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記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6 17:45: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石鐘山記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云,廬山之瀑,雁蕩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 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
名勝簡介
黃山風景區中國十大名勝古跡
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東經118°1'度,北緯30°1',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風景區154平方公里。黃山山脈東起績溪縣的大嶂山,西接黟縣的羊棧嶺,北起太平湖,南臨徽州山區。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游覽勝地
景區特點
黃山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于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云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云,廬山之瀑,雁蕩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黃山四絕著稱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
黃山生物
黃山自然環境條件復雜,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群落完整,還保存有高山沼澤和高山草甸各一處,是綠色植物薈萃之地,森林覆蓋率為56%,植被覆蓋率達83%。黃山野生植物有1452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的有水杉,二類保護的有銀杏等4種,三類保護的8種,有石斛等10個物種屬瀕臨滅絕的物種,6種為中國特有種,黃山特有2種,首次在黃山發現或以黃山命名的植物有28種,尤以名茶“黃山毛峰”、名藥“黃山靈芝”馳名中外。 黃山動物種類300多種,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蘇門羚、長尾雉等14種中國國家級保護的野生動物。
獲得榮譽
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繼泰山之后第二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
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5月8日,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典故:
李白與醉石的故事
詩仙李白愛喝酒,人盡皆知,杜甫有詩云“李白斗酒詩百篇”,“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李白留下的飲酒詩可謂朗朗上口,傳誦久遠。民間也一直流傳著李白飲酒作詩的美譽。很多人也許還不知道李白在黃山曾留下一段與醉石的故事呢。
公元754年,54歲的李白離開長安,開始了長達10多年的漂泊生活。這一次,“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來到了黃山,訪仙人、會名士,攀高山、沐溫泉,飲美酒、賦佳作,人山際會,是李白的幸運,也是黃山的幸運。黃山的美景美酒讓他沉醉在了青山綠水間,而他也就在此留下了飲酒洗杯、醉臥石上的故事。
在黃山的溫泉景區,沿著水廠邊的一條小路步行而上,有一股泉水,名曰鳴弦泉。在鳴弦泉的左邊,有一斜立的巨石。傳李白曾在這里飲酒,樂而忘返,醉臥此石,故名“醉石”。另又有一說法,據說李白在此喝酒吟詩,醉后繞石三呼,把剩酒潑在石頭上,李白醉臥石旁,巨石也跟著醉了,故又名醉石。醉石兀立溪旁,與附近山峰依而不連,形成別具特色的景觀。
醉石旁另有洗杯泉一景,泉水自石壁淙淙而下,巖上有石,極似杯盞,巖下有潭,清澈見底。傳李白在此飲酒賞景,于泉中洗杯更酌,故名。
篇2
一、當下師生關系
在當前物質至上、功利主義的大環境下,怎么進行優質中職語文教學呢?成功的教學,學生有一半以上的功勞,因為當學習者愿意打開耳朵聽、愿意敞開胸襟接受時才會知道老師講得不難聽,教學雙方才能達到良性互動,“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的中職學校教師面對的挑戰中,包括:發現自己和一群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在一起。學生進入教室后,書包始終背在身上,桌面卻沒有任何紙筆、書本;在教室內講話,隨意走動;借故上廁所,實際出去過煙癮……這些對任何一位教師而言,都是亟待克服的挑戰。面對學習態度消極的學生,經常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規范他們在教室的行為。
二、當前中職青年教師面臨的課堂教學困境
(一)授課當中缺乏教學特色。
