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辯考試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9 16:11: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答辯考試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通過查閱文獻和在美國訪學期間對美國東西海岸著名大學和知名大學的一些理工科課程考試試題進行了研究,其考題大多數來源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其最突出的優勢就是考核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如加工一個特定功能的部件,該選擇什么性能的材料?加工過程有什么特別的工藝要求?如何檢驗評價最終成品的功能?物料成本多少?有時試題中夾有學生興趣問卷,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英國和日本,大學課程的考核則注重能力考查,考試的層次和內容多元化。在國內,盡管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二三十年,可高校現行的考試體系依然存在違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宗旨的弊端。課程學習的考查依然主要沿襲幾十年來采用的閉卷筆試形式,絕大多數的課程考試的內容以課堂教學采用的課本為唯一的內容。這樣的考試幾乎都可以在書本上找到答案,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考查。因此,隨著教育改革向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方向的不斷推進,改革現行的考試形式和內容勢在必行,設計不同層次的考試形式,內容新穎、科學性和趣味性強的試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探索和創新。
二、高校現行課程教學考試評價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高校現行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基本上是傳統考試制度延續,這種考試制度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1.對考試評價目的認識層面出現偏差。
(1)注重考試過程和試卷分數,輕視考試信息分析。課程考試的目的之一在于更充分評價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的基本情況;反映教師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改進教學方法。而現行的考試雖然也要求教師對考試試卷反映的教學問題進行分析,但實際上大多數對學生答題中反映出來的教學問題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分析只是敷衍應付而已。
(2)現有的考試體系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適于素質教育模式改革。高校教育的評價體系直接決定高校培養和造就人才的模式。然而現行的考試關注的是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記憶,忽略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創造力的考察。在知識經濟為主要特征的今天,這樣的考試導向不利于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同時也不能適應當今社會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人才大量需求的新要求。
2.考試形式限制了學生多方面能力培養。
高校的課程考試絕大部分在課程教學結束后或期末進行,考試成績對學生學習優劣的評價占據了很大的權重。顯然,一次考試,因受試卷考題涵蓋的教學內容及主要知識點的考查限制,很難完整地反映學生獲取的知識水平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僅憑期末考試成績不能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教學全過程的實際效果。不同性質課程的特點很難通過一次閉卷筆試體現,一次閉卷考試形式也難以按教學大綱的要求考查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運用知識的綜合技能,從而導致學生僅為應付考試過關而學習,限制了自身創新意識的養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高校現行的課程考試體系呈現如下特點:閉卷考試多,開卷考試少;筆試方式多,面試、答辯考試少;理論考試多,技能、操作、實踐能力考察少;統一考試多,因材施考少。最后,目前高校課程考試評價體系直接導致學生只關注分數不重視能力,因為考試分數不僅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升級、畢業、學位等,而且還成為大多數高校學生獎學金、評優推優的主要依據。
3.考試內容呆板,阻礙了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展示。
至今,絕大多數高校課程考試命題范圍只限課堂所講授的內容,通常很少顧及對教學大綱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體系的全盤考慮。主要體現在:
(1)命題內容幾乎局限于教材和課堂筆記。考查的只是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死記硬背,體現不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這樣的考試極大制約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知識面狹窄,逐漸喪失學習興趣。
