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概論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04:53: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產品設計概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情感設計理念在家居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通過把情感設計理念作為家居產品造型設計中的重要設計元素,結合家居造型設計的特點與分類。從情感設計理念在家居產品造型設計中的應用、家居產品造型設計的分類與外形、如何把情感設計理念與家居產品造型設計相結合三點來進行論述,來論證通過情感設計理念使人對家居產品設計產生某種“情感聯系”,從而以滿足人們的物質和精神追求。
關鍵詞:科學技術;家居設計;產品造型;情感理念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家居產品的要求已不僅僅局限于功能性與實用性,重視人的內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為基礎的情感設計已成為一種新的設計思潮。把家居產品在不改變其實用性的前提下使其情感化。設計出符合使用者情感需求的產品的同時要滿足家具產品的實用性與舒適性。通過把情感設計理念與家居產品造型設計的融合使家居產品變得富有情趣與生命。
一、家居產品種類及特征分析
家居產品按風格分類大致可分為,現代家居、歐式古典家居、美式家居、中式古典家居、新古典家居幾種;家居產品按照材料的不同也可分為,實木家居產品、板式家居產品、軟體家居產品、藤編家居產品、竹編家居產品、金屬家居產品、鋼木家居產品、及其他材料組合如玻璃、大理石、陶瓷、無機礦物、纖維組織、樹脂等;家居產品按功能大概分為,辦公家居產品、客廳家居產品、臥室家居產品、書房家居產品、兒童家居產品、廚衛家居產品和輔助家居產品等幾類。家居產品的外觀設計要有創意性,不僅要符合家居產品的實用性,更要具備藝術感充滿情趣,使人們的情感在家居產品上得到釋放和享受。好的家居產品產品,它的外觀與造型尤為重要。通過對造型、結構、圖形、色彩、文字等視覺傳達語言的應用,把一個單體產品裝飾了起來,使產品更加豐富、飽滿、讓使用者具有愉悅與滿足的情感體驗。
二、情感化設計理念與家居產品設計的關系
設計學課程改革論文
一、認知設計學體系
充分認知現代設計學體系,有助于促進設計學整體發展。以多元的形式、模糊的邊界、交叉融合的趨勢為特征,各個設計學領域之間不再是彼此割裂和孤立,而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整體構成了一個設計學的新體系。在各設計專業領域所形成的研究工具、方法及理論外,哲學、科學、藝術學、社會學、工程學、符號學、信息科學以及傳播學等人文學科、工程科學領域的理論成果也與設計學不斷交叉與融合,從而為設計藝術提供了豐裕的思想來源與技術資源,可從意識層&觀念層、制度層&行為層、器物層&形象層三個維度來認知。意識層&觀念層,作為設計學體系的最高層次是其哲學層次,是在一般抽象的高度探討設計本質、規律和原理(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決定著設計學其下的各個層次,引領設計藝術未來的發展方向,包含設計文化學、價值整合、設計思維、設計創新、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等范疇。制度層&行為層,包含設計責任、道德禮儀、倫理意識、器物文化、行為制度、思想意識,聯結基本結構、器物文化、生態構成、文化影響,交融認知論、方法論、社會學、人類學等方面。器物層&形象層,核心要素包括功能、結構、材質、色彩、裝飾等,內涵為技術創新、產品物化、技能發展、觀念物化,外延為日常生活習俗、公眾文化活動、組織行為制度,折射行為特征、認知取向、文化結構。
二、設計學課程內涵
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中,設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明確“設計學(可授予藝術學、工學學位)”,推進藝術與科學融合、還原設計學本質屬性。過去十多年,工業設計從工學逐步過渡到藝工融合、學科交叉,學科內涵發展轉變,人才培養模式變化很大,對設計的服務對象、內容及評價標準都需要重新確定。(一)設計學課程演變。在這個基礎上,作為學科和專業的綜括性、綱領性核心課程,對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等專業中設計學改名設計學、進一步實施課程改革,成為推動設計學科和專業繼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北印工業設計成立于2002年,2016年中校內院系專業資源大調整中整體調入設計藝術學院便是在主動適應發展大趨勢。與之相對應的,在2017年招生中,其中一個班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產品設計方向招生成為推動藝術與科技融合、先行先試摸索實踐的自然選擇。為接下來申請產品設計新專業打下扎實基礎,讓工業設計系的專業發展、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更扎實、打開跨越式發展的新空間。(二)設計學課程范疇。設計學課程作為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及其他設計學科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及核心理論課程,既承擔著引導學生認識了解設計概念、類型、范疇、領域、特征、內容、方法等方面知識框架及與設計師職業相關的話題,又作為設計學課程理論體系的架構、深度和層次,對藝術史、設計史、工藝美術史、人機工程學、設計心理學、設計語義學、設計美學、設計程序與方法、設計戰略與管理等其他理論課程建設與改革起到引領性作用,作為設計通識基礎課,更是在學生設計藝術素養培育、生活美學價值提升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三)設計學課程內涵。