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禮儀范文

時間:2023-03-17 07:37: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酒桌禮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酒桌禮儀

篇1

如果需要你協助邀請嘉賓,邀請時要準備好合適的理由,并詢問是否有忌口,告知其他來宴客人,請前一天晚上再提醒一次。提前預定酒店時,盡量選擇距離各方都較近的地方,控制預算。

如果需要你協助點餐,人均一菜是通用規則,男客多可酌情加量;菜肴組合,葷素搭配,有冷有熱;普通商務宴請一道菜均價在50-80元左右即可。點菜時,可根據宴請賓客的地域飲食偏好來選擇:如美國人不吃動物內臟;湖南人喜辛辣少甜食;有東北女性賓客必點鍋包肉;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不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用餐,不準喝烈性酒,駕駛員不喝酒等。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部分賓客可能有飲食禁忌:如回族人不吃豬肉、基督徒不吃血、佛教徒少葷腥、年長者禁高膽固醇.

酒桌座位。關于酒桌座位問題,各地禮儀風俗不同,請提前問清楚宴請賓客的家鄉,按客人的禮儀、習慣安排座位,這里舉幾個例子:

1、主陪位置,大多數地域的座位安排皆是“門口的對面為正位”,是主陪位置,主陪是請客一方的第一順位,即是請客的最高職位者,或陪酒的最尊貴的人。但是在山東地區,正位是“背后有墻”的位置。諸位也不必過分擔憂,現在的酒店相對人性化,一般可以在桌子上杯中餐巾的疊法分辨出主位。幾個位置的餐巾疊法是與眾不同的。

2、副陪位置,副陪是請客一方的第二順位,是陪客者里面第二位尊貴的人位置在主陪的對面,即背對門口。傳統意義上,這個位置應該坐請客買單的人但隨著近幾年請客之風的盛行,一般情況下,陪客者是傾巢出動,因此實際上,掏錢這樣的小事是用不到第二順位的請客者親自出馬的,所以,這個位置更多的是帶動客人喝酒。

3、主賓位置,主賓是客人一方的第一順位,是客人里面職位最高者或地位最尊貴者坐的地方,位置在主陪的右手邊。由于許多人對山東喝酒的猛烈程度有所顧及,所以對山東規矩略知一二的外地客人,有時會選擇讓酒量大的人來做這個位置,這種不對的請客的規矩更多的時候實際是一種禮儀,實質還是一個尊重。如果出現上述的情況,實際上真正的主賓不會少喝多少,名譽的主賓一般會被灌倒(因為你不是最尊貴的客人卻坐在主賓位置,只是因為你

職場禮儀常識

1.儀表規范

① 日常著裝必須整潔、大方和得體。

② 因公涉外活動時,男士著西裝、打領帶,女士穿西裝套裙。

③ 參加社交活動時,根據喜好著裝,但力求高雅、美觀。

2.儀容規范

① 容貌修飾自然端莊,不過于張揚。

② 面部保持潔凈,頭發梳理整齊。

③ 男職工不留長發,不蓄長胡須;女職工不燙怪異發型,化妝自然得體。

④ 神態自信,舉止穩重,禁忌粗俗行為。

⑤ 常面帶笑容,保持開朗,營造和諧、融洽的氛圍。

3.儀態規范

① 站姿:腰身挺直,禁忌躬背哈腰;不隨意扶、拉、倚、靠、趴、蹬、跨,雙腿不可不停地抖動。

② 坐姿:從容就坐,動作輕穩(男士腰背挺直,女士坐姿文雅自然);離座穩重,非固定椅子須放回原處。

③ 走姿:上身保持正直,雙肩放松,目光平視。

4.言語規范

① 用語禮貌,多用敬語、謙語,如“您、請、謝謝、對不起”等,不說臟話、忌語。

② 熱情、誠懇,語氣平和,手勢得當,切忌用手指人和拉拉扯扯。

③ 不要隨意打斷他人講話或心不在焉,切忌打聽他人隱私和貿然提問。

④ 目視交談對方,適時點頭、應答。

⑤ 說話時間長短適度,切忌滔滔不絕。

⑥ 會議、接待等場合宜講普通話。

5.辦公規范

① 以職務或職稱稱呼上級,以職務或同志等稱呼同事,以先生、女士等稱呼患者和賓客。

② 遇到同事、患者和賓客,見面先問好,面帶微笑,言語禮貌。

篇2

中國酒桌上的禮儀

中國建立一套比較規范的飲酒禮儀,是從西周時代開始。總體可以概括為4個字:時、序、效、令。就是要求人們飲酒要遵循嚴格的時令,要尊禮、適量,不能隨心所欲。關于酒德的記載,最早見于《尚書》和《詩經》。

儒家思想認為,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驕奢逸。古人飲酒,倡導“溫克”,即是說雖然多飲,也要能自持,要保證不失言、不失態,教人不做“三爵不識”、狂飲不止的人。所謂三爵,指的是適量,量足為止。

古人在酒宴上,就儀禮而言,約有四部曲: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操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以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后嘗嘗酒味,嘖嘖稱美,令主人高興,最后仰杯而盡,“卒爵”,也就是“干杯”,這是古人的禮,因為古酒淡薄,干杯不算難事。

而干杯,今人每說先干為敬,但古人的敬酒禮儀卻是后干為敬。禮記曲禮說“侍飲于長者”,“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意思是說陪侍尊長喝酒,尊長舉杯未干,年少的就不敢喝。而賓主之間,則是客客氣氣,有節有度。

如主人敬客人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客人之間相互交錯敬酒叫旅酬,依次向入斟酒敬酒叫行酒。敬酒時總要說句類似祝您長命百壽的話語,所以敬酒又叫“為壽”。普通為壽以三杯為度,敬酒時敬人和被敬的,都要避席起立。

禮記《玉藻》說,君子飲酒,飲了一杯,表情肅穆恭敬;飲了兩杯,顯得溫雅有禮;飲了三杯,心情愉快而知進退。這是筵席上禮節的分寸,因為如果酒過三巡猶然不止,量淺的人難免失態。

篇3

關鍵詞 桌面 管理系統 終端 信息化

1、引言

隨著國內企業信息化工作的不斷推進,網絡設備和桌面管理系統的建設和維護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如各部門隨意接入桌面終端設備,隨意上傳和下載軟件等。這些行為有可能導致計算機病毒和惡意插件在公司內部的傳播,增加了公司內部計算機系統運行的風險,同時也增大了計算機系統維護的難度和維護人員的工作量。目前,廣東電網公司東莞供電局下屬各部門的桌面終端較多、分散范圍較廣、使用人員情況復雜、維護運營不方便等,基于以上原因,根據廣東電網公司的統一部署,東莞供電局進行了統一桌面管理系統的建設工作。

2、建設目標

東莞供電局進行統一桌面管理系統建設的目的在于實現桌面運行和維護工作的正規化和標準化,降低管理的難度和運營成本,同時實現對桌面終端的遠程監控。項目建設的具體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為東莞供電局終端管理提供可靠的平臺。通過在東莞供電局部署安裝統一桌面管理系統,實現設備信息上報、終端行為審計、移動存儲介質認證及審計、設備變化報警和遠程協助等功能,從而提高東莞供電局終端管理的可靠性,為終端管理提供可靠的管控平臺。

(2)為實現全方位的信息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統一桌面管理系統建成以后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軟件黑白名單和對桌面終端行為進行管理,同時有利于實現省地級信息聯動。

(3)提高運行維護的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安全性。由于統一桌面信息系統有多種管控功能,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對潛在的風險進行控制,因此大大提高了網絡運行維護的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安全性。

3、系統架構情況

廣東電網公司的標準化管理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由圖可知,系統架構包括一級管理節點和二級管理節點,一級管理節點是廣東電網公司本部,二級管理節點是各地市供電局,各級節點又有自己的受控客戶端。很顯然,東莞供電局屬于二級管理節點。廣東電網公司總部作為一級管理節點,其主要任務是向各二級管理節點下發策略、命令、補丁和各種文件等;二級管理節點的主要任務是對相關信息進行統計,同時將報警信息上報給一級管理節點,一級節點和二級節點之間通過廣域網進行連接。一級管理節點和二級管理節點的受控客戶端也要對相關信息進行統計并將報警信息上報給各級管理節點,同時,一二級管理節點也要向各自的受控客戶端各種策略、命令補丁和相關文件。統一桌面管理系統建成以后,可以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3.1 實現運行維護服務管理

運行維護服務管理主要是指實現對事件處理各個過程的管理,并為評價、決策等各個功能模塊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包括事件的類別、事件的預約情況和統計查詢等。

3.2實現運行維護服務協助

運行維護人員可通過統一桌面管理系統獲得運行維護服務協助,可以實現遠程協助、即時通信和文件傳輸等功能,大大縮短運行維護工作所需要的時間,提高運行維護工作的效率。

遠程協助功能可通過遠程桌面、協助邀請和屏幕錄像等方式實現;即時通信功能可通過即時短消息、白板繪圖和查詢歷史短消息等方式實現;文件傳輸又分為雙向傳輸和命令推送等。

3.3 實現運行維護服務評估

網絡系統的管理人員可以對系統運行維護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進行評價,能夠對運行維護人員的工作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實現工作流程的優化。運行維護人員每完成一次遠程協助后,他們會給客戶提供一份相關的報告,告訴客戶本次維護的內容、產生問題的原因及針對性的方案等。

