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經驗交流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20 06:28: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扶貧經驗交流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在把握方向上定好位。在駐村扶貧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繼承與創新并蓄、管理與治理相輔、輸血與造血共融、搭臺與唱戲互促,牢牢把握好扶貧工作隊的職責定位。一是“引領”,就是工作隊要在思想、思路、理念引領上著力,切實消除農民對扶貧存在的觀望、依賴、質疑、安于現狀等方面的小農思想;二是“協助”,就是當好參謀,協助村兩委班子總體布局、靶向施策、辦好實事;三實“支撐”,就是在智力支持、政策落實以及基層組織建設上發揮支撐作用;四是“輻射”,就是努力將脫貧工作向新農村建設以及村長遠發展上輻射。
二、在敢于擔當上嚴守紀。扶貧工作要有效率,必須要將紀律挺在前面。我們牢固樹立鮮明的主體責任意識,始終把脫貧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我們將工作隊駐地設在村里條件簡陋的小電站,建立了會議紀要、工作簡報、制度紀律、扶貧規劃、工作考勤等8本臺賬和一本《扶貧日志》,使工作處處留痕;并推出工作紀實、去向審批、任務推送等工作紀律,不定期將工作以任務單形式向隊員推送,明確辦理時限;每位隊員每周要寫出工作記實,記錄過去一周的工作實績,對下一周工作去向事先報告,備案審批。進村以來,工作隊員平均駐村50多天、外出協調工作25天。
三、在立足!實情上謀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我們結合咸水村山大人稀、自然條件差異大的實際,制定了村、區、組的四級脫貧規劃,明確了基礎條件、環境改善、產業發展、扶智扶知四個扶貧重點,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域一業、一組一特、一戶一樣的格局;努力建設“四個鄉村,即通過180戶危房改造、建10處垃圾清運站、每戶張燈貼聯等,建設“美麗鄉村”;通過提煉村核心文化理念、建文化墻、文化廣場、成立紅白理事會等,建設“文化鄉村”;通過形成品牌產業、產品和文化,建設“品牌鄉村”;通過提升村民幸福感,建設“幸福鄉村”。同時,著力打造四類農村人才,即以村兩委班子為主體的“脫貧引路人”;以15個種養示范戶為代表的“致富小能人”;以外聘的2名專家和內培的土專家相結合的“農技責任人”;以農村合作社等為載體的擅長農產品營銷、公關的“農業經紀人”,目前初步確定人選3名;重點打造咸水村四大產業,即以時蔬、藥材、核桃、苦蕎、食用、土豬、中蜂為代表的“特色種養業”;以花卉種植、鄉土超市、庭院采摘、戶外穿越等為代表的“鄉村休閑旅游業”;以打造咸水商標品牌“太皇山”為主體的“農特加工業”;以我們駐村后建立的農民工勞務信息服務點為主要載體的“勞務輸出業”,目前信息點共提供勞務信息40余條;積極探索四種農產品營銷方式,即“電商方式”,通過電商平臺,包裝銷售產品;“農超對接方式”,與3家大型超市簽訂協議銷售農產品;“委托包銷方式”,委托村民種植、養殖農產品,按約定收購成品,目前委托農戶養殖豬羊近50頭;“產品直供方式”,將村民種植的蔬菜等農產品直接向大型餐飲企業、城區食堂直供,該方式已實現年銷售70萬元。
四、在贏得公信上聚合力。扶貧工作必須贏得村民的公信。首先是真情相融,我們工作隊駐村后提出了兩句口號:“把貧困農民當成親人真付出,當成平等主體真尊重”,通過訪農戶、拉家常、噓寒問暖、交心談心,拉近與村民距離,駐村以來走訪農戶150多家,行程近200公里。其次是尊重民意,我們通過召開“致富金點子 ”征集會等方式,吸納村民廣泛參與,征集“金點子”20余條,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其三是過程透明,我們對選出的貧困戶,不僅召開小組村民大會、全村張榜公示,還與320戶貧困戶簽訂《誠信承諾書》。此外我們還在村設立了“扶貧法律工作室”,重點之一就是處理村民在識別方面的反映與訴求,從而使大家感受到過程公平。
五、在彰顯特色上出實招。我們充分發揮工作隊成員單位的各自特色優勢,積極幫助幫扶村脫貧致富。市國稅局著重在農村合作社稅收政策扶持,以及“營改增”后大型餐飲企業與村產品對接上著力;銀監局著重在小額涉農項目貼息貸款等方面著力;桃花嶺飯店則在村里建蔬菜基地、產品直供飯店。此外,我們還致力做好創新的四大特色亮點品牌工作:一是“慈善超市進咸水”系列濟困活動,首期為16家特困戶和養老院配齊平板彩電、廚具、衛星天線鍋等五大件;二是“技扶山民”農技系列實用培訓,計劃每年舉辦4個主題培訓;三是成立首只“微塵眾愛”扶貧關愛基金,首期捐贈意向已近80萬元,主要用于村產業發展和公益事業;四是開展“干部互惠扶貧”和“百企幫百戶”對接幫扶活動,目前已確定244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278家貧困戶。
篇2
換屆以來,XX市人大常委會按照“三個始終堅持”“三個著力提升”的要求,堅持“四抓”,有效激活代表小組活動的“細胞”。
一、抓培訓,夯實代表小組活動基石。一是會議集中培訓。安排專門時間組織代表開展集中學習培訓。二是分類重點培訓。每年召開一次代表工作座談會,各縣區交流先進經驗和做法,通過現場觀摩、經驗交流、領導授課等形式,推動全市代表小組活動制度化、規范化。三是分組即時培訓。各代表小組組長在代表小組活動期間,重點針對扶貧、涉農等與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政策重點培訓,提升代表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二、抓基礎,著力搭建代表活動平臺。一是代表小組網絡化。在代表小組成員的配備上,實行“新老”搭配,“官兵”交叉、“上下”貫通的代表小組活動網絡。
二是組織建設體系化。民主推選各代表小組組長、副組長。同時,市人大常委會明確一名分管副主任主抓代表小組工作,制訂下發代表活動計劃,統籌安排代表小組活動,跟蹤督導代表活動效果。三是代表之家規范化。大力推行鄉鎮代表聯絡室規范化建設,統一上墻內容和標識,促使代表小組活動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篇3
近年來,__鎮緊緊圍繞發展高效農業、促進農民增收這一主題,大力發展現代種植業、養殖業。截止20__年底,全鎮高效農業面積近2.8萬畝。包括高效蔬菜面積近1.5萬畝,其中鋼架蔬菜大棚面積3000畝,大戶近400戶;高效水產養殖面積1.3萬畝,其中蝦蟹養殖面積5000畝,大戶100多戶;新增生豬20__頭、家禽50萬只、育肥牛100余頭,大戶30多戶。我們的做法是:
一、注重大戶帶動,培植典型發展高效農業。我鎮在發展高效農業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大戶尤其是有技術、有資金、有市場的外來種養大戶作為“典型”培植,讓他們成為發展高效農業的重要推力。20__年我們引進淮安清浦黃碼辣椒營銷協會的大戶王振華,并給他足夠的優惠政策即無償提供55個鋼架大棚免費種植兩年,還提供諸如田間基礎設施配套、生活場所、勞動力組織、治安等方面的幫助和服務。通過外來大戶手把手傳授、跟隨外來大戶打工等方式,周邊農民可以較快掌握種養實用技術,轉化為發展高效農業的實際行動。
二、加大政策扶持,增加投入發展高效農業。高效農業產出多,效益高,但一次性投資也相對較大。為幫助廣大農民解決資金投入不足的難題,我鎮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健全高效農業投入機制,保障高效農業發展的資金需要。一是財政支持。通過申報項目,爭取上級財政扶持;二是貸款支持。對發展蔬菜大棚、高效規模養殖的大戶給予小額貸款支持;三是部門支持。爭取上級掛鉤扶貧單位資金支持,掛包花園村市地稅局對每個新建大棚的農戶給予20__元補助,緩解高效農業建設資金壓力。
三、堅持市場導向,拓寬空間發展高效農業。發展高效農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沒有市場,發展高效農業就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一是擴大規模占市場。規模化生產是標準化、市場化、產業化的前提和基礎,我鎮始終把培植規模作為發展高效農業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建立蛤灘、沿河萬畝大白菜生產基地、沿河的有機草莓種植示范基地、蛤灘沿河的800畝連片的高效蔬菜鋼架大棚生產基地、大洲的300畝龍蝦養殖基地、黃崗楊嘴的溫氏養豬基地、黃崗的育肥牛養殖基地等。二是搞活流通建市場。在青島、上海、南京、無錫等大中城市設立直銷窗口10余個,多個農產品直接進入縣級以上的超市銷售,并在20__年首次實現大白菜出口韓國;通過招商引資的辦法,建設中國龍蝦大市場,以市場來支撐和帶動高效農業的發展。三是發展中介拓市場。我鎮一直注重農民經紀人的發展和培育,近年來發展年銷售額50萬元以上的農民經紀人近100多人,保證了全鎮農產品種得出、賣得掉、有錢賺。
篇4
關鍵詞:云南;農村;低保資金;安全機制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1-0083-02
一、問題的提出
低保資金是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穩定運行的首要條件。隨著中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與深化和保障范圍的擴大,農村低保資金增長的幅度也將隨之提高,必然會累積規模巨大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保障規模不斷增長的農村低保資金安全,對于農村低保制度穩定運行,實現社會政策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首要問題是資金的安全使用,防止農村低保資金被貪污、挪用、拖欠等違法行為,是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穩定運行的首要條件。
二、保障農村低保資金安全的重大意義
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為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長效機制,在調節收入分配、保障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以及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而保障農村低保資金安全是整個農村低保制度的基礎和核心。如果農村低保資金安全得不到保障,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無從談起。
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穩定運行的首要條件。隨著中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與深化和保障范圍的擴大,農村低保資金增長的幅度也將隨之提高,必然會累積規模巨大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保障規模不斷增長的農村低保資金安全,對于農村低保制度穩定運行,實現社會政策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首要問題是資金的安全使用,防止農村低保資金被貪污、挪用、拖欠等違法行為,是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穩定運行的首要條件。
2.實現制度公平性、維護農民作為公民應當享有的生存權利的前提。生存權是首要的人權,生存權的保障也是任何政府保障人權的首要任務。云南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的欠發達省份,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據統計,目前云南129個縣中有80個貧困縣,其中有73個國家重點扶貧縣,7個省級扶貧縣,農村人口的溫飽問題亟待解決。隨著農村家庭規模小型化和人口老齡化加速,家庭保障功能逐漸弱化。因此,保障農村低保資金安全不僅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的前提,也是緩解農村貧困狀況、保障農村貧困人口基本生存權利的需要。中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和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包括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
