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護理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3 13:04: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寶寶護理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寶寶護理培訓

探究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監管難題以及決策

我院1996年經省級評估認定為“愛嬰醫院”。母嬰同室的建立,新生兒護理工作的模式已從過去長期實行母嬰分離封閉式的集體護理轉變為有家屬和產婦直接參與的開放式護理。

護理管理難點

產婦及家屬缺乏新生兒護理的基本知識:主要因為受多年舊傳統觀念的影響;母親睡覺時有摟抱嬰兒同睡的習摜;產婦及家屬缺乏或不重視有關新生兒護理的基本常識。

產婦及家屬不了解醫院對新生兒的管理制度:2003年曾有2例家屬在住院期間自行將嬰兒手圈取下,被及時發現;存在換錯嬰兒的安全隱患;醫院實行開放式管理,病區有多個通道,母嬰同室,存在嬰兒被盜走的安全隱患;實行母嬰同室后,致使部分護士思想麻痹,認為有父母的照看而忽略了對新生兒的細致觀察,不能及時發現新生兒疾病,存在延誤病情的風險。

管理對策

制定護理管理制度,規范護理行為:①病區設置與監控;②制定母嬰暫時分離的管理制度;③嚴格的新生兒查對制度;④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⑤新生兒出院制度。

查看全文

兒科護理情景教學應用研究

由美國護理理論家Roy提出,該模式深入探討了人的適應機制、適應方式和適應過程。護理的目的就是促進人的適應性發展和提高人的適應性,從而提高人的健康水平[1]。自Roy適應模式提出以來,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護理管理、護理研究等各領域[2-3]。在護理教育中主要應用于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及護士培訓,但是在具體某門課程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比較少[4-5],有研究將案例教學與情景模擬教學融合于內科教學中[6-7],取得一定成效。本研究借鑒其經驗以Roy適應理論為指導,結合兒科護理課程特點,使專業理論與臨床護理工作任務、工作過程相結合,從而有效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以便護生進入實習后能快速適應臨床工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在我校就讀的2015級538名三年制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整群的方法抽取普通專科護理3個班共267名學生為實驗組,以Roy適應理論為理論基礎,在任務引領下進行兒科護理情景教學;選取另外3個平行班共271名學生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智力發育、入學成績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1.2研究方法。1.2.1教學方法。兩組學生的任課教師為同一團隊,經過培訓,課前共同備課,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對照組學生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按照教學大綱擬定教學計劃,上課時教師講解教學內容,課后布置作業,每個系統學習結束進行綜合能力考核,學期結束進行滿意度調查。實驗組以Roy適應模式開展教學活動:第一步,組織我校講授兒科護理經驗豐富的4位教師成立一個教學團隊,圍繞“上課有哪些優勢和不足”“教學過程主要出現哪些問題”等進行討論,明確目前傳統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以及授課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找出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找到恰當的教學改革方法提供依據。第三步,組織教學團隊共同討論并最終確定每一個模塊的具體授課方法。具體為:(1)課前準備:以病例為主線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選取典型的臨床病例情景,貫穿患者入院、住院和出院3個時間點設計問題。授課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8~10人,且每組的優、中、差學生均衡配置,使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選擇其中1人為小組長負責組織學習和討論。(2)授課過程:以每個系統中常見疾病的學習為基礎設計情景,采用病例情景展示—小組匯報—集中講授—討論總結四段式教學方法。(3)課后復習:利用微信平臺進行練習和知識梳理。現以營養障礙性疾病患兒的護理這一模塊為例,具體教學方法如下:(1)課前預習:精心設計1個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設置情景教學。如4個月寶寶,冬季出生,奶粉喂養。近日媽媽發現寶寶睡覺時多汗,常常突然驚醒、哭鬧不止,難以安撫。根據情景案例向學生提問:寶寶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癥狀?寶寶需要做哪些檢查?如果寶寶沒有及時治療接下來可能會出現什么癥狀?將案例和問題提前一周通過微信公眾號發給各小組學生,要求組員針對營養障礙性疾病共同預習、查閱資料,由小組長組織小組內討論。(2)課堂學習:組織學生情景模擬病例[8],然后每組推選一名學生代表本小組就案例中的問題以PPT或板書的形式匯報,匯報時可提出預習中遇到但不能解決的問題,總時間不超過15分鐘。針對各小組的疑難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總結,最后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發言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進行比較,對一些共性問題和爭議大的疑難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同時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做出必要的補充;分析該疾病的護理情況,最后總結歸納本次課的重點、難點,使知識系統化。(3)課后復習:將本節知識點思維導圖、相關練習題與操作視頻發送到微信公眾平臺,便于學生課后復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第四步,執行第三步制訂好的教學計劃,并根據實際授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隨時調整教學方法。1.2.2評價方法。(1)教學效果評價:教學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考核,理論知識考核由教研室統一命題。實踐能力考核標準由教研室統一制定,由教研室2名教師和附屬醫院1名教師共同打分,取3位教師平均分為最終成績。(2)實驗組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借鑒李少華等[9-10]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對實驗組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問卷主要包括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協調合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臨床思維能力7個方面。發出問卷267份,均有效收回。1.2.3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兩組學生綜合能力考核情況比較(見表1)2.2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見表2)