3.4 實現可信任軟件的統一分發

統一桌面管理系統建成以后,一些常用的可信任軟件,如辦公軟件、繪圖軟件、聊天軟件、設計軟件等可以實現統一部署,可實現即時或在指定的時間向計算機客戶終端發放此類軟件,并且會得到發放任務完成情況的意見反饋,及時掌握發放詳情,這樣可大大縮短可信任軟件的部署周期、降低成本并且使軟件的維護易于進行。

3.5實現計算機終端接入的控制

統一桌面管理系統建成以后有利于實現對終端接入的控制,對終端接入的控制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首先,可以實現對內網資源的控制和對訪問外網的控制,這樣就能有效地保護內網的重要資源,防止信息外流;其次,未經撥號的計算機無法正常接入網絡,這樣就大大減輕了未經授權的計算機對系統的威脅;再次,通過對上網時間和網絡帶寬的控制,限制了上網時間和使用的網絡帶寬。

3.6 實現計算機終端的行為審計

統一桌面系統可實現對計算機終端行為的監督,可以發現影響工作效率和網絡安全的行為,并且將這些行為記錄下來,該系統支持對網絡訪問行為、下載打印行為、訪問網頁行為、運行程序行為的審計。以日志的形式對上述行為進行記錄,當需要行為信息時可按日期、類別等方便地進行查詢。

3.7 提高終端管理的效率

通過統一桌面管理系統可自動對企業的計算機終端情況進行統計,使企業清楚地了解本公司的IT資產情況并進行相應的管理,管理系統還可以實現對計算機終端軟硬件情況的統計,使企業及時掌握企業內網中軟硬件資源的詳細信息,使管理深入到每一個細節。這大大降低了終端管理的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4、結語

本項目建設嚴格按照《廣東電網公司統一桌面管理系統推廣建設項目工作方案》的要求開展各項工作,同時在我局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門及單位的配合下,在2012年9月5日順利完成項目實施階段的各項工作。通過統一桌面管理系統建設實現了對我局終端計算機的統一管理,能對終端計算機的使用行為及設備信息變化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快捷、方便、穩定的IT安全運維管理平臺。本項目以技術手段加強對終端計算機的管控,進行一步規范了用戶使用行為,完善了設備資產臺賬信息和移動存儲介質的管理,并為網絡風險監測、敏感信息泄露、安全策略優化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依據。本項目最終順利通過上級部門的驗收,在未來的運行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遠程協助功能和落實安全策略,提高系統客戶端覆蓋率及安全防護水平。

參考文獻

[1] 徐沛沛. 統一桌面管理系統建設分析與研究[J].電力信息化,2012,10:16-20

[2] 陳志鋒. 基于網絡的桌面管理系統研究[J].基于網絡的桌面管理系統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1,9:21-22

篇4

關鍵詞:常規水處理 濁度 殘余鋁 相關性

1 鋁的危害及來源

鋁是地殼中分布廣含量多的金屬元素之一。鋁由于其特殊的性質及豐富的含量在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中被廣泛應用,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鋁對自然、對人類不利的一面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和研究,特別是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近代醫學表明,過量攝入鋁會引起如下疾病:老年性癡呆癥,記憶力減退;使骨質變得疏松軟化:腎功能失調,腎衰竭及尿毒癥;使血液和心血管發生疾病;對體細胞及生殖細胞有致突變的作用。此外,鋁對動植物及工業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1]。

人體攝入鋁的主要途徑之一便是飲用水。飲用水中鋁的來源比較復雜,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①.土壤中的鋁溶解進入天然水體;②.給水處理中鋁鹽混凝劑的使用是出水殘余鋁升高的直接原因;③.含鋁工業廢水不合理排放也會增加接納水體的含鋁量。

歐美許多發達國家制定了飲用水中鋁的限制指標。在我國衛生部即將頒發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也將鋁列為飲用水水質控制指標之一,并明確規定飲用水中鋁含量不得高于0.2mg/l。然而,飲用水中鋁濃度超標問題在我國十分嚴重。筆者曾進行過專門的調查,在全國范圍內的40個城市中,飲用水中鋁濃度超過0.2mg/l的占32.5%,在東北地區更高達76.9%[2]。顯然研究降低飲用水中鋁濃度的問題十分迫切。針對我國水廠基本上以常規水處理工藝為主的現狀,研究常規水處理工藝的除鋁性能是有實際意義的。

2 常規水處理工藝除鋁的可能性

如果以物理存在形態劃分,水中的鋁以兩種狀態存在,即顆粒鋁(以固態存在的鋁)和溶解態鋁。鋁化合物的溶解度較小,據文獻介紹,在pH值為6~7時,溶液中溶解態總鋁量理論計算值僅為0.001-0.004mg/l[3]。鋁在水中主要以顆粒鋁的形式存在,構成水中膠體成分的一部分。根據混凝的基本理論,在鋁鹽水解絮凝過程中,既有出現鋁鹽混凝劑的水解、產生大量氫氧化物的過程,同時也有實現膠體脫穩、“碰撞絮凝”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通過絮凝體的形成及大顆粒對微細顆粒及鋁離子和其絡合離子的吸附,在去除水中的微細顆粒的同時,也大幅度地降低了水中殘余鋁。因此絕大部分的顆粒鋁有可能通過混凝、沉淀、過濾等常規處理工藝去除。

筆者對此也進行了專門的實驗。取原水濁度102NTU、含鋁量0.65mg/l的水進行混凝沉淀,沉后水含鋁量0.141mg/l-0.322mg/l。采用孔徑為0.451μm的混合纖維素膜對此沉后水進行過濾,考查濾后水的濁度與殘余鋁,如圖1。

由圖可見,經過0.45μm的濾膜過濾后,濾后水的濁度基本上都降低到0.5NTU以下、殘余鋁降低到0.09mg/l以下。一般認為,該尺寸的濾膜基本代表了常規水處理工藝的澄清處理能力。所以上述實驗證明了在常規的水處理工藝中可以通過去除濁度來達到降低水中余鋁的目的,通過優化水處理工藝,使出水余鋁達到水質標準的要求是可能的。

3 常規混凝沉淀工藝除濁與除鋁的相關性

通過優化常規水處理工藝條件,使得鋁能在除濁的同時也得到去除,達到水質標準的要求,是簡便易行的措施。為了研究在常規水處理的混凝沉淀工藝中除鋁與除濁的關系,進行了實驗室研究,分別考察了混凝劑的種類與投加量、pH值、水溫、濁度等參數的影響。

3.1 混凝劑種類及投藥量

實驗選用5種混凝劑進行對比:不同廠家生產的聚合氯化鋁1和聚合氯化鋁2、硫酸鋁、聚合硅酸鋁、硫酸鐵。實驗主要考察各種混凝劑在不同商品投加量時的除濁及除鋁能力。實驗原水濁度301NTU,鋁含量2.3mg/l,實驗結果如圖2、圖3。

由圖2和圖3得到,使用不同混凝劑的除濁和除鋁效果是有差異的:1)硫酸鋁無論是除濁還是除鋁的效果都較差;2)聚合硅酸鋁、聚合鋁等高分子類混凝劑都具有較好的除濁和除鋁效果:3)硫酸鐵除濁效果較差,對除鋁而言,其效果要略優于鋁鹽,這主要是因為該混凝劑自身未向水中引入更多的鋁。分析上述結果,可以發現:1)對于原水中含有的鋁,使用鐵鹽也不能使之完全被去除,因此避免使用鋁鹽混凝劑并不是解決鋁問題的根本性辦法;2)使用同一種混凝劑除濁和除鋁所對應的最佳投藥量有共同范圍段,這既說明鋁主要是伴隨濁度的去除而去除的,同時也為選擇工藝條件時兼顧除濁與除鋁提供了可能;3)一般除濁對應的最佳投藥量范圍較寬,而除鋁對應的范圍則較窄,要兼顧二者的去除,就應更準確地控制投藥量,給棍凝投藥過程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pH值

pH值直接影響到鋁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為了考察PH值的影響,設計了一組混凝實驗,條件如表1,實驗結果如圖4。

由實驗可以得到,1)隨著原水濁度的變化,最佳pH值的改變并不十分明顯;2)對于除濁,混凝的最佳pH值范圍較寬,大約在6~7.5之間:對于除鋁,該范圍較窄,大約在7.0~7.5之間。該結果同樣說明除濁與除鋁可以兼顧,但除鋁對pH值的要求更加嚴格。同時從圖中還能看到,對于鋁鹽混凝劑,當pH值小于6.0或大于8.0時,無論是除濁還是除鋁,其效果都比較差。

3.3 水溫

實驗時配制濁度為20.6NTU、含鋁量0.446mg/L的原水,改變水溫分別進行二組實驗:第一組水溫為6.3℃,第二組水溫為14.3℃,考察在相同投藥量(聚合氯化鋁1)的情況下,兩種不同溫度原水中濁度、鋁的去除效果。實驗結果如圖5。