3.實現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社會穩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安定的社會秩序,就不可能有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云南城鄉居民收入懸殊,部分貧困農村人口心理不平衡,都有可能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目前,在云南農村除溫飽問題沒有解決的人口外,每年還有許多災民、特困戶和孤老殘幼需要扶持與救助。如果不盡快解決這些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問題,勢必會影響農村乃至全省的穩定。只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安全得到保障,才能維護社會的穩定和長治久安。
4.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首先,市場經濟是風險經濟,以小規模、分散化為特征的使得弱小的農民個體無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化解市場風險。這就需要向他們提供相應的生活保障資金,幫助他們化解市場風險。其次,云南省正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為適應土地分散化經營向集中化經營轉變、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村城鎮化建設等需要,穩健安全的使用和發放農村低保資金,對于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實現農村資源的合理流動,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重大意義。
三、建立健全云南省農村低保資金安全機制的路徑
1.準確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提高農村低保資金的使用效率。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要以通過最大勞動努力,仍然達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線為衡量標準。在全面調查了解掌握貧困家庭的成員結構、收入水平、生活費支出、致貧原因等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的確定,分類別、分情況制定出屬于保障對象的條件與范圍,嚴格按審批程序進行,真正讓那些連溫飽都難以維持的農村貧困人口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權。嚴格審批程序,實行“七步四公示制度”。即經由戶主申請、村(居)民小組推薦并張榜公示、入戶調查、民主聽證、“兩委”初定并張二榜公示、鄉鎮審核并張三榜公示、民政局審批并張四榜公示的程序嚴格執行。戶主申請時提供共同生活家庭成員的戶口簿、居民身份證、收入狀況證明、失業求職登記等相關材料。
2.多元化籌集農村低保資金。資金的籌集是開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的核心問題,針對目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資金籌集所面臨的難題,有以下解決辦法:首先,改革稅制,籌資農村低保資金。可以考慮開征社會保障稅,發揮其社會保障的功能,推動稅制改革。其次,切出部分扶貧資金用于低保。2010年9月,云南省啟動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銜接試點工作。云南省貧困人口眾多,是全國農村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通過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能進一步完善貧困人口的識別機制,真實地掌握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基本情況,有利于對農村貧困人口實行分類扶持、動態管理。目前每年中央扶貧資金總量超過300 億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100 億元,加上地方政府投入的財政扶貧資金,用于扶貧的財政資金每年近140 億元。而民政部門每年支出近14.2億元為2 289萬農村人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社會救濟,這些人口中很大部分與貧困人口重合。將農村特困救助與農村低保并軌,可以在增加少量財政資金的情況下,擴大保障覆蓋面,盡快健全農村低保制度。第三,充分利用民間力量補充“農村低保基金”。通過發行社會保障福利彩票、債券、附捐郵票、紀念幣以及建立社會保障捐贈資金的形式向社會和民間組織籌集資金,如定期組織向社會募捐、義演等慈善活動,依靠民間力量補充農村低保基金。
3.強化對農村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嚴格發放審核程序。對低保對象堅持實行年審制度,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補助有升有降、人員有進有出”,防止“一保定終身”現象發生。實行一戶一檔信息化管理和分類管理,超過標準或死亡的及時調整,切實保障最困難的農村居民享受低保待遇。首先,審核工作中,以戶為單位將現有人口與享受低保補助人員進行對照審查,核實是否吻合;其次,統計減員人數和原因,對不能再享受補助的人員,及時向戶主宣傳、解釋農村低保政策和動態管理制度;最后,將因災、因病急需救助的群眾按照本人申請、村委會同意、張榜公示、上報審核等程序,將其納入農村低保補助對象,切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應保盡保。
云南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原則上以貨幣形式發放,對部分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采取實物形式發放。有條件的地方,鼓勵金融機構實行“一折通”發放,從程序上杜絕拖欠、挪用、截留低保資金情況發生。如楚雄市中山鎮從2010年開始,將農村低保資金由民政辦提現后發放現金方式改為由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通過改變發放方式,一方面杜絕了大額提取現金以及由此帶來的資金不安全和報賬不及時的問題。另一方面保證了專款專用和資金的及時兌付。
4.加強工作人員素質的培養及監管機制建設,提高農村低保管理水平。農村低保是一項工作量大、責任重的工作,需要政策性、原則性、責任心強、專業水平高的干部具體負責低保工作。加強工作人員素質的培養是提高農村低保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定期對低保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及時開展經驗交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打造一支責任心強、思想作風正、業務精通、公正文明的農村低保工作干部隊伍。同時,加強對農村低保工作的監管機制建設,提高農村低保管理水平。對于從事農村低保工作的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紀檢監察機關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行政問責,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符合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對象,無正當理由拒不審批,或者無故拖延審批的;對不符合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對象,擅自批準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貪污、挪用、冒領、扣壓、拖欠、截留、擠占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其他、優親厚友、、行為的。
5.加強監督力度,開展不定期督查,嚴格依規查處。云南省、縣紀檢監察、縣民政部門實行抽查與普查相結合,不定期組織相關人員深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資金發放工作進行督查。重點檢查程序是否合規、資金是否安全,低保對象是否按時足額領取低保金,有無、吃拿卡要、優親厚友、冒領、貪污受賄、挪用資金以及已經不符合享受條件仍在領取、吃低保等情況。同時,強化政策宣傳,確保低保資金監管、發放信息公開。通過政務信息公開平臺、新聞媒體、宣傳欄等形式,宣傳《云南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程》等文件。同時設立舉報投訴電話,凡是涉及低保資金的問題,做到即訪即查,查實即糾,把矛盾解決在基層,積極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 田宏政.農村低保供養法律指南[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
[2]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讀本[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篇5
同志們:
根據市委的工作部署,我局自3月中旬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現已圓滿完成了第一階段即學習調研階段的各項任務,為學習實踐活動順利轉入分析檢查階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我們召開全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轉入分析檢查階段動員會,主要任務是對學習調研階段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并對分析檢查階段的工作進行部署。
一、領導重視、組織得力,第一階段活動取得積極成效
在市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指導下,我局強化領導,深入發動,扎實推進,學習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局黨組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部署。全市動員大會后,局黨組認真貫徹市委的工作部署,認真抓好學習實踐活動的組織和領導工作,確保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真正落到實處。局黨組立即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科技系統學習實踐活動開展工作。成立了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結合科技工作的實際,研究制定了活動實施方案,確立了“科技服務發展、惠澤民生、促進和諧”的科學發展觀活動主題,建立了局黨組負總責、黨員領導干部帶頭示范、活動辦公室督促檢查、黨支部狠抓落實“四位一體”的領導機制。3月31日,召開了全局干部職工動員大會,對學習實踐活動進行了全面部署。
(二)采取各種形式,提高學習效果。堅持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專家講座與專題輔導相結合,向書本學和向實踐學相結合,個人自學與集體研討相結合,努力把學習實踐活動引向深入,力求取得實效。一是重點抓好黨員干部集中學習培訓。采取閱讀文件、座談研討、專題輔導等多種形式精心組織學習,黨組中心組先后進行了6次理論學習,黨員干部參加集中學習近50小時,并完成了2萬余字的學習筆記,每位黨員至少完成2篇以上心得體會或相關理論文章。二是領導帶頭,身體力行。局領導積極參加學習實踐活動,帶頭撰寫讀書筆記和體會文章,帶頭參加交流研討,帶頭研讀必讀篇目,帶頭堅持業余自學,帶頭聯系實際找差距;帶頭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三是學習形式豐富多樣。為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習實踐活動健康深入開展,專門印制了《齊齊哈爾市科技局學習科學發展觀筆記本》,發給每位職工,方便記錄,便于檢查;同時在市科技局網上開辟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專欄,下設“文件指導”、“體會交流”、“支部活動”、“信息通報”、“學習論壇”等專題。各支部每周至少報送一條信息,反映動態、交流情況和經驗,截止目前,局網上已刊載有關學習實踐活動的文件、講話、理論文章、心得體會、情況通報、經驗交流等400多篇(條),成為指導和推動活動深入開展的重要平臺。同時通過專題講座、觀看錄像、網上交流、出題考試等多種形式,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參與、深入學習、認真思考,很好地了解了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核心內容和根本要求。
