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經驗交流材料范文

時間:2023-04-04 23:14: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縣經驗交流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縣經驗交流材料

篇1

我縣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農業縣、工業弱小縣、三產不足縣、財政窮縣,有耕地面積42萬畝,轄21個鄉鎮,

40余萬人口,財政供養人員15434人。境內既無鐵路,也無國道,交通不便,礦產資源稀缺,

200年被列為省級扶貧工作重點縣,2005年進入國家“三獎一補”政策獎補籠子。

目前,我縣財政局機關內設16個股室,直屬4個事業單位(分別為工資發放中心、非稅局、鄉鎮財政管理局、會計核算中心),總人數為120人;下轄21個鄉鎮財政所,1個城區契稅征收所,1個煤炭稅費統征辦,總人數為104人。全縣財政系統總人數為224人。

二、近年來我縣財政運行基本情況

(一)2006年財政收支基本情況

1、收入基本情況。2006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11514萬元,與上年比增加2716萬元,增長30.8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730萬元,與上年比增加1030萬元,增長18.07%,為預算的104.47%。從財政總收入的征管部門來看,國稅部門入庫5998萬元,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52.1%,占了財政總收入的半壁江山;地稅部門入庫2193萬元,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19.1%;財政部門入庫3323萬元,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28.8%。財政總收入中累計完成稅收收入10140萬元,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8.06%;一般預算收入中累計完成地方稅收收入5356萬元,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9.58%。

2、支出基本情況。2006年累計完成一般預算支出32065萬元,比上年增長36.79%,為預算的123.09%。其中工資支出12360萬元,公用、專用經費支出5005萬元,上級專項指標款支出8591萬元,其他支出4909萬元,消化老赤支出1300萬元。

3、收支平衡情況。2006年我縣一般預算收入673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27169萬元,全年收入總計為33899萬元;一般預算支出32065萬元,上解上級支出1245萬元,支出總計為33310萬元,凈結余589萬元,當年收支平衡并略有結余。33310萬元的財政總支出中,資金來源于上級補助收入為27169萬元,比重為81.6%,由此可見,我縣財政是一個典型的依賴上級財政補助的“體制性吃飯型”財政。

(二)200年1-6月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1、收入完成情況。今年以來,我局密切配合稅務征管部門,多措并舉,大力培植財源,強化財稅征管,財政收入實現大幅增長。截止6月底,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9090萬元,為年初預算收入任務的68.71%,比上年同期增加2640萬元,增長40.93%,財政總收入提前兩個月過半,主要是工業冶煉提供的增值稅增長;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47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46萬元,增長13.9%,提前一個月完成過半任務。我們主要抓好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調優方案,完善體制。進一步完善了縣鄉財政體制,對鄉鎮實行“兩增一減一加強”措施,充分調動鄉鎮抓收入征管和財源建設的積極性,竹山等七個鄉鎮提前一個月實現財稅“雙過半”。二是獎罰兌現,做大稅源。在年初財稅工作會上,嚴格兌現了納稅大戶獎、縣領導財政收入任務完成獎、財源建設領導小組財政任務超收獎、財源建設工作組風險激勵獎和招商引資獎。三是嚴明責任,嚴格征管。進一步分解細化收入任務,將任務分解落實到每個稅種、每項稅源及每個征收人員,并嚴格考核。四是科學調度,均衡入庫。堅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理念,按月通報收入入庫進度,認真分析、總結,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局面。

2、支出完成情況。1-6月份,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以“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向三農、向民生福祉、向重點項目傾斜”為基本原則,在財政供養人員工資只按國標工資標準發放、公用經費人平只安排500元/年的極低財政保障水平下,通過加大財源建設力度、強化稅收征管、加強資金調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控各類消費性支出、緊緊依靠上級財政的大力支持,勉強維持了全縣各項社會事業的正常運轉。1-6月份,累計完成一般預算支出13029萬元,為年初預算的55.12%,同比增長34.17%,主要因公務員調資引起支出增長。

三、我縣當前主體財源構成情況

當前,支撐我縣財政收入的主體骨干財源主要有:1、工業冶煉、電力和建材。其中,冶煉業200年創稅收1600萬元,比上年增加1000萬元,200年完成稅收4244萬元,比上年增加2644萬元,今年政策方面如無大的變化,預計可創稅收6000萬元。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200年,我縣首次出現了3家年納稅超過500萬元的本土工業企業;200年,鴻達福利冶煉和輝閣福利貴金屬兩家企業年納稅收率先突破1000萬元,分別達1239萬元、1815萬元。2、農業烤煙??緹煒I200年創稅收1494萬元,比上年增加500萬元,

200年創稅收1550萬元,比上年增加56萬元。3、基建行業?;ㄐ袠I大概年創稅收500萬元(營業稅)。4、上級補助收入。200年上級下撥我縣的補助收入總計為1.3億元,200年為1.76億元,其中,中、省一般性轉移支付6403萬元、中央“三獎一補”補資金162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323萬元和659萬元。

四、近兩年公共財政基本建設情況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啟動。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啟動,參合農民人數為282243人,參合率達80.4%。按照上級有關規定,新農合基金來源為:農民繳費10元,中央財政補助20元,地方財政補助20元。我縣是省扶貧困縣,地方財政中省、市、縣三級財政補助資金的分擔比例為13:4:3,目前地方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均已按規定到位(其中縣財政到位資金84.67萬元)。

(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改革全面鋪開。我縣于200年在渡口、關王、平背三個鄉鎮啟動了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試點工作,200年在全縣全面推行,200年又實現了提標擴面。到目前為止,全縣共有農村低保對象(不含五保戶)6995人,實行分類施保,其中:一類對象2799人,二類對象4196人;農村低保標準為:一類對象30元/月.人,二類對象20元/月.人。全年共需農村低保資金202萬元,除上級下達的部分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外,其余大部分由縣財政預算安排。

(三)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新機制全面實施。在200年春季開學時,我縣44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學校收費實行“一費制”,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目前,已撥付新機制保障經費427萬元,占應撥金額的100%。所有義務階段農村中小學都試編了細化的分校預算,并經縣人大審議通過。

(四)縣鄉財政體制、管理方式不斷完善。200年相繼實施了“鄉財縣管鄉用”、

村賬鄉代管”改革,對鄉鎮財政堅持預算管理權,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鄉鎮債權債務關系“五權”不變的原則,實行集中核算、賬戶統設、工資統發、采購統辦、票據統管,加強對鄉鎮財政收支的監管。同時,進一步加強涉農補貼發放,200年我縣涉農補助項目大部分納入信息化發放系統,共發放各項補貼及救災資金1920萬元,讓黨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農民。

(五)非稅收入征繳模式進一步健全。200年年初,我縣率先在全市開展了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的“單位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政府統籌”的管理體制改革。通過改革,對執收執法單位所有收費收入全部進入非稅征繳結算專戶管理,進一步規范收入收繳秩序,拓寬了收入增長面。