(2)試題類型缺乏新意。長期以來,國內絕大多數高校課程考試題型幾乎主要采用填空、單選、多選、判斷、簡答等有限的傳統題型,而綜合性與設計性考題、分析論述題等主觀性試題較少。這種幾十年不變的考試內容及形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高等教育的新發展。
4.試卷命題質量不高。
高質量的試題應該體現出學生對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的全面考察以及教師教學效果的整體評價。一套高質量的試題,除應符合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外,還應檢驗出老師實現教學目標的情況和測試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和能力的程度和水平,不僅如此,還應能區別測出每個學生學習情況的個體的差異。
5.教師命題自由度受限,妨礙“因材施考”。
高等教育的宗旨除傳授知識外,更主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獨立判斷與選擇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協作精神等當今社會所要求的基本素質。高校課程教學的重點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會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和總結問題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漁,使學生能終身受用;鼓勵學生在質疑中思維。然而,現行的考試制度與此宗旨似乎背道而馳。受教學大綱的限制,同一門課程由若干不同教師授課,而不同老師教授的學生采用同一試題測評,要求試題必須完全符合教學大綱,且教師授課必須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從事教學活動。這樣的課程教學只會限制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教學特色、扼殺學生的個性。
三、幾點建議
高等教育應以人的個性發展和培養創新意識為根本。高等教育現行的管理培養模式單一化和標準化與全社會對人才多樣化和人才成長模式多樣化的需求形成了強烈反差。我國的教育方針早就強調全面均衡發展,而如今幾乎所有高校都在用統一流程和標準的“流水線”進行人才生產,鮮有學生的個性發展空間和環境;與此同時,標準化考試的引入使得教育工作者及其管理者方便用“標準答案”統一學生的思維,不樂見甚至很難容忍學生對教育現狀提出的批評。這些在高校教育理念中刻下的深深的烙印處處體現在我們的管理和培養模式和對課程教學活動的評價即考試中,限制著學生個性的發展與創新意識的養成。
1.破除傳統“分數決定一切”的舊觀念,建立科學的教與學的考試評價體系。
破除“分數決定一切”的舊觀念是教學考試評價體系改革的前提。科學的考試評價制度強調的是人的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應體現從“人”出發。課程教學考試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狀況,更重要的是通過考試評價活動引導學生學會主動積極學習,促進學生強化掌握知識的能力。同時,科學的評價制度要求增加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促進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體現其教育功能。因此,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營造良好的思想氛圍,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進高校素質教育和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都有重大意義。
(1)確立課程考試是對前一段課程學習的學習效果總結不是為了課程學習過關。毋庸諱言,不少在校大學生有“60分萬歲”的思想,其可怕之處就是為課程過關而學習,其后果就是消極應付課程學習,漸漸失去學習興趣。
(2)樹立考試是師生對課程教學的一種互動方式的理念,不是課程教學的結束。通過考試,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知曉自己的教學效果和教學過程中的疏忽和缺陷,以便日后與學生的交流中能針對性指出前期學習中的不足,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和深入探索。
2.樹立構建主義學習思想,激勵大學生主動積極學習。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師生間知識的簡單傳遞,而是學生自己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弄清事物的本質、規律及內在聯系,將所學知識所反映的信息盡量與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相聯系,并對這種聯系認真思考,實現對新信息意義的構建。二是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對已有的知識的再理解與再創造過程。這種過程必須是由學生自己親自去完成,其他人替代不了。對剛入大學的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常見問題并不困難,但他們對老師的依耐性導致缺乏知識的自我構建能力,一旦遇見新情況、新問題就顯得束手無策。
3.針對課程特點,改進充實新型評價考試形式。
現在大學課程教學的教與學評價還主要是卷面考試,很難全面反映學生對課程知識掌握和運用的真實水平和能力,這種評價分數不能夠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