(三)認真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20xx年是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保持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局針對全市經濟出現的新形勢新問題和新形勢下科技工作的新課題,市科技局黨政領導干部共7名,自4月下旬以來,按照《市科技局領導干部調研活動安排》規定的時間、內容、任務,深入企業、農村、基層,下發200份征求意見函,召開7個座談會,走訪40多個企業單位并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與企業、院校、科研單位、縣區科技部門的科技人員和干部職工200多人次面對面交談,了解情況、征求意見。調研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能夠解決的立刻進行解決,共解決了“科技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中小企業申報創新資金項目不規范”、“縣區科技經費投入計算標準不統一”、“科技人員職業發明和非職業發明區別政策不明晰”等10多個具體問題。領導干部和其調研組,對大量的材料和情況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分析,形成了7篇調研報告。這些調研報告將為推進科技事業科學發展提供重要的決策參考。
(四)積極開展討論,努力提高認識。我局按照“五個深入、五個樹立”的要求,結合科技工作和全局職工的思想實際,確定了五個討論專題:1、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對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現實意義。2、阻礙科技事業科學發展的主要問題。3、推進科技事業科學發展的對策。4、科技工作如和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的服務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5、金融危機條件下我局能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那些實事。局黨組中心組率先開展討論,形成了“進一步解放思想,制定完善政策措施,發揮科學技術的支撐和先導作用”的思想共識。為更深入的研究科技事業如何科學發展的問題,決定抽調專人組成課題組對“推動科技事業科學發展的對策研究”課題進行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爭取列入市級科技計劃,目前,課題的主要設計、項目申報準備工作已經完成。局領導班子和各支部在調研的基礎上,圍繞深入學習理解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推動工作指導轉變, 促進科學發展的理念;深入分析當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牢固樹立抓住機遇,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更好更快發展的意識;深入分析我市同先進市的差距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固樹立學習借鑒、爭創一流的觀念;深入查找制約科技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牢固樹立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思想;深入探索把握規律,牢固樹立科學領導、科學管理的方式方法五個專題,在全局開展了解放思想大討論,向各縣區政府、科信局局以及近80個市直部門、企事業單位征求了意見,發放200份征求意見函,并對反饋意見進行了認真梳理。通過討論,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進一步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認識;進一步開闊了眼界、開闊了思路、開闊了胸襟,開創了思想解放的新境界,樹立了正確政績觀,增強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五)聯系工作實際,注重實踐特色。我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按照市委要求,始終強調聯系實際,突出科技部門特色,堅持在推進具體工作中促進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局學習實踐活動活動領導小組高度重視“主題實踐活動”,把它定位為整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最重要內容,作為檢驗學習成果、化思想為行動、讓群眾得實惠、為整改打基礎的重要環節。研究制訂了《市科技局“科技支撐發展進企業幫助保增長 進農村幫助促發展”主題實踐活動方案》確定了以“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工作主線,確定了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內容、調研課題、調研人員、領導干部聯系點;確定了基本形式、責任制度、活動時限、具體要求。一是到鐵鋒區南化社區開展了以“進社區、保民生、科技與民眾同行”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與社區共同舉辦了“南化社區志愿者協會總結表彰大會”;帶頭向社區的貧困居民捐款1000元,此次捐款活動中其他共建單位和社區居民踴躍參加,共籌款4000多元;動員全局職工捐衣物70件,為南化社區開辦愛心超市提供物資,市科技局還計劃年內再組織2次捐贈活動,一方面為社區扶貧濟困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持,讓南化社區的愛心超市辦得越來越成功,同時帶動社會各界奉獻愛心;向社區贈送科普圖書和技術資料,同時還籌劃投資2至3萬元在南化社區建設“科普書屋”,在豐富社區文化生活的同時提高居民的科技素質。二是深入到拜泉縣龍泉鎮同樂村(市科技局幫扶點),會同省科技廳開展了“進農村、保民生、科技為富民作支撐”主題實踐活動。與省科技廳領導和同志一起在同樂村義務植樹300多棵;為同樂村送去20xx0斤脫毒種薯、4000斤馬鈴薯專用肥,價值近30000元;同去的專家舉辦了馬鈴薯種植技術培訓班,村民80多人接受培訓;召開了五級人員幫扶推進會,共同研究了同樂村扶貧開發工作,通過了同樂村實施大型機械化作業計劃,確定了“從科學規劃入手、從支持產業發展入手、從基礎設施入手”的扶貧開發思路。三是組織啟動“萬人千企”行動。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我市實體經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企業發展遇到很大困難和壓力。為應對挑戰、搶抓機遇,市科技局決定組織和動員廣大科技人員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迅速行動起來,到基層去、到企業去、到生產一線去,匯聚成共度危機、共謀發展的科技大軍,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按照科技部等七部委《關于動員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意見》精神,齊齊哈爾市科技局組織啟動“萬人千企”行動,經過精心研究設計,于4月22日組織召開了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萬人千企”行動啟動會議,下發了《齊齊哈爾市科技局組織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參加“萬人千企”行動實施方案》。自5月開始,將組織近1000名科技人員和100戶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進行需求對接,進入企業的科技人員將積極宣傳國家、省、市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尤其是省政府出臺的《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意見》;了解企業的技術需求,包括企業目前生產和下一步發展的需求,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以推廣實施省重大科技成果為基礎,進一步增選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積極幫助企業了解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使更多的企業能夠晉升到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到更多的優惠政策。四是全力推進科技“省市科技合作共商”,舉全局之力,科學確定合作共商主要領域,廣泛搜集重大科技項目100多項,數十次與省科技廳反復論證,在全省率先與省科技廳簽訂“共商協議”。科技日報給予報道。通過省市共商項目實施,我市在三年內可獲得至少5000萬元科技資金支持。五是全力舉辦科技活動周。黑龍江省暨齊齊哈爾市20xx年科技活動周開幕式啟動儀式,于5月16日上午9時在齊齊哈爾市國際會展中心廣場隆重舉行。省市有關領導及大專院校、中小學生、科技工作者、社會各界群眾共20xx多人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當天還舉辦了全市科技創新展覽,展區面積達3000平方米,企業、院校、科研院所近70家單位參展,現場參觀人數達數千人;以“感受工業化-走進現代化企業”為主題,組織各界群眾代表及青少年500多人到齊重數控裝備有限公司、二機床參觀現代化工業生產線;在市第三中學科技館開展了科學儀器、機器人及“四小發明”作品展示及現場演示科學實踐活動,有近千名中學生參加了這次活動,科普大篷車也開進校園,開展科普活動。整個活動周將有幾十萬人接受科技培訓參加科技活動。
總之,在第一階段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局取得了較好的階段性成果。當然也存在一定不足,比如:我局當前各項工作比較繁重,工作和學習矛盾比較突出,以致個別黨員干部集中學習交流的時間不充分等。下一步要發揚成績,克服不足,扎扎實實把第二階段的學習實踐活動推向深入。
二、深入查找問題、認真分析檢查,高標準完成分析檢查階段的各項工作任務
分析檢查階段是承上啟下、承前啟后,把學習實踐活動推向深入的重要階段。按照市委的部署,我局分析檢查階段為5月20日至7月10日,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找準問題、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確措施。全局同志要嚴格按照市委的要求,突出科技工作實際,認真查找工作和學習中的問題,深入分析主客觀原因,切實制定好整改措施,積極完成分析檢查階段的各項任務。
(一)廣泛征求意見。
要求:一是主體要明確。要充分發揚民主,堅持走群眾路線,廣泛征求對局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二是范圍要廣泛。要涉及到本單位黨員群眾和服務對象。三是內容要全面。要包括學習、思想、工作、廉政等方面的內容。四是方式要靈活。要采取召開座談會、設置意見箱、發放征求意見表等多種形式征求意見,并指派專人負責收集整理。五是反饋要及時。對征求到的意見和建議要進行認真匯總和梳理,并及時反饋給組織和個人。
(二)認真查擺問題
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查擺問題時,要做到“三對照、三查找”。即:對照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認真查找在運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對照工作實際,認真查找發展思路、發展戰略、規章制度和工作舉措等方面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照人民群眾的期望,認真查找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突出問題是否得到了及時有效解決。
