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算化實訓個人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5 05:00: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算化實訓個人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算化實訓個人總結

篇1

【關鍵詞】會計實訓;關系;存在問題;實現途徑

隨著信息化技術在各行業的普及,會計也從傳統的手工記賬時展到如今的會計電算化。但不論如何發展,會計這個專業所強調的實踐操作技能是始終如一的,最終目標以服務于企業的經營管理是不變的。如何使高職院校走出來的學生集知識型、應用型、技能型為一體,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滿足用人單位對崗位專業的要求,成為高職會計教育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研究的重點。

一、手工實訓和電算化實訓的關系

(1)手工實訓是電算化實訓的基礎。手工實訓的目的: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會計基本原理,熟練掌握企業會計核算及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熟悉賬務處理流程,提高編制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的操作技能,從而鍛煉學生手工會計實際動手能力。手工實訓的最大優勢在于使學生明確了會計線索的來龍去脈,也為下一步進行電算化實訓奠定了基礎。通過實訓讓學生知道傳統的手工賬務處理并沒有過時,反而對實現電算化起著指導性的作用。(2)電算化實訓實現了手工實訓的升級創新。電算化模擬實訓的目的:通過實現計算機與經濟活動相結合,以特定的財務軟件為依托,使學生掌握會計信息的輸入、處理、輸出過程,完成記賬、算賬、報賬工作,為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電算化實訓的強大優勢在于提高了數據處理的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把財務人員從高強度的計算工作量中解脫出來,真正投入更多的時間去發揮會計的分析、評價、預測、決策職能。與手工實訓相比,讓學生體會到實現會計電算化對工作的重要性及必然性。

二、手工實訓和電算化實訓分開進行存在的問題

(1)實訓教材單一,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單位綜合業務的發展。教材是學生進行模擬實驗的依據,它的質量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實訓效果的好壞。目前大多數實訓教材的特點是:經濟業務內容簡單,體現在業務量的數目上,還有內容的結構難易(如:還是以老一套的采購、銷售、利潤核算為主,較少涉及股權投資、債務重組、差錯更正、或有事項等業務)、行業范圍局限(如:大多以工業企業為設計對象,缺失商品流通企業、建筑業、房地產業等)、設計的交易或事項前提都是合規、合理、理想化的,不需學生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就可完成。實訓目的旨在如何正確核算,忽略了財務管理、稅收、金融等相關課程知識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與分析評價。(2)教學方式單一,過分強調會計的核算職能。手工模擬實訓一般是每名學生根據實訓資料完成相當于企業一個月的業務量,一個人充當財務人員的各種角色,既是會計又是出納,既是記賬憑證的制單又是復核等等,給學生感覺混亂,同時也分不清不同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職能作用。電算化實訓也沒能克服上述缺陷,同樣是由每名學生完成建賬記賬憑證賬簿登記財務報表的賬務處理流程,所不同的是由計算機代替進行了。通過實訓學生除了熟悉憑證的編制、賬簿的登記、報表的形成外,關于財務是如何運作的,如何服務于企業的經濟管理依然沒有一個體系化的思路認識。(3)指導教師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水平受局限。實訓指導教師在會計實踐教學環節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影響實踐教學的重要因素,其業務水平和實際經驗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實踐教學的理解和掌握,而許多學校的會計教師都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拿到的證書挺多,但自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對具體的業務環境未親身經歷,在實訓過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論知識和能力想象,紙上談兵。教師在理論授課時,過多的向應試教育看齊,很少顧及經濟業務的理論聯系實踐及具體運用,片面追求證書,導致學生到用人單位后業務操作水平跟不上的現象。(4)分開進行實訓的認知偏見。有些學生在完成了手工實訓的賬務處理流程后,認為對電算化知識稍做了解,就能直接上崗,實現會計電算化管理。也有一些學生認為,在電算化環境下,只要會處理經濟業務,編制記賬憑證,其他的都是由計算機代替人來完成的,沒有必要學習賬簿的登記、結賬、對賬、財產清查、報表的邏輯計算等。

三、實現手工和電算化綜合實訓的途徑

1.加強綜合實訓教材的建設。作為綜合實訓的教材,該教材應該具有以下特點:設計行業的廣泛性,在編寫過程中不應該緊盯著工業企業,核算對象涵蓋面應該更廣,比如時下商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房地產業、建筑業等等;業務范圍寬泛,作為一套綜合實訓的教材,業務量不僅僅局限在老一套的常規業務上,而應該集企業財務的經濟管理、決策判斷、分析評價為一體的系統全面化教材;校企聯合,教材用到的業務最好是從企業中拿到的最為原始的第一手資料,這樣的資料更具有代表性,更貼近實際;適當加入需要學生發揮監督職能才能完成的業務,提高學生的審核觀察力。

2.選擇實用的軟件。一是財務軟件的通用性較強,既能滿足工業企業的核算也能滿足其他行業核算的需要。二是能夠處理企業各方面的業務,不僅僅是總賬模板的核算。三是軟件的容錯能力要強,有的軟件在同時開啟一百多臺電腦時經常會出現問題,這就使綜合實訓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時也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四是最好能夠兼有對綜合實訓的評測功能,這更有利于課程的開設。

3.綜合模擬實訓的有序展開。第一步是手工模擬實訓。要求學生根據給定一整套業務資料,利用手工處理的方法,完成從審核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的編制,日記賬、明細賬、總賬的登記,經過對賬、結賬,最后編制會計報表。第二步是實現手工實訓和電算化實訓相配合、相結合。要求學生3~4人為一組,先練賬模塊下操作技能,也是最基本的電算化操作。即建立賬套、操作員權限分配(每人擔當不同的身份)、數據初始化、賬戶的科目編碼、記賬憑證的編制、賬簿的自動登記、會計報表的形成一整套電算化操作。在具體的操作時,可以結合自己已完成的手工賬務處理資料,如:已經編制好的記賬憑證,進行快速的輸入;各賬戶發生額及余額的核對等等。第三步,實訓結果的對比總結。找出相同點,如:核算的對象是相同的,處理的經濟業務內容也是一樣的,賬務處理流程都是圍繞證賬表進行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服務于企業的經濟管理及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找出不同點,如:運算所采用的介質不同,手工賬務處理下是以人為主體的計算器協助計算方式,而電算化環境真正發揮了計算機的強大運算、準確率高的優勢;處理會計信息的起點不同,手工賬務處理下是以原始憑證為起點,而電算化條件下是以記賬憑證為數據處理的起點;賬務處理核算過程不同,手工賬務處理下是由不同崗位的財務人員共同完成的,電算化環境下可以不用由專人進行總賬、明細賬的登記,對賬、結賬工作由計算機結合財務軟件自動完成;會計信息的保存方式不同等等。通過兩種實訓結果的對比,讓學生知道它們是相通的,在相互結合、相互驗證的基礎上使所學的知識技能得到鞏固提高。做到手工和電算化兩種技能都懂都會,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4.提高實訓教師的隊伍建設。會計實訓教學強調實踐操作技能目標,教師僅有深厚的理論知識水平是不夠的,必須不斷強化其理論聯系實際的密切程度、處理復雜經濟業務的實踐能力。第一,鼓勵教師爭當“雙師”型的人才,即同時具有會計師和講師資格。第二,組織教師定期參加專業培訓學習。第三,組織教師定期到公司企業一線的財務崗位掛職或培訓,總結第一手的實踐經驗,以更好的應用于實訓教學。

總之,構建以實踐教學為核心的“手工和電算化綜合實訓”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會計電算化專業研究改革的方向。實現手工和電算化下的綜合實訓操作,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操作技能,為用人單位培養能快速適應崗位要求的應用型、實踐型、技能型人才。

篇2

因此,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考核方式,是直接關系到會計相關專業教學目標的能否實現、專業人才培訓培養目標能否實現的手段之一。而在傳統高職會計電算化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對考核方式和目的認識存在誤區, 考核方式單一、內容不合理、考核評價不科學。為此,筆者提出了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一些設想,采用無紙化系統上機操作考核方式 ,改變傳統的理論考核方式。

一、會計電算化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目標

為了達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讓學生能夠從事企事業單位以及會計事務所等機構的會計崗位。通過實務操作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學生對用友ERP財務軟件的基本操作應用技術,重點考核學生對財務軟件的整體應用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促進高職學生的應用技術型實用人才知識應用能力與技能的發展和提高,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我們學院近幾年來使用用友公司開發的用友ERP認證考試平臺,使會計電算化課程考核目標合理化、考核內容更科學化,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而且嚴格按照該課程的課程標準、會計從業資格考核、全國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的要求來執行,促進由知識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轉變。突出崗位的核心能力培養,在考核過程中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來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身臨具體不同會計崗位的情景中,應用會計電算化的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求學生在完成實務過程中能夠學會思考,學會歸納和總結,且引導學生自己對會計不同崗位職業的認知,從而促進了高職學生專業能力與社會能力的形成,為他們以后的工作崗位工作能力也打下了扎實基礎。

二、會計電算化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整體思路

由于本課程為操作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所以在考核方式中將實務考核作為重點考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動手能力。其次結合會計從業資格證考核方式,讓學生真正體驗工作崗位的需要及工作過程,使學生能夠最終持證就業。

(一)考核方式改革

會計電算化課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用友公司ERP信息化認證考核的無紙化系統上機操作考核。

