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課程設計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20:07: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電氣課程設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電氣課程設計

電氣控制類創新課程設計論文

1電氣控制類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模式

1.1電氣控制類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模式的思路

課程設計是綜合一門或多門課程知識的實踐性環節,是學校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對于電氣控制類專業,比如自動化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常見的課程設計有計算機程序課程設計、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嵌入式系統課程設計、電氣工程綜合課程設計、可編程邏輯控制課程設計和工業控制系統綜合課程設計等,大部分課程設計都具有“硬件和軟件相結合”的特點,實踐性和實用性很強,與企業需求結合非常緊密,契合度較高。基于該類課程設計的特點,在課程設計教學中,筆者打破原有的課程設計教學思路,采用與企業深度合作,將企業需求職位的專業和技能要求融入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其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課程設計的內容結合相關企業的某個工程項目,教學過程盡可能與工程項目的運作過程接近,使學生熟悉工程項目的運作流程和不同職位的工作內容和專業技能要求。學生以團隊合作的形式,由3~5人組成一個工作小組,根據企業需求,每位成員都有相對獨立的任務分工。通過這種方式的課程設計,學生可以對企業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對自己的能力有進一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專長和愛好,學生可以盡早明確自己的工作方向,完善個人的職業規劃,最大可能成為企業需求的綜合性人才。

1.2基于企業需求的電氣控制類專業的職位

在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模式中,課程設計的過程盡可能與企業中工程項目的運作過程接近。根據對企業職位設置的調研,筆者將該教學模式中團隊中各成員的職位和任務說明如下:

(1)項目管理工程師是一個團隊的核心人物,負責制定和管理項目進程,組織必要的討論和會議。對于項目管理工程師而言,如何調動團隊內每個成員的工作積極性,最大程度地發揮成員的專長是其主要任務。可見,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個人魅力最為重要。這個職位為學生畢業后的個人創業或某些管理職位提供了基本的訓練。

查看全文

裝備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設計策略

1、周密組織專業課程設計的過程

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專業課程設計的組織在形式上需嚴格過程管理,周密控制各個環節的時間節點。在整個階段,事先必須充分進行動員,讓學生明確專業課程設計的目的、意義、方法和要求等,促使學習態度不好或基礎較差的學生轉變思想,及時跟進。需要定期對專業課程設計的教學大綱進行重新修改或編撰,按課程設計指導書和授課教學方案等教學文件嚴格執行;在課程設計的跟蹤指導交流和紀律執行方面嚴格執行過程考核的原則,最后的考評方式是每個學生必須參加答辯,將結果考核與過程考核結合起來。這種周密組織的教學過程對課程設計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促進作用。

2、合理安排專業課程設計的教學內容

專業課程設計與機械原理、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不同,需要綜合應用相關理論課程的知識與內容掌握和靈活運用機電系統、裝備的設計方法與制造技術對各門課程涉及的獨立分散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來完成一項真正的機電裝備的設計。本專業課程設計主要完成一臺教學型數控銑床的設計,主要內容包括:系統方案設計、數控系統控制軟件設計、主軸和進給系統電氣控制設計和機床傳動系統及結構設計。系統方案設計是機床全部系統的總體框架設計,通過方案比較擬定系統整體方案,并合理確定機械部件、電氣部件和系統控制軟件的功能分配。機械部件按機床的功能來確定系統的基本結構,針對機械部件的功能和作用完成其結構設計;設計過程中應考慮結構的強度及其制造的工藝性等問題。電氣部件設計部分要完成的主要內容有:控制部件的電氣原理設計和電機驅動電路。系統控制軟件是系統工作運行的控制核心,主要內容有:系統軟件框圖設計和部分軟件的程序編寫,其中包含步進電機的驅動程序,用C語言或BASIC語言編寫的兩軸聯動插補的控制程序。調試部分包含:聯接微機接口、驅動、步進電機;軟件調試;綜合調試機械、電氣和軟件部件。本教學型數控銑床有三個可控制的直線運動軸,其中X、Y軸兩軸聯動,因為精度要求不太高,采用步進電機驅動。把電機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采用絲杠/螺母機構。主電機采用直流伺服電機,直接驅動銑刀。導軌結構設計采用滑動圓柱導軌,結構簡單,制造方便,成本低,精度一般,但精度保持特性差,磨損后需更換零件。機床結構設計時要注意滿足機構的功能、結構的強度和剛度、結構工藝性等方面的要求。數控銑床機構的功能主要是圍繞控制軌跡的精確實現,因此,其機構除了要保證各運動的實現外,還要注意運動的精度實現,精度的保持性等因素,進給系統要考慮消除機械部件的間隙。在結構工藝性方面要考慮操作方便、便于保養和維修、利于加工制造和裝配;采用計算機繪制裝配圖和零件圖;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鼓勵采用solidworks/solid-cam、Pro/Engineer、UG等軟件進行機床的三維造型和裝配仿真。最后撰寫設計計算說明書。