普通黨員在查擺問題時,要做到“三查三看”,即:查思想,看科學發展意識是否明顯增強;查工作,看科學發展能力是否明顯提高;查作風,看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上是否真正求真務實。在查擺問題過程中,要防止避重就輕、避實就虛,“假、大、空”和敷衍應付等現象。
(三)召開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和黨員組織生活會
在專題民主生活會上,領導班子及成員要認真分析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存在的問題,領導班子要著重從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等方面查找問題。班子成員要著重從思想觀念、能力素質、工作作風、生活作風、方法舉措等方面查找問題。在查找問題時,要做到多講問題少講成績,多講缺點少講優點,并深刻剖析根源、明確努力方向、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黨員組織生活會上,每位黨員職工都要認真分析自身思想、工作、組織、生活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剖析思想根源,提出改進措施。領導班子成員和全體黨員干部在會前都要形成《 ××× 剖析材料》,會后由個支部統一送局學科辦。
(四)撰寫分析檢查報告
分析檢查報告要聯系本單位的工作實際,認真回顧總結近年來本單位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的情況,要著眼于落實省“經濟區”建設規劃、市“一大基地、兩大園區”建設思路,重點圍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維護穩定,大力解決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工作作風、領導能力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分析形成問題的主客觀原因,確定進一步深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路和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的具體措施。要深入開展“四對照、四檢查”,即對照科學發展觀本質要求,檢查在運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對照先進地區科技發展經驗,檢查在推動科學發展中存在的差距;對照工作實際和職責要求,檢查在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和服務科學發展方面的不足;對照群眾的愿望和要求,檢查解決群眾切身利益的情況。分析檢查報告要突出檢查分析問題、理清科學發展思路、明確改進措施等重點。分析檢查報告初稿形成后,要召開黨組擴大會議進行充分討論,同時要聽取各方面意見,反復修改完善,使之成為指導全市科技工作科學發展的重要文件。 班子主要負責人要全程主持分析檢查報告的撰寫。初稿形成后,要提交黨組擴大會討論,修改完善。各支部也要形成本支部的分析檢查報告。
(五)進行公開評議
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初步形成后,要認真組織各方面代表進行評議,廣泛征求意見。在評議過程中要體現參評人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既要注重吸收黨員領導干部參加,也要吸收本單位的普通黨員和群眾以及基層單位和服務對象等選派的代表參加。參加評議人員要著重從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深不深、查找的問題準不準、原因分析透不透、發展思路清不清、工作舉措實不實等方面對分析檢查報告進行評議。各級領導班子對群眾提出的正確意見要虛心采納,體現在修改后的分析檢查報告中,并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分析檢查報告和評議結果。
(六)搞好小結
篇6
煙草專賣局企業文化建設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市煙草專賣局卷煙銷售量位居××*市榜首,該市16個鄉鎮就有13個進入××××127個鄉鎮的前60名。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個煙草南防的屏障縣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決定了卷煙市場管理的艱巨性。然而,該局取得如此驕人的業績,這都歸功于該局6年如一日狠抓的企業文化建設。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管理人性化增強企業凝聚力“在丹桂飄香、萬家團圓的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請綠衣使者為您及家人送上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祝福……”上午10點左右,記者到達××市煙草專賣局。該局綜合辦主任魏華正在寫賀卡。幾天后,這一張張賀卡將隨同一盒精美的月餅送到該局每一名員工的家中。魏華告訴記者,除了傳統節日,在每一位員工的生日那天,他們也會送上一份禮物。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充分感受到來自大家庭的溫暖。正是這些細微的、人性化的舉措,使得該局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當企業作出重大決策,或面臨難題時,該局上下沒有一絲雜音,有的只是理解、支持和擁護。今年5月中旬,××市煙草網公司實行物流改革在××試點。該局配送部的18名員工(其中17名是女員工)面臨著改革分流。該局領導有些擔心,因為這些員工需要重新學習再上崗,或離家別子下鄉鎮而鬧情緒,不服從安排。沒想到,讓局領導感到意外的是,她們二話不說,克服種種困難,高高興興地到新崗位報到去了。分流到沙道觀鎮的鄭德鳳,在當地租下房子,全身心撲在工作上,就連晚上散步也要到經營戶那里看一看、問一問。她說:“服從大局,人人有責。只有這樣,企業才能不斷發展壯大。企業好了,我們還會差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局每年還不定期舉辦演講、征文和義務勞動等活動,培養員網工的團隊意識和拼搏精神。該局局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員工的工作狀態體現了‘追求卓越、創造一流’的企業精神,團結、穩定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礎。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嘛!”管理制度化提高企業競爭力采訪時,記者發現該局機關的每一張辦公桌上,都擺放著一本小冊子。拿過來一看,原來是該局編印的《員工手冊》。在這個厚達116頁、約65000字的小冊子上,詳細載明了《崗位職責》、《工作規范》和《積分管理》等規章制度。據魏華介紹,《員工手冊》是該局多年來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于今年3月開始整理、編輯,9月裝訂成冊,并發放到全局每一名員工手中的。他說,將企業各種規章制度匯編成冊,在××市煙草系統尚屬首例。為什么要這些規章制度匯編成冊呢?局長周遠書談了他的目的。他說,以前由于各種原因,規章制度常常更改,弄得干部職工無所適從。現將規章制度科學地進行規范化、系統化和標準化,不僅有利于企業的發展,而且體現出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方法。小冊子發放以后,其效果怎么樣呢?記者在魏華的陪同下,采訪了一位客戶經理易小蘭。她從小包包里拿出一本邊角已有些卷的《員工手冊》來。她說:“我每天都把它帶在身邊,有空時就拿出來翻翻,看自己有哪一點沒做到、沒做好。”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在每天上班前就做好了拜訪經營戶的準備工作。拜訪完了客戶,已是星月滿天,回到家后,她還要將各種信息及時地處理。盡管這樣工作比以往辛苦了些,但她認為很值得。她說:“我要按照標準,做一名優秀的、讓所有經營戶都滿意的客戶經理。”××*局長認為,21世紀的企業競爭,實質就是人才的競爭和文化的競爭。可以這樣說,誰擁有人才,誰擁有先進的文化,誰就能在殘酷的競爭中勝出。他一語道破天機:“一套完善的、科學的管理制度,不僅是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各個部門和每一名員工的工作行為,而且還是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法寶。”管理目標化激發員工創造力年初,周遠書走馬上任××市煙草專賣局局長。擺在他面前的是,虧損總額近1200萬元,外欠債務1500多萬元,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178%,員工人心渙散的爛攤子。經過仔細研究,周遠書給自己及全局員工制訂了“一年減虧、二年止虧、三年增效”的工作目標。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從至今3年時間里,該局上繳利稅是前18年上繳利稅總和的6.6倍!企業從瀕臨崩潰而一躍成了該市僅次于“白云邊”的第二納稅大戶。在行業壟斷經營、企業效益變好的情況下,該局一班人高瞻遠矚、居安思危,如何建立企業不斷發展的長效機制成了他們新的研究課題。通過不斷探索和創新,他們總結了一套科學具體、行之有效的新辦法——《積分制管理法》。《積分制管理法》科學嚴謹、公平合理,把一個工種進行量化評分,實行目標管理。它打破了員工因
身份不同而帶來的種種問題,充分體現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從而激發了員工的創造力。通過公開招考當上客戶經理的羅龍,不論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每天都奔波10余公里,走訪近30家經營戶。他熱情似火,不僅苦鉆營銷業務,捕捉點滴信息,研究市場行情,還經常扶貧幫困,播撒愛心,被當地群眾譽為“活雷鋒”。在他負責的片區,其銷售業績連連超額,月月攀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往大處說,實現我的工作目標,就是維護和踐行‘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行業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往小處說,就是實現我自身的價值。”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見到的每一位××煙草人,都是精神抖擻,雷厲風行。比較“虛”的企業文化在該局卻處處看得見、摸得著。正如該局局長周遠書所說:“說到底,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企業精神、行為規范和價值體系等。而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是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一個企業如果真正發揮了文化力量的‘軟實力’作用,它的發展將是快速和健康的。”化大為小,小中見大是××市煙草專賣局企業文化建設的特點,將企業文化的點滴潛移默化到每一名員工的言行當中,這就是該局的高明之處。那么,該局始終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也就見怪不怪了。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全面落實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各項制度,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全面管養、保障暢通”的原則,推動農村公路向“建養并重、均衡發展”轉變,確保“建即有養、養即到位”,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二、活動目標
(一)總體目標:通過管養年活動,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規章制度、技術規范與標準體系,逐步提高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水平,做到“五個到位”,實現“四個提高”。“五個到位”即:管養責任落實到位,機構人員配備到位,制度制定執行到位,資金籌措管理到位,監督檢查考核到位。“四個提高”即:提高管養能力,提高路況水平,提高服務質量,提高群眾滿意度。
