涉及的范圍廣及周期長,公檢法三家均是執行封存的義務機關。下面就檢察機關在訴訟程序中涉及此項制度的操作做如下設想。
1.刑事記錄,即涉罪未成年人進入刑事訴訟程序后所留下的所有記錄,包括定罪量刑記錄和其他刑事記錄,如刑事立案記錄、強制措施記錄、不記錄等。
2.人民檢察院對符合封存的案件,在收到人民法院生效判決三日內,對犯罪記錄予以封存,并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封存相關犯罪記錄,同時應當向公安機關發出書面通知,告知對其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3.人民檢察院封存犯罪記錄前應當對涉案未成年人的盜竊予以保密,不得公開或者傳播涉案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圖像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其他資料。
4.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擬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卷宗等相關材料裝訂成冊,加密保存,不予公開,并建立專門的未成年人犯罪檔案庫,執行嚴格的保密制度,則專人對決定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檔案進行管理。
5.除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以外,人民檢察院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封存的犯罪記錄。在有關方面要求為未成年人出具有無犯罪記錄證明時,人民檢察院不應當提供有犯罪記錄的證明。司法機關或者有關單位需要查詢犯罪記錄的,應當向作出封存犯罪記錄決定的人民檢察院提出書面申請,人民檢察院應當在7日內作出是否許可的決定。
6.被封存犯罪記錄的未成年人,若實施新的犯罪或者發現漏罪,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應對其犯罪記錄解除封存。
7.人民檢察院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決定的,應當自不決定作出之日起,對相關記錄予以封存。
(三)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