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5 05:43: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概念教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概念教學論文

中學化學概念教學論文

摘要:中學生對化學概念的相異構想是客觀存在的。結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在學習某一化學概念之前,頭腦里對此并非一片空白,他們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而在傳統的化學概念教學中,教師往往無視學生頭腦中的前概念。本文著重從化學前概念(化學概念的相異構想)的形成特點、產生的心理途徑以及對化學學習的影響等諸方面,探討了中學化學概念教學的新思路。

關鍵詞:前概念概念教學同化隨即通達教學

⒈問題的提出

化學概念是有關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的本質屬性及其規律在人們頭腦中的能動反映。化學基本概念是化學概念體系的基礎,也是整個化學學科知識的基礎,長期以來化學教學論界多是從認識論角度進行研究,概括形成了化學概念教學的“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學習模式和“提出問題—提供實驗事實—分析總結下定義—應用鞏固練習”的教學模式。這種做法事實上有意無意地將學生的頭腦當成了一塊“白板”,我們教師可以在上面構畫出各種各樣的化學知識圖景。化學演示實驗一直作為教學手段而起著配合化學知識講授的作用,考慮的重點自然是如何通過實驗把一個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我們認為,在新課程理念下,從結構主義學習理論出發,依據學生原有的生活經歷、日常生活經驗等原有知識及原有認知,正確認識化學前概念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特殊地位及作用,并對化學前概念在中學化學概念教學中的影響及教學策略作了嘗試性的探討.

2.中學化學概念教學的思考——重視學生的前概念

2.1化學前科學概念及其特點

查看全文

生物學概念教學論文

1.充分應用科學史生物科學史是科學發生和發展的歷史、是探究過程的杰出代表、是科學家揭示出生物科學理論的動態過程,有效利用科學史的教學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三維目標”、實現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和諧的統一。學生在科學史的學習中,教師要利用沿著人類認識生命規律過程的相關史實,引導學生探索生命規律,讓學生充分獲得探究體驗,從科學家的奇思妙想中不能充分汲取真正的營養。如“植物激素”此核心概念的教學,可以借助生物科學史,具體設計過程如下:①1880年,達尓文的向光性實驗,發現單側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產生某種刺激,當這種刺激傳遞到下部的伸長區時,會造成背光面生長快,因而出現向光性彎曲。②胚芽鞘的向光性與哪個部位有關?1913年,詹森設計了在胚芽鞘尖端與下部之間放置瓊脂片的實驗,得出:“刺激”可以透過瓊脂塊傳遞給下部的結論。③這種刺激究竟是什么呢?1914年,拜爾的實驗,發現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通過上三位科學家的實驗,猜想到胚芽鞘的頂尖產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的分布不均勻造成了胚芽鞘的彎曲生長。④究竟是不是化學物質呢?如果是,是哪種化學物質?1926年,溫特的實驗,發現胚芽鞘的尖端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從尖端運輸到下部,并且能夠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生長。溫特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⑤1934年,科學家從人尿中分離出具有生長素效應的化學物質——吲哚乙酸(IAA)。⑥1942年,科學家從高等植物中分離出生長素,并確認它就是吲哚乙酸。⑦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在植物體中還有一些與生長素作用類似的物質,如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這一類稱為植物體中天然生長素類。⑧以后人們又不斷發現了一些人工合成的、與吲哚乙酸有類似生理效應的物質,為了區別植物體內的生長素常把這類物質叫生長素類似物。水到渠成地得出“植物激素”的概念:像生長素這樣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2.利用探究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活動。以探究的方式講授核心概念,可以將抽象的知識以實驗的過程讓學生感知,因此被眾多教師用于課堂教學。《標準》提出“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主動參與探究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等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核心概念”基因”為例,利用探究教學策略的設計如下:①提出探究問題:基因是否等于DNA?②推理與設計分析:一個DNA分子就是一個基因嗎?③取證:通過對資料數據分析出全部基因的堿基對數>DNA分子的堿基對數,得出結論:基因只是DNA的片段。④解釋證據:海蜇的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轉到小鼠體內,發現小鼠能發光,證明海蜇的發光基因不僅傳給小鼠,而且能表現出來,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狀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應”。因此就順利地從DNA水平上給基因下一個完整的定義: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段。