由圖5得到,在水溫較高時,最佳投藥量小,沉后水濁度、余鋁都較低;而當水溫降低時,最佳投藥量大,對應于最佳投藥量的沉后水濁度和鋁的去除率都較低,特別是鋁的去除率僅為20~30%,在投藥量過大或過小時,甚至會出現沉后水中的含鋁量大于原水中的含鋁量。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于混凝狀況不好,鋁鹽的投入增加了水中鋁的濃度,盡管低溫時鋁的溶解度降低、溶解鋁占的比重較小,但是相當多的顆粒鋁伴隨較多的殘留濁度成分而留在了水中。而且低溫情況下最佳投藥量的范圍較窄,對投藥的準確性要求增加。所以對于含鋁量較高的低溫原水,對鋁的去除難度較高,很容易超標,應引起注意。

3.4 沉后水濁度與余鋁的關系

在圖6中,僅改變沉淀時間,保持其他韻實驗條件(混凝劑采用聚合氯化鋁1)均相同,得到一系列的沉后水,測定其濁度和殘余鋁,得到二者的對應關系。可見,沉后水殘余鋁在總體上的變化趨勢隨沉后水濁度的升高而增加,進一步說明鋁是伴隨濁度的去除而去除的。因此合理地降低沉后水濁度,一般也會減少出水中的殘余鋁量。

篇5

關鍵詞:依族 夜宴 酒歌 禮儀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13)04-126-130

貴陽地區的布依族在婚禮、生日、建新房等喜慶日子,一般要在午夜設“夜宴”,因行歌坐夜,飲酒助興,通宵達旦,所以又稱“坐夜宴”。坐夜宴的雙方是主家一方以及送親來的女方家親友,在族中受敬重和歌手的陪同下,以男北女南,尊長老幼的秩序入坐,其它四方賓客依次入席。客人就坐前,以酒歌或吟頌的方式向主人致賀,主人也執禮應答,然后合桌發燭,祝愿團圓好合,幸福滿美。席問先喝三巡酒,選“把瓶官”斟“雙杯酒”后,開始盤根問吉、行酒令等活動,通過一問一答的說唱方式,按歌調現編現唱,雅俗共賞,簡樸淳厚,應答如流者賞其一杯,口拙詞窮者罰酒四杯,氣氛濃烈,熱鬧非凡。

一、夜宴程序及內容

夜宴以婚禮最為隆重,布依族結婚要辦酒宴三天,第一天為“迎賓”,第二天為“正席”,第三天為“放客”,夜宴是安排在“正席”的當天晚上。

(一)賓主鬧夜宵:午夜三時左右,在主人家中堂屋神龕前,用三張大八仙桌橫擺連成一排,稱“上八府”,供男賓坐,在橫排大桌前用三張小八仙桌連成“T”字形,小桌稱“下八府”,供女賓坐,桌前均擺滿酒菜。由主人先唱:“臘冬十月寒氣高,九八十月雨風飄,六五四月多雨水,三二正月鬧夜宵……”客人對答:“一進門來抬頭望,玉樹紫金梁,堂前香火亮堂堂……”。

(二)安凳合桌:安凳合桌是宴席開始時的朗頌,原先安放的桌子之間都相隔一寸左右,板凳歪斜,雙方來到桌前,要主客唱一段,表示謙遜客氣:“一張桌子四角方,三張桌子擺中央,奉請高親來合桌,主人世代永流芳。”唱后方能把桌子靠隴,擺正凳子就坐。

(三)燃香發燭:將紅紙分別包好三柱香和一對蠟燭,客人頌畢香燭詞,便插到神龕上。此過程細分為:1、請客發燭,2客洗手發燭詞,3、客人發燭詞,4、客燃香詞。

(四)贊頌杯壺:1、客人放壺,2、客散杯詞,3、客散調羹,4、客發碟,5、客散煙袋,6、客散筷。以上過程中的杯、調羹、碟等物品均用紅紙封好,客人們要一面唱一面取下封條,方能斟酒拿筷。

(五)合席謙贊:主客邊飲酒邊互相謙讓,稱贊對方,用文言對答,互相考究對方學識是否淵博,是否深知人間禮儀。如主人開場:“晚有一言,多承‘冰判’大人,說合貴府與寒門。秦晉和如結為朱陳,桃天正詠,燕爾新婚。一來一往,受了跋涉之勞,依其古禮,三里未曾鋪氈,十里未曾結彩,今者我也,不敢奉敬二十四大杯。其為之也難,得待寬宏笑納。”客對答:“主家有大才,我今無語休莫笑,禮智信此五常,坐在上席,得罪兩旁。來到拋散五谷,負累酒肉,天時地利,重重恕罪。”這種說唱一般在出生禮儀和祝壽上表現得更為濃烈,筆墨紙硯,書畫琴棋,都搬上大堂,大大顯得出布依族的秀才榮耀。

(六)盤根問吉:內容涉古通今,天地萬物之事都可問答,形式為集體對唱,主客一般有個開場白:“桂花生在貴石巖,桂花要等貴人來,桂花要等貴人到,貴人來到花才開。”然后主家一方先問,賓客一方依次就問題唱答,當中也客問主答,以難倒對方為能事。如主家問:“看是哪人制山水?又是何個制人倫?看是哪人制五谷?又是何人制衣襟?”賓客對答:“金角老龍制山水,伏羲姐妹制人倫,神農皇帝制五谷,軒轅皇帝制衣襟。”

(七)花歌:1、臨門送花,2、盤花,3、撒花,4、栽花,5、薅花,6、收花愛花,7、賀花送花。花歌唱畢時,賓客把碟盤內的花豎起來,送給主人家,放到神龕上。例如,“正月栽花無花栽,二栽花花易開,三月桃花紅似火,四月蕎麥架上開,五月石榴花兒紅,……十個姐妹去薅花,大姐薅朵靈芝草,二姐薅的牡丹花,三姐薅的芙蓉花,四姐薅的海棠花……”

(八)起書房:1、起房,2、立桅桿,3、觀書房、4、開學,5、讀書。如:“正月書童要離鄉,去到京城上學堂,辭別父母行千里,成名成家把名揚。”

(九)問字頌主人:形式是說唱,賓主對白,主人請頌,客人倒回來拆解,進行闡釋,并訴明其義。內容有“天地君親師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如:“師字頭上拆一字,請問先生什么字?(主人答“帥”字)將帥出在主家門。”

(十)酒令:請官是在行令前,主人推舉一位官來發令,由主人斟兩杯酒放在盤里遞與賓客,客推諉,主抬舉,聘請大人就任歌。1、請客,2、發令頭收令尾,3、各擇令(拆字),4、跟官令,5、暗令,6、賀童生。其中跟官令中,有的先用漢語唱,然后再用布依語唱,同時邊邊唱邊打勢,朗誦酒令時,必須口齒清楚,通暢流利,違者罰酒兩杯至八杯。如“賀童生”一節:“三月讀書春意濃,后園桃花一片紅。要學知識不怕苦,當了秀才稱英雄。四月讀書麥刺尖,不中頭名心不甘,四書禮儀學得好,賽過凡問活神仙。五月讀書晝夜長,書房童生書聲朗。為有讀書知禮儀,考試文章更高強。”

(十一)圓寶:1、背小九九,2、湊圓寶,3、呼百兩,4、拴寶腳,5、打圓寶,6、送圓寶,7、接圓寶。每人按“一”到“九”順逆同時背,每行數字是該數之和。宴席一般十八至二十二人一桌,將五個馬蹄杯放在一個大碟子里,蓋上一張巾帕,便表示圓寶。用另個碟子放上裝滿酒的兩個杯子,外加一壺酒,這三樣東西同時推移,圓寶在前,接著是碟,最后是酒壺,“拴寶腳”還需請舅爺上坐,“接圓寶”是主人家唱,眾人幫腔齊唱,最后主人把寶碟放到神龕,接著放鞭炮表示謝意。

二、夜宴酒歌禮儀的特點

(一)程序嚴格,表意科學

夜宴中從大的秩序看,自“主賓鬧夜宴”、“安凳合桌”至“接圓寶”終,都按傳統程序進行不能打亂。它符合常規擺桌凳上坐,拿碗筷等日常生活自然進程,更體現一種由吃喝的物質準備到情感交流的精神需要。從小的秩序看,每個過程中不得有人出錯,若錯了,輕則被大家笑話,重則必受罰。唱歌開始后,不許隨意說話,不準嘻笑,只準頌詞相對答。當男女送親客從屋里走出來準備赴宴就餐,走下坎子時要頌下坎詞,走至筵席邊,要站著用流利的詞句對桌凳及各種餐具進行贊頌。贊頌完畢,客人伸手取下封在餐具上的紅紙條,接著進行就餐。送親客如果不會上述頌詞,主人就不給配齊所需的餐具還要受到家族中及其他圍觀人的嘲笑。

夜宴在酒令中還推選出執法者,監督并執行此活動。在“湊圓寶”前,按酒令方法先任官。湊圓寶中的銀兩數,只能用“小”和“中”等規定語,“三”為一小,“五”為一中,報數時三“中”打轉,“小”數不拘,先說“小”后說“中”,說錯者被罰酒。

可貴的是,這種程序還尊循萬物生長的自然規律,如送花不僅有送花的實物和動作,而且在唱詞中,著重花的培育、生長、開放到摘花、賀花、送花等全過程,對花之頌同時也是對授花人的稱頌,表達自己來之不易的愛意,可謂意味深長。