五、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200上半年,我縣財政收入雖然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隨著各項政策性支出的日益增多,我縣財政運轉仍然步履維艱,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一)收入質量偏低。主要表現為:一是收入總量偏低。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入庫形勢雖然較好,但財政收入總量也只有7931萬元,隨著國家節能減排產業政策的不斷調整,下半年收入形勢十分嚴峻,估計全年13230萬元的計劃任務難以完成。二是人均財力太少。1-6月,一般預算收入雖已完成了4473萬元,但提供的縣本級可用財力僅為3500萬元,僅可保證我縣現有財政供養人員兩個月的工資發放。

(二)收支矛盾突出。主要表現為:一是工資性津補貼財政尚無力負擔。目前,我縣干部工資只發了基本工資部份,按政策規定可以發放的津補貼尚未納入縣財政預算,全縣廣大干部職要求發放的呼聲高漲,財政支出壓力巨增。按政策要求,公務員實行統一津補貼,市里規定縣里的統一調控線最高為15500元/年,現我縣也正在擬定方案,經初步測算,若發放這些津補貼年需22494萬元。也就是說,如果考慮發放津貼,今年的收支缺口將高達2.25億元。二是單位公用經費保障水平低,運轉困難。由于財力有限,我縣財政安排給各單位的公用經費都是按編人平500元/年來計算的。從現有的物價水平來看,這個標準很難保證單位的正常運轉。三是政策剛性增支壓力大。隨著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力度的加大,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人民得到了實惠,但也加大了地方財政支出壓力。如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縣級財政新增支出84.67萬元,實施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財政已支出350萬元,預計還要投入1000萬元以上,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加上S212線等基礎設施建設需縣本級配套支出達8000萬元以上。

(三)缺乏穩定支柱財源。近年來,我們在財源建設上作了不少努力,但仍未形成穩定支柱財源。農產品除糧食、生豬和食用菌、烤煙外,其它均未形成規模,且大部分屬于低效弱質產業,取消屠宰稅、農業稅與特產稅后,真正創稅型農業項目少之又少。加之,農業稅收支柱產業烤煙業因受到各種自然條件限制,增收的基礎也不穩固。工業產品單一,這幾年我縣工業稅收主要來自工業冶煉,而冶煉又屬于國家產業政策壓縮的“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受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影響大,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同時,受能源、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因素影響,縣內其他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盈利空間也在縮小,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等主體稅種收入大幅增長的難度大。工業化的落后造成財政收入增長的基礎不牢。第三產業尚未形成優勢,新興財源不多。民營經濟發展緩慢,絕大部分鄉鎮沒有骨干企業。

篇2

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全區上下積極投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熱潮中,我們迎來了嶄新的一年。過去的一年,在溫宿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地區畜牧局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縣

畜牧業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立足實際、面向基層,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全縣牲畜存欄達65.8萬頭(只),肉類總產1.12萬噸,牛奶產量0.7萬噸,綿羊毛總產687噸(其中含細羊毛365噸),山羊絨總產39噸,畜牧業產值達1.19億元,占大農業總產值的12%。全年完成黃牛改良20297頭,其中完成冷配任務15000頭,分別完成全年計劃的112.8、103.4;綿、山羊改良完成32萬只;引進種畜555頭(只);去勢劣質公畜9.3萬頭只。全縣實現人均牧業收入473.76元,人均牧業增收52.03元。下面,我著重談一談我縣在畜禽品種改良工作中所積累的一點經驗,供大家參考交流:

一、溫宿縣2005年畜禽品種改良工作的主要成績

一是狠抓了黃牛冷配工作,尤其是加大了冷配站建設力度。全年完成黃牛改良任務20297頭,其中冷配完成15000頭,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新建了27座標準化配種站,改建了9座舊配種站,使全縣黃牛冷配站總數達到60座。

二是綿、山羊改良工作穩步發展。2005年,在保證綿、山羊存欄量穩步增長的同時,主要以提高單產和質量為主,在人工授精、劣質公羊去勢,抓絨、剪毛鑒定,整群分群等環節上,嚴格操作規程,確保綿山羊單產、總產全面提高。全縣山羊絨總產達到39噸,平均單產為236克,其中山區平均為310克,農區平均為195克。細羊毛總產達到365噸,平均個體剪毛量為3.4千克。

三是狠抓劣質公畜去勢工作,為人工授精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自1997年全地區實行“全改去勢”以來,我縣始終把劣質公畜去勢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2005年,全縣去勢各類劣質公畜9.3萬頭只,有效地推動了人工授精工作的開展和種公畜的推廣。

四是加大了種畜引進和推廣工作。2005年,全縣共引進各類種公畜555頭(只),其中引進細毛羊282只,絨山羊103只,卡拉庫爾羊137只,肉羊16只。向其他縣市推廣絨山羊種羊1164只。

五是實施了“阿克蘇地區百萬只優質肉羊工程建設項目”。2005年8月,肉羊項目在我縣正式啟動,結束了我縣沒有高品質肉羊專用品種的歷史。項目實施期間,培訓技術人員18名,新建了5座綿羊人工授精站,完成人工授精1240只,為項目下一階段的順利實施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主要經驗和做法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目標,為畜牧業大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畜禽品種改良工作是關系畜牧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畜牧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環節。為此,溫宿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畜禽品種改良工作,在資金、政策、人員、技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縣委朱崗書記多次率分管領導及農口部門領導深入基層調研,研究解決基層存在的實際問題,并要求畜牧、農業、水利、財政等有關部門及鄉鎮場領導,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努力把畜牧業這篇大文章做好。

(二)立足縣情、真抓實干,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畜禽品種改良工作的質量高低、效果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礎設施是否完善。為此,溫宿縣近年來十分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多方籌措資金,建設了一批標準化配種站,有效地改善了基層品種改良工作的條件。僅2005年,溫宿縣按照“財政補一點、技術員擔一點、鄉村出一點”的辦法,籌資50余萬元,新建了27個標準化黃牛冷配站,改建了9座舊配種站,并給每個配種站劃撥了10-15畝耕地。此外還利用世行貸款項目——溫宿縣畜牧業發展項目,新建暖圈60座、人工授精站4座、藥浴池2座、青貯窖1500立方米,極大地改善了基層條件,為提高品種改良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奠定了扎實的物質基礎。

(三)完善機制,強化管理,全面提高服務質量

在品種改良工作中,我縣不斷完善機制,強化管理,采取多種有效措施,保證了品種改良工作的順利開展。一是建立了較完備的黃牛、綿山羊普查登記制度。對轄區內所有母牛、母羊均登記造冊,既方便了管理,又便于配種工作的開展。二是基層配種站實行了技術承包責任制。養牛戶與配種員簽訂技術服務合同,可進行雙向選擇(即養牛戶可以選擇配種員,配種員也可跨鄉鎮服務),服務費可在物價部門規定的范圍內上下浮動,配種費在配種時一次性預付,懷胎檢查時如果是空胎則全部退還服務費。三是配種員實行