3.通過比喻或模型比喻或模型法可以讓抽象問題更易理解和直觀化。如核心概念“染色體組”可以用撲克牌的類比法來講授;核心概念“減數分裂”可用模型法講授,用橡皮泥反映染色體的形態變化,用紅綠分別代表來自父方和母方的一對同源染色體,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各時期染色體的行為。又如,在講述DNA分子的結構時,教師將DNA分子的平面結構比喻成梯子,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排列構成了梯子的扶手,堿基間構成的氫鍵就是梯子的踏板,這樣可很好地加深學生對DNA組成的認識。

4.采用概念圖概念圖是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它通常將某一主題的有關概念置于圓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連線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接,連線上標明兩個概念之間的意義關系。一個完整概念圖的完成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①選取一個知識領域;②確定關鍵概念和概念等級;③初步擬定概念圖的縱向分層和橫向分支;④建立概念之間的連接,并在連線上用連接詞標明兩者之間的關系;⑤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修改和完善。理想的概念圖的具有以下幾個特征:①概念間具有明確包容關系的層次結構;②概念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可以用適當的詞或詞組標注出來;③)不同層級概念間的縱橫聯系清楚、明確,并形成一些交叉點:縱向聯系說明概念間的包容與被包容的關系;橫向聯系可以說明處于概念圖中同一層級水平的概念間的有意義聯系;而交叉關系則說明處于不同層級概念間的聯系。故而,在概念圖中的概念是不能被單獨表征的。如在核心概念“染色體”的教學中和學生一起構建如下的概念圖:

圖1核心概念“染色體”的概念圖5.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手段現代信息技術在輔助教學上的主要手段有網絡技術、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最廣泛的是多媒體技術,它是以計算機為基礎,以交互方式處理、傳輸和管理文本、圖形、圖像、視頻、動畫和聲音等運載信息的媒體技術。此項技術具有聲、圖、文并茂,形成多種感官刺激,有利于對知識的記憶和保持;渲染理想的教學環境等優點。如在講授“細胞增殖”、“減數分裂”、“神經調節”等抽象、復雜知識時,教師可以用動畫來演示這些過程性知識。

在新課程理念下以“提高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為根本任務的《標準》指導下,借助于生物科學史去建構概念,有效展示了概念的發展過程,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習的不僅僅是條條框框的生物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科學方法的訓練,落實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采用實驗探究進行概念學習,就是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后在教師指導下實驗,通過學生的親自實踐不僅可利用科學事實建構科學概念,同時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讓學生積極地思考,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通過比喻或模型、信息技術輔助學概念,都是屬于借助一定手段使抽象概念直觀化。概念圖的運用是進一步訓練學生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方法。

查看全文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論文

一、借助實物呈現,開展概念教學

教師可以借助實物的呈現來開展概念教學,這是一種非常新穎的教學形式.這種方法在很多特定內容的教學中能夠起到輔助功效.對于那些對幾何體開展認知的教學內容,要想讓學生對于各種幾何體概念形成更加深入的認知,教師可以透過實物的呈現來輔助知識教學,這能讓教學過程更加生動直觀.在實物的觀察中,學生能夠對于各種概念獲取一個大體認識,能夠感受到這些物體的特征.要想讓學生對于這些相似的幾何體以及幾何概念有更好的區分,教師可以進一步透過實物的對比來讓學生對于每一個特定的概念進行進一步的感受.這樣,能夠提升概念教學的效率.例如,在講“棱柱的概念”時,教師可以給出具體的長方體、六棱柱、五棱柱、底面是梯形的四棱柱模型,讓學生注意觀察它們形狀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通過觀察歸納,總結出它們的共同特征: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每相鄰兩個面的交線平行.這樣能得到棱柱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既讓學生掌握了概念,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進行概念教學的突破與創新,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輔助工具,增進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與認知.這是新課程背景下概念教學的有效方式.