3、采用多形式的專業課程設計的教學方法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專業課程設計著重強調的是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能夠自主地負責自己的學習情況,指導教師每天定時進行集中輔導、答疑,教師在指導課程設計過程中的控制作用很重要。同時,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不同的學生分類指導和因材施教,有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需依靠教師的主導作用,直接進行正面的幫助,確保學生提交合格的課程設計材料,并弄清基本設計內容,獲得基本的綜合應用的鍛煉;有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好,需要適時采用啟發引導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意的思路;有的學生學習基礎中等,則可將上述兩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既保證了其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也可催化學生的創新意識的產生。有些問題是大部分學生共同關心或者共同存在的,需要采用不同范圍內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經過這樣的設計過程的思考和鍛煉,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設計結果進行成績評定,就可以保證較高的圖紙、設計說明書等的質量。本專業課程設計可以進一步與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結合起來,按照這樣的教學理念,我們鼓勵學生在許可的范圍內自主選題,借助機械科創競賽的機會,學生自主擬定專業課程設計的題目,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設計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一旦設計完成時,教師對學生的創新設計進行評審,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把其設計思想由圖紙加工制作成模型或實物,選拔出參加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參賽作品。專業課程設計與學生的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緊密結合,也對提高設計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查看全文

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研究

1概述

通過供配電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企業供配電系統設計、運行維護等所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畢業后從事供配電技術工作崗位打了良好的工程基礎。

2供配電技術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供配電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課程組的教師反映供配電技術課程難教、學生也反映該課程難以學習。第一,供配電技術課程課時相對較少、教學內容多且散、電氣設備原理及使用抽象,機械式地公式計算較多,學生難于理解和掌握,導致課程學習思路不明確。其次,對該課程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味地灌輸和重復,只針對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而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課堂學習情況,教師和學生課堂互動少、教學形式單一。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工程應用聯系不夠緊密,電氣設備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僅限于教材上圖片的認知、后續缺少相應課程設置,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都不夠理想。第三,在實踐教學中,實驗開設的項目陳舊,沒有設計性實驗,缺乏課程認知學習環節及課程設計環節;學生沒有實際接觸電氣一次回路和電氣二回路的圖紙、不會繪制電氣圖紙及識圖,電氣設備使用僅限于課本,而對中低壓開關柜使用及內部接線更是模糊不清,不懂的如何查閱供電設計規范等。針對供配電技術課程教學存在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的問題,為此提出了面向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課程改革模式,以工程實踐為落腳點,切實落實應用型本科學校面向社會需求培養工程人才的基本要求,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3教學改革內容

