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23:17: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舞蹈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舞蹈教育論文

篇1

一、有利于促進少兒智力的發展。

少兒舞蹈非常符合孩子們愛動、愛跳的特點,也很符合少兒通過感知和依靠表象來認識事物的心理特點。孩子們在動作、節奏、娛樂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對于外界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舞蹈動作是無聲的語言,孩子們常常依靠豐富的想象和心靈的感悟去表現這些動作的內涵。而這些動作又能激發、啟迪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開拓創造性的思路。

在少兒舞蹈的教學過程中,我并不單一滿足于教會孩子一個技巧、一段組合,而是給孩子們留下一個創造性的空間。?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樂,配之以《雪花》的命題,讓孩子們自編自演,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結果,每個孩子都跳出了對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贊美,或喜愛,或突出其寒冷,或強調其蕭瑟……這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幫助孩子們完成了從平面形象到立體形象的升華轉換。它能培養孩子們的形象思維,訓練其敏銳的觀察能力,使學生的感知、聯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二、有利于培養少兒良好的道德意識和意志品質

舞蹈是一門整體藝術,少兒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進行排練或演出的,整齊的隊形,劃一的動作,常常是衡量整體美感的標準之一。如果有一個孩子不認真,動作不協調,就會影響甚至破壞畫面的美感。通過這種步調一致的訓練,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養成一種自覺守紀律、主動關心幫助他人、注意集體協作的行為習慣。

少兒舞蹈還能培養孩子們活潑的個性和堅強的毅力。少兒,特別是當代獨生子女,在家中受到親人的寵愛,在公眾場合可能會有內向害羞、嬌氣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當眾表演的,這種藝術活動有著現場即時進行人際交流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發學生進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過參加排練、外出演出、集體活動,許多學生克服了性格內向、膽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參加藝術活動,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培養他們開朗活潑的個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門殘酷的藝術,在舞蹈訓練過程中,有些動作必須付出痛苦和艱辛才能完成。這就需要孩子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較嬌弱的孩子,經過刻苦的訓練,他們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煉。

三、有利于提高少兒身體素質,增強形體與氣質美感

舞蹈是人體動態造型美的精華,科學、協調的舞蹈訓練,會提高學生身體各部分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促進兒童的骨骼發育,增強孩子們的消化機能,增進食欲,提高身體素質。

在我所教過的學生中,有一些孩子原來曾有“駝背”“摳胸”“端肩”等不良習慣,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們自覺地改變這種不良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的這種習慣,能被有效地糾正。受過舞蹈訓練的孩子,都有儀表、舉止端莊得體的特點。這種形體特點,又會使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充滿自信樂觀,為他們以后得體地待人接物打下一個基矗經過舞蹈訓練的少兒,能讓人感受到我們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潑的形體和開朗美好的氣質,有助于培養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發民族自豪感。

篇2

關鍵詞:舞蹈;審美教育;藝術;興趣

聞一多曾說過:舞是生命情趣最直接、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分的表現。舞蹈是一種流動的藝術,舞蹈的美蘊藏在人的身體的運動之中,具有鮮明的形象性與強大的感染力。在高中對學生進行舞蹈美感教育或者是美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鍛煉與塑造學生堅強的身體與心理素質。

1舞蹈與舞蹈審美教育

舞蹈是直接作用于人自身生命質量的藝術,是通過人的形體運動來實現的藝術行為,“舞蹈是藝術通過人體優美的動作和造型、節奏和情節,對人們一個時代生活中美的理想和愿望、感情和幻想的反映和體現。”舞蹈內在本質是抒情性,借助人的肢體語言來闡釋美的意蘊與境界、通過節奏的跳動與韻律的和諧,在流動的時間與空間中,引發人們產生聯想與美感,進而產生心靈的共鳴。舞蹈是以舞蹈動作為藝術手段,表現的是語言文字等難以表達的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以及人內心深處細膩的情感、深邃的思想。舞蹈通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自我內在的矛盾沖突,創造出可被審美者可以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寄予舞蹈者的情感,表達與傳達出舞蹈者的審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審美特點。舞蹈作為藝術與文化形態,反映了歷史、地域、民族文化,并形成美的認識。美育是以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為基本內容,以培養學生認識美、欣賞美、追求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為目的與目標的教育,美育就是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音樂伴奏,特定的服裝,有效的道具,貼合舞蹈的布景,特效燈光等元素展現特殊的文化內涵,舞蹈者通過生動的表演、具體的形象、融合各種文化內涵與元素,激發觀眾的情感產生心靈與情感的共鳴,進而在文化的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培養和提升舞蹈觀賞者的審美與鑒賞能力。建立學生的舞蹈審美體系,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與審美的鑒賞者,必須開展舞蹈美育教育,通過舞蹈寄寓的文化觀念、人生哲理、道德責任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2開展舞蹈審美教育的必要性

