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會第七次的工作報告

時間:2022-11-19 02:18:00

導語:黨代會第七次的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代會第七次的工作報告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xxxx市第六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中國共產黨xx市第七次代表大會,是在xx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海峽西岸建設大局,總結過去,謀劃未來,進一步動員全市各級黨組織、全體共產黨員和廣大干部群眾,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拼搏、乘勢而上,為實現xx的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而努力奮斗!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的五年。

2001年市第六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各項工作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宏偉藍圖和“強市富民、發展三明”的奮斗目標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動工作。市委先后十五次召開全會,就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研究制定“十一五”規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工作進行部署,團結和帶領全市共產黨員和干部群眾,抓住機遇,奮發進取,圓滿完成了市第六次黨代會確定的各項任務,開創了各項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經濟實力持續增強。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克服非典疫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嚴重自然災害和生產要素制約帶來的不利影響,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十五”計劃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開局良好。“十五”時期,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2%,經濟總量保持全省第五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居全省第四位,財政總收入五年翻了一番。項目帶動成效顯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突破500億元,超過前50年的總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3+1”產業集群效應日益顯現,一批重大工業項目竣工投產,五年來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3倍。品牌創建取得進展,實現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零的突破,一批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國家免檢產品等稱號,越來越多的特色農產品取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志使用權。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效,市縣屬企業國有資本基本完成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一批企業通過優化重組、投優靠強增強了發展活力。農村稅費改革成效突出,與改革前的2002年相比農民平均減負率達96%。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完成明晰產權和確權發證的主體改革任務,各項配套改革全面展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扎實推進,機關效能不斷提升,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產值、出口和上繳稅收五年實現翻番,商會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對外開放不斷擴大,“6.18”項目成果交易會對接成果和投資額連續四年居全省前列,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翻番,設立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成功舉辦“海峽兩岸(福建三明)林業合作暨投資貿易洽談會”等大型經貿活動,對外交往更加廣泛,三明在海內外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城鄉建設展現新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福銀高速公路三明段建成,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通車里程一躍成為全省第三,被交通部確定為全國公路運輸樞紐城市。泉三高速公路全線動工,三明機場續建工程開工,向莆鐵路重點控制性工程可望今年動工。街面電站年內可望投產發電,閩西北最大的樞紐變電項目500千伏三陽變電站動工建設。中心城市建設得到加強,市區“南拓北擴西進”、市縣一體化取得實質性進展,城市聯盟積極推進,市區企業“退二進三”、異地擴改有序開展,城市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城鎮化進程加快,縣域次中心鎮試點工作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實現良好開局,鄉村規劃、產業發展、基礎建設、環境整治、鄉風文明等方面得到加強,水利工程和農村路網工程建設成效顯著,農村公路硬化路面通村率達72.4%,農村用電實現同網同價,在全省率先完成“戶戶通電”工程和廣播電視“村村通”任務。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五年來,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年均增長8.9%和5.7%,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年均增長14.5%。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用于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城鄉居民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五年新增就業12萬人,企業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90%、96%、94.5%,城鄉貧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為民利民的舉措更加落實,扶貧開發工作全面推進,一批革命老區、少數民族鄉的通村公路、飲水工程和科技示范基地項目建成使用,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每年辦結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持續開展“下基層、訪群眾、辦實事、促發展”主題實踐活動,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輿論宣傳工作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繼續深化,再次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鞏固和保持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泰寧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并被評為中國“十佳”魅力名鎮,永安榮獲cctv2006年度中國魅力城市。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完善,產學研合作領域不斷拓展,科技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不斷增強。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化,“雙高普九”穩步推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邁向新臺階,組建了三明學院、三明職業技術學院和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永安大腔戲、泰寧梅林戲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3個縣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得到加強,衛生應急能力明顯提高。體育、新聞、廣電、社科等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基本國策得到較好落實。婦女兒童權益得到保障,老干部和老齡工作進一步加強,老年教育事業全面發展,離退休老同志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發揮出積極作用。

民主法制有序推進。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進一步落實完善。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大事項決定權、監督權和人事任免權得到充分保障,人大代表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不斷增強,政協委員履行職責的內容、形式和途徑不斷豐富。愛國統一戰線得到鞏固和發展,各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進一步發揮。對臺、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取得新進展。黨管武裝和雙擁工作繼續加強,第四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市稱號。依法治市工作扎實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三明”建設成效明顯,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