傳統設計關注材料、結構、形態、色彩、表而加工和裝飾形式,而當下的設計發展則更加注重融合新技術以及用戶體驗;用戶體驗設計、心理與行為分析、可用性設計、界面設計、媒體設計以及情感設計等新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方向不斷涌現。建立大設計觀念,關注新的社會和經濟形勢下的宏觀熱點問題和具體用戶需求,運用包括產品和服務在內的綜合手段,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設計學課程具有如下內涵:1.體現設計思維主導的藝術與科學互融互通藝術為設計提供情感與意象源動力,科學為設計提供邏輯與骨骼支撐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科學素養與邏輯能力統一于完整的設計能力體系中,培養人文精神、社會意識、科學思維及理性方法集于一身的創新專門人才。2.推動中外先進設計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課程強調東西方文化傳統的重要性,通過本土文化哲學思想的研習體會,從整體觀、系統觀、綜合觀思考方式上升為設計方法論的維度,成為學生設計學習、設計實踐的重要思想基礎。強調國際化、現代感的同時,地域文化傳承的民族性、文脈性和歷史性價值更加彰顯。3.具有面向社會需求發展的可持續和開放性特性。在掌握設計原理、設計方法基礎上,通過內外并重、靈活主動的設計思維和舉一反三的創造性,獲得深度研究和持續創新的能力,在突出動手實踐能力基礎上完善設計表達、信息加工、反饋展演、整合創新。體現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課程框架的可持續性;社會實踐的開放性,積極引入前沿設計理論和方法以及最新的工藝技術、產業形態、創新方式,認知設計價值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反思設計到底應該為社會做什么,實現設計本質的回歸。4.彰顯設計道德與倫理。設計擔負著人們太多期望和夢想,根本上是要為人類文明創造精神、求取物質與心智平衡,設計學課程內容必須反映時代精神,引領當代文化價值取向和社會責任擔當。5.推動學科邊界延展的多元跨界。課程專業內容涉及:創新設計方法、設計理論體系,設計管理意識,及設計教育內涵深化等多個層面。設計創新是根本,設計理論是骨架,設計管理是社會管道,設計教育是價值延伸和人才培養落地。通過綜合性、多元化課程體系,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具備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實現專業終極目標。
三、設計學課程改革方向
設計學課程需要建構整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重綜合型、應用型創新設計人才,包括市場調查、用戶研究、設計研究、設計表達、溝通協同、設計倫理、設計哲學、設計文化、設計政策、設計批評等全面素質的培養。(一)建立設計價值理念。通過課堂講授,包括理論闡述、作品分析以及課堂討論、課外調研等方式,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設計相關內容和建立宏觀概念,了解“做設計”的基本原則,初步形成個人的設計價值觀、人生觀和形態觀。推動問題意識的培養,建立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基礎,是設計類專業學生專業發展的起點和歸宿;從微觀角度的田野調查、用戶研究、需求洞察、場景創新等素質建構,從個人需求與自我實現角度,實現用戶需要的滿足;從宏觀角度對設計發展史中的重要階段、重大事件、風格流派和代表人物有所認知,熟悉設計研究與實踐的環境與語境,設計的一般思維方式與程序,設計哲學、設計文化、設計政策等相關重要領域,增強自我知識更新的能力;提升定義產品或服務的能力,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整合創新應用必須的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二)優化教學內容。當下的設計學(設計概論)課程教材,包括尹定邦先生的《設計學概論》、何人可先生的《設計概論》、李硯祖先生的《藝術設計概論》從不同角度建立了比較系統的設計學課程框架,理論深厚,文字扎實,被廣為采用。另一方面,設計領域日新月異,從理論到實踐都處于快速進化發展的階段,不斷地需要補充更多的新思想、新知識、新實踐,到設計學課程教學內容中來,才能跟上學科發展的最前沿。學生生源特點也在不斷變化,課件和教材需要從更新的角度出發,以學生設計視角、興趣激發為核心,梳理內容、以用為先,推動學生們深入探索設計的世界。(三)深入教學方法。切實宣講設計理念,組織設計思維訓練營;以列表、圖示、文字陳述、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制訂階段性讀書計劃,加強互動學習,加強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對設計現象進行文化解讀,對工業設計的藝術性、科學性、經濟性等特征建立認知。完善網絡平臺,在線學習、延伸知識推送、前沿專業瀏覽、課程信息交互、作業接收評點、作業展示、大設計理念普及等內容和交互支撐課程學習。(四)強化綜合設計實踐能力養成。培養精準、熟練、開放的設計傳達與實踐能力,重視培養敏銳觀察、發現、判斷和表達的能力,提高設計的理想性及完美性,貫穿于創意、設計、模型、原型及制造的全過程。通過設置多種形式的課題幫助學生更細致地理解知識點,更全面地了解設計。(五)建立初步設計研究能力。通過文獻閱讀、社會調研,經由課堂討論、獨立思考、訪談調研、專題研討等多種方式,提升認知能力(認知設計形態、屬性等)、思辨能力(判斷與思辨設計價值)、合作能力(理解設計職業的協同)、表達能力(演繹、歸納、提問、反思和闡述設計)。(六)優化設計評價和反饋機制。建立合理的評價方式和提升改進機制優化設計過程、設計結果,通過客觀明確地從目標、過程、手段、方法、結果及相關進行評價,多角度、多方面確定評價標準,體現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促進走進生活,拓展心理空間,延伸觀察、想象、思考、創造、批判和反思的空間。