1.教學過程的模塊考核,考核學生對商品化財務軟件的基本操作,重點考核學生對財務軟件的各個模塊應用及學生的實際操作應用能力,也屬于該課程基礎考核,過關環節。由學生從五個模塊(系統管理、總賬、報表、工資、固定資產)中選擇其中三個模塊,進行相關基礎知識的考核。考核的試題類題為單選題(10%),多選題(20%),判斷題(10%),實務操作(60%)。

2.教學過程中期末綜合考核,屬于該課程的提高環節,主要以財務會計實務操作考核為核心(在基礎環節上增加應收、應付系統),來考核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應變能力及靈活應用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為主進行考核內容的改革,將知識的考核融人工作任務的完成當中,完全按照會計工作中業務處理的全過程進行考核,體現會計職業的需求,實現考核內容與職業能力需求的完全一致。日常業務主要根據實際工作中的情景原始憑證來展現。考核的試題類型為基礎設置(15%),日常業務處理(40%),固定資產(10%),薪資(10%),月末處理(15%),報表(10%)。

3.教學過程中的綜合實訓模擬考核,主要考核學生如何應用財務軟件把手工賬轉化成電算化賬。要求學生結合財務會計手工的實務操作(憑證、賬簿、報表以及相關資料),靈活啟用財務軟件的相關模塊,也屬于該課程的挑戰環節(對學習好的學生主要挑戰購銷存模塊的應用)。主要考核學生如何靈活應用財務軟件的各個模塊、各個輔助功能,來分析典型工作任務、來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為以后的會計職業崗位打下扎實基礎。綜合實訓考核試題類型為基礎設置(10%),系統初始化(20%),日常業務處理(50%),期末處理(10%),報表編制(10%)。

4.資格證、競賽證一體化的考核方式。根據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考核可以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全國會計技能大賽以及會計信息化大賽考核掛鉤。在課程開設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在全國會計從業資格證中會計電算化所取得的成績納入本學期的會計電算化模塊考核。此外,還可以將學生參加全國會計技能大賽或信息化大賽成績納入教學過程的期末綜合考核。

(二)課程教學內容與設置改革

為了滿足會計與審計以及財務信息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職業發展和個人成才的需要,我們在課程教學中應考慮學生職業能力和個性培養。

1.根據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以能力培養為中心,構建新的課程體系。由于會計電算化課程主要培養在企事業單位第一線工作的操作型人才。即了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會計人才, 應具有什么樣的知識和技能,并將會計電算化操作融合到每個崗位,組織安排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學習崗位課程時,按照企業的實際操作過程,分崗完成核算、稽核、納稅、財務分析、審計等工作任務,將會計工作內容連貫地融到實務操作中。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崗位課程學習的吸納,也利于學生實際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

2.編寫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崗位校本教材

有力支撐課程改革在課程體系改革的基礎上, 我們按照整合后的課程組織教材編寫,由于課程體系打亂,知識點重新組合,課程銜接難度較大,依靠本校老師完成是不夠的,這需要我們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老師和聘請企業資深會計人員或與一些知名度較高的教材編寫委員會合作共同開發本專業的崗位特色教材;在教材的結構上力求新穎,內容詳實,突出重點,強化實訓;同時,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修改, 不斷地補充和完善。在實踐教材編寫時應引入企業真實業務,應體現崗位分工和操作氛圍的創設,實訓教材內容要滿足三年連貫性實訓需要。

3.根據能力培養需要設置課程模塊

要按照模塊設置課程體系,積極探索和實踐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如減少模塊單獨應用,根據日常業務整合模塊。在任務的驅動下讓學生認知、理解同步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組合在一起, 起到邊學邊練。例如: 在開設《財務會計》課程的同時,可以同步開設《會計電算化》課程;在開設《基礎會計的基本實訓》或《財務會計的實訓》課程時, 應同步安排《會計電算化基本技能訓練》、《會計電算化綜合實訓》等實踐課,以便加深對會計理論的理解和提高會計操作實際動手能力。既突出了會計知識的系統性,又加強了職業崗位能力的訓練,為以后就業打下扎實基礎。

(三)考核成績評定

1.會計電算化課程考核成績的評定:

形成性考核為200%。主要包括會計電算化基本技能考核成績和會計電算化綜合應用考核成績。會計電算化成績為平時實務模擬成績考核(20%)+期末實務考核(70%)+學生出勤率(10%)。

平時實務模擬成績主要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操技能,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手能力進行的綜合評定。基本技能考核、綜合應用考核屬于實踐考核占總成績的70%。

2.綜合實訓考核成績評定的辦法

會計電算化課程綜合實訓考核成績為100%,把財務會計的手工賬轉化成會計電算化賬,突出學生對崗位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還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根據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的表現和創新以及最終的結果來綜合測評。滿分為100分,合格成績為60分。成績通過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來進行評價。

三、會計電算化課程考核方式保障

1.建立完備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實訓室,是改革的有效推進,也是該課程考核方式的基礎保障。為此,高校應加大投入,建設完善的校內仿真實訓室,保證各項課程實訓活動順利、有效進行。實訓室建設應全面兼顧各方需求,系統維護、資料更新應保持常態,適時滿足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利用校內仿真實驗室進行模擬實訓的需要,為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提供必要的保障。

2.應建立與軟件開發企業及軟件使用企業的溝通交流機制。一方面,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會計電算化等級認證服務;另一方面,通過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可為學生頂崗實習、教師收集案例提供便利條件。教師應積極參加會計職業與教育界的各種活動,及時了解會計行業發展的動向和會計理論發展的趨勢,了解行業、企業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將實際工作中的新業務貫穿在教學過程中,使教學更加符合實際、貼近實際。

四、會計電算化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

1.從學生角度來看,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激發了學生學習過程的積極性,也可以使學生在知識掌握和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實現了我們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其次是對學生成績的評價,不光注重了期末考試的結果,還注重了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積累,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強了學生會計從業資格證的通過率,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水平。

總的來說,不同的考核方式是對學生水平和能力的全面考核,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從教師角度來看,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自己的實戰技能。一是需要教師拓展自己的網絡應用知識以及無紙化考核系統的應用。其次是需要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課程內容設置的改革等,建立一整套資料。

五、對于考核方式改革的幾點思考

1.在會計電算化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體實施中,也促進了該課程教學改革,提高了會計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但同時給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許多額外工作量,使得部分老師在考核過程中沒能真正的進行實施,不能真正達到考核的目的。為了保證考核方式改革的順利進行,學校必須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充分調動老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篇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0-122-02

摘要:隨著電算化會計軟件的應用平臺、開發技術、功能體系的不斷更新,會計電算化由單機系統發展到網絡系統。模擬實踐教學也應該開始由單機實驗轉向網上實驗。但是由于目前的會計電算化仿真模擬實踐教學脫離了企業實際的會計電算化工作環境,實踐教學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本文試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構建會計電算化實訓體系的一些對策。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高職院校

實現會計電算化能有效促進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為此財政部在制定的 《關于大力發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意見》提出:到2010年,力爭使 80%以上的基層單位實現會計電算化,從根本上扭轉基層單位會計信息處理手段落后的狀況。隨著電算化會計軟件的應用平臺、開發技術、功能體系的不斷更新,會計電算化由單機系統發展到網絡系統。模擬實踐教學也應該開始由單機實驗轉向網上實驗。雖然目前許多會計專業都很重視會計電算化仿真模擬實踐教學。但是由于目前的會計電算化仿真模擬實踐教學脫離了企業實際的會計電算化工作環境,其方式、方法、內容和環境上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實踐教學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校內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性

校外實踐性教學是通過學生到實地進行會計項崗實踐,培養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由于高職院校實習經費普遍不足,實習單位財會部門工作環境的限制、商業秘密的安全性、會計崗位的責任性和會計工作的連續性的影響,都使得校外實習的實際效果差強人意,很難培養出動手能力強并具有開拓創新型的電會人才。因此實踐性教學應當立足校內。

第一,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專業知識水平。通過這種教學環節,可以使學生具有“實戰”的經歷,促使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決策,變學生被動聽課的過程為積極思維、主動實踐的過程,增強學習興趣。

第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需要。在目前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實踐教學環節總體所占比例不到50%,學生從事的主要是理論學習和簡單的上機實驗,課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學生缺乏實際操作技能,到工作單位后適應不了工作需求 ,原因就是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學習和考核中,忽視了實踐技能的培養。因此加強實踐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模擬社會、企業的需要,成為應用型人才,非常有必要。

二、會計電算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目前許多會計專業都很重視會計電算化仿真模擬實踐教學。但是由于目前的會計電算化仿真模擬實踐教學脫離了企業實際的會計電算化工作環境,其方式、方法、內容和環境上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實踐教學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1.教學方法不能滿足課程實踐的需要

現階段一般存在有“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方式,或者利用課件進行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方式(CAI)。但是會計電算化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成的,實踐性極強,很多知識是必須通過演示或相關的數據處理才能完成,如果讓教師通過黑板來演示的話,一學期也許只能講完一些簡單的會計業務,而且學生也不一定能夠完全掌握。

2.課程安排存在缺陷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1)電算化課程所占比例太低。在專業課程中。手工會計占到50%。計算機課程占到35―40%。會計電算化課程所占比例不到15%。(2) 缺乏系統實用的電算化模擬教材。

3.教師實踐能力有所欠缺

高職院校多數會計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任教的,缺少會計實踐工作經歷 。雖然學校非常注重師資的培養,大力提倡“雙師型”教師 ,但多數“雙師型”教師是應試型的“雙師 ”,比如參加某些會計類的課程培訓,或是參加國家統一會計類考試,獲得會計師或是注冊會計師等資格。他們有著非常扎實的理論功底,但他們大都沒有親身參加過會計工作的實踐,動手能力不強,常常出現理論課中未涉及到的一些現實的具體問題就很難把握。

