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類專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4 17:14: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工程類專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程類專業

計算機類專業開展工程的思考

摘要:針對計算機類專業開展工程認證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首先從系統化規范人才培養的角度,分析專業認證中校院的角色與作用,剖析專業建設的思路轉換。然后,從深刻認識專業認證的標準與要求出發,結合實例分析如何構建專業特色。最后,結合多所院校專業認證工作的實際情況,總結并提出關于計算機學科申報工程教育認證的建議。

關鍵詞:計算機類專業;工程教育認證;持續改進;目標導向;以學生為中心

引言: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目標導向和持續改進,對推動工科專業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3]。2016年我國正式加入國際工程教育《華盛頓協議》組織,國內眾多高校以通過工程認證為契機系統化重構專業教學體系,并達到與國際上同專業產出“實質等效”[4]。數據統計發現,自2017年起申請認證數量逐年增加,成功率逐年降低,2020年通過認證的專業僅占申請數量的10%左右。在一流專業建設與工程教育認證掛鉤后,專業認證引起了更多高校的重視并開始進行申請和認證工作。為此,本文探討如何推動計算機類專業教學系統化轉變,開展特色性的專業建設,持續推動專業建設。

1相關工作

近年來,專業建設的推動和發展更重視教學模式改革,國內高校紛紛啟動認證工程。專業認證分為申請認證—受理申報—自評報告—專家進校—認證結論。專業能通過工程認證,需要專業明確畢業要求,建立面向產出的內部評價機制[5]、教學過程質量控制機制[6]、畢業要求達成情況評價機制[7]。工程教育認證的核心理念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指學習產出(成果)驅動整個教育系統的運行(能力導向、目標導向),而非傳統內容驅動(以學科、教師為中心)[8-10]。工程認證關注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能賦能專業建設[11],但專業的持續改進需要持續較長時間,不可急于求成。從國內對推進專業認證工作而言,在不斷加深專業認證整體層面的探索或從專業認證多個構成部分的特定角度進行分析。王庚等[12]比較研究國內外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總結分析國外專業認證標準后,提出國內專業認證標準制定應具有中國特色,并給出了具體方向。戴先中[13]聚焦專業認證中的工程師培養,提出以專業認證為標準來確定工程師培養目標的方式,對如何針對培養目標的達成進行舉證,并提出完善認證標準的建議。李志義[14]分析中國專業認證從形似轉向神似過程中的關鍵要素,提出成果導向教育進入課堂是將“222”(2個產出、2個關系、2個機制)思維轉變、落實為“333”(3個產出、3個關系、3個機制)思維的關鍵。劉思遠[3]分析專業認證標準要求,發現了課程內容建設的關鍵問題,并提出從教師團隊、項目式課程教學、課程服務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的思路。與此同時,專業認證工作也在不斷下沉,各高校、專業均在探索如何深刻把握專業認證理念,并將其轉化為專業建設中的持續行動。李輝等[15]分析計算機類專業認證標準,提出具有4層結構的實踐教學培養體系,并結合所在學校的建設情況進行實例分析。李文等[16]分析計算機類的專業認證標準,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提出一整套基于專業認證理念的教學體系,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應用。陳曉亮等[17]以OBE理念為基礎,提出基于專業認證要求的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方法,在課程中進行應用并形成了評價案例。靳紅梅等[18]分析專業認證所積累的數據,提出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綜合評價模型,并以所在學校計算機專業為實例進行應用與分析。綜上,現有研究工作為專業認證與計算機類專業認證的推進提供了充實的理論和實例支持。本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對多個學校的計算機類專業認證進行調研,提出計算機類專業認證“校院兩級引領”的認證工作思路,分析了在專業認證中學校和學院的作用;以“校院兩級引領”為重要支撐,對計算機類專業建設的思路轉換進行剖析,并結合實例分析構建專業特色;以多所院校專業認證工作實例為基礎,提出關于計算機類專業開展專業認證工作的建議。本文所提的“校院兩級引領”是從學校、學院、專業角度共同推進專業認證工作,對專業認證引領下的專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校院兩級引領”的專業認證工作

查看全文

航空類專業“工程材料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材料科學技術對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工程材料學”是航空主機類專業學生學習掌握材料知識的主要渠道。本文以相關專業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背景,研究了航空類不同專業對材料知識的需求,探討了在不增加總課時的前提下改善課程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