3討論

查看全文

孕婦學校改進下的學校教學論文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3年3月-2013年8月,自愿參加孕婦學校的孕婦60人,隨機分為常規班和實驗班。兩組孕婦在年齡、文化程度、家庭結構、經濟水平等方面比較,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班:大課教學是孕婦學校的基本教學形式,以固定的教材內容,以老師講為主,播放錄像為輔的單方面的方式進行。主要存在問題:教學方式單一固定、實踐性不強、教學設備簡單、孕婦的到課率低,有資料顯示[2]準媽媽對于規范性教育方式難以產生興趣,孕婦上課率僅為60.6%,到課孕婦對于教學條件及教學方法不滿意達80%以上。

1.2.2實驗班:采用大課班與互動式小班相結合的方式,將大課基礎知識與個性化需求結合起來,所有課程循環進行,孕婦可根據自己的時間選擇。學校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裝飾溫馨、淡雅,座位放置隨意、舒適,便于孕婦和老師進行情感和信息的交流。孕婦訓練物品有:健身球、墊子、減痛移動車、嬰兒浴盆、寶寶模型等等物品,每位孕媽媽都參與實踐訓練。設計課程的內容,主要有孕前準備、孕婦的營養指導、產前準備、模擬分娩過程、母乳喂養、產后康復、嬰兒喂養、新生兒智能訓練等課程,并進行有氧操、減痛呼吸法、盆底肌肉的訓練。每節課先進行理論授課,然后實行技能訓練,人人掌握基礎知識后,還能學會各種技能。同時學校會定期舉辦各項活動,要求準爸爸必須參加,通過寓教于樂,來鞏固孕婦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另外還將授課老師的電話留給孕婦,孕婦在孕育、產褥期及新生兒護理過程中遇見問題,可隨時提供電話咨詢指導,來培養和樹立孕婦的自信心,使孕媽媽順利平安的度過孕產期。

查看全文

孕婦學校情景模擬教學模式研究

1情景模擬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

考慮到孕婦易于疲勞,對參加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積極性不高,我們的情景模擬主要由醫護人員完成,孕婦觀看學習,由一名醫師在虛擬環境下向孕婦講解相關知識。由于科室師資力量有限,教學活動更加注重孕婦的個性化需求,重點突出了孕婦最感興趣的分娩過程及新生兒的護理和喂養兩個方面[2]。