3.1以供配電技術課程為核心課程,建設特色課程群。課程組的教師對供配電技術相關的崗位進行市場調研,并進一步分析從事職業崗位工作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即按照崗位所需要的能力培養的要求,將學生崗位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與課程統一化,以課程為知識及能力的載體,按照崗位能力的要求設置以供配電技術課程為核心的課程群。增設了電氣制圖與識圖、低壓電氣設備成套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建筑電氣控制技術等后續課程,通過對課程群建設,使教學目的更明確,培養方向更突出,技能培養過程更具有連續性。3.2課程內容的優化重組。供配電技術課程與工程實踐聯系多,課程內容繁多,一味地強調的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地完整性,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不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不到工程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課程組的教師經過深思熟慮,一致同意減少理論教學學時,增加學生實踐環節的時間,強調學以致用,以工程技術人才為培養目標,結合供配電技術課程已有基礎和實際情況,對課程的教學大綱、實驗指導書等進行了修訂,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具體做法如下:(1)將理論教學模塊化,將理論教學內容分為電力系統基礎知識模塊、核心理論及計算模塊、電氣一次系統模塊、電氣二次系統模塊、理論知識模塊五個模塊,基本涵蓋了供配電技術課程的全部知識,每個模塊內容再經過分解成具體的教學任務。(2)課程的理論教學時間進行調整,理論課時由48學時減少至40學時,減少復雜的理論公式推導部分,復雜的公式或結論不需要死記硬背,學生重點掌握基本概念、計算公式的使用、電氣參數的含義、設備的選型等。另外,結合工程實際應用,增設校內實習基地學習認知環節,對變壓器、中低壓電氣設備教學內容部分,教師可以現場教學,介紹電氣設備的作用、接線方式、應用及參數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企業所需供配電技術人才所需知識、工程素質為出發點,分為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兩個遞進環節,注重基礎實驗項目,強化課程設計內容及教學環節,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工程技術能力,具體見實踐教學環節部分。3.3教學方法改革。傳統地理論教學方式僅靠教師在課程上利用多媒體和板書相互配合著教學,教學方法稍顯單一,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對供配電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模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企業工程師講解等,注重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課堂互動與教師講授相配合,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應用相結合,充實供配電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另外,利用學院的網絡教學平臺,建立完善的課程網絡平臺,把課程大綱、課件、課后習題等教學資源上傳網上,增強與學生課后互動,及時了解學生在供配電技術課程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展開網上討論,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及互動性。3.4實踐教學內容改革。以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為主線,落實踐教學體系。供配電技術課程實踐體系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兩個遞進實踐教學環節,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1)完善課程的課程實驗教學,合理選擇實驗項目。實驗平臺建設是供配電技術實驗教學改革的基礎,課程實驗是整個實踐教學體系中最為基礎的環節,通過課程實驗不僅能驗證理論,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消化。在實驗項目上精簡四個必做實驗項目,開發兩個設計選做實驗,如此在保證必做實驗項目的前提下,供學生學習拓展使用。在實驗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實驗過程,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訓。(2)強化課程設計教學,側重工程實際能力的培養。課程設計的訓練不但是學生全面掌握供配電技術課堂內容的有效手段,更是鞏固教學和學習效果,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必要環節。目的是通過課程設計環節,使學生查閱工程設計文獻,掌握供配系統設計的規范和設計步驟,學會使用電氣繪圖軟件繪制符合標準的電氣圖,提高學生閱讀電氣圖紙的能力,嚴格工程實際的角度去考慮和設計,與將來從事的職業崗位一致,增加學生對工程應用的實際感,深層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設計引進典型供配電系統的設計案例,規范設計具體步驟及要求,課程設計結束后,學生要提交課程設計說明書及供配電系統的一次接線圖,最后進行小組答辯。

