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學生自我反思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10 02:53: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一學生自我反思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一學生自我反思總結

篇1

【關鍵詞】初中數學因材施教學法指導網絡

在教育教學中,教學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特別是初一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科目少、知識內容淺,并多以教師教為主,學生所需要的學習方法簡單。進入中學后,科目增加、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尤其是數學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學生認知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加之一部分學生還未脫離教師的“哺乳”時期,沒有自覺攝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學生因不會學習或學不得法而成績逐漸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學習信心和興趣,開始陷入厭學的困境。因此,重視對初一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盡最大的努力去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自主學習,這也是新課程實施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僅對初一數學學習方法指導的內容和形式談幾點拙見。

1.初一數學學習方法指導的內容

根據學生學習的幾個環節(預習、聽課、復習鞏固與作業、總結),從宏觀上對學習方法分層次、分步驟指導。這種學習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適用其它學科。

1.1細心研讀教材,指導學生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初一學生往往不善于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么作用,預習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方法上可采用隨課預習或單元預習。預習前教師先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2結合授課內容,指導學生聽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聽課方法的指導方面要處理好“聽”、“思”、“記”的關系。

“聽”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應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2)聽知識引人及知識形成過程;(3)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4)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5)聽好課后小結。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滿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講授時間,使學生聽之有效。

“思”是指學生思維。沒有思維,就發揮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1)多思、勤思,隨聽隨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膽提出問題;(3)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4)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

“記”是指學生課堂筆記。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么學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導學生作筆記時應要求學生:(1)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2)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3)記小結、記課后思考題。使學生明確“記”是為“聽”和“思”服務的。

掌握好這三者的關系,就能使課堂這一數學學習主要環節達到較完美的境界。

課堂學習指導是學法中最重要的。同時還要結合不同的授課內容進行相應的學法指導。

1.3深入復習鞏固,指導學生思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初一學生課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復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為此在這個環節的學法指導上要求學生每天先閱讀教材,結合筆記記錄的重點、難點,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記憶公式、定理(記憶方法有類比記憶、聯想記憶、直觀記憶等)。然后獨立完成作業,解題后再反思。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指導,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要規范、條理要清楚。初一學生做到這點很困難。指導時應教會學生(1)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2)如何將推理思考過程用文字書寫表達;(3)正確地由條件畫出圖形。這里教師的示范作用極為重要,開始可有意讓學生模仿、訓練,逐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1.4重視歸納反思,指導學生總結,培養學生自我總結的能力。在進行單元小結或學期總結時,初一學生容易依賴老師,習慣教師帶著復結。我認為從初一開始就應培養學生學會自己總結的方法。在具體指導時可給出復結的途徑。要做到一看:看書、看筆記、看習題,通過看,回憶、熟悉所學內容;二列: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相當于寫出總結要點;三做: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解一些各種檔次、類型的習題,通過解題再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歸納出體現所學知識的各種題型及解題方法。應該說學會總結是數學學習的最高層次。學生總結與教師總結應該結合,教師總結更應達到精煉、提高的目的,使學生水平向更高層發展。

2.初一數學學習方法指導的形式

新時代的教育要求我們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要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翁看待;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特別是對于初中一年級,要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數學學習方法的學習顯得更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初一數學學習方法指導形式可以采取的很多,我個人認為有常規指導形式、非智力因素指導形式、學習能力指導形式等多種形式,而且應以系統整體的觀點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加強學習修養,激發學習動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多種指導形式指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及效果。

2.1將講授、交流和輔導有機統一,讓常規指導形式發揮作用。初一數學學習方法指導形式中,常規指導形式對教師指導學生具有著重要作用。首先,講授式。它包括課程式和講座式。課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學的前幾周內安排幾次向學生介紹如何學習數學,提出數學學習常規要求的課。講座式可分專題進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紹“怎樣聽課”、“如何學習概念”、“解題思維訓練”等。其次,交流式。讓學生相互交流,介紹各自的學習方法。可請本班、本年級或高年級的學生介紹數學學習方法、體會、經驗。這種方式學生容易接受,氣氛活躍,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學習促進的作用。最后,發揮輔導式的作用。主要是針對個別學生的指導和咨詢。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適合的,這時就應該深入了解學生學習基礎,研究學生認識水平的差異,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作不同的指導或咨詢。尤其是對后進生更應特別關注。許多后進生由于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一般指導對他們作用甚微,因此必須對他們采取個別輔導,既輔導知識也輔導學法。因材施教,幫助每一個學生真正地去學習,真正地會學習,真正地學習好,這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2.2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鍛煉學習意志,發揮非智力因素指導形式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學習方法指導得以進行的基礎,在初一數學學習方法指導形式中,非智力因素指導形式是一種較好的指導形式。初一學生好奇心強烈,但學習的持久性不長,如果在教學中具有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基礎,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長盛不衰。(1)激發學習動機,即激勵學生主體的內部心理機制,調動其全部心理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概率初步認識》一課中,教學引入時,我根據學生的實際,給他們講解通俗易懂的撲克牌游戲,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有的課教師還可以運用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感染學生;(2)鍛煉學習數學的意志。心理學家認為:意志在克服困難中表現,也在經受挫折、克服困難中發展,困難是培養學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認為應該以練習為主,在初一的數學練習中,要經常給學生安排適當難度的練習題,讓他們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獨立思考中解決問題,但注意難度必須適當,因為若太難會挫傷學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鍛煉學生的意志。

2.3合理滲透,隨機點撥,加強學習能力的指導。初一數學學習能力指導形式重點在于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注重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數學學習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學、交往、表達等能力。學習活動過程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或提出假設,檢驗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勇于鉆研、不斷探究的習慣,架設起學生由知識向能力、能力與知識相融合的橋梁。通過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個人認為初一數學學習能力指導形式主要又以下方面:

2.3.1合理滲透。在教學中要挖掘教材內容中的學法因素,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例如:我在進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學時,很多孩子老是漏掉系數2乘以首尾兩項,于是我就給他們編了首順口溜,“頭平方,尾平方,頭尾組合2拉走”,這樣選取生動、有趣的記憶法來指導學生學習,有利于突破知識的難點。

2.3.2隨機點撥。無論是在授課階段還是在學生練習階段,教師要有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抓住最佳契機,畫龍點睛地點撥學習方法。

2.3.3及時總結。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及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我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之后都讓孩子們養成自己總結的習慣,使單元重點系統化,并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2.3.4遷移訓練。總結所學內容,進行學法的理性反思,強化并進行遷移運用,在訓練中掌握學法。