民為本設計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從設計的發展歷程中尋找設計的服務對象“人民”,從而分析以“民”為本的設計特征,分析設計以“民”為本的發展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時代背景和生產力。
“應該講我們是沒法(憑空)創造所謂的現代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我們只能在文化文明這條延長線上繼續完成著我們人類應該走的路。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人能超越,也沒有人能把自己放在這個時代之外來看待這個時代。”1——黑川雅之(日)
1原始社會的平民設計
追溯設計的起源,我們通常會想到從遠古先民日常生活所用的石器、木器、陶器中尋找。設計是人的活動,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設計產生于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對石器的有意識、有目的的加工制作2”。可以說,只要打上人類思想烙印的東西都是設計過的。
原始社會中,人們集體勞作,共同享受勞動成果,設計器物也是共用的。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設計能力更多地體現在人的手工制作能力。原始社會的設計是屬于社會大多數人的設計,是大眾化的、平民化的。
2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平民設計
產品設計的美學評價分析論文
摘要:設計的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美的因素作為考察設計成果優劣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只有技術與形式完美結合的產品,才會被廣大消費者認可。本文以技術—形式坐標體系理論為基礎,以技術美和形式美為總綱,以體驗美為節點,結合模糊數學的評價方法,試圖探究產品設計美學的量化評價標準,為產品設計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設計美學評價方法。
關鍵詞:設計美學評價;技術美;形式美;模糊評價法
設計作為一種藝術性的造物活動,其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雖然“美”并不是設計的唯一屬性和最終目的,但就設計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卻成為考察其優劣程度的標準之一。美是喚起和激發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狀態,它是人類設計、創造本質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設計能使產品有效地使用,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視覺印象,提升產品的審美體驗。美是抽象的,但同時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讓見仁見智的美學評價在產品設計中形成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標準來指導我們的設計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設計美學評價標準體系的架構基礎
由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CraigVogel教授與工程學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創立、并在《創造突破性產品》一書中推出的技術—形式定位圖,顯示了同一域的不同產品在技術和形式為軸的坐標系中的定位。根據他們在坐標體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針對性的市場定位及驅動因素。由此得出結論:只有形式好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才能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當今社會的消費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況,也了解可供選擇的產品。他們所尋求的是一種完整的、能夠體現自身價值和素質,并豐富生活的產品。形式與技術便成為我們在對產品進行評價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在形式—技術坐標體系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將設計的美學理念融會其中,以此來作為的我們衡量產品設計的美學量化綜合指標及評價內容。