以我校語文課堂教學為例,參看教師的教案,多數教師還在采取傳統的三段式的教學方法:介紹作者—疏通段落大意—分析文章,那么我們從學生的反應中看到什么了呢?懶散的表情,暗淡的目光,有一搭沒一搭地討論……教學鮮見令人“驚艷”之作。又或者課堂流于浮華,比如一些優質課或示范課,課堂熱鬧有加,師生互動頻繁,教學活動似乎非常精彩,然而,繁華的背后似乎缺少實質的內容。
(二)教學設計中缺乏創新。
1.完全雷同的教學結構
通過聽我校的語文教師的課發現,比如同樣是教授《我與地壇》,前10分鐘內,都是以史鐵生的人生經歷為導入,然后帶出全篇文段結構及寫作技巧;在教授應用文類型的課程時,都是先說明應用文的標準格式,然后按照板書指導學生試寫應用文,沒有創造適合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完還是不明白這類型的應用文對自己有何用處。教授口語交際課,都是只從教師的角度出發,設置相關導學案的問題,希冀提高學生討論、互動、鍛煉口語交際能力,但課堂上往往只有冷場。
2.全然相同的延伸閱讀
比如幾位青年教師在教授《沁園春·長沙》一課時,都不約而同地以《沁園春·雪》作為延伸閱讀,而沒有思考所選擇的延伸閱讀材料對學生能否起到拓寬知識面的作用。
(三)缺乏必要的教學輔具。
教師當中,經常使用教學輔具的不到三分之一,當下多媒體輔助設備的大范圍使用,讓教師往往忽略自己制作和選擇教學輔具的重要性。
三、如何給予青年教師課堂教學上的扶持和指導
從以上課堂教學存在的情況來看,當前中職語文教師的知識背景,或缺少旁征博引、融會貫通、神來之筆,無法令學生豁然受益。在教學中,如何舉證補充,如何闡述詮釋,都略顯拖泥帶水。因此在青年教師教學時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應對所教授課文內容相當熟悉,方能游刃有余。
中職學生學習主動性雖然不足,但并非都語文素養低下。教師專業化水準不足,本身對課文內容不熟悉,依賴于網上下載的教案,而對教學內容沒有任何透徹研究,學生是很容易看出破綻,進而不信任這位教師的。
(二)旁征博引,課堂上靈活應變。
在《促織》一課的聽課當中,授課的某教師本想作為知識的拓展內容,提到: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內容上有類似之處。學生聽后很感興趣,多問了一句:“老師可否舉一個《閱微草堂筆記》的例子?”結果教師自身對《閱微草堂筆記》不夠了解,一時無法回答學生的問題,在慌張之下又沒有針對學生問題進行合理解釋,導致課堂上出現冷場。
(三)多學科內容的整合,使教學得以大開大合。
以古詩為例,由于物理現象是普遍存在于大自然,因此,古詩文中不免出現一些物理現象。具體而言,其中包括最常見的光現象、聲現象,與經典力學、運動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石鐘山記》關于聲音的考證即為一例。中職語文教師通過廣泛課余學習,提升教學水平,或者通過學科的整合,使自己的講授生動有趣。在當前多元化、全球化下,需要多樣化人才,不應限制于框架中。教師對教材教法如能揮灑自如,既不離題,又適度補充,強化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開闊視野,那么每堂課就好比聆聽一首雋永、完整的篇章。
(四)既能博大又能高、知識面廣闊且具深度。
語文教材的內容極為豐富,古往今來,無所不包。語文課本許多內容,尤其古詩文部分,涉及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識,比如蘇軾《赤壁賦》一文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中一句“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中的“斗”、“牛”指的是什么?而當月亮徘徊于斗牛之間時,為什么是“七月既望”的天氣?這些問題,授課的教師如果對天文知識有相當的認識,就可以將不易理解的課文化難為易,讓學生徹底明白。還能結合古人關于“節氣”的常識,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些都是課堂當中可以延伸且靈活教授的內容,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又比如,蘇軾所指的“赤壁”,今天所屬何地?前人對“赤壁”一地的考證、說法又是如何?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查找相關知識,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只有教師對所教授的課文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才能講解自如,才可以贏得學生的衷心愛戴。
中職語文教師雖然愿意奉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傳道、授業、解惑”作為終身職業,但如果因為自身專業化程度不足而背離“學高為師”,就無法持續地進行專業進修與發展,也無法肩負“傳承與創新”的教育使命,這是值得我們深刻反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秦虹.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理念與實施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05(36):07.
[2]鄭成生.淺談中職學校青年教師如何上好課[J].中等職業教育,2010(0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