篇2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初中數學 順利過渡

很多初中數學教師經常抱怨,小學到初中數學銜接太困難,不管是思維方式,還是解題方法,學生始終轉不過彎來。其實,初一學生剛從小學跨入初中階段,既是時間的轉折,又是空間的刷新,同時也是思維的過渡期,就是由具體的運算到形式運算過渡,經驗思維、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過渡。因此,教師就要竭其心智發揮好鏈接作用,使學生順利過渡。

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最大的不同就是――考查的內容和目的不同。小學數學所學的一些最基礎的概念、基本的運算等,大約到了五、六年級才出現的比較復雜的應用題,此時小學數學逐漸向考查孩子們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過渡。而初中數學卻以考查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為主,當然還增強了空間想象能力等。所以,大多數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就會有這樣的感覺:初中數學太難了。因此,數學教師應當把小學與初中數學內容作一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舊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掌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讓學生順利過渡,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我談談個人的認識。

一、激勵勵志,蘊足底氣

一個人有了斗志,自然就能信心百倍地投入學習,就能發出向上的能量。我們的教育目標不僅在于使學生獲得各種知能,更在于培養學生未來生活中獲得各種知能的動力,在于學生擁有學習的動機和高效能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集合教材,努力創設特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以好奇心為動力,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思維。例如,在講“有效數字”時,我說:“我能讓你們的身高和姚明一樣高,你們相信嗎?”學生滿臉困惑,我問一個學生:“你身高多少?”生答:“1.55米。”姚明身高多少?2.26米,用四舍五入法可得1.55約等于2米,2.26約等于2米,這豈不是一樣高了嗎?學生大吃一驚。如此反差,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教師要善于捕捉有趣的素材,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煥發青春活力。

二、引導學生觀察,培養思維能力

觀察實際上是一種有意識的注意,是思維的門戶,因此要涵育好觀察,需要足夠的感性材料,否則難以挖掘,從而降低學生的興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新課標修訂版增補的“兩大能力”,只有通過觀察,感知,借助先前經驗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因材施教,改進教法,才能得到培養。但初一新生在小學聽慣了詳盡、細致、形象的講解,如果剛一進入中學就遇到“急轉彎”往往很不適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下子講得過多、過快、過于抽象、過于概括,而要盡量采用一些實物教具,讓學生看得清楚、聽得明白,逐步向圖形的直觀、語言的直觀和文字的直觀過渡,最后向抽象思維過渡。

三、完成學習方法的過渡

初一學生的思維方式仍保留著小學生那種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因此,在教法上應注意研究小學的數學教學方法,吸取其中優點,針對初一學生的特點,改進教學方法。查缺補漏,搭好階梯,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從具體到抽象,特殊到一般,因材施教,改進教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指導學生預習、復習和小結,適當選讀課外讀物,培養因為小學階段學科少、內容淺,而到了中學,學習科目倍增,內容不斷加深。故此,在初一數學教學中必須注意中小學數學的銜接,指導學生順利由小學數學學習過渡到中學數學學習。

四、隨時與學生交心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學生學習、老師教學不止在課堂上,課余時間,我盡量多與學生聊天,讓他們覺得老師真心與他們交流,為他們的學習擔心,讓他們心底里感到老師時刻為他們好,即使受懲罰的學生,只要學生喜歡老師,他們就會自覺學習這門學科;也會把他們學習上的困惑,困難及時告訴我,課外交流,讓學生放下包袱,引導學生學會總結和反思。

五、重視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篇3

一、抓好中小學數學的銜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剛從小學畢業的學生,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尚處于低級階段,他們往往以完成作業為主,不習慣看書,不會記筆記,不善于總結,不善于觀察和解釋現象,不善于動手操作,等等。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將使學生在學習中處處遇“紅燈”。因此,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方法,亦是當務之急。具體做法有如下幾種。

1.課前指導學生預習

讓學生對難以理解的地方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預習前教師先布置預習提綱,如概念課可以這樣預設提綱:① 請同學們找出概念的關鍵詞;② 學習這個概念你有什么想對同學們做個友情提醒的。使學生有的放矢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方法上可采用隨課預習或單元預習。隨課預習可以解決剛上初中的學生沒有預習課本的習慣,又可以讓學生從懶散的課間休息狀態盡快地回歸課堂。長此以住,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預習書本知識,并且養成預習的好習慣了。

2.聽課方法的指導

在聽課方法的指導方面要處理好“聽”“思”“記”的關系。掌握好這三者的關系,就能使數學課堂學習的主要環節達到較完美的境界。“聽”是感官的直接接受知識,應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① 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② 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③ 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④ 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⑤ 聽好課后小結。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一定要掌握好最佳的講授時機,使學生聽之有效。“思”是指學生思維。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① 多思、勤思,隨聽隨思;② 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膽提出問題;③ 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④ 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記”是指學生課堂筆記。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么學生就抄什么,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導學生作筆記時應要求學生:① 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② 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③ 記小結、記課后思考題。使學生明確“記”是為“聽”和“思”服務的。

3.課后復習鞏固及完成作業方法的指導

初一學生課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復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為此在這個環節的學法指導上要求學生每天課前先閱讀教材,結合筆記的重點、難點,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記憶公式、定理。然后獨立完成作業,解題后再反思。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指導,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要規范、條理要清楚。初一年級的自習課較多,數學作業可以指導學生在校按照先復習再做的模式去做,讓他們品嘗到這樣做的甜頭,他們的作業就不需要老師再操心了。

二、讓作業批閱從“苦、累、無效”走向“輕松而有效”

初中數學作業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 “全批全改”存在這樣一些問題:一是教師花費在評改作業上的時間過多。初中數學作業天天有,學生天天做,教師天天改。再加上平時小測驗、單元測驗、班主任工作、備課……忙得團團轉,探索教學改革和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時間難以保證。二是師生雙方獲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學生做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學生作業很不錯,但一考試成績很差,因為學生為了老師“批改”只好抄襲作業,教師也只好“上當受騙”。鑒于這些弊端,可以做以下嘗試:① 隨堂批改作業。新課上完后,簡單的作業可當堂完成,采用集體討論答案,當堂集中統一批改。② 同桌互相批改作業。每次上課前5分鐘由教師提供參考答案,學生把批改的情況向老師匯報,老師針對匯報的情況講評。③ 教師抽查和面批。教師對小組批改后的作業要進行抽查,了解作業和批改的情況,對作業中存在的明顯問題要復批或面批。④ 堅持每天到校就收作業。這樣做讓學生沒有時間抄襲作業,教師能較準確地了解學生對昨天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有針對地調整教學。