二、設計美學模糊評價標準的具體闡述及數學模型的建立
設計美學評價論文
摘要:設計的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美的因素作為考察設計成果優劣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只有技術與形式完美結合的產品,才會被廣大消費者認可。本文以技術—形式坐標體系理論為基礎,以技術美和形式美為總綱,以體驗美為節點,結合模糊數學的評價方法,試圖探究產品設計美學的量化評價標準,為產品設計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設計美學評價方法。
關鍵詞:設計美學評價;技術美;形式美;模糊評價法
設計作為一種藝術性的造物活動,其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雖然“美”并不是設計的唯一屬性和最終目的,但就設計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卻成為考察其優劣程度的標準之一。美是喚起和激發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狀態,它是人類設計、創造本質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設計能使產品有效地使用,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視覺印象,提升產品的審美體驗。美是抽象的,但同時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讓見仁見智的美學評價在產品設計中形成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標準來指導我們的設計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設計美學評價標準體系的架構基礎
由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CraigVogel教授與工程學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創立、并在《創造突破性產品》一書中推出的技術—形式定位圖,顯示了同一域的不同產品在技術和形式為軸的坐標系中的定位。根據他們在坐標體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針對性的市場定位及驅動因素。由此得出結論:只有形式好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才能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當今社會的消費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況,也了解可供選擇的產品。他們所尋求的是一種完整的、能夠體現自身價值和素質,并豐富生活的產品。形式與技術便成為我們在對產品進行評價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在形式—技術坐標體系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將設計的美學理念融會其中,以此來作為的我們衡量產品設計的美學量化綜合指標及評價內容。
二、設計美學模糊評價標準的具體闡述及數學模型的建立
美學模糊評價法論文
摘要:設計的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美的因素作為考察設計成果優劣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只有技術與形式完美結合的產品,才會被廣大消費者認可。本文以技術—形式坐標體系理論為基礎,以技術美和形式美為總綱,以體驗美為節點,結合模糊數學的評價方法,試圖探究產品設計美學的量化評價標準,為產品設計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設計美學評價方法。
關鍵詞:設計美學評價;技術美;形式美;模糊評價法
設計作為一種藝術性的造物活動,其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雖然“美”并不是設計的唯一屬性和最終目的,但就設計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卻成為考察其優劣程度的標準之一。美是喚起和激發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狀態,它是人類設計、創造本質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設計能使產品有效地使用,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視覺印象,提升產品的審美體驗。美是抽象的,但同時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讓見仁見智的美學評價在產品設計中形成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標準來指導我們的設計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設計美學評價標準體系的架構基礎