關鍵詞:“工程材料學”;航空航天專業;教學改革

“工程材料學”是航空主機類專業(包括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和機械工程等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該課程雖然僅有48學時,但承擔著為未來的航空工程師構建材料知識體系的重任,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本文結合近年的工作實踐,對該課程在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進行研討。

一、高度重視航空和材料領域發展對“工程材料學”課程教學的影響

材料學既是基礎科學,也是應用科學。材料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解決了很多工程領域的關鍵問題,有力地推進了相關科學和技術的進步,使得材料科學成為最活躍的科學領域,材料產業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工程材料學”以物理學、化學等理論為知識基礎,系統介紹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著重培養學生把這些知識應用于解決工程實際中提出的對材料結構、性能等方面問題的能力。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基礎課程,“工程材料學”具有較長的開設歷史,在人才培養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對工程技術人員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實施,對工程類課程建設的需求更加迫切,有必要以新的形勢為背景反思該課程的教學改革。航空以眾多學科知識、先進研究成果為基礎,已發展成為一個由多個分系統組成的大系統,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采用系統工程的方法進行綜合設計。現代航空技術一百多年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探索天空,也使得飛行器的工作條件更加惡劣,工作環境更加嚴苛。現代飛行器不僅要具有速度快、航程大、載重多等特點,還要滿足節能低碳等要求。材料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解決航空航天領域的諸多難題提供了可能,“一代材料,一代飛機”已成為飛行器發展公認的規律。這對航空航天工程技術人員的材料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飛行器及其主要部件的設計、制造和維護工作中,要全面認識材料的性質和特點,才能挖掘材料的潛能,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滿足工作需要。面對航空航天迅猛的發展形勢,僅了解和掌握已有材料的知識是不夠的。具有創新素質的工程技術人員,要了解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分析材料領域的發展對航空航天領域的影響,同時要認真研究具體工作對新材料、新工藝的要求,明確材料發展的需求。在新型飛行器的研發過程中,要綜合考慮用戶對飛行器總體性能的多種要求,對各項技術參數進行統一的優化。在落實對飛行器性能的要求時可以發現,很多要求是相互矛盾的,比如飛機的航程和機動性就存在著較大的矛盾。為了獲得較好的綜合性能,需要對飛機進行一體化設計,要及時掌握各種設計方案對飛機主要材料和工藝的要求,對飛機整體結構進行綜合優化。在此過程中,各部門工程師都需要和材料系統密切配合,才能實現信息和資源共享,降低全系統的風險,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綜合性能。材料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也對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材料科學與技術是研究材料成分、結構、加工工藝與其性能和應用的學科。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材料科學是發展最快速的學科之一,在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強化、材料加工工程等主要方向上的發展日新月異,促使“工程材料學”課程內容的不斷充實。“工程材料學”課程要系統講授材料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使得學生掌握工程材料的合成、制備、結構、性能、應用等方面的知識。早期的航空工程結構以自然材料為主,如在美國萊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飛機上,木材占47%,普通鋼占35%,布占18%。隨后,以德國科學家發明具有時效強化功能的硬鋁為代表,很多優質金屬材料被開發出來,使得大量采用金屬材料制造飛機結構成為可能,也使得研究者們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于金屬材料的探索。相應地,這一時期“工程材料學”課程內容也以金屬材料為主。上世紀70年代以后,復合材料開始在航空領域應用。復合材料具有較高比強度和比剛度的優點使得工程技術人員對其抱有很大的希望。航空工程師首先采用復合材料制造艙門、整流罩、安定面等次承力結構,而現在復合材料已廣泛應用于機翼、機身等部位,向主承力結構過渡。復合材料因其良好的制造性能被大量應用在復雜曲面構件上。復合材料構件共固化、整體成型工藝能夠成型大型整體部件,減少零件、緊固件和模具的數量,降低成本,減少裝配,減輕重量。復合材料的用量已成為先進飛行器的重要標志。相應地,復合材料必然要在“工程材料學”課程中占重要地位。鈦合金的開發和應用使得飛行器具有更好的耐熱能力,提高了發動機、蒙皮等結構的性能,有效解決了防熱問題。“工程材料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及時反映材料科學在提高飛行器性能方面的新應用與新進展。與此同時,其他相關學科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使得主機專業教學內容大幅度增加,“工程材料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時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

