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1 07:16: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離騷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離騷教案

篇1

一、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意義

自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之后,高中語文教學正沿著一條科學的軌道發展,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教師以自身為教學主體,形成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而改革之后的高中語文教學,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以學生全面發展、自主學習為主,在講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多的是注重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文學素養的提高,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不僅要從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開展,更要從實際出發,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性提高策略

1.設計教學方案

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語文教案對于調節課堂氣氛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北師大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再別康橋》一課,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可以將文章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想象作者與康橋告別時的場景,或是想象自己在實際生活中與他人分離的場景,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創建語境環境

創建一個良好的語境環境,能夠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例如,北師大版高中語文教材中《荷花淀――白洋淀紀事之二》一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使用一些引導語,讓學生有身處時期的感受,接下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講述這篇文章的具體內容,或是教師有情感地為學生朗讀此篇文章。

3.以故事法授課

以故事法授課是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例如,教師在講授《離騷》一課時,可以加入作者屈原的故事,如屈原如何從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后被貴族排擠而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的故事,一生滿懷抱負,在何等情況下寫出了《離騷》《懷沙》等著名篇章。

4.開展課外活動

篇2

1.宣布訓練重點①理清全文的層次,重點了解古今語匯的演變;②用本文闡述的道理解釋古漢語中的一些語言現象。

2.整體感知布置學生速讀全文,概括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內容,即完成練習一。

教學任務基本完成時,教師可作如下小結:課文第一部分以《鄒忌諷齊正納諫》為例,從總體上展示語言演變的概貌,說明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變化著的。第二部分以語匯變化為重點,闡述語匯變化的種種不同,說明語匯變化最快、最顯著的特點。第三部分用舉例的形式簡要說明了語法和語音的變化。

3.點擊“重點”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第二部分,盡量用“原文”回答練。教師在講析“答案”(參見《教師教學用書》時,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分類、比較、舉例、引用等說明方法的綜合運用,增強感性認識。

4.心領神會在梳理課文內容特別是研究課文第二部分的基礎上,經過討論,要讓學生自我感悟,達成以下共識:①古今語匯變化較大,閱讀古文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非今。②社會上出現的已經約定俗成的新的語匯和新的表達方法,要認真掌握和使用。③語言的演變具有階段性、規律性,因而有些詞義、有些說法、有些句式要區別對待。④學習語言是一輩子的事,要下真功夫才能學好。

5.遷移訓練圍繞練習三,先由教師提供一些實例給學生分析;再分小組編輯手抄報,手抄報的內容要求從不同角度展示語言在演變這一現象。

示例(注意加橫線的詞語):

①語音——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cui,今讀shuai)。(賀知章《回鄉偶書》)

②語匯——小大之獄(訴訟案件;今多指監獄、官司或罪案),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③語法——不吾知(即“不知吾”,賓語前置;今很少有這種用法)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屈原《離騷》)

④現代漢語中保存古代漢語的意義和用法:a.疑惑是載著黃昏,沿途散下它陰暗的影子,遂(于是;今很少單用)又自近至遠地消失了。(何其芳《黃昏》)b.有一時,就是民國二三年時候,北京的幾個國家銀行的鈔票,信用日(名詞直接作狀語,一天一天的意思;現代漢語里名詞不直接作狀語)見其好了,真所謂蒸蒸日上。(魯迅《燈下漫筆》)

⑤社會上出現的新詞語——作秀(意思是炫耀,做作,故弄玄虛,含著詼諧調侃的味道,帶有輕微諷刺的傾向)、酷(形容一切有個性、有特點、與眾不同的事和物)。

教案點評

《語言的演咬》盡管屬于節選,但它的篇幅較長,涉及的知識點也多,適宜長文短教。即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總要求確定該文的訓練重點,力爭在兩課時內攻其“重點”,不及其余。

(設計B)