三 、讓練習和試卷講評課變得生動起來,使學生有新的收獲

數學課堂教學,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用于練習和考試的試卷講評。而在現實教學中,試卷講評如果還只停留在逐題串講、就題論題,學生似懂非懂、愛聽不聽,講評課收效甚微。如何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效率,已成為關系到能否較快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大問題。為此可采用以下做法:

1.知識成網絡

講評前要做到概念清晰、題型明了。確切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定義和定理,這是正確分析、解答試題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的講評不能只將目光集中在具體的某一個問題上,而應注意幫助學生理清知識內容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2.啟發思維,突出主體性

講評課應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原則。講評的起點應使大多數同學受益,既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教師要打破一言堂的習慣,發動學生參與評析試卷,有些題目,可以由學生擔當“講解員”,分析他們是如何進行正確思維,得到正確或巧妙解法的,為其他學生進行思維示范,也可以讓他們談談怎么產生錯誤思維的,這樣有利于其他學生彌補自己思維方法上存在的缺陷;有些在認識上比較模糊的題目,可以由學生展開交流討論,讓學生在辯論中獲得體驗和感受,提高學生自我評價和獨立矯正失誤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講評課的主人。而教師的作用就在于組織、點撥、啟發,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大膽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敢想、敢說、敢做的思想意識,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鞏固強化知識,發展智力,提高思維水平。

3.以點帶面,體現綜合性

同一份練習或者試卷的題目有許多可能涉及的知識是同一個內容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知識的同一個方面,這樣的題目如果教師就題論題,孤立講解,不僅費時,而且低效。因此,在評析過程中教師可以把這些相關聯的知識或題目的講解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采用相同知識歸一、不同知識對比的方法進行講評,以“點”帶“面”,形成一個經緯交織、融會貫通的知識網絡,有助于學生全面、完整地理解知識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發展,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教師應作進一步的“借題發揮”,促使學生思維的發散,一般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發散引導:① 對練習或者試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發散――“一題多解”;② 對練習或者試題的條件或結論進行發散――“一題多變”;③ 對試題本身進行發散――“一題多拓”。

4.教師對各種題型規范的板書示范

教科書的習題容量是有限的,很多習題很難在書上找到解題示范,這就要求教師能在講評過程中一節課至少能有一道規范的板書示范。

四、建立學習競爭、互助小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一新生的特點是喜歡爭強好勝,利用這點在初一建立學習小組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新生入學后,通過幾次單元測驗,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將他們倆倆分組,組定下后就可以把競爭的規則告訴他們:每次小測驗分數高的同學獲勝,失敗者將考題及解答過程認真抄寫一遍,勝利者可以獲得老師的獎勵,并且只需要把做錯的題目抄寫一遍就行。隨著學習的深入,到了初二、初三學困生就不能采用這個方法,他們期待的是得到他人的幫助,教師在這時候就應該出面推他們一把,給他們創造拜師學藝的機會,讓班上的優秀學生接收他們為“徒弟”,并且簽約上崗,明確“師傅”的責任,“師傅”幫助“徒弟”的學習并且監督他們的紀律。如果“徒弟”違反合約的內容,“師傅”可以提出解除合約,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學困生的紀律,緩解了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師傅”也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帶領“徒弟”一起取得好成績的將會得到老師的嘉獎。優等生在初二、初三也不能放松,初一的競爭方法對他們超越他人仍然有鞭策作用,所以可以繼續沿用。

五、教師要有寫反思的習慣

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這句話反映出教學反思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教學反思就是對過去了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進行重新思考。作為教師在教學一節課或經歷了一個階段的教學后,只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才能不斷調整教學設計,不斷積累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1.課前反思――教學成功的基礎

對于每一節教材內容教學之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課前認真鉆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根據以往已獲得的經驗,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這樣所寫的教案能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把“以學生為本”這一新的教學理念滲透于教學的過程中。

2.課中反思――有效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主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盡管課前對教案作了精心的設計,仍會存在有些課前沒有考慮到的因素,課堂教學中仍會有突發事件產生。

3.課后反思――診視自己的教學得失

作為教師,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講授內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么困惑;等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后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由于教師的工作任務繁重,寫反思不一定要長篇大論和華麗的詞藻修飾,記下當時的真實感想即可。

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糾錯習慣

做學生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解題的時候對于自己做錯的題目下次在遇到時還會反復出現相同的錯誤,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這個難關,我采取了這樣的辦法:在初一新生入學的時候要求每位同學準備一本厚的筆記本作為糾錯本,把每次考試、作業中自己反復犯錯的地方摘錄在糾錯本上。一般每次考試出錯的題目,多數同學都要專門寫到糾錯本上,有些同學是直接將正確的答案寫到上邊,后邊寫上自己出錯的原因。這對比性不太強,我建議學生用這樣的格式:左邊是試卷上自己最初的做法(甚至老師的評語);右邊是自己重做的最標準答案;然后在這個題目下邊寫出自己做題時出錯的原因,并且要標明自己改進的方法。糾錯本,記錄了自己出錯的所有問題,是自己失敗經驗的總結,在考前翻看一下,能吸取經驗,從而提醒自己,達到提高成績的最終目的。

七、考前抓基礎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前耐心抓基礎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一、初二在每次大考前2~3天讓學生回歸課本,把當冊的計算題有選擇地布置學生重新寫幾題,然后給學生面批,每次均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臨近中考前幾天,成績好的同學容易輕敵,專抓難題攻難題;基礎差一點的同學此時腦子一團漿糊,不知道該抓什么。我通常會把提前收集到的近五年的中考試題中的基礎計算題和基礎證明題打印出來讓學生做。一個目的是為了提醒學習好的學生基礎知識和書寫要規范,另一個目的是推基礎差的學生一把,讓他們在基礎題上穩穩把分數抓住。每當看到學生們信心滿滿地走出考場,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老師,我把會做的都寫好了,我覺得考題不難。”這更證明了考前重視抓基礎是考試制勝的法寶!