由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CraigVogel教授與工程學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創立、并在《創造突破性產品》一書中推出的技術—形式定位圖,顯示了同一域的不同產品在技術和形式為軸的坐標系中的定位。根據他們在坐標體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針對性的市場定位及驅動因素。由此得出結論:只有形式好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才能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當今社會的消費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況,也了解可供選擇的產品。他們所尋求的是一種完整的、能夠體現自身價值和素質,并豐富生活的產品。形式與技術便成為我們在對產品進行評價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在形式—技術坐標體系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將設計的美學理念融會其中,以此來作為的我們衡量產品設計的美學量化綜合指標及評價內容。
二、設計美學模糊評價標準的具體闡述及數學模型的建立
產品設計的設計美學評價探討論文
摘要:設計的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美的因素作為考察設計成果優劣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只有技術與形式完美結合的產品,才會被廣大消費者認可。本文以技術—形式坐標體系理論為基礎,以技術美和形式美為總綱,以體驗美為節點,結合模糊數學的評價方法,試圖探究產品設計美學的量化評價標準,為產品設計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設計美學評價方法。
關鍵詞:設計美學評價;技術美;形式美;模糊評價法
設計作為一種藝術性的造物活動,其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雖然“美”并不是設計的唯一屬性和最終目的,但就設計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卻成為考察其優劣程度的標準之一。美是喚起和激發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狀態,它是人類設計、創造本質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設計能使產品有效地使用,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視覺印象,提升產品的審美體驗。美是抽象的,但同時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讓見仁見智的美學評價在產品設計中形成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標準來指導我們的設計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設計美學評價標準體系的架構基礎
由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CraigVogel教授與工程學院JonathanCagan教授合作創立、并在《創造突破性產品》一書中推出的技術—形式定位圖,顯示了同一域的不同產品在技術和形式為軸的坐標系中的定位。根據他們在坐標體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針對性的市場定位及驅動因素。由此得出結論:只有形式好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才能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當今社會的消費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況,也了解可供選擇的產品。他們所尋求的是一種完整的、能夠體現自身價值和素質,并豐富生活的產品。形式與技術便成為我們在對產品進行評價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在形式—技術坐標體系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將設計的美學理念融會其中,以此來作為的我們衡量產品設計的美學量化綜合指標及評價內容。
二、設計美學模糊評價標準的具體闡述及數學模型的建立
產品設計發展趨勢論文
【摘要】21世紀,人類不同的需求、欲望和價值觀念,在設計領域將占有重要的位置。當前科技將以更快速度發展,產品將以更新面貌出現,人類的不同需求和價值取向的敏感性更加占據設計領域的主導地位。因此設計要立足當代,著眼未來,要有全新的思維觀念和前衛意識及豐富的知識,進一步了解產品設計的發展趨勢,才能創造出新時代藝術與科技相統一的嶄新產品。
【關鍵詞】產品設計;發展趨勢;綠色;個性
產品設計未來發展是一種完全依據新思路的創造性的設計,這種未來型設計也許不能為當代人們所接受,但它是人們對今后生活的美的憧憬,是未來社會圖景和人們新生活形態的設計。因此,這需要不斷的探索未知,不斷地尋找新的設計理念和新的設計語言,不斷地了解設計的發展趨勢,才能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而不斷完善自己。
一、計算機輔助產品設計的發展