美育,以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美學觀念、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為目的。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出,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飲食需要鈣一樣,美有助于人變得健康。舞蹈是一定社會內容感性形象的體現,人們通過舞蹈的美展現出對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思想、情感、理想與愿望的肯定。因此開展舞蹈教育有助于學生感受到積極、健康、樂觀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發揚這種情感。舞蹈不僅僅是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文化形態,蘊含豐富的歷史與民族文化,而且我國有著悠久的舞蹈傳統,開展舞蹈美育可以培養學生對文化與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不同的舞蹈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感、進取精神,在舞蹈中通過視覺與聽覺的感染與沖擊,陶冶性情,培養優美的情操,使學生真正成為舞蹈的愛好者與鑒賞者。舞蹈者表現出來的舞蹈所具有的舞蹈美直接作用于觀賞者感官,引起的一種愉快、舒暢,乃至于振奮與激越的主觀感受與心理反應。舞蹈藝術具有形象性、生動性,表現的主體是人,舞蹈是人的藝術。勞動、愛情、戰爭等舞蹈題材,表現出人具有的情感、理想與愿望,彰顯出人求生存、求發展的內在不竭的生命力,舞蹈藝術展現的是人的本質力量的舞蹈化,使舞蹈具有強大的審美感知與感召力。古有“舞以達歡”、“舞以宣情”,舞蹈內在本質屬性就是抒情性,舞蹈是不僅是人的藝術與文化,更是表情藝術,是最直接表現人的情感的藝術。舞蹈作為人體動作藝術從自發到自覺,是客觀外界事物引起的人的喜怒哀樂等主觀世界的心理反應。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有相同的道德標準,懷揣共同的理想。舞蹈是一種精神活動,它表現的是生活中的詩意和思想感情的美好與精神世界的豐富多彩,舞蹈作品給予人們在精神上的需要與渴求,在生理上達到快慰,在心理上升華為審美享受。進行舞蹈美育,建立學生的審美鑒賞體系有利于感染學生的思想品質,陶冶學生的人格與情操。舞蹈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在潛移默化中理融于情,對學生的人格產生直接的塑造作用。舞蹈審美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主動地、充分地把握其感性和理性、情感與理智,其人格便因此而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和完善。如余秋雨所說,藝術修養是一種在審美范疇內感悟生命的能力。藝術修養是個體性的更是社會性的人格修養與素質。古人講“氣韻”,在舞蹈中“氣”可謂是運動的人體,而“韻”則是節律。在舞蹈美育的過程中以審美體驗為主線,展開對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以舞蹈鑒賞為媒介,融合歷史、文學、哲學、音樂、美術、服裝、化妝、運動等元素,與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相結合,煥發學生的美感體驗。舞蹈的動靜與悲喜在音樂節奏的跳躍中得到充分的展現,舞臺畫面的構圖與色彩,是以美術的線條和色彩為基礎進行渲染和營造,等等。都體現出舞蹈審美鑒賞的過程中需要與其他學科進行溝通、滲透與綜合,擴大學生的舞蹈美育范圍,建立學生深厚的審美底蘊,全面培養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3開展舞蹈美育建立學生的審美體系

3.1激發學生熱情與興趣

舞蹈美育過程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欣賞舞蹈作品是學生獲得最直接、最直觀、最有觸動力的方式。在欣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循序漸進地啟迪和誘導學生,在舞蹈作品中感知美、鑒賞美、表達美,激發學生審美興趣,克服審美恐懼心理。舞蹈作品的鑒賞不是孤立的,應將其放在歷史與文化背景中,綜合文學、歷史、哲學、音樂、美術、燈光等各種元素,調動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儲備,感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激活他們頭腦中豐富的想象,從“具象”的舞蹈動作中跳脫,把握舞蹈真正的“內核”與情感生命力,激發學生喜愛、鑒賞、表現和創造美的激情與興趣。

3.2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展現舞蹈的美

舞蹈鑒賞作為審美活動,只了解審美過程中的主客體是不夠的,主客體即舞蹈作品與學生之間還需要審美中介———教師的存在。在實際的審美過程中學生是有意或無意地觀察與模仿教師的示范,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受到老師的啟發作用對舞蹈鑒賞與審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的美感是舞蹈者心理現象與綜合文化素養在他們身體動作上的集體體現,在舞蹈美育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夠對舞蹈教材有充分的理解與表現,采用的教學方法不能夠感染學生,那么審美過程中的審美中介就有可能失去效用,削弱甚至是阻礙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教師必須以飽滿的激情與精神,借助標準、優美的肢體語言進行動作示范,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的情操,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現他們對舞蹈美的感悟與理解,使學生從審美的體驗者與鑒賞者,上升為審美活動的表現者與創造者。

3.3聯系生活實際,豐富舞蹈美育教學內容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舞蹈是人體的藝術,它最終還是來源于人們的生活實踐,可以這樣說,舞蹈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舞蹈美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增強自身的知識底蘊,更要讓學生通過學習不同題材的舞蹈,樹立對自然、社會與生活的審美意識。美在我們的生活中,美處處都在。教師在挖掘自然社會與生活中的美的題材,始終是以學生的興趣與需要為出發點與落腳點,豐富課堂教學,使舞蹈作品既貼合學生的實際訴求,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與鑒賞能力,使學生在舞蹈美育的過程中提升對自然、社會和生活的審美意識。

3.4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升舞蹈美感體驗

在舞蹈美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傳承傳統教育方式的優勢基礎之上,靈活而合理地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使美育變得直觀形象,具有強大的感染力。現代教學手段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根據教學要求靈活調節舞蹈畫面,力爭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學生難以理解的動作或者是場景可以通過多媒體投影或者是播放相關影片的手段,展現與此相關的場景與音樂,激起學生審美興趣,將學生抽象的認識變得直觀具體而生動,獲得審美感性認識。教師通過展現具有舞蹈美的動作示范,啟發學生想象,在現代多媒體營造的審美氛圍中,使學生產生審美體驗。舞蹈是人體藝術,舞蹈美是人的主觀審美感受,是人內心情感的寄托。開展舞蹈審美教育有利于豐富學生綜合知識,培養學生的人格與氣質,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舞蹈審美教育實際上是通過舞蹈反映社會生活,通過舞蹈寄寓道德感、文化觀接受某種教育,加強學生舞蹈審美教育,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各方面相互合作,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成長為一個舞蹈的鑒賞者,建立自己的舞蹈審美體系。

作者:吳迪鋒 單位:浙江省寧波市李惠利中學

參考文獻

[1]董業平.如何在舞蹈形體課中培養學生的形體美意識[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l):114-115.

篇3

作者:王昭 單位:深圳市群眾藝術館

由地面到把桿初學者剛開始在地面上訓練的益處是,可以從整體上減輕他們剛剛接觸帶來的那種緊張感,這樣可以讓身體在一個比較輕松的狀態下對身體某個部分進行有感知的練習,能很多程度上減少因為肌肉的僵硬感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尤其是對剛接觸舞蹈學習的少兒來說,這種由地面慢慢的到把桿的訓練方法是讓初學者慢慢的學會控制自身的肌肉,逐漸的得到身體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感應。由地面到把桿的訓練是每個剛接觸舞蹈學習的少兒都要學習的基礎訓練。在舞蹈藝術中,任何用身體作為媒介的運動方式、表現方式都必須要把地面作為它的第一空間區,事實上,在一些舞蹈教學中有非常多的訓練都是能夠放在“第一空間”內進行練習的它們會把一些難度比較大的連貫動作詳細的分解成一個或者幾個小的動作進行分布學習,當學者的身體肌肉可以達到相應的層次時,在對學者進行難度更大,動作更加復雜的訓練。在人機肌肉對力量的強弱和感知能力的把握上都是要通過長期的訓練才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的。我們可以從一些事例中得出:一個專業的舞蹈演員如果說他在停止了一段時間不聯系訓練舞蹈,而后突然參加一場演出表演時,他就會發現自己的身體不再像以前那樣可以把握住自身的肌肉、速度和力量,因此要想保持舞蹈藝術的特殊性,就必須要持之以恒的進行自身訓練,這樣才可以保持自身對身體運動能量的把握,這也是普通人都比不上的藝術魅力。由整體到局部從整體到局部的訓練指的是對身體有了一個全面的訓練之后再詳細的對局部動作進行曲伸學習。例如,頸部和肩部,胸部,腰部段屈伸練習。相反,如果讓一個初學者剛開始就做出一套準確的動作,短時間內他們是很難做到,更別說在訓練中調控好自身的形體動態,況且它們對自身的韌帶和肌肉力量的把握上仍然沒有做到可以控制的階段,訓練效果肯定不是很滿意的。

