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讀

時間:2022-02-25 04:29:00

導語: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讀

一、重慶啟動大規模鄉鎮機構改革,精簡鄉鎮機構

重慶市將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和“分類指導”的原則,精簡鄉鎮機構。

重慶市開始啟動新一輪的鄉鎮機構改革,把鄉鎮劃分為一般、較大、特大三個類型,綜合設置鄉鎮黨政辦事機構。根據不同類別鄉鎮情況,從嚴核定和控制鄉鎮機構編制和財政供養人員數量。一般和較大鄉鎮的行政機構設置黨政、經濟發展、社會事務、安全穩定4個辦公室。移民任務重的鄉鎮保留移民辦公室。鄉鎮行政機構內設一專多能、專兼職共容的綜合性職位。鄉鎮領導職數控制在5~9名,推行干部交叉任職。

在合理劃分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職能并實施二者分離的基礎上,整合現有鄉鎮事業站所。鄉鎮設置農業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財政所、人口和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服務站4個公益性事業機構。強化公益性事業單位公共服務功能,經費主要由財政保障,今后不再設立自收自支事業單位。

據悉,通過2014年以來不斷推進鄉鎮機構改革,重慶市鄉鎮黨政綜合機構已經從改革前的平均9個減少為5個,事業單位也從14個減少為6個。

二、重慶市70%鄉鎮完成機構改革

重慶市70%的鄉鎮已完成機構改革,基本建立了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管理體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市在體制調整頻繁和改革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做到了機構編制總體不超編,全市在職財政供養人員與總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2左右,極大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重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編委副主任馬儒沛說,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重慶尤其要認真貫徹落實總理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努力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效能政府。

同時,要按照國務院召開的全國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會議的要求,不失時機地推進以鄉鎮機構改革為重點的農村綜合改革,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加快建立公益目標明確、投入機制合理、監管制度完善、治理結構規范、微觀運行高效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要加強對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的研究,大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創新機構編制管理機制和管理方式,努力提高機構編制的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三、重慶市鄉鎮機構改革試點突出重點進展順利

2014年11月重慶市召開全市鄉鎮工作會議,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實施農村綜合改革作了動員部署,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鄉鎮綜合改革,切實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的意見》和《關于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等4個配套文件,全面啟動了全市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工作。到2014年,有鄉鎮機構改革任務的39個區縣全部完成鄉鎮分類工作,已批復23個區縣的改革試點方案,全市955個鄉鎮已有450個已進入實施階段。

一是把握準鄉鎮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改革的總體要求。

重慶市鄉鎮工作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集中表現為“四個不適應”,即:鄉鎮職能定位、機構設置、服務體系建設與鄉鎮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不相適應;鄉鎮財政困難、債務沉重,與農村基層政權正常運轉和公共服務的要求不相適應;鄉鎮的統籌協調能力與承擔的職責任務不相適應;鄉鎮干部的綜合素質與新形勢下的鄉鎮工作不相適應。

對此,重慶市提出,鄉鎮機構改革要以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為目標,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基層政權為主線,以轉變職能、整合事業站所、精簡機構人員、鞏固稅費改革成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提高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為主要內容。

二是合理界定新階段鄉鎮政府基本職能,明確職能轉變的主要方向。

重慶市將新階段鄉鎮的基本職能明確為“執行政策法規、推動經濟發展、搞好社會管理、強化公共服務、維護和諧穩定”五個方面,并對每方面的職責任務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界定。執行政策法規,是鄉鎮工作的基本要求;推動經濟發展,是鄉鎮工作的重要職責;搞好社會管理,是鄉鎮工作的關鍵職能;強化公共服務,是鄉鎮工作的主要責任;維護和諧穩定,是鄉鎮工作的重大使命。