計算機輔助產品設計,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柱的信息時代的產物。與以往產品設計相比,計算機輔助產品設計在設計方法、設計過程、設計質量和效率等各方面都發生了質的變化,把產品的創新性、外觀造型、人機工程等設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創新是產品設計的根本,計算機輔助產品設計在產品開發創新性上表現出極佳的優越性和便利性。一個新產品可以有多個切入點進行創新,如功能、結構、原理、形狀、人機、色彩、材質、工藝等,而這些創新切入點均可以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進行預演、模擬和優化,使產品創新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準確、有效地得以實現。比如在計算機輔助產品造型方面,使實體模型向產品模型轉化成為可能;在人機界面方面,由于計算機技術尤其是多媒體、虛擬現實等技術的發展,使產品人機交互界面的設計有了全新的突破。常用產品設計軟件有:3DMAX、Pro/Engineer等。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計算機輔助產品設計將會使人們對設計過程有更深的認識,對設計思維的模擬也將達到一個新境界。它將使產品創新設計手段更為先進、有效,人機交互方式更加自然、人性。
軍用品設計課程教學方式探究
一、基礎軍用品設計的課程現狀分析
工業設計專業在我國高等教育序列中至今已經出現60年了,在這期間專業建立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及贊揚。但隨著社會及科技的發展,工業設計專業內涉及到的知識面也越來越寬,很多高校也開始隨著社會及企業需求人才的類型來適時調整與增加授課內容了。現階段為滿足一些有生產資質的軍工企業的生產要求及社會軍用品發燒友和野外探險者對軍工產品的需求,很多高校工業設計專業在專題設計課程類中加入了“基礎軍用品設計”這項4~6個學時的課程教學內容了。我國的國情和發展方向是區別于美國、俄羅斯以及歐盟一些國家的,在對基礎軍用品的設計教學上,一直沒有統一的綱領出臺,一些高校也都是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同志關于國防與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按照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適應我國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和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為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保衛者服務。這條大的方針為依據來對工業設計專業中可能出現的“基礎軍用品設計”課程來進行小課時教學的。由于我國一直未制定關于開放國防產品科研生產的相關法律法規,促使現今在絕大多數大學工業設計的專業內任教的高校教師對“基礎軍用品設計”的課程也很陌生,這也一方面導致了很多高校的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的學生,對基礎軍用品的設計聞所未聞,另一方面也不便于隨時隨地、迅速高效地動員民營企業來參與軍品的生產,保證戰時的需要。目前來看我國民間軍工用品市場中可從事規格型制式產品和基礎軍用品設計的設計師,大多來源于受過一定工業設計基礎教育的“DIY軍用品玩家”,由于高校教學上的空白,我國的民間軍工用品設計師數量稀缺,僅僅為滿足現有的軍工用品發燒友及正規野外探險用品的市場需求,就已經顯得力所不及了。所以說,在我國高校工業設計專業中建立及設置一定小課時的“基礎軍用品設計”課程,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國防意識,為國家軍工儲備專業人才,而且可以為我國的軍工用品及野外探險用品市場的創新開拓和深化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教學形式的開拓探討
工業設計專業的專題設計課程類“基礎軍用品設計”的教學目的,是要求設計人員在從事規格型制式產品和基礎軍用品的設計過程中,按照規格型制式產品概念化設計和實際軍用產品化設計的兩條創作路線,使用不同的媒體、材料、技術及結構表現手法,以手繪或是電腦軟件繪制效果圖與結構圖的形式,介紹和說明具體的設計意圖,其中以通過傳達出的設計產品的設計信息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來作為征詢設計要求者評審的依據。現下的“基礎軍用品設計”的課程,主要是培養工業設計類專業學生,利用視覺化手段來創作設計符合軍用品特征的、產品可靠性強的,并可用于特定化場所的、藝術及實用兼備的三維空間規格化產品造型能力,用以滿足現今規格型產品市場(含軍用品市場)對此類人才的需求。“基礎軍用品設計”作為工業設計專業的一個重要學習課程,其本質也代表著我國規格型產品生產企業(含軍工企業)對未來國家經濟、軍工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要素。鑒于目前我國工業設計專業中并沒有提倡發展“基礎軍用品設計”課程,特別是在一定程度上對該方向的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積累與教學措施缺乏明顯的支持,并且現在對如何做好基礎軍用品設計課程的設置工作及課程研究工作仍顯關注不足,尤其是在對新型基礎軍工產品的設計方面,實質性的研究突破并沒有得到拓展,這一系列的原因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尖銳,進一步也導致了我國工業設計類專業在軍用產品設計上步履蹣跚的惡性循環局面。在不得不認真面對這一問題的此刻,我們急需對我國的工業設計專業進行再次審視,即使不提軍用產品,單一思考為什么世界十大探險旅游產品品牌沒有我國的企業,就能看出我國的工業設計類專業對規格化產品教學的忽視。