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為本設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6 09:59:00
導語:民為本設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設計的發展歷程中尋找設計的服務對象“人民”,從而分析以“民”為本的設計特征,分析設計以“民”為本的發展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時代背景和生產力。
“應該講我們是沒法(憑空)創造所謂的現代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我們只能在文化文明這條延長線上繼續完成著我們人類應該走的路。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人能超越,也沒有人能把自己放在這個時代之外來看待這個時代。”1——黑川雅之(日)
1原始社會的平民設計
追溯設計的起源,我們通常會想到從遠古先民日常生活所用的石器、木器、陶器中尋找。設計是人的活動,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設計產生于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對石器的有意識、有目的的加工制作2”。可以說,只要打上人類思想烙印的東西都是設計過的。
原始社會中,人們集體勞作,共同享受勞動成果,設計器物也是共用的。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設計能力更多地體現在人的手工制作能力。原始社會的設計是屬于社會大多數人的設計,是大眾化的、平民化的。
2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平民設計
階級社會中,社會的話語權掌握在少數統治者手里,他們享有一切社會活動的優先權。階級社會的設計行為主要是為宮廷權貴、上層階級服務的,先滿足了少數人的需求之后,才是人民大眾的。一方面是由于生產力低,人們生活水平不高,只有在滿足第一需求“生存”的情況下,才可能有精神方面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統治階級掌握社會的權力財富,在不斷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更多的是追求享樂、炫耀等精神需求。統治者錦衣玉食大修宮殿使得設計行為得以完成實現,統治階級是當時的設計對象,所以等級社會的設計是為少數人服務的,體現統治階級的利益,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是不平等的設計,非平民的設計。
在中國歷史上從殷周時期就存在民為邦本的治國思想,但這些只是為了興國即維護統治秩序,“并不是給民以人格尊嚴和監督統治者政治的權利”3,并不是讓民眾享有設計服務的權利。“重民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4”。“哲學意義上的美學、政治意義上的傳播和實用意義上的設計是等價的5”。
“古往今來的經典建筑、家具、平面設計、服裝等等,其實都不是大眾享有的,而是為權貴的。現代主義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要改變設計為權貴的這種數千年的歷史,而是企圖讓設計為大眾服務6”。
工業革命以前,“18世紀的設計活動主要是基于手工業為中心的活動,并且設計者和制作者往往是同一人,并沒有精細的職業分工。而設計服務的對象,也僅僅是權貴和上層貴族階級,對于平民大眾并沒有設計可言7”。
3工業革命以后的平民設計
著名的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理論指導人約翰·拉斯金(John·Ruskin)認為:“藝術家已經脫離了日常生活,只是沉醉在古希臘和意大利的迷夢之中,這種只能被少數人理解,為少數人感動,而不能讓人民大眾了解的藝術有什么用呢?真正的藝術必須是為人民創作的,如果作者和使用者對某件作品不能有共鳴,并且都喜歡它,那么這件作品即使是天上的神品也罷,實質上只是一件十分無聊的東西8”。
在工業革命時期,由于蒸汽機的發明,動力問題得到解決,各種發明創造層出不窮。人們渴望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這些是以各種物質條件為基礎的,同時也就擴大了對各種新事物的需要。為了滿足這種需要,在當時條件下,只有大規模的批量生產,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拉斯金所主張的“設計要為人民大眾”。
由此看來,這應該是最早的設計以“民”為本的觀點,也最早回答了“設計為誰服務”這個問題。“作為最早期的社會主義者,拉斯金的設計理論具有強烈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色彩。他強調設計的民主特性,強調設計為大眾服務,反對精英主義設計。他說:以往的美術都被貴族的利己主義所控制,其范圍從來沒有擴大過,從來不去使群眾得到快樂,去利于他們。與其生產豪華的產品,倒不如做些實實在在的產品為好9”。