由扶把到中間由地面轉移到把桿之后,在關于把桿上的訓練上,我們可以把訓練的場地安排在教室的中間位置,在對初學者把桿的訓練上,我們要認識到這個訓練不是隨隨便便的找個訓練地址或者是隨便一個地方反復練習,就可以把把桿訓練做到完美的,初學者在剛開始在把桿上的訓練形態動作時,對把桿會慢慢的產生一種依賴性,這樣他們也會慢慢的把握不住動作的連貫性,他們的身體的重心也會慢慢產生一種錯覺,一般的話都是完成把桿訓練后,進入下一步的中間訓練時,如果對中間訓練不重視,那么他們的身體將會變的僵硬,沒有力感,身體也會左右搖擺,身體重心的穩定性嚴重不足。假如輔導老師在訓練過程中,也沒有對學生“重心技術”掌握情況進行一個詳細的了解,沒有在它們剛剛接觸舞蹈時,給它們樹立一個正確的“力感”知覺,那么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以后在舞蹈職業生涯中發展。由單一到組合練習在訓練過程中,我們會由一些簡單的動作慢慢的到復雜的組合動作,就像我們的語文由字到短文的發展過程。這些也都是我們在課堂上學習不到的東西,只有在不斷的訓練中才可以做到的。單一的動作只是對身體某一個部分進行重復的訓練,是舞蹈學習中的起步階段,也是鍛煉耐力和自身力量最好的方法。漸漸的,我們把一些運動幅度不同的單一動作連貫在一起表現出來,就變成了一個組合動作,也就形成了舞蹈,也是運動中的一個高級階段,從這一套舞蹈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初學者舞蹈訓練中的效果。除去身體的軟開度,包括身體動作的協調性、呼吸的流暢以及運動中對身體重心的掌控和使用能力,身體的多種運動技術在這個訓練階段得到較大而有效的提升。更是從課堂至舞臺的職業化表演目標的必經之路,由單一動作訓練到組合短句訓練至劇目表演即是每個獨立的單元也是一個相互依存的逐級提升的統一體。而有效的訓練教程缺一不可。

豐富的節奏在舞蹈訓練方法中,怎么樣去合理的把握運動節奏的變化,一直是訓練中重點。在對不同的項目進行訓練時,它們的運動節奏也是不相同的,它們各自都有著自己相適應的節奏。比如那些要求肌體有爆發力、靈活性大的項目就需要那種急促的節奏感。那些要求身體柔韌性,控制性比較好的項目就需要一種比較舒緩的節奏。在不同的訓練中,穿插一些不同的節奏,那樣也會給本身枯燥的運動帶來一些樂趣,客觀上提高初學者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訓練效率。結語上面講述的幾點,只是一些基本的腰部訓練方法。也都是我在進行要不教學中的一些看法,肯定是存在一些欠缺的地方,還請諒解。教學是一門科學,我們一定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學習和創新,還要不斷的結合工作實踐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篇4

當今,無論家庭、學校、社會都非常注重幼兒藝術方向的培養。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學習音樂方面的知識,例如,鋼琴、舞蹈、唱歌等等,讓他們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接受藝術的熏陶。由于學齡前的幼兒(2-5歲)對音樂和舞蹈缺乏理解,只能是模仿,所以大多學校都是以啟蒙為主。在舞蹈教育界,有的學者把舞蹈教育制度分為專業型舞蹈教育制度和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與西方很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普及型的舞蹈教育還僅是剛剛起步。隨著21世紀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教育要求我們用“創新”的理念來教學,消除原來的固有思想、繼承教學思想。根據這一要求,目前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就必須明確教學目標,理論結合實際,更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結合學生基本的參與意識不同、心理素質差別、和學生的生源狀況等各個方面的現實狀況進行綜合考慮,以激發學生的領悟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力的課堂為目的,在課程設計上進行大膽革新,真正做到淺顯易懂、循序漸進、活潑生動。當前,國內很多高職院校對學前教育舞蹈教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研究模式,對于課程設置中舞蹈教學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

二、學前教育舞蹈的改革實施思路

(一)關注方式和目標的關聯性。加強關聯性,其實就是加強幼兒舞蹈教育培訓的針對性。作為幼兒舞蹈教師,我們要謹記一點:從事舞蹈教育的工作目的不是培養舞蹈演員,而是為了提高幼兒的全面綜合素質,讓他們在藝術的熏陶下更好地成長,培養出更好的思想感情。給幼兒進行舞蹈教學的時候,其課堂一般都是以民間舞蹈為主,民間舞蹈又是包含了很多基本技法,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些適合幼兒去學習的動作,讓孩子更好地掌握這些舞蹈動作。

(二)注意教學的層次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要強調教學的層次性,其中第一層就是基礎訓練,也就是要讓學生掌握規范、標準的一些舞蹈基本動作,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舞蹈解剖學的知識,了解有關肌肉的訓練意義和各部位身體訓練的運動路線。為了將來在給孩子進行舞蹈形體培訓的時候,能夠教學得更好,這就需要做好一切的準備,要上好基訓課。基訓課不僅包括芭蕾基訓,還包括古典基訓,在上基訓課的時候,還應該強調音樂的運用,這些音樂以鋼琴曲為主,為了降低學生的厭倦感,音樂曲應該多元化,多選擇,而不能反復使用那幾首鋼琴曲。此外,還應該給學生上一些西方舞蹈作品欣賞的課,讓學生了解到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舞蹈文化,開拓學生的視野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當學生掌握了這些基礎訓練后,還應該讓學生深入了解民間舞蹈的內容,如云南花燈、藏族舞蹈、東北秧歌、蒙古族舞、藏族舞蹈等。