評議制度。配種員全部經過培訓,持證上崗,并在半年及年終接受畜主代表及鄉站干部的民主評議,凡評議達不到“良”以上等次的,均須再培訓,連續兩次評議不合格者予以辭退。四是嚴格執行“全改去勢”制度。近年來,溫宿縣按照地區“全改去勢”的要求,在春秋兩季全面開展去勢工作,保證所有劣質公畜全部去勢。五是狠抓種畜管理工作。我們

調整充實了種畜管理委員會人員,并嚴格按照地、縣品種區域規劃的要求,在種公畜的引進、使用、調配等方面嚴格要求,杜絕了亂引種、亂配種現象的發生。同時,在種畜合格證發放時嚴格把關,還加大了《種畜禽管理條例》的宣傳貫徹力度,使畜禽品種改良工作步入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

(四)加大培訓工作力度,狠抓技術隊伍建設

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技術隊伍,歷來是溫宿縣依靠科技進步求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為此,2005年,我縣特邀請新疆農業大學的6名專家教授來溫宿縣舉辦了一期畜牧獸醫“2+1”大專培訓班,來自基層的42名技術員接受了培訓。為使技術員開拓視野、學習經驗,2005年6月,我縣選派了20名技術骨干赴喀什、和田等地進行了為期10天的學習考察。為使肉羊項目順利實施,還選派18名技術員參加了地區舉辦的肉羊人工授精培訓班。此外,在各生產環節,縣站都派出技術骨干深入基層,現場培訓、指導。通過培訓,我縣的配種員的技術水平、服務質量都有了明顯提高。

三、2006年工作打算

篇3

一、圍繞目標體系這個重心,狠抓任務分解、實施監控和考核考評三個環節,突出目標管理的科學性

我們根據市委、市政府下達給我縣的目標任務,堅持從縣情實際出發,科學制定目標體系,并加強督導和考核,使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收到實效。一是實事求是制定目標計劃。在未下達目標計劃前,我們組織人員深入各鄉鎮、各部門進行走訪調查和研究分析,充分征求基層和群眾的建議,并堅持“分類指導、有所側重”的原則,將目標任務分解到了縣級部門、鄉鎮、工商企業等目標責任主體。二是因時制宜加強過程監控。目標計劃下達后,我們定期組織人員到責任單位檢查、督促目標計劃完成情況,采取“只看現場不聽匯報、只看實績不查資料”的形式,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幫助責任單位深入查找原因,幫助目標實施單位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對完成任務進度較差的主體給予通報批評。三是客觀公正組織考核考評。目標是否按期完成、是否讓群眾感到滿意,需要考核來檢驗和證實。為了把各目標實施單位的實績考核出來,實情反映出來,成效展示出來,我們采取了“零基考核”與“連續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對年度新增的目標任務,如招商引資和爭取項目等目標,只考核當年的成效;對具有連續性的目標任務,如產業培育、項目落實等目標,則考核計劃完成情況。同時,為體現目標考核的公正性,我們還采取了“交叉考核”與“巡察考核”的辦法,對共性目標任務,抽調同類責任單位的責任人參與考核,邀請縣委巡察組的老同志參與考核,并到農村、社區聽取群眾意見,對群眾感到不滿意的,則視為不合格。

二、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狠抓產業培育、項目爭取和招商引資這三個重點,突出目標管理工作的針對性

目標管理,不能“事無巨細,事必躬親”,須抓住縣委、縣政府工作的重點,突出工作的針對性。一是服務于立縣支柱產業的培育。圍繞縣委、縣政府“做大做強電力能源、機械冶金、農產品加工三大工業支柱,做大做強生豬、葛薯、水果、蠶桑四大特色農業”這一目標,我們在目標體系的制定、目標任務的監控等環節上,始終扭住產業培育這個重點,加強督辦與指導,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做強生豬骨干產業方面,我們為巨農實業公司落實了生豬品種改良項目資金60萬元,新發展了四個核心養殖小區。使全縣的生豬產業龍頭企業達到了3家,有力地帶動了生豬產業的發展。二是服務于特大項目的爭取。我縣將大上項目、上大項目作為培育經濟新的增長點來抓。目標辦充分發揮統籌協調、重點督辦的作用,看準一個,盯牢一個,成功一個。最終確定為四川核電站首選廠址的三壩鄉廠址在第一輪初審時排名第6位,面臨著在第一輪就會被淘汰的危險。面對此情形,縣委、縣政府及時調整了工作思路,要求從服務入手,用渴盼發展的熱情、發展富民的愿望感染專家。在這一艱苦漫長的工作中,目標辦多次督查督辦環境與服務工作,齊心協力形成了項目落戶蓬安最為關鍵的“人和”因素。三是服務于招商引資環境的營造。我縣抓住省政府正式批準保留蓬安省級工業園區機遇,掀起了“園區招商”熱潮,我們著重從優化環境促發展這個角度,加強軟環境建設的督促與指導,加大了對阻礙招商引資工作的人和事的懲處力度,提升了對外開放形象,增強了招商引資吸引力。今年,北京荷田、四川七環等龍頭企業繼天杰普華、天府興貴、金壇電化公司之后又成功入駐園區,五家企業累計總投資4.9億元,壯大了縣域經濟總量,提升了縣域經濟競爭力。

三、圍繞目標落實這個核心,狠抓力量集中、分線履職、動態任職這三個機制,突出目標管理的實效性

篇4

(一)強化領導,分工協作

黨工共建創先爭優活動是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要部署,是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h總領導高度重視,當作工會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一是實行縣總工會主席親自抓,分管副主席重點抓,業務部門具體抓的工作機制;二是按照縣委組織部黨群共建創先爭優的統一部署和分配的“兩新”組織工會組建任務,切實抓好工會組建工作落實,并及時將在工會組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困難向縣委分管理領導匯報,并在工作中不斷地實踐和完善;三是在工作責任落實上,做到“四有”:

(1)有方案。年初制定了《于都縣總工會度工會工作目標管理考評方案》,把工會組織建設工作列為工會工作目標管理的重要內容。

(2)有班子。成立了于都縣總工會“兩新”組織和“三類企業”工會組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工會組建工作組和工會規范化建設工作組。

(3)有具體操作性文件。縣總下發了《關于在“兩新”組織中加強工會組建工作,充分發揮企業工會作用的意見》、《關于切實做好“三類企業”工會組織建設工作的意見》。

(4)有責任分工。縣總下發了《縣總工會領導掛點聯系“兩新”組織工會組建工作制度的通知》,縣總機關干部分成三組,每組由一名縣總領導任組長,并將組建、規范化建設任務按區域、行業、按鄉(鎮)劃分,任務到組,責任到人,組宣部負總責,具體負責指導各組工會組建和工會規范化建設工作,做到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工會組建和規范化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二)注重宣傳,營造氛圍