(1)依據課程內容特點,選擇有效可行的科學考試方式。大學課程考試基本形式主要有:閉卷考試、開卷考試、面試或答辯考試、操作合作考試和網絡考試等形式。不同的考試形式各有其自身的特點,一般來說,對于平行班教學課程考試,由于涉及考試效率與環境容易控制等因素,大多習慣采用閉卷考試形式,這種考試考查的知識面廣,可設計的題型多。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和查閱資料的能力的考核,開卷考試有獨到的優勢。面試或答辯考試不僅能客觀評價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廣度與深度,還可以全面考查和檢測其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反應能力、想象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心理素質、儀表風度和個性特征等。這種開放式的面試或答辯考試既能將學生置于提問范圍所創設的環境中,讓其隨心所欲運用所學知識表達自己的見解,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又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操作技能和協作素質相關的能力評價,操作合作考試是較好的考試形式。此外,這種考試能夠較好地增進學生間的相互配合與分工協作,促進學生的團隊精神。計算機網絡考試方式,不但可以有效評價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還可以客觀考核學生的認知能力。在信息化社會應加強研究和開發這種考試評價方法,大力完善并推廣這種高效綠色的考試方法。
(2)改進規范評價標準,讓考試有機地融合于學習全過程。基于考試評價實踐的現實,充分完善和規范課程評價考核的制度建設,增強其科學性和有效性是關鍵。通過評價考核的導向效應,最終實現課程教學評價考核目標多元化、考核內容多樣化、考核方式靈活化以及考核評價個性化的改革。
(3)通過課程考核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作為評價教學活動質量的重要手段,考試要實現全面、客觀和公正評價的目標,評價工作就必須貫穿教學全過程。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可設計一些討論題或小論文,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師安排討論學生論文中的各種問題,鼓勵創新,營造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氛圍,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程結束后,通過設計若干個綜合題,以開卷的形式在規定時間內通過查閱文獻完成考試,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獨自或小組合作完成考試。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調研和查閱文獻的實際能力,還增強實際寫作能力,分散減輕了學生期末考試壓力,讓考試變成實現和體驗自我價值的一種“游戲”,引導大學教育向能力培養方向邁進。
4.依據大綱創新設計考試內容。
現行的考試命題大多數是知識再現型,考試考查的是學生的記憶能力,不是對知識的構建能力和創新能力。當今社會對人才能力需求的日益提高,要求高校課程教育考試在內容上應堅持考查能力為主,同時注重培養和考查創新精神,公正客觀評價綜合素質。這就要求老師在考試命題和評分標準方面力求開放性和人性化。
(1)考試命題不僅要著重立足培養目標的全局,反映課程教學的目的,還要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突出能力考核,評價標準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大學教育應該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開放。這種開放性要求:教師命題要事先設置好問題背景,科學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全面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答案無標準化答案。根據試題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可充分發揮想象進行解答。答題方法的開放。允許學生采取各種有效的答題方法,鼓勵創造性思維。
(2)考核評價標準人性化。命題的開放性也決定了評價標準的靈活性。人性化的評價標準將激勵學生通過研究,得出有創意并符合科學的答案從而獲優異成績,而根據教材原文或課堂筆記做出答案的學生則不能得到高分獎勵。這種人性化的評價標準使得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樂于獨立思考,勇于展現自己的個性和創新能力。
四、總結
篇2
1.實習同學在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指導下,以助手身份參與工地的技術與管理工作,靈活運用已學過的專業知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工業與民用建筑的分項、分部、單位工程的施工技術與管理方面的實際知識。
2.實習同學要參與工地上一定的生產勞動,熟悉勞動技能,虛心向工人師傅學習,培養勞動感情,鍛煉操作能力,為從事建筑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利用現場有利學習條件,了解熟悉單位工程的基礎、主體、屋面、裝修等主要分部工程的構造與施工方案。
4.利用實習機會,就近進行新結構、新工藝、新材料的參觀學習,以擴大知識領域。
5.施工階段是把圖紙變為建筑實體的關鍵階段,只有弄懂圖紙有關構造,才能組織安排施工活動。要求學生虛心向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做到熟圖、識圖、懂圖。
二、實習的內容
1.了解、熟悉、掌握所在工地的施工組織設計。
2.圖紙、實物相對照,看懂圖紙,熟悉圖紙變成實物的具體做法。
3.了解工程項目構造、使用要求、施工方法、質量保證措施等。
4.深入了解各種結構體系定位放線、軸線引測、標高控制、沉降觀測的操作方法。
5.熟悉、掌握所在工地新用材料規格、性能和施工方法。
6.熟悉了解所在工地施工機械性能參數、操作要求、使用方法、生產能力等。
7.了解工程項目質量保證體系、質量管理制度、安全措施等。
8.參加學習圖紙會審、工程技術交底、任務單簽發等工作。