(二)內容繁雜,雅俗共賞

布依族人夜宴酒歌是整個禮儀過程的,規模大,時間長,內容多,有嚴肅的安登合桌、燃香發燭,也有文明禮儀的花歌,有高雅的讀書詞,又有粗獷的酒令詞。可謂雅俗共賞,嚴肅活潑,使整個夜宴達到喜慶的頂峰。酒宴中對三皇五帝、古代禮儀的熟識,到四書五經的巧妙運用,都顯示布依族人有著豐富的知識和先進的文化教育。說唱者大多巧于辭令,博學多才,能隨機應變,熟能生巧。如:

主:“一言啟稟:遠親高親,‘桃之天天,其葉蓁蓁。’高親來到此,主少迎賓,不必再多心。”客:“一言回稟:貴府高親好比天上黑云對白云,照下此地小古今。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今朝小弟到此來,‘人之初’未曾讀過圣賢書。‘性本善’花言巧語不會談。”

有時說唱者把大量的民間諺語與古詩文巧妙接合,形成對比,雅俗共賞。諺語大多明白嘵暢,簡短易頌,它與古詩詞的對偶押韻可謂相得益彰,如:

主:“子路聞之喜,請客們來見禮。”

客:“走了一沖又一沖,走了一里又一里,走到青山貴府門,小弟無節又無禮。”

主:“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稀駕,稀駕。”

客:“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登山涉水,何必講稀奇。”

主:“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眾親列友難到此來。”

客:“赦小過,舉賢才,三天走兩回,密密的來。

此外,對工匠的稱頌,對碗筷、杯盞、煙袋、凳桌等的頌歌,體現布依族人對造物者的一種崇敬,以此對唱展示歌唱者的能耐,顯示歌唱者深厚的編唱藝術。

(三)形式多樣,說唱合一

從表達形式看,有客主的互頌問候,謙讓推辭的和諧樣式,又有詰問發難,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式。從唱腔形式看,有賓主各人單唱、親友集體合唱、幫腔等,又有盤歌的對唱形式,互相問答,表現歌手們隨機應變的才能。

夜宴酒歌措辭古雅謙遜,或對偶,或頂真,回環往復,朗朗上口,抒情達意,說唱者不時又以白話式的敘事,打破工整押韻的音效,把唱化為說,使節奏變化多樣,頗有戲曲味道,場景性強,讓人身臨其境。例如,主:“先進于禮樂,我把四書提來說,近者悅,遠者來,敬主親戚放寬懷,請愿諒,親戚難得動龍步。才也愚,參也魯,主家方有淡淡酒……”客:“一言答語,弟兄來到貴府門,此場院到處路坦平。吃住安然,心歡喜,弄臟貴府,恐笑人。勞煩主人久等候,敢為刻骨以銘心。孤之哉,孤之哉!我們坐站高席,得罪高親……”

夜宴酒歌一般采用大調,可以說是一種“酒歌調”,這種腔調能在敘事、祝酒、迎賓送客、訴情說理等場合中靈活運用,音域一般只有五度,在公眾場合演唱,比較嚴肅,顯得穩重沉靜。而且在歌唱過程中,可用漢語唱,也可用布依語唱,形成明歌(用漢語演唱)和土歌(用布依語演唱)這兩個語種唱腔,豐富了酒歌的表現方式。除了說唱,夜宴酒歌一般還配上實物和動作戲曲因素,均有賓白科的芻形表現形式,表明布依族民間藝術的歷史淵遠和形式的多樣化。

三、夜宴功能與意義

(一)夜宴酒歌禮儀具有表情達義功能

布依族喜歡唱歌以歌代言,以歌傳情表義。每個動作都有豐富的功能和意義,光是“餐具誦”就有頌宴桌詞、客發過壺詞、頌杯筷、頌碟、頌調羹、頌煙袋等,例如客人在主人的開場后對調羹的稱頌:“一把調羹兩頭圓,福祿壽喜在中間,八位神仙拱手坐,恭喜主家出狀元,發羹已畢,紅喜大吉!”在一般的宴請中,主人往往先說明宴請原因,表示謙意感激等話語,但布依族夜宴并沒有以日常話語和習慣動作去完成這一吃唱過程,而是用優美的歌來傳達辦宴因由,抒發對親友的厚意,激發出客人的情意,使場面活潑熱烈。

夜宴過程寵大繁雜,無酒不成席,無歌不成敬意,以歌表義,以酒助興,夜宴往往先飲三巡酒方能開始比試。第一巡酒中,主持的人邊唱邊飲四杯后,方請大家共飲“落臺酒”;唱詞先說明自己受主人之托,歡迎親戚朋友們到來,喝四杯酒意寓著四季發財、平安健康。第二巡酒中,自原執壺人起用兩把酒壺分左右同時傳壺斟酒,上一位給下一位依次而斟,這一放壺走路之舉被稱為“牛攆牛”。這種禮俗很形象地表明布依同胞互相幫助,同甘共苦的民族情感,他們互相鞭策,共同進步。之后,主客雙方各推舉一人為“把瓶官”,把酒背向走去,壺嘴朝前,兩壺在行進中同時走到誰的門口相碰,就給誰斟“雙杯酒”,又稱為“二龍搶寶”酒。此游戲能增進夜宴的娛樂性,表達的意義靈活而充滿樂趣。接著才開始進行擇字、合字、對詩、出算題等傳統酒令的比試。整個夜宴處處歡聲笑語,氣氛熱鬧而隆重。

(二)夜宴酒歌禮儀能增進民族情感,加強民族團結互助的凝聚力

布依族是個非常注重氏族血緣關系的民族,夜宴后的騎馬詞唱道:“騎上馬,桃之天天來玩耍。其葉蓁蓁負累親,之子于歸回家去。宜其家人去傳名……”女方家臨走時,并不認為女兒是潑出去的水,而是為自己家族揚名。新郎和新娘結婚后,便建立起深厚、穩固的關系,同時也結成了同盟關系,如親兄弟一般。此時的雙親問不僅是婚姻的關系,在更大層面上,已聯合成家族和民族的團體,榮辱進退。雖然現代婚姻沒有古代政治聯姻強調國家利益,但個人與民族的團結互助,村落、部族的聯合,無形中還是長期存在。以貴陽周邊的布依族為例,他們的聯姻范圍包括花溪、開陽、龍里、惠水、貴定等地區,在悠久的歷史變動中,始終保持著堅固的血緣關系。

從婚姻關系發展成民族互進關系,從家庭行為到部族活動,夜宴酒歌以集體娛樂的方式擴大了個人婚姻行為。比如在賓主之間的相互詢問與祝福時,主人以歌唱表達對賓客的熱烈歡迎,客人也以歌互答,對主人的熱情款待表示衷心感謝。歌詞內容包含著團結互助,友好往來的禮儀精神,充滿簡樸淳厚的古風。它反映的是布依人民以誠相待,和睦相處,友好往來的民族情感。從更廣泛的族群區域來說,布依族地區的人民,不管熟識與否,均稱為“姨媽”、“老表”、“表公”等,無疑表明凡是自己民族的成員,都屬于一個緊密聯系的情感紐帶和利益共同體,它像一座橋梁或一條紐帶,使彼此問的陌生感很快消失。在此基礎上,兄弟民族情感上升到政治、經濟利益的幫扶中,例如,客唱:“主家有道花朝門,財門層樓高入云,座得好來座得真,座在龍頭腦天心。座在龍頭得官做,座在龍腰出貴人。大哥云南做知府,二哥北京做官人,只有三哥年紀小,留在家中讀書文,讀得詩書通禮儀,身在朝中管萬民。”這說明布依族有積極參與民族國家事務的熱情,不管走到何方,仍相互扶持,相互照應。夜宴酒歌已成為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的橋梁,它增進了民族間的情感,加強了團結互助的民族凝聚力。

(三)夜宴酒歌禮儀能激發智慧比試,顯示淵博知識,教育本族人民

布依族不以粗暴兇蠻著稱,他們往往謙和爽朗,樸實大方,講禮好客,生活中以多姿多彩的藝術形式,生動而有力地反映了該族群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表現出勤勞儉樸的高尚品德和美好的心靈。

夜宴酒歌中借用歌唱的形式,盤問詰難對方,內容范圍廣泛,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等都有所涉及。他們不光在社交中很講究禮儀,誠懇相待,還在舉辦夜宴這種盛大酒會和歌會中,表現出豐厚的禮儀素養,情味熱烈活潑又深沉典雅。在“問字頌主人”這一環節中,面對主家的詰問發難,客人回應道:“哥師傅來老先生,你今唱完我接聲,你今唱到位字轉,等我小弟解分明。位字旁邊拆人字,請問先生什么字?(主人答“立字”)立對桅桿賀主人。唱了位字到師字,……唱了玖字到捌字,又把捌字解分明。文王進京去考文,云唐送他路上行,離別留下詩八首,丟下美名到如今。”在一問一答的博弈中,雙方不讓步,反應需快速準確,除了有靈活的思維,還要有淵博的知識。這種場無疑激發在場者的智慧,現編現唱,大膽發揮潛能。若是客人不會唱歌,主人每唱一首,客人只好喝一口酒,一直要唱七首或九首,客人也就要喝七口或九口酒以后才能罷休。所以,不會唱酒歌,既要被“罰”酒,又要逗得所有圍觀者哄堂大笑。旁觀的青年們,也從中意識到如果不努力學習這些文化,將來也會面臨同樣的尬尷和羞辱。

