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干部作風建設的理性思考
時間:2022-11-16 10:13:00
導語:基層干部作風建設的理性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些深層次的矛盾逐步顯現,原有的計劃經濟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日益表現出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一面。干部隊伍尤其是基層干部作風中存在的問題就是這種不適應的突出體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必須首先抓住干部隊伍作風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原因,切實予以解決,努力維護改革、發展與穩定大局。
當前基層干部作風建設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不適應”:
1、工作方法不適應。一是慣于命令。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一些干部仍然習慣于過去那種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搞行政命令,沒有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和群眾的意愿,沒有按照市場規律指導工作,強行下達指標,硬性要求完成。二是方法簡單。指導經濟工作,發展主導產業,不是積極地進行服務引導,而是停留于一般號召。政策落實不到位,有的甚至作風粗暴,主觀武斷。三是急功近利。少數干部心浮氣躁,急于求成,不顧群眾的承受能力和意愿,強行要求農民發展一些短平快項目。在農村稅費收繳和計劃生育等問題上,一些部門和干部急于完成任務,不注重作政策宣傳和思想疏導工作,而是采取壓制強迫等簡單粗暴的方式,極易傷害群眾的感情。
2、工作作風不適應。官僚主義嚴重。一些鄉鎮和部門干部作風漂浮,尤其個別鄉鎮領導干部存在著“走讀現象”,下“鄉”不下“車”,“掛點”不“蹲點”,忙“會”不忙“位”。利已主義嚴重。在少數干部身上,宗旨意識在弱化,不能正確處理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說與做、立功與立德、公與私的關系,工作中不時摻進私心雜念和利已之心。有的基層領導缺乏責任意識,名利思想嚴重,對工作、對群眾漠不關心。形式主義嚴重。個別地方和干部不實實在在抓工作,慣于搞些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廣大群眾得不到實惠。會議多、應酬多、檢查評比多,難于集中精力來抓經濟、促發展。
3、知識結構不適應。一方面是“面”窄。隨著法制教育的深入普及和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廣大群眾的政策法制觀念不斷增強,對基層干部的要求比以往更多。但目前一些基層干部市場經濟知識和法律法規知識明顯不足,對全球化、信息化、WTO、新科技、新材料等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是“層”淺。一部分基層干部的農業科技知識和政策法規意識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對政策的理解和技術的掌握限于一知半解,沒有深入研究,深刻領會。有的在貫徹和執行上級政策時,甚至走了調、變了樣。再一方面是“用”難。少數干部沒有將理論和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對政策法規的理解不全面,創造性工作不強;有的在執行政策中隨意性大,面對農村一些利益糾紛不懂得運用教育、調解和法律手段進行解決。
4、精神狀態不適應。首先是“怕”。當前,一些基層干部缺乏敏銳性、原則性和自覺性,普遍存在著怕冒風險、怨天尤人的思想,“怕”字當頭,循規蹈矩,缺乏敢為人先的開創精神。其次是“懶”。一些基層干部思想上懶惰,不善于研究和思考,不思進取,無所作為。個別偏遠貧困地區和年齡偏大的干部,由于工資發放難和提拔重用希望小,甚至“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求有功,得過且過。第三是“散”。個別班子成員之間遇事不通氣、不商量、不溝通,戰斗力不強。個別地方對黨員干部疏于管理,缺乏嚴格的監督制約。
干部隊伍作風中存在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和干部思想覺悟不高,宗旨意識淡薄,沒有擺正自己的公仆位置,沒有建立起同人民群眾的血肉感情。同時,一些帶有計劃經濟痕跡的體制、機制等因素也是影響干部隊伍作風的直接原因。
(一)思想教育不扎實。近年來,在廣大干部中廣泛開展了“三講”、“四教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動,干部思想素質得到明顯提高。但干部教育工作仍然不夠扎實。一些地方在實際工作中只管用人,而不重育人;只重視發展經濟,而放松了對干部群眾的思想教育,結果造成“一手硬,一手軟”。一些單位和干部在進行政治、業務學習不深入,好做表面文章,應付差事。黨內民主生活缺少批評與自我批評,尤其很少進行深刻的思想剖析。受經費制約,基層干部很難外出學習培訓,知識更新較慢,視野不夠開闊。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跟不上形勢的需要,干部的綜合素質和工作方法就不能很好地得以改進和提高,宗旨觀念和黨性修養就不能及時地提煉和升華,必然導致思想觀念陳舊,工作墨守成規,作風漂浮。
- 上一篇:科學發展觀民營經濟新發展心得體會
- 下一篇:化學實驗內容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