篇4

從事英語教學近二十年,我個人認為,做好英語課堂三步曲,獲取英語教學半邊天。第一步:如何做好課前備課;第二步:如何做好課堂教學;第三步:如何做好課后反思。簡單而言之:課前、課中、課后。

一、如何做好課前準備――備課

備課是基礎,備課是前提。一是用心備教材。教師應該對整個現行的初中英語教材體系有一個總的把握,有一個總的思路和總的教學布局,整合教材,理清知識脈絡。具體到英語教學的每一單元、每一節課,教師要找準基礎點,找出重難點,找到前后章節聯系點。根據學期時間的安排,我可能一節課上2―3個英語教學單元,也有可能兩星期上一個教學單元,但教學效果基本一致,這就教師在備課環節整合教材資源,做到有的放矢。二是用情備學生。農村初中學生尤其初一學生,對英語基本沒有正面接觸過,他們受生活、學習環境影響,對英語知識不夠敏感,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對自己學生情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了解他們接受知識的快慢速度、對運用知識的熟練程度、對掌握知識的時間長度。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就不會做到無的放矢。三是用手做記錄。學生是一個動態的團體,學習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在備課過程中,不管是學生情況,還是教材內容體系,我都會提前做好記錄,有利于課堂上分層教學和針對性教學。久而久之,教材知識體系的重難點把握、學生不斷進步的學情掌控,都會在備課這個環節體現出來。

二、如何做好課堂教學――上課

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課堂教學是關鍵,知識落實是重點。一是注重教師課堂施教的親和力。將學生當作自己的子女,放大眼睛看優點,瞇著眼睛看缺點。讓笑臉感染學生,讓笑聲充滿課堂,讓知識激發興趣,如此施教,你的課堂教學成功一半。二是重視學生課堂教學的主體性。解決了學生對任課教師本身的接受度,英語課堂就成了學生真正的主題課堂,教給他們英語學習、知識積累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們明白“知識教授在課堂、知識學習在課堂、知識落實在課堂、知識鞏固在課外”的基本步驟,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教師自己解放出來,不要自己太累。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要寬嚴適度,不打罵,不苛刻,適時指出他們的缺點,及時表揚他們的優點,不要吝嗇你夸張的表揚,一些表彰的語言極有可能改變一個農村學生娃娃一生的命運。三是英語基本功的重難點引導。做好了教師的主導,做好了學生的主體,農村初中的英語課堂上,還要有英語聽、說、讀、寫四項基本功的正確引導。如,在教授“There be…句型結構”時,要通過聽說讀寫把知識教給學生,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三、如何做好課后反思――課后

篇5

一、給學生生活上的指導,讓學生適應新的環境

初一新生步入中學校園,一方面心里帶著新奇和希望:他們看到了新校園、新同學、新老師,希望與同學友好相處,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希望自己能學到真本領,取得好成績。另一方面,初一新生又為自己感到擔憂。環境發生了變化,許多地方陌生。學習上,課程增加了,學習內容多了,難度大了,害怕自己學不好而掉隊。生活上,開始住校生活,脫離了父母的照顧和保護。所以開學初班主任工作很重要。我利用吃住在學校的有利條件,整天和學生泡在一起。他們一遇到困難,就及時幫助他們,讓他們在老師的關愛下,與同學團結友愛,愉快地學習生活。

二、建立與學生、家長、任課老師溝通交流機制

初一新生來自四面八方,為了便于與學生家長溝通聯系,在開始報名注冊時,就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詳細情況,不僅登記清楚新生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還要登記清楚家庭住址、父母姓名、電話號碼。初一學生處于從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發展的過渡階段,這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心理矛盾錯綜復雜的時期,是個體心理發展中多發、易發心理障礙的時候。正因為這樣,我們建立與學生家長、任課老師溝通交流機制,齊心協力教育好學生。定期召開家長會,隨時家訪。家長與老師相互交流學生在家庭和學校的生活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處理好學生出現的問題,讓學生樹立自信,積極地生活學習。

三、用心管理學生,用情感化學生

初一新生心理異常現象十分突出。我們班主任老師應積極主動地走進學生的心理世界,深入研究學生的心理,盡量以最佳的方法教育學生。不用灌輸式的高高在上的教育方式,而用啟發疏導式的教育方式。班主任老師要講究教育藝術,用心管理學生、用情感化學生。我平時做“感情投資”,關心學生、理解學生、愛護學生,到開展工作時,學生感受到的首先是濃濃的情感,所講的道理感到中聽入耳,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所以,我們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切實尊重學生的情感,思想上不歧視他們,學習上信任和支持他們,生活上關心他們,有困難幫助他們,讓師生雙方在情感、思想上產生交流、共鳴,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定能做得更出色。

四、給學生以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學習上,中學教學與小學有很大的差別。課程增加了,每天作業量比小學明顯多了,學生的生活形態、規范要求也發生了很大改變。這些變化,讓初一新生很難很快適應。一部分學生因為不適應,思想、學習、生活跟不上隊,出現滑坡。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教師應該從自身和學生身上尋找原因,摸索適合學生的教法和學法。因此,在開學初我特別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針對學生學習數學的幾個過程“預習、聽課、復習鞏固與作業、總結與反思”,對學生進行分層次、分步驟指導。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原有知識水平和學習習慣等不同情況,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學法指導,教師還要經常性地進行個別指導,因材施教。

五、引導學生創建一個文明守紀、團結進取、好學上進的班集體

為了讓初一新生能夠很快融入新的班集體,并在良好的班集體中健康成長,我引導學生創建一個文明守紀、團結進取、好學上進的班集體。

1.教育好學生,創建良好的人際環境。班級作為一個集體,教育學生應該以集體為重,樹立班榮我榮、班損我損的集體榮譽感。班級好比一個大家庭,老師是學生的親人,學生應該尊敬老師;同學好比兄弟姐妹,應該團結友愛。面對集體任務,應該積極完成;面對同學困難,應該伸手援助。在一個大家庭中,同學之間也會磕磕碰碰,應學會忍讓、體諒。每位同學都要具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有錯就改。班主任要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理想而努力奮斗。

2.創建良好的教室環境。教室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是學生的生活場所。教室環境能影響人、教育人,所以打造一個整潔宜人的教室環境非常重要。我們在教室墻上張貼講文明禮貌、催人好學向上的字幅圖片對學生進行無聲的教育。

3.組建一個能干的班干部隊伍。要創建一個優良的班集體,需要一個堅強有力的班級領導核心。這個領導核心,除了班主任之外,還必須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隊伍。他們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對錯,在同學中是否有威信,往往決定著一個班集體的精神風貌。選好班干部對于班主任的工作十分重要,根據各干部的不同特長,安排他們各自的分工,使他們的特長、興趣、愛好、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篇6

 

一、農村中學學生英語學習特點及原因分析

 

農村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差,部分學生出現“啞巴”英語,即讀寫能力較好,聽說能力差,能力發展不均勻的狀況較為普遍,學生學習精力不集中,相較城市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校教學資源不足

 

中學教育相對于小學教育,更多程度上立足于多聽、多說、多讀、多寫,而農村教育環境差,硬件設施不齊全,很多學校甚至沒有專門的語音教室,教師水平不高,不能流暢地使用雙語教學,無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學生詞匯缺乏,興趣不濃厚