4.進入企業實際操作的機會少

目前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自己建立的實驗室模擬教學,進入企業實際操作的機會較少,有時也聘請一些有企業工作經驗的人員來做報告教學,但是這些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理論教學。學生在實驗室模擬的實驗內容多是依據相關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而來,就會計電算化基礎課程來說,使用的教學軟件是一種理想化、標準化的程序。但是現實中,企業使用會計信息系統,其內部的運作是各不相同的,包括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處理等方面,這是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時不適應的主要因素。

三、構建完善的會計電算化實訓體系

(一)加大會計電算化實驗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

要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工作內在聯系的認識,必須借助大量的仿真模擬實驗。基于因特網B S (瀏覽器 Web服務器)的實現管理與業務統一的第四代財務軟件是當今市場主向,實現財稅協同的第五代財務管理軟件已呈發展端倪,而現今高職院校的電算化實驗室效果不理想,大多數實驗室軟件還停留在核算層次。因此在考慮系統功能全面、運行穩定、結構開放、性價比的基礎上,切實加大投入,加強軟硬件的購置與維護,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會計經濟業務數據系統以及分工精細的內部控制制度,使學生能夠在模擬性或仿真性較高的技術環境中主動操作,實現自己的設計任務。

(二)完善會計電算化仿真模擬實踐教學環節

會計電算化仿真模擬實踐教學是將會計電算化知識轉化為會計電算化能力的重要手段 。為了更好的開展會計電算化仿真模擬實踐教學 ,我們必須不斷完善會計電算化仿真模擬實踐教學,使之為教學服務。

1.重視會計電算化仿真模擬實踐教學。加大會計電算化仿真模擬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逐步使會計電算化仿真模擬實踐教學的目標與企業會計電算化操作的目標接近。 2.搭建會計信息系統操作平臺。由于教學軟件是為教學而開發,不是真正的財務軟件 ,它的不足之處就是使學生失去了一個完全仿真的軟件環境。因此,模擬實訓室最好安裝一套會計電算化教學軟件以及幾套當前流行的、功能強、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網絡版財務業務一體化會計軟件,使軟件在版本或功能、使用方法上與當前各單位普遍采用的財務軟件基本相同或近似,盡可能地保持教學所用軟件的先進性,使學生能夠迅速適應日后的工作需要。

3.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模擬環境企業化。除了在實訓室安裝網絡財務軟件以外,重要的是教師在組織實踐教學過程時,如何實現與企業零距離模擬,使學生掌握如何以特定的角色完成相應的實踐任務。因此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踐教學最好是按會計崗位進行模塊劃分,分組進行。將諸如總賬、工資系統、固定資產、應收應付等系統分別安裝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實踐教師按照會計實務的要求,設計多個實踐角色,采用分組的形式組織學生,每組模擬各自企業建立各自的賬套,通過上網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諸如工資、存貨等方面的核算,將各自系統產生的憑證,通過網絡傳遞到總賬系統,再由使用總賬的同學完成審核、記賬、結賬和報表的編制。在每次模擬實踐過程中,同組的同學進行角色互換,通過自身的感受,了解企業會計電算化業務流程。

(三)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改革考核模式

1.強化教學計劃的應用性、實踐性。會計電算化課程涉及會計、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方面的概念和理論,應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建立以職業綜合能力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實踐教學課至少應占教學計劃總課時40%-50%,安排相應的基礎技能訓練、模擬操作課程,保證充足的上機時間,盡可能安排網絡化的會計電算化實驗,了解相關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處理方式。

2.調整實踐教學方式和內容,培養學生崗位意識。應擴充培訓內容,使學生掌握會計軟件的總體結構,財務軟件核算子模塊的操作,學會運用 EXECL進行企業成本計算、費用歸集分配分析和圖形分析、會計軟件維護的技巧和方法,同時在綜合課程實習環節,指導學生自行組合分組,根據實訓資料自行劃定崗位 (程序設計、維護和管理人員,會計數據的采集整理、審核和保管人員,以及運行操作人員 ),要求至少輪崗一次,使學生親身體會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操作方法的差異和操作技巧,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3.改革考核內容和方式。建立一套科學易行的實驗考核體系,將實驗要求與實驗項目完成的質量進行指標量化,按量化指標和規定的評分程序,對每一個學生實驗操作的全過程進行考核并評定成績。考核范圍包括實驗紀律、實驗設計數據及流程、實驗報告三個方面。在考核內容上將“課程考試”和“認證考試”合二為一,從而增強學生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四)強化案例教學,把專業知識的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案例教學可以采用小組學習、模擬實驗、辯論、公開演示課等形式,對案例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擴大和提高學生表達技能、知識運用技能、人際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術運用技能等綜合技能。案例教學一般分為三個步驟:第一,由教師根據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目的精心選擇具有仿真性、連續性和代表性的模擬實踐資料,編寫實踐教材。例如收集整理 11月、l2月和次年1月份連續三個月的數據,可以讓學生體會在電算化會計系統中月份結賬和年度結賬的區別和具體的管理方法;第二,案例在課堂上由學生討論,教師引導、提示、總結;最后由學生撰寫報告,對案例的認識和所學到的知識等進行總結。

(五)提高師資水平,加強實訓教材建設

1.更新教師知識結構,提高師資水平。好的師資隊伍決定了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實踐性教學所需要的是 “雙師型”的教育者。為此高職院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分期分批派遣專業教師接受主流軟件公司的培訓,或者深入企業實習,項崗鍛煉,了解會計電算化軟件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情況。通過崗前培訓、在職進修、考察等多種途徑,幫助教師提高個人基本素質和水平。

2.按照職業技能鑒定要求搞好實訓教材建設。在編制教學資料時,應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其內容及考核標準要達到職業技能鑒定規范對技師的要求水平,要把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和新理論及時反映到教材中。教學資料可根據教學需要自行編制或收集。在選擇會計案例時應遵循實用性、典型性、綜合性原則。在案例的來源上,主要通過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企業,收集實際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動員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第二、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參考參考有關經貿報紙雜志、企業財務報告資料結合社會經濟的實際狀況,設計教學案例。第三、建立校際之間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學案例。

為真正實現高職教育的目標,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校內實踐性教學,完善實驗環境,改革實踐教學手段、內容與考核方式,立足校內實踐性教學,練好 “內功”,同時不斷拓展校企聯系,為社會培養出具有 良好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的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曉薇.高職會計電算化實踐性教學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5.3

[2]孫波.會計電算化仿真模擬實驗課程的構建[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5

[3]鄭震,羅述權 會計電算化實驗課教學之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6.22

[4]毛華揚等.小企業會計電算化 [M].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篇4

[關鍵詞] 會計技能大賽; 教材建設;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20- 0093- 03

2012年教育部首次將“高職會計技能大賽”列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比賽項目,技能競賽就像一個“指揮棒”,指引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通過技能競賽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發展”的目的”。會計技能大賽分為“會計業務手工處理環節”和“會計業務信息化處理環節”,賽題均以原始憑證形式呈現業務內容。會計技能大賽的形式和內容的要求完全與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財政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 編)中會計專業的教學標準相契合,特別是充分體現了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內容和要求。具體為,在會計專業中需分別設置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擇課程。其中專業核心課程中的最后一門課程是“會計綜合實訓”。“會計綜合實訓課程主要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相關經濟業務進行實際操作訓練,講授財務報告編制等內容。通過本課程中的手工操作與財務軟件操作訓練,學生能夠掌握會計業務流程全過程的知識與技能”。為了達到會計專業教學標準并且在會計技能大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全面推動財經職業教育穩步健康發展,則應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完善會計綜合實訓課程建設。

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建設包括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應用、教材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等等。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已經趨于成熟,課程中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趨動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采用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方式,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展開教學。而在我國的教學中,上課往往都是依據教材的內容開展,沒有一本得心應手的教材,則會給課程的實施帶來諸多的不便,甚至無法實現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思想。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及教材編寫的實踐,特別是在完成了“會計綜合實訓”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視頻精品課程及資源庫的建設之后,認為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應分別滿足會計技能大賽中的會計手工和信息化處理的能力要求,并且全部的業務內容應以原始憑證的形式呈現。因此,在會計技能大賽的引領下,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建設必須在完善教材建設的基礎上完善教學改革。

1 教材建設

會計綜合實訓教材應為主教材加教學課件的立體化結構。主教材的內容包括介紹企業的基本情況、企業內部的財務會計管理規定、企業的財務業務的初始數據及日常業務;教學課件部分既包括教師用課件又包括學生用課件,既包括實訓指導又包括教師用教學文件,還包括教學用不同階段的案例數據及操作視頻等。實現主輔教材相輔相成的立體化架構,分別滿足手工方式和信息化方式進行會計綜合實訓的需要。

1.1 先手工方式再信息化方式綜合實訓

按照會計專業的課程標準和全國會計技能大賽的要求,在會計專業的綜合實訓課程教學中,則應分別滿足手工綜合實訓和電算化綜合實訓的需要。使學生一方面充分感受從手工到電算化過度的強化訓練,另一方面充分感受手工和電算化的異同,為參加會計技能大賽和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筆者認為應最好在一個學期中先進行手工實訓再進行電算化實訓。在一本教材中,可以以一個模型企業的案例資料先進行手工方式再進行信息化方式實訓。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通過手工方式的實訓,學生完成從建賬、到日常業務中對原始單據的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到記賬再到年末業務的處理,直到編制會計報表并進行財務分析的全過程,把前面所學習的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等內容在這個綜合實訓課程中連接起來,對會計課程進行一次全面的復習。在這種情況下再進行電算化方式的實訓,無疑會使學生對企業所發生的各種業務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加之處理手段的改變,勢必使我們的學生大大提高會計業務處理的綜合實力。