9.參加學習竣工驗收程序步驟,了解竣工驗收主要資料內容。
10.了解、熟悉施工過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質量控制內容。
11.了解質量控制點設置原則和方法。
12.了解、參加工程質量和安全檢查及有關事故分析、處理等工作。
13.積極參加工地上分項工程實際操作,勇于接受工地上所交給的具體任務。
14.了解工長、材料員、技術員職責范圍、工作方法。
15.了解項目經理部的設置、項目經理部的結構形式、項目經理部的作用。
16.了解項目管理、建設監理的管理方法和有關事宜。
三、實習的方式與管理
1.繼續堅持分散、集中兩種實習方式。但要加強指導與管理,指導與管理機構由施工教研室全體教師組成,建工系統一領導,并設實習秘書,由白潤山、王立軍擔任。
2.分散實習的同學要聯系在三級以上施工企業三級以上項目工地實習。盡量選擇框架、排架、基礎、主體施工工地學習。分散實習同學要把聯系工地情況在實習開始前提交(可郵寄)給指導教師,填表格式見附表
(四)。對不符合要求的,指導教師將不予批準并通知學生(可郵寄),要求其重新聯系或返校參加集中實習。分散實習開始日期不得早于此信發出日(郵戳為準)。實習時間不得少于28天。實習結束離開工地時,必須寫信向指導教師報告。此信發出日(郵戳為準)不得早于實習結束日。
3.集中實習由指導教師帶隊統一安排、按時指導,負責指導學生實習的全過程。
4.實習時間安排。生產實習時間為四周,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分散實習可在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間選擇連續的4周。實習期間共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約2天):熟悉工地,熟悉施工圖紙和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等技術文件,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在工長或技術人員指導下擬定個人實習計劃。實習計劃內容可包括:了解工程項目概況、了解學習施工技術與管理、參加工地實際工作、進行專題調查研究等。
(2)深入實習階段(約三周):深入學習施工技術與管理,參加技術或管理工作或工種勞動操作,積累第一手資料,進行專題調查研究等。
(3)總結與考核階段:首先整理總結實習收獲,寫出實習報告,并離開工地,約2天;然后返校準備答辯考試,參加答辯或考試,約2天。
四、實習的準備
1.建筑工程專業生產實習在建工系領導下,由施工教研室負責具體實施。
2.由施工教研室白潤山、王立軍同志任生產實習秘書,負責生產實習全面安排。施工教研室全體教師參加生產實習。
3.生產實習動員由建工系領導負責動員。闡明實習意義、目的和要求。施工教研室負責實習同志詳細講解生產實習組織與管理辦法。這份工作安排在第六學期第8周進行。
4.施工課主講教師,把分散實習有關事宜,要求在第六學期初通知學生,讓學生提早準備聯系施工單位。
5.實習的施工單位應是三級以上的施工企業,實習的項目應是三級以上的施工項目。凡不符合上述要求者,不得前往實習。聯系不上實習單位的同學或家居山區的同學可返校參加集中實習。
6.施工課任課教師要及時向學生發放聯系實習介紹信。(見附錄)
7.分散實習的學生,必須把聯系結果按實習項目單詳細填寫,反饋給主講教師。主講教師把分散與集中實習學生人數根據附表(四)統計報實習秘書處匯總。
8.實習秘書編制實習計劃、經費計劃,指導教師外出檢查計劃,集中實習安排計劃。
9.參加生產實習的教師由生產實習秘書安排做好如下的準備工作:
①實習資料準備,(印刷、下發、上報有關實習需要的各種表格及實習指導書、生產實習組織管理工作細則等文件)
②實習動員,施工教研室負責具體講解實習指導書有關內容。
③編制詳細實習計劃,檢查指導學生實習、借款等有關事宜。
④學生聯系工地情況匯總、審批、復信。
⑤在第六學期末與本市實習基地聯系,并落實實習項目。
五、實習的實施與檢查
1.集中實習學生由指導教師與實習基地的施工單位聯系,統一安排實習工作,并落實施工項目。
2.集中實習由指導教師組織每周一召開實習小組長碰頭會,各組匯報一周實習情況,指導教師安排下周實習內容。
3.分散實習的學生,聯系好工地后按要求向主講施工教師回信,在信中說明施工單位、實習地點、乘車路線、工程概況、工地負責人姓名、實習計劃(起止日期),便于指導教師審批檢查。分散實習開始日期不得早于回信日期(以回信郵戳為準)。
4.分散實習學生實習結束后,要向指導教師回信,并備好工地評語、工地考勤等,結束日期、回信日期仍以郵戳為準,實習時間不得少于28天。
5.檢查實習的教師,要檢查學生實習日記,聽取工地負責人的反映,并在學生實習日記上簽字,返校后向實習秘書及教研室匯報檢查人數、地點及對實習看法o
6.集中實習的學生接受指導教師隨時檢查,指導教師要堅持下工地檢查輔導,解決學生實習中的疑難問題。
7.檢查期間,如發現學生在規定實習期間無故不上班、不參加實習連續二天者,以成績不及格論處。
8.學生實習過程中,不遵守校規違反實習紀律,指導教師有權停止實習,并把有關學生情況報告實習秘書及系領導。
9.指導教師按實習秘書安排檢查計劃名單,分赴實習地點,有目的有內容有計劃地進行施工檢查工作。10.實習教師,嚴肅認真地填寫檢查實習記錄(見附表)。市內市外、集中分散實習都要填寫。
六、實習的要求
1.嚴格遵守紀律
(1)每個學生必須遵守國家法令、政策、學生守則和學習單位規章制度,不準酗酒,不準斗毆,不準游泳。
(2)遵守工地作息制度,按時出勤,不得早退、遲到和曠工。實習期間一般不得請事假,病假應有醫生證明。缺勤超過實習天數1/3者,按未參加實習論;曠工兩天者實習成績不及格,曠工一天者實習成績不能評為“良”,曠工半天者實習成績不能評為“優”。出勤情況由個人認真填寫考勤表,格式見附表(二),實習小組長或指導人負責檢查。
(3)實習結束離開工地時,交還借用物品,向工地指導人員致謝、告別、并把辦公室打掃干凈。
2.寫好實習日記
(1)實習日記是實習成績考核依據之一。實習前統一發給實習日記本,不得他用。要求天天寫日記,認真寫日記。實習日記內容可包括:工地概況,每天參加實際工作情況,心得體會,看到的施工文件摘錄,資料積累,工地上的問題,自己提出的改進意見,現場施工方法,節點構造,材料的選用,施工機械類型、性能參數、使用操作要求,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實驗成果,工地管理等。
(2)做到文字工整,圖文詳細,技術含量高。
(3)認真填寫實習日記摘要表,填寫內容主要為每天參加實際工作情況,包括向工地提出改進意見,為工地解決實際問題等。格式見附表(一)。