 

很多學生即使上了中學,英語水平還處于小學水平,詞匯缺乏,加之教師不能夠給學生很好的引導,使得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

 

3.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心理障礙

 

課堂上很多學生不愿意開口說話,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達不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二、英語教育教學方法迎新與改革

 

1.重視初一學生的心理教育

 

中學英語教師應當注重初一學生心理狀態,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并指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敢于在生活中、課堂上練習聽說讀寫能力。

 

2.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成功的起點。提高學生興趣,教師是關鍵,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課外開展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全體參與,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將傳統英語教學中的直譯法、對比法、翻譯法相結合。同時,教師可以創新利用農村豐富的自然資源,訓練學生的語言基本功,避免填鴨式教育,寓教于樂。

 

3.提高師資配備,優化結構

 

優化師資結構已經成為教育的一個主要問題。農村的優秀英語教師,應當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的,此外,還應對相關語言民族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有足夠的了解及見地,幫助學生從文化中學習語言,與時俱進地開展教學。

 

教育部門應加強英語教師聽說能力和文化課程培訓,組織教師進行經驗和研究成果的交流與學習,從而有效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4.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國第一個主張“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認學生個性的差異和程度的高低,主張在統一的培養目標下,應注意因材施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育。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智力特點和個性差異等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把目標放在學生身上,同時還要兼顧個別學生,使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三、中學英語教師必備的綜合素質

 

1.中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現代教育強調信息技術與英語教育的融合。為使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學生通過音頻、視頻等形式更好地了解英語的發音規則,感受語法及語意的應用,營造理想的教學環境。

 

2.中學英語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

 

首先,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作為從啟蒙教育向基礎教育過渡過程中的引導者,應當保證教育過程中知識的準確性、系統性。

 

其次,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中學英語教師要具備英語教學設計能力,要求教師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不同需求以及對英語學習的情感狀態。要分析教材,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營造生趣的課堂,并對教學資源進行加工處理,開發課程資源,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探索出獨特的教學方式。

 

最后,教師要有營造良好學習氣氛的智慧和能力,努力培養自身課堂調度能力,因此要求教師能夠以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為主,在尊重、熱愛、公平、公正對待學生的基礎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每位教師都有自身優于其他人的地方,在教學中將其充分發揮出來,成為一名獨到并有能力的教師。

 

3.中學英語教師要具備提高綜合素質的覺悟,迎接挑戰

 

英語教學內容應呈現方式的多樣化,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以及課程的綜合性。課堂的開放性、不確定性要求中學英語教師要不斷學習,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促進素質的全面提升,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英語新課程要求中學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拓展知識面。(1)要通過報刊、網絡等收集有關教育教學資料,充實自己的實踐知識;(2)要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水平;(3)要不斷地學習西方文化,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思想,使得學生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基礎;(4)要不斷學習教育心理學,以全新的、發展的教育理論,促進自己不斷改進教育教學理念;(5)要學習現代教育技術,使教育技術與英語教學相融合,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實踐,以更快的速度去適應教育環境的變化。

 

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總結反思。如果能夠以獨特的人格魅力為基礎,以出色的教育水平為保障,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我,教育在農村也可以桃李滿天下,農村教育也可以碩果累累!

篇7

工作總結有利于員工個人成長。所以,越是跨期長,越是重要的工作總結,準備就應當越充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年級組工作總結范文材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初一年級組工作總結范文材料一

一、統一思想,形成合力。

學生的思想品德要靠教師去陶冶,良好的風氣主要靠教師去營造。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在思想品質方面要做好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響教育學生。首先,我們初一全體教師凡事身體力行,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各方面盡量起模范帶頭作用:其次,每個月定期教師座談,共同學習和探討教育教學新理論、新形式,共同探討各科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新現象、新問題及其解決之道。從而保證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再次,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要求,根據每一位教師的能力、興趣等,盡可能地創造條件,發揮每位教師的聰明才智。生活上,抓住各種細節和機會,真誠地互相幫助每位教師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困難,注意協調好教師間的各種關系,使年級組形成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良好氛圍。以上做法,使全體教師同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成為一個有堅強戰斗力的戰斗集體。

二、確立以教學質量為年段工作中心的共識。

學期初即明確本學期的工作重心是:補缺補漏,杜絕偏科現象。為此,我們努力配合學校定期、不定期地開展教研活動,特別是“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后,都要求及時進行商定對策,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適當的調整原有的計劃,及時補漏,以求取得的教學效果;鼓勵積極鉆研教學業務,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尋求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途徑。

三、面向全體學生,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家校共教”網絡體系。

在學生的管理教育方面,繼續努力探索新時期青少年的新情況、新總是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方式,積極探索和實踐“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本學期我們分別在期初、期中后、期末前召開年段全體或部分學生家長座談會;每次“月考”后都召開了部分學生家長座談會;班主任主動同家長優質經常性的聯系。

四、開展豐富多采的第二課堂活動

本學期成功地組織學生參加了學校校運動會、以及“紀念建黨90周年演講比賽”.校園藝術節等活動,同時還配合齊雪老師舉行了初一辯論賽寓教于樂;這些活動的開展,既大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使學生開闊了眼界,學以致用;同時也使學生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革命教育、勞動教育以及科學世界觀、人生觀教育;使學生勞逸結合,取得良好的效果。

回顧一學期來的工作,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勝利地完成了初一下年段的第一場關鍵性的戰役.從總體上看,本學期學生的學習、紀律及精神面貌等方面都穩中有升,一學期來,學生的違規違紀現象大幅下降,反之,各班班風、學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鞏生率得到確保;這就為以后的教育教學奠定了穩固的基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我們還應該清楚地看到我們還存在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亟待改進的問題:1、有的學生的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2、有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學習有待進一步加強。3、我們的教育教學環境同社會上的游藝機室、網吧等想比顯得蒼白無力,沿需大力加強以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4、沿須加強對新時期實施“素質教育”的探討。針對這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采取積極措施加以改正:1、進一步加強學習,并自覺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2、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講究工作藝術,徹底改變單一方式,力求工作效率的提高。3、工作作風要堅持力戒空談,崇尚務實,堅決反對弄虛作假,急功近利的不良風氣。4、堅持身體力行,勤奮敬業,腳踏實地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根據崗位職責力爭完善,做好工作。

初一年級組工作總結范文材料二

在這八月的驕陽下,桂花香飄滿園時,一個新的團隊,一支新生的力量——20xx級初一年級誕生了!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以80后,90后為主力的教師團隊;這是一個在附中史無前例的龐大的教師團隊(由七十多位老師組成,28個教學班,學生人數高達1800人);這還是一個新觀念,重實干,抓落實,全面貫徹學校的“導學自主”和開展“杰出青年自我管理”的培訓的教師、班主任團隊。在八月太陽的炙烤中,劉峰,崔彥芳,羅強主任為28位班主任的班主任培訓中,拉開了初一年級開始運行的序幕……

(一)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

一支強有力的教師團隊往往是由實力派的教師組成的,初一年級也不例外,由劉峰,崔彥芳,王霞,黃華敏,范改榮等有經驗、曾經為附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實力派老師為初一年級坐鎮,指導新老師,幫助新老師成長;還有由羅強帶領著我們經驗不足但干勁十足的老師和滿懷著當一名教師的理想而奮斗的熱情的新進老師,不斷的學習,聽課,取經……是的,正是因為共同的責任的意識(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將我們凝聚在一起,組成了團結一致、情發一心的教師團隊!