1.2 業務出自企業兩個月的典型經濟業務

如果分別要進行手工和電算化的綜合實訓,那么案例中的業務內容和時間是需要特別地考慮的問題。一種方式是設計一套案例,分別進行手工和電算化方式操作。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可以通過手工和電算化的處理,分別體會同一業務采用不同的處理手段的不同點,并且在完成業務處理后對兩種不同方式的處理結果進行核對。而其缺點在于,一本教材中一個案例只有一套原始憑證,當手工處理時需要把憑證附在記賬憑證之后并進行最后的裝訂等,而當用電算化方式進行業務處理時,案例很難有完整的內容。另外,如果用一套案例,學生所能處理的業務就會較少,也不能體會企業持續經營的特性,不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有,會計手工方式業務處理和電算化方式業務處理的流程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利于學生對不同處理方式的把握。筆者認為,可以分別設置兩個月的案例內容,其中第一個月的業務采用手工方式進行處理,而第二個月的業務采用電算化方式進行處理,并且為了讓學生對前面所學習的各專業知識進行全面的復習,可以把手工實訓的業務時間設置為年末,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復習和鞏固手工業務中從建賬到日常業務處理再到期末業務處理,還能夠全面地進行年末業務的處理,對企業的全部會計業務有一個總體的綜合的處理能力;電算化實訓的業務時間設置為第二年的年初,以一個企業的典型業務為主線,前后連貫呼應,脈絡清晰,如此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貼近企業的實際。因為,在企業中通常把財務管理軟件的使用時間安排在年初,這樣就可以方便地在系統中處理全年的經濟業務,一方面對財務管理軟件的應用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從年末的手工業務轉向電算化處理的方法也會盡在掌握之中。

1.3 以原始憑證形式呈現業務內容

目前在職業教育教學中,對原始憑證的認知都是薄弱環節,看似已經開設了基礎會計實務、財務會計實務等課程,可是一遇到需要通過原始憑證進行業務處理時,都會覺得沒有把握。而在企業中所有的日常業務都是以原始憑證形式出現的,企業的財務及業務人員都會根據原始憑證來判斷業務的來龍去脈并進行相應的處理。在目前所能看到的會計綜合實訓課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原始憑證形式呈現業務的內容的,而在每筆業務發生時,是只列示原始憑證,還是在除了列示原始憑證之外還有一個文字的說明,每本教材的做法是有所不同的。在會計技能大賽賽題中,目前還是會對每筆業務進行一個簡單的說明,目地是讓學生能夠很容易地弄清該筆業務的來龍去脈,很容易地對業務進行正確的判斷。筆者認為,如果一筆業務是當下發生的,則不用做太多的說明,而該業務與前面的業務有聯系,特別是與以前月份的業務有聯系,只單從原始憑證中又看不出來,則應該做簡要的說明。比如,在案例中分別列示了一份采購合同(合同中列明,合同在簽訂之日生效,三日內發貨并開具發票,購買方收到貨物后次日付款),一張采購專用發票,一張轉賬支票的票根。對于這筆業務,文字的說明就是“采購材料”。而如果在案例中只列示了一張采購專用發票,一張轉賬支票的票根,沒有合同或采購訂單。對于這筆業務,如果不是本月份的連續業務,而文字的說明若只是采購材料,學生就無法判斷這筆業務有無全部驗收入庫,是采購的哪筆業務的發票等,這種情況下,題目上就要有收到的是哪筆業務的發票的說明了。

1.4 理實一體任務趨動

教材中從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到企業的日常業務全部均以任務的形式列示。學生可以在任務的完成中一邊做,一邊學習知識要點,知曉應該注意的問題,一邊進行業務處理,不知不覺中學習手工和電算化的會計業務處理的解決方案。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應強化會計基礎能力、核心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會計業務分別在手方式和電算化方式下處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學到會計工作崗位之間的業務銜接關系和內部控制要求,以及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從而完成從理論轉向實踐、從單項技能向綜合技能的過渡。教材中可以以一個小型制造企業兩個會計期間的正常生產經營發生的業務為實驗資料,以理實一體任務趨動方式,真正地培養手工和計算機結合的復合型的會計人才。全書可以設置兩個項目和兩個附錄,每個項目各包括三個任務。具體是“項目一 會計業務手工實訓”中的“任務1 了解企業基本情況” 、“任務2 處理經濟業務”及“任務3 編制財務報表并進行財務分析”;“項目二 會計業務電算化實訓”中的“任務1 系統初始化”、“任務2 處理經濟業務”及“任務3 編制財務報表” 另外的兩個附錄分別是“附錄1:全國會計技能大賽(高職)會計業務信息化處理模擬試題、附錄2:全國會計技能大賽(中職)會計電算化理模擬試題。

1.5 適用的教學課件

教材畢竟不是一門課程,教學課件不會像課程資源庫那樣,手段先進,面面俱到,但是,教材是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服務的,那么教材中的課件就應該想教師和學生之所想急教師和學生之所急。教師為了講授這門課程,除了具有相應的知識儲備之外,還應在課前備課,課中上課,課后輔導;為了保證學生能學習好這門課程,就要滿足學生在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的需要。為了滿足教師備課的需要,教材中要提供完整的教學文件。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電子教案;為了滿足教師上課的需要要提供電子課件(教學用PPT),特別是分階段上課用的賬套(數據)備份,可以隨時調用、查看等;為了滿足教師不斷學習和解決疑難問題的需要,教材中還應提供來自于企業實踐的教師用書,從中查看綜合實訓課的準備和建議、手工和電算化方式操作的要點和答案等,查找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和軟件應用的技巧等;為了隨時和教師們進行交流,并分享教學經驗等,還應建立QQ群及答疑郵箱等,實現無障礙互聯。為了滿足學生課前預習的需要,教材中可以針對案例內容設置相應的知識鏈接,使學生在上課前能夠對將要處理的業務有一個事先的認識并進行有效的復習和預習,對上課用案例中較復雜的內容設計相應的指導,讓學生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進行查看,對課后的復習部分,可以設計綜合實驗,讓學生不僅有一套案例的處理能力,還可以做到舉一反三。

2 教學設計

根據會計綜合實訓的教學標準和會國會計技能大賽的競賽規程內容要求,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設計包括明確教學目標和要達到此目標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以及要完成這些教學任務采用的具體方法手段,最后對該課程進行考核與評價。

2.1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綜合運用會計理論知識和專項技能,按照實際會計崗位分工,對企業完整復雜的經濟業務,進行全面、系統地會計處理、會計核算、財務分析等。主要培養學生:在企業復雜的經濟活動中的職業判斷能力;在會計內控制度要求下的業務協同處理能力;在企業信息系統環境下的會計信息處理能力;以及在真實企業環境下的應變能力。

2.2 教學任務

2.2.1 認知企業與會計工作

按照教材內容了解企業概況,包括企業基本情況,企業組織結構。崗位設置及人員分工,產品及生產基本流程,市場與客戶;熟悉會計崗位與工作流程:包括崗位設置依據,會計主管、出納、會計及業務人員的崗位,會計基本工作流程;了解內部會計制度 包括會計工作組織。貨幣資金核算制度,采購與付款核算制度,銷售與收款核算制度,職工薪酬核算制度,固定資產核算制度,存貨核算核算制度,無形資產核算制度,成本與費用核算制度,稅金及附加核算制度等。

2.2.2 建賬

根據教材中的企業內部會計業務管理規定進行手工建賬和計算機建賬,手工建賬包括建立總分類賬、建立日記賬、建立明細賬、建立備查簿。計算機建賬包括建立會計賬套、財務分工、設置系統業務參數、建立基本檔案信息、設置會計科目、設置輔助賬、設置憑證類型、設置結算方式、輸入期初余額等。

2.2.3 日常業務處理

日常費用核算、繳納稅款核算、銷售與收款核算(一般銷售、預收貨款銷售、現金折扣核算、銷售退回、核算壞賬核算)、采購與付款(一般采購、預付貨款采購、采購退回)、收發存貨、固定資產采購、無形資產購進核算、融資核算、對外捐款核算等。

2.2.4 成本核算

水電費、修理費、計提折舊核算、職工薪酬核算、分配輔助生產費用和制造費用核算,計算與結轉完工產品成本和已銷售產品成本核算。

2.2.5 期末會計事項處理

費用與壞賬準備計提。稅費計算與賬務處理,利潤計算,利潤分配、期末對賬,期末結賬,會計檔案管理(裝訂憑證、賬簿、報表、文件歸檔)。

2.2.6 會計報表編制與財務分析

用于手工方法、Excel表和財務管理軟件中的報表模板三種方法,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進行財務指標計算、圖表分析、編制財務分析報告。

2.3 主要教學方法

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分組和角色扮演,按照實際會計工作要求,開展項目實施。

2.3.1 組成小組、進行角色扮演

在上課時首先進行分組。建議每4-6人一組,組成一個模擬公司的財務部和業務部,假定一個模擬公司的財務部設置會計主管、出納、會計、采購員、銷售員和庫存管理員。這4-6個人分別承擔相應會計崗位和業務崗位的工作任務,小組共同完成公司的一套綜合性會計業務處理,可以進行各崗位的輪換,以便學會每個會計崗位的技能。