1.1模擬分娩過程的情景教學

“十月懷胎好過,一朝分娩難熬”。醫護人員在產室模擬整個生產過程,向孕婦直觀地展示分娩的情景。孕婦通過虛擬場景,親身感受分娩的過程,了解到在分娩過程中要合理利用體力,不要過度透支,同時要認真聆聽醫護人員的指令。運用模擬情景進行拉瑪澤分娩法訓練,讓孕婦熟練掌握分娩技巧及減輕產痛的方法。其訓練重點集中在通過特定的呼吸模式來減輕產痛。由醫護人員扮演孕婦,用骨盆和胎兒模型展示分娩的動態變化過程,讓孕婦知曉當胎頭娩出2/3時,為避免沖力太大造成會陰部撕裂傷,由閉氣用力運動及時轉為哈氣運動。產床上的真實呈現可以讓孕婦記憶深刻,回家后堅持練習至分娩前期,為分娩做好了心理和分娩技巧準備[3]。孕婦通過模擬分娩情景的教學活動,能更充分地了解分娩的過程,減輕對分娩過程的未知恐懼心理和孕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焦慮心態[4]。通過專家的講解和現場的觀看,讓孕婦了解剖宮產的孩子未經產道擠壓,有1/3的肺液不能排出,而且嬰兒由于皮膚末梢神經沒有得到刺激,神經、感覺系統的發育也不好,整個身體的協調機能不佳。通過模擬分娩情景的教育,讓孕婦親身感受到自然分娩相對剖宮產的優勢。準爸爸最好也能參與到模擬分娩的培訓活動中來,了解在分娩疼痛下孕婦的歇斯底里,為在分娩過程中給孕婦信心、鼓勵、容忍做好準備。

1.2新生兒的護理和喂養

孕婦在分娩過后,最關心的莫過于小寶寶的健康,很多孕婦不了解新生兒的護理和喂養方法,因此,孕婦學校根據孕婦的實際需要,開展模擬新生兒護理和喂養的活動。

查看全文

水療新生兒保證健康的護理論文

【關鍵詞】新生兒;正常足月;水療;護理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嬰幼兒的健康保健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健康聰明從零歲開始,我們的護理模式和目標也不斷地向關愛和人性化發展。嬰兒水療是指在特定水質(仿羊水)、水溫和專業醫療設備及醫護人員指導下,讓寶寶在仿羊水中自主的安全運動。目前研究認為,嬰兒水療有促進嬰兒生長發育,增強嬰兒免疫力和應激力,增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減少嬰兒的哭鬧,增加睡眠等作用。我院自2008年2月至今,對在我院產科正常分娩的足月產兒80例實施新生兒水療及撫觸療法,現將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80例均為我院產科分娩的足月正常出生的足月正常產嬰兒,胎齡均為37~40周,體重2500~4000g,出生1minApgar評分均為10分,無窒息史,無存在高膽紅素血癥的高危因素、無新生兒溶血癥、紅細胞增多癥及各種感染等。

均實行母嬰同室,母乳喂養,按需哺乳。母親無合并其他疾病,營養好,乳汁分泌充足,新生兒能吃到足夠的母乳。

1.2實施方法按四川省生殖協會印發的“新生兒水療保健培訓講義”及相關文獻介紹的新生兒水療操作要求進行水療配合撫觸[1]:于新生兒出生后24h給予每天1次15~20min的水療。設定室溫28℃,水溫39℃~40℃,水深以新生兒足底不能觸及為準。選擇合格的專為嬰幼兒設計生產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并加入模擬母體羊水性質的溶質,起到平衡滲透壓,營養新生兒皮膚,保持皮膚pH值的穩定及消毒作用。水療時,常規為新生兒臍帶貼上防水臍貼,以防感染。水療后,由專業護理人員為新生兒進行撫觸5~10min。