二、認真分析專業教學對“工程材料學”課程的不同要求

查看全文

應用型高校生物工程類專業內涵分析

【摘要】生物工程產業的新發展對我國生物工程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為例,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類人才培養目標、素質結構與專業內涵建設方面進行分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類專業建設提供思路。

【關鍵詞】教學改革;內涵建設;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產業其創新性和發展趨勢日新月異,產業的新發展相應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探索不同育人模式和創新機制,提高教學質量,走內涵式發展之路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生物工程類專業建設重要環節,是高校專業發展由規模化發展轉向質量提升的必由之路[1]。“生物制藥工藝學”(Biopharmac-euticaltechnology)是生物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學科基礎是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發酵工程、基因工程等多門基礎學科,為藥物生產提供原理和方法,內容包括以生物性成為為原料,采用現代生物技術,包括微生物發酵、酶工程、細胞培養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等提供產品和技術。“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綜合性強,集合了生物工程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知識體系,該課程的建設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類人才培養目標、素質結構及專業內涵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課程目標與人才素質結構培養

生物工程類專業包括生物工程、生物制藥和合成生物學專業,生物技術革命極大推動了系統生物學、合成生物學等新興學科發展,也推動生物檢測試劑、抗體疫苗等產品的生產需求。如何挖掘新的專業特色、培養兼具工程素養、創新能力和具備國際化視野的生物工程類專業人才是專業內涵建設的目標,對生物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滿足新型生物工程技術人才在相關領域從事產品生產、生產管理、工藝設計和新產品開發,實現“知識+能力+素養”綜合化、全方位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生物制藥工藝學”是生物工程專業的一門生物工程專業核心課程,其主要內容包括生物藥物生產工藝原理及其控制,課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要求學生在學過生物化學、發酵工程、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分離與純化工程等課程的基礎上,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和掌握各類生物藥物的理化性質、分子結構等特征,并按照不同工藝的特點,確定天然原料、工程菌、細胞系、動力學等過程工藝與生產方法,并如何應用這些基本理論去分析和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具體問題[2]。通過掌握生物工程科學原理和工藝技術過程等基礎理論和技能,培養能在生物工程領域從事生產技術提升、產品開發推廣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目標要求掌握生物藥物制備的技術原理、生產工藝和純化技術方法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運用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論,分析和解決生物工程制藥的能力;運用生物工程知識進行制藥工藝的改進、技術創新以及新藥的研發,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培養科學思維能力,掌握生物制藥工藝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實驗技能,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求實創新的精神。課程要求學生能夠開展專業實驗,包括制定方案、處理樣品、開展實驗、分析數據、撰寫報告、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等。

2“生物制藥工藝學”教學方法革新

查看全文

電氣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一、研究目標、主要內容、觀點和創新點

1.研究目標。電力系統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對員工素質要求高,崗位技能標準高,如何通過學校的培養,使學生上崗后,上手快、能力強,是提高人才培養競爭力的關鍵。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可以真正實現人才培養和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真正體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特色。全面提升學生的市場競爭力。本課題的研究將真正解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矛盾,做到目標的定位和培養模式之間的完美統一。

2.研究內容。電力系統崗位需求及崗位要求分析;目前我國高技術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高技術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理論基礎;面向電力系統實現崗位對接高技術高技能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建構;課程體系的建構;師資隊伍的構建;實踐環節及實訓基地的構建;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構建;教學管理及教學評估的構建。

3.研究觀點。“崗位對接”是實現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關鍵;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定位不應該是片面強調動手能力,而應該是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對于技術密集型專業,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培養理論基礎必須扎實;要正確把握“知識夠用原則”。

4.創新點。借鑒國家電網公司新員工崗前培訓教材,通過廣泛調研,分析企業用人崗位和學生就業崗位,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崗位規格,崗位要求,確立實現崗位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研究及實施思路

查看全文

高校計算機類專業在線教學探索

摘要:分析西藏地區高校計算機類專業面臨的挑戰,提出西藏地區高校計算機類專業線上教學需要從模式設計思路、平臺選擇原則與平臺方案確定3個方面做好頂層設計,介紹西藏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類專業在線教學實踐經驗,給出藏區高校計算機類專業在線教學建議。