篇5

1、體育舞蹈

體育舞蹈也被稱為“國際標準交誼舞”,其種類和內容都很多,需要男生和女生的共同配合,它是目前各個高校逐漸普及的一項重要體育運動,并已經開始出現在國際各項比賽中。體育舞蹈大致包括了10個舞種,2個項群,即拉丁舞項群和摩登舞項群,其中,拉丁舞項群包括桑巴、恰恰以及斗牛舞等,摩登舞項群包含探戈、狐步、快步舞等。體育舞蹈的特點,一是具有很強的國際色彩,舞蹈本身蘊含了不同民族的特色,也正因如此使其得到了國際上的普遍認可與歡迎;在藝術上,體育舞蹈將每個民族的特色用肢體動作進行傳達,也使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國際賽事,具有較高的國際地位;二是體育舞蹈具有鍛煉性,它作為一種體育項目,可以鍛煉跳舞者的身體;三是體育舞蹈具有競技性,并受到相應規范的約束,國際上的體育舞蹈比賽在逐漸增加,相應的規范也在不斷完善;四是體育舞蹈具有普適性,由于它難度水平較低,所以很多群眾都能較快的學會該舞蹈的步伐與技巧,加之于它對周邊的環境、硬件設施的不約束性,使其在群眾當中得到了更廣泛的普及,因此,體育舞蹈還具有普適性。

2、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相對于傳統教育的一種新的教育教學要求,它要求教育能夠與人的發展和社會實際需要相一致,并能夠通過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素質教育條件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它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宗旨與任務,有助于把全面發展教育落到實處,是目前基礎教育改的時代主題和緊任務。本文在研究中,結合體育舞蹈,將素質教育理解為以周邊的環境以及社會的發展需要為基礎,保證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為根本特征的一種教育方式,對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深入挖掘學生潛能,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體育舞蹈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

1、體育舞蹈有利于素質教育下學生體魄的增強

國外的一些研究人員在將體育舞蹈和其它的運動進行對比的過程中,通過對不同運動條件下,學生體能消耗和心率變化的測量發現,體育舞蹈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功能。學生在每天的學習過程中,有很長時間都處于坐著的狀態,長此以往就會讓學生在身體與心理上處于一種極度緊張的狀態,最終使其很易出現疲憊感,而學生如果能夠經常參加一些體育舞蹈活動,他們的肌肉可就能夠慢慢放松,逐漸改善他們的血液循環與呼吸循環,使學生大腦的靈敏度及平衡性得到有效改善,以此來使學生們的體質得到增強,以此抵抗病毒的侵襲,保持更加長久的身體健康狀態。此外,經常參加體育舞蹈活動,有利于塑造學生形體,糾正因為錯誤的學習姿勢而造成的形體扭曲,使得學生們的形態更加勻稱與飽滿。綜上,體育舞蹈可以幫助學生們強生健體,以及保持一個良好的體態。

2、體育舞蹈有利于素質教育下的學生心理調節

經調查發現,不少學生都會在自身學習壓力的影響下而出現一些心理疾病。學校為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這樣很容易產生自我封閉的現象。但是,如果學生都能夠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偏偏起舞,通過舞蹈來緩解學習中的壓力,就十分有利于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夠幫助他們忘卻平時學習的疲勞,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當中,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因此,體育舞蹈可以緩解因為學習壓力而造成的精神極度緊張的狀況,消除平時學習中的疲勞,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情緒。

3、體育舞蹈有利于素質教育下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

大部分學校都開設了思想品德課程,但是由于其與學生專業脫節,致使學生缺課現象十分嚴重。而體育舞蹈這種通過跳舞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思想道德教育更能夠讓學生去接受。首先,學生在參加體育舞蹈這項活動過程中,可以有效陶冶學生們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觀,讓學生能夠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開始追求美;其次,體育舞蹈需要男女同學相互配合,這對于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再次,體育舞蹈作為一種競技體育,可以在逐步的練習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使其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強的品質;最后,由于體育舞蹈具有較強的規范性,對學生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嚴格的規范要求,因此體育舞蹈可以培養學生最受紀律、服從管理的思想。

4、體育舞蹈有利于素質教育下學生社交能力的提升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渴望交際,渴望與更多的人成為朋友,并積極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因為體育舞蹈就可以使不同班級、不同思想的同學聚集到一起,組成一個臨時的小團體,在這個團體中,大家的興趣愛好不同,交往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首先,體育舞蹈實現了個性的基礎上交往。在進行體育舞蹈這項運動時,每位學生都需要按照舞蹈的節拍來跳,并充分展現自己的舞技,力爭實現自我價值,而不關乎你的性格開朗還是內向,也不關乎你成績的好壞;其次,體育舞蹈鼓勵新時期的學生能夠擺脫“男女授受不親”傳統觀念,要求男女同學一起完成同一個舞蹈動作,雙方可以通過舞蹈互相了解對方,增進友誼。最后,體育舞蹈可以提高人們的審美標準。為能夠選擇合適的舞伴,男生和女生都會十分注重自己的衣著打扮及言行舉止,這樣就會潛移默化的讓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審美標準,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就業也奠定了重要的形象基礎。因此,我們可以說體育舞蹈是可以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在社會中的發展。

三、體育舞蹈運用在素質教育中的價值體現

綜合上述體育舞蹈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的研究,我們將其在素質教育中的價值體現總結為如下幾點:一是體育運動學價值,體育舞蹈本身特點就決定了它符合人體運動一般規律,并能夠以其獨特的風格成為人們健身的首選,因此它具有較高的健身價值;二是美學價值,通過參加體育舞蹈中的形體訓練,可以改善體形體態,體育舞蹈教育為審美教育奠定了基礎,尤其是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條件下,人們對審美的追求愈加強烈,體育舞蹈更是受到了很多審美追求較高人士的青睞,舞蹈可以通過其豐富的肢體語言來美化自身,升華人格,不僅可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豐富自身涵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與創造美的能力,豐富其精神世界;三是德育教育價值,體育舞蹈中蘊含的除舞蹈本身的美,更重要的是蘊含其中的厚重文化,一種人們生活實踐過程中長期的積淀的人文倫理道德觀念。體育舞蹈對人格及文化素質品位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舞蹈可以展現出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如果一個人的心靈是不美好的,那么他是不可能跳不出優美的舞蹈來的,所以,體育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對于學生思想品德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四、結束語