查看全文

護士赴香港醫院進修學結

護士赴香港醫院進修學結

8月,我有幸來到了香港瑪麗醫院學習新生兒深切護理,由于這次學習機會非常難得,是經院方爭取了半年之多才獲取的學習機會,所以在來之前,我想我一定要認真的學習他們的先進護理理念和技術,才不枉此一行,可是來到香港以后我才發現除了學習之外,最重要的是體驗到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文化差異,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里,我深切地感受到瑪麗醫院先進的醫院管理模式、周到的職業安全防護等諸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人性化的管理

首先是良好的團隊協作,多元的護理人員梯隊。每一個病房的護理隊伍都設有病房經理、護士長、專科護士及臨床護士,大家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又互相協作,確保病房的護理質量,另外還配有機長,負責儀器常規管理、調試、保養、維修及備件的購買;健康服務助理,負責護理用品的更換和補充、保管等;病房助理,負責終末處置和外出勤雜等工作;醫療秘書,負責接待、內外聯系及醫療文件的統計、整理和保管;衛生員,負責病房衛生(要求達到一塵不染的效果)。通過人事的周密設置,各人按職責行事,使病人感到入院后即有一種安全感,一切盡在醫護人員的呵護之中。其次瑪麗醫院對每名新報到的員工均要進行《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職業安全健康》和《感染控制》課程的培訓。病房的過道都張貼著如何搬取重物及緩解疲勞的各種保健操,指導員工在工作中如何保護自己,從而防止發生意外。接觸血液、體液時,均應帶手套,小心處理針嘴及利器,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在學習的期間我們了解到瑪麗醫院對員工也進行人員素質培養,年初,由護士自己制定目標,而護士長會根據護士自己定下的目標,提供相應的學習機會,并且醫管局每月都會組織各種類型的學習班,以提高員工的素質,對于護理人員的臨床稽核,蔡經理說了一句最經典的話是,當護士出了差錯時,不是人的問題,而是制度的問題,他們會根據這件事,修改完善制度,而不是去懲罰護士,只有這樣,出了差錯才會及時上報,而不是隱瞞,才能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減少差錯事故的發生。醫院的工作緊張而繁重,院方為了減輕員工的工作壓力,開展了一系列講座,如心理輔導,如何減壓等,此外,還組織員工進行體育鍛煉,并為員工提供上網,健身,甚至包括卡拉ok在內的會所。

二、先進的設備及技術水平和優質的服務

科學有效的器械設置,是瑪麗醫院的一個較為明顯的特色。以病床為中心,床頭1m高墻壁上設有負壓吸引、氧氣、壓縮空氣和電源等嵌入式裝置。各種監護設備、中央吸引、中心供氧設備均可隨意移動,醫療器具、復蘇急救管道均標準放置在儀器架上的固定位置,使用起來得心應手。每張病床配有一套壁掛式中心監護設備,并連接于護士站的中心監護系統,可隨時監測心電圖、中心靜脈壓、有創和無創血壓、動脈壓、氧飽和度,改變任何一插件可變換監測項目。其他則根據病人的情況增設,如神經系統監護儀器、pca止痛藥物注射器、b超、胃腸道營養輸注器和動靜脈置管系統等。各科可能涉及的病種所需要的設備齊備,并隨時保持完好狀態。除此外,新生兒深切病房還有資深的醫生及護士,他們掌握著先進的醫療水平,如固爾蘇的應用,動脈血壓監測,臍動靜脈插管,picc,等等。他們曾經成功地救活過體重僅為430克的小嬰兒,他們為不滿32周的早產兒作rop,為每位嬰兒做聽力篩查以盡早檢查出嬰兒是否有先天性的失明及失聰,及早治療。他們醫院很注意人性化的服務,如使用cpap時,會剪一個護墊墊在鼻子和鼻塞之間防止部皮膚損傷和豬鼻子的發生,臉上需貼膠布時都會貼上保護膜,每個暖箱都會有一個罩布,各項治療集中進行以減少光線和各種外來刺激,有利于患兒的生長發育。對有特殊問題的嬰兒,有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是來為他們服務,對于出院后繼續康復治療的嬰兒為他們轉介到別的醫院去做治療。全院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普通病房內寬敞的游戲區域帶給孩子們一個沒有陌生感的環境;每天游戲大使的到來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樂;全職的紅十字會老師免去了學齡兒童對學業的擔心;家長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到患兒的照顧中。在nicu中,護理人員鼓勵父母親來探望寶寶,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了爸爸媽媽見不到寶寶的焦慮,更促進了新生兒與父母的親近感,體現出濃郁的家庭氛圍。在早產兒出院前,會為家長開辦早產兒出院前奏學習班,由專門的護士為家長做解釋指導工作,讓家長為早產兒洗澡、更衣、換尿布,直至家長可以勝任為止,才會放心的將早產兒交給父母。出院后的小兒兩歲之內都要進行門診隨訪,定期由專科醫生為他體檢。通過標準得體的服務方式,向患兒家長表示關心與同情,體現醫院的服務水準。把服務規范自然地融為服務意識中,應用于醫護實踐中。病房為出院病人設置了熱線咨詢電話,24h負責提供各類咨詢服務,使患者與醫院保持熱線聯系、隨時獲得醫療服務的專業指導;每個科室都備有各專業病種醫護知識的小冊子,供人們自由取用。