2.3.2 每一次課的學習過程

(1) 課程導入:回顧上次課實訓的內容并導出本次課的實訓內容。

(2) 工作準備(業務分析):做好工作準備,分析經濟業務概要。

(3) 任務部署:為學生下發任務單并強調任務要求(在教材的課件中列示任務單)。

(4) 編制計劃:根據業務描述和任務要求,編制小組詳細工作計劃(在教材的課件中列示工作計劃表)。

(5) 任務實施與過程控制:首先教師講解完成工作任務的基本流程(在教材的中列示典型業務處理流程圖),強調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6) 提交成果與學生評價:學生提交完成的工作成果進行展示,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相互評價,教師進行點評(在教材的課件中列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及教師評價表)。

(7) 課堂小結:教師和學生共同對本次課進行總結。

(8) 布置課后任務:一方面對本次實訓課內容進行復習,另一方面為下一次實訓課進行預習。

2.4 教學資源

2.4.1 實訓設施

(1) 辦公工位與崗位工牌,每小組按工位放置崗位工牌。

(2) 計算機及財務軟件。每個小組配備計算機、打印機,并組成局域網絡,安裝財務管理軟件。

(3) 會計辦公用品。每個實訓小組一套,主要包括印臺一盒、黑色記賬專用筆、紅色記賬專用筆、文件夾、資料夾等。

(4) 印章。每小組一套。包括企業的公章、財務專用章、會計的人名章等。

(5) 會計檔案保管柜。

2.4.2 學習資料

(1) 教材。

(2) 空白證賬表。銀行支票、稅務發票、記賬憑證、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各種明細賬、總分類賬、會計報表和各種納稅申報表等。

(3)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4) 會計準則及會計準則指南。

2.5 考評方法

本課程采用“綜合評價法”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該方法采用百分制,包括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部分,其中過程考核占60%、結果考核占40%.

2.5.1 過程考核

按學習單元或學習任務進行評價,并填寫成績表。構成成績的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工作質量、考勤情況、溝通協作情況、態度及效率等。

2.5.2 結果考核

篇5

教學目標不同,其在實際課程教學中的表現形式就會不同。現階段,我國會計電算化的主要教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純理論型的教學方式,講述的重點包括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分析、設計、開發、實施、維護與操作的基本原理。這種教學方式并沒有帶來的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經常會對此學科產生厭倦,而且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的能力都不高,人才難以被企業接受。另外一種教學方式是實務操作型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主要依據財務會計的核算模式對會計電算化應用系統的程序設計及軟件應用進行講述。采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啟發,給人以“實用價值”的感覺,但是缺點是容易導致學生理論知識的功底較差,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學生在會計電話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二、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步驟

(一)設計教學任務

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電算化系統管理員的基本素質與基本技能,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在任意一個通用軟件環境里獨立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的能力。對于會計電算化課程來說,需要使學生明白崗位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怎樣做三個方面,真正實現工學零距離。因此,在教學設計上,要在分析會計職業崗位(群)的同時,遵循“會計電算化工作流程分析—工作任務驅動—基于工作工程學學習領域設計”工作步驟,徹底打破按學科和理論體系設計課程的模式,按照會計電算化崗位的實際工作內容,進行分析論證,轉換歸納,設定學習項目。在學習項目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細分為學習任務,并且設定相應的學習情景。這樣將學習過程轉化為分期完成既定任務、達到既定目標的過程,比起教師在課堂中一再強調為什么要這么做更直觀、易懂。

(二)制訂任務實施計劃

會計電算化的包括單項任務和綜合任務兩部分,具體實施過程中,要進行分崗和全崗相結合。對于單項任務采用全崗方式進行,一個人承擔該項目所有的工作,通過全崗可以讓學生掌握會計崗位群的各種技能,畢業后可以從事各種類型企業的會計崗位工作。學生畢業后,不可能獨立承攬所有會計工作,為了訓練團隊協作精神。所以,在最后實訓中,安排的是分組分崗實訓,即主要是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對模擬單位進行電算化會計工作的策劃,在策劃基礎上確定分工,在分工基礎上進行各自業務處理的過程。在分組分崗應用中,先根據學生的個人意愿、專業基礎及興趣偏好進行自愿組合,一般以5~6人為一組,每組選一名組長同時兼任會計主管(同時擔任賬套主管),其他崗位如系統管理員、總賬會計、復核會計、出納、工資及固定資產等崗位,由各小組在了解各崗位權限與職責的基礎上各行設置,同時為讓每個學生能全面掌握各個崗位的功能及操作,要求各小組必須實行輪崗制度并對任務執行情況進行業績考核。

(三)組織實施任務

“任務驅動”法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參與度直接決定了教學的效果。為此,在具體教學中采用“觀模練評”的模式。所謂“觀模練評”,就是“觀看老師示范—模擬范例—自我訓練—老師評價”四步。即:觀——教師示范,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理論認知。模——初步模仿,是針對老師設定的任務,學生親自動手完成操作,教師進行指導操作練——自我訓練,進一步熟練所學操作,是自我提高的過程。評——教師評價,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和評價,并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以及對操作中出現的共性問題一步講授,進而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是總結與提高的重要階段。模、練都是學生動手操作,老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作用。因此,教師要通過反復巡視,及時糾正和處理學生操作中的問題,對關鍵細節要進行重點提示,對操作結果嚴格比對把關,對操作損壞賬套要及時引入更正,保障操作各環節貫通進行。必要時候可以請操作完成好同學進行演示交流,操作過程中還可以讓進度超前的同學協助老師去處理其他同學的操作問題,既有助于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于創造和形成教、學、做一體化良好氛圍。對于一些簡單的內容,比如部門檔案、職員檔案、供應商檔案、客戶檔案等基礎檔案設置資料,可以實行練—評—講教學模式,學生“練”在先,教師“講”在后,符合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考核評價任務

在課程考核中,也改變傳統“一考定成績”的考試方式,而是更加注重過程性考核,具體體現為學生平時表現和階段性的實訓成果,可占到學生總成績的60%,平時表現主要是出勤、作業、課堂表現情況,階段性的實訓成果主要是賬套、報表;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試,所占比例為40%,可采用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相結合進行。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思考采取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

三、任務驅動法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任務設計的難易要適度

在設計任務時,目標必須明確,大任務,可以劃成小任務,學生通過完成小任務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還要注意的就是任務進度不能太急,難度要適宜,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在設計任務時應包括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求知欲。要使活動成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就得精心組織,使之成為激發興趣的過程,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下學習。例如本文提到的企業的財務核算系統的實現過程中,這是一個學期任務,是一個比較大的任務,必須把它劃分成若干小的任務單元,把任務難度降低。

(二)教師要注意進行角色轉換

在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要實現從講授者、灌輸者向引導者、組織者轉變,要從講臺上講解轉變為走下來與學生交流討論,共同學習。在使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時,教師并不是無事可做,而是比傳統教學中的任務更為艱巨。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生遇到問題時,為學生牽線搭橋;在學生不夠主動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積極探究;在學生完成任務時,及時做好總結評價工作。

(三)重視課堂小結、階段小結,善用評價方法

要注意加強課堂或階段小結,在會計電算化課程中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引導學生學習,學生更多時間是自主學習。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因而同樣的時間、同樣的任務,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會有所不同,有時甚至會出現兩極分化,所以教師要定期進行課堂小結或階段小結,回顧學過的知識,使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跟上進度。在對學生任務完成的質量的評價上,要利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四、任務驅動法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存在的不足

1.實驗任務未能全部完成

大部分學生未全部完成實驗任務,主要是因為教學課時有限,課下學生的準備工作又不充分造成的。希望以后增加教學課時,或課外開放實驗室,同時繼續加強對學生課下學習的要求。

2.會計報表完成質量不高

會計報表實驗任務完成的質量普遍不高。一是因為手工會計教學中,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與要求有差距,如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之間的鉤稽關系、業務流程不清楚。二是因為學生對報表的公式設計理解不夠,運用缺乏靈活,導致學生在使用電算化處理問題時,出現會計報表編制不平等問題。

3.學生的會計職業素養需要加強

學生的會計職業素質還需進一步地加強,如學生在進行練習時經常返工,究其原因是粗心大意,因前期填制憑證出現了錯誤,導致后期的賬簿記錄錯誤,返工影響了學生完成練習的信心,這就需要在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中,培養其細心、耐心和嚴謹的工作作風。還有的學生是因為輸入文字的速度太慢,影響了練習任務的完成率&這些問題提醒教師,教學中不但要注意專業知識的傳授,也應注意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二)任務驅動法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應用展望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得到了學生的肯定,是教學改革的初步嘗試,但在本次教學應用中也表現出了不足。今后在教學設計上,可以組成財務團隊進行模擬訓練,即在設置制單崗位、出納崗位、材料會計崗位、往來賬會計崗位、總賬會計崗位等,結合總賬模塊、報表模塊、薪資模塊、固定資產模塊等設計教學任務后,由5名學生組成一個團隊也即一個財務部門,每一名學生負責一個會計崗位的工作,同時承擔本崗位的工作職責。發生經濟業務后,首先由學生分析經濟業務的發生與自己的工作是否有關,如是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工作,應及時進行業務處理,且按照規定程序及時傳遞給其他的會計人員進行下一步的業務處理。財務團隊教學訓練模式,既明確了每一位學生應負的職責,也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五、結束語