查看全文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人才培養

摘要:本文首先對當前我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其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為促進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法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1定位問題。就現階段而言,我國不少高校在培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才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定位問題。部分學生對此專業的應用性學科缺乏足夠的認識,而且不少教師對新形勢下該專業也存在一定的迷茫,難以科學有效的引導學生的認識,兩種因素影響下,在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進行定位過程中就容易變得模糊,而這不但會影響到了教學目標、綱領以及結構的制定,而且還降低了教學效率。1.2課程問題。一般情況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可分為專業技術科、公共基礎課以及實踐課三大類。在以往的教學模式當中,上述三類課程比例大約為5:3:2,如此看來實踐課所占比例較低。近幾年,實踐課成逐步受到重視,課程比例調整約為4:3:3,相較于原比例而言更具合理性。不過值得一提是該種課程結構比例還不夠完善,即便是相同學分,但是其獲取南都布藝,學生的重視程度以及花費的精力也有所不同。當前不少高校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分交易獲得,通常只要學生參與到有關實踐課程便能拿到相應學分,但是對于理論方面的知識,學生需要花費較多精力進行考試才能獲取,如此一來便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此專業人才的應用培養效果下降。1.3實踐教學問題。從筆者多年工作實踐來看,目前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中通常包含四方面內容,即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實習教學以及畢業設計。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它們暴露出了能效有所欠缺的弊端,具體表現為:第一,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實驗和理論知識教學二者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脫節現象。即不少學生在課程實驗理解和認知上仍停留在老師所提出操作步驟以及實驗報告撰寫要求等,這樣一來必然會導致實踐教學能效大打折扣。第二,部分教師在實踐課程設計存在著審查嚴格性不足的問題,如此不但會致使學生不會認真對待該內容,而是將其視為應付性的任務,同時更會引發抄襲情況屢屢發生。第三,部分院校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習教學大多屬于走馬觀花式的,這就使得此項內容所具有的培養學生深層次能力素質的能效無法發揮出來。第四,畢業設計過于單一。一些院校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課題制定上往往是由教師規定的,學生并沒有過多選擇,并且課題所用模板較為陳舊缺乏實踐意義。

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優化策略

2.1明確服務定位。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中理論知識占有極為重要地位,但是在本質上來說,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是為了“應用”所服務,切不可喧賓奪主,應當要把應用型展業發展為科研型展業,并且切實根據學生、學校以及社會的需求來把服務型人才培養理念列入到新的培養模式當中。所以高校不但要增進和社會上電氣工程人才需求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切實掌握其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并且還應當要在人才培養目標當中融入教育改革目標,加強和學生的溝通,掌握學生的就業意向以及發展規劃,構建起一個完善的服務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2.2合理調整課程結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該要切實結合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行業的實際需求來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在建設教學體系過程中,學校可以邀請用人單位相關專業人員來參與到課程體系研究當中,并將各個課程、理論以及實踐教學間的鼻子里關系進行科學確定,建設其一個“ 必修+選修”,“ 專業核心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不僅能夠滿足培養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且還能夠將人才培養的個性化與多元化呈現出來。不僅如此,高校還應當要深入調查社會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素質以及技能的要求,并有針對性的設置部分可以將學科發展以及社會需求反應出來的新課程。除此之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還應當要積極改革教材內容,能夠將新的電氣研究以及成果列入到教學內容當中。提高專業教學的實效性。2.3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工作。針對上述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實踐教學暴露出來的問題,為了提升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我們應當要進一步強化教學工作。第一,進一步增強課程實驗這一內容的獨立性。由實質上來看,課程實驗事實上是技術實踐融合類課程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此廣大院校要將指導性與開放性這兩種實驗在課程中的比重予以提高,這樣一來通過開展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連接起來。第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起課程設計審查,并通過采取檢測、掛鉤課程最終成績等措施將抄襲情況予以降低,甚至是杜絕。第三,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實習教學中除了可以借鑒一些優秀院校對該課程的模式之外,還可以通過引入企業進行合作的方式去培養應用型人才。第四,畢業設計課題上除了要結合當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行業的一些重點、熱點內容之外,還需要加強和學生地溝通以此掌握他們興趣方向,并據此制定出一些新穎且學生樂于接受的課題。另外,課題模板上也可以參考一些優秀院校來提升其開放性與靈活性。