查看全文

妊娠分娩心理護理論文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之際,產婦對即將誕生一個可愛的小寶寶感到既興奮、幸福,又緊張、期待、焦慮,這一復雜的心理直接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很久以來,醫護人員一直在尋找一種相對滿意、安全、簡單且能普及的分娩方法和藥物。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愛母行為的倡導,打破了“分娩必痛”的傳統觀念。無痛分娩已成為現實,到目前為止,無痛分娩方法可分為2大類:非藥物無痛分娩法和藥物無痛分娩法。現對非藥物無痛分娩法中的心理護理談幾點看法。

一、妊娠期、分娩期婦女的心理變化

孕、產婦的心情特別復雜,不良的情緒可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機制進行。決定分娩的因素有產力、產道、胎兒3方面,其中產力和產道可受精神因素的影響,而產力的強弱可影響胎方位的改變。因此,精神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分娩。所以,醫護人員應該重視產婦的心理變化,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使其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順利分娩。

1.1妊娠期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孕婦對自己與胎兒關注的多,對別人要求的多,情緒易激動、焦慮不安且常伴有擔心、緊張、害怕,甚至驚恐。

1.2分娩期(1)緊張與焦慮不安:多數產婦對分娩過程不了解,或臨近預產期而無臨產征象,因而出現焦慮、不耐煩、緊張等情緒。(2)驚恐或抑郁:有的產婦受家屬或醫務人員語言傷害或不利刺激,住院分娩所造成的陌生感,與家屬分離的孤獨感等等,均可產生不安、驚恐或抑郁等情緒。