搞好宣傳是搞好黨工共建創先爭優的重要工作。我縣在黨工共建創先爭優宣傳上,采取形式多樣的宣傳方法,一是會議宣傳。縣總工會凡召開工會工作會議,都把黨工共建創先爭優工作列為重要議題,反復說、反復講、反復強調;二是印發宣傳資料宣傳??h總工會印制了《工會組建工作學習宣傳讀本》1500本、《組建工會知識問答》1500本、《工會工作手冊》1500本發至縣機關各單位、政府各部門、鄉(鎮)、工業園區、企事業單位;三是媒體宣傳??h總把“兩新”組織組建工會的有關法律法規條款和黨工共建創先爭優的有關政策,領導講話,堅持每月在縣電視臺上輪播3天;四是出動宣傳車宣傳。我縣出動宣傳車12次,在縣城各主要街道、居民小區、工業園區、企業集中地和各鄉(鎮)圩場巡回宣傳《工會法》、《江西省實施<工會法>辦法》和《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五是在于都工會信息上宣傳。縣總做到在每期于都工會信息上都有基層黨工共建創先爭優活動的先進事跡和典型經驗及工會知識問答。通過形式多樣,廣泛深入地宣傳,在機關、單位、學校、工業園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上營造了黨工共建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為黨工共建創先爭優工作夯實了實扎的基礎。

(三)抓好組建,規范建設

為認真貫徹落實好市總工會二屆七次常務(擴大)會議精神,大力推進黨工共建創先爭優工作,我縣在工會組建上采取:

一是摸清底細,科學分類。縣總派出人員分別到縣工商局、民營企業局、招商服務中心、工業園區等部門進行調查摸底統計各類企業數,并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按照市總“倒排建會”工作法的工作要求,將開工投產一年以上應建未建工會的“兩新”組織按行業分別列出企業、單位名單,再根據組建難易程度,分成abc三類;二是講究方法,強力推進。采取“爭易攻難促中間”的建會工作法,強力推進“兩新”組織工會組建,即對容易的先爭取建立工會,對難點戶、釘了戶采取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逐個擊破的方法建立工會,通過抓兩頭,促“中間”企業的建會。至10月,我縣完成市總工會下達的工會組建任務110.37%,發展會員任務101.65%。新組建“兩新”組織工會65家,新發展會員3118人,其中縣工業園區開工投產一年以上90家企業全部組建了工會,有會員20965人。在“三類企業”工會規范建設上采?。阂皇浅闪⒔M織領導機構。成立了于都縣“三類企業”工會規范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二是搞好摸底??h總對“三類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職工、會員人數,工會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大排查、大摸底,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從中選出30家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好,職工、員工100以上,職工隊伍穩定,工會工作開展較好的企業工會作為度工會規化建設示范點單位;

三是任務到組。縣總機關干部分成3組,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總工會主席任總監,每個小組由一名縣總副主席任組長,每組抓好10家工會規范建設示范點;四是責任到人。要求各組嚴格按照市總工會規范化建設“十個有“標準,搞好每一項工作的落實,同時著重強調抓好會員登記管理、會員證的辦理、工會會議活動記錄、工會社團法人資格登記、工會辦公和活動場所的落實等5個大工作;五是嚴格實行獎懲制度。(1)工作紀律。規定9-10月縣總機關所有工作人員必須服從縣總和各組組長的統一調配和安排,無特殊情況不得請假或缺席,違者,按縣總有關規定執行。(2)獎懲辦法??h總機關干部職工年終工作性津貼的3%與工會規范化建設工作掛鉤。凡組建一家“三類企業”工會補助交通費、下鄉費50元,凡按“十個有”標準工會規范化建設到位,經市總工會檢查驗收合格的,每家補助交通費、下鄉費50無。至10月底,我縣30家工會規范化建設企業工會,按“十個有”標準基本到位。

(四)結合實際,狠抓企業文化建設

黨工共建創先爭優活動的宗旨是為基層服務,為職工服務。抓好企業文化建設是推動黨工共建創先爭優的重要載體。我縣在抓黨工共建的同時,大力開展企業文化建設,

一是抓好企業文化的基礎實施建設。(1)大力抓好企業文化的硬件和軟件建設。一年來,通過抓示范帶全面,全縣有80%的基層工會建立了“三室”即圖書閱覽室、娛樂室、活動室,有60%的基層工會建立了“三隊”即文藝隊、籃球隊、乒乓球隊,有30%的基層工會建立了“三廳”即歌舞廳、影視廳、健身廳。全縣工會系統培訓職工、農民工28933人,參加各類涵授、電大班學習職工、農民工683人,畢業的98人;

二是切實抓好企業文化“六個一”建設。“要求各企業”將企業文化編印成一本小冊子、建一塊宣傳欄、錄制一盒企業文化光盤、制作一套宣傳掛牌、舉辦一系列文體活動、開展一次學習交流活動。通過抓“六個一”活動,從而推動了我縣企業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建設;

三是抓好企業文體活動。(1)抓好企事業職工文體活動。要求各企事業工會每逢重大節日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開展形式多樣、職工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并要形式制度化、經常化;(2)抓好全縣性職工文體活動。縣總工會舉辦了慶“五一”&8226;勞動者之歌文藝晚會,與縣文化局等6個部門聯合舉辦了源青年歌手大獎賽,與縣委組織部等4個部門聯合在縣工業園區舉辦了黨建帶群建創先爭優職工文體周活動等大型文藝活動,通過縣總工會組織、企業出節目和節目評比活動,調動了企業和職工參與文體活動的積極性,推動了文體活動的群眾性和廣泛性;四是抓好企業文化特色建設。企業與企業之間,由于行業的不同、歷史的不同和特點的不同,他們的企業文化特點也不同。我縣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采取因企制宜的方法,根據不同企業,開展不同的企業文化建設。經過一年來的努力,我縣涌現了于都縣地稅局的行為文化、于都縣郵政局的團隊精神文化、格特拉克于都分公司的勞動競賽文化、江西以泰電子有限公司的人性化管理文化、于都怡信電子有限公司的發揮職工最大價值文化等大批特色文化。

篇5

,__縣人事勞動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貫徹落實全縣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縣紀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和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抓好五項重點工作,深入推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一是抓學習教育,促思想升華。開展以黨員領導干部為重點的反腐倡廉教育,把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納入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內容,組織領導干部專題學習反腐倡廉理論和形勢教育;開展班子成員上黨課活動,每季度安排一位班子成員為局機關黨員干部上一次黨課;開展廉政文化進機關活動,認真組織干部職工參加黨風廉政教育學習活動,并要求干部職工做好讀書筆記,撰寫心得體會;積極組織( )副科級以上實職領導干部家屬參加全縣開展的“廉內助”警示教育活動。

二是抓組織領導,促責任落實。成立__縣人事勞動局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小組,明確班子成員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分工,切實履行“一崗雙責”,把黨風廉政建設融入部門工作之中,統一部署、統一檢查、統一考核;建立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由黨組書記、局長與分管領導,分管領導與各二級局、科室簽訂責任書。

三是抓制度落實,促運轉規范。建立健全并認真落實黨內民主生活會、重大決策征求意見等制度,嚴格執行重大事項報告、廉政談話、財務一支筆審批和收支兩條線、二級班子競爭上崗等制度;不斷健全完善《內部管理規定》及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實現管理工作規范化;三是完善政務公開、黨務公開制度,規范政務公開、黨務公開欄,扎實開展網上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篇6