教法展示

1.用導語激發學習興趣導語:常聽說,高考卷中出現的似曾相識的作文,被評卷教師說成是由考生“克隆”出來的;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也往往被人們戲稱為是如何如何“克隆”的。由此可見,“克隆”這個新詞已不單指無性繁殖了,它的使用范圍在擴大,它的涵義在發生變化。對于這種現象,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如是說:“世界上萬事萬物卻永遠在那兒運動、變化、發展,語言也是這樣。”

2.由《鄒忌諷齊王納諫》引文切入要求學生齊讀或背誦引文之后,閱讀分析文字,并作標記、思考、歸納,總體上了解語言演變的概貌。

3.引導學生完成統所設計的結構提綱可以逐段朗讀,逐空填寫,適當補充和解釋古漢語中的類似的語言現象。

4.閱讀課文第三部分,大致了解語法和語音的變化情況。

5.比較閱讀用一節課的時間要求學生將《語言的演變》和《語言與文學》作一比較,列出發言提綱,談談兩文的異同。通過比較閱讀,希望一石三鳥:加深對兩文的理解,培養鑒賞能力,訓練口頭表達。如果課業負擔不重,可以讓學生課外將“發言提綱”整理成文。

教案點評

《語言與文學》和《語言的演變》,共同的話題是“語言學”,且都是從語言的三個要素——語音、語(詞)匯和語法——切入的。有所不同的是,前者側重論證“語言與文學”的關系,后者著重闡述“語言的演變”。基于此,教學時既要注意兩者的共性,又要突出它們的不同,通過比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設計C)

教法展示

1.一讀課文,弄清“大小分類”,完成練。朗讀時要求全面仔細,逐字逐句。

小結:課文第一部分從總體上舉例說明古今語言是不斷變化的,并分“三種情形”進行說明。第二、三部分把語言的演變分為三大類:語匯、語法和語音。大類之中分小類,如將語匯的消長分為舊詞消失、新詞出現、外來詞滲透等,將古今詞義的變化分為詞義縮小、擴大、轉移、弱化等,將事物名稱的改變分為詞語替換和忌諱引起詞語的變化等。

2.二讀課文,了解三種舉例類型。重點朗讀課文一、三部分,以默讀為主。

小結:課文中出現了三種舉例類型:一是假設舉例,如第一部分假設孔子與顏回、子路談話,朱熹闖進去完全聽不懂說什么。二是典型舉例,如為說明古今漢語差別大而舉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一例。三是列舉舉例,如用形聲法說明漢字無論聲母、韻母、聲調都已有很大變化時,就列舉了“江、潘、泣、提、通、路、龐、移、諒、悔”等例字。

3.三讀課文,領悟比較和引用說明方法的妙處。為節省時間,可單以第二部分為例進行朗讀,漸漸領悟。

小結:沒有古與今的比較,就無法說明語言在不斷變化;不引用文獻資料,就只好空對空地發一番議論而已。課文很好地運用了這兩種方法,大大增強了說服力。

4.課外完成練習三,方法參見設計A。

(王國彬《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2)

篇3

關鍵詞:中職 語文教學 審美教育 感知美 鑒賞美 創造美

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舊的教育方法與教育內容逐漸被新的代替,中職語文教學改變原有教材施教的方式,更多關注審美教育。中等學校新課程改革標準也對審美教育進行倡導與規范:“審美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情、知、意的全面協調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發展投入更多的關注,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美的召喚與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審美情趣與審美意識。”中學新課改革標準立足于長遠方面,體現了對學生道德與情感的規范與培養,對于中職教育來說,審美教育也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此,對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討論的實際價值重大。

一、中職語文教學和審美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必然結合

對學生美的教育就是對學生的審美觀進行積極健康的引導,在審美能力與創造美的能力上進行發展,自古的教學都離不開對學生道德素質與高尚情操的培養,著名思想家黑格爾曾經說過:“審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養……借助修養才能了解美,發現美。”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是及其重要的,美能感化生活,熏陶本心。