查看全文

電力電子技術構建實踐教學思索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一項重要使命,[1,2]也是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一項重要內容。課程教學是大學人才培養的主要形式,為了實現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目標,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質量。“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從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角度考慮,“電力電子技術”也是一門重要的專業課,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尤其在21世紀,電力電子技術飛速發展,新技術、新器件層出不窮,且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社會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電力電子技術人才,隨之反映出來的就是原有的“電力電子技術”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已經不適應新時期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不利于培養面向21世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因此,開展“電力電子技術”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和實踐對于提高“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3-5]

一、“電力電子技術”課程實踐教學體系

從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目標出發,根據“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特點,建立起如圖1所示的“電力電子技術”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核心,涵蓋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學生科研、教師科研四個方面。在培養體系中,課程實驗是基礎階段,課程設計是提高階段,學生科研和教師科研是升華階段。下面對體系的四個組成部分予以分別介紹。

1“.電力電子技術”課程實驗

課程實驗是整個體系的基礎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最起碼的條件。課程實驗包括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主要是鍛煉學生應用所學的電力電子理論知識驗證電力電子主電路、觸發電路與控制電路的工作原理、綜合應用電力電子技術設計、電力電子電路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電力電子技術實驗能力。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我們采取的措施一是在實驗項目中增加設計性實驗項目的比例,使其達到50%,二是大膽嘗試研究性實驗教學方法。研究性實驗教學根據“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大綱要求,根據課程實驗課時要求,讓學生完成規定的研究性實驗項目。研究性實驗項目跟一般的驗證性實驗項目相比有著本質的區別,著重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目的。研究性實驗項目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學生組成小組共同完成。完成后必須撰寫實驗研究報告并答辯。

2“.電力電子技術”課程設計

查看全文

1+X證書課證融通專業核心課程設置探討

摘要:電氣自動化專業主要是培養電氣工程、電氣自動控制系統工程分析設計、程序開發、調試維護等專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積極響應“1+X”證書的課證融通專業核心課程發展背景下,通過闡述相關課程培養目標及基于“1+X”證書的課證融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原則,提出基于“1+X”證書的課證融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策略并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首先解析了“1+X”證書制度及課證融通相關概念及發展意義,基于“1+X”證書的課證融通專業課程設置原則提出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設置的主要發展方向與研究重點,研究結果旨在為提升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技術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1+X”證書制度;課證融通;課程研究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出臺一系列改革策略進行政策改革,在《國家高職教育改革方案》中,強調了關于建立高職教育“1+X”證書制度的應用,標志著對我國高職教育提出更高、更加專業的要求[1-3]。近年來,“1+X”證書制度已經被各大職業類院校所采納并大力推廣,針對課程體系、培養方案、師資力量、教學平臺等方面進行改革,充分體現“1+X”證書制度的應用,達到“制度促學、制度促教”的目的。同時汽車維修運用職業技能等級試點正式啟動,“1+X”證書制度下高水平人才的培養變得更具活力[4-6]。

1概念及內涵

1.1電氣自動化技術核心課程及培養目標

電氣自動化專業主要以電氣控制技術、PLC應用技術、供配電技術、自動調速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工業網絡與組態技術課程等為核心,以培養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具有電氣工程、電氣自動控制系統工程分析設計、程序開發、調試維護等專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課程相關等級證書主要包括高級維修電工、可編程控制系統設計師等,為社會通用設備制造業、自動化設計、制造及生產產品等提供專業人才[7]。