因此,要將基礎軍用品設計融入工業設計的專業教學系統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在本質上提高工業設計專業教師素質,進而提高學生的知識面,加大他們對規格化產品設計的認識,增加自身的就業實力。1.理論環節的軍用品設計課程。“基礎軍用品設計”課程所涉及的工程技術類理論課程眾多,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課程,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論課程功底和專業課程知識積累,并通過以下課程的學習要求。(1)理工基礎課程類:高等數學一、大學物理、工業設計機械基礎、工程制圖、工程力學、設計材料與工藝、工業設計概論、工業設計史、模型工藝與制作。(2)造型基礎課程類:設計概論、素描、設計色彩、效果圖技法,產品速寫,產品表現技法、裝飾設計基礎、設計圖學、設計心理學、產品語意傳達、陰影與透視、設計表達、模型設計與制作、計算機輔助平面設計、3D軟件工業設計、產品攝影。(3)專業基礎課程類:平面、立體、色彩構成、基礎圖案、基礎設計。(4)設計管理課程類:產品開發與設計管理、產品營銷、產品展示。因此在安排“基礎軍用品設計”專題設計課程時,應以工業設計專業大學三年級的學生為主,值得授課教師注意的是,由于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對理工科知識的需求量與掌握程度與機械工程專業類的學生有所不同,在校學時分配上,也無法設置像理工科專業那樣的理論教學的內容,學生在經過大學三年的工業設計教育,所涉及到的工科理論知識大多都較為膚淺,所以“基礎軍用品設計”專題設計課程,必須針對工業設計專業學生所應掌握工程技術知識與設計學科類知識的融合情況來制定授課內容,以達到“基礎軍用品設計”專題設計課程人才培養的要求。在制定基礎軍用品設計理論授課內容時,可根據軍用品設計對工程技術知識的需求,將課程理論部分制定成,軍用產品設計基礎、軍用產品設計工程基礎和軍用產品設計材料基礎三個授課重點,并以設計效果圖與設計結構制圖為授課主線,運用現有各國軍工用品的實例將理論知識融入其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擺脫原有相對枯燥乏味的單一理論教學授課模式。以實際各國軍工用品現實案例分析作為教學的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在授課中始終貫穿與突出理論重點并延伸創作設計的主線,將深奧的軍工技術知識融入設計實例當中,變抽象的理論為具象的設計產品的再現,并輔助以大量優秀的國內外軍工用品的設計方案,深入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從本質上提升他們分析問題、評價產品及實踐創作的能力。借助現代PPT教學手段編排合理的課程教案,打破傳統的板書授課方式進一步豐富教學方法,給學生一個可視化的、直觀的空間實體來展示教學內容,使學生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達到深入細致化、內容具象化。若借助計算機軟件技術,如3DMAX、犀牛等制圖軟件來進行現場建模和虛擬產品創作來強化教學內容的可視性、可傳性和可用性,將更為有效地達到“基礎軍用品設計”專題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以產品實例為依托,強調學生的對理論授課內容的實際掌握及應用,使學生通過理論課的學習明白,規格型制式產品和軍用產品設計是以社會實際需求為基礎,最終實現產品的工業化量產為目的的,杜絕天馬行空的臆造。授課中應加強老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合理把握與充分調動學生的實踐意識和自我動手能力,根據不同種類的軍工用品來制定不同的課外設計作業,要求學生從材料的選擇、結構的設計、加工工藝的制定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思考與實踐。同時,應提醒學生注意與以往學習的各門課程的知識應用及配合,實現學生對軍工產品設計的知識了解、掌握及其實際設計中的運用,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2.實踐環節的軍用品設計內容。“基礎軍用品設計”課程作為工業設計專業中一項特殊的授課內容,其教學核心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規格型產品設計的方法和在設計過程中應該考慮到的屬于創作產品各方面的知識,并根據自身能力將所學的方法與以往積累的知識經驗有機地交叉結合在一起的重要實踐性任務,使學生明白“基礎軍用品設計”課程的開設,主要目的在于為規格型產品及軍工產品的設計服務。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打破以往的傳統授課的模式,對學生施行分組團隊合作創作的模式,鼓勵學生相互討論、互相學習,在教材選用上重點以工業設計案例類書籍、工科器械結構制圖類書籍為主要應用教材,以方便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歸納與吸收。合理從教材選用、實踐體驗和課程作業方式三方面,圍繞規格型產品和軍用品的設計相關內容,展開新的授課探索。在授課中所圍繞的規格型制式民品與軍工用品的產品設計研發要求有:(1)規格型制式民品與軍工用品的設計開發,要嚴格按照ISO9001的標準認證為產品設計研發的前提。(2)規格型制式民品與軍工用品的設計開發一般遵循如下階段:項目論證、方案討論、設計圖討論、新產品論證四個階段。在授課中規格型制式民品與軍工用品的設計開發步驟如下:(1)從零開始進行市場調查,要求學生首先要了解所設計產品的現有各項狀況,從而找到所需解決突破的問題進行分析,深入研究探討所要使用的技術,擬定策略。