中職語文教學是建立在工具的使用、審美的實施與思想的層面三個維度構建的學科。作為教學的實施者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理應從美學規律出發,教育學生從教材中感受美、從生活中創造美,將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前提作為最終標準,不斷引導學生提高鑒賞能力,探討中職學生接受審美教育迫切性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中職學生在入學時門檻較低,入學分數不高、文化內涵與審美素養也不高;另一方面是因為中職學生年齡相對不大,心理與生理發展不成熟,對美的追求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的從生活中發現美。如果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結合審美教育,用美的魅力與審美的樂趣來吸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中職學生的審美內涵。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教師自身具備審美能力

21世紀以來,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學生要想從復雜多變的社會中生存發展,就需要有一雙明辨是非的雙眼,要想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思想觀,是他們從稚嫩走向成熟的關鍵,也是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因為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要靠教師,所以對中職語文教師審美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教師的審美能力強,他們在教學中、在教材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挖掘出更多更美的東西,就能在平日的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的審美行為,就能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斷美和創造美,就能真正達到諦造美育教學、培養學生道德情操的目的。

(二)立足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

在對中職語文教材進行仔細研讀中,筆者發現很多美的因素包含在字里行間,在教材選文的形式上,詩歌具有韻律美,散文具有神態美,小說具有情節美、議論文具有理性美、說明文具有內容美。從內容上看,有山水景物之美,有人文物狀之美、有科學文化之美……而想要讓中職學生發現教材中的這些美,就需要教師為之創造有力的教學環境,反復熏陶。

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加強文選品味。給學生選擇審美感染力強的文選,實施板塊教學;巧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引導學生感受美。美的事物需要發現,對于感受性不強的中職學生,教師在教學環境的布置中應多下功夫。教師應學會利用現在化設備制作精良的課件來輔助教學。例如在講授《離騷》時,就應該在教案PPT中加入古琴奏樂來增強感染力。

(三)重視教材,挖掘學生對對美的鑒賞能力

語文教學中對美的發現是建立在文本的深入剖析之上的,想要發現美,必須植根教材文本,精研字句,選擇切入點深入探討美學價值。在教材的深入學習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例如小組研讀,集體討論的方式、學生自主研究,教師解答疑問的方式等。教師立足文本,帶領學生深入剖析教材,理解了文字背后的內涵意蘊,就能夠發現美的所在。

(四)多管齊下,培養學生對美的創造能力

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的本質就是幫助學生掌握審美,能夠藝術的生活,所以,教師審美教育最終目標是幫助學生擁有創造美與表現美的能力。抽象的美如果想要靈活的表現出來,在語文教學中需要多寫與多說。寫作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感受美文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寫作實訓,對發現文章中的優美之處加以模仿。這種多寫的方式既能夠讓學生對語文教材中的美有更深的了解,又能夠對學習到的美加以運用與創新。多說與多寫類似,在語文教學中給學生說的機會與權力,可以通過學生演講的方式讓學生說出學到的美,也可以通過課堂小品、相聲或者廣播情景劇的形式讓學生展示美,這種互動形式的效果比教師一人課堂教學更為顯著。還可以將課堂教學與藝術元素相互融合,幫助學生接受審美教育,提高創造美的能力。

三、結束語

語文是一門人文類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與思想道德上有重要作用,在社會意義上,語文教學更擔負了學生審美教育的社會使命,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與學科性質,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融合審美教育, 在具體教育實施中,應結合中等職業類學生的特點,在教學要求中因材施教,依托不同的教學條件在教學環境、語文教材與教學方法等方面對學生實施審美教育,使學生都能夠發展成才為具有審美能力、具有創造美的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桃麗.中職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初探[J]. 才智,2014,26:101.