查看全文

電子的設備安裝及維護教學思考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企業需要越來越多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由于傳統的學科型教學模式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并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培養的學生很難滿足企業越來越高的職業能力要求。針對這一問題,國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號文件的形式頒布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意味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工作重心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重點抓規模擴張轉向抓教學質量。而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課程改革必須緊緊圍繞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必須與行業、企業職業崗位相結合,使學生適應當前社會職業崗位的需要,[1]開發基于工作過程行動導向課程,以學生為主體,融“教、學、做”為一體,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2]本文將按照工作過程行動導向課程的開發理念,根據企業調研情況,分析與本課程相關的職業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參照國家職業資格技能的標準,將實際的“工作”與“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一體化教室或企業生產現場實施教學,實現教學和企業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一、原有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畢業生的信息反饋及用人單位的訪談情況來看,當前高職高專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畢業的學生普遍存在很多不足,如專業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實踐操作技能不強、對本專業新技術和新技能掌握不夠、職業能力欠缺、畢業的學生需較長時間上崗培訓才能適應工作崗位等,出現這類問題的根源在于現有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與社會需求相脫節,“電力電子設備的安裝與維護”作為該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原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三點。

1.課程內容選取不當

該課程教學內容選取時沒有及時跟蹤前沿技術和實際應用情況,如課程的單相和三相整流逆變電路內容主要選用半控器件晶閘管,而當前功率MOSFET和IGBT已經取代了晶閘管成為新一代電力電子技術的核心器件并得到廣泛應用。另外,教學內容大都為理論性很強的電力電子技術原理,而涉及的電力電子設備實際應用較少,與電力電子技術行業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要求相背離,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

2.課程實踐不貼近職業需要

查看全文

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研究

摘要:針對目前學生工程意識和工程設計能力薄弱的現象,面向工程實踐,對各門課程設計的內容進行系統的優化組合,形成與工程實際相對應的課程設計體系;同時將各門課程設計作為畢業設計任務的子系統,畢業設計對應于整個工程實體,課程設計相對于完整工程實體的各個子系統,實現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一體化,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工程意識和工程設計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

關鍵詞: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一體化

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是大學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實踐教學過程中,由于需要學生面向工程實際獨立和協作的進行設計,它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而且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實踐教學過程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也有較大的幫助,同時它也是培養學生工程意識和工程設計能力的主要途徑.目前培養學生工程意識和工程設計能力的主要措施,一是依靠教師在各門課程中對工程實踐的介紹,二是參加電子實習、生產實習等各類實習環節.如何在現有的教學環節中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整體工程意識,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一直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因此,研究現有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這兩個最重要的實踐環節,如何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工程設計能力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

1現有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1.1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1.1.1課程設計內容單一,課程設計之間缺乏關聯性在傳統的教學中,課程設計都是依附某門課程,通常由該門課程的教師獨立擬定題目,課程設計最主要的目的是鞏固和深化該課程的學習成果,設計內容單一,各課程設計之間缺乏關聯性且內容覆蓋面比較窄,這種教學方法對單門課而言,便于教師教學也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但各門課程之間缺乏關聯性,學生課程設計僅僅圍繞著某門課程進行,導致學生缺乏完整的工程意識.1.1.2課程設計雖實現一體化,但時間太少,學生仍缺乏工程意識針對上述問題,目前有部分學校部分專業對課程設計進行改革,采用課程設計一體化的方式.首先它將一個專業的各門課程設計與實際工程相對應,根據實際工程設計的順序來整合各門課程設計的內容和設置順序,形成一個前后內容關聯,課程設計設置順序和實際工程設計完全一致的一體化課程設計.該項改革可以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知識連貫性、系統性和整體性的訓練,但由于課程設計的時間僅1~2周的時間,題目一般都由教師進行了精心的設計,與真正的工程項目仍有一定的差距,學生仍缺乏工程意識.1.2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1.2.1命題的隨意性較大畢業設計的課題來源有多種途徑,導致它存在的問題也各有不同.大多情況下,畢業設計題目是指導教師個人擬定的,題目的內容及難易程度與教師的水平密切相關,不同的教師擬定的題目難易程度不同,知識面覆蓋也不同,命題的隨意性較大,這樣畢業設計無法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的、系統的工程訓練.1.2.2命題重理論輕實踐畢業設計在選題上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即使真實的工程課題,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的經驗及工程背景,教師通常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對設計內容做相應的簡化.同時由于時間的限制,學生對工程規范及大型工程設計軟件難以熟練掌握,導致畢業設計變成真題假做,缺乏了實際工程的復雜性和可變性.真題真做這是目前最為提倡的畢業設計教學改革,但在實際教學當中卻難以實現.由于學生的實際水平及時間的限制,學生只能完成題目小且簡單的工程項目,但題目小且簡單其知識覆蓋面就窄,達不到畢業設計的教學目的.若題目覆蓋面較寬符合教學需要,加上實際工程的復雜性和可變性,學生根本沒有辦法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畢業設計任務.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如何改革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模式,確保在原有的學習時間、在原有掌握的理論基礎上,培養學生整體工程意識,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是本課題組要研究探討的.