二、透過新舊概念聯系,深化概念教學

隨著學生積累的知識的不斷增多,學生掌握的概念越來越豐富,這個時候的概念教學,教師可以采取新舊概念聯系的方式.這樣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于學過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與深化,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對于新知的理解與掌握.課本中的很多知識都是對于前面的知識的一種發散與延伸,這一點在概念的學習中有很明顯的體現.教師要善于抓住知識點間的這種關聯,要透過新舊知識的對比,讓學生獲取新知,并且深化學生對于新課內容的理解與體會.例如,可以通過同類項的定義類比地歸納出同類二次根式的定義;類比分數得到分式的概念;類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數等概念.這樣的類比,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區別概念.在對比之下,學生既掌握了概念,又可以減少概念的混淆.鑒于課本中的很多知識關聯性很強,不少概念間都有著明顯的相似性,這些都是新舊概念對比教學能夠開展的基礎.同時,在對比的過程中能夠避免學生對于相似概念間的混淆,進而保障學生對于概念有更準確的掌握.

三、通過比較聯想,輔助概念教學

透過有效的聯想進行概念的比較與對照,同樣是概念教學的一種開展模式.這種方法對于一些相似概念的區分,以及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識結構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很多章節的教學中,概念并不是單一呈現的,往往一節課的教學中,需要學生學習一組概念.這些概念間彼此有著一定的相似形或關聯性,但每一個概念又有著其獨有的特點.對于這樣的知識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概念的比較聯系,深化學生對于這些內容的認知.可以讓學生通過有效的對比與探析來區分這些概念間的異同,并且讓學生對于每一個概念的實質都有更好的掌握.這種教學模式有著優越性,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區分相似概念,也能夠讓學生構建更加牢固的知識框架,進而推動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不斷得到提升.例如,在講“斜平行六面體”、“直平行六面體”;“長方體”、“正方體”這些概念時,由于涉及許多概念,弄不好,學生得到的將是似是而非的概念.在下定義前,教師要展示模型教具,讓學生觀察一般的棱柱和斜平行六面體,比較它們的共同性與特殊性.其共性———側棱平行且相等,側面是平行四邊形,側面與底面斜交;再從底面觀察它們的特殊———斜平行六面體是底面為平行四邊形的棱柱,直平行六面體是側面垂直于底面的平行六面體;長方體是底面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體,正方體是棱長都相等的長方體.通過這種有針對性的對比聯想,學生可以透徹地理解被定義概念的種種特征,并且對于相似概念能夠有良好的理解與區分.

查看全文

歷史學科概念教學論文

隨著中學歷史教學改革及高考歷史科命題改革的不斷深入,歷史學科概念教學愈來愈引起廣大中學歷史教師的關注,分析并探討中學歷史學科概念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無疑對中學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

一、關于中學歷史知識的結構

對中學歷史知識結構的認識,是明確歷史教學思想的前提。

傳統觀念將歷史知識結構分為具體知識和規律性知識兩大類。具體知識,指的是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影響;規律性知識指的是歷史概念、規律之類。從“具體”與“規律”的視角去分析歷史知識的結構,很難反映歷史學科的特質,因為其他許多學科的知識構件中也有“具體的”和“規律性的”兩類。另外,這種框定也存在著概念上的模糊。如歷史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均具有彈性,其“具體”可繁可簡,可深可淺;而許多具體規律在中學歷史教材中其具體性質要勝于“具體”知識,且規律又有總體的、階段的、方面的等等。