黨的建設繼續加強。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學習不斷深入,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扎實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面完成,在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等方面取得明顯實效。圓滿完成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換屆工作,一批群眾公認、實績突出、德才兼備的優秀干部走上領導崗位。黨管人才工作得到加強,人才“柔性”引進機制得到推廣。基層黨組織活力不斷增強,農村、城市、機關“三級聯創”活動不斷推進,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黨組織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國有企業黨建工作不斷加強。典型示范效應進一步發揮,涌現出鄭忠華、張仁和和林先雄等一批先進英模人物,培育了全國模范派出所白沙派出所、全國十佳人民法庭大田建設法庭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沙縣西山村黨支部、三鋼集團黨委等一批先進集體。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新的成效,風正氣順、人和業興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形成。

五年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各級黨組織、廣大共產黨員和干部群眾團結奮斗的結果,是各派、工商聯、人民團體、駐明部隊、武警官兵、離退休老同志和所有關心三明發展的國內外人士合力支持的結果,也是歷屆市委繼往開來、艱苦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中共三明市第六屆委員會,向所有為三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同志們,向所有關心支持三明各項事業發展的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來的工作實踐,我們深切地體會到:

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市委始終堅持經濟建設中心、又快又好發展、統籌協調發展和改革創新促發展“四個不動搖”,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大力倡導經濟增長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相同步,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實踐證明,只有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才能牢牢把握發展的正確方向和工作主動權,才能不斷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才能有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才能最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市委始終堅持圍繞海峽西岸建設謀劃發展,按照“六求和諧”要求推進工作,不斷探索完善符合三明實際的思路和舉措,找準在海峽西岸建設中的定位和空間,體現自身的地位和作用,走出了一條具有三明特色的發展之路。實踐證明,只有一切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站高看遠、找準定位、服務大局,敢于爭先、善于創先、不斷領先,才能更好地把中央、省委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才能充分體現地方工作的特色和創造性,才能不斷開創各項事業的新局面。

必須堅持項目帶動,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市委始終堅持把實施項目帶動作為推動全局工作的重要抓手,持續開展“抓項目、增后勁、促發展”競賽活動,把項目工作延伸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不斷健全完善激勵競爭、監督考核等工作機制,形成了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抓項目、促發展的濃厚氛圍。實踐證明,只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實施項目帶動,真正做到以項目提升優勢、以項目推動工作、以項目落實服務、以項目檢驗成效,才能不斷凝聚全市干部群眾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才能不斷獲得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持久動力。

必須堅持執政為民,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市委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惠及人民。注意妥善處理各種社會利益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高度重視社會就業和保障工作,認真解決弱勢群體和貧困地區的困難,真心實意為群眾多辦實事好事,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踐證明,只有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為改革發展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才能不斷鞏固發展風正氣順、人和業興的良好局面。

必須堅持黨要管黨,為加快發展提供堅強保證。市委始終堅持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貫穿于黨的建設各個方面,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把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要求落到實處,不斷提高廣大黨員的整體素質,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實踐證明,只要廣大黨員和干部隊伍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就一定能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不斷贏得新發展、開創新局面,就一定能把我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五年來的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但跳出三明看三明,放眼全局看三明,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還有差距,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優勢,經濟增長的速度、質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環境保護工作任務繁重,防災減災體系還需進一步加強;農民收入增長較慢,城鄉就業壓力仍然較大,部分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發展環境還有待進一步優化,制約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還未得到根本解決,一些黨員干部思想不夠解放,開拓創新意識不強;個別部門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服務意識不夠強,推諉扯皮、效率低下現象時有發生;基層和群眾對“四亂兩難”等問題還有不少反映。干部隊伍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部分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駕馭經濟工作、應對復雜局面的本領有待提高,干部隊伍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為政不廉的現象仍有發生,少數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的問題依然存在,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工作有待加強。對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清醒,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和使命意識,以應對風險的氣勢、攻堅克難的精神、謀求發展的意識、服務全局的合力,更好地引領、促進三明新一輪發展,更好地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共同開創輝煌燦爛的明天!在海峽西岸建設大局中實現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