關鍵詞:線上教學;計算機類專業;西藏高校;教學改革;新工科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高校在線教育教學改革將是必然趨勢。在國家大力推動建設發展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類專業是新工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其專業課程尤其是計算機語言類課程更是天生契合在線教育的實施。學術界和教育界針對計算機類專業在線教學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一系列理論成果。文獻[1]中認為推動計算機教育需要高度關注實踐能力培養,并系統闡述了大規模開放在線實踐(MassiveOpenOnlinePractice,MOOP)的概念、模型和體系;文獻[2]中提出在“互聯網+”背景下新工科應采用與傳統教育方式相結合的“混式教育”在線教育模式;文獻[3]中通過算法設計與分析課程的教學實踐,闡述引入信息化平臺對課程教學的促進作用。總之,學者們一致認為新工科教育勢必要將傳統教育與在線教育相結合,并提出了建設性方案。西藏的高校是中國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西藏高校計算機類專業人才是美麗新西藏建設,尤其是信息化建設的主力軍。受西藏地區地理、經濟、交通等因素的影響,西藏高校人才培養能力與中東部地區同等高校相比較為落后,特殊的區情決定西藏高校不能直接照搬照抄其他教育發達地區高校的線上教學模式。如何在有限條件下有效開展線上教學,成為西藏地區高校計算機類專業教育工作者亟須解決的問題。

1西藏地區高校計算機類專業在線教學工作面臨的挑戰

1.1西藏地區網絡設施建設相對落后。在線教育的基本形式是通過網絡進行教育和學習,良好的網絡設備是在線教學的硬件基礎。西藏自治區信息化建設起步晚,與中東部地區相比差距明顯,部分地區的居民并沒有實現百分百的互聯網接入,一些偏遠地區手機信號弱并且非常不穩定,同時受高海拔等惡劣自然環境的限制,西藏部分地區的電力供應極不穩定。1.2在線教學平臺建設和資源儲備滯后。雖然藏區各個高校都已引進一些在線教學平臺,建設了一批在線課程,如西藏大學引進了智慧樹平臺,但是僅局限于開放通識性課程的應用。對于計算機專業教學,缺乏針對性較強的核心課程。此外,計算機專業課程對交互性、實踐性要求較高,而目前藏區高校引進的多數在線教學平臺缺乏教師在線互動教學模塊、實踐模塊等,主要依靠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書籍等方式自主學習,不能滿足計算機類專業的授課需要。計算機類專業在線教學平臺建設的相對滯后,導致各學校沒有能夠滿足教學需求的相關線上教學資源儲備。1.3教師在線教學能力及經驗不足。西藏地區網絡信息技術及教學管理水平較之中東部地區發展遲滯,網絡設施建設的相對落后和在線教學平臺建設及資源儲備的滯后,使得整個藏區高校的教學工作只能以傳統線下教學模式為主,鮮有教師嘗試在線教學,導致教師隊伍在線教學能力和經驗明顯不足。線上教學工作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能夠及時適應并使用好在線教學平臺資源和工具;其次,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思路,打破傳統線下教學的慣性思維,適應線上教學課前準備、課中授課、課后反饋的新要求;最后,教師需要更加注重專業知識儲備與專業技術提升,以滿足線上教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靈活性需求。1.4學生基礎薄弱,能力參差不齊。西藏高校的人才培養主要服務于西藏地區的建設需要,因此高校學生構成中藏區的學生占多數。藏區學生的文化基礎整體偏低,高考錄取分數也非常低,對專業知識的接受能力比較弱,知識需求相對不高。另一部分來自非藏區的學生相對文化基礎較高,對專業知識的接受能力強,需求也就比較高。以往的線下教學模式為了照顧大多數學生,往往按照統一進度安排教學內容,存在一部分學生“吃不下”,而另一部分學生“吃不飽”的矛盾現象。線上教學對學生的接受能力、自覺性、自律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能力的參差不齊也給線上教學工作帶來更大挑戰,如何靈活安排教學課程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2西藏地區計算機類專業在線教學模式設計與平臺選擇

查看全文

汽車類專業實踐教學建設探析

摘要:汽車類專業屬于實踐型較強的專業,在教學中需要采用實踐教學法進行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就當前我國中職和高職院校中設置的汽車類專業的情況來看,實踐教學建設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汽車類專業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本文就汽車類專業實踐教學建設的問題和對策進行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汽車類專業;實踐教學;問題;對策

一、引言

汽車類專業的設置為社會汽車類行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專業人才,是響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實踐教學是汽車類專業教學中的主要教學方法,可以幫助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1]。以下本文就汽車類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象進行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二、汽車類專業實踐教學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計不夠完善