基于此,有學者提出,中學歷史知識的結構應建立在“史料”與“史論”的框架上。從“史料”與“史論”的視角去構建中學歷史知識的結構,反映了歷史學科的特質,然而它與中學歷史教學的實際又存在著距離。因為中學歷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而不是引導學生去研究歷史。學生所涉及的是前人所研究的成果,即教材;而不是歷史現象的本身,即史料。雖然“史料”與“史論”教學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從掌握史料到引出史論,從掌握的史論去分析史料是學生思維質的升華,這個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重要所在,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學生首先對“具體”的歷史史實及歷史概念的理解與掌握基礎之上的。

因此,根據中學歷史知識的抽象概括程度,將其劃分為基本史實、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原理)三個層次更為合理。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學概念教學論文3篇

第一篇

一、認識化學概念的重要性

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概念是學好化學知識的重要基礎,對概念不知道或者不理解,會對化學的學習產生誤導,甚至引向錯誤的方向,這對以后化學的學習會產生很大的阻礙,所以,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向學生灌輸這種意識,讓學生自己認識到化學概念的重要性,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自覺地加以重視。

二、教學生學會抓住關鍵字詞,準確理解概念含義

化學概念有著極強的嚴密性和準確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學概念的特點,提醒學生對化學概念不要隨意增減字詞,要及時糾正某些學生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解第三章第二節“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如果沒有“純凈物”作為前提,那么一種元素既可以組成單質,如氮氣(N2),氫氣(H2),也可以組成混合物,如氧氣(O2)和臭氧(O3)的混合氣體。同樣對于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物質來說,既可以是化合物,如氯化鈉(NaCl),硫酸銅(CuSO4),也可以是混合物,如煤(主要組成元素是碳,還有氮,硫,氧,氫等元素)。所以要判斷單質或化合物,首先必須是純凈物,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否則學生就很容易理解錯誤。化學概念中有些字詞,既是理解概念的關鍵點,也是與易混概念的區別點。教師應找出這些關鍵字詞,教會學生認真剖析。例如元素的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這個“同一類”學生不明白,教師可以通過列舉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讓學生自己發現:其實“同一類”只要求質子數相同,電子數、中子數甚至電荷數可以不同。學生學會分析概念中的關鍵字詞便抓住了概念的特征,理解了意義,并能加以記憶和運用,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會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概念

查看全文

數學概念創造教學論文

內容提要

數學概念是構成數學知識的基礎。概念教學在整個數學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在三年的實驗研究中,從概念創造性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這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本文就在進行概念的創造性教學時,所要遵循的創造性教學的教學原則,可以采用的創造性教學的教學方法和要完成的創造性教學的教學目標作一簡要論述。

小學數學概念的創造性教學是指教師結合所要教學的數學概念,遵循創造性教學原則,運用創造性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目的而進行的教學活動。下面就小學數學概念創造性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談點兒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小學數學概念創造性教學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工作的目標,是教學的根本。進行小學數學概念的創造性教學首先要完成一般的教學目標,如使學生能正確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確地運用概念等一些有關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目標,完成這些基本的教學目標是實現創造性教學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礎上,還要完成以下幾項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

查看全文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論文

[論文關鍵詞]概念教學有意義化探究性情境性

[論文摘要]概念是數學知識體系中的基本元素,數學概念的教學與對學生概念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密切的聯系。中學數學里包含著大量的數學概念。利用這樣的方法學習概念,學生不但有意義地獲得了概念,而且通過對概念獲得的過程,發展了他們的歸納推理能力,相比灌輸的方式教授概念的模式而言,可以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材,一改以往老教材中嚴密的知識結構體系和嚴謹的數學概念體系,對概念的描述、概括不再特別注重其表達形式,注重新課程標準強調的要“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克服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在這個背景下,新教材帶給數學概念教學許多新的理念和教學方式。筆者在數學概念的教學方式上曾做過一些初淺的探索,現與大家共同交流。

一、數學概念的有意義化教學

我們知道學習概念一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義,二是要理解它的內涵意義。而內涵意義是概念名稱在學習者內部喚起的,獨特的、個人的、情感的和態度的反應。學習者的這類反應,取決于他們對這類物體的特定經驗。像“無理數”這類數學名稱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具有很少的內涵意義,如果直接講授,抽象難懂,則學生不易接受,心里容易疲勞。