篇6

1.改善幼兒心理行為問題。幼兒體育舞蹈教學提高了幼兒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改善幼兒的心理行為問題,是提高幼兒身體素質,改善幼兒心理行為問題的一劑“良藥”。幼兒的注意力受指向性影響,在體育舞蹈練習時,幼兒隨著音樂節拍翩翩起舞,注意力集中在優美的音樂中,注意力轉移使幼兒心態平靜,心理行為問題隨之緩和。音樂對人的煩躁、焦慮、心慌氣悶、消化不良等癥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可以緩解心理患者的心理壓力,通過幼兒體育舞蹈練習,隨著優美旋律緩解幼兒的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體育舞蹈練習是一種有氧運動,而有氧運動對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因此,幼兒體育舞蹈能夠化解幼兒心理障礙,消除緊張情緒,提高幼兒注意力,利于幼兒形成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舞蹈在幼兒心目中是美的象征,體育舞蹈在幼兒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豐富了幼兒的情緒體驗,陶冶性格,塑造優良的精神品質。

2.提升幼兒的注意力、創造力、審美力。注意力是人們對事物的專心程度,在教學中利用幼兒注意力,提高幼兒注意集中的水平。幼兒的注意力持續的時間短暫,做事容易分心,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對不同年齡的幼兒采用不同的教方法,用極具活力的聲音和多變的動作姿態,吸引幼兒注意力,用親切的目光鼓勵幼兒,用真誠的情感語言與幼兒交談,通過觀察模仿,提高幼兒注意力,進而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幼兒初學體育舞蹈時容易出現精神不集中現象,激發學習體育舞蹈的興趣,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習慣,體育舞蹈通過對舞蹈動作的模仿、理解、思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潛移默化中,將這種習慣運用到學習知識上,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為課堂學習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幼兒具有創造力,善于幻想,是天生的藝術家,體育舞蹈教學開拓了幼兒對新事物的的創造性思維,體育舞蹈集音樂、動作、節奏變化、情感抒發于一體,給幼兒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適當安排即興表演,提供幼兒展示才能的舞臺,身體動作與大腦盡力的協調,通過舞蹈動作的調整,激發幼兒的創造力。體育舞蹈是力量與美的完美結合,引導學生感知美、判斷美、表現美,開拓想象,抒感,用舞蹈語言表情達意,動聽的旋律、優美的舞姿,陶冶著幼兒的情操,美化幼兒的思想感情,增強幼兒的審美能力,舞者在運動時產生審美的心理效應,使在優美的旋律中達到最佳心理狀態,通過舞蹈動作抒感,凈化精神,陶冶情操,愉悅心靈,升華情感。

3.體育舞蹈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體育舞蹈是體育與藝術的結合,為幼兒提供了健康個性發展的空間。體育舞蹈以全新的活動形式,展現舞蹈藝術形象,是空間姿態和時間運動的完美融合,舞姿優美,氣質高雅,舞步流暢,音樂節奏強,歡快奔放,舞蹈通過人體動作、造型、節奏表現生活中的美,幼兒喜愛舞蹈,但每一個孩子的接受和感悟能力不同,健康的個性表現為體力與智力、性格與才能、美的體驗與展現等方面協調發展,體育舞蹈需要身體各部位協調配合,增強幼兒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能力,提高幼兒的速度、力量、柔韌性、靈敏度和協調性,提高幼兒的身體機能,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增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提升幼兒應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二、通過幼兒體育舞蹈培養幼兒健康心理的措施

1.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舞蹈藝術體現著人類的精神風貌,是人們審美情感的展現,體育舞蹈教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特殊的作用,舞蹈藝術以肢體語言描繪自然、揭示生活的真諦,是對美的高度凝練,幼兒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素質表現為開朗自信、堅強勇敢、懂得合作、善于交流等,例如,幼兒園有一對雙胞胎姐妹,姐姐學拉丁舞,妹妹學二胡,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姐妹倆成績都很好,學拉丁舞的姐姐性格活潑、善于表現、懂得與人溝通,妹妹不愛說話,性格內向,在氣質上不及姐姐,拉丁舞的音樂熱情奔放,舞風節奏明快,歡快激情,孩子們隨著輕快的節拍起舞,盡情的舞動自己的身體,心情舒暢,拉丁舞是一種自然情感的流露,教師鼓勵孩子們大膽的展示自己,在鏡子面前、搭檔面前、觀眾面前都要表現出自信,把自己融入到音樂之中,與別人的合作中,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體育舞蹈讓幼兒樹立起了自信,促進了孩子們的進步。孩子們在音樂下舞動,靈活多變的舞姿,形成巨大的興奮氣場,幼兒們交流合作,男女配合,相互勾通,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

2.表揚激勵,體驗成功。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注重幼兒的自身發展,關注學生成長過程;消除幼兒緊張心理,提高對體育舞蹈的興趣。以鼓勵和表揚為主,保護幼兒的自尊心,把握時機提出合理的要求,創造表現的機會,讓幼兒獲得成功,激發學習熱情,善于運用賞識教育,善于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對幼兒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喚起幼兒獲得成功的愿望,了解幼兒的興趣和特長,用激勵的言語激發幼兒要求進步的熱情,使幼兒不斷感受成功的快樂,品嘗成功的喜悅,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體育舞蹈以富有魅力的動態形象,讓人賞心悅目,美化心靈,陶冶性情,娛悅身心,促進交往,激活幼兒的想像力,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3.因材施教,全面發展。舞蹈藝術純潔感情,凈化心靈,完善生活,幼兒通過舞蹈藝術開闊視野,喚起創新思維,讓幼兒主動參與體育舞蹈活動,感受體育舞蹈魅力,獲得審美的體驗,享受舞蹈帶給人們的歡愉。依據幼兒的認知水平,進行不同的層次的教育指導,使每個幼兒都得到了提升,讓幼兒體驗到自己成功,鼓勵幼兒從自身做起,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潛能,增強動作的協調性和身體的靈活性,讓每個幼兒都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每個舞種的每個動作難度不同,幼兒自主選擇動作,教師給予不同的指導,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再逐漸增加動作難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兒都得到提高,通過體育舞蹈教學活動,幫助幼兒克服自卑感,磨煉意志,有的幼兒體質差、不愛運動,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適當降低對運動要求,讓幼兒重新評價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增強自信心,通過補償性訓練,幫助幼兒彌補薄弱環節。有的幼兒體質好、運動能力強,教師可適當提高運動難度,增加挫折教育,擺脫驕傲自負,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篇7