篇6

【關鍵詞】獨立學院;會計電算化;教學

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從名義上看和所掛靠的公辦高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實際上,無論是生源質量、還是師資力量都有著顯著的不同;因此人才培養目標也是不相同的,獨立學院更多的是強調應用型本科生的培養。

會計電算化是以計算機為主的當代信息技術和電子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中的簡稱,在我國現在階段下,實際上主要還是停留在利用計算機來代替手工進行會計核算和管理過程。但是由于不同層次學校都開設有相關的課程,如何根據自身特點,合理安排會計電算化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學目標側重應用性人才培養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獨立學院的教學目標應該和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在一起,從本質上來說:不僅要強調知識、同時也要強調技能。會計電算化課程的知識包括會計知識、計算機知識等,現實情況下,除了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對于其它專業學生來說,計算機更應該被認定為只是一種工具,學生在掌握必要計算機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應該是關注會計相關知識和軟件應用知識的培養。現在的很多學校,將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目標定位為會計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編程,實際上和會計電算化課程目標是不太適合的。對于技能的培養也包括對于軟件的操作技能及實際的賬務處理能力的培養;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來,兩者都很重要,但是學會軟件操作只是基本的技能,真正的應該是提高實際的賬務處理能力。因此獨立學院的學生的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在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知識的前提下,能夠熟練、正確、高效的應用相關賬務軟件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

二、教學內容注重實踐

合計電算化的教學內容體現在教材上主要有理論基礎、實踐操作兩部分;主要有計算機基礎知識、信息及信息系統的相關知識、系統、系統分析、設計和實現;賬務處理系統、薪資、固定資產、報表、應收、應付、購銷存的系統模塊的具體應用等。理論知識通常被認為是用來指導實踐的,掌握一些必要的理論知識被認為是必要的,但是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說,學習會計電算化時,過多的講述理論一方面會受課時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學生對于它的興趣不大,往往達不到很好的效果,而且也無必要,理論部分教學以“基本、夠用”為原則。會計電算化課程主要是會計類專業的學生開設,對于他(她)們來說學會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操作技能,保證在工作中能夠快速上手更重要,也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掌握,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具體在操作方面,重點應放在賬務處理系統、薪資、固定資產、報表、應收、應付這幾個基本的模塊方面。學生在校應該培養他(她)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不用去面面俱到,什么都要學。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靈活多樣

現階段、隨著現代信息及科技手段的發展,很多學校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都采用演示教學法,即采用多媒體網絡教室軟件實施教學,老師一邊演示、學生一邊操作,尤其是在實踐操作學習階段,采用的更多;另外一種采用比較多的就是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本質上就是模擬一個企業的實際情況。會計電算化教學中、采用一個案例可以使學生很清楚的學會企業會計處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有利于實踐和理論的統一、也便于掌握相關的技能;還有一種教學方法叫任務驅動導向法,任務驅動導向法實際上就是將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任務化、項目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老師處于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的是組織、安排、指導、監督的作用,利用各種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自主性。

上述三種方法中,首先,老師對于演示教學法的使用應該把握一定的度,會計電算化主要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老師什么都演示給學生,容易造成學生對于老師的過度依賴,那么他(她)們根本不會自己去主動的進行學習。由于老師的演示過程通常是不會有錯誤存在,所以學生比照練習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發現一些以后可能面臨的問題,也就掌握不了相應的解決辦法。應該放手讓學生在給定案例的基礎上自主學習,除非基本的、主干的知識、操作可以事先演示、提醒,其它都應該讓學生先做,發現問題后再協助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學生有更深的認識和印象,有利于知識的掌握,過程中要配合著用情境教學,所謂的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步驟的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對于會計電算化教學來說,首要的是掌握軟件操作、熟悉軟件,因此老師有目的安排一些軟件的常見問題,然后讓學生解決,可以非常好的提高學生對于軟件的認識和熟悉程度,緊接著,對于會計實務,老師也可以創設一些會計實務的具體例子,讓學生掌握如何利用會計電算化進行處理,以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其次,對于案例的選擇則應該要首選和教學目標比較接近的案例,內容不要太多,達到目的就行,特別是如果能夠將手工的模擬案例用于會計電算化,則由于學生事先已經做過手工賬務處理,相對比較熟悉,在會計處理上相對就問題較少,更為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比較手工和會計電算化的差異的機會,能夠加深對會計電算化的理解。

最后,對于任務安排的一定要適宜、連貫,由于會計中強調的是持續經營、而會計軟件設計者設計的賬務軟件是模塊化的,因此學習任務通常也是模塊化的,但是賬務處理本身是一個整體,安排任務時一定要注意各模塊任務前后的連貫性,否則會使學生無所適從。

四、教學設計體現梯度

教學設計是一項綜合考慮的過程,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本身是有層次性要求的,即各種教學內容成等級的、有序地的結構排列,且前后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共同作用,構成了一個有效的教學體系。根據教學體系設計的這種特點,會計電算化教學設計中應體現出其內在的結構性、順序性,確保教學設計的科學性,有效性。會計電算化軟件通常是模塊化的,所以其教學設計應該是采用先單項模塊化,然后綜合系統下的練習階段,事實上也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心理學中提到:“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也就是說人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即是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地反映客觀事物特征與內在聯系的心理活動”,在這個過程是有它的客觀規律,教學設計也應該反映這個規律。現在有不少學校將會計電算化的課程分為兩個學期來完成,第一個學期是側重于軟件模塊實訓,重在對于各模塊的掌握,第二個學期進行綜合實訓,就是側重于綜合的處理過程的模擬,這本身是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梯度教學”模式,只不過不是教學對象的梯度,而是教學內容設計的梯度而已。關鍵是這種設計分為兩個學期,時間跨度上中間有一個假期,如何保證在第二個學期學習時,學生對于前面知識的記憶保持一定程度很重要,這一點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說應該比較容易做到。為了使得兩個階段聯系的更為緊密,可以在單項學習階段,對于幾個基本的模塊,先做一個小的綜合,為后一階段的大綜合做準備。

五、教學評價事中事后結合

教學評價通常是指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這里所說會計電算化的教學評價主要是指老師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評價,無論是哪一種教學評價模式都能起到一種激勵作用,評價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評分過程,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評價分為事中評價和事后評價,個人認為事中的評價效果更好,也更能達到目標,當然在學生事先明白事后評價作用的情況下,事后評價也很重要。

事中的評價可以采用突然的方式進行,目的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進程、熟練程度。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階段性作業、操作演示等。操作演示應該結合情境設計來進行,對于主要的事中評價主要是檢查學生實踐能力的情況下,可以設計一些軟件問題,然后要求學生解決,以求達到學生在過程中邊做邊學,邊評價的效果,檢查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態度。

事后評價通常不要采用試卷考試的方式進行,由于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性強,采用這種方式很難達到評價效果,可以采用上交電子版賬套同時交報告的方式進行。檢查電子版時應該關注下面幾個方面的內容:

1.賬套是否自行建立

為了保證這種檢查的效果,可以要求學生在賬套名和用戶名上加上可以區別的個人信息,便于核查,還要檢查權限設置是否符合“不相容”條件,實踐時老師也要不時巡查,用時發現問題進行處理

2.憑證檢查

可以通過憑證查詢,檢查制單人,審核人,記賬人是否是本人,當然前提條件是用戶建立時要有學生的個人信息的痕跡。然后是檢查實踐內容是否完成,有沒有重單、漏單,還要檢查制單的形式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是否用相應的人制單、在相應的模塊中制單、是否正確設置轉賬定義和進行明確的轉賬生成,內容是否正確、憑證簽字是否齊全,是否全部記賬等。

3.賬簿檢查

包括總賬、科目匯總表等中的期初余額、本期發生額、期末余額是否正確,通過這種檢查可以發現學生賬務處理的錯誤。

4.報表檢查

財務報表的種類主要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檢查報表時主要看報表數據是否來自本人賬套,可以比照賬套中總賬余額表中的本期發生額、期末余額等進行比較;還要注意資產負債表是否平衡、公式設置是否正確、各種報表數據是否正確。

如果是采用交報告的方式,可以要求學生對賬套進行截圖,并且要注意有沒有偽造痕跡。

評價的結構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結合,最終的評價應該考慮多方面的內容,至少應該包括平時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

六、結束語

總之:會計電算化教學本身結合著理論和實踐的內容,不同學校、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教學應該體現出不同的特點,需要更加仔細的通盤考慮,老師應該不斷的要實踐中進行總結和改進,本文只是個人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思想、希望能供大家一起來探討。

參考文獻

[1]郭楚童.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探討[J].商情,2012,4(4).