二、緊張疼痛對分娩的影響

查看全文

婦產科護理風險及干預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就診的婦產科患者500例,納入時間段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患者年齡處于21~35歲,平均(28.4±1.7)歲;其中婦科119例(23.8%)、產科381例(76.2%);發生護理風險39例,占比7.8%。1.2研究方法回顧分析產婦的一般資料、分娩方式、護理方法,總結風險事件發生原因,經護理小組討論后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要求護士長、婦產科專家審閱后提出改進意見,最終應用于臨床上。1.3婦產科護理風險預見1.3.1患者本身因素婦產科是個特殊的科室,產婦在待產過程中,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她們經常會產生一些想法。例如有的產婦對生產的期望值較高,希望能順利生出寶寶,并得到周到的產后護理,甚至對新生兒的外形、體質量等也有一些幻想。很多孕婦、家屬認為,在現代化的醫療環境中,分娩是不會有任何風險的,這導致一些產婦在待產期間不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隨意走動、飲食,甚至離開醫院,而擅自外出極有可能發生一些難以預料的情況,如遇到傷害、情緒劇烈波動等,如果因此出現胎盤早剝等問題,還必須進行急診剖宮產,如果術后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各方面必然會追究醫院的管理責任,追究醫護人員的責任,要求醫院進行賠償。也有的產婦及家屬,在看到其他產婦接受了一些特殊的護理措施后,也要求得到特殊護理,但實際上,不同產婦的實際情況不同,復雜性、危險性不同,所接受的護理方法必然也會不同。總而言之,產婦及家屬對醫院管理的不遵守,對護理措施的不配合,是引起婦產科護理風險發生的重要原因。1.3.2護理人員失職在婦產科,各類孕產婦、病患繁多,但護理人員的數量卻非常有限,再加之部分護理人員缺少風險意識、安全意識,一孕產婦本該接受的檢查卻沒有進行,導致一些潛在風險難以被及時發現,導致一些病變發生,給產婦、胎兒造成健康甚至生命威脅。一直以來,婦產科都是醫療事故發生率較低的科室,這導致部分護理人員放松了警惕性,對臨床護理的認識出現了偏差,在開展護理工作時,沒有按照最為規范、標準的要求去實施,影響了各項護理措施的實施效果,導致孕產婦、胎兒、嬰兒的健康受到了危害。此外,也有護理人員與孕產婦、家屬產生矛盾、沖突,導致護理糾紛的產生,對科室、醫院的形象都造成了惡劣的影響。1.3.3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不高部分護理人員,尤其是新護士對醫學知識的掌握不夠扎實,也缺少工作經驗,在臨床護理中容易出現一些風險。例如有的新護士對孕產婦血壓的監管不到位,對孕產婦的病情判斷不準確,導致產婦出現子癇。又比如部分助產士業務水平不高,沒有及時為需要靜脈輸注縮宮素的孕產婦輸注縮宮素,也沒有及時監測孕產婦的產程及宮縮情況,難以及時發現孕產婦存在的異常情況,有可能出現新生兒腦部缺血、缺氧進而發生腦癱。也有的助產士在使用產鉗時,互相之間的配合不夠默契,導致產婦出現裂傷。也有的護士由于缺少經驗,不能在第一時間處理一些突發情況,導致孕產婦耽誤了最佳救治時機,耽誤了治療。可以說,護理人員經驗的欠缺、技術的薄弱成為引發婦產科護理風險的一大原因。1.4護理干預措施1.4.1提高護理質量組建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責任護士、質控人員組成,檢查內容包括基礎護理、消毒隔離、文件資料、病房管理等各個方面。護士長定期評定護理工作,每月開展一次護理質量研討會,調查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投訴率、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等。應重點處理患者、家屬集中反映的問題,并分析婦產科護理風險的發生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并對整改效果進行持續追蹤。此外,近年來產科護理越來越提倡“以家庭為中心”妊娠、分娩已不僅僅371是孕產婦的個人行為,而是孕產婦及其家庭支持系統共同參與的家庭行為,在護理工作中同樣要考慮到對家庭成員提供相應的護理支持,鼓勵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妊娠、分娩的全過程,以促進產后新家族的建立與和諧發展。1.4.2完善規章制度護理風險始終存在于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從入院開始、到出院為止,要提高對各類風險因素的重視,就要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完善規章制度,規范護理流程。具體來說,1)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轉科、外出檢查制度,簡化登記操作,做好交接工作;2)在藥品的使用上,要求專人負責,并且做好補充、檢查、消毒操作;3)提倡人性化護理方案,產婦在分娩前做好飲食規劃,講解分娩流程和注意事項,加強衛生保健,告知母乳喂養的優勢,加強心理護理,產后傾聽產婦自覺感受,觀察新生兒體征,加強感染預防;出院前告知生活注意事項,給予祝福語;4)適當增加婦產科護理人員,增加護理團隊的服務能力[2]。