今后五年,是三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重要時期。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發展,國際產業轉移和技術擴散的步伐加快,世界經濟增長的基本態勢不會改變,這為我們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央繼續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更為我們贏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新的作為空間。省委作出的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總體部署,為我們加快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特別是經過“十五”時期的發展,支撐三明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更為有利,隨著福銀高速的建成通車,泉三高速、永武高速、永寧高速、向莆鐵路、三明機場和水利、電力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加快實施,長期困擾我們的區位不利狀況將發生根本性變化,三明作為海峽西岸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和連接內陸地區的前沿區域的地位和作用將逐步凸顯;隨著一批重大生產性項目陸續建成投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后勁在不斷增強,我市正步入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增長期,三明的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

同志們,放眼全局、展望未來,全市共產黨員和干部群眾都有一種共同的認識和激越的心情,我們必須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時期奮勇爭先、大膽作為,必須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大局中加快崛起、實現跨越。這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這是全市268萬人民賦予我們的崇高責任!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新的征程,我們一定要拿出跨越發展的勇氣、爭創一流的決心、干事創業的激情,蓄勢而發、乘勢而上,為三明跨越發展傾注全部心智,為海峽西岸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按照省委“四四六一”的總體部署和“四個重在”的實踐要領,扎實推進“三市”發展戰略、“四地”發展定位、“兩帶一圈”發展格局、“五個對接、五個突破”發展舉措和“六求和諧”工作重點的落實,著力構建海峽西岸重要交通樞紐,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著力提升區域經濟和中心城市綜合實力,著力推進“和諧三明”建設,不斷開創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

——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實現“一個確保、兩個翻番、四個突破”。“一個確保”,確保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以上。“兩個翻番”,即到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均比2000年翻一番。“四個突破”,即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20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55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美元,力爭更快更好發展,為提前三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奠定基礎。

——發展后勁得到新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更具活力,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海峽西岸重要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進一步確立。現代化的立體交通網絡逐步形成,海峽西岸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充分展現。一批重大能源項目落地實施,保障有力的能源支撐體系逐步完善。一批代表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向、有較高科技含量的項目建設投產,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一批生態效益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項目加快建設,可持續發展能力持續增強。

——和諧社會展現新風貌。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公平正義得到維護,誠信體系更加完善,“平安三明”建設深入推進,發展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精神文明建設鞏固創新,社會管理更加完善,社會創造活力不斷增強,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進一步提高。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海峽西岸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年均增長7%和5%以上。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城鎮登記失業率不斷下降,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社會保障更加有力,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為主的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地區基礎條件得到改善。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和奮斗目標,要著力推進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三農”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深入貫徹落實同志視察福建重要講話和給永安八一村兩位農民回信精神,全面落實《三明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五年實施綱要》,以推進“五大工程”為抓手,以實施“132”計劃為重點,以“六項服務”為平臺,以為農民辦實事為突破口,努力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中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推動糧食、林業、果茶、畜禽、水產、食用菌、蔬菜、建蓮等傳統產業,優質煙葉、筍竹、肉牛肉羊等特色產業,花卉苗木、藥材等新興產業集約發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增加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比重。提高農業標準化和產業化經營水平,培育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壯大種養基地,發展行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農戶與龍頭企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較為完善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及流通體系。扎實推進農民持續增收。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著力建立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在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中增加農民務農收入,在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增加農民的經營和務工收入,在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中增加農民開發性收入,在推進科技興農、提高農民素質中增加農民持續性收入,促進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扎實推進農村公共事業建設。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大投入力度,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事業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傳播。積極發展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各項事業,加快推進農村道路、飲水、電網、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防災減災體系,開展家園清潔行動,發展沼氣等清潔能源,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扎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進一步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促進林農增收、村財增加、林業發展、林區繁榮。鞏固和發展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積極化解鄉、村兩級債務,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等方面的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探索建立金融支農新機制。完善推廣“農業155”、“村會協作”等做法和經驗,發揮“六大員”服務農村發展、服務農民增收的積極作用,形成更加健全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