二、整合社會資源,借力發展。為構建青年創業行動的工作網絡,團縣委在充份發揮團組織網絡覆蓋面廣、工作機制健全等優勢的基礎上,積極借助于社會專業中介服務機構及政府就業管理服務處、人才中心的信息優勢、業務專長,整合各方的信息、人力資源,以掛靠的形式與社會中介服務機構聯合搭建服務青年的有形平臺。

三、規范服務中心的管理。團縣委在專門征求團市委、工商、人事勞動部門意見的基礎上,與金橋中介服務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對雙方的責任和義務作出明確規定。在職責分工方面,協議規定團委負責就業信息及縣城以外鄉鎮的招聘報名工作,用工單位的資質審查、面試等工作由金橋中心負責;在收益分配方面,青年就業服務[找文章到文秘資源-/-一站在手,寫作無憂!]中心作為非營利性組織,雙方各自職責范圍內的費用自行負擔,經營所得歸金橋服務中心所有,但必須從招聘所得中提取40%用于設立“重點工作獎勵基金”,對工作積極主動且富有成效的團組織及個人實行獎勵,從而提高鄉鎮團委的積極性。

四、統一各級團組織的思想認識。在報請縣就業管理服務處審批之后,團縣委專門下發了《關于建立__縣青年職業服務中心的通知》,要求各鄉鎮團委以成立“青年職業服務中心”為契機,做好青年就業服務工作。并于11月21日召開全縣青年創業行動專題會議,對青年服務中心的組建目的、運作方式、程序等作了進一步宣傳講解,會上還進行了現場授牌儀式,“青年職業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同時,由金橋中介服務中心出資統一制作的20塊“__縣青年職業服務信息欄”的牌子也交到了各鄉鎮團委書記的手中,各鄉鎮團委從此有了專門的團工作宣傳欄。

五、深化服務中心的宣傳工作。在縣城菇城報買下專欄,長年用于就業供求信息,同時要求各級團委積極利用宣傳欄、宣傳標語等進行宣傳,力求使每期招聘信息家喻戶曉,保證將信息傳遞到每一位青年。下一步,雙方將著手聯合籌建“青年創業信息網”,該網站將集用工信息、需求登記、工作宣傳、政策服務于一體,實現服務的網絡化,使青年就業、創業服務工作更加快捷、高效。此外,還印發了20__張《__縣青年職業服務中心聯系卡》,將青年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服務宗旨、聯系電話等印制于名片上,由各鄉鎮團委向基層散發,使全社會了解青年中心的工作,提高中心的知名度。

我縣的青年職業服務中心組建工作已順利完成,中心的業務剛剛起步,要做好這項工作,實現永續發展,結合我縣的工作實際,我們有幾點體會:

1、綜合考慮,爭取各方面的支持是基礎。青年服務中心的建立,涉及到工商、人事勞動等政府部門的審批、管理職能,在從業資格、業務開展、規費繳納等事項上都離不開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要從源頭上解決職業資格問題,預防法律糾紛,以成立相關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的形式,既可加強對青年就業工作的領導,又解決了服務中心的合法性、資格性問題。另外,應慎重選擇合作伙伴,多渠道對中介機構的信譽、業務能力、經營理念、社會關系等進行了解,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優先與基礎條件較好、信譽較高的中介機構服務合作。

2、明確責任、規范管理是前提。以掛靠的形式聯合建立青年服務中心,必然涉及到合作雙方的權益分配和職責分工,簽訂協議是預防、處理糾紛的重要手段,包括資金分配、責任分擔等關鍵性問題都要在協議中加以明確,這樣對雙方都有了約束,辦事也有了準繩,否則,隨著業務的開展問題便會顯現出來。

3、各級團組織思想是否重視、工作是否主動是關鍵?;I建青年職業服務中心本身不是一件難事,難就難在日常管理及正常運轉,這需要各級團組織在思想上統一認識,切實履行好自身職責,做好每一環節、每一次招聘服務工作。團縣委應堅決摒棄“只建不管”做表面文章的思想,如果只建了中心而團組織未發揮作用,一方面會使合作伙伴對團委失去信心,青年團組織失信于社會;另一方面,合作雙方也都付出了先期投資,若工作不到位,使本已有限的資源造成浪費,更重要的是團市委的工作任務難以完成。所以,為激發鄉鎮團委的積極性,在政治上,我們一再強調青年創業行動列為鄉鎮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在經濟上,從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獎勵基金,從而也部分地解決了鄉鎮團委書記開展這項工作所需的經費。

篇7

各位領導老師們上午好!

首先感謝縣局的領導,為我們提供了這次學習交流的機會。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學習兄弟學校的寶貴經驗,促進我們學校的工作。接下來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們學校校本研修的一些做法,請老師們給予指導。

跟大家要交流的內容有三點。

一、打造一個團隊

我們二小語文教師50多人,每個教研組10人左右。數學教師近30人,每個教研組5人左右。英語教師10人。音體美各學科的教師也都有8人以上。我們還成立了由專職、兼職教師組成的8人以上的科學、綜合實踐等學科教研組。每個教研組、每個學科組都是一個團隊,整個學校又是一個大的團隊。如何凝聚一個團隊的力量,打造一個有戰斗力的群體。

我們的做法:一以活動為載體;二靠評價措施引領。

我校開展的教學常規活動有(1)教研組內研究課(每學期搞一輪)(2)校級優質課、先進教研組評選(每學年評一次)(3)校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評選活動等(每兩年一次)。每項活動的開展都有相應的評價機制(如集體備課制度;優質課評選標準、先進教研組評比細則;校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評選辦法等)。

這些評價制度都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導、激發教師主動參與意識、團隊協作意識,起到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開展的各項教學活動也都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并且以評價團隊為主(譬如:教研組內研究課,每學期每人執教一節,每周最多安排一人講課。教研組要提前做好集體備課,講課時本組教師要全體參與聽課、評課。每個教研組內的研究課,分管學科主任至少有一半的課要全程跟蹤,并作為考核先進教研組的量化成績之一。教研組內研究課,又作為推薦教師參加學校優質課評選的依據。先進教研組評比細則中,教研組參加校級優質課評選成績作為先進教研組評選一項成績。年級組教師教學質量檢測成績差距大小情況也是先進教研組評選項目之一。(怎樣才能縮小教學成績差距,提高教學質量?參加學校優質課比賽如何取得好成績?實踐證明,搞好集體備課就是最有效的途徑。

集體備課、聽評課活動在提高一個團隊能力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下面說說我校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活動開展情況。

我校集體備課的形式有同年級組教師集體備課、跨年級組教師集體備課等。

(1)同年級組集體備課除全冊備課、單元備課外,我們更關注課時集體備課的時效性。(我們學校同一個年級的班級都在十個左右,任課教師人數比較多,具備集體教研的優勢和氛圍)。每天辦公時間各學科組都自覺進行集體備課,主要交流當天上課的情況,學生出現的問題,探討補救的措施,研究下一節課的教學。