1、八月桂花香飄滿園,初一年級情譜新篇

由劉峰主任,崔彥芳老師,羅強老師為新上任的班主任進行崗前培訓,讓班主任老師盡快適應自己的角色,工作盡快上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終于,軍訓動員大會開始了,在附中個子最矮,臉上的稚嫩未脫的天真的孩子來了,那一身身綠軍裝,在年級主任帶領下的班主任和教官的訓練中成為附中最美的風景!

2、初一教師激情滿懷,“杰出青年”開始成才

河南師大附中的“一主兩翼”,已名聞周邊,小有名氣,“一主”為“導學自主”,“兩翼”為“杰出青年自我管理”和學生的社團活動,而初一年級全體教師鼓足了勁兒,在軍訓中就開始了“杰出青年”的培養: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重要,教育的境界是自我管理。每一個月進行一次大組會!初一年級在劉峰、崔彥芳、羅強主任的領導下,堅持“全人教育”,這是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個具有良好身體、良好心理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教育的過程,應該是愉快地促進孩子的精神成長,潛移默化地把孩子帶入人類的優秀精神文化中,使其成為具有創造精神和獨立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的理念。

3、開學典禮第一課節,初一教師踏實博學

開學的第一周上課之前,年級主任羅強向我們進行了“上好第一節”的培訓,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初一年級也開始了晚自習(后來終止),再到后來響應國家的政策下午開展第四節活動,老師們深切地知道:勤奮是人生第一要義。從一個人的勤奮程度,便可以預知他能成多大的事。勤奮之道,精力雖止八分,卻要用到十分,權勢雖有十分,只可使出五分。辦大事者,在內貴有志氣,在外貴得人心。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所以,從年級領導劉峰主任到各個任課老師,都兢兢業業的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4、表彰教師團隊優秀,導學自主開展落實

筐秋的九月,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來了,初一年級很多老師受到了學校的表彰,比如:羅強老師為中招功勛教師,崔彥芳老師為中考優秀教師。這讓學生們也非常的激動,老師的優秀勢必帶出優秀的學生。與此同時,在教師的團隊中,開展包括代課老師在內的“導學自主”課堂探討大賽,從理論論文的寫作到課堂的積極改革都進行了落實,還有年輕老師的“導學自主”的匯報課,也得到了校領導的一致好評!

hnust、初一年級齊打太極,颯爽英姿竟盡風流

在附中,初一年級是一支最年輕的隊伍,盡顯活力,盡顯風流。太極拳打的也是盡顯風范,舒緩而又沉著,大氣而有力度,整齊而又張弛有度……最后勇奪學校第一!

6、年級文化重塑精神,各科學報展示風貌

年級文化,是每個年級都有的,但是特色的是初一年級的級歌(羅強譜曲填詞的《勇往直前》),各班級的班訓,班級口號,班級風貌,班級約定,還有貼在東校區的初一年級文化藝術長廊……

7、家長會議充分籌備,家校齊心共創奇跡

疽長會總是年級領導強調最多的,要求每位班主任都提前一周的準備,要求各科老師參加,因為劉峰主任和羅強老師總是強調,想要教育好孩子,必須先教育好家長,家長是我們教育的幫手!在每一次的班主任的會議上,其實都是一次短暫的班主任培訓,無論是劉主任的強調,還是羅強主任的班級管理思想,抑或是崔老師的教學方法的指導,都將是對新老師和年輕的老師的培訓。

我們相信,這是一個高度團結的年級,也是一個極具活力的年級,更是一個獨具創造的年級,在劉峰、崔彥芳、羅強主任的領導下,一定會創造出奇跡!

8、初一支持工會全力,“一箭穿心”快樂設計

慶元旦,每逢佳節學校工會都要進行一些創意的活動,今年初一年級的任務是,將“一箭穿心”的游戲設計好,初一年級工會全力以赴,四處找瓶子,還有藝術化的設計,讓一根根筷子在空中落入瓶中!

(二)一群活潑創意的學生

初一年級的學生充滿著朝氣和活力,無論是在運動場上的矯健英姿,還是在學習比賽中的沉著穩重,都值得我們驕傲。他們懷揣著夢想,他們堅定而又執著,勤奮踏實地過好初中生活,每一天都那么充實,那么快樂!

1、一身身綠軍裝

八月,剛從小學畢業的孩子,已然開始了初中的生活,軍訓,成為他們來到附中的第一課!

軍訓,不僅讓他們鑄就了堅強的意志,還在第一時間了解到了附中,附中的三個校園,附中的校園文化,還有路上的“論語”,還有名人苑,還有附中的宏偉的教學樓……原來是這么好的一所環境優美,讓人心曠神怡的中學!

2、杰出青年自我管理啟動

附中的學生貴在自主,附中的學生優秀也在自主,附中的牌子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自主,自我管理的能力!孩子們開始每天寫《杰出青年自我管理手冊》,每天對自己進行反思總結,一點一滴的規范自己的行為!

3、大家一起跑步吧!

在軍訓的時候,已經開始了跑步的訓練,在每天的課間操期間,也堅持著跑步,還有放學后的半小時,學生們都堅持著,因為要有健康的體魄,因為要有愉快的心情,因為要在運動場上拋灑汗水的!在附中的操場上,除了畢業班的學生為了考試在跑步之外大都是初一年級的孩子,還有在附中行政樓前跑的最出色的,口號最響亮的,隊伍最齊的是也是初一年級。

4、激情運動會

秋季運動會,是附中一次全校性的大型比賽活動,運動場上的激情永遠是學生追逐的歡樂!開幕式的宏大壯觀,讓孩子們大開眼界,正步比賽和跑步比賽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熱情!有的時候,競爭真是能激起他們的熱情!

hnust、迎面接力賽

學習只是一個學生的一個方面而已,對學生的培養應該是全面的,身體素質,知識眼界,見識智慧等等,都是我們拓展的方面!迎面接力賽,正是對學生的配合協作能力,按實力排列組合能力的考驗!一個班級20個人,10名男生,10名女生,對面跑過來交接接力棒,全部交接完所需時間,最短的就是得勝者!這對選手來說,真是一種能力的鍛煉!