(二)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產業素質。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更加重視經濟增長速度與質量效益的統一,更加重視擴大經濟規模和優化經濟結構的統一,更加重視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發展能力的統一,努力形成適合三明基礎條件、呼應海峽西岸大局的新型產業發展體系。推進工業立市。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布局,充分發揮在明的中央、省屬企業及其他大中型企業的帶動作用,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優勢產業集聚發展。繼續培育壯大冶金及壓延、機械與載重汽車、林產加工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形成工業的強勁支撐。積極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紡織、建材、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增強發展后勁和市場競爭力。大力扶持發展綠色產品、新型材料、新型電子元器件等新興產業,全面提升工業綜合實力,在海峽西岸產業布局中凸顯特色和實力。壯大商貿流通產業。以海峽西岸金屬材料制品市場等重大市場項目為重點,加快中心城市的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和市場體系建設,構建海峽西岸中部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科學謀劃市場布局,加緊改造傳統流通業,提升現有大型商貿市場的規模檔次,推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物流業發展。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建設,進一步活躍和繁榮農村市場。加快發展旅游業。進一步整合優化全市旅游資源,以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為龍頭,促進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客家旅游、鄉村旅游的聯動發展。完善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強旅游產品策劃開發,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拓展對臺旅游合作空間,打響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生態旅游勝地品牌,塑造“中國綠都”的整體旅游形象。促進增長方式轉變。按照“生態興市”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以資源節約、清潔生產、生態環保為導向,有效降低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強度,走低消耗、無污染、高科技的生態效益型發展路子,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以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為核心,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數字三明”,推動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動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和知名品牌。

(三)強化項目帶動,增強發展后勁。繼續加大項目工作力度,創新項目工作機制,增強項目工作合力,保持項目帶動的強大推力。全力突破重大項目。圍繞海峽西岸產業布局,建設一批“3+1”產業集群的重點項目,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支撐體系。圍繞構建海峽西岸重要綜合交通樞紐,推進“一縱兩橫三聯”高速公路主骨架和“三橫四縱”省級干線公路建設,實現三明機場通航,基本完成向莆鐵路三明段建設,開通沙溪內河航運,形成適度超前、功能配套、高效便捷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圍繞建設結構合理、管理科學、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體系,加快電源建設和城鄉電網改造,爭取引進lng項目,加快開發沼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支撐作用。增強招商引資實效。用好“6.18”、“9.8”等大型招商平臺,打響“林博會”經貿活動品牌,提高招商引資實效。推進與省內外四大經濟協作區的合作交流,深化與泉州市的山海對口協作。拓展與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產業對接、項目對接空間。加強與港澳臺和海內外客商的溝通聯系,千方百計在引進重大外資項目上取得突破,形成借智成勢、借梯登高、借力興業的良好局面。構筑產業集聚平臺。發揮金沙園、尼葛園和埔嶺汽車工業園的龍頭作用,推動各類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向集約化、規模化、效益化方向發展,提升園區發展的檔次水平和整體實力。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引導各類科研院所、投資主體、科技人員等參與園區建設,推動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科技轉化率和產業競爭力。

(四)推進改革開放,增添經濟社會活力。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擴大內外開放,為加快發展拓展新的空間、注入新的活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中央和省、市屬國有改制企業的結構調整、做大做強,通過聯合、重組、兼并等多種形式,推動優勢企業的強強聯合。理順國有企業產權關系,推進股權分置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行為,加強國有資產運作,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壯大非公有制經濟。繼續堅持“放心、放手、放膽、放開、放活”的方針,全力支持各個階層的群眾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形成多種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積極引導私營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支持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創建優勢品牌,壯大生產規模,提升整體素質,形成一批優勢明顯、帶動力強的領軍企業。充分發揮商會組織、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快商會經濟發展,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的規模檔次水平。推動明臺合作交流。拓展“五緣”、深化“六求”,積極參與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加強與臺灣在農林產品深加工、生物醫藥、食品加工、苗木花卉等方面的協作,主動承接臺灣機械電子等產業轉移,積極引進先進的科技成果、工藝設備、管理經驗和經營人才,實現互動合作、互利共贏。拓展開放型經濟。繼續實施外經貿追趕戰略,注重出口品牌建設,增強出口企業競爭力,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增創對外貿易優勢。推進“大通關”工程,增強陸運二類口岸服務功能,提高通關整體效率。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并舉,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國外投資辦廠和承包工程,參與國際競爭。