要求適當調整鄉鎮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切實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對農戶和各類經濟主體進行示范引導、提供政策服務以及營造發展環境上來。在做好經濟工作的同時,努力提高鄉鎮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轉變社會管理的方式,變單純依靠行政手段為綜合利用經濟、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開展工作。按照鄉鎮基本職能要求,根據實際確定不同地區、不同類別鄉鎮的工作職責。

三是鼓勵體制機制創新。

首先,管理體制有新探索。在鄉鎮機構設置上,重慶市提出了綜合設置黨政辦事機構4個、整合設置事業單位4個、領導職數控制在5~9名的基本模式。如江津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產業特點,整合行政機構和事業單位人員,統一設置“l辦+4~6站”,打破身份界限,人員拉通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農民的歡迎。

其次,運行機制有新突破。秀山縣平凱鎮總結鄉鎮工作“分線作戰”的經驗,試行“1+6”工作組運行機制,即成立經濟發展、城鎮建設、農業農村、安全穩定、社會事業、機關事務6個工作組和1個考核組,明確各組職責,制定考核措施。由于工作責任清晰、個人責利統一,工作效率提高,為農服務能力得到強化。

再則,人員調整有新舉措。其一,根據鄉鎮職能變化,在編制總額內調整現有人員結構,將直接抓生產經費、催種催收等工作的人員調整充實到駐村指導、安全生產監管、維護社會穩定、社會保障等便民為民服務的工作崗位,實行按需設崗、以崗定人、競爭上崗的動態管理機制。其二,通過合理界定并區分鄉鎮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服務,整合設置公益性事業單位,由財政予以保障,將經營性職能剝離出來,其人員組成經營性實體或專業協會。其三,實施“精鎮強村”工程,充實村級組織力量,鄉鎮優秀的年輕干部經過合法程序赴村任職,取得了“相對減人、絕對減支”的成效。其四,在全市鄉鎮普遍推行了對鄉鎮工作人員由服務對象和黨政組織共同評定的“雙評”制度,服務對象的考核比重不低于60%。

四是緊密結合重慶特殊市情,堅持分類指導穩步推進。

重慶市區域發展不平衡,區縣情況差異很大,在改革試點中,將39個區縣劃分為三大經濟發展區、四大工作板塊,按三項共性指標和五項附加指標統一測算,將鄉鎮劃分為一般鄉鎮、較大鄉鎮和特大鄉鎮,為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合理確定鄉鎮的機構和人員編制提供了依據。

在機構設置上,根據不同工作板塊、不同類別鄉鎮、不同工作任務鄉鎮提出了不同要求。在三峽庫區,根據移民工作繁重的實際,設置了移民工作辦公室。特大鄉鎮和中心鎮,增設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社會保障任務重的鄉鎮,設置社會保障服務所。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可與鄉鎮衛生院或區縣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整合設置。特大鄉鎮、較大鄉鎮、一般鄉鎮原則上行政編制按40名、30名、20名左右,事業編制按45名、35名、20名左右核定,領導職數按9名、7名、5名配備。

五是配套推進相關改革,切實鞏固稅費改革成果。

首先,四項改革相互銜接。鄉鎮機構改革與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體制、農村醫療衛生改革配套推進。在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上,進一步落實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直接管理鄉鎮義務教育學校,全部撤銷鄉鎮教育管理機構,實行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委托鄉鎮政府所在地的初中或中心小學管理片區教育制度。在農村衛生管理體制上,進一步完善鄉鎮衛生院由區縣衛生行政部門集中統一管理制度,推進鄉鎮衛生院分類管理,實行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推進規范化建設,建立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快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在財政管理體制上,進一步明晰縣鄉財政、事權,合理劃分財政收支,規范縣對鄉鎮轉移支付制度,建立鄉鎮基本運轉最低財力保障機制。推進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以“預算共編、賬戶統設、集中收付、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為改革主要內容,實行“鄉財鄉用縣監管”、“村財民理鄉代管”制度。