篇7

[關鍵詞]獨立學院;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

0引言

獨立學院和公辦高校在生源質量和師資力量上都有一定區別,其人才培養目標也不盡相同。獨立學院更多強調應用型本科生的培養。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計算機取代手工來進行會計處理,絕大多數獨立學院都開設了會計電算化課程,要求學生掌握這項實用技能。獨立學院如何根據自身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安排適應本校的電算化教學非常重要。

1獨立學院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概述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典型、穩定的教學程序或階段。獨立學院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模式采用較多的有以下三種方法:

(1)演示教學法。這一方法是獨立學院采用最廣的,即教師借助多媒體講解和操作演示,學生一邊觀摩,一邊操作,全程基本跟著老師的進度進行。

(2)案例教學法。它是通過模擬一個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運用具體數據進行練習,盡可能使學生形象地體會到企業會計處理的流程以及如何用會計電算化來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3)任務驅動法。它將教學內容設計為一個一個的教學任務進行教學。老師的地位被弱化,更加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中心地位。老師引導學生自己操作,學生發現問題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2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近十年來,我院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演示教學法加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具體問題需要改進。首先,教師演示程度過高。學生跟著老師的演示一步步操作,不能真正提高學生操作積極性,而且存在老師演示時部分學生不認真聽,自己練習時無從下手,導致一個知識點不斷重復的問題。其次,上機操作組織方式不合理。我院會計電算化上機只采用混崗方式,即賬套主管、制單員、出納這些角色都由學生自己來充當,操作過程中需要經常更換操作員,使學生感到混亂,也無法很好地體現會計憑證在各崗位之間的傳遞過程以及會計崗位分工與內部牽制制度。再次,缺乏全面系統的案例。目前可應用的案例比較碎片化,不能很好滿足單項和綜合實訓時對資料的要求,學生很難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企業財務處理流程的概念。最后,考核方式不能很好體現培養目標。我院目前采取的是學生上交平時操作的賬套和期末進行筆試的考核方式。平時賬套存在抄襲蒙混過關的情況,最終采用傳統的筆試方式也不能體現出學生掌握實際操作的情況,這與課程的培養目標是不相符的。

3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教學模式改革建議

3.1將演示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很好地結合起來

在學生剛接觸這門課程時,對基本理論和主干操作需要教師來講授和操作演示,借助案例和情境對抽象的理論進行講述,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實際工作中的情況。演示完基本和主干部分,其他的模塊老師可以放手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自主去練習,在操作過程中學生集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老師統一講解演示,這樣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3.2采用團隊分崗和個人混崗結合的實踐組織方式

在教學中可以先采用分崗實踐,以3-4人為一組,分角色扮演賬套主管、出納和制單員的角色,角色要注意輪換,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分工完成單模塊操作中的相應任務,在綜合階段讓學生進行混崗實踐。兩種方式相結合既可以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也可以提高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

3.3總結設計全面系統的案例

收集教學資料,包括教材的案例和手工實驗的會計資料,形成涵蓋教學知識點,具有系統性、全面性的幾套案例。把手工會計的案例和財務軟件結合起來,更能使學生體驗到會計電算化的優越性。在實踐中還可以讓學生分團隊設計案例,提高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對學生設計的案例進行評比,優秀的案例作為教學資源共享。

3.4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篇8

一、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體系存在瑕疵。我國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起步較晚,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部分高職院校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課程,課程設置上沒有體現高職院校的特點;有的高職院校在原來的會計專業課程基礎上,只增添了一兩門計算機課程,就組成了會計電算化教學體系,導致培養的電算化人才與社會實際工作崗位相脫節、學生就業困難;有的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和會計課程涇渭分明,教學內容缺乏相互融通,導致培養的會計電算化畢業生會計理論基礎薄弱。另外,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會計實務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高職會計專業實行職業資格證書與畢業證書的制度,鼓勵學生考取資格證書。但目前的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缺少相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與會計專業一樣缺乏針對性。

(2)教學方法滯后。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重在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就決定了該門課程的教學方法不同于其他會計基礎課程。但目前來看,“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依然廣泛存在于高職會計電算化課堂上。有的教師整堂課都在講授知識,學生被動地聽講和記筆記。教師很少采用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學生不能參與到教學中來,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有的教師依然采用大班授課的模式,一個老師面對四五十個學生,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和了解,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會計基礎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出現有的學生聽不懂、有的學生卻“吃不飽”的情形;有的教師依然喜歡“黑板+粉筆”的教學手段,不能很好地利用實物模擬、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3)考核評價方式滯后。以往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考試主要采用期末試卷考試的形式,用試卷分數的高低來評定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掌握程度的好壞。這種評價方式屬于典型的“重理論、輕實務”的考核,過于注重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卻忽視了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評價。一些平時學習態度不端正、知識掌握不扎實的學生通過短時間的強化記憶,也可以在期末考試中獲得較高的分數,而這些所謂“高分低能”的學生們恰恰是就業困難的群體。這就說明了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滯后于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實際能力需求。這種單一的、嚴謹的考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造成會計專業學生思想單純,缺乏創新意識,無法適應日益激烈的職場環境。

二、完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對策

(1)優化會計電算化的課程體系。隨著現代企業信息化程度的不斷發展,企業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一名合格的會計電算化人才不僅要熟練掌握會計電算化的操作,還要具備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等相關知識,唯有如此,才能適應現代企業電算化工作的需求。要達到這種要求,就不能簡單地依靠一兩門會計電算化課程。高職院校應該遵循學生認知和學習規律,建立系統的、規范的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會計基礎課程一般應優先于計算機的系列課程。教師在講授計算機應用課程時,可以將會計學中的案例作為素材,讓學生運用Word完成重要計算公式、繪制憑證、賬簿和報表。這樣加深了學生印象,滿足了知識平鋪、交叉、循序漸進的要求。同時,各專業課也都要將計算機技術引入教學。

(2)優化會計電算化教學方法。會計電算化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這就需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知識,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近年來,在教育界人士的不斷實踐和探索下,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方法不斷完善。一是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由教師給出一個具體案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會計電算化知識來討論和分析案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每個學生都是教學的參與者,既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又培養了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二是情境模擬教學。情境模擬是指教師將具體的教學任務情境化,?學生在模擬的工作情境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要詳細講解工作情境中涉及的公司背景、業務流程、崗位角色等,并將學生進行分組,安排每個小組的成員分別擔任企業中的重要職務,讓學生根據崗位角色進行實際操作。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難題,這時需要大家集思廣益、出謀劃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鞏固了財務分析和管理知識,提高了ERP軟件的操作,也學會了團結協作精神。除此之外,還有項目教學、游戲教學、創新拓展訓練、頂崗實習等諸多教學方法,其目的都是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進而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

篇9

隨著企業管理信息化加速進行,企業會計信息化顯得日益重要。傳統的會計電算化已不能滿足企業管理信息化和ERP項目背景下對會計方面的需求,企業的實際需要日益要求會計信息系統將供應鏈部分納入日常管理中來。會計信息化是會計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是信息社會對企業財務會計提出的一個新要求,有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解決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孤島”現象,提高會計管理決策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當前很多企業己程度不同地實現了會計信息化管理,應用了核算型會計軟件(即傳統會計電算化教學內容的載體),但從總體來看,會計信息化還處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許多企業采用ERP來進行企業信息化管理,這就要求將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納入電算化系統中,使原先的會計信息系統的業務處理的起點由原來的記賬憑證錄入轉變為供、產、銷環節的各種票據與單據的形成或錄入,采購、庫存、銷售等環節的業務成為會計業務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職業技能教學要求面向更為實用的操作技術。所以,改進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設計,融入代表時展水平的ERP軟件操作技能,這是電算化課程更新的必然。會計信息化是一門實踐性、技術性和應用性都很強,且多門學科交叉的課程,是為會計和財務信息類高職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如何對課程進行設計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是衡量會計專業學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

二、高職會計信息化課程項目式教學的實施

(一)會計信息化實行項目教學改革的原因

會計信息化在會計專業及財務信息管理專業課程中處于核心地位,它是在會計學基礎、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計算機應用基礎、財務管理等課程之后開設的又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對上述幾門課程知識的綜合運用,恰當的銜接前后續課程,起到了明顯的承前啟后作用。同時,本課程對會計專業及財務信息管理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起到了支撐作用。會計信息化實務操課程是會計類專業畢業生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全國高職會計職業技能競賽的必賽項目之一,占整個會計技能競賽項目的一半。因此,本課程也是一門職業認證課程及競賽課程。形象地講我們可將本課程視為一把打開會計職業之門的鑰匙,可為學生個人職業生涯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而,如何教學設計這門專業核算技能課關系到會計學生培養質量的高低,從調研企業的需求,從企業中提取項目來進行課堂課后實操,有機提取和整合各教學內容,在實操過程中有機融入理論內容,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對會計專業這門重要課程進行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改革,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十分必要。

(二)會計信息化項目式教學改革思路與實施

為了讓學生學習內容具有針對性,我們先深入企業調查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會計信息化工作崗位(包含供應鏈的崗位)統計總結出系統管理員等十二個崗位,從十二個崗位中分析提煉出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提所需要的會計信息化技能和理論知識,從中提煉出相應的十二教學工作任務,有針對性的設置教學項目任務(見下圖1-1)。由于高職學生對理論知識及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比較厭倦,傳統教學中先講理論后實操的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上提不起興趣,而且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效果不好。如果是純實操,學生又不知所以然,不知操作的目的,培養出來的學生結果只是一個操作員,達不到培養高端應用型人才的目的。為了提升學生的興趣,達到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實操和理論邏輯關系,解決企業日常工作中的種種問題,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我們對教學進行了項目化設計。先以一家生產性企業朗浩公司作為引領項目,共設計十二個崗位任務,學生將自己視作該企業的會計人員,根據完成任務的需要提出教學任務,從解決企業現實的工作任務出發,在課堂上由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完成該企業的各個崗位工作任務,隨后老師提出學生操作過程中的典型錯誤讓同學們討論并糾錯,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讓同學們掌握實操中常見并易犯的錯誤,在糾錯中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最后由老師總結知識,講述操作中融入的知識點并解釋理由,布置學生課后自主同步完成課外項目,即另外一家企業中山市新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相同崗位的工作任務,以便鞏固和強化已學內容。在對十二個教學項目獨立完成的情況下,學生基本掌握了企業會計信息化崗位的內容,這樣為他們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礎,在學期末專門安排為時一個星期的整周實訓,實訓企業從同學們身邊的案例中來,從學院創業園企業中選擇一家名為同創公司的企業將其會計資料提煉出來,要求學生分工合作對此企業進行會計信息化,通過這樣的項目訓練,達到學生能自我學習并能獨立思考和完成會計信息化工作任務的目的。使學生既掌握實操技能和技巧,又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使學生對企業會計信息化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使他們在面對會計技能競賽和職場的選擇的時候充滿自信,并為其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持續自主化學習提供思路和方法。