(五)壯大中心城市,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圍繞永安——三明——沙縣城市主軸線和高速公路沿線,優化城市發展布局,建設連接沿海、輻射內陸、聯動周邊經濟協作區的海峽西岸重要區域性中心城市,不斷增強對三明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提升中心城市形象。堅持拓展市區空間、市縣一體化和城市聯盟“三策并舉”,凸顯山水園林城市、海峽西岸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特色,提高中心城市的規劃、建設、經營、管理水平。推進市區“南拓北擴西進”,完善城市規劃布局,調動三元、梅列兩區自主開發的積極性,推動城市建成區向外圍片區發展,有效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完成沙縣撤縣設區,實現市區與沙縣整體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市建設“五個一體化”。加快市區與永安城市聯盟進程,依托205國道沿線工業園區、三明——永安工業走廊、沙溪濱河休閑旅游商貿走廊的建設,推動城市連片發展,夯實區域中心城市發展壯大的基礎。提升縣域經濟發展質量。繼續優化“兩帶一圈”發展格局,“經濟繁榮帶”的縣(市、區)要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建成省內區域性產業集聚重地、物流集散基地和區域文化中心,增強先行帶動和支撐示范作用。“產業連接帶”的縣域要加大開放開發步伐,推進資源轉化、產業升級和外引內聯,積極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的轉移,打造全市重要的產業發展基地、農產品生產和下游產品加工基地。“特色經濟圈”的縣域要充分發揮獨特的資源稟賦,因縣制宜,聯動發展,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人力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成為全市發展生態效益型經濟的重要區域。提升城鎮化整體水平。通過縣城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做大城區,通過發展園區經濟、優化生產要素做強產業,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功能做優環境,通過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景觀檔次做靚城市,使縣城成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發揮縣域次中心鎮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穩妥地做好撤鄉并鎮工作,引導農村人口向小城鎮有序流動,提高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小城鎮向經濟繁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環境優良、文明和諧、特色鮮明的目標發展。

(六)建設精神文明,繁榮社會事業。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更加注重發揚三明精神文明建設的優良傳統,不斷提高城鄉文明程度。更加注重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建設和諧文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牢共同思想基礎、營造和諧輿論環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創造良好文化條件。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發揚“開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形成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深入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深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把和諧社區、和諧家庭等和諧創建活動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突出思想教育內涵,廣泛吸引群眾參與,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推進科教強市。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依托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區域試點城市、國家級沙溪沿岸星火技術產業帶、國家級農科教結合示范區、三明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臺,加大科技投入,拓寬產學研合作領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與經濟、技術與市場的緊密結合,建設有三明特色的海峽西岸創新型城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鞏固基礎教育,加強高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加強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推動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提高全市人民科學文化素質。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建好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五支隊伍”,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營造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發展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積極穩妥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保護和開發具有三明特色的客家文化、抗戰文化、朱子文化、古文化等文化資源,繁榮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文學藝術、社會科學事業。進一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衛生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體系。大力發展體育事業,不斷提高競技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全市人民健康素質。高度重視做好婦女兒童工作,切實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做好老齡、老干部工作,充分調動關工委、計生協、老促會、老體協、老科協、退協,以及檔案、方志等方面在推動三明加快發展中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切實加強資源管理和保護,按照合理開發與節約并重的要求,做好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工作,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發展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繼續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有效控制工業污染和農村面源污染,確保城鄉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重視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改善生態質量,保障生態安全。扎實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等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七)關注民生民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盡心盡力地為群眾多辦實事好事,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積極擴大社會就業。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再就業政策,不斷完善勞動力市場、就業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和就業指導等就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在擴大就業中的積極作用,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所有制經濟,有效增加社會就業崗位。做好大中專畢業生、復退軍人、城鎮新增勞動力和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工作。改善農民工進城務工環境,加強區域勞務合作,解決部分企業用工難的問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快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提高個私經濟及其從業人員的參保水平。推進農村醫療救助制度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提高農村醫療保障水平。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研究制定進城農民工、失地農民、靈活就業、自謀職業等方面人員的參保政策。健全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重點優撫對象、“革命五老人員”生活補助標準和“五保戶”供養水平。為民多辦實事好事。加大扶貧開發力度,重視加快革命老區、蘇區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切實改善少數民族鄉村、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幫助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做好扶貧濟困工作,認真解決社會弱勢群體在醫療、就業、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困難。加快經濟適用房建設,完善廉租住房制度,逐步解決部分低收入階層群眾的住房問題。繼續實行向社會公開征集為民辦實事項目制度,每年辦結一批利民惠民實事。堅持黨員干部“結對幫困”制度,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送溫暖、獻愛心和志愿者服務活動。積極發展社會慈善和社會福利事業,形成扶貧濟困、樂于助人、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