為了使得調查研究更為有序、客觀,論文將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劃分為課程內容設計、課程內容的選定、課程內容的組織實施、課程的教學評價四部分進行問卷問題的構建。在問卷調查中,在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中選取400名學生發放問卷,學生通過紙質問卷、電子問卷的填寫來完成調查。在為期10天的調查結束之后,共回收問卷40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數量為382份,問卷有效率達95.5%。在問卷調查結束之后,論文對于調查結果進行了簡單分析,根據數據,得出如下結論: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學生認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設計中,理論課程內容過多,對于舞蹈教學的實際操作內容涵蓋較少,總體教學內容難度較低,難以提升。在課程內容選擇上,缺乏統一、合理的課程教學內容,部分課程內容不符合實際工作內容需要,難以有效達到教學目標。在課程內容的組織實施上,學生指出,就自身的掌握情況來看,目前學校所安排的1周2課時,一學期24課時的教學時間較短,只能夠滿足學生“學”的需求,但是達不到學生“學會”的目的。在課程的教學評價上,學生認為目前專業舞蹈教學評價體系一元化現狀嚴重,對于理論考試的重視程度過高,對于個人舞蹈能力、技能以及相關理論知識、音樂素養、舞蹈素養等考察不夠,因而評價缺乏客觀性和科學性。

2“以生為本”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

2.1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設計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本身缺乏統一的教材以及成型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體系就更需要結合各個學校、各個地區的特點以及學生對于舞蹈教學的認知和需求。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可以將教學內容設計細化為如下幾點:從課程學時進度的設定上來看,大部分學生認為每周2課時,一學期12課時的教學時間不足,然而從每次教學2課時共一個半小時的總體時間來看,是能夠合理安排教學的各項具體內容的。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每次課分為熱身運動、舞蹈理論教學、舞蹈時間教學、自習教學等,從單次學時來看是完全充分的,內容也是較為豐富的。然而,從周課次的角度來看,多數學生認為12周的時間略少,難以使得自身學到的技能、技巧在實踐中得以體現。可以按照學校的學期計劃,將12周的教學時間提升到18周左右,在后期學校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安排集中的培訓、實習等,這樣效果更佳。在課時這一方面,學生認為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可以模擬幼兒園教學的課時時間,目前課程的長度在一個半小時左右,對于學生的學習是比較合適的,然而與之后的工作可能難以對接,可以考慮將課時分為45分鐘+45分鐘的時段,輔以教學內容的整合,形成2次幼兒園教學課的教學模塊。

2.2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選定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選定,這是一個查缺補漏,提高學生整體水平的機會。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普遍認為,教學過程中注重舞蹈技能學習的內容比較多,然而對于形體矯正、均衡營養、藝術欣賞、音樂美學等與舞蹈相關的周邊內容數量比較少。因而,在教學內容中,可以在專業舞蹈教學中增添舞蹈欣賞教學、音樂欣賞教學、健美教學等理論知識,同時要將瑜伽、芭蕾、現代舞、民間舞等元素糅合在幼兒舞蹈教學中進行教授,使得學生在進行幼兒專業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提升自身對于舞蹈藝術欣賞的品位,同時能夠將自身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有助于提升未來從事幼教工作的水平。

2.3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組織實施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性別、舞蹈功底等基礎層面的能力。學前教育專業舞蹈的教學一定是循序漸進、不斷推進的,在教學過程中切忌不斷重復,不向前推進,以幾支舞蹈的教學代替全部的專業舞蹈教學內容。對于不同基礎的學生,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對待,實現分層教育和因材施教。對于男性學生,要選擇頗有男性氣概的拳類、操類進行教授,而對于女性學生,則要選擇一般性質的,較為溫柔的舞蹈進行教學;對于底子比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編成組進行單獨的、多次的重復教學,提升其能力以及對于課程的信心。

2.4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評價模式

在評價模式方面,專業舞蹈教學要加強對于教學組織實施的契合程度,有效地實現教學分層基礎上的評價分層。“以生為本”的教學方式重視的就是對于學生自身訴求的滿足,從個人層面上獲得的成功就是“以生為本”教學方式的成功,切不可搞“一刀切”的評價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對于教學的興趣和自信心,教師需要不斷地向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同時,在重視技能、技巧提升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在舞蹈理論、舞蹈欣賞方面能力的提升,方能夠形成科學的、激勵高校的有效教育評價模式。

3小結

篇8

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說過:“興趣是最好的啟蒙老師”。一個人,不論做什么事情,如果這件事情是自己喜歡并且感興趣的,那么,無論做這件事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克服多少困難,他都樂意付出自己的辛苦和汗水去完成。反之,則亦然。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對將要學習的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成為了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教育學中是這樣定義的,興趣是人們主動認識客觀事物的意向。其必要前提是由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生活取向所決定的。興趣的產生源于以下兩種,一種是個人喜好使然,自身對某種事物表現充滿信心和希望的主觀傾向,為之而持有不知疲倦、不辭辛苦的情緒和態度;抱有這種積極的興趣態度而獲得的成功的例子舉不勝舉;第二種是由外界通過引導產生的,它是結合外界的客觀條件加之引導者根據受教育對象所要接觸到的領域,進行一定的篩選、提煉后,采用這些相關的條件進行條件反射,使受教育者達到對該事物的了解、認識、熟知,進而對相關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個過程是一個環環相扣、步步升級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將會產生積極的良性循環,學生因興趣而樂于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達到了認知和能力的雙重提高。