三、會計信息化項目式教學改革實施效果

通過這種項目式教學,改變了高職學生厭學的情緒,學生學習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自主要求課后完成學習任務,甚至晚上自愿到實訓室進行練習,全班學生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學生參加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考試中的會計電算化課程合格率100%,學生普通反映,通過會計信息化課程的學習后再去參加從業資格的會計電算化考試已經是輕而易舉的事情,2013年我們組織由四名學生組成的隊伍參加全國高職會計技能競賽獲得省二等獎,組織學生參加第七屆用友杯會計信息化技能競賽獲得了全國三等獎并有一名學生獲得全國一等獎的佳績,學生學習狀態的改變及競賽成績的取得也證明了會計信息化課程三位一體的項目式教學改革已初顯成效。

四、高職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改革的保證措施

篇10

關鍵詞:中職 會計專業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179-02

1 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意義

目前,不管是在中職教育、高職教育和大學教育都開始有會計專業,這給中職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帶來嚴峻驗,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企業的不斷發展,市場要求會計專業的人才必須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出適應企業發展的會計專業人才成為中職教育未來的工作重心。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就是在培養學生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得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直接適應企業崗位的要求,更好的從事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的工作。而會計工作是一項需要操作技能較強的工作,根據中職學校的培養人才培養目標,重視和抓好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有利于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加深對會計理論知識的理解

通過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學生可以結合會計理論知識,根據會計實踐課程的要求親自動手練習,利用老師提供的經濟業務進行建賬、記賬、計算企業的成本、利潤、最終形成財務報表,并根據現有的財務資料進行財務分析。通過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可以模擬企業的會計工作崗位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這樣,一方面學生能夠直觀的了解企業會計工作的完整流程,進一步讓學生對會計工作的內在聯系有更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實踐,讓學生進一步深化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增強了學生對會計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1.2 有利于提高中職會計專業學生會計操作水平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會計電算化已經逐步取代手工會計,因而學生在校外實習時,許多企業為了保護自己的財務信息安全,往往不讓學生親自操作,大多數學生到企業實習也只是在參觀學習的階段,沒有機會親自動手操作。因此,在中職學校的校內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在教師的嚴格監督和指導下,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會計資料動手操作,從賬戶的建立、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報表的形成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操作完成的。這就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水平,同時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當場請教指導老師,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1.3 現代化人才的客觀需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競爭日益激烈,而企業能否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歸根到底還是靠人才的競爭,為此,企業需要引進和培養現代化人才以適應企業的發展要求。現代化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必須重視和抓好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有實踐操作能力的現代化人才,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

2 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總結以上分析,發現中職學校重視和抓好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和深化,中職學校也逐漸重視和發展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目前,在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沒有健全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計專業教學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導致許多中職學校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只是根據自己的會計實踐經驗,給學生設置少量的會計實踐教學內容,而教學的主要重心還是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因此,造成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水平比較落后。目前,許多中職學校采用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在校內實訓方面,許多中職院校都配備有會計專業實驗室,但是由于中職學校沒有重視和支持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導致校內實訓基地在環境、設備等方面比較落后,與現實企業的會計崗位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真正模擬企業的會計崗位要求。在校外實訓方面,由于校外實習基地比較少,而學生的數量較多,需要的資源比較有限,使得校外實習指導老師一個人需要帶很多的學生,導致學生在校外參與的實踐較少,同時,由于校外實習基地的不完善,缺少了相應的監督和管理,很難保證學生的實訓質量,達不到教學目的。

2.2 會計實踐教材的不完善,不能滿足實踐要求

目前,在許多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實踐教材資料質量比較落后,并且會計資料的行業背景比較單一,往往只是提供某個企業某一時間段發生的經濟業務作為實訓資料,在現實社會中,企業的經濟業務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不同行業的會計工作和經濟業務處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學生無法通過模擬實訓,掌握不同行業會計工作的特點,這直接影響了學生會計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中職學校沒有重視會計實踐資料內容的更新和豐富,導致實踐資料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缺乏代表性和真實性,這樣,一方面影響了學生進行會計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師的會計實踐教學,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

2.3 教學方法存在滯后性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現象普遍存在,對于學生來說,分數是學生的命根,而對于老師而言,學生成績成為衡量老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導致在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育模式,沒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和討論。在實踐操作方面,教師知識要求學生根據課程要求,跟著教師的演示步驟來完成實訓任務,這樣一方面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由于學生沒有參與實際問題的討論和思考,導致學生缺乏利用現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培養符合現代化發展要求的會計專業人才。

2.4 缺乏相應的實踐指導教師

在實踐教師方面,根據會計專業實踐課程的特點,要求擔任會計專業實踐的指導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同時還必須有豐富的會計實踐經驗,但是,目前許多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實踐指導教師由于教學任務的繁重,沒有過多的時間深入企業參與財務工作,來豐富自己的會計工作經驗,以適應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要求,因此,會計專業實踐教師普遍存在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的現象。同時,隨著我國現代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的普遍應用,許多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逐漸被會計電算化逐漸取代,因此,為了使用社會的發展,這就要求會計專業實踐的教師還必須有較好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然而,許多會計專業實踐的教師計算機水平不高,沒有能夠深入的指導學生學習會計電算化的操作,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

3 改善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在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導致學生不能夠科學有效的掌握會計工作的基本操作技巧。因此,如何完善和提高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水平成為中職學校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本文針對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以改善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把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

3.1 完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針對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的現象,中職學校要高度重視和完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兩方面,具體而言,中職學校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1)完善和加強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目前,在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主要以校內實習為主。因此,中職學校必須重視和發展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配備相應的教學設備,改善教學環境,為學生建立一個真實而完善的校內實訓基地,全面模擬會計工作的完整流程。而在校內實訓還應該包括手工實訓和電算化模擬實訓。目前,隨著我國電算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的會計核算也逐漸被電算化取代,因此,中職學校要跟隨時展步伐,重視和發展學生電算化操作水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在手工實訓室能完成會計實訓業務,讓學生能夠通過親自動手完成建賬、記賬、核算等操作流程,從而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會計理論知識,更深入的了解會計工作之間的關系。

(2)擴寬校企合作范圍,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讓學生深入到企業中實訓室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真實了解企業會計的工作環境和經濟業務的核算方法和流程,將自己校內所學知識用于實際工作中,從而加深會計工作內容的理解和發現自己的不足,這是提高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基礎,也是中職學校培養適合企業發展的會計人才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不僅要利用學校的會計實訓基地實進行教學,還需要讓學生“走出去”,深入企業進行校外實踐。因此,中職學校要不斷擴大與企業的合作范圍,增加校外實訓基地的數量,切實加強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在校外的實踐教學中,學校要盡量安排有工作經驗的財會人員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讓學生能夠有針對的進行實訓,同時,校內指導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和管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實踐觀念。通過校外實訓,能夠讓學生與企業進行零距離接觸,讓學生切身感受企業對財會人員的能力要求,激發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提高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質量。

通過把完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將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科學合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會計專業實訓練習,使畢業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會計工作要求。

3.2 不斷更新和豐富實踐教材的內容

在課程教材方面,中職學校要不斷更新和豐富教材內容,通過案例將會計實訓內容結合起來,形成一套完善的實踐教材。一方面,要突出教材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根據會計理論、法律法規、政策等發展情況,及時的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避免出現教材內容與實際脫節的現象;另一方面,教材內容還必須包括單項實訓和綜合實訓。單項實訓主要包括填寫會計分錄、錯賬糾正、利潤表的編制等專項練習,通過專項練習,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中,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而綜合實訓就是模擬一家企業的經濟業務,在教師的指導下,分崗位,進行模擬綜合實訓,要求學生完成建賬、賬簿、報表等會計核算流程。通過這兩個階段的實訓,學生不僅對提高了專項技能水平,又能夠避免學生不會處理綜合會計業務的現象。

3.3 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在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要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育模式,采用案例教學、合作教學等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提供相應的會計資料給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各抒己見,改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借助多媒體、計算機等電子設備,運用視頻、動畫等演示會計實踐的操作過程,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會計工作的流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3.4 提高實踐指導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的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針對中職學校缺乏會計經驗豐富的實踐指導教師現象,中職學校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可以定期聘請實戰經驗豐富的企業財會人員對教師進行培訓。通過培訓,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的會計專業知識,讓教師能夠及時的了解目前企業執行的會計政策,完善教師的會計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培訓,可以提高教師的電算化水平,彌補教師計算機水平不足的現象,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安排教師深入企業參與財務工作,讓教師在不影響教學工作和科研的情況下,深入實際會計工作崗位豐富實踐經驗,了解目前企業需要的會計人才,有利于培養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會計人才。

4 結語

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教學任務,學校和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與時俱進,不斷改善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會計專業人才,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 蘇瓊芳.加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 著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J].交通職業教育,2006(3):23-24.

[2] 李文英.淺談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中的實踐性教學[J].財經界:學術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