篇4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在這個距離高考僅有一百天的莊嚴時刻,我們高三全體師生聚集在這里,舉行2011屆高考一百日誓師大會,我們將互勉互勵,立志苦干一百天,激流勇進將夢圓,實現人生的理想,再創人生的輝煌。

同學們!從我們跨入高中的那天起,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孕育著自己的理想,為了這個理想,我們披星戴月、寒暑不停、風雨無阻。

三年來,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同心同德,齊心合力,確定了共同的奮斗目標,著力營造良好的環境,相互激勵,憑著我們老實、踏實、扎實的態度為實現我們的目標拼搏著、奮進著。

三年來,有許多優秀的老師不斷地加入了我們這個隊伍,有許多優秀的同學不斷壯大了我們這個隊伍。我們摸爬滾打,與困難斗爭,與時間賽跑。在無數次的錘煉中,我們的同學憑著自己的毅力和實力,在高一、高二的道路上,大步流星,奮起直追,奪得了農村中學的第一。

這就說明:我們的學生有志氣、有實力,我們的老師有毅力、有水平。然而成績只能代表過去,當今我們面臨的是基礎的夯實、弱科的補救,是兄弟學校針鋒相對的挑戰、更是激動人心的六月高考。做好這些需要再堅持一百日,為此,我向大家提出如下五個要求。

1、希望你們進一步強化奮斗的目標,知道怎么去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每天學習富有主動性,積極地去探討問題,攻克難關,培養濃厚的興趣,健康的情感、堅強的意志、,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

要知道:播種行為,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命運。希望大家展示你個性品質中最優秀的一面,為了自己人生的成功自強不息!

2、希望你們樹立勤奮主動的求學精神,苦學樂學,勤思巧問;要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有恒心有毅力,用理智的頭腦,戰勝一切困難。要養成嚴謹的思維方式,冷靜細致的做好作業搞好考試,重視書面表達;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課時要知道應該聽好什么,記住什么,要學會聯想和想象,學會串聯前后知識,不要專等老師答案,要開動自己的腦子。

3、希望你們調整好學習心態。同學們,你們是十七八歲的學生,是充滿希望和生機的青年,幼不學,老何為!縱有千百個理由,你都不能放松更不能放棄學習,學習就是你的使命和天職,是為你將來奠基的必備的手段,所以你必須要學習。

進教室、出教室、在寢室、在食堂和走出校門,隨時隨處都要有意識地展示自己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自信自強的青春形象。

現在我們當中有少數同學常常顯得無聊乏味,成天沒精打采的,昏昏欲睡,消極處世,對學習和人生抱無所謂的態度,老師壓,他就動,老師松,他就松,缺乏上進心。這些同學,應該選好自己的目標,雷厲風行,干脆利落,要讓力量貫注到你的每一根神經末梢,堅實地走好自己高三的每一步,多作自我思考,多想想自己過去那些成功的往事,尋找勝利的法則,為明天擁有更廣闊的人生平臺扎實努力。

4、希望和老師、父母增進了解,打好配合。

首先要理解老師。同學們,為了提高同學們的成績,我們的老師想方設法,不辭勞苦。班主任老師披星戴月、早出晚歸;科任老師反復研究教案,精心做好課件,認真搞好輔導,有的教師把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了學生身上,連自己的孩子也管得很少,尤其是晚上。

當我們的老師在辦公室為大家批改作業的時候,誰知自己的孩子靜靜的在沙發上睡著了;當我們的老師在為大家上輔導課的時候,誰知自己的孩子還在傻傻的站在窗前,等待父母的歸來;為了工作,孩子,只能帶到辦公室來做作業,家務,全落在了愛人的肩上;更有遠道的老師一星期才回家一次,有的甚至一個月才回家一兩次。很多老師還帶病堅持工作,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些是我們許多人所不知道的。

同學們,不被人理解是痛苦的,歷史上的屈原、司馬遷不都是這樣嗎?然而,屈原受排擠而賦《離騷》,司馬遷遭不公而著《史記》。我們的老師不會面對困難而退縮,他們只是想讓我們明白,他們的付出都是為了工作,都是為了你們,做到問心無愧,因此,同學們要尊敬老師,理解老師。

再次要理解父母。同學們,當你們白天上課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正冒著嚴寒酷暑辛勤的勞作;當你們晚上進入夢鄉的時候,我們的父母還在燈光下加班加點;當你們大手大腳的花錢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正在節衣縮食;當你們嫌他們嘮叨啰嗦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正在家里忐忑不安地牽掛著我們。