查看全文

機械類專業課程設計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傳統的機械類專業課程設計實踐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制造業發展對人才培養質量的需求。本文圍繞機械類專業課程設計實踐教學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基于OBE理念重構實踐教學大綱、優化實踐教學方法和建立全過程課程考核體系三方面闡述推進課程設計實踐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機械類專業;課程設計;OBE理念;實踐教學

1引言

作為機械類專業較為傳統的實踐教學環節,課程設計是專業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各個高校的機械類專業培養方案中,一般會根據自身的專業建設情況開設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和專業綜合設計等實踐課程。這類課程的主要教學目的在于,通過多層次知識和能力的融合,培養學生針對某一復雜工程問題,開展創新性設計、分析與建模,設計出滿足任務要求的解決方案,同時能夠從不同的非技術性因素的角度考慮方案的可行性。然而,長期以來,機械類專業的課程設計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因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條件等各種原因而出現了諸多問題,實際教學效果與教學期望之間存在不小的差距。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社會發展對機械類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需求,切實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開展機械類專業課程設計實踐教學方法研討,探索實踐教學新方法和新思路,解決傳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勢在必行。

2機械類專業課程設計實踐教學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教學理念方面

查看全文

生物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摘要:生物類專業主要涉及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等專業,由于該類專業所涉課程實踐性很強,大多數課程均包含理論、實驗或實踐教學,一方面,理論教學可以指導實驗或實踐教學;另一方面,臨床實踐或實驗教學可以為教學提供理論基礎。教師通過加強理論與實踐教學,增強了學生學習吸收效果,教師課堂講授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基礎,實驗和實踐教學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吸收和對所遇問題處理應變能力。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達到活學活用,通過增強學生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生物類專業課程;教學方法;考核方式

生物類專業起到橋梁學科的作用,既是基礎理論、實驗和實踐教學之間的橋梁,又是科學技術和實際應用轉化的橋梁。由于該專業各學科課程信息量大,很多知識間有緊密的聯系,且有實踐性很強的特點,再加上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此,學生對專業知識難于掌握和吸收,進而影響學生的實驗、實踐和臨床應用能力。為此,其理論、實踐和實驗教學亟待改革,我們在“生物類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中始終堅持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面提高。注重學生實驗和實踐技能培養,通過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六方面:

一、明確教學專業目標體系

李凌巖等[1]總結發現只有制定和建立好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才能更好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進而培養出優秀的動物生產類應用型人才,使大學生更接近了解基層,為推進就業開拓新思路。目前很多學校培養目標存在針對性和實踐性不強等特點,學校應基于學校辦學特點和特色,建立相應教學培養目標。一些高職院校,由于存在科研基礎和理論水平相對較弱問題,但可以增強實踐實習環節,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而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為此,構建實驗教學新體系,可以為技能性學校學生培養提供基礎[2]。針對當前農林類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條件較差,為此強化了臨床應用,為同類院校生化實驗教學改革提供借鑒[3]。天津大學生物工程專業通過系統性教學體系設計,建立多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和多層次的考核模式,對實驗課教學內容和方法開展進行深入改革,獲得較好的效果[4]。姜錦鵬等[5]總結得出以安徽科技學院為例,通過調研提出了面向行業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動植物檢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并對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環節、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修改調整建議,為提高動植物檢疫專業本科學生人才培養質量,對相關行業企業、高校和畢業生先后開展動植物檢疫專業現狀調研。通過調研反饋信息,為完善動植物檢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動物生產類專業根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對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系統地加強本科學生專業科研技能、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也為其他高等農業院校動物生產類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參考[6]。

二、不斷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

查看全文

地質項目專業發展戰略問題

地質類專業以地球作為研究對象,以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建筑物地基及地下工程的施工、地質災害的治理和地下深部科學探測為服務領域,涉及到資源和環境兩大主題。人類一直在進行著四大科學探索工程——“上天、入地、下海、登極”,它們都與地球科學技術有深厚的聯系。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上述目標,離不開資源與環境問題。資源是人類社會活動文明的物質基礎,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素。而環境問題關注的焦點已經從局部地方的工業公害轉移到全球和區域的環境問題上來,成為地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資源的枯竭,迫使人類去勘探開發埋藏更深、條件更艱苦的新型資源;環境的惡化,則需要人類探索更深層次的原因,從根本上規避或消除影響因素。這些工作都需要科學家們利用地質的技術手段來了解最直接的信息。因此,在未來,培養滿足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地質類專業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地質工程專業發展戰略的根本問題主要是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和培養多少人才的問題。