例如:上《無理數》這課時,我準備了十個乒乓球,在每個乒乓球上分別貼上0-9這十個數字放在不透明的袋子里,上課時先出示乒乓球,然后請同學們上來在袋中摸出一個球,看誰摸到的球上的數字最大,并請一個同學在小數點后面寫上同學所摸到乒乓球上的數字,隨著一個個同學上來摸球,數字一次次地記,黑板上出現了一個不斷延伸的小數:0.418532469…在學生玩得起勁的時候,暫停他們的工作,然后問“同學們,如果你們不停地上來摸球,數字不斷地記下去,那么我們在黑板上能得到一個什么樣的小數?學生回答“能得到一個有無限多位的小數。”我追問“是無限循環小數嗎?”學生異口同聲“不是”。“為什么”我追問。有學生答“點數是摸乒乓球摸出來的,并沒有什么規律。”我及時歸納:“不錯,這樣得到的小數,一般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這種無限不循環小數與我們已經學過的有限小數、無限循環小數不同,是一類新數,我們稱它為“無理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題。對這種摸獎式的摸球,學生對它有著非常豐富的感性經驗.以摸乒乓球得到的數來產生一個具體的位數可以不斷延伸的小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感觸”的非常直觀的無理數模型,使本來遙不可及的數學概念具體地走到學生的面前,賦予無理數一個真實可信的意義,使概念更容易接受、更有意義。

查看全文

歷史學科概念教學論文

隨著中學歷史教學改革及高考歷史科命題改革的不斷深入,歷史學科概念教學愈來愈引起廣大中學歷史教師的關注,分析并探討中學歷史學科概念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無疑對中學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

一、關于中學歷史知識的結構

對中學歷史知識結構的認識,是明確歷史教學思想的前提。

傳統觀念將歷史知識結構分為具體知識和規律性知識兩大類。具體知識,指的是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影響;規律性知識指的是歷史概念、規律之類。從“具體”與“規律”的視角去分析歷史知識的結構,很難反映歷史學科的特質,因為其他許多學科的知識構件中也有“具體的”和“規律性的”兩類。另外,這種框定也存在著概念上的模糊。如歷史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均具有彈性,其“具體”可繁可簡,可深可淺;而許多具體規律在中學歷史教材中其具體性質要勝于“具體”知識,且規律又有總體的、階段的、方面的等等。

基于此,有學者提出,中學歷史知識的結構應建立在“史料”與“史論”的框架上。從“史料”與“史論”的視角去構建中學歷史知識的結構,反映了歷史學科的特質,然而它與中學歷史教學的實際又存在著距離。因為中學歷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而不是引導學生去研究歷史。學生所涉及的是前人所研究的成果,即教材;而不是歷史現象的本身,即史料。雖然“史料”與“史論”教學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從掌握史料到引出史論,從掌握的史論去分析史料是學生思維質的升華,這個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重要所在,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學生首先對“具體”的歷史史實及歷史概念的理解與掌握基礎之上的。

因此,根據中學歷史知識的抽象概括程度,將其劃分為基本史實、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原理)三個層次更為合理。

查看全文

物理概念教學論文

摘要:本文闡述了使學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的重要性,進而提出了搞好物理概念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充分運用實驗,加強直觀教學;二是準確、嚴密地講授概念,突出概念的關鍵,明確概念的物理意義;三是結合練習、復習,促使概念的鞏固與發展。

關鍵詞:物理概念;教學

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人類要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掌握事物的本質,就必須運用概念并不斷地發展與深化概念。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知識是由許多概念組成的體系,而概念是形成體系的單位,因此,可以說物理概念是整個物理基礎知識的基礎。只有切實掌握基本概念,并以此為基礎,才能起到擴大、加深基礎知識的作用,才能使學生取得探索和掌握基礎知識的主動權。