(二)具體目標:構建責任明確、運轉高效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和養護運行機制,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渠道,推動農村公路管養工作常態化、規范化。
1、強化鄉級農村公路管養機構職能。各鄉鎮辦要在現有養管所的基礎上,加大工作力度,強化機構職能,切實履行鄉村道路管理養護職責,確保責任落實。
2、提高農村公路養護覆蓋率。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經常性養護率:縣道達到100%,鄉道不低于70%,村道不低于60%。
3、改善農村公路技術狀況(MQI),優良路率穩步提高,次差路率大幅下降。農村公路路面技術狀況得到較大改善,縣道和鄉道基本實現路面無坑槽。全市縣道、鄉道、村道路面(PQI)中等路以上比例以年為基準,高于基準的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低于基準的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
縣道和鄉道的路基、橋隧構造物、沿線設施等技術狀況基本達到技術標準要求;村道達到路基堅實,路肩平整,邊溝穩定,橋梁標志齊全,橋面排水暢通,涵洞無淤塞。
4、加大農村公路綠化力度。年縣道綠化全部完成,鄉村道路綠化完成總數的30%;年鄉村道路綠化完成總數的30%;年鄉村道路綠化完成總數的40%。
三、活動安排
(一)活動范圍:納入公路統計的縣道、鄉道、村道及所屬的橋涵、隧道、附屬設施等。
(二)參加單位和人員:市交通運輸局、各鄉鎮辦及農村公路管養機構,從事農村公路養護作業的單位和人員。
(三)活動步驟:管養年活動分動員部署、組織實施和總結評比三個階段。
1、動員部署階段(年2月至年3月):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各鄉鎮辦配合,調研摸底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基本情況,梳理完善管理養護各項制度,制定管養年活動實施方案,明確管養年活動目標;全方位開展宣傳動員活動,宣傳管養年活動的意義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重要性。市交通運輸局及各鄉鎮辦要精心組織,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媒介進行大力宣傳,營造全社會關心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良好氛圍。
2、組織實施階段(年4月至年5月):市交通運輸局及各鄉鎮辦要按照管養年活動方案要求,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細化措施,強化巡查,確保管養年活動各項措施貫徹到位;要逐年對管養年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對管理養護工作和目標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向社會公布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狀況。
3、總結評比階段(年6月至年7月):市交通運輸局及各鄉鎮辦總結管養年活動的經驗做法,評估活動成效,組織召開經驗交流會,宣傳、推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好的做法和先進經驗,市政府將對管養年活動中工作扎實、效果顯著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四、有關要求與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
1、成立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年活動領導小組(人員名單附后),負責全市管養年活動的組織領導,制定管養年活動實施方案和活動目標,完善管理養護制度,明確具體落實措施,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對各鄉鎮辦管養年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指導和定期考核。總結推廣管理養護經驗,表彰獎勵先進單位和個人。
2、各鄉鎮辦負責制定本轄區落實方案并具體實施。要以管養年活動為契機,落實鄉鎮辦是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主體的職責。要明確交通運輸管理部門、鄉鎮辦及其所屬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的工作職責,確保管養責任落實到位。在指導各鄉鎮辦做好管養年活動相關工作的同時,將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形成強有力的監督考核機制。
(二)強化制度建設,嚴格規范管理
1、健全資金籌集和使用管理制度。根據國家、省和市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籌集和管理的有關規定,市交通運輸局及各鄉鎮辦要制定和完善本轄區的管理辦法,確保養護資金籌集管理到位。要加強資金使用管理的監督、檢查、考核,定期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確保養護資金專款專用。
2、具體分解管理養護責任。市交通運輸局負責我市縣道、重要鄉道及部分鄉村公路的管養工作,并對各鄉鎮辦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給予業務指導;各鄉鎮辦負責對本轄區內農村公路過街路段環境衛生進行治理,并對道路兩側違章建筑進行重點管理,縣道控制紅線為兩側各10米,鄉村道路控制紅線為兩側各5米,一經發現違法建設行為要及時采取必要措施,責令其停建并拆除;在麥收及秋收期間,為保證道路行車安全,市交通運輸局及各鄉鎮辦要及時成立組織,安排專人對農民占用道路打場曬糧行為予以制止。
3、建立養護巡查制度。市交通運輸部門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各鄉鎮辦農村公路管養機構要經常進行巡查,巡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對解決問題不及時、不到位的單位或個人,將責令整改,并予以通報。
4、完善監督考核制度。完善市、鄉兩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監督考核制度,建立以單位和個人為責任主體的考核體系,加強對管理養護工作的指導、監督和考評,考評結果與責任主體的工作績效、評先評優、獎罰體系掛鉤。市政府每年對各鄉鎮辦進行兩次考核,考評結果進行全市通報。
5、推行管養信息化制度。以現有農村公路電子地圖庫、項目庫和橋梁動態管理系統為基礎,逐步建立“一路一檔”、“一橋一檔”的管理養護電子檔案,構筑全市農村公路養護電子基礎數據庫。依據電子檔案科學制定養護工作計劃,合理安排農村公路養護工程及日常養護管理工作,推動農村公路管養工作信息化。
6、實行信息報送制度。建立市、鄉兩級信息報送制度,及時向上級政府報送工作進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每年5月20日和11月20日前,市交通運輸局及各鄉鎮辦要向市政府報送半年和年度工作總結。
(三)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活動實效
1、認真落實農村公路管養資金。將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行使農村公路行政職能及從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所需經費納入市政府財政預算,確保機構人員配備到位,管養經費投入到位。嚴格執行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管理使用制度,切塊用于農村公路養護的燃油稅轉移支付資金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按照《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落實需地方籌集的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及養護工程資金。
2、嚴格執行農村公路管養規程。養護單位和人員要依照養護技術規范、操作規程,認真實施小修保養和大中修工程。要建立“常態化巡查、定期清掃維護、專案修復”的日常養護作業制度,結合季節特點開展針對性養護。要加強養護工程管理,規范養護工程計劃編制與實施、設計、招投標、施工組織、質量控制和工程驗收等環節的管理。鄉鎮辦對鄉村道路提出養護工程初步意見,市交通運輸局負責養護工程計劃編制和工程驗收,養護工程計劃和工程驗收報告報上級交通運輸部門備案,作為上級監督考核的重要內容。要因地制宜地施行市場化養護、分段承包養護、專業養護等多樣化養護模式,逐步擴大市場化養護范圍。
3、開展農村公路日常養護中、小修集中整治。以管養年活動為契機,利用三年時間,重點對2003年以來修建的農村公路進行中、小修整治,加大日常養護力度,大大降低路面坑槽、網裂、松散、深陷等病害數量,保持農村公路處于“一路二溝四行樹”的良好技術狀態,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工程的常態化、規范化。按照“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原則,中、小修工程由市交通運輸局負責,其他鄉村道路的養護維修工程由所屬鄉鎮辦及鄉鎮養管村負責。資金來源除利用上級財政的定額補助資金外,各鄉鎮辦應按照不低于省補資金的標準籌集,保障資金充足。
4、開展示范鄉和文明路創建活動。農村公路養管示范鄉和文明示范路創建工作,是推進管養年活動的重要抓手,也將作為今后我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市交通運輸局及各鄉鎮辦要通過創建活動,探索總結出成熟的經驗。管養年活動中,要在全市選取不少于2個鄉鎮辦作為示范鄉,每個鄉鎮辦選取不少于2個村作為示范村,選取鄉村道不少于鄉村道總里程的10%、縣道不少于縣道總里程的20%作為文明示范路予以推進。
5、加強橋梁安全管理和安保工程建設。由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各鄉鎮辦配合,要將本轄區農村公路橋梁整體情況摸清底數,并將農村公路橋梁安全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三個落實”。一是落實管理職責。要逐橋明確管養單位、監管單位、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和管護責任人,建立“事權一致、責任清晰”的管養責任體系。二是落實改造資金。“十二五”我市要完成現有縣道、鄉道中橋以上的危橋改造,省交通運輸廳將按標準給予定額補助。市交通運輸局及各鄉鎮辦要預測資金需求,多渠道、多形式落實好改造資金。三是落實安保措施。要高度重視三類以下技術狀況橋梁、老舊橋梁的安全管理,一時難以改造的,要及時采取交通管制、限載通行、加強值守等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同時,要逐步加大農村公路安保工程投入,按照“安全、經濟、環保、有效”的原則,因地制宜、科學實施,不斷提高農村公路抗災防災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6、加大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力度。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執法、群眾參與、綜合治理”的管理體系,充實路政管理力量,加強路政隊伍建設,擴大農村公路路政管理覆蓋率,加大路面巡查力度,推進路政結案率穩步提升和超限超載車輛逐步減少。農村公路的管養單位或部門要嚴格按照《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和《省治理貨運車輛超限超載規定》的有關規定,在農村公路上設置限高、限寬設施。要積極推行農村公路安全社會化管理,建立農村公路路政協管員制度和有獎舉報制度,引導和鼓勵養護作業人員、沿線群眾積極參與農村公路保護工作。要利用國家和省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工作的有利時機,大力推進農村公路用地確權工作。
7、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縣道、鄉道設立養護責任公示牌,公布管理養護主管單位、承養公司名稱或承養人姓名和養護質量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鼓勵村道設立養護責任公示牌。要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新聞媒體報道、書寫標語等形式營造氛圍,樹立全社會愛路護路的良好風氣。