3.認真寫好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是檢驗學生實習效果的主要依據。在實習結束前根據實習及實習全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分析、整理出技術含量較高的實習報告。其具體內容和要求如下:
(1)工程項目概況。實習報告要寫明工程結構類型、規模、占地面積、施工工期、工程造價、工程座落、地形、工程地質,地下水位、凍結深度、氣溫(最高、最低、平均氣溫)、施工單位技術力量等。
(2)施工技術與管理概況。包括分項、分部、單位工程施工方案(順序、方法、機械選擇、流水施工情況、組織技術措施等),冬雨期施工,項目經理部的組成及工程技術人員的職責范圍,質量保證措施,監理工作的開展情況等。
(3)參加實際工作情況。包括技術工作、管理工作、勞動操作、為工地解決實際問題等。
(4)專題報告。有關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單位工程預算、各種結構施工技術、高層建筑施工、深基礎施工、施工管理等內容的專題調查研究報告。
(5)實習報告一律用設計說明書用紙,用工程字書寫,兩側留出1/10余量。
(6)插圖用白紙鉛筆繪制剪貼在實習報告上,如有較大插圖可用8開紙繪制后與報告書一起裝訂。
(7)實習報告扉頁為實習概況(實習報告摘要)表,格式見附表(一)。報告的封底為實習考勤與實習日記摘要表(附表(二))、實習工地對學生的評價用表(附表(三))。
(8)實習報告一律按裝訂線側向裝訂并加封面,在指導書后附有統一封瓦實習報告的裝訂、卷面、繪圖、文字書寫也是考核內容之一。
(9)實習報告不要面面具到,要對某一二個問題寫深寫透。好的實習報告,經指導教師批閱后可推薦到院刊發表。
4、實習的安全要求
實習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實踐環節,安全是完成實習任務的保障。因此,要求學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實習前、實習中學生必須受工地、指導教師的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組織,實兼任安全員。隨時檢查有關安全事宜。
(2)注意社會安全,遵守交通規則、社會公德。保管好個人財物。敢于向壞人壞事做斗爭。維護校風、校譽。
(3)女同學不要單獨行動,實習期間男同學有照護好女同學的義務。女同學是重點保護對象。
(4)實習進入工地首先熟悉工地安全規章制度,熟知所在崗位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同學問相互關照,嚴格遵守。
(5)進入現場一定要戴安全帽,穿不易打滑的硬底鞋,不允許穿拖鞋、涼鞋、高跟(>2㎝)鞋進入現場。
(6)高空作業腳手架上嚴禁打鬧,隨時注意頭上、腳下,防止碰撞、扎腳、滑倒、跌傷,嚴禁踏踩探頭板,防止墜落發生。
(7)注意飲食衛生,愛護身體,減少疾病。
(8)同學問要結伴同行,晚上按規定時間返回駐地。
七、工地對學生實習的評價
實習結束時,由工地負責人或實習指導人根據學生的實際實習表現,給予真實客觀評價,填寫實習評語并評定等級,評價結果由學生帶回附在實習報告封底處,評價用表格式見附表(三)。
八、實習成績考核評定
1.“一管兩式”實習考評是保證實習質量,完成實綱要求的主要措施。必須嚴格考評,才能促進學生實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2.考評的依據:實習日記,實習報告,實習工地評語考勤,實習答辯或考試。實習答辯或考試成績占40%,實習日記占20%,實習報告占30%,實習工地評語考勤占10%。
3.實習日記本統一發給,只準記錄工地實習情況,不得他用。
4.實習報告,一律用設計說明書用紙書寫工程宇字距、行距按規定要求書寫。實習報告要求圖文并茂,繪圖符合制圖標準,大圖長邊13(]Vl,小圖長邊6.5GVI,白紙上墨。實習報告一律用鋼筆、圓珠筆填寫。不得用鉛筆抄寫、繪圖。
5.實習答辯,實習后全體學生都要準備,答辯時隨機點名,答辯人數按每班約10%左右。
6.成立實習考評委員會:
主任委員:
副主任委員:
委員:教研室全體教師
秘書:
7.答辯的學生首先向答辯小組成員提交實習日記、實習報告、工地評語、工地考勤四項材料。
8.答辯時間:自我介紹10分鐘左右,答辯小組成員每人提出三個問題,提完后當場讓學生回答。考評委員會中答辯小組分別給分確定成績。
9.參加指導實習教師,認真審核學生的實習日記,實習報告,閱畢后要寫出實習報告及日記的小結。
10.學生實習報告內容見實習指導書,但實習報告的扉頁要附附表(一),封底要附附表(二)、(三),缺一不可。
11.每年十月中旬,由實習秘書將實習成績匯總,報告教學秘書、教務處。
12.生產實習成績考核比例分配:優占15%;良、中占65%;及格,不及格占20%。
13.實習秘書實習后寫出生產實結,在教研室宣讀討論后報院系有關部門存檔。
九、實結
1.各指導教師帶部分學生去集中實習各工地進行答謝。
2.指導教師整理各種報銷票據,由實習秘書匯總提交系領導審批。
3.實習成績匯總評定。對不及格者報考評委員會認真討論后公布。
篇3
關鍵詞:考試制度;考試改革;創新人才
考試是評價和改進教學,使之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的基本途徑;考試是引導學生主動、創造性地學習的重要手段;考試是檢測和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辯證地看,考試是一柄雙刃劍。科學合理的、鼓勵創新的、富有活力的考試制度有利于培養高校學生的創造力,有利于造就建設創新型國家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而不科學、不合理、束縛學生思想的、僵化的考試制度則會扼殺學生的智慧和創造力。因此,積極開展考試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已成為新一輪高校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改革高等院校的考試制度已勢在必行。
一、高校現行考試制度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考試對教育活動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高校的考試制度基本上是高中考試制度的延續,其導向功能發生偏差,考試制度存在許多弊端。