物理概念是系統學習理論的基礎。一門學科,如果沒有一些基本概念作為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的出發點,就不能揭示這門學科的客觀規律,也就不能使這門學科應用于實踐。物理學中的概念很多,有些比較簡單,如物體、運動、路程等概念,是不難掌握的,而有些則比較復雜,如力、慣性、速度、加速度、電勢、電動勢等概念,學生較難掌握。對于這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能否使學生真正理解,直接影響到某一章乃至整個物理學科的教學。

形成概念,理解基本概念,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是發展學生認識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形成概念、掌握規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認識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動手、動腦、動筆、動口等活動,特別是需要經過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反復的相互作用和結合的過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形成清晰而準確的物理概念。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準確地理解物理基本概念是掌握物理知識的前提,是進行正確推理和判斷的基礎。如果對物理概念沒有透徹的理解,就不能牢固地、深入地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有關的基本技能,就不能使學生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進而培養各種能力。不少學生感到物理難學,很大程度上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不論從掌握物理知識還是從發展能力來看,都必須十分重視物理概念的教學,這樣才能不斷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

查看全文

高中歷史概念教學論文

一、歷史概念的含義

人們基于對歷史現象以及事件的了解,抽象總結形成的,它對歷史現象的本質進行了揭露,是人們重新認識歷史現象與事件以及人物的實質以及內在關聯,這個就稱為歷史概念。在對歷史概念進行說明時,一方面要反映出歷史事物的地點、時間以及人和事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還要對歷史事物的意義以及性質進行揭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讓學生通過現象了解本質,從而產生相對完整的歷史概念。

二、準確掌握歷史概念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到:經過學習以及認識歷史,加強學生的歷史思想,拓展視野,對我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發展趨勢進行了解,從而提高觀察歷史的能力,加強自身的歷史使命感。由于能力培養要求的提高,歷史概念的關鍵性就變得愈加重要,由于讓學生了解歷史概念,不僅是發展智慧的重中之重,而且還是展開創新性活動以及處理問題的前提條件,是教育的主要任務。通過高中歷史新課程內容的安排了解到,不管是選修或者必修課,都在課文導入框以及單元導入中指出學生在研究學習期間必須學會的關鍵以及重點概念。據統計,人教版教材必修(Ⅰ)(Ⅱ)(Ⅲ)三個學習模塊明確要求掌握的概念分別達到88、71和74個之多,選修(Ⅰ)(Ⅳ)在導入語中提到的重點概念分別是61和52個,考慮屬以及種概念和其他沒有被列入的概念,這個數值還要更高。相比于初中教材,高中歷史新課程對歷史基礎知識進行了縮減,加強了歷史理論研究以及歷史概念,強調了歷史事件的原因、背景以及產生的影響,提倡實施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創新性,同時培養他們的獨立思維能力。這點是和課程標準要求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在體系的構建上,既注意與初中課程的銜接,又避免簡單的重復,遵循高中歷史教學規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學方式的轉變,倡導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的思想是一樣的。高考命題導向的一大要求就是加強歷史概念教學。在高考以及新課程整改的大環境下,提高考查高考試題思維能力也變得非常急切,因為歷史概念有利于對學生通過歷史現象了解問題本質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考查,在高考歷史試題的能力題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由于它能很好地防止學生死板地從教科書中尋找文字拼湊答案的應試方式,能這樣講,倘若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歷史概念的含義,那么準確回答的可能性就很低。歷史做記錄的事物有很多,包含了非常多的知識,歷史發展過程也很繁瑣。如多樣性和統一性,偶然性和必然性,曲折性和規律性以及因果聯系性,紛繁復雜。在歷史教學期間,一些學生不是很清楚歷史概念,腦海中只有一些模糊的、孤立的人物與時間,缺少正確的認識,很多時候都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因此對學生的能力水平產生了很大影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具體地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是基本途徑。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歷史概念是保證教育教學概念、增強歷史基礎知識的一個前提條件。

三、高中歷史概念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老師的角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