2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一體化改革探討

查看全文

電力工程課程群建設論文

[摘要]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傳統的工程學科。可以針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生“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的培養要求,提出電力工程課程群的建設目標,分析課程群內不同課程的特點。優化課程群建設的具體方案,包括課程優化、實驗優化及考核優化等三個角度。

[關鍵詞]電力工程;課程群;優化方案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作為傳統的工程學科,已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為適應新時期社會對電氣工程人才的不同需求,國內外高校不斷推動電氣工程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教育理念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從原來的“重理論輕實踐”,逐步發展為“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1][2]電力工程作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生培養的主干課程,是電氣工程本科生人才培養的重點課程,也是整個電氣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3]可見,如何提高電力工程課程的教學水平,這對于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水平及畢業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電力工程作為一門整合工廠供電及電力系統分析兩門課程的綜合性課程,對構建本科生電力系統知識體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課程內容的豐富性造成了學時緊張、講課內容泛而不精的情況。為解決該問題,可以從宏觀層面出發,將若干電力工程相關課程內容統一整合,從而優化學時,突出重點,推動電力工程課程群建設,使學生對電力系統的整體設備運行、調度、保護及設計有一個完整的了解,最終讓學生構建完整的電力工程知識體系,滿足電力工業對人才發展的需求。這樣,加緊推進電力工程課程群建設與實踐,就成為了電氣工程本科生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

一、課程群建設理念簡介

20世紀90年代,北京理工大學在題為《在課程建設中應當以教學計劃的整體優化為目標》的教育改革項目中,首先提出了課程群建設的總體思路,繼而逐漸發展成為學科教育改革的新興理念,為國內眾多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參考。課程群的主要內涵為[4]:整合三門及三門以上學科相關課程,相互傳承,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從而整合課程授課內容,使課程結構合理,層次清晰,進一步挖掘課程的整體優勢,從而建立起學科優勢。課程群不僅能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學時內掌握重點、有效的知識,構建堅實的知識體系,也能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有限的知識點講透講精。課程群的整體是全面而嚴謹的,這就避免了原來單一課程為求知識全面而進行“蜻蜓點水”般的講課模式。

二、電力工程課程群建設方案

查看全文

建筑供配電與照明課程教學改革內容

[摘要]為培養符合建筑設計行業要求的創新型、應用型、綜合型新工科人才,綜合分析建筑供配電與照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構建了“一路線,二并重、三結合”的遞進式課程教學體系。以工程項目驅動學生主動學習,重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構,優化“供配電系統”、“照明系統”和“防雷接地系統”的教學內容。并從考核權重分配、考核點設置、評價指標細化等方面,完善課程考核評價機制,加強過程評價,保證有效評價效果。

[關鍵詞]建筑供配電與照明;工程項目;課程建設

在新技術背景下,當今社會對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是我校緊密結合安徽省地方經濟需求,培養地方急需的專業人才,依托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建筑學等專業,通過與行業企業合作,經過學校學科專業的優化調整,于2015年獲批建設的新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需要培養的是工程設計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新工科”人才[1]。

1.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建筑供配電與照明》是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同時又是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課程,在本專業課程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該課程經過三屆的教學實踐,基本形成了成形的教學大綱和考核體系,建立了簡單的實驗條件。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2]。

1.1教學內容與工程實踐差距明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