1.4.3增強服務意識為了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需要醫院定期組織培訓,考慮到護理人員年輕化、經驗欠缺、服務意識不足的缺點,在培訓工作中邀請婦產科經驗豐富的人員作為講師,內容包括服務意識的增強、書寫質量的提升、護理技巧、行為的改變等。另外,護理人員上崗前實施統一考核,提高綜合素質。最后,應定期考核培訓效果,建立獎懲制度,督促所有護理人員不斷增強自身護理技能,改善自身服務態度。1.4.4做好醫患溝通保持和諧的醫患關系,是醫療操作的第一步,直接影響到產婦的分娩結局。為此,要求護理人員對產婦表現出關心和同情,尊重患者意愿;患者入院后介紹醫院環境、作息制度、治療方法、日常注意事項等,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減少陌生感;積極主動和產婦交流,采用護理技巧;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及時解答疑問;了解產婦的內心想法,關注身體疼痛情況,解決產婦的實際困難[3]。此外,近年來醫患關系是個非常敏感的話題,醫患糾紛也頻頻發生,對此,護理人員在處理一些問題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在孕產婦、家屬出現焦躁甚至抱怨等行為時,護理人員一定要內心解釋,切忌與孕產婦、家屬產生矛盾,如果出現難以處理的棘手問題,則應立即匯報給護士長。1.5觀測指標觀察護理期間全部婦產科患者的護理風險、護理事故發生情況,并匯總發生原因。1.6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1.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分析可知,在39例護理風險事件中,發生原因主要是服務觀念問題,占比43.6%,其次依次為護理技術問題(28.2%)、護患溝通問題(17.9%)、制度管理問題(10.2%)。結果見表1。3討論婦產科是綜合醫院的重要科室之一,由于患者人數多、病情復雜,增加了護理工作難度。在產科護理工作中,護理表1護理風險事件發生原因分析(n,%)風險發生原因n所占比例制度管理問題410.2服務觀念問題1743.6護理技術問題1128.2護患溝通問題717.9對象既包括母親也包括其胎兒與新生兒,這兩者在生理與病理變化上既相互獨立也相互影響,作為產科護理工作者在考慮護理問題與護理措施時,既要保護孕、產婦健康、安全,也要保障胎兒在宮內的正常發育以及新生兒的健康,兩者一樣重要而且息息相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風險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制度管理問題,文中占比10.2%。指的是護理管理措施缺少預見性,相關制度存在漏洞,容易引起護理風險[4]。常見的例如,查對審核、交接班執行不規范,患者病情觀察不準確等。2)服務觀念問題,文中占比43.6%。婦產科護理工作量大,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在這種條件下,容易產生懈怠心理,導致護理風險發生。常見的例如,護理人員語言生硬、存在脫崗現象、護理動作粗糙等。3)護理技術問題,文中占比28.2%。目前醫療機構中的護理人員比較年輕,缺乏工作經驗,技能水平受限,工作中對患者病情變化判斷不準,從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5]。常見的例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發生子癇,助產操作時導致會陰裂傷,藥物使用不科學等。4)護患溝通問題,文中占比17.9%。一方面醫患溝通不足,患者會產生不滿而形成醫療糾紛;另一方面在回答患者問題時,容易存在不耐煩、語言生硬的現象。文中針對以上風險因素,分別從提高護理質量、完善規章制度、增強服務意識、做好醫患溝通四個方面進行護理干預。其中,提高護理質量是減少護理風險的核心措施,通過更為完善的護理干預可以更好的掌握患者的健康狀況,促進廣大孕產婦順利分娩,繼而提高孕產婦本人及家屬的好感度。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是減少護理風險的保障,通過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孕產婦與護理人員,可以有效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保障孕產婦及護理人員的安全[6]。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糾正錯誤的服務理念,有利于促進廣大護理人員,尤其是新護士端正自身思想,以更好的態度去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其次,針對新護士護理技能不扎實的問題,我們為廣大婦產科護理人員定期提供技能培訓,從而不斷增強其護理技能水平。最后,針對婦產科人流量大,護理人員缺乏的問題,我們合理調整了排班制度,適當增加了護理人員的數量,使護理人員能夠保持更為充沛的精力,最終實現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的目標。綜上,婦產科護理服務不到位,很容易發生危險事件,不僅為患者帶來身心傷害,同時增加了護患矛盾。因此要求護理人員總結風險發生原因,實施干預措施,來改善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