(八)健全民主法制,推進政治文明建設。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和政治利益。切實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堅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證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充分發揮其在民主政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職責,集中精力抓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各項工作。支持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充分發揮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作用,推進政協履行職能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鞏固和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加強同各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做好對臺、僑務、民族、宗教工作。加強對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領導,支持他們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村(居)民代表大會等基層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基層民主管理水平。扎實推進依法治市。堅持依法行政,規范管理行為,提高執法水平,努力實現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運用法律手段治理的轉變。按照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的要求,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從制度上保證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動,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增強公職人員特別是黨員干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深入開展“平安三明”建設。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努力構建打、防、控一體化的長效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切實加強人民信訪工作,認真解決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鞏固提高平安創建水平,力爭進入全國平安創建先進地市行列。加大對公共安全的監管力度,完善公共安全預警和處置機制。加強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重視加強黨管武裝工作。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強化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提高民兵預備役和國防動員建設水平,切實做好人民防空工作。關心支持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廣泛開展軍民、警民共建和“雙擁”活動,不斷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

(九)服務發展大局,優化創業環境。致力于投資、創業、生活環境的根本改善,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團結和諧的氛圍謀發展、促發展。大力營造務實創新的工作環境。積極倡導埋頭苦干、不事張揚的務實作風,旗幟鮮明地支持探索、善待失誤、激勵成功,以負責任的態度保護改革者、支持創業者、鞭撻空談者,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弘揚創業精神,強化創業理念,提高全民的創業意識,充分激發各方面的創造活力。大力營造誠信開明的人文環境。廣泛開展誠信教育,推進以誠信政府、誠信企業、誠信個人為基礎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塑造開放開明的對外形象,學習借鑒發達地區先進的思想觀念、工作方式、管理體制,提高辦事效率,展現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增強三明人文環境的親和力和影響力。大力營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認真執行《行政許可法》,進一步減少審批項目、簡化審批手續、減輕企業負擔,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規范政務公開,提高為群眾、基層服務的效率和水平。進一步深化機關效能建設,完善績效評估辦法,加大對損害發展環境行為的整治力度,促進機關作風轉變。大力營造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大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查處力度,維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的機會和條件。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侵害投資者、經營者人身財產安全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保護創業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大力營造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健全社會組織,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扎實推進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提高社區管理水平,建成一批“安全文明、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的和諧社區。大力優化、美化城鄉人居環境,加大生態保護、污染治理、環境衛生等投入力度,努力為城鄉居民創造功能更加完善、環境更加優美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在科學發展的實踐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

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實現今后五年奮斗目標的根本保證。必須以深入學習貫徹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五周年暨總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動力,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把先進性要求貫穿于黨的建設各個方面,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使全市廣大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平常時期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候能站得出來、危急時刻能豁得出來;使全市黨員領導干部樹立起推動工作、清正廉潔、為民盡責的良好形象;使全市各級黨組織不斷在實踐中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發展民主政治、建設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成為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領導核心,在推進三明加快崛起的進程中體現先進性、實踐先進性、展示先進性。

(一)在思想政治建設上保持和發展先進性。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組織好《文選》的學習,不斷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聯系三明實際,緊緊圍繞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實踐和“六求和諧”工作重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堅持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使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引導全市黨員和各級領導干部進一步更新觀念,敢于爭先、創先、領先,在全社會形成敢闖敢試、敢抓敢管、敢作敢當的濃厚氛圍。堅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戰,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一思想,用海峽西岸建設的宏偉藍圖凝聚人心,用加快三明發展的奮斗目標激勵黨員干部,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保持先進性,當好“排頭兵”,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共同推進三明新一輪發展。

(二)在干部隊伍建設上保持和發展先進性。全面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落實《干部教育條例》,以增強執政意識、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不斷開創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新局面。認真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公務員法》,按照“五重五不簡單”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選人用人公正機制,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加大培養優秀年輕干部的工作力度,注意吸收選拔婦女干部和黨外干部,落實黨政領導干部職務任期、交流、任職回避制度,加大市縣機關與基層干部的交流力度,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評辦法,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看干部,以群眾公認選干部,憑正確的政績用干部,把那些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群眾信任、善于領導科學發展的優秀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大力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總攬全局的能力,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成為政治堅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廉政、團結協調的堅強領導集體。

(三)在基層組織建設上保持和發展先進性。按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的方針,落實城市社區建設和農村鄉鎮工作兩個《綱要》,以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抓基層