聽了這些,難道我們會無動于衷嗎?所以,我們要聽從教誨,配合老師,提高成績,健康發展。

5、希望你們強化學習意識,從小處做起。

一是不要急躁,學會清理,花一個小時,坐下來,將高中三年的書籍一本一本地清點出來,看到底有多少本,然后逐一分類,做到對各科的教材心中有數,并形成一個總的印象。

二是讀熟讀活教材,同學們,打好基礎首先就是要我們掌握教材,目前最大的復習就是熟讀教材。將教材知識形成系統,明白這一科共有幾個單元幾章幾節,講了幾個知識點,充分利用列表的方式,使本科目所有的知識點都盡歸表中,這樣你就可以綱舉目張了,往后的查漏補缺就有了可能。

三是充分利用原來的課堂筆記、作業本、考試試卷,積累經驗教訓,尤其對經常出錯的要格外留意,不犯同樣的錯誤。

四是向課堂45分鐘要成效,同學們,高三是知識點、信息點、應考方法全方位奔向你的時候,課堂不認真就無法牢牢把握住復習的主動權。同時要做好每一套練習題,把平時的訓練場當戰場,你的意志、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五是珍惜寶貴的時間。同學們,光陰寸隙流如電,風霜兩鬢白如練,時不我待,人生路上所有的坎坷與跌倒,讓我們一起走過。

未來的日子里,還有許多機遇掌握在你的手中,還有許多奇跡等待你創造,一代文豪泰戈爾曾經說過:錯過太陽的時候,你在哭泣;可是當你哭泣的時候,你又錯過了星星。因此,珍惜時間,把握現在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同學們,青春就應該胸懷大志,就應該將豪情寫在臉上,用挑戰與成功來詮釋生命的內涵。一百天的時間內,也許對你們會有更苛刻的要求,更艱苦的訓練,更嚴厲的批評,也許會令你們倍感緊張,但我們相信大家能夠理解,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夠出類拔萃,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夠有所作為。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結構

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

思想

老子《老子》;孔子“五經”

諸子百家

科技

天文

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十九年七閏

《甘石星經》

物理

《墨經》

文學

《詩經》

屈原《離騷》;諸子散文

藝術

《婦女鳳鳥圖》《御龍圖》嵌錯賞功宴樂銅壺、編鐘

醫學

扁鵲與四診法

教學建議

復習課設計

第七節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

在講述本課內容之前,引導學生回憶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點,了解這一時期文化發展的時代背景。

一、思想

本部分內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本部分知識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教師可以在學生回憶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加以補充。并引導學生對各思想家的思想進行評析。

二、文學

本部分內容包括《詩經》、屈原和諸子散文。《詩經》、屈原這部分內容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教師可以在學生回憶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對于初中課本未涉及的內容加以強調。

在講述諸子散文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已學過的語文知識了學習這部分知識。并讓學生認識到諸子通過其散文向世人闡述其思想。

三、藝術

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歷史圖片講述這部分內容。

四、天文和物理

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天文成就,學生在初中就已經學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已學內容。并強調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領先的時間。

戰國時期物理學的發展是以前學生沒有學過的,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當時中國物理學取得的成就。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補充。

五、醫學

本部分內容學生也已學過,教師引導學生簡要回顧即可。

重點——對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綜合認識

在春秋戰國這一歷史巨變時期,代表社會各個階級和階層的人們從各自經濟、政治利益出發,形成了各種學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學派。

儒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斷于法”,實行法治,強調暴力統治;道家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補性。經過秦、西漢初年的治國實踐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在動蕩年代,軍閥割據,難以用儒家路線實行全國大一統,而法家路線卻能收到這樣的效果;在動蕩結束之初,人口凋弊,生產破壞,應該實行道家無為政治,與民休息,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當國家穩定,走上正常運行軌道之后,不能再實行嚴刑峻法的暴力統治,而以儒家路線為宜。三者之間表現出了互相融合趨勢。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線為基礎,以法家路線為輔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統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構筑了傳統文化中的人道主義精神;道家思想,構成了封建正統思想中的哲學基礎;法家思想,成為歷代進步政治家改革圖強的理論武器。三者的綜合,共同構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重點——對孔子的評價