作者:王芳菊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中醫院

查看全文

團隊精神在這里閃光(婦幼保健)

團隊精神在這里閃光

各位領導、姐妹們:大家好!

三月的微風,踏著款款春意和著第九十六個三八婦女節的喜慶來到了我們身邊。我帶著全體***工作者對全縣婦女姐妹們的節日問候,向大家表示真心的祝福!姐妹們節日快樂!

四季輪回,光陰如梭,回想起我們***站的發展歷程,回想起全體保健工作者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的日日夜夜,回想起迎接新生命,呵護母嬰安康的神圣職責,我思潮起伏、感慨萬千……

我站是一家以女性為主體,集保健和醫療為一體的衛生服務機構,這里的“白衣天使”大多數是女性,是醫生、護士,又是妻子、是母親、是女兒、是兒媳……雖然她們身上承擔著多重的責任,然而,他們巾幗不讓須眉,勇敢地承擔起了我縣婦幼衛生工作的重任,組成了一個團結和諧、朝氣蓬勃、富有戰斗力、競爭力和創新精神的優秀團隊,肩負起了救死扶傷、保健安康的重任,承載了國家、社會、人民的重托。她們用真情和愛心,呵護著每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維系著每一位母親的健康與安寧。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沒有人退卻,沒有人掉隊,更沒有人放棄。她們是患者的“白衣天使”,是生命和健康的“忠誠衛士”。

每當別人歡度假日時,她們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當別人在溫馨的夢鄉中暢游時,她們卻忙碌在病房、產房、護理站;當別人全家團圓、吃著年夜飯、欣賞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時,她們常常正在守護著一個新生命的降臨;當別人下班回家休息時,她們卻要急匆匆地趕去接班,為的是那服務的連續性和承諾的責任……在疾病與健康、痛苦與快樂、危急與平安、新生與死亡中經受著一次又一次的考驗與洗禮,與我們的服務對象-—全縣的婦女姐妹們,祖國的花朵小朋友們同呼吸、共命運,同快樂、同憂傷、同焦慮、同向往、同成長!

查看全文

敘事教育在護患溝通課程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敘事教育在護患溝通課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20級某一教學班122名護生為研究對象,調整護患溝通課程的理論與實訓比例為1∶1,開展以護生為主體、以敘事教育為主線的多元化教學,采用護生版杰弗遜共情量表和支持性溝通量表調查護生在課程開展前后共情能力和溝通能力的變化,并按照Colaizzi七步法對護生書寫的反思日記進行分析。結果護生的共情能力得分教學后高于教學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護生的溝通能力得分教學后高于教學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反思日記分析提煉出4個一級主題,16個二級主題。結論敘事教育能夠激發護生的情感體驗,有效提高護生的共情能力和溝通能力。

關鍵詞:敘事教育;護患溝通;共情能力;溝通能力

護理人文關懷教育的核心是培養護生以人為本,學會與他人共情,滿足他人的健康需求[1]。護生對于護理人文關懷的感知大部分來源于書本和教師,缺乏情境感。本研究在護患溝通教學中運用以護生為主體的敘事教育,創建一個合作、分享、信任的教學平臺,通過護生從自身主觀視角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敘述故事和經歷,將單純傳授教學內容轉向關注學習者的體驗和交流,借助敘事素材的教益性和感召性[2],激發護生的情感體驗,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2020級高職護生,隨機抽取一個教學大班,共122名護生,其中女生119名,男生3名,年齡17~25歲,平均年齡(19.25±0.98)歲。有實習經歷者27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