其次,認真執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市委、市政府確定了一條硬杠子,即市級財政支出不超過全市財力的25%,75%用于縣、鄉鎮和村。財政支農資金逐年增加。保證市級教育經費與市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例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增量70%以上用于農村。保證衛生事業經費增長幅度不低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增量70%以上用于農村。鄉鎮主要承擔保證其政權正常運行和履行基本服務職能的相關支出,生產和建設性等項目支出主要由區縣政府承擔。明確鄉鎮的公益性事業單位經費主要由財政保障,今后不再設立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用好“三獎一補”政策,積極化解鄉鎮債務,嚴格財政管理和預算約束,堅決制止新債發生。

六是采取有力措施,嚴守鄉鎮編制和人員只減不增“底線”。

首先,嚴格總量控制,實行透明管理。鄉鎮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收歸市級機構編制部門管理,實行總量控制與動態管理相結合。區縣在鄉鎮機構改革試點中重新核定鄉鎮編制,均要求控制在市下達給區縣的總額之內。根據核定給各鄉鎮的編制數,鄉鎮人員對號入座,名單統一對外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其次,推行實名制管理,上下臺帳統一。通過采取《人員準調卡》、《人員編制卡》、《機構編制證》、《機構編制管理手冊》等管理辦法,區縣鄉鎮基本上做到機構性質清、人員編制清、實有人數清、經費渠道清,上下編制臺帳吻合,鄉鎮一人一編一資一卡,人隨編走,卡隨人動,無編不建卡,無卡不撥經費,較好地消除了吃“空餉”現象。

四、其他相關材料

重慶忠縣在深化鄉鎮機構改革中重視檔案工作

重慶忠縣縣委辦公室、忠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在《關于深化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十分重視檔案工作,明確指出:鄉鎮機構改革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必須統一思想,明確職責,加強領導,協調配合,組織、人事、編制、財政、檔案等部門要認真做好干部的任免、人員分流、經費及資產劃轉、檔案移交等工作。

重慶市完成縣級公安機關機構改革

2014年5月以來,根據公安部《關于縣級公安機關機構設置的指導意見》的統一部署,重慶市21個縣級公安機關在市公安局黨委和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高度重視,深入發動,精心組織,穩妥推進,通過為期半年的扎實工作,按市局規定的時間在11月底前全面完成了規范內設機構設置工作,機構、人員全部調整到位,各項公安工作運轉正常。

通過規范內設機構設置工作,整合職能配置,規范機構設置,優化警力資源,重慶市已初步建立起精干高效,運轉協調,警令暢通,職能、機構、序列和稱謂規范統一,職責、權限一致的縣級公安機關組織機構。

重慶彭水縣在機構改革中加強林業機構建設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在機構改革中,針對林業生產、保護任務繁重的實際情況,加強林業機構建設,將原有的9個區林業站撤銷,重新成立了39個鄉(鎮)林業站,縣林業局公安科也擴充了編制,充實了警力。機構改革后,基層林業工作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強。

彭水屬集體林區縣,地處三峽庫區。全縣林業用地面積219萬畝,有林地面積160萬畝,森林覆蓋率27.3%。1998年,該縣納入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縣。在此次機構改革中,各鄉成立了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將一些農業基層建設服務機構納入中心管理,由中心統一行使農機、水電、畜牧等管理職能。但為了切實抓好天然林保護工程,該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雖然財政十分拮據,仍決定將原9個區林業站撤銷,各鄉鎮單獨設立林業站,實現了全縣39個鄉鎮鄉鄉有站,并且每個站落實2~4個財政編制,工資納入財政預算。同時,還進一步強化了森林公安建設,給縣林業局公安科增加10個編制,擴編至21人,并更名為森林公安局。

通過機構改革,該縣完善壯大了基層林業管理機構,充實了人員,落實了經費,穩定了隊伍,為滿足新形勢下林業生產建設的需要,切實抓好天然林保護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