布依夜宴酒歌的內容里,他們把考中秀才進士著為光宗耀祖的事,他們學習四書禮儀,把知書達禮看作做人的最高境界。例如,讀書(唱):“正月說起進書房,打開四書讀文章,堂前辭父母,收拾進書房。孟子見梁惠王,你在寒窗讀文章……八月讀書好逍遙,五谷收進滿倉糧,文章容易學,禮義實難淘。‘季康子,公伯僚’,慢慢操心把筆調。”在長期的民族文化交融中,布依族很早就接受了漢族文化,他們從上層社會中習得儒家文化,把上層社會的文化資源不斷被擴布到民問,又成為了底層民眾的文化教養。在婚喪嫁娶中,它成為民族的心理,觀念和志趣表征。

參考文獻:

[1]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2]王娟,民俗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顧希佳,社會民俗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4]宋蜀華,白振聲,民族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5]游來林,有酒且長歌-貴州民族酒歌與酒歌論略[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

篇6

關鍵詞:法國;餐飲;禮儀

一、法國的飲食介紹

1、法國特色飲食

歐洲人認為法國菜是世界上最高級的菜,它的口感之細膩、醬料之美味、餐具擺設之華美,簡直可稱之為一種藝術。法國人對飲食藝術有極高的品味,國內的名菜多不勝數,包括鵝肝醬、海鮮、蝸牛、奶酪等等。每一道菜都有它獨特的烹調方法,必能令你垂涎三尺。法國特色飲食:法國香檳(產自法國香檳地區)及各式紅白葡萄酒(Bordeaux 和Burgundy 是著名產地)、各式奶酪、白酒煨雞、紅酒煮牛肉、法式龍蝦、大蒜蝸牛及大蒜田雞腿等。另外,在法國美食中,最負盛名的便是法國的葡萄酒。法餐不但講究飯菜的口味,還非常講究配餐的酒水,正式的法餐一定要根據主菜配不同的葡萄酒,比如吃肉時喝紅葡萄酒,吃海鮮時喝白葡萄酒。也因為如此,法國的葡萄酒莊園遍布全國各地。而對于今天的法國人而言,葡萄酒所具有的價值已早就超出了單純的工業產品的單純范疇,取而代之的便是葡萄的種植與葡萄酒的釀造及浪漫與藝術相結合的文化產物,是法國浪漫情懷的最權威的代言人。以豐富多元的葡萄品種和整體優越的品質早已讓法國成為葡萄酒文化時尚的引領者。"瓊漿玉液與玲瓏杯盞之間彌漫出的不僅僅是酒香,更是法國的優雅文化。"而每天喝一杯葡萄酒不僅僅是為了陶冶情操與保持健康,更重要的便是教會人們如何于躁動的生活中保持一份浪漫的情懷,對待生命的一種積極坦然的生活態度。

2、法國的餐飲美食

法國人一向十分關注他們吃的東西。他們比其他人更加注重一日三餐的形式化(時刻、禮儀等),而且每天在這方面比別人花的時間多。經常聽到很多法國人說,美食是指不在家里而在著名餐館進餐,家里的飯菜雖好也吃著放心,但一般說要低一個檔次。在法國,時尚在美食中的作用極大。有關美食的書籍、指南、雜志和互聯網站不計其數,口耳相傳也作用非淺。往往一頓美餐的談話主題,不是前夜品嘗的山珍海味,就是第二天將要享受的美味佳肴。因此,在崇尚美食的法國經營中餐的確有它獨特的優勢和挑戰。法國一般餐館的營業時間是在正午12 時至下午2時 30 分,而晚上則7 時至11時左右。其他時間則可到 Caf炕Brasserie 等咖啡茶座,也可到 Crperie 薄餅店。大部分餐館都在門口張貼了當日的菜單及價錢。而午飯時大多有 Plat du jour(今日推薦菜單),價錢較為相宜。菜單一般是按下列順序寫的:正餐前的頭道菜,通常有湯或沙拉等;魚類;肉類;蔬菜類;甜品。不必每樣都吃。當然,法餐的價格在歐洲也是最昂貴的,這是眾所周知的,除了它的菜價比較高外,還體現在餐單上要另付 20%的增值稅,以及 15%的服務費。若某間餐廳的食物或服務特別好,一般客人會多付 1-1.5 歐元。

二、法國餐飲禮儀起源和發展

由于社會底層老百姓每天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果腹,飲食禮儀對他們來說完全置身事外,但"吃相"卻逐步成為王公貴族體現自己高貴氣質的另一種表現。至今,在法國人的眼中,一個人進餐時所表現出來的禮儀往往成為判定其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標準。

據記載,進餐禮儀起源于法國梅羅文加王朝,受拜占庭文化的啟發,制定了一套細致的禮儀。到了羅馬帝國的查里曼大帝時,禮儀變得復雜而專制起來,如皇帝必須坐最高的椅子,當樂聲響起之時,王公貴族須親自將菜肴傳至皇帝手中,羅馬貴族則喜歡在三面有躺椅的躺臥餐桌用餐,上菜時仆役的雙腳隨著音樂的節拍移動,將菜肴首先端給主人。到了 12 世紀,意大利文化進入法國,餐桌禮儀和菜單用語變得更為優雅精致,教導禮儀的著作紛紛面世,在赴約、切割食物、喝湯、吃面包、穿著服飾等禮儀上都做了約束,這種禮儀逐步在貴族圈中盛興起來。法國人從小被教導用餐時雙手要放在桌上,從十七世紀中葉起,法國貴族和他們的廚師對飯菜味道和就餐方式開始進行革新。如此明確地決定要系統研究創新廚藝,這在歐洲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標新立異的烹飪藝術,很快就收到了豐碩的成果。使歷史學家驚嘆的,是那些證實法國人標新立異的資料,竟然如此豐富和一致。一些菜譜可以佐證烹飪活動的重大變革,一些社會禮儀教科書,可以說明在就餐禮儀方面的深刻變化。

三、法國餐飲禮儀的內容介紹

海明威說:"法國是不散的宴席。"法國的飲食文化非常悠久,從路易十四開始,法國的飲食外交便世界聞名,在法式宴會鼎盛時期,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聞名世界的法國料理,以精致豪華的高尚品味,風靡全球食客的胃,法國人將"吃"視為人生一大樂事,他們認為:美食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藝術。法國餐同英式美式餐飲一樣,講究的是在嚴謹的上餐順序中尋找與品位美食的浪漫特質。置身于法國餐廳,我們追求的不是"吃飽"而是真正的在法國慢餐文化中體味法國餐的真諦。

1、就餐前社交禮儀

西方人之間,如沒有血緣關系,對男子統稱呼"Mr.X",對未婚女士統稱;"Miss.X",對已婚女士統稱"Mrs.X",對不清楚結婚與否的女士通稱"Ms.X"。對于初次相識的人,特別是經人介紹剛剛認識的同事、同行、生意伙伴等,應稱呼"Mr.Mrs.+姓",如"Mr Smith"等;只有當對方允許稱呼其名時,才可直呼"John" "Tom"等。此外,在交換彼此名片時,大多用一只手遞送自己的或接受對方的名片。

致謝是文明社會的一種禮儀規范,是對他人提供的幫助或給予的關懷的一種承認、肯定和內心感受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它對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英語文化中,不論對方是誰,只要你為對方做了點事,提供了一點幫助,如倒杯水,傳遞一枝筆,找零錢或指指路,你都必須道一聲謝。所以,在英語文化中,"謝謝"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必須經常掛在嘴上。

此外,參加正式宴會,不要缺席和遲到,否則很不禮貌,也不要早到( 尤其是赴家宴的話可能主人還在準備菜品、梳洗打扮,尚未完畢) ,提前 3~ 5 分鐘到場最好。進餐前,如果主人要禱告,即使無,最好也一同低頭,以示尊重。參加宴請,要注意個人的服飾得體。不注意服飾打扮,既為人輕視,又失禮于人。

2、座次安排

去法國,宴會所舉行的餐飲形式大部分是西餐為主。西餐無論從形式到內容上講,都與中餐有所區別。根據社交禮儀的規范,食用西餐,必須對西餐的菜序、座次、餐具以及西餐的品嘗、西餐的要求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西餐宴會席位排列主要是位次問題。除了極其盛大的宴會,一般不涉及桌次。席位排列原則有六個方面需注意:女士優先原則,一般女主人為第一主人,在主位就座。男主人為第二主人,坐在第二主人的位置上。右高左低原則:排列席位時,男主賓排在女主人的右側,女主賓排在男主人的右側,按此原貝,依次排列。中座為尊原則:三人一同就座用餐時,居中座者要高于其兩側就座之人。門面為上原則:用餐時,應該以面對正門為上座,背對正門為下座。觀景為佳:在一些高檔餐廳用餐時,在其室外往往有優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觀賞。靠墻為好:如果男女同去進餐,為了防止過往侍者和食客的干擾,那么靠墻的位置應該請女士就座,男士坐在女士對面。

此外,西餐的席位一般都用長桌或方桌,因此,席位的排列方法主要分長桌或方桌兩種。(1)長桌的席位排列。有兩種方法:一,男女主人分別在長桌兩側的中央相對而坐,餐桌的兩端可以坐人,也可以不坐人。二,男女主人分別坐在長桌的兩端。(2)方桌的席位排列其排列方法是:就座于方形餐桌四面的人數應相等。