篇8
盡管國際社會對最不發達國家脫貧給予了很多的援助,但是最不發達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差距仍然在不斷加大。而且在最不發達國家內部,各國經濟發展也出現了不平衡現象。實現減貧和脫貧是最不發達國家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
最不發達國家的現狀
聯合國把發展中國家分為三類:最不發達國家(LDC)、非燃料出口發展中國家和石油輸出國。最不發達國家是指那些最貧窮、最落后的發展中國家,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人均GDP低于900美元(按1971年固定價格計算);二是制造業在GDP中所占比重低于10%;三是識字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低于20%。截至目前,世界上共有50個最不發達國家,人口共約6億。
這些最不發達國家多分布在亞非拉三個大洲,還有一些島國。其中非洲最不發達國家的數目最多,共有33個。
從最不發達國家出口產品的結構來看,最不發達國家主要是初級產品出口國,多以農產品出口為主,或者是出口礦產品和石油等自然資源,也有少數國家出口制造業產品和服務業產品,其中服務業主要是旅游服務。
就最不發達國家整體而言,極端貧困的普遍性日益增加,在1965―1969年期間,每天的生活費不到1美元的人口比例約為48%,而在1995―1999年期間,這一比例已超過51%。考慮到人口增長因素,這意味著在過去30年里,最不發達國家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數增加了一倍,即從上世紀60年代后半期的1.38億增加到90年代后半期的3.07億。
導致貧困的原因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認為,貧困遠不止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收入不足(收入貧困)問題,相反,貧困實質上是人類發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機會和選擇權的被排斥,恰恰是這些機會和選擇權利才能把人們引向一種長期、健康和創造性的生活,使人們享受體面生活、自由、自尊和獲得他人的尊重。因此,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經濟學教授阿瑪蒂亞?森認為,應該從概念上將貧困定義為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
其實,貧困是一個多緯度現象,包括收入貧困、人類貧困和知識貧困。收入貧困(income poverty)是指缺乏最低水平的、足夠的收入或支出。這其中包括我們通常說的極端貧困和絕對貧困。人類貧困(human poverty)是指缺乏基本的人類發展的能力,如不識字、營養不良、缺乏衛生條件、平均壽命短等。人類貧困在南亞地區尤為突出:五歲以下兒童中有一半營養不良,進入小學的兒童中有35%從未達到小學5年級的教育水平,近2/3的婦女是文盲。在撒哈拉非洲國家,約有30%的人口預計活不到40歲(艾滋病大大降低了健康標準),一半以上的婦女是文盲,約有30%的兒童從未達到五年級的教育水平。知識貧困(knowledge poverty)是指人們普遍缺乏獲取、交流、應用和創造知識與信息的能力,或者缺乏獲得權利、機會與途徑的能力。貧困人口不僅收入低下,缺乏人類發展能力,還缺乏知識資產和獲得知識與信息的能力。因此,知識貧困是人類進入21世紀知識型社會的新型貧困。
以上三種貧困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收入貧困導致人類貧困與知識貧困;而人類貧困與知識貧困則是收入貧困的重要根源;貧困人口不僅收入不足,而且人類發展能力不足,知識資產嚴重不足。21世紀新的綜合反貧困戰略應當從狹義地消除收入貧困轉向更為廣泛、持久地消除人類貧困、收入貧困和知識貧困,而消除人類貧困和知識貧困將會大大減少收入貧困。21世紀新的綜合反貧困戰略框架應該以提高人類(特別是貧困人口)發展能力為核心,保證貧困人口的基本權利和擴大各種發展機會為前提,以高質量的經濟增長為基礎,以良好的治理和制度為保障。
產生貧困的因素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政策因素。貧困在很大程度上是二元經濟的產物。錯誤的政策進一步拉大了發展中國家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許多發展中國家實行了偏重城市的發展政策,阻礙了農業部門生產率的提高和收入水平的上升。不恰當地鼓勵資本密集型工業發展,導致對勞動的需求減少,失業問題嚴重。壓低農產品價格的政策和高估本幣的匯率政策,導致價格體系向不利于農業發展的方向扭曲,使農村貧困人口增加。
二是環境/自然因素。有些國家的自然地理條件十分惡劣,加重了貧困。如孟加拉國常遭受熱帶風暴的襲擊,對農業生產十分不利。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而言,人口的迅速增長也是貧困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重要原因。在一個農業人口占多數的國家,人口增長意味著對土地的壓力增加。窮困家庭傾向于生育更多的孩子,作為社會保險的一種替代方式,但是又無法為孩子提供足夠的人力資本投資,結果是更深地陷入貧困之中。人口膨脹還導致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降低了可持續增長所需的承載能力。環境惡化的最大受害者還是那些掙扎在生存線上的貧困人群。
三是文化/制度因素。這類因素包括:1.種族問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口具有鮮明的種族特征,例如拉丁美洲國家的貧困人口大多是土著印第安人,南非的貧困人口大多是黑人。2.性別問題。在貧困人口中,婦女處于最底層。婦女的就業機會少于男子,平均工資較低,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比較低。婦女的貧困對下一代的負面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四是政治因素。貧困者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對政府機構制定政策的影響力較弱,政治權利得不到充分保障。此外,當一國發生政治動蕩甚至內戰時,生產活動會受到嚴重破壞,加劇貧困。國內和國際組織的救援活動也會受阻。
五是國際因素。對于初級產品出口國,當國際市場發生不利的價格波動時,許多人的收入水平會顯著下降,貧困人口會增加。主要貿易伙伴國如果對某些商品實行貿易保護,出口國生產者的收入水平將會下降。世界金融市場上利率的變化對那些負有大量債務的國家也有影響。
以上是導致貧困的直接原因,這些因素可以導致貧困,但它們并非是導致貧困的必要因素。聯合國貿發會議最近公布的研究結果表明,世界貧困現象加劇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五個方面:
首先,少數發達國家掌握了全球經濟、金融、科技的操縱權。它們擁有全球97%的專利權,主宰世貿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各大銀行與股市,控制國際互聯網絡和世界通訊系統。
其次,發達國家通過不平等貿易、壓低原材料價格、提高工業品價格等手段殘酷剝削第三世界國家;還利用勞工標準、環保條件、技術標準等非關稅壁壘阻礙發展中國家商品進入其市場。
第三,不發達國家外債負擔沉重,每年國民收入往往還不夠支付債務的利息。
第四,外資和外援是最不發達國家發展經濟不可缺少的條件,但流入最不發達國家的外資和外援近十年來分別減少了45%和30%。同時,發達國家的對外援助也在持續下降。
第五,各大跨國公司為增強競爭力和拓展市場,加速了兼并與收購活動,使最不發達國家淪為它們的原材料生產基地,失去了對本國經濟發展的主控權。
脫貧的政策建議
自1971年國際社會對最不發達國家的存在達成共識以來,聯合國已于1981年、1990年和2001年召開過三屆會議,每次均通過一項援助最不發達國家的十年綱領,動員國際社會特別是發達國家行動起來,幫助這些國家。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最初兩屆會議所確定的目標至今仍有許多尚未實現。三十年來,窮國愈窮、富國愈富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國際社會應該重新審視當前針對最不發達國家的貧困問題的有關政策,切實幫助最不發國家擺脫貧困陷阱。
一、擴大貿易,使貿易成為有效的減貧機制。
國際貿易在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中已經占有很大的比重,在1998-2002年間,49個最不發達國家貨物和服務的平均出口額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43%,其貿易一體化平均程度與世界平均水平相同。但是事實上,這些國家主要出口初級商品和原材料,出口的越多就被剝削的越多,造成窮國與富國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經過人口加權計算并以購買力平價進行估計,在1960年,世界20個最富有國家的人均收入比最不發達國家的水平高16倍,而在2003年,這一比例已經高達36倍。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04年最不發達國家報告”中指出,最不發達國家實現減貧的途徑就是讓國際貿易成為減貧的有效機制。這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改進國家發展戰略,將貿易目標作為一個中心內容。二是改進國際貿易制度,包括處理超出世貿組織范圍的問題,以便減少制約最不發達國家的國際因素。三是提供更多的、切實有效的國際資金和技術援助,以開發生產和貿易能力。通過執行《曼谷行動計劃》、《聯合國千年宣言》(大會第55/2號決議)、千年首腦會議成果的后續行動(大會第56/95號決議)、《布魯塞爾行動綱領》和大會通過的發展籌資問題國際會議《蒙特雷共識》,聯合國貿發會議將協助最不發達國家實現貿易扶貧的目標。
二、發展工業,提高國民收入。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2002-2003年全球工業發展報告”指出,以貿易扶貧,首先需要提升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能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符合國際標準,這就需要貿易能力建設,即在質量、認證、標準、計量、實驗室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加強能力建設。聯合國工發組織“2004年全球工業發展報告”在對30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調查中發現,如果要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MDG)規定的“到2015年貧困人口減半”的目標,這些國家的GDP年均增長率應該達到2-6%,同時要求工業附加值增長率為6-9%。工發組織認為,應該把支持私營部門的發展、利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工業技術、切實獲得先進技術作為工業化與扶貧的重要內容。其首要政策是加強工業能力建設,其中包括編寫國家發展戰略、加強人力資源建設以及在私營部門推廣“技術文化”等。一方面利用現有的增長資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國內能力建設和結構調整帶來的貿易機會。報告指出,最不發達國家應因地制宜、擇優發展制造業和旅游服務業以及對外輸出勞務。
三、增加援助并提高效果。
關于最不發達國家的官方發展援助,一方面是需要增加援助的總額,另一方面是提高援助的效果。為實現到2015年將赤貧人口減少一半的目標,官方發展援助資金必須增加一倍,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以上。目前,官方發展援助水平處于30年來全面下降的趨勢,每年總額不足600億美元。對最不發達國家而言,官方發展援助依然重要。1998年,官方發展援助占向48個最不發達國家總資本流入量的84%。與此相比,同期最不發達國家只得到流向所有發展中國家的長期資本流入量的4%。
在2002年蒙特雷發展籌資會議上,雖然發達國家重新對援助進行了承諾,如美國承諾把目前每年100億美元的官方對外經濟援助提高到150億美元,歐盟也提出把官方發展援助從目前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33%提高到0.39%,但是發達國家為最不發達國家每年提供年國民生產總值0.15%的援助目標從未兌現。如要切實增加援助的總額,就必須敦促發達國家兌現其承諾。