(一)對考試目標的認識存在誤區
1.注重過程的組織和對學生考試成績的評定,忽略了考試結果的信息反饋。高校考試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更充分地發揮其反饋功能,既有學生對教師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反饋,也有教師及時發現問題,重點教授、解惑的回應。現行的考試雖然也要求教師進行考試情況分析但只是流于形式,對學生答題中反映出來的教學效果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分析缺乏重視,不能把試卷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反饋給學生。
2.考試制度不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抑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現行的考試制度只注重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和創造力的培養。考試是評價人才的標尺,有什么樣的考試導向,就會培養和造就什么樣的人才。社會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而我們的人才培養還達不到知識經濟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從表面上看是培養模式的問題,但深入分析,考試制度缺乏時代特征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二)考試形式單一,不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
1.期末一次性考試決定學生學習成績。我國高校的課程考試絕大部分安排在每個學期末進行,學生成績的優劣主要取決于期末考試成績。期末一次性考試受試卷容量、考試時間限制,不能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教學全過程。一張試卷要涵蓋一個學期的知識量,并且要求學生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反映出自己獲取的知識水平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給出卷的教師和應考的學生以巨大的壓力。一次性閉卷筆試難以體現不同性質課程的特點,難以按教學大綱的要求考核學生除記憶和簡單推理之外的技能,又易造成“一考定成敗”,導致學生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考試過關,而不注重自身創新意識的養成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2.考試方式固定,高校現行的考試形式和方法過于單一,存在四多四少的現象。閉卷考試多,開卷考試少;筆試方式多,口試、答辯考試少;理論考試多,技能、操作、實踐能力考察少;統一考試多,因材施考少。這種單一、缺乏彈性的考試方式使得學生學習單調、懼考,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并且使其動手操作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養成受到限制。
3.考試計分方式不科學。目前高校大多采用百分制,教師閱卷只注重判分,不重視試卷和考試結果的分析、反饋及改進教學。同時,由于考試成績的高低不僅直接關系到升級、畢業、獲得學位,而且是學生獲得獎學金、評優甚至找工作的主要依據,這種只以分數為依據的做法夸大了考試成績的作用,使學生只重分數不重能力。
(三)考試內容陳腐,抑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長期以來,高校考試以任課教師出題為主,而任課教師往往只根據指定教材所講授的內容出題,缺乏對教學大綱的深入研究和對知識體系的全盤考慮。考前教師就教材劃范圍、定重點的現象比較普遍。
1.考試內容偏窄,側重教材和課堂筆記,只考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搞考前突擊,并寄希望于教師考前劃重點,限制了學生學習的范圍,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學習興趣降低。
2.考試題型不合理。題型的選擇被限定在有限的傳統題型范圍內,限制了選擇合適形式來檢驗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限制了考試內容及形式設計上的創新。在大多數考試中,使用填空、單選、多選、判斷、簡答、名詞解釋等客觀題的比例大,而綜合性思考題、分析論述題等主觀性試題較少,不利于學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試題質量不高,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風建設
試題的質量決定考試的質量,高質量的試題是實行高質量考試的前提。試題質量的評價指標包括四項:難度、區分度、信度和效度,其中最重要的是難度和區分度。作為一套高質量的試題,除應符合命題的基本要求外,從考試的目的來看還應具有一定的難度,以便測出學生實現教學目標、掌握所學知識和能力的程度和水平,同時,應能區別出學習情況不同的學生,亦即能測出每個學生個體學習情況的差異。然而,現時的情況卻并非如此。
(五)教師自由空間小,不利于針對學生特點進行“因材施考”
高等教育的目的除傳授知識外,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自我判斷、自我選擇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協作精神等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優良素質。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基本原理,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總結問題的方法。“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使他們在思維中提高,在質疑中思維。然而,現行的考試制度對此卻有很多限制。