6、捐獻一本書,溫暖一個人!

當孩子們聽到那封倡議書的時候,聽到科大區的孩子沒有書讀,聽到科大區的孩子文化如此的貧乏,都潸然淚下!善良是一個人的品質,學生如此的善良,都你一本,我兩本,他數本的捐送自己小學讀書課本。在這次的捐書活動中,初一年級高達一萬多本!其中有童話故事,還有文史哲的經典,希望這些書籍能夠給他們帶來知識的樂趣!

7、學習、藝術長廊

一個有才華的人,總是讓我們心懷喜歡,那么一個多才多藝的學生,也是我們培養的方向!學生的繪畫,書法,英語的書寫等等都充滿著藝術的氣息!附中的學生,不僅學習好,各方面的能力都好,這才是附中培養的綜合型人才!

8、期中考試

對于一個學校來說,升學率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聲譽指數,學生的成績永遠是社會和家長所關注的。但是對于一個剛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尤其是到附中之前都是各個小學的佼佼者,在這個新的年級的大比拼中會如何呢?為了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初一年級采取了創造性的做法,成績固然重要,但不能表現在表面,而是要放在心里,而外在要抓孩子的學習習慣,完成作業的習慣,思考問題的習慣,整理收拾自己東西的習慣,自我學習的習慣,自我管理的習慣等等,這樣,學生們很樂意接受,也快樂的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偉大的習慣鑄就偉大的人生,在這春風化雨般的教育下,初一年級勢必會走向卓越和優秀!

9、學生自籌元旦晚會

舉辦一場有意思的元旦晚會,是初一年級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一個理念的體現形式,學生在這個舞臺上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華,有的歌唱得好,還有的是琴彈得好,更有一些孩子魔術玩的也出神入化,更絕的是孩子們自編自導的節目也是很精彩,孩子在初一年級很快樂,學習的也很快樂,一舉兩得,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也讓他們更愛附中的生活!

附中是如此的精彩,附中的學生是如此的多才多藝,附中的孩子是如此的快樂!

初一年級組工作總結范文材料三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初一新生帶著好奇,帶著憧憬,已度過了一學期。回頭看看,初一年級組在校長室和政教處的直接領導下,在其他處室部門領導的大力協助支持下,在全體初一年級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本學期順利地開展了各項教育教學工作,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圓滿的畫上了一個句號。整個年級組團結一致,齊心合力,在穩定中不斷進步,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根據年級的工作實際,確立了年級工作的指導思想。

初一年級是起始年級,一向是學校工作的重點之一。開學伊始,我們針對年級學生年齡小、人數多、日常行為不規范的特點,在開學初召開了初一年級開學典禮,在會上向學生強調了學生行為規范、中小學差別、學生的紀律觀念,對新學期的學習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初一年級開學初工作頭緒繁多、老師們都能一心撲在工作上認真討論,及時地確立了新初一工作的指導思想,即:堅持“育人為主導,質量為中心,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路,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突出養成教育,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讓學校的全體領導放心、全體家長放心。一個學期來的工作業績充分說明了這一指導思想的正確性。

二、狠抓教育教學工作、取得顯著效果。

團結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戰斗力。一學期來,以班主任和各備課組長為核心,認真研究,精心策劃,周密部署每項工作。每個班都有以班主任為核心的主導群體,不斷研究學生、分析學生,具有非常強的凝聚力,每個備課組又以備課組長為核心,通力協作,落實到位,全體教師精誠團結。

全體老師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工作,特別是本年級的班主任和英語、語文老師,在早晨7:00左右就匆匆來到學校,開始忙碌緊張的一天,傍晚很晚才回家,其他許多老師皆是如此,他們這種忘我工作的精神實是讓人敬佩,且這種榜樣的力量和這種精神也激勵了許多老師,形成了一股比、學、趕、幫、超的氛圍。

實踐證明:初一年級組是一個團結向上、快樂和諧、有凝聚力、有責任心的團隊。我們一個學期的心血沒有白費:思想教育,結出豐碩成果,迄今初一學生尚未出現大的違紀現象;尤其是教學成績,獲得了大面積豐收,其中生物、數學兩門學科均分已進入全區第三名、第六名,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這也足以說明,半年來我們初一年級組的每一位同仁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三、組織參加各種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班級凝聚力。

通過班會,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養成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學生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使學生逐步養成健康向上的個性品質。各班充分利用黑板報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法規政策等宣傳。

組織初一全體學生進行了運動會、體檢、拔河比賽、期末動員會等系列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鍛煉了學生意志,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拼搏精神。

四、架起與家長溝通橋梁。

要教育好學生學校、社會、家庭三者缺一不可。為了讓學生受到更好的教育,為了讓家長更好地配合,年級組在開學一個月后召開了家長會議,把新學期學校和年級組采取的新措施告知家長。班主任經常通過電話、家校通進行家訪,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和成績情況。其中初一(2)班班主任還建立了家校聯系簿,做到每天與家長及時溝通。初一年級的全體教師積極配合,主動與家長交流,取得良好的效果。平時教學中發現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系、交流,同時通過交流,征求家長對班級、年級、學校管理的建議,對課任教師的建議,及時改進我們的工作。真正架起學校與家長溝通橋梁。

五、存在的問題:

由于本人管理學習不夠、思想不解放,墨守陳規、沒有創新。工作中缺少力度,補差工作不到位;本年級個別班個別學科還存在一些薄弱現象,年級內個別學科存在班差偏大的現象;學生的文明習慣還有待于提高,個別同學有講臟話、隨便亂扔垃圾的行為;安全問題常抓不懈。

篇8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復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于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撰寫了不少教學論文,并在我校舉行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會上進行交流,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欲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采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范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 死角,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并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借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 提供了一個 的可操作的平臺。

教學中,一改過去課堂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于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四、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占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篇9

謝業玲

為了適應21世紀人才發展的需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我國已實行了新課程改革,作為基礎學科的政治,依據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從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及教學觀念、教學思想上都有了嶄新的變化。中學政治教育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個性有著重要的作用。中學政治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中學教師,因此中學政治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明確任務,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之中。