近年來,人們對提高援助效力有了正確理解。援助應遵循兩項基本原則:援助應該減少貧窮,援助應以受援國政府和民間社會共同參與制定并有的政策為依托。影響援助效力的問題主要來自捐助國,如“附帶條件”援助的做法、援助標準混淆不清甚至相互矛盾等。人們認識到,改善援助條件、簡化有關手續至關重要。研究表明,如果援助用于兒童、教育和經濟改革等方案,就會對減少貧窮產生直接影響。更重要的是,如果受援國的國內環境有利于改革,援助就能在這些國家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
四、減免債務。
幫助最不發達國家擺脫貧困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減免債務。迄今為止,最不發達國家的債務已高達1500億美元左右,債務負擔嚴重影響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減免債務,對債務沉重的低收入發展中國家意義尤其重大。國際社會呼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在政策行動中發揮更大的靈活性,并要求為最不發達國家以及遭受自然災害、經受嚴重的貿易條件震蕩或正逐步擺脫沖突的其他窮國迅速減免債務(如目前七國集團擬減免東南亞海嘯災難受害國斯里蘭卡等的債務)。
對世界上一些最貧窮、負債最重的國家來說,目前所實施的重債窮國倡議是主要的國際債務減免方案。這項倡議于1996年由世界銀行和貨幣基金組織發起,與以前的債務減免機制不同的是,重債窮國倡議考慮大幅度削減債務總額。1999年在該倡議下增加了優惠條件,以便做出“范圍更廣、幅度更大、為時更快”的債務減免,同時將減免債務與減貧措施更直接地聯系起來。符合重債窮國倡議資格的42個國家預期將獲得約360億美元的債務減免,對實現減貧將起到積極作用。
五、加強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是最不發達國家擺脫貧困的另一重要政策,它是南北合作的有益補充,而不是代替。加強南南合作的重要性在于,目前國際體制不對稱,使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很難深化其工業化進程,很難在技術發展階梯上前進。在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遇到“玻璃屋頂”的障礙時,最不發達國家將難以向前發展。因此反對全球經濟單極化發展、加強南南合作的政策對最不發達國家減貧有利。
90年代最不發達國家貿易地理方向的改變凸顯南南合作的重要性。一方面,最不發達國家更多地從發展中國家進口貨物;另一方面,它們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增加了商品出口。1980―1989年期間,最不發達國家的貿易地理格局沒有太大變化,但是1989―2002年期間的變化很大,其他發展中國家占最不發達國家進口的比重從32%提升到56%,最不發達國家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出口的比重也從1989年的15%增加到2002年的34%。隨著南南貿易的發展,發達國家正逐步減少其出口到最不發達國家的貨物。在1980年,最不發達國家從發達國家進口的比重為67%;在2002年,下降到39%。但是,發達國家仍然是最不發達國家重要的出口市場,其占最不發達國家出口的比重從1980年的69%略降到2002年62%,依然維持一半以上的出口市場。
南南貿易發展是不平衡的,最不發達國家在南南貿易中處于劣勢地位。雖然90年代狀況有所改善,但在2002年最不發達國家占其他發展中國家進口的比重比80年代低了10%。相反,同期其他發展中國家占最不發達國家進口的比重提升了82%。最不發達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逆差從1980年的22億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55億美元,而在2002年達到156億美元。
世界貿易組織在2003年度的《世界貿易報告》中指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發展推動了其國內經濟的增長,但是如果發展中國家希望保持這種增長勢頭,就需要解決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壁壘問題,同時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如自由貿易區安排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發展南南貿易是減少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依賴、增加出口產品品種、提高出口產品等級的重要途徑,也是最不發達國家減貧的出路。
篇9
關鍵詞: 烏恰縣;戈壁產業;興邊富民;創新
中圖分類號:F12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829(2013)06-0027-05
自2007年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下簡稱克州)試點“戈壁產業”①以來,經濟發展成效顯著。作為克州開發“戈壁產業”的一個重點示范地區,烏恰縣的具體實踐就具有了難得的借鑒意義;同時,作為一種產業調整的探索,烏恰縣的發展成果對于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改革,對于推動科學發展觀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貫徹落實,就有了現實的意義。
一、烏恰縣發展“戈壁產業”的基本情況
1.地理自然環境條件
烏恰縣位于天山南麓與昆侖山的結合部,東與阿圖什市、疏附縣毗鄰,南與阿克陶縣接壤,西北與吉爾吉斯斯坦接壤,全縣總面積19 155.6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戈壁、荒灘占總面積的99.8%,荒漠草場總面積 1 600 萬畝,耕地面積僅有2.3萬畝,人均耕地不足0.5畝。[1]146就氣候屬性來看,烏恰縣屬中溫帶干旱荒漠氣候,年平均氣溫6.8℃,由于熱量資源較缺,只能生長耐寒作物;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63毫米,雖然降水量不多,但縣境內有克孜勒蘇河和恰克馬克河兩大水系,大小河流34條,對發展農業生產有利。
2.社會經濟發展條件
烏恰縣由于地理、自然、歷史、人文等因素的制約,長期以來都是國家扶貧的重點貧困縣之一。2008年以來,烏恰縣以“戈壁產業”為突破口,利用水土氣候條件較好的戈壁荒灘,采用滴灌、噴灌技術,在黑孜葦、瑪依喀克、縣城城東等區域建設設施農業基地,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11年底,烏恰縣實現生產總值7.9億元,同比增長20.5%;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3億元,同比增長42.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 355元,增加507元。
3.市場前景條件
2011年烏恰縣總人口5.7萬人,平均每人食用本地供應蔬菜僅為6.6公斤,占全年人均(133公斤)的4.9%,每年需從縣外調進的蔬菜約660噸,蔬菜供需矛盾突出,市場缺口大。另外,烏恰縣有兩個對外貿易的國家一類口岸,發展外向型設施農業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若按每座大棚年產蔬菜6噸計,每座溫棚每茬銷售收入在8 000~10 000元以上。
二、烏恰縣發展“戈壁產業”的具體做法與成效
從烏恰縣的產業條件來看,很明顯,如果烏恰縣根據自己的地理自然環境條件繼續沿襲傳統的種、養模式,是解決不了農村經濟長足發展和農牧民大幅度可持續增收的問題。只有發展“戈壁產業”才能走出一條向戈壁要產業、向戈壁要致富的新路子。
1.發展“設施農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烏恰縣蔬菜基本依賴離縣城約100公里的喀什調進,價格昂貴,品種少,運費高,質量差,寒暑季也易變質。2009年,烏恰縣經過充分調查論證,結合縣情,開始發展“戈壁設施農業”。為了在烏恰縣這樣自然環境惡劣的高寒山區建設大棚,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工作人員總結出溫室主體下挖式建造技術,有效抗御了大風危害,提高了溫室增溫保溫性能。同時利用洪水沖積扇沉淀土、河沙、爐渣、有機質等按比例混合配成栽培土,解決種地無土難題。另外,為解決低溫時長、光照不足的問題,在每個溫室內平均增設40盞白熾燈增溫補光,滿足蔬菜、花卉等生長需求。2011年烏恰縣投入建成面積4 200平方米全透明蔬果智能中心,能一次性培育幼苗80萬株,一年培育3 000萬株,可滿足300畝大棚用苗。
為了讓建好的大棚有人種、能種好、出效益,一是統派農技人員前往哈密、吐魯番等地區實地學習,學成后每人負責10~20個棚的技術指導;二是出臺免費使用溫室大棚、解決“轉干”指標等優惠政策,從山東壽光、奇臺縣等地引進技術能手,讓他們邊種邊培訓,現已成功帶動農牧民1 512人從事“戈壁設施農業”工作;三是新建智能育苗溫室和保鮮庫各2座,不僅可根據市場需求、氣候特點等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溫室大棚蔬菜種植茬口,提高育苗質量,保障市場供給,還帶動一批銷售、運輸、保鮮、加工等二、三產業的發展;四是廣東花卉批發公司、大連食用菌加工基地等龍頭企業已落戶烏恰縣,并成立了高原優質綠色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實行訂單上門服務。如今烏恰縣不僅實現蔬菜的自給,還銷往喀什市、阿圖什市、兩個口岸及縣內各工礦企業,產品供不應求,花卉訂單已輻射周邊國家,現在烏恰縣辦理完成了有機食品蔬菜進出口手續,并利用兩個國家一類口岸逐步打造南疆食用菌、花卉基地和國際果蔬進出口基地。
2.發展“特色養殖業”,推動烏恰現代畜牧業穩步提升
烏恰縣天然草場資源匱乏,發展傳統畜牧業空間狹小。近年來,烏恰縣利用戈壁、荒灘、草場,積極培育和發展特色禽類養殖,實施品種改良,推進畜禽的多品種多樣性發展,營造出“孵化育雛飼養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發展模式,先后在全縣范圍內劃分了10個特色養殖區、6個養殖育肥良種繁育區、4個育雛中心、2個年供苗能力100萬羽的禽類孵化繁育基地、2個畜牧科技示范園,發展養殖育肥專業戶1 500戶、專業村15個、專業鄉6個、20個合作社,集中高標準規模化養殖蘇巴什羊、肉奶兼用牛、超細超長絨山羊、鵪鶉、獺兔、火雞、紅嘴雁、柴雞等畜禽。2011年末,烏恰縣牲畜飼養量達49.54萬頭(只),牲畜存欄達32.2萬頭,出欄率61.1%,牲畜商品率59.6%,改良牲畜5.4萬頭(只),特禽養殖達55萬羽(只),禽類出欄42.7萬羽(只)。特禽養殖每年為農牧民創收近2 500萬元,為農牧民增收100~150元左右。[2]5
為推進烏恰縣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轉變,一是經常組織黨員創業示范戶和養殖大戶進行專題培訓和經驗交流;二是利用實用技能培訓、外地考察等方式提高農牧民綜合素質;三是加大牲畜疫病防治工作,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向養殖示范戶發放優惠卡,按最低價向養殖戶提供飼料,優先為養殖大戶審批棚圈建設用地,并在基礎建設上給予扶持;四是為提高產品的品牌認知度和附加值,烏恰縣委、政府申請注冊了“斯姆哈納”系列的畜禽商標;五是每個鄉組建2~3支農牧民養殖育肥銷售協會,培養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積極拓寬市場銷售渠道。
3.發展“特色林果業”,實現雙贏,推進烏恰生態文明建設
烏恰縣利用晚熟特色適應高原地區氣候,采用滴灌技術解決戈壁灌溉難題,利用專業的管理隊伍增強成活率,使寸草不生的戈壁荒灘成為資源豐富的山水寶地。2011年,烏恰縣完成義務植樹120萬株,存活率達90%以上,種植特色林果1 000畝,林下種植2 550畝。為確保林果樹成活率和良好管理,做好修剪、拉枝、施肥、嫁接、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烏恰縣專門聘請林果專家,對林業技術人員進行再培訓,招聘了24名牧民,組建林果業專業管理隊伍。
戈壁特色林果業的發展不僅改良土壤、遏制荒漠化和風沙侵襲,還為牧民下遷定居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推進了烏恰縣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雙贏。
三、烏恰縣發展“戈壁產業”存在的問題
1.機械化程度低,生產高效性尚未完全顯現