二、提高生源素質,打好教學基礎

對于學習舞蹈課程來講,來自普通初中畢業班的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大,肢體條件不占優勢,但理解力和想象力較好。由于在初中課程中舞蹈課程是副課,學校通常不聘用專職舞蹈教師,學生基本上沒有受過正規專業的舞蹈訓練。眾人皆知,生源的素質水平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高低,只有擁有上等的“原材料”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因此,合理地提高生源素質水平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競爭的需要。那么,如何提高生源的專業素質水平呢?首先,通過合理地選定中考專業測試項目和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分值比例,綜合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專業素質水平和可塑性,來引導考生專業素質水平的提高。第二,適當地調整文化課程中考分數線。如果保證不了專業技能課的質量,從專業的角度上講其教育是失敗的。這就需要入校專業測試要嚴格把關,且公平、公正,真正做到擇優錄取,為中等職業教育提供好的生源保證。第三,多創辦幾個“培訓基地”,創出品牌。與初中學校結成對子,幫助他們進行初一入學專業選拔測試,定期專業課程輔導。利用本專業全面的教學條件等優勢,舉辦各類中、長期輔導、培訓班。這樣,共同推動廣大考生專業素質水平的提高。

三、依據《教學大綱》,規劃好相應的教學內容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與舞蹈學校的專業訓練大大不同。學前教育是面對3-6歲幼兒施教,其針對性要強,學前教育專業主要是作為從事幼兒教育的基礎專業訓練,舞蹈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舞蹈理論和舞蹈技能。所以,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內容的篩擇,必須兼顧學生的年齡、生理以及心理三方面的因素,舞蹈學習內容豐富、風格各異,突出實踐能力,但應當適度地降低技術難度,最大限度地貼近就業崗位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經過舞蹈基本功的訓練,掌握中國各民族民間舞蹈等素材,強化對幼兒歌舞、舞蹈動作的表演和幼兒舞蹈創編的綜合實踐能力。通過對不同舞蹈語匯、組合、作品的學習和積累,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實際編創幼兒舞蹈的能力,學生才能大膽的發揮想象力,創編出優秀的、獨特的幼兒舞蹈作品,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依據《教學大綱》突出針對性和方向性。例如,在第一學期的舞蹈基本功訓練過程中,不僅進行基本功各部分內容的訓練,而且還要掌握不同風格、多種種類的舞蹈組合,要對現有的舞蹈教材進行必要的刪減,與教學大綱保持一致,同時,教師就要與時俱進地選擇合適的教材。在基訓過程中強調學生腿部的直、繃、外、開以及靈活性和穩定性為首位,而對學生腰、胯的軟開度和技術技巧為次要地位,遵循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首先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不同舞蹈的風格特點和類別,明確幼兒舞蹈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能夠利用舞蹈課程專業術語學習并記錄舞蹈,一切在依據《幼兒園教學大綱》的前提下,適時地組織相應的教學內容,調整不同的教學方法,大膽進行幼兒舞蹈的編、創、排、演。經過教學實踐,通過這樣的教學內容的學習,學生不但掌握了舞蹈的專業知識,訓練了肢體,同時全面地接觸到了不同舞種、風格,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專業基礎。第二學年的教學內容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根據我的教學經驗,授課教師對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舞蹈組合要進行必要的篩選。要本著易于教授、易于掌握、易于操練的原則來選擇。例如,藏族舞蹈的踢踏組合和弦子組合,蒙古族舞蹈的硬腕組合和柔臂組合,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手位組合和三步一抬組合等,同時還包括幼兒舞蹈動作、舞步、幼兒舞蹈歌舞表演等。這些各民族民間舞蹈組合都具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和教學目標。經過兩年的專業學習,學生不但解放了肢體,提高了肢體表演能力,并且掌握了豐富的舞蹈素材,提高了藝術鑒賞水平,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四、根據學生生理、心理條件,調整舞蹈訓練中技術技巧的難度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重要來源是普通初中畢業的學生,與專業舞蹈院校不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入學時舞蹈層次差距較大,如果教師忽略了這一點,勢必造成不好的結果。面對學生舞蹈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一方面,教師要帶動能力強的同學們積極大膽的自主學習;另一方面,又要最大限度地鼓勵能力較弱的同學參與到課堂當中,幫助她們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礙,適時地調整、降低舞蹈技術技巧的難度系數,培養學生獲得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態度。同時,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處在青春期的這一生理特點,肢體發育基本完成,肢體柔韌性較差,控制能力較弱,而且實際授課時間較少的特點,我認為舞蹈課程內容在課時安排上可以相對縮減,降低軟開度、彈跳訓練的難度,增加幼兒舞蹈動作的學習,回避學生跳、轉、翻訓練中生理因素的局限,在基本功練習中嘗試現代舞的訓練方式和方法,通過對全身各個部位關節訓練作為立足點,配合簡單、易學的動作、元素學習,從分解到組合,從單一到復雜,充分地訓練了學生的肢體協調性和靈活性。

五、以情帶動,結合民間小故事,民歌表演等知識進行創作教學

舞蹈是情感的產物,以情帶動、情動交融才可以營造出舞蹈語匯獨有的風情與內涵。在舞蹈教學中,我們要雙管齊下,既教舞蹈又寄情,不光讓學生掌握規范的舞蹈動作,把握準確的風格特色,還要把富有濃郁生活氣息的情感傳遞給學生,以便學生擺脫機械麻木的技巧重復,從而真正投入到舞蹈背景的文化歷史和風土人情中去,展現出血肉豐滿的舞蹈動作形象。在舞蹈課堂里,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情感,開啟學生的想象力,運用一些民間故事以及學生們已經掌握的知識來幫助他們,引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注意發揮“情”的作用,利用情節假設,情感提示、民歌渲染等方式啟發學生,或采用分組觀摩練習,唱跳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演唱優勢“以聲帶情,以情促舞”,學生們自唱自跳,手舞足蹈,增加自娛自樂的氣氛,壓力減輕了,舞蹈動作的印象反而加深了,以達到“舞以盡情”的目的。