(譬如數學課:課時集體備課要細化到,針對一個新知識點創設怎樣的教學情景,每個知識點掌握到什么程度,設計哪些練習題目,每個題目的練習意圖、知識拓展到什么程度,通過集體備課讓每位教師都要很清楚。)

通過課時集體備課,教師每次上課前能清楚把握知識核心,對提高教學質量,縮短教學差距起到很好的作用,老師體會到其中的好處,于是逐漸變成自覺地行動。

(2)跨年級組集體備課,(尤其是語文、數學這些學科,循環一輪需要五年的時間,更何況教材還在不斷更新。跨年級組集體備課、聽評課活動,使教師對所教知識瞻前顧后,統攬全局。是不同學段教師認知互補,解決教師本位知識缺失的有效的途徑。

為解決時間不夠用等矛盾,通常我們把簡單的問題,放到同年級組集體備課解決,把熱點難點問題放到跨年級組集體備課研討。

教學中我們還體會到:集體備課的設計方案只有放到實踐中加以檢驗,才能避免紙上談兵,眼高手低。因此集體備課之后,還要選擇一些典型、重點課時,由一位教師執教研究課、其他教師聽課、評課查找問題,大家再反思修改,完善教案,之后,再執教一輪研究課,在這樣的反復過程中,使設計的教學方案趨于合理。

(舉一個例子:一次學校教學研討會上,安排的課題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平均數》一課。當時備課組的老師們查閱了很多有關的課例及名家的課堂實錄,思路大致如下,課伊始,教師現場收集或直接出示人數不一樣多的兩個小組的比賽成績,讓學生比一比哪個小組成績好。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首先想到比總數,但,小組的人數不一樣多,比總數不合理,在這種認知沖突下,再引導學生思考比什么怎么比,引入對平均數的認識。教研組的教師討論交流后,也沒跳出這一思路??墒前醇w備課預設的方案,幾次的試講,每到這個地方,學生基本卡殼,幾乎想不到用平均每人的個數(也就是平均數)來比快慢,對此我們非常困惑,。

這時恰好市里要召開一次教學研討會,其中就有這節課,于是,我們特別安排備課組的教師參會認真學習,會上講課老師的思路與我們設計的思路、遇到的問題大致一樣。現場互動期間,我校參會的教師就我們的困惑特別向專家請教,結果我們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

帶著困惑,我們再來研讀教材,集體商討。教師教學用書上的一段話使我們茅塞頓開。平均數作為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量數,它有兩個作用(1)它首先可以描述一組數據本身的總體情況(2)其次是可以作為不同組數據比較的一個指標。原來我們在備課時,直接拿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實際上就是關注了平均數可以作為不同數據比較的一個指標,而忽略了它首先可以描述一組數據本身的總體情況這一作用。僅從“比較的維度”揭示平均數的意義,進而理解平均數作為代表一組數據水平的數,看似順暢,實則潛藏著學生難以跨越、教師也很難察覺的認知障礙與思維斷點。

正是有了這樣的認知突破,我們勇于放棄前面精心設計、反復試講的方案,又重新對課進行了深加工。我們從學校正在開展的“校園主持人大賽”活動入課,先給出本班參賽學生初賽時四位評委的打分,讓學生猜測參賽學生的比賽成績應該是多少,使學生經歷平均數產生的過程和平均數產生的必要,感受平均數可以代表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這一作用。接下來,通過決賽評委人數變化,使學生認識:平均數的虛擬性,平均數的范圍以及與這組數據中每一個都有關系等,進一步體會平均數可以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這一含義。有了這樣的鋪墊,前面困惑我們的問題迎刃而解。

當時,我想到的就是兩個字:“超越”,依靠團隊的力量我們做到了,我們至少超越了市級觀摩課水平。之后,這節課作為一節專題研討課又在縣小學數學研討會執教,得到大家的高度評價。透過這一實例使我們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

二、倡導一種精神

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但如果認真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我校教學常規細則中對教學反思有明確要求,并作為重點檢查的項目之一。倡導教師撰寫教學反思,同時也注重集體評課反思。每一輪磨課我們都要進行評課反思。

課堂上我們倡導學生合作探究、質疑創新。同樣,我們教師也要培養善于反思、勇于創新的精神。

所以,教研組、學科組執教公開課時,我們通常選擇有挑戰性的課題。

也是在一次學校教學研討課上,我們確定的一個內容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一課。因為,我們查閱了很多資料,但針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比較少,可借鑒的東西也不多,于是我們就選擇了講這節課。在備課過程中我們發現,現實生活中不規則的物體雖然很多,但真正涉及求不規則物體體積的例子卻很少。創設怎樣的情景更貼切,更能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在備學生過程中,我們產生靈感,學生們每天都在喝奶,奶是可以流動變形的,能不能從求奶的體積入課?在進一步的調查中我們了解到:有的奶袋上(如伊利純牛奶)既標注著凈含量250克,又標注著體積242ml;有的奶袋上(如伊利酸牛奶)只標注著凈含量180克。于是我們對學生做了這樣的問題調查:看到奶袋上的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其中學生談到:我想知道180克奶的體積是多少?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素材嗎,我們決定就從這樣的情景入課。在出示情景圖,學生尋找信息、提出問題后,教師把問題拋給學生,用什么辦法才能知道180克奶的體積是多少?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想辦法。小組討論后學生匯報的辦法有:1、把牛奶裝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容器,把它變成規則的形狀,測量出長、寬、高就可以計算體積。2、把牛奶倒入量杯等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里來測量體積。

接下來,教師拋出第二個問題,象牛奶、醬油等液體可以流動變形,可以采用上面的辦法求出體積;象土豆這種不規則物體,還能不能用上面的辦法直接把它變成規則的形狀來求它的體積?于是引入對求不規則物體(固體)體積方法的探究。排水法求不規則物體體積的辦法也就呼之欲出了。

教材插圖中是用排水法求西紅柿的體積,插圖中的西紅柿浸沒在水中。而我們在具體操作時卻發現,西紅柿放入水中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我們反復嘗試后認為,土豆更適合學生操作探究,于是把西紅柿更換為土豆。如果沒有親自實踐,這樣的錯誤就不會被發現。教材中的疏漏也是我們教育學生不唯書的好的契機。在學生自認為已經掌握了求土豆等不規則物體體積計算方法的時候,我們又提出讓學生測量西紅柿的體積。結果學生操作中發現西紅柿不能完全沒入水中。當不規則物體不能完全沒入水中時又該怎樣求它的體積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再次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把課堂延伸到課外。

正如一位講課老師說的:回想這大約一周的時間,我經歷過多次的備課、上課、反思、研究的過程,經歷著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也經歷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頓悟。磨課的過程如同蝴蝶的蛻變一般是痛苦的、難耐的、寢食難安的卻也是美麗的,如此一種痛并快樂著的感覺直到現在仍然縈繞與回味。置身于一個熱情高效、團結協作的團隊中,我無比自豪。我覺得:磨課過程對自己既有的教學行為、教學認識、行為習慣、策略運用等方面帶來比較集中的沖擊。更使我模糊的執教過程清晰化,目標定位準確化,課堂環節設置合理化,教學策略應用恰當化。我想,讓我們做個吐故納新的教育者吧!