1.教學大綱對教師的限制。同一門課程由若干不同教師授課,要求一套完全符合教學大綱的試卷,導致教師授課沒有個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特色的發揮。理想的狀態是教師按教學大綱要求授課,但又不受教學大綱的局限,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把自己最優秀的學識和思維的精髓傳授給學生。
2.統一考試、單一考試的限制。高校的考試一般都采取期末一次考試并且采用一套試卷。這種做法一是限制了教師根據所教授的學生的特點進行題目設計,二是試卷設計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空間發揮其潛能,使學生的創造性受到很大限制。教師應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設計考試題目。不同能力的學生、不同的學科應對應不同的題目,以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各種不同能力。
二、關于中國高校考試改革的幾點建議
高等學校對學生的評價絕不能“一卷定終身”,應以人的個性發展和培養創新意識為本質。然而,看一看我們的教學方式,就會發現,幾乎到處都是“單一標準”和“整齊劃一”,人才的多樣化、人才成長模式的多樣化與管理培養模式的單一化、標準化形成鮮明的反差。我們喜歡強調“全面發展”,而往往忽視或沒有呵護學生的個性發展;我們喜歡說“塑造學生”,按一個標準、一個模式去“塑造學生”,而沒有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空間和環境;我們喜歡統一學生的思維,喜歡制造“標準答案”,而不喜歡甚至不容忍學生對我們的觀點提出批評。所有這些不僅印刻在我們的教育理念中,而且處處體現在我們的管理和培養模式中,體現在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即考試中。這些思想和制度限制著學生個性的發展,限制著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要想在考試制度設計上體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個性的張揚,使這個“指揮棒”充分發揮其真正的“指揮”功能,就必須改變思想觀念、改革考試制度。
(一)樹立科學的考試觀念,為培養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思想環境
更新考試觀念是考試制度改革的前提,科學的考試觀是從“人”出發的,著重強調的是人的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考試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且更強調通過考試讓學生學會學習,增強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同時,科學的考試觀要求考試增加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其目的是促進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體現考試的教育功能。兩種考試觀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不一樣,但都以考試為手段來實現各自不同的目的。顯然,在當今社會,知識創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已成為趨勢。因此,必須樹立科學的考試觀,為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造良好的思想環境。
1.樹立考試不是為了獲得學期成績,而是作為前期學習效果的總結的觀念。學生在一個階段學習后,通過考試進行自我衡量、自我提高,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尚未掌握的部分及時補課,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作為下一階段學習的起跑線。
2.樹立考試不是一門課程的教學結束,而是師生對課程教學的一種互動方式的觀念。通過考試,教師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疏忽和缺陷,并且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指出學生在前期學習中的不足,鼓勵他們積極思考,指導他們進行深入探索。
3.建立考試后的信息反饋機制。考試管理部門要對試卷中反映出來的情況和問題加以研究,并將有關的信息反饋給教師和學生,促進以后教學活動的發展,同時在制度上制定相應的政策,積極鼓勵教師開展考后的試卷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二)明確考試目標,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
考試目標的制定應本著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結合的原則,以達到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1.考試目標應體現出對人的價值的重視。要想人才多樣化,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最根本的是要尊重人的個性。理想的考試應對每一位學生都設計考試標準和模式,適應每位學生素質的發展。這樣,不僅避免了學生缺乏個性,千人一面,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努力尋求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