六、強化社會實踐,提高教育能力

這項教學工作主要安排在第五學期。對學生而言,就是要步入工作崗位,真正與幼兒園小朋友在一起,驗證自身在專業素質上存在哪些不足,心靈上與幼兒有多大距離?還要不斷地學習前輩、同行的豐富經驗,傾聽幼兒的心聲,貼近他們的興趣取向。對于我們的學生而言,進入課堂,在實現自我價值、提高自身藝術修養的同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而改進。教育見習、實習是檢驗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的手段,教師要系統地給學生講授相關教學經驗、方法,從課前、課中、課后每一環節,給她們提出意見,幫助學生快速成長,讓學生經得住千錘百煉,養成一種扎實的工作作風,向社會輸送符合時代要求的、合格的幼兒教師。

七、結語

篇9

(一)教學內容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比較注重學生舞蹈素養,包括身體素質、審美觀念等方面的培養,對學生舞蹈理論的要求不高。學習的舞蹈類型以民族舞為主,很多高職院校舞蹈課中,民族民間舞的學習占整體教學比例的一半以上,如朝鮮舞、蒙古舞、新疆舞、傣族舞等等。除民族舞外,教師還會選用芭蕾舞集訓、古典舞身韻訓練作為教學內容。

(二)教學方式

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仍以“口傳身授”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即教師對舞蹈動作進行講解示范,學生模仿訓練。小組合作學習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形式,或者把功底、程度相近的學生分為一組,老師依據不同小組程度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或者把起點、程度相差很大的學生分為一組,素質好的學生指導素質差的學生,從而帶動整組學生的進步。

(三)教學評價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評價與傳統教學評價方式相似,對學生舞蹈的學校以終結性評價為主,評價主體是教師,評價標準是分數。也就是在學期末對學生的舞蹈表演技能進行考察,主要是學期內所學舞蹈內容,注重看學生舞蹈技能、表演技能的掌握程度。期末表演成績加平時出勤所得成績即為總成績。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一)舞蹈教育的不可或缺性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藝術教育現在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舞蹈是藝術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它在幼兒園的美育功能不容小覷。正因此,舞蹈素養也成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技能之一,舞蹈表演、兒童舞蹈創編、舞蹈動作示范講解,都是培養從事學前教育教師必備的專業技能。舞蹈教學在培養和提高學生舞蹈素養方面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質量,推進舞蹈教學的創新,既有利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也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技能和素養。

(二)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缺乏新穎性

如上所述,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以民族民間舞為主,當然,中國民間民族舞藝術博大精深,可以豐富學生的舞蹈語匯,提高學生的表演水平,但訓練的內容過于單一化,沒有新鮮感,也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年輕的學生們喜歡富有現代氣息和節奏感的街舞和爵士舞等,這些舞蹈可以考慮作為舞蹈教學的重要內容。

2.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的單向注入式學習,一定程度上能夠訓練學生的模仿能力與記憶能力,但它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只能夠機械的吸收教師所給予的知識,缺少自主學習的機會,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也缺少實踐課,不能很好地讓學生將所學舞蹈理論與技法運用到實際中去。小組合作學習長期不變,也會帶來一定的弊端。

3.評價手段不科學

終結性評價得到的是結果,無法衡量學生學習的態度和過程,這種“一刀切”式的評價方法是不應該作為唯一的評價方式的。評價應充分發揮其激勵、促進作用,舞蹈教學評價既要看到學生的舞蹈表演技能,也要看到學生的舞蹈應用能力。同時,通過評價考核,能激勵認真努力的學生,促進教學相長。

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創新的路徑

(一)創新舞蹈教學理念

理念是行為的先導,滯后的教學觀念、保守的教學思想,帶來的只是僵化的教學,進而導致整個教育教學裹足不前。傳統的言傳身教式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拘泥于規范動作的模仿訓練,整個教學過程無審美情感可言,也不利于學生舞蹈創新能力的培養。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創新始于舞蹈教學理念的創新。首先,要樹立審美為重,技術其次的理念。其次,注重創編,淡化模仿,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可持續發展的舞蹈人才。

(二)構建新的舞蹈課程體系

篇10

1.科學地建立學習小組

在高校舞蹈教學當中,合作教學法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學習小組。在具體建立的過程中,舞蹈教師一定要針對每一名學生的不同特點,科學地進行分組。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也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否則將可能會出現小組中的學生依然我行我素,彼此缺少溝通和交流,依舊進行個體化學習的“偽學習小組”的情況。所以,在合作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整體與個體之間的管理,認識到他們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在一起進行學習的。在實際舞蹈課程當中,學習小組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首先是共同目標,有時小組內的學生為了參加某些活動或完成一件舞蹈作品,會進行合作研究和集體排練。其次是共同獎勵。如果小組達到了一定的學習目標,組內的每一名成員都會得到相應的獎勵。再次就是資源共享。由于小組內每個個體的時間和精力都十分有限,因此在舞蹈學習方面進行資源共享,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舞蹈技能。最后是角色互補,在小組成員長期共同學習的基礎上,相互之間會形成一些互補的角色,各自擁有明確的任務和分工,真正發揮學習小組的功能。

2.明確個體的責任

在建立了舞蹈學習小組之后,舞蹈教師應當給每個學生都分配適當的工作和任務,以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真正地融入到小組當中。對此,舞蹈教師應當充分重視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是確保小組成員設置的合理性,這樣有利于增強小組成員的責任感,避免“搭便車”的情況出現。根據美國教育學家的研究,當一個學習小組的人數為3-6人的時候,小組內的每一名成員都會積極發言。而當小組內擁有7-10人,甚至更多的時候,就總會有幾個人一言不發。基于這一研究,結合我國高校舞蹈教學的特點,應當將小組人員設定在4-6人之間為宜。第二是要對小組成員進行不定期的隨機抽查,以確保這些學習小組真正的形成和合作學習的效應。最后,還可以在每個小組中安排一名負責人,可由舞蹈成績優秀的學生擔任,協助舞蹈教師對學習小組進行管理。在平時的舞蹈學習和訓練當中,也能夠幫助和監督組內的成員。

3.采用學生互評的方法

在傳統的高校舞蹈教學當中,采用的是以舞蹈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教師作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其主觀思想意識和個人偏好都會對評價的標準和內容產生影響。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十分被動的位置,在學習過程中,無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也不能有效地對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進行闡述。因此,學生互評方式的引入,能夠使教師的評價和學生之間的評價進行結合,使評價結果能夠更加的客觀直接。這樣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在學生互評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加以適當的指導,保證評價的公正性。對于一些敷衍性質或帶有個人情感色彩的評價,教師應當給予指正和引導。

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