自漢代至清朝,被尊為“圣人”的孔子一直被尊崇。“五四”時期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被否定。建國以來,對其評價更是經歷了一個大起伏過程。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對其是譽毀不一,先是肯定其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在強調階級斗爭的年代,又受到了批判。“”期間,孔子被全盤否定。在””結束以后,開始公正客觀地評價孔子。綜合建國以來對孔子的評價,主要觀點如下:

關于孔子的階級屬性:一派觀點認為孔子是封建文化的代表,也是新興的地主階層的代表,其思想保守多于進步,妥協多于反抗。這派人多數持西周封建說。另一種觀點認為,孔子是奴隸主階級的思想家。有人提出,孔子生活在奴隸社會,但順應了社會變革的潮流,是奴隸主階級中的改革派。

關于孔子的思想結構:第一種觀點認為“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第二種觀點認為“禮”是孔學的核心。還有人認為“仁”與“禮”組成孔子的思想核心。

關于孔子思想與社會、文化的關系:有人指出,孔子是國際性的歷史人物,其影響遠及世界。也有人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國長達二千余年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與思想基礎。孔子學說成為歷代統治思想的基礎,但又是封建時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

關于孔子與當代及未來社會的關系:一種觀點認為,儒家思想作為歷史的產物,只具有學術研究的價值。另一種觀點認為,孔子及儒家思想不僅有研究價值,而且作為一種精神資源,有著實用價值,對現代化建設事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則從知識經濟新特點角度,拋棄了過去一貫尊奉儒學的觀點,認為儒學不符合當代社會的實際。

難點——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繁榮局面形成的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現了文化繁榮的局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其原因如下:第一,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思想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第二,階級關系的變革、奴隸制的崩潰、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會變革,為思想文化的繁榮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三,激烈動蕩的社會環境和社會變革,使得思想異常活躍,迫使人們去思索,眾多思想家從不同角度發表見解,從而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第四,各國統治者基于爭霸戰爭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紛紛網羅人才,優待知識分子,讓其為爭霸戰爭和社會變革出謀劃策。這種寬松的環境和優越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榮。第五,私學的興起和講學之風的出現,造就了一批有知識、有才干和敢于表達自己政治觀點的思想家。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強,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擴大,豐富了華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榮。

典型例題

例1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學派眾多,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有()

①社會大變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躍②各國國君為富國強兵紛紛養士③學在官府局面的改變,貴族對教育的壟斷被打破④科技生產迅速發展,唯物主義戰勝了唯心主義

A.①②③④都正確B.①②③④都不正確

C.①正確,③③④不正確D.①②③正確,④不正確

答案:D

例題分析:此題旨在培養學生對照材料觀點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該題是一道復合選擇題,只有經過了①、②、③、④項的首先篩選,才能在A、B、C.D四項中得出正確答案;經分析理解可知:①是背景,②③是史實,唯有④項中科技生產“迅速”發展不妥,唯物主義“戰勝了”唯心主義更不對;因此D項是正確答案。

例2閱讀下列材料

“欲天下之窗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又說:“(戰爭)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落斂,……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

請回答:

(l)上述思想是我國戰國時期_____、的思想,這一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

(2)從哲學的角度分析在階級社會里,上述思想能成為現實嗎?

(3)從歷史與現實的角度分析上述思想有何積極的進步意義?

例題分析:本題提供了墨子有關戰國時期兼并戰爭的一段材料,主要從歷史和政治的角度,考查對這段材料的理解。回答時,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聯系先秦時各派思想家的主張,提煉出材料的“兼愛”“非政”思想。回答第二問時,主要從矛盾論和階級矛盾等觀點進行分析。要聯系墨子代表的階級利益、有關戰爭觀等,評價墨子思想的進步意義。

答案:

(l)墨子;“兼愛”、“非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