眾所周知,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在建成紅屋后,自己動手設計了墻紙、地毯、餐具、燈具、家具等家居用品到室內,風格統一,引起設計界廣泛的興趣與稱頌,使他感到“社會上對于好的設計、為大眾的設計的廣泛需求,他希望能夠為大眾提供設計服務,為社會提供真正的好的設計,改變設計中流行的矯揉造作方式,反對維多利亞風格的壟斷,也抵御來勢洶洶的工業化風格10”。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工藝美術運動卻充滿了矛盾,主張“設計要為人民大眾”,又反對標準化、批量化生產;主張“藝術要與技術相結合”、“與工業相結合”,又強調手工技術和手工業;主張“美術家要從事產品設計”,又反對“純藝術”。拉斯金、莫里斯所倡導的“工藝美術運動”的最可貴之處是在設計理念上的一些新的觀點——“設計要為人民大眾”、“設計要與工業結合”、“美術要與技術結合”、“美術家要參與設計”、“師從自然”、“反對純藝術”等。工藝美術運動處在農業文明時期與工業文明時期的過渡階段,在設計理念上是屬于工業文明時期的,在設計實踐上是屬于農業文明時期的。也就是在理念上是本著為“民”設計,然而實踐卻是相反的。
4當代的平民設計
“如果說手工制作是農業文明時期的設計行為,那么現代設計才是工業文明時期的設計行為。”11
既然工業文明是設計以“民”為本的歷史前提,那么由此可以判斷現代設計就是以“民”為本的真正的設計實踐。那么現代設計史就應該是一部“以‘民’為本的設計史”?
從20世紀開始,進入現代主義設計階段,它是從建筑設計上發展起來的,“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設計的民主主義傾向和社會主義傾向;技術上的進步,特別是新材料——鋼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鋼材的運用;新的形式——反對任何裝飾的簡單幾何形狀,以及功能主義傾向,從而把幾千年以來的設計為權貴服務的立場和原則打破了,也把幾千年以來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磚瓦的傳統打破了12”。
勒·柯布西耶編著的《走向新建筑》是現代建筑史上一部宣言式的革命著作,是典型的現代主義觀點。“我們想到了房子里的居民和城市里的群眾”13,還提出“必須樹立大批生產的精神面貌,建造大批生產的住宅的精神面貌,住進大批生產的住宅的精神面貌,喜愛大批生產的住宅的精神面貌14”。他提出了這樣一種咄咄逼人、高度理性的設計觀念,同時也創造了很多成功的作品。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后的重建以及工業文明的洗禮,原有社會結構瓦解,階層的概念取代了階級的概念。“平等、尊重、和平、寬容、清雅樸素和自然的價值觀深入社會各個階層”15,平民化的概念逐步影響社會的各個方面,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
設計界出現了另外一種力量,他們認為“現代主義使用的方法太有限了,以致無法設計,它對機械的崇拜壓制了人類思想的創造發明力。同時它忽略了給予物體個人的感情和復雜意義,認為只有一種設計方法是對的和適當的,這種觀念無疑是錯誤的16”。現代設計在設計實踐上實現了以“民”為本,卻忽略了大眾的審美。
“1952年底,在倫敦的當代藝術學院(InstituteofContemporaryArt),一群年輕的畫家、雕塑家、建筑師和評論家成立了一個‘獨立團體’(IndependentGroup)。他們圍繞大眾文化(如電影、小說、廣告機器之美)進行探討,其中一個議題就是如何把大眾文化引入美學領域中來。他們開始關注周圍的生活和事物,在創作的作品中也漸漸開始形成日后波普藝術和設計的許多語匯和傾向17”。他們主張“設計價值可以不必普遍化,應該合理地少注重些功能,多注重消費者的愿望和需求18”。“漢密爾頓給波普下的定義是:通俗的(為廣大觀眾設計的)、短暫的(短期方案)、易忘的(可消費的)、低廉的、大量生產的、年輕的(對象是青年)、機智詼諧的、性感的、詭秘狡詐的、有刺激性的和冒險性的、大企業式的19”。
波普設計的審美觀是迎合大眾的,設計作品也是屬于大眾消費層次的,那么波普設計是否真正實現了平民設計?然而波普設計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它是瞬時的,可消費的,年輕的,是短暫的以“民”為本的設計,是部分的以“民”為本的設計,是不全面的以“民”為本的設計。
后現代主義始于20世紀40年代,從70年代開始成為主要力量。后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一樣不僅僅是設計的觀點,是屬于意識形態的范疇。它的影響比現代主義更大,存在于各個領域,建筑、科學、批評理論、哲學和文學等。
在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Papanek)出版了《為真實世界而設計》(Designfortherealworld)。“該書集中探討了設計師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強調設計師的社會及理論價值。巴巴納克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在包裝和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20”。然而“就像無法改變某種社會意識形態一樣,社會的貧富、人類的戰爭與和平同樣是設計師無力改變的,那么我們有能力做些什么呢21”?