三、搭建一個平臺

多一把尺子就會多一批優秀教師。每個教師都有他優秀的一面,只要給他一個展示的平臺。我校每學期都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教師搭建起相互交流,展示自我的平臺。

我校的網站,開辟了“優秀論文”“精品教案”“評課反思”“科研成果”等欄目,還專門開辟了教研組專欄供教師發表意見,展示成果。為教師搭建“百家爭鳴”的教學研究平臺。

教師博客展示活動,讓心與心交融,為教師搭建起交流平臺。

我喜愛的一本書演講活動,營造了濃濃的書香氛圍。

篇8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部署要求,從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健康養老需求出發,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資源共享,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不斷創新、融合、提升,基本建立起市域一體、醫養結合、跨界融合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機制建設,營造開放公平的發展環境

(一)強化組織領導。

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市長任副組長,部門及各區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明晰職責分工,量化考核指標,及時調度工作進展,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二)強化政策引領。

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關于深化養老機構醫療服務的意見》《關于促進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在財政投入、土地保障、稅費減免、投融資等方面,對營利和非營利性,公辦和民辦,內資和外資,實施同等的準入和優惠政策。建設健康服務門戶網站,開發掌上醫院,面向公眾提供預約掛號、健康信息查詢、健康教育、健康咨詢等服務。加快互聯網向康養產業延伸,整合防、治、養全產業鏈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在線健康測評、健康管理、健康干預等全方位服務。年內完成全市醫療健康數據的歸檔入庫,建成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養結合機構的遠程會診系統投入使用。

(三)強化資金扶持。

設立市、縣兩級專項資金,將部分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康養服務業發展。在機構建設方面給予補助,對新建的租賃的養老機構,省、市、縣分別按每張床位給予補助。在運營方面給予補助,按實際入住的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數量,給予運營補助。在重點園區的規模養老機構,內設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的,按其規模、檔次給予資金扶持;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內設養老機構的,按其規模、檔次給予資金扶持。建設健康服務門戶網站,開發掌上醫院,面向公眾提供預約掛號、健康信息查詢、健康教育、健康咨詢等服務。加快互聯網向康養產業延伸,整合防、治、養全產業鏈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在線健康測評、健康管理、健康干預等全方位服務。年內完成全市醫療健康數據的歸檔入庫,建成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養結合機構的遠程會診系統投入使用。

(四)強化人才支撐。

實施千名護理員免費培訓工程,調高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率。鼓勵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養老護理專業,市級再給予一次性獎勵。

二、創新康養模式,構建多元多層的服務體系

(一)民政事業服務中心創建“全國敬老文明號”。

一是加大投入。xx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占地60畝,總投資4000萬元。近年來,先后投入600余萬元,做到年年有項目、年年有改造,完善民政事業服務中心的功能。投資350萬元,新建了民政事業服務中心綜合服務樓;開通院民樓消防通道門,安裝自動消防報警和監控系統;創建園林式單位。今年計劃投資160萬元,重新修中心路面,修建連廊,購置智能升降椅3部。二是創辦全市首個公辦托老所。投資100萬元,xx市首個正式工商登記的公辦托老所——xx民政事業服務中心托老所掛牌運營,填補了xx公辦社會養老機構的空白。三是開展心靈慰藉工作。投資50萬元,與xx市人民醫院、xx康復醫院和xx市安定醫院對接,簽訂“醫養融合”服務協議,在xx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設立醫務室、建立老人健康管理檔案、心理咨詢室、康復器材室,為老人提供衛生保健、心理健康咨詢、醫療康復護理,加快向醫養融合型轉化。四是提升員工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2016年,出資12萬元,組織舉辦了首屆養老護理機構護理員培訓班,由人社部、民政部人事司和民政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聯合頒發證書,全市有110人參加培訓,民政事業服務中心護理員持證上崗率達97%,省民政廳政務網站予以刊發。五是開展打造“宜居干凈三院”活動。2016年,我局以創建“全國敬老文明號”為契機,以標準服務為準繩,以“干凈衛生”為抓手,開展打造“宜居干凈三院”活動,推行網格化管理,實行“主管院長負責制、‘三輪’驗收制(主管副院長自驗、院長復驗、局長三驗)、飄紅制、誡勉制”,收到預期效果。

(二)社會養老機構面向京津冀融合發展求突破。

按照“互聯網+養老”模式,投資50萬元,在民政事業服務中心建設了

12349居家養老呼叫服務中心,目前完成呼叫平臺等軟硬件建設,準備試運行,并與我市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對接。迎接京津冀區域化協同發展,按照“醫養結合、抓大促優”的思路,我市第一家社會養老機構——投資1億元的康樂源養老公寓項目主體工程已竣工,運營后新增養老床位500張以上。占地40畝的xx市中醫院醫養融合項目以PPP模式運作,年內啟動。占地50畝的安定集團醫康養項目,主要建設面向國內精神障礙型老人的養老機構,正在土地收儲;占地60畝的神農居醫院養老公寓項目正在辦理土地手續;占地280畝的大型醫康養項目已完成選址,將建設面向京津的大型醫康養樂園,xx的養老產業正在迅速崛起。

(三)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呈現大投入的局面。

2014年,我局制發了《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實施方案》,按照“完善提高一批、新建改建一批、精心打造一批”的工作思路,采取“村級主辦、互助服務、群眾參與、政府支持、因地制宜”的辦院模式,先后爭取上級補助資金355.5萬元,拉動鄉村投資1500萬元,支持新建擴建農村互助幸福院263個,打造了朱里口、新立灶、西高頭、周西等一批精品幸福院。與老年協會聯動推進,推動了養老、敬老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市后塘村老年協會摘得首屆“河北省城鄉社區示范性老年協會”稱號,我市坑西村宋金玲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稱號,我市老齡工作委員會努力向全國先進行列邁進。

篇9

一、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精準扶貧效益

做強傳統產業。支持明廟村發展壯大炒米產業,實施整村推進。三源糯谷種植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種子供應、田間管理、訂單收購全程服務,保障原材料品質;明廟炒米協會與農戶簽訂了炒制標準,杜絕添加食品增白劑膨化劑;陸谷香食品有限公司注冊“味”商標,實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目前全村從事炒米生產的農戶達到120戶,戶平收入10萬元左右。

做大特色產業。鵝業在陸嶺、子文村建成年出籠10萬只的肉鵝養殖基地,直接經濟收益150萬元;、、村擴大傳統荸薺、慈菇種植規模,連片面積達到8000畝,每畝增收2000元以上;天鑫米業在高當村實施整村富硒稻種植2000畝;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子文村建成富硒稻蝦共用基地1000畝;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片區建成精品有機藕基地2800畝;超越苗木、墾農苗木等7個苗木專業合作社利用荒山、荒坡優勢,建成苗木基地2100畝。

二、擴大產業規模,夯實精準扶貧基礎

擴大土地流轉規模。我們以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為契機,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400畝,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200畝,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100畝,墾農苗木等7個苗木合作社流轉土地2100畝。全鎮土地流轉比例達到17%。