3、餐具的擺放和使用

(1)餐巾的使用

落座后,應待主人打開餐巾后其余賓客再將餐巾平鋪在腿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殘渣掉在衣服上和擦嘴之用。為了衛生,西餐餐巾的折放通常很簡單,打開后幾乎無折痕,不像國內習慣將餐巾折成很復雜的花鳥型等,打開后皺皺巴巴不太美觀,人們也不愿意拿來擦嘴。此外,餐巾在西餐中還可有"占位"之用,如果就餐還未結束中途離開,可將餐巾放在椅子上表示還要回來,如果將餐巾放在餐桌上則表示進餐結束,宴會中主人將餐巾放在桌子上則表示宴會結束。

(2)刀叉的使用

談到吃西餐,很多人常常會被各式各樣的刀叉羹匙弄得不知所措,其實刀叉的雛形在 15 世紀前后才出現,那時歐洲人為了改進進餐的姿勢,開始使用雙尖的叉子,這樣切割后的肉塊用叉子送入口中就比用手抓食顯得優雅許多。到了 17 世紀末期,在英國上流社會開始使用三尖的叉子,而目前普遍使用的四尖叉子直到 18 世紀才開始使用。隨著皇室貴族及上流社會交往規格的提升,西餐菜肴的品種數量也逐步增多,高檔宴會的菜肴通常包含頭盤、冷菜( 沙拉類、肉批類、膠凍類等組成) 、湯( 大致可分為清湯、茸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五類) 、主菜( 一般由海鮮、禽類和家畜或野味等三道菜組成) 、甜點( 冷、熱各一道) 、水果、咖啡或茶等,配合各類菜肴使用的刀叉餐具也日益講究并完善起來。英國人唐納德在《現代西方禮儀》中說:"我們的祖先似乎為每一種特殊情況都發明了一種匙具或叉具,從叉取泡菜到舀取火雞肚里的填餡,樣樣餐具一應俱全"。

其實刀叉的使用方法很簡單,即掌握一個原則--由外向里使用,先用擺在最外面的刀叉,吃完一道菜收走一副刀叉,接著使用下一副刀叉,喝湯時只用湯匙即可。西式宴會的擺臺通常如下圖所示:

3、菜肴的食用

(1)宴會套餐

一般上菜時首先上頭盤,頭盤是餐廳的開胃特色菜,有冷有熱,這時根據菜品的特點可單獨配上一套餐具,如法式蝸牛配蝸牛夾和蝸牛叉,吃完頭盤后,餐盤和餐具一起撤走; 上冷菜時,使用最右邊的冷餐刀和最左邊的冷餐叉; 喝湯時,僅配湯匙,湯匙由里向外舀湯,然后將湯匙整個放入口中喝完后拿出,如湯的溫度較高,可稍等溫度降低些或舀一勺在嘴邊輕輕吹涼,不可用嘴去吸,尤其不要吸出聲音,中途若要休息,可將湯匙搭在盤邊,若將湯匙整個放在盤中則表示用菜完畢,如盛器為湯碗,不要將湯匙放入湯碗中而應擱在墊盤上,當湯剩下一點不便舀取時,可拿面包將湯蘸著食用。宴會主菜一般由三道菜組成,第一道菜為海鮮類菜肴( 多為魚類菜肴) ,此時配魚刀和魚叉食用,同時配喝白葡萄酒,由于魚肉肉質細嫩,魚刀通常沒有鋒利的刀刃,且帶有一定彎度,便于將易碎的魚肉"鏟起"食用; 第二道主菜一般為禽類菜肴,配主餐刀和主餐叉食用,也配喝白葡萄酒,食用完畢后,將餐具及酒杯一同撤走,重配干凈的主餐刀叉吃第三道主菜( 如菜單安排第二道主菜為紅色肉類,則配喝紅葡萄酒,此時第一道主菜食用完畢后就將白葡萄酒杯撤走) ; 第三道主菜通常為家畜類菜肴,以牛羊肉為主,也有配野味類菜肴如鹿肉、兔肉等,配紅葡萄酒,吃完后紅酒杯同餐具一起撤走; 在宴會部分時,全體賓客共舉香檳杯慶賀,喝完后香檳杯也隨即撤走。宴會的最后一道菜為甜點,有冷熱之分,但有些宴會冷熱甜點各準備一份,熱甜點常見的有法式橙汁燴煎餅、火焰香蕉、香梨燴西梅等,一般配合刀叉食用,冷甜點以冰激凌、布丁、慕斯最為常見,通常用甜點匙食用,食用完畢餐具撤走,再撤走墊盤、水杯、黃油碟、面包碟和黃油刀,最后再根據客人需要上咖啡或茶( 水杯在進餐過程中始終不撤) 。

(2)普通套餐

普通西式套餐的菜肴由冷菜、湯、熱菜及甜點四道菜組成,所配的餐具數量也較少,一般只配一副刀叉、一個酒杯和一個水杯,使用原則與宴會套餐相似,需要注意的是吃完一道菜后可讓服務人員更換一副刀叉,不要用餐巾擦拭刀叉后再吃下一道菜,因為在歐洲有些國家的風俗習慣認為在客人面前用餐巾擦刀叉是一種挑釁的行為。西餐在烹調及進餐時有句俗語為"紅配紅、白配白",意思是在烹調加工菜品時,紅色的肉類( 牛肉、羊肉、鹿肉等) 可加紅葡萄酒進行調味烹制,白色的肉類( 魚肉、海鮮、雞肉等) 可加白葡萄酒進行調味烹制,類似中式烹飪中加料酒的作用,這些菜品在食用時也往往按其顏色分類配以相應的酒進行飲用,切不可混淆。

4、細節要求

此外,西餐禮儀中還有一些細節要求如下:

第一,使用餐刀和餐叉時,上臂靠在桌邊,肘部稍靠近肋骨部位。不要向外橫分,這樣既不好看也容易撞到身邊的客人,兩只手腕適當用力配合著切割食物,不要互相撞擊或與盤子摩擦發出聲響。切割牛扒、羊排、豬扒等大塊肉類時,用餐叉叉在肉塊左部適當的位置,切割成合適的大小后直接將肉送入嘴中。不要從右邊切下一塊后將叉子抽出,再將肉塊叉住后送入嘴中,更不要將肉扒先用刀分割成若干小塊,放下餐刀,用餐叉一塊塊叉起來吃。

第二,吃菜時遇到有骨頭、刺或核時,能用刀叉去掉的盡量使用刀叉,若吃到嘴里要吐出來,則用刀叉或手接住放在盤邊,不要吐在桌子或地上。吃整條魚時,吃完上半面,用刀叉將魚骨去掉放在盤邊,再吃下半面,不要將魚翻面來吃。

第三,吃飯途中若要離開或休息片刻,要將刀叉成八字形搭在盤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還要繼續用餐,用餐完畢,將刀叉平行擺放在餐盤正中,表示用餐完畢。

第四,要擦嘴的時候,先將刀叉放下,兩手拿起餐巾擦嘴,不要一手拿刀叉,一手拿起餐巾擦嘴,嘴里有食物時不要說話。喝酒時,也要將刀叉放下,不要左手拿叉子、右手拿酒杯喝酒,祝酒干杯時,即使不會喝酒,也要將杯口放在嘴上碰一下,以示敬意,不要勸酒,若他人酒杯中的酒沒有喝完,不要主動去幫忙添加。吃飯時不要在餐桌上化妝、抓頭、剔牙、擤鼻涕,更不要打嗝,西方人最忌諱打嗝,如果忍不住打了,應立即道歉。

最后,我們也應注意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在宴會和餐飲時所形成的兩大原則:慢和靜。一方面,法國餐所追求的不是我們中國餐飲中的"菜系"式的五彩繽紛,挑戰味蕾的極限,而是追求在循序漸進的"慢"節奏中達到人與美食的完美統一。我們不難發現一頓法國餐都不會少于兩個小時。與美國傳來的漢堡包快餐文化針鋒相對的法國的慢餐文化是更注重養生與健康的。因為對于"吃飯秀氣"的法國人而言,吃是享受生活而不是應付身體需求,是在飲食中尋求健康而不是消耗身體。法國餐所講求的便是在安靜、平和的餐飲中追求的最佳的營養均衡。另一方面,在餐飲氛圍方面,中國人在吃飯的時候都喜歡熱鬧,很多人圍在一起吃吃喝喝,說說笑笑,大家在一起營造一種熱鬧溫暖的用餐氛圍。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會上,中國人在餐桌上并沒有什么很特別的禮儀。而西方人包括法國人在用餐時,都喜歡幽雅、安靜的環境,他們認為在餐桌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禮儀,不可以失去禮節,比如在進餐時不能發出很難聽的聲音。但也不要光顧著吃,注意與身邊的人適當交談,但說話聲音要低,盡量不與遠處的人大聲交談,更不能像平時吃飯那樣侃侃而談,大聲喧嘩。

參考文獻:

[1]歐陽俊.法國的面包文化[J].東方食療與保,2006,(10).

[2]李虹.中西餐飲禮儀之對比[J].魅力中國,2008,(1).

[3]杜莉,孫俊秀,等.筷子與刀叉--中西飲食文化比較[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7.

[4]高峰.極為講究的西餐禮儀[J].烹調知識,2010,(31).