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設施農業生產仍以人力為主,勞動強度大。烏恰縣設施大棚結構較為簡易,生產環節機械化應用程度不高,操作以手工作業為主。二是設施農業起步晚,經濟效益還不明顯。烏恰縣目前只有約400座溫室大棚投入生產,除魯新花卉、農技中心阿巍菇種植基地效益比較突出外,農牧民種植的大棚效益還不高,既沒有明顯的改善烏恰縣蔬菜價格高居不下的狀態,也沒有占有周邊地區蔬菜市場的份額。三是生產盲目,產品單一。在發展設施農業的過程中,存在對市場情況、銷售渠道以及市場所需的產品種類、品種、質量要求等調研不深、研究不細的問題,造成生產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四是規模效應尚未體現。發展起來的設施農業規模較小,無法形成規模效應,不能滿足外地市場集中采購量,產品的市場不穩定,一段時間大量的蔬菜集體上市,一段時間就斷貨了,大棚市場超市的產業鏈條尚未形成,總體經營效益較低。
2.科技服務力量薄弱,指導能力有待加強
一方面,農牧民學習新技術的熱情不高,從而也導致示范、帶動作用有限,農牧民的實用技能難以提高。設施農業是高投入、高產出的新興產業,這就要求先進技術做后盾,但是因為從事“戈壁產業”的種植戶多是牧民定牧定居后解放出來的勞動力,他們習慣于自由自在地放牧,而不是一天到晚耕作在溫室大棚中,所以學習種植技術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而且盡管烏恰縣已有1 512名農牧民、下崗職工和大中專畢業生、零就業家庭人員從事“戈壁設施農業”工作,但縣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足60人,涉農專業技術人員不足10人,科技服務力量嚴重短缺,無法滿足“戈壁產業”發展需要。另一方面,技術和設施落后,新技術宣傳力度不夠,農技服務也不適應農業結構調整對農業技術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蔬菜病蟲防治新技術、新農藥的示范推廣工作滯后,許多植保工作動態、病蟲發生防治技術不能及時傳到基層,動物疫病防治在資金和技術上都存在嚴重問題, 一旦發生畜禽疫病大面積傳播,農民的養殖風險非常高。
3.農牧民受益主體地位未體現出來
由于農牧區從業人員受教育年限普遍較短,農牧民種植技術跟不上,又疏于管理,導致一部分大棚實際經濟效益與預期相差較大,比如瑪依喀克“戈壁產業”示范基地預計每座大棚年產值達到6 000元,實際收益2 000~3 500元左右。而且這幾年玉米、麩皮等飼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種畜種禽價格較高,部分養殖戶無力籌資購買,擴群慢,或有棚無畜,或養殖品種低劣的畜禽,造成高標準下的粗放經營,經濟效益不突出。
4.資金匱乏,投入機制不完善,縣財政負擔沉重
烏恰縣是全國重點貧困縣,2011年全年地方財政收入只有9 105萬元,而地方財政支出65 000萬元,“戈壁產業”資金中67.45%由烏恰縣政府自籌,這對于本來就入不敷出的地方財政來說好比螞蟻拉大車,有心無力。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的投入機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建棚質量和設施農業產量。農村金融服務難以滿足農戶和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導致農村發展中長期資金不足,農業保險業務幾近空白。
5.農民對發展“戈壁產業”的認識不足
受陳舊、落后思想觀念和經營觀念的影響,有90%以上的農牧戶認為傳統養殖業又省工又省力,認為發展“戈壁產業”是當地政府搞的形象工程,是上級下達的一項硬任務,不能充分理解;其次在農業生產中對化肥、農藥、農用塑料薄膜等工業產品的依賴性較高,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變;第三,設施大棚基本以家庭經營為主,自由種植,難以分品種統籌規劃,部分養殖小區管理無序,鍘草機等機械化設施,只管用不管養,預期壽命短。
6.設施農業的龍頭企業少,輻射帶動能力較差
烏恰縣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處于起步階段,不能發揮引領和帶頭作用。目前所依托的廣東花卉批發、大連食用菌等公司,雖然解決了一部分農民的銷售問題,但仍然停留在出售初級產品階段,沒有真正實現優質優價。
從“戈壁產業”實施的結果來看,它不僅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生產方式,還轉變了農牧民的思想觀念,增加了就業崗位,為農牧民定居定牧增收創建良好快捷的途徑。這證明它在烏恰的發展是可行的。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結合當地實際來加以改進、提高。
四、對烏恰“戈壁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1.加強領導,明確“戈壁產業”的重要性
隨著國家和自治區“菜籃子工程”的實施,新疆已經把設施農業作為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農民增效、增收的突破點和增長點。2006年自治區出臺了《關于加快設施農業發展的意見》,烏恰縣可以此為契機,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支持,整合惠農資金,充分發揮政府的信息引導和產業規劃的導向作用,千方百計支持設施農業發展。當然,具體到落實還要明確責任,加強組織、指導和協調。比如果蔬、花卉、食用菌、肉禽蛋奶的生產、加工、流通工作要專人、專費、專職,農業標準化園區的建設要將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鄉鎮綜合目標任務中,春季接羔要做好藥物提給、科學飼喂、保溫防疫的工作等等。
2.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推進“戈壁產業”規模化發展
它包括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完善“戈壁產業”體系建設,形成集約化經營,其重點在打造以綠色、有機蔬菜為主導產品的“戈壁設施農業”基地,逐步實現由分散經營到集約化經營;做好倉儲物流工作,除了加強阿圖什、喀什3 000余噸蔬菜直銷市場體系建設,同時做好有機蔬菜的出口;實行“多品種搭配、早中晚栽培”的模式,加強設施農業技術支撐、品種選擇、市場體系和防災抗災能力建設。二是調整優化畜牧業結構,牧區以草定畜,控制牲畜飼養量;大力發展城郊畜牧業,積極推廣飼草加工調制技術,支持農牧民發展牲畜育肥;實施動物防疫體系、畜產品安全體系、畜禽改良體系建設和畜牧業產業化發展、草原生態保護、農牧民素質教育等六大工程;加大特禽養殖基地建設,培育一批養殖大戶和育肥專業村。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
“戈壁產業”對于烏恰縣是一個新型產業,要想保證它的可持續發展,還需大量資金的投入。為此,可以拓展這樣幾個渠道:一是在加強縣財政扶持的同時,還要積極爭取中央以及援疆省份的資金項目,捆綁專項資金;二是鼓勵企業融資,對龍頭企業開發的新產品免稅三年或緩征稅五年,優先兌現出口退稅,同時建立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三是對企事業單位、科研實體引進優良種畜實行良種補貼,對從事養殖業和畜產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免征三年所得稅;四是加快發展農村金融,盡量簡化抵押、擔保手續,探索發展基于訂單和保單的金融工具,建立農業信貸風險防范和補償機制,鼓勵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幫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分散農業信貸風險;五是設立“戈壁產業”發展基金。
4.加大培訓力度,提供技術支持
一是要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和交流。比如建立與新疆農墾科學院、農科所及農技推廣站的溝通聯系機制,依靠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力量,重點加強在農畜新品種選育、農業機械、特色林果業、加工、儲運、保鮮和綜合利用上的技術攻關。積極引進功能齊全的設施農業裝備,促進先進適用技術的普及與運用,給農牧民展示農業生產前沿的新設施、新材料、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發揮高科技示范園區的帶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和民間科研機構、專業技術協會等社會組織參與技術推廣。二是要強化科技培訓。其工作重點在于,增加“陽光工程”項目投資,在國家和自治區農業廳舉辦的各類農業技術培訓中增加烏恰縣技術人員培訓名額; 整合現有培訓資源,在冬閑時節運用農業廣播、電視宣傳、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等辦法,向農民傳授先進實用技術;選聘農業技術專家在烏恰縣常駐或季節性指導“戈壁產業”的發展。
5.著力發展優勢產業,加大培育扶持龍頭企業和中介服務組織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對口援疆的有利條件,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力強的產品加工企業,在項目審批、協調貸款、土地供給、原料采購、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以具體的扶持和幫助;二是鼓勵支持跨地區、跨所有制、跨行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戈壁產業”的生產、加工、貯藏、保鮮和運銷,形成特色經濟優勢;三是抓好專業合作社建設,烏恰縣現有2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部門要進一步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行為,充分發揮其帶動作用;四是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在農產品收購方面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促進“戈壁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
6.加強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實施綠色品牌戰略
一是扶持一批有優勢、有特色的龍頭企業和生產大戶按照國際質量標準生產、管理,打造綠色名牌產品,加大對設施農產品的衛生質量監測,保證食品質量安全;二是鼓勵科研單位、科技人員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科技含量;三是保護現有的名牌產品,打擊各種假冒行為,切實維護農牧民的根本利益;四是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全面叫響無花果、木納格葡萄、喀拉庫賽甜瓜蔬菜、“帕米爾”系列品牌,靠品牌搶占市場,在烏魯木齊等大中城市建立一批優質綠色、無公害畜牧業產品專營市場、專營區、專賣點、專賣柜。
7.加強市場和信息化建設,積極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
一是利用農業合作組織、銷售組織或示范園區等形式把種植戶組織起來,協調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利益關系,積極發展以批發市場為中心,以城鄉集貿市場為基礎,以超市、商場為網絡的現代化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市場信息網絡,成立戈壁果蔬銷售企業,政府可以在其前期給予適當支持,逐步建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銷售龍頭企業。二是研究國內外市場的需求與發展趨勢,擇優選擇適宜的品種發展,主動參加國內外各種形式的特色農產品展銷會、博覽會和推介會,運用產銷直掛、連鎖經營等新型營銷方式,擴展銷售渠道,加快商品的物流。三是調優作物布局,發展互補經濟。依托地緣優勢和口岸,瞄準中亞市場,通過國內國際市場調查,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發展反季節商品菜,建設國際蔬菜水果批發交易市場。四是新建果蔬保鮮庫,積極向自治區黨委農辦申報果蔬保鮮庫建設項目。
注釋:
①“戈壁產業”是烏恰縣以荒灘、河床、灘涂、濕地為主要依托,以設施農業為龍頭,以現代畜牧業和特色林果業為基礎,以其他農村產業發展為補充,結合邊民安居工程、扶貧工程、農村沼氣工程、新農村建設工程,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探索農村牧區經濟發展新天地的產業模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