擴大農業裝備規模。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購置大型農機具400多臺套,無人機2架,全程社會化服務能力達到3.5萬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鋼構大棚55個52畝;鵝業建成年屠宰肉鵝100萬只的加工車間1.8萬平米;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800萬斤標準倉儲1個,投資500萬元的藕粉加工廠已完成征地選址工作。

三、彰顯產業效能,創新精準扶貧模式

一是土地流轉模式。主要為片區低產田升級改造地塊流轉,土地價格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入前的80元/畝提升到350—450元/畝,群眾每年直接獲利220萬元。

二是帶田入社模式。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郭大、駱駝、高當、子文等村貧困戶33戶,保底收益每畝1000元以上,并為貧困戶提供在合作社就業崗位,增加打工收入。

三是土地托管模式。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托管無勞動能力貧困戶8戶31人,以畝平產量按市場價格與農戶直接進行結算,解決貧困戶無力種田的難題。

四是提供設施模式。立體養殖專業合作社為2戶貧困戶提供鋼構大棚5個,戶平增收2萬元;鵝業為子文村及周邊12戶貧困戶免費建設小型肉鵝養殖基地,戶平增收1.5萬元,解決了貧困戶資金不足的難題。

五是提供就業模式。食品公司提供崗位10個,食品創業園提供崗位30個,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提供崗位1個,實現貧困戶就近就業創業,年工資可達1.2萬元。

六是入股分紅模式。陸谷香食品有限公司吸納貧困戶 1戶2人;食品有限公司吸納貧困戶9戶12人。貧困戶以土地或勞動力折算股份,參與合作社日常經營,年末按股分紅。

七是提供全程種植服務模式。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23戶80人,為貧困戶提供精品藕種植技術,農戶自主經營、自主銷售,在傳統種植的基礎上畝平增收500—1000元。

篇10

汝城縣大坪鎮毗鄰廣東,106國道橫貫鎮區,總人口30010,是全省第二大鐵礦區。2003年下半年以來,由于鐵礦市場看好,外來企業、縣外流動人口增多,涉礦矛盾糾紛驟增,社情復雜,治安形勢嚴竣,維穩任務艱巨。2007年鎮黨委、政府立足鎮情,對癥下藥,制定了爭創“平安大坪”、“先進鄉鎮”的目標,社會治安進一步加強,公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得益于從三個方面運力。

一、凝心聚力,切實加大綜治投入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大坪鎮黨委、政府對政法綜治工作高度重視,毫不吝嗇,“優先保證經費、優先保證人員、優先保證時間”。一是工作經費逐年加大,到2007年僅上半年鎮財政就投入經費18.6萬元,村級投入2.8萬元,企業投入6萬元。二是機構網絡日臻完善,加大了鎮綜治辦、司法所、法律服務所、鎮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公安派出所建設,在全縣率先組建了大坪鎮治安巡邏隊,現有專職隊8名,均為近年優秀退伍軍人。三是人員素質顯著提高,鎮綜治辦配備了3名綜治專干,皆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全鎮20個行政村都配強了調解員和治安信息員,除城溪、平灣兩個偏遠山區村外,其他18個行政村的調解員均具有高中學歷。近3年來鎮綜治辦每年對村主干、治安員、調解員、鎮治安巡邏隊員進行法律知識、調解技巧、安防技能培訓。

二、重拳出擊,嚴懲違法犯罪分子

大坪鎮對違法犯罪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堅持重點整治、專項整治和集中整治相結合,建立健全了經常性工作機制。一是在礦業秩序整治上常抓不懈。在抓好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有序運營的同時,擺在眼前的突出問題是以走牛垅為重點的礦區非法采礦問題。今年,大坪鎮密切配合縣公安部門、礦管部門或者獨立組織整治行動12次,出動人員600人次,對礦點進行嚴厲打擊,控制抓獲了3名違法人員。二是在嚴打整治上常抓不懈。對黑惡勢力堅持露頭就打,嚴防坐大成勢,對以何冬清、李超為首的犯罪團伙殘余分子嚴密控管、窮追猛打。同時充分發動群眾,調動一切社會力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增強廣大群眾安全感。今年上半年共偵破刑案17起,查處治安案件50起。三是在專項整治上常抓不懈。對地下“”賭博問題發現就抓,對現象進行嚴密控管,開展“四爭四到家”活動,繼續鞏固了無鎮村組的成果,對黃賭現象,緝槍治爆也進行了幾次聲勢浩大的專項查處工作。針對大坪鎮列入禁毒重管鄉鎮的現狀,加強涉毒排查、打擊處理,管理幫教工作,11名涉毒人員落實了“四幫一”的幫教措施,無復吸現象。四是在市場整治上常抓不懈。大坪鎮建立了圩日值班,三輪車、家用車不入內;閑日巡查,車輛不滯留路面的制度,有效地保持了道路暢通和市場正常秩序。五是在重點整治上常抓不懈。對重點地區、重點部位進行劃分,包片包區、責任到人,對學校及周邊治安的三室兩廳、網吧、出租屋等清查整頓,暫住人口100%簽訂責任書,管理到位。

三、標本兼治,提高整體防控能力

大坪鎮企業多,外來人員多,矛盾糾紛多,企業穩定事關全鎮穩定。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深入礦山企業、村組調研了解情況,找準癥結,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了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群眾安居樂業。一是打造平安礦區,堅持內控與外防相結合,全面提升企業防控能力。內控上全面推行企業綜治“十定十防”(即定人員、定機構、定經費、定制度、定方式、定責任、定熱線、定領導、定星級、定基地;防安全事故、防災情發生、防環境污染、防案件發生、防重大糾紛、防賭毒人員、防車匪路霸、防現象、防、防失控脫管);在外防上,今年大坪鎮安排了8名領導和9名干部組成礦區矛盾糾紛協調服務組,實行領導包案制,對企業糾紛實行了“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四個一”工作模式。半年來共調處企業矛盾42起,實現了企業穩定。二是排查矛盾糾紛,每月進行一次地毯式的摸排活動,加強矛盾糾紛訴求事項、重點人物等摸排,及時掌握預先防范,從小從早從快解決。三是用好“三調聯動”,大坪鎮建立了三調聯動工作機構,健全了三調聯動制度建設,加強了部門協調配合,嚴格按照“四個一”的要求,切實抓好矛盾糾紛調處。今年全鎮調處各類矛盾糾紛68起,人民調解42起,三調聯動26起,調處成功率達99%。2007年2月14日,發生了恒源公司民工意外死亡事故一案,大坪鎮組織了由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組成調處工作組,充分利用各種調解手段,深入細致做工作,取消節假日休息,通過歷時半個月的時間,成功調處了這起案子,消除了隱患。大坪中學5•2發生后,大坪鎮迅速組織了由多個部門組成調處工作組,通過三翻五次的說服教育,協商協調,不到一周時間,就成功地調處到位,排除了重大隱患。同時,三調聯動在礦區遷墳、補償等問題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