篇7

關鍵詞 筷子 叉子 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1 群體認同與個人本位

從不同的餐桌文化看到了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核是“群體意識”,而西方文化的思想內核則是“個體意識”。中國的社會結構以家庭為基礎單元,中國人的社會存在首先依存于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家庭和宗族, 再延伸至家國社稷。人的社會關系表現為個人、家庭、國家融為一體,文化上兼收并蓄,價值觀以國家集體利益為重,必要時不惜犧牲個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保護全體利益。“人之生不能無群,群而無分則爭,爭則亂,亂則窮矣。”中國人喜歡聚餐共食,在中國人心目中,“獨食難肥,共食才能汲取營養;獨食無味,共食才會其樂無窮。”目的是為了加強人情往來,群體聯系。中餐桌上的熱鬧氣氛與西餐的雅靜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主人宴請客人往往為了表現熱情好客,鋪張排場,在餐桌上還頻頻給客人布菜夾菜。客人們一上桌,便滔滔不絕,談天說地,勸酒敬煙,甚至吆喝劃拳,現階段的這種風潮有悖于傳統儒家文化“食不語,寢不言”的教誨,已遠超出文明的界限。

比較正式的宴席的座次安排, 也體現出這種不同的文化認同。傳統的中餐宴席使用八仙桌,對門為上,兩邊為偏座。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順序坐偏座。現代宴席,主要用圓桌及方桌, 但往往男性與女性分桌, 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若家中請客,女主人往往在廚房和餐廳之間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而西餐宴會中, 主角是女主人,一般使用長形或馬蹄形餐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然后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為準,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賓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以右為尊,左為次。入座方式為從左側入座,男士應拖拉餐椅,協助女士入座,以顯示女士優先的紳士風度。若家庭宴請,男女主人都應始終陪同,客人還應送瓶葡萄酒或鮮花,或為女主人準備紀念品等小禮物,這也是社交場合的起碼禮節。

2 面子觀念

在西方社會中也有面子觀念,Brown 和Levinson 于1978 年提出了“面子保全論”,指出禮貌就是“典型人”為滿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種理。他們將面子分為正面面(positive face)和負面面子(negative face)。正面面子是指每個社會成員希望自己的愿望受人順從, 他的自我形象被人欣賞和贊許。夸贊對方就是西方人典型的生活習慣和交際方式,不管多么簡單的菜肴,都會得到客人的贊美。如果每道菜都吃完,會令主人很高興,說明自己的心意和努力得到客人的肯定。餐后告別,客人們總要表示“have a nice dinner”(吃得很高興)。而負面面子是與正面相對而言,指的是社會成員希望其行動不被人干涉, 即具有行動自由和自主決定的自由, 凡是有違這種自由愿望的言行就會被認為對他人負面面子的侵犯。與之相應,在西方更受歡迎的還有自助餐和雞尾酒會,形式更加自在隨意,按照個人的喜好和食量自由選擇,便于相互聯絡與交往。另外邀請他人外出用餐,往往是AA 制,各人付各自的帳,或平分賬單,若為人付賬需事先說明。

由于中國傳統社會是以家族為核心的熟人社會,即人情社會,個人的價值取決于家族和他人的評價。在這種特定語境中,人們往往十分關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 以尋求和捍衛自己的優勢,保持體面和尊嚴。在家族和交際圈子中,人們習慣用面子來解釋和調節社會關系和行為,誰的面子大,誰的話語權就大,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也高。因此人們熱衷于請客和被請,誰的應酬多,宴請的檔次高,客人的級別高,誰就“有面子”,在人際交往中,也樂于互相“給面子”。比如餐桌上幾乎每宴必有的敬酒環節, 敬酒者和被敬者競相表演的一套套說辭,言不由衷,醉翁之意不在酒,全在于面子。餐后爭先付款買單,即使無意出錢,彼此心照不宣,也要做一番“爭面子“的表現。

3 總結

有些時候不同的禮儀是不同文化之間產生誤解, 導致跨文化交際失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又是造成禮儀不同的主要原因。研究和理解深藏在禮儀背后的文化因素, 能使我們更好地把握交際的原則和習慣技巧。餐桌禮儀作為禮儀中的一種,是我們與西方人交往時難以避免的,因此,對餐桌禮儀的研究不能只分析東西方差異的表層,需要探索其背后的文化,這樣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客觀寬容的態度對待異國文化,減少因文化差異所造成的交際障礙,避免產生誤解與沖突。

參考文獻

篇8

職場新人飲酒禮儀知識 不知不覺身在職場已經十多年了,當初還是職場新人的時候,因為很多事情都不懂,結果做了很多錯事,現在回想起來,自己都感覺好笑,今天我想以職場老大哥的身份給大家說說職場新人必知的一些禮儀,希望可以幫助初入職場的小弟小妹。作為職場新人,要掌握的知識有很多,在這里我就說說職場新人飲酒禮儀吧。

不要反過來灌上司喝酒

我第一次陪老板出去吃飯,辦公室的一個前輩說,有人給老板灌酒的時候要幫老板擋酒。所以我按照前輩的箴言,吃飯的時候很主動地接對方遞過來酒。幾杯過后老板倒是清醒得很,我就頭有點小暈了。敬完了客戶,走到老板面前讓老板也一起喝,看到我這樣老板只能硬著頭皮喝。第二天清醒了后,我把吃飯的過程告訴前輩,前輩便數落我不懂事,哪有一邊幫老板擋酒,一邊還給老板灌酒的。

不要兩手空空地去吃飯

辦公室小K突然說請吃飯,還說會帶女朋友過來。吃飯的地方是個挺高級的餐廳,吃到了一半,小K摟著女朋友站起來,說今天其實是他們倆訂婚的日子,因為不想太高調,所以就請同部門的同事聚一下。其他同事紛紛拿出了自己或者幾個湊份子買的禮物送給他們,只有我像個外星人一樣,張大了嘴巴,瞪圓了眼睛,可以想象兩手空空的我在那個場合下多尷尬!想想也是,我既然知道沒人會平白無故地請客,怎么還會傻到兩手空空地去吃飯!

不要太放縱自己

我們新來的那個女同事就比較放得開。那次公司搞活動一起出去旅游,大家入座吃飯頂多也就是談笑風生,沒想到那女孩主動移到老總身邊,用夾生的韓語一遍一遍去敬酒。幾杯下肚開始手舞足蹈,放大了膽子把手搭在老總身上。自那以后,這位新來的女同事沒得到多少人緣,大家都私底下不屑與這樣的亂性者為伍。而另一頭,老總似乎也沒有如她設想那般對她有特殊照顧,而是談此女色變。

酒水飲料大權留給領導

有一次領導讓我晚上一起去陪客戶,到了飯桌上,領導把菜單轉到我面前叫我點菜時,我就慌了神。好不容易心驚膽戰點完了幾個自認為比較安全的菜,心里早已經七上八下不辨方向,也不知是不是過于緊張想轉嫁掉情緒喘口氣,我把菜單遞給了領導,問他要什么酒水。領導順手接過,我也順利交接了皮球。往后每逢應酬飯局讓我點菜時,我便總把酒水飲料的決定權交由領導,一來說明我不是從頭到尾自作主張,二來也讓領導對飯局預算有一個終局性的把握。

新人要會難得糊涂

工作了一段時間,便有同事請我下班后一起去聚餐。飯桌上的事情是最捉摸不透的,但去還是要去。當時我心里就想好了對策:難得糊涂。等菜的時候便是大家互吹牛皮的時刻,講笑話沒問題,但講到原則性笑話的時候新人還是不要多語,天知道這是不是老員工在試探你道行深淺呢。菜上來了,一桌人邊吃邊聊,從股市暴跌講到商場讓利,作為新人抵嘴是必須的,否則人家會以為你故作深沉,但更多時候則是點頭和贊嘆,前輩總是想在新人面前倚老賣老一番的,即使他的觀點和你針鋒相對。我認為和同事吃飯,最要緊便是難得糊涂。

顧全老板就是顧全大局

老板帶我出差去了趟廣西,辦完事情自然少不了一頓吃,桂林美食著實讓我垂涎三尺。因為家里老爸做過廚師,對于吃這玩意兒我可是造詣深厚,但現在是老板帶著你吃,所以不好表現得太過張揚,但也要適時表現一下。老板隨和,點菜的時候會不時征求一下我的意見,于是強大的料理知識儲備便派上了用場,謙遜地點評了一下菜色,老板笑意融融。老板點完,問我還要什么,我瞄了眼菜單,沒有魚,老板愛吃魚是全部門出名的,腦筋一轉想起廣西特色菜里有幾個是魚,便點了一個,老板笑意更濃。吃飯時候,免不了喝酒,老板不能喝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一個眼色,我便攬下了擋酒的活兒。一頓飯下來,做成了生意,也做成了人情。

職場新人點菜技巧 1、摸清預算。

2、一桌菜是由湯、熱菜、涼菜三大塊組成。

3、原料有畜、禽、魚、蝦、蟹、蔬菜六要素。

4、注意排列組合避免同要素重復。

5、掌握量。比如6人飯局,可點3-4個冷盤,3-4個炒菜,加一個大菜一道湯,1-2個點心即可。

6、慮及眾口,濃淡甜咸辣要分布均勻。

7、只選擇餐廳特色菜中的一個。

8、不要指望你點的每一道菜都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有一兩道菜令人記憶深刻,就是成功。

職場新人飲酒禮儀 1、酒不能多喝,但是也不能不喝,應該首先明白自己的度是在哪里。

2、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

3、敬酒時話不能多,可以簡要表明心態,

篇9

蒙古族民俗禮儀敬茶:

蒙族歷史悠久,是一個熱情好客、講究禮儀、胸懷坦蕩的民族,至今保持著一套特有的民族禮儀。

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

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

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客來敬茶是一種高尚的蒙古族傳統禮儀。在蒙古歷史上不論是富貴之家還是貧窮之家,不論是上層社會還是平民百姓,也不論在交際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場合,莫不以茶為應酬品。家中有客來,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

因此,牧民們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貴賓獻上一碗奶茶,接著主人又端上來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蒙古族的敬酒禮儀: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谷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歡迎。

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讓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誠相待。

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后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接著穿戴民族盛裝的家庭主婦端來清香撲鼻的奶酒款待客人,這也是蒙古族的傳統禮節。主人會用詩一般的語言勸酒:“遠方的客人請你喝一杯草原佳釀,這是我們民族傳統食品的精華,也是我們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一般敬酒禮儀如下:

敬酒者身著蒙族服裝(頭飾、蒙古袍、腰帶、馬靴),站到主人和主賓的對面,雙手捧起哈達,左手端起斟滿酒的銀碗;獻歌;歌聲將結束時,走近主賓,低頭、彎腰、雙手舉過頭頂、示意敬酒;主賓接過銀碗,退回原位;主賓不能飲酒的,要再唱勸酒歌或微笑表示謝意,以右手無名指沾酒,敬天(朝天)敬地(朝地)敬祖宗(沾一下自己的前額),施禮示敬或稍飲一點兒;主賓飲酒畢,敬酒者用敬酒時的動作接過銀碗,表示謝意;向主賓敬酒完畢,按順時針方向為下一位客人敬酒或按主人示意進行。

對尊貴的客人用“德吉拉”禮節:主人手持一瓶酒,酒瓶上糊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抹在自己額頭,客人再依次抹完;然后主人斟酒敬客。客人要一邊飲酒,一邊說吉祥話,或唱酒歌。

待客時主人經常要唱祝酒歌祝酒,一支歌客人要喝一杯酒,使之不能拒絕。蒙族認為讓客人酒喝的足足的,才覺得自己心意盡到了,所以主人家從老到少輪流向客人敬酒,客人不喝下去,主人就要一直唱下去,直到客人喝下為止。

蒙族過小年時祭火,在灶前擺酒等供品;點一堆柴草,把黃油、白酒、牛羊肉等投入火堆表示祭祀;過年時要專擺酒肉祭祖。

蒙族農歷八月舉行馬奶節,開幕時主持人首先向蒙醫敬獻馬奶酒和禮品。賽馬之后,眾人向騎手們歡呼,敬獻馬奶酒。

蒙族婚禮時,至少舉行三次宴會,婚禮主要在女家舉行。喜日的前一天,新郎與伴郎、主婚人、親友、歌手等一幫人到女家。女家邀請自己家的親友來參加“求名宴”;晚間女家又設新娘離家前的“告別宴”,新郎、新娘、嫂子和姑娘們坐一席;到次日早晨,婚禮結束,賓客準備告辭,娘家在門口備酒席一桌,給每位客人敬“上馬酒”三杯,客人干杯后方可啟程。

蒙族人在結交知己朋友時,雙方要共飲“結盟杯”酒,用裝飾有彩綢的精美牛角嵌銀杯,交臂把盞,一飲而盡,永結友好。

蒙族無論狩獵回來,還是放牧休息,牧民們燃起篝火,燒烤獵肉,和著悠揚的馬頭琴,舉杯飲酒,豪歌勁舞。著名的蒙族《盅碗舞》多是在宴席之上酒酣興濃之際由舞者(女子)即興表演。舞者雙手各捏一對酒盅,頭頂一碗或數碗,舞蹈時頭不搖,頸不晃,雙手擊打酒盅,甩腕揮臂,旋轉舞蹈,剛柔相濟,舒展流暢。

篇10

關鍵詞:中日;酒文化;對比

酒是農耕文明的產物,隨著釀酒技術的不斷發展,酒成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酒文化”一詞,最早是由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所創造的所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因此,“酒文化”也就是以酒為載體,圍繞酒所產生的一系列物質的和精神的現象的總和。

一、源遠流長的中日酒文化

中日兩國地緣相近,古代日本因為沒有確立自己的文化體系,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處處都表現出中國文明的痕跡,酒文化也不例外。唐代以來,杜康被認為是釀酒的鼻祖。而古代日本宮中負責掌管造酒的人被稱為“刀自”(toji),意為年邁的女子。后來在與中國的釀酒師交流之后,知道了杜康是中國釀酒的鼻祖,便將原來的“刀自”改為了“杜氏”,以此來表達對中國釀酒技術的認同和向往。可見,中日兩國的酒文化,不僅源遠流長而且淵源之深,為我們對中日兩國的酒文化進行對比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二、不一樣的中日酒文化

由于受中國儒家倫理道德的影響,中國和日本都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因此,在飲酒方面,兩國也都有許多禮法規定和禮儀規范。酒禮的內核就是酒德,酒禮的外化就是酒儀,而酒禮滲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形成了酒俗。可以說,中日兩國在“禮”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獨具特色又彼此相通的酒文化。

中國的酒禮,主要以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為基礎,以孔子提出的“唯酒無量,不及亂。”為標準。從西周開始,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嚴格遵守孔子提出的酒德標準。中國人在飲酒的時候,還特別注意區分君臣、長幼、賓客之禮,這些約定俗成的禮節,流傳至今。

日本由于受儒教和佛教的影響,也很注重酒禮酒德。日本在江戶時代曾流行“酒道”。日本的“酒道”有三個流派:“公家流”主要是品評好酒;“武家流”主要提倡以酒的修身養性為主要目的;“商家流”主要是借酒砼嘌人們的禮儀和修養。雖然現在酒道已經消失了,但是日本也同樣留下了豐富的飲酒禮儀,至今依然出現在日本人的酒桌上。

1.勸酒和敬酒

中國人喝酒的時候喜歡勸酒。在中國,主人為了表現出對賓客的熱情,酒桌上經常主動給客人倒酒,主人經常通過勸客人喝酒來表示對客人的友好。在勸酒的同時,中國人還有敬酒以示尊敬的習慣。一般來說,晚輩要給長輩敬酒,下屬要個給上司敬酒,還要給酒桌上最重要的任務敬酒。此外,同輩人之間也要相互敬酒。可以說,中國人飲酒,幾乎都是在相互勸酒和敬酒中進行的。

在日本,雖然也有敬酒的習慣,但并不像中國那么頻繁。而且在日本,人們之間一般只敬酒不勸酒,也不會去強求別人喝酒。日本人喝酒比較隨意,一般是在宴會開始時的第一杯酒必須接,之后就可以根據喜好,自己決定喝多少酒。如果不愿意繼續喝酒,可以拒絕,別人也就不會再強求。

2.“干杯”

日本人的“干杯”這個詞源自中國,但是中日兩國關于“干杯”這個詞的理解卻相差很大。在中國,人們說“干杯”這個詞,就是要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有時候為了表現出自己真的喝完了,還要把酒杯翻個底朝天,以示自己的誠意。這與中國人熱情豪放的性格有關。然而在日本,由于日本人的性格都比較內斂含蓄,人們說“干杯”的時候,也不是一定要把杯中的酒喝完,人們只需要抬起酒杯,根據自己的意愿喝酒就可以了,沒有人會去強求別人一定要飲盡。

3.喝酒的氣氛

中國人向來喜歡熱鬧,飲酒的時候也不例外。酒令、猜拳等游戲,都是中國人發明出來活躍酒桌氣氛的游戲。在酒桌上,沒有人會自飲自酌。大家一定是邊喝酒邊聊天,相互交流著喝酒。而且,中國人都是一起喝酒,在酒桌上,所有人喝酒的節奏都是一樣的,大家一定要一起“干杯”喝酒,而不允許有人按自己的節奏喝酒。

日本人喝酒的時候也有助興的活動,但與中國的酒令、猜拳不同,日本人一般是一起拍手跳舞,所有人圍繞著酒桌載歌載舞來助興。日本人喝酒的時候可以自己隨意飲酒,大家沒有統一的節奏,除了宴會開始的第一杯酒需要大家一起“干杯”以外,接下來的時間都可以自由安排。另外,與中國人不同的是,為了調節氣氛,或者想要改變酒的口味,日本人喝酒的時候會更換地方,有時候一天晚上可以換三、四個地方喝酒。而在中國,無論和多長時間,人們都只會待在同一個地方。

4.醉酒

中日兩國人對于醉酒的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中國,酒宴作為一個人們很重要的交際活動,要求所有人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因此,在酒宴上醉酒是被認為不禮貌,沒有修養的行為。中國人在酒宴上一般不會讓自己喝醉,以免失態。即使喝醉了,也要表現出沒有喝醉的樣子。只有不在酒桌上醉酒的人,才會被人們尊重。

相反,在日本,酒宴一般都是為人們消遣或者緩解壓力的。因此,喝酒的人可以表現得比較隨意,不用太在乎自己的行為舉止。大家在酒宴上可以忽視平日里的等級觀念,盡情的釋放自己。有時候,喝醉了和上司開玩笑或者抱怨上司的管理都是可以的。和中國不同,如果一直喝酒卻不會醉,會被認為不實在,而喝醉的人反而會被覺得是值得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