過去,中小學課程統一內容,統一考試,材教案,統一標準,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影響了創造性的發揮。如今,新課程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隨著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與教師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采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決定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教師不僅會“教”書,還要會“編”書。我通過這幾年的初一政治課教學發現,兒童有與生俱來的探究的需要和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和被人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需要,而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環境和適當的方法。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創造各種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這就需要初一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采用體驗教學方法。

所謂體驗式教學就是課程實施不僅是學生憑借書本,在教師的指導下,把知識對象化,以獲得客觀、精確的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憑借自己的情感、直覺、靈性等直接的直觀的感受、體味、領悟,去再認識、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沒有任何課程或教師可以規劃我們每一個人的認知過程。生活是自己的,認知過程是自己的。于是,體驗向自我開放,通過體驗,人類經驗和個體經驗實現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對話。知識經生命化,個人化而真正變成個體的“精神食糧”。只有這樣,教育才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精神世界,在學生的心靈與人生中留下有意義的痕跡,才能實現其精神構建和個性形成。簡單地說就是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基于此,課程標準提出了體驗式目標,強調“活動”、“操作”、“實踐”、“考察”“調查”等活動,而且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鼓勵學生對教課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要想完成體驗式教學,必須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完成教學。

1、上好“聊天課”。初一學生剛由小學升入中學,自我克制能力差,自我表現欲強,并且現在學校都采取多媒體教學,學生的思想很活躍,在課堂上愛發表自己的看法,說點題外話,老師如果一味禁止,可能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為此,我就擠時間讓學生盡情地聊個夠。

首先,利用課余時間征集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我感到學生心里的煩惱很多,學生的每個問題我都仔細看,認真地思考并分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生活類:怎樣花零用錢?買零食吃好不好?……

學習類:如何處理好學習與休息的關系?怎樣提高學習的效率?……

交友類:好朋友欺騙你怎么辦?

時政類:中國入世后你準備怎么辦?

心理方面:老愛發呆怎么辦?情緒不好怎么辦?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上課時把學生普遍關心的話題告訴大家,學生的熱情相當高,大家踴躍發言。之后,針對具體問題再談談自己的看法。課堂上充滿了掌聲、笑聲,直到下課同學們仍意猶未盡,很多同學告訴我,這樣的課應多上幾次。

2、上好“實驗課”。初一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強,如果一味地進行理論傳授,不僅徒勞無益,往往時間長了以后,學生會慢慢地失去了對政治課的興趣,導致上課時沒精打采。為了把抽象的理論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學生,我覺得作為政治課教師也可以像生物課教師一樣來上一些生動活潑的實驗課。如:我也曾做過這樣一個有關青蛙的實驗,把一個歡蹦亂跳的青蛙,突然扔進沸騰的油鍋,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這只青蛙居然奮力一躍,竟出人意料地跳出油鍋,安然逃生。可把這只青蛙放到一個盛滿涼水的鍋中,青蛙游得逍遙自在,怡然自樂。這時,在鍋下給水加熱,青蛙仍沒有察覺,待得青蛙感到水溫升高時足以危及生命時,它試圖逃出苦海時,它卻再也沒有了那奮力一躍的力量,只能葬身于鍋底。我讓學生細心觀察,慢慢體會其中的道理,同學們在沉思中領會到了,人在順境下,不能像涼水中的青蛙那樣,洋洋自得,忘乎所以,而應居安思危,不斷進取,這樣方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在遭受挫折,身處逆境之際,應像油鍋中的青蛙那樣,不屈不撓,頑強拼搏,這樣方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課雖結束了,可留給同學們的思索仍在。

3、上好“小品課”。小品是中國人最喜歡的一種喜聞樂見的文娛形式,在初一思想政治課中偶爾上上小品課,能讓同學們在開懷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從而指導他們應怎樣正確面對來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問題。如:在講到能夠承受挫折,勇于開拓進取這一單元時,我讓學生們分組討論,讓同學們自己編寫有關挫折方面的臺詞,并讓他們推薦有表演能力的人來表演,四組展開競賽,評出好、中、差,同學們的熱情很高,個個踴躍參加,積極出謀劃策,在臺上能表演的同學的詼諧的表情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每組的同學不斷地為本組的同學喝彩加油,這樣不僅在無形之中讓同學們掌握書本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

4、上好“辯論課”。初一的學生雖然年齡小,知識還不夠豐富,但他們已具備了辨別是非的能力,有時他們的知識、能力超乎教師的意外。為了上好辯論課,課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確立辯論題,如:周光裕的行為值不值,微軟公司該不該錄用帶有信息來的職員等,然后再確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學,讓同學們課后廣泛收集有說服力的資料。上課時,先讓正方、反方的同學集中一起發表言論,讓他們各推出四位能說會道的同學上臺辯論,辯論時,老師可充當主持人,也可以請政治課代表做主持人。辯論切忌走過場,一定要像正規的辯論一樣,這樣同學們才會認真對待。我搞過幾場辯論課,同學們不僅掌握知識,拓寬了知識面,還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能力,每當下課時,我發覺同學們總是言猶未盡。

5、上好“討論課”。問題通過爭辯,就會更加明晰。讓學生前后四人組成一個小組,就某一觀點,某一現象,發表見解,做出評判,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靜聽”的記憶變為熱烈的“辯論”。有時,以當堂課內容為中心,讓學生說課本,說自己,說生活,說電視節目,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參與意識和“主角”意識。

6、指點學生自己上課。課堂教學如果只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那么學生的素質得不到提高,所以對于一些適宜學生理解的教材,讓學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原因,再上講臺當小教師把它講出來,講前,從選題到組織材料,到講法,精心指點,講后認真評價,拾遺補缺,概括總結,這樣的教與學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高漲,既能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使學生分享到自己驗證成功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7、上好綜合實踐課。在以上幾種方法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地采用綜合實踐課,此課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的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制作”、“想象”、“反思”、“體驗”等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與組織以學生為核心,主要圍繞三條線索進行――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他人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 在這樣的教學教育活動中,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料;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并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營造支持學生學習的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當然除此之外,在初一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還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教學方法。如: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觀看愛國主義錄像片、故事會、角色扮演等等,每個政治課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水平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去把握。只要我們有的放矢,總會事半功倍的。

參考書目:

《思想政治教學》 2002年第9、10期

篇10

這一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2)班的語文教學,在緊張匆忙中快要結束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復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于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知欲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始終采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范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小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間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并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借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為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平臺。

教學中,一改過去課堂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于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

四、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占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局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么,學生對于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復的訓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