(2)產品創意步驟,此階段工作的核心是創意,要求學生將前一階段調查所得的信息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提出具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制作具體的設計圖紙,選定材料,確定生產工藝和技術結構。(3)產品定義步驟,需要教師或產品需求方對其創意的可行性加以論證,并通過優化,協調該產品在外觀、顏色、細節、特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復雜關系,從而使該創意更具可操作性,并進行3D設計,色樣搭配,完成外觀模型以及概念設計原型的軟件制作。(4)模擬產品實施步驟,在此階段產品設計方案已確定,接下來討論并制定出詳細的生產計劃書。提交最終的設計樣本,確定生產中所需的規格和技術,測算材料和制造成本,制定生產方案。(5)模擬投產前期準備,進行正式投產前準備工作,包括模具制作,設備安裝,生產計劃的制定,設計標簽及包裝物。協調人員及設備管理,制定裝配說明,訂立質量標準,進行用戶使用檢測,制定產品營銷方案。如授課高校當地有相關野外探險旅游產品類企業,可根據生產企業要求獲取實際產品設計訂單,將訂單內容融入課堂授課與課后作業中,如課時允許可組織學生對企業進行實際考察參觀,體現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式工業設計教學理念,充分達到實踐教學的意義。
三、結束語
允許和鼓勵高校參與進基礎軍用品設計與科研開發的環節中,有利于培養和挖掘我國國防的后備人才,提高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就參與軍工用品設計中的綜合能力和潛力,并積累相關產品開發與生產的經驗,便于隨時隨地、迅速高效地投入進軍工用品的生產中去,保證戰時需要。再一個軍用技術可轉到民用,民用技術也可轉到軍用。這種軍民互動的創新體科研系,不難推測出將是新時期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方向之一。允許和鼓勵高校工業設計專業參與軍工用品的設計生產,是我國“寓軍于民”創新機制的重要內容,有利于不斷改善軍、民兩用工業基礎間的融合度,從而擴大和增強國防科技工業基礎,使我國的國防供給能力有更大的彈性,可以解決平時和戰時的供求矛盾,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未來國防建設需求。在另一個角度去分析,高校工業設計專業對“基礎軍用品設計”課程的重視,僅僅就國內的規格型旅游探險產品的未來發展層面來講,就是一種扭轉現狀的推動器。
人工智能技術在照明產品設計的運用
摘要:本文通過了解人工智能技術和現有的照明產品智能化的發展趨勢,發現人工智能技術在照明產品設計中的應用遍布生活各處,不僅有利于節約能源,促進人們合理用電,還給消費者、企業、社會帶等來的良好效用。并且充分滿足消費者對于產品使用和生活的需求以及未來發展前景,為產品設計開發提供新的設計方向。
關鍵詞:人工智能技術;設計應用;照明產品設計
近年來,計算機科學技術始終時時地向前發展,現代產品設計中也逐漸運用到了人工智能技術,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產品設計的效率化和專業化。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上升,而照明產品充斥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其質量也是加強人們生活品質所必不可少的。照明產品從滿足基本的功能逐步發展為智能化的多功能產品,智能化的設計將為照明產品提供更好的發展思路。智能化照明產品設計不僅把人工智能領域中的研究成果使用在設計中,而且也同樣擴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領域。
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設計
(1)人工智能技術概述。人工智能技術其實就是模擬人思考問題的過程,使組成計算機的程序形成人腦思維模式。人工智能的研究目的是使自動機器或智能機器借鑒和效仿人類的智能行為,但人工智能無法預測在其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以及最終結果。(2)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伴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經歷了初期發展、形成發展、全面快速發展三個階段,其內容也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專家系統擺脫了人工智能理論化的困境,過渡到了實際應用,這是其發展史上十分重大的一次轉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專家系統的不完善和局限性逐漸展露出來。所以近幾年,人工智能技術與生活領域的緊密結合成為了研究熱點,也極大地支持了產品設計的開發。從整個發展過程來看,在人類活動的許多方面中,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應用,并且在某些領域已經取得顯著的進展,比如工業設備、生活家居產品等。(3)人工智能技術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產品設計跟人工智能有什么必要的聯系嗎?首先人工智能是建立了一個平臺,這個平臺會把決策最優化,把各種類型的解決辦法匯合到一起,彼此驗證并且實現信息共享。而產品設計在進行設計時也需要考慮產品的外觀、功能、經濟性、宜人性及市場銷售等各種因素,而在此過程中對領域知識的獲取和組織是至關重要的。
二、照明產品設計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