“亞洲經濟的快速增長,少數人短期致富,成為社會廣為羨慕和追求的‘新型貴族’,以至于將這種‘新貴族’意識播撒至幾乎所有的領域”22。“盲目的追求豪華與高檔并走向奢侈誤導了大眾的價值觀,逐漸遠離真實的生活而進入誤區23”。早在70年代,“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對產品設計規范性的指導建議就提到了‘反對過度的奢華,與對產品外在的盲目追求,同時主張考慮對環境生態的保護’,但直到今天,在全球各個角落,無不將能買得起用得起大眾所無法承受的商品當作是一種自身地位與高貴的顯示,而平民階層也刻意地模仿著這種近似扭曲的消費心理24”。
從原始社會時期樸實的平民設計,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非平民的設計,工藝美術運動的設計理念平民化,現代主義的設計實踐平民化,以及波普設計的審美取向平民化,到現在后現代主義的各種設計趨勢,人性化設計、綠色設計、非物質設計、設計的可持續發展等等,都是或多或少與設計以“民”為本有一定的聯系。設計以“民”為本一直都存在著,但卻很少被真正提到一個理論高度,更沒有被當作某個時代的設計趨勢或風格而推廣開。
參考文獻
1.《設計學概論》尹定邦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1
2.《工業設計史》何人可主編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8
3.《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4.《情趣的設計世界——張劍產品設計作品選》張劍福建美術出版社2005.7
5.《新平民化意識——一種新的人居環境設計觀》陳六汀《裝飾》1999NO.3
6.《設計學概論》尹定邦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1
7.《現代十大設計理念波普設計》張承志編著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8
注釋:
1《思想的設計》吳晨榮著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次版11頁
2《設計學概論》尹定邦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168頁
3《中國文化導論》李宗桂編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12358頁
4《中國文化導論》李宗桂編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12358頁
5《黑格曼與他的學生們Students&FonsHickman》何見平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98頁
6《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46頁
7《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47頁
8《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53頁
9《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54頁
10《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55頁
11《設計之思》王晏飛
12《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108頁
13《走向新建筑》【法】勒·柯布西埃編著陳志華譯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6頁
14《走向新建筑》【法】勒·柯布西埃編著陳志華譯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56頁
15《新平民化意識--一種新的人居環境設計觀》陳六汀《裝飾》1999NO.3
16《設計學概論》尹定邦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1142頁
17《現代十大設計理念波普設計》張承志編著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83頁
18《設計學概論》尹定邦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1150頁
19《現代十大設計理念波普設計》張承志編著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87頁
20《工業設計史》何人可主編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8204頁
21《情趣的設計世界--張劍產品設計作品選》張劍福建美術出版社2005.731頁
22《新平民化意識--一種新的人居環境設計觀》陳六汀《裝飾》1999NO.3
23《新平民化意識--一種新的人居環境設計觀》陳六汀《裝飾》1999NO.3
24《情趣的設計世界--張劍產品設計作品選》張劍福建美術出版社2005.731頁
- 上一篇:人乳頭瘤病毒E6E7基因重組腺病毒構建論文
- 下一篇:教育局目標完成情況考核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