一、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

1.我國地質工程專業辦學現狀

2O世紀9O年代,我國設有地質類專業的學校共有61所,分別屬于15個部委、8個行業公司和省市政府。其中,工科類地質專業15個。1993年,國家教委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工科類地質及相關專業也有1O多個,主要有:礦產地質勘查、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球化學、勘察工程、石油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查等專業。1998年國家教委頒發的引導性目錄中,將所有工科地質類專業合并成一個大專業——地質工程專業。目前,國內辦有“地質工程”專業的大學有:中南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西安科技學院、長安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焦作工學院、河海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中國礦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石油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辦有“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大學有:中國地質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吉林大學、石油大學等2O所;辦有“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大學有:中國地質大學、貴州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吉林大學、長安大學等24所。由于這些學校原屬于不同的行業部委,其側重點不同,為了保持原行業的需要和特色,在這個地質工程專業名稱下,各學校根據需要各有不同側重面,有的側重煤炭,有的側重石油,有的側重有色金屬,有的側重工程等方面。因此,同一個專業,各學校設置的課程就有很大差異,培養規格也不一樣,這對于專業評估、管理等方面都造成了困難。

2.國外地質類專業教育現狀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國都積極致力于經濟發展,世界經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但隨之產生了諸如人口膨脹、資源枯竭、能源危機、環境惡化、生態失衡和災害頻繁等嚴重的社會問題。特別是資源和環境問題,是國際上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它涉及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社會價值觀念與倫理道德、法律和政府政策等方方面面,十分錯綜復雜,這單靠科技進步和工程創新是無法解決的。必須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由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聯手方能解決。因此,國外在培養地質工程師時,強調學會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去研究和解決問題。嚴格說來,國外的高等院校內沒有地質工程專業,地質工科教育一般在工程領域,所設的地質類專業大多沒有細分,只設“地質學”或“地球科學”專業所設課程除了數、理、化等基礎課外,主要是地質學科的基本原理類課程,如構造地質學、巖石學、礦物學、地層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地質學、環境地質學、古氣候學、結晶學等,方法技術類課程較少。從設立的課程可以看出,他們培養的學生主要側重于地質學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且招生規模較小,一般一個專業每年只招收1O余名學生。但是,要求學生對地質工作方法有全面的掌握,在高年級學習了一定的專業課程后,一般要求學生利用假期參加地質工程實習,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一般仍然具有較強的科研實際工作能力,在走向社會后很快能適應自己的工作。

查看全文

高校土建類專業青年教師提升模式

摘要:土建類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升是工程教育認證和新工科建設的基礎。通過對制約土建類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升的原因分析,從工程實踐能力內涵、工程實踐能力提升平臺、工程實踐能力提升途徑、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制度等4個維度構建土建類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升模式。在工程實踐能力提升模式的基礎上,從4個維度提出了具體的土建類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升思路。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土建類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

工程教育認證對本科院校進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6.2項在師資隊伍認證標準中要求教師的工程背景應能滿足專業教學的需要,對高校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青年教師具有學歷層次高、知識面廣、觀念新、工作熱情高等優勢,但同時也存在工程實踐經歷少、工程教育意識淡薄、工程實踐能力弱等劣勢。實踐表明,土建類專業具有交叉性強、涉及面廣、實踐性強等特點,青年教師要成為一位成熟優秀、工程經驗豐富的土建類專業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以滿足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培養需求。因此,土建類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升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在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與提升方面,有關學者做了相關研究[1-5]。研究主要集中在培養機制和策略方面,還未建立形成完善的提升機制。因此,從工程實踐能力內涵、提升途徑、提升平臺、培養制度等方面構建土建類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升模式,全面提升土建類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

1制約土建類專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升的原因

1.1工程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第一,高校在招聘青年教師過程中,多重視學歷層次和科研能力,往往忽視工程實踐能力方面,這類教師具有典型的“校門對校門”的特征,未參加過正規的工程鍛煉,入校后又很快投入到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工程實踐能力薄弱[6];第二,也有部分引進青年教師參加過正式的工程鍛煉,或已經具有多年工作經歷,但比例較小;第三,企業外聘教師比例偏低,主要表現在學校不重視企業人才的待遇,導致其積極性不高,同時,聘請的企業人才沒有足夠的時間承擔日常教學任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