2.考試目標要與教學目標相一致。考試目標應以教學目標所規定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為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活動中,它對教學過程進行質量控制,通過考試診斷教學問題,反饋教學信息,檢測教學效果,從而調節教學雙方向教學目標邁進。
(三)針對課程特點,豐富考試形式
目前我們的考試還主要是單一的書面考試,在考試的評價上過分依賴考試成績,盡管現在嘗試將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試結合起來,但由于缺乏科學嚴格的形成性考核辦法,形成性考核的信度有待提高,因而不能夠全面考查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實際能力,不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必須從改革考試形式和考試評價標準入手。
1.要按照課程內容的特點,選擇合理的、科學的考試方式。大學課程考試基本測試形式通常可采用以下六種:(1)閉卷考試,具有適合多人同時考試,效率高,測試環境比較容易控制,題型多、覆蓋面大等特點;(2)開卷考試,重點不在考核被試者對知識的記憶,而在于考核被試者對知識的理解和綜合應用能力,也包括學習能力和查閱資料的能力;(3)口試,最大特點是應試者在提問范圍和所創設的考試環境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自由抒發見解,可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口試對應試者學識的廣度與深度、口頭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反應能力、想像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心理素質、儀表風度和個性特征等,均能進行比較全面深入的觀察和檢測;(4)成果性考試,如綜合文獻調研報告、設計項目訓練、作品展示等,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興趣,培養科研能力,同時能有效考查學生查閱資料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操作合作考試,能夠較好地考核學生涉及動作技能領域的實踐能力與素質,增進學生間的相互配合與分工協作,促進學生的團隊精神,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測試手段;(6)計算機及網上考試,不但可以用于對學生認知領域的考核,還可以考核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在信息化社會、開放教育的今天,應大力開發和利用這種考試方法。
2.改進考試評價標準,使考試與學習全過程有機地聯系起來。從實踐上來看,目前關鍵是要進一步完善形成性考核的制度建設,增強形成性考核的科學性、有效性,嚴格形成性考核的控制與監督,充分發揮形成性考核的導向作用,最終實現考核目標多元化、考核內容多樣化、考核方式靈活化、考核評價個性化的改革目的。
3.改變期末一次性考試方式,將課程考試分階段進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學是一個動態的持續過程,考試作為教學質量的評價手段,要達到客觀評價的目的,其評價活動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課程教學中,根據教學大綱,可以在每個章節結束后布置思考題,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以小論文的形式完成。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再出若干個綜合題,由學生自主選擇,以開卷的形式考試。教師在學生完成章節小論文之后,安排論文回顧,總結學生答題情況,對學生在論文中反映出的問題作解答或在學生中開展討論,鼓勵創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通過寫小論文的形式厘清概念,逐步消化所學知識,學會查閱資料,增強實際寫作能力,同時不再以一次性考試決定成績,減輕了學生考試壓力,最終將考試變成實現自我價值、體現自我價值的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可以通過作業、課堂討論、課堂提問、課堂測驗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以此獲取教學信息,引導學生的學習向能力培養方向發展。(四)緊扣時代脈搏,更新考試內容
根據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考試內容的選擇上應堅持以發展能力為主,培養和考察創新精神、綜合素質。鼓勵老師在考試命題和評分標準方面進行新的嘗試,力求開放性和人性化。
1.命題要突出能力考核,要有利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個人思考。大學教育是一種開放性的教育,應該為學生提供尋求教育的相當大的自由度和自,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動性。
2.命題要體現開放性。考試的命題要著重從培養目標的全局出發,要反映出課程教學的目的,而不是課堂教過的和教材中存在的內容。其開放性體現在:(1)試題的內容開放,教師主要是構建好問題情境,根據培養要求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進行綜合分析,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試題答案開放,無標準答案,學生可根據試題的要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解答;(3)答題方法的開放,允許學生采取各種有效的答題方法,鼓勵創造性思維。開放性、個性化的考試設計對教師的教學會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對課程有熟練的掌握并有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還要把握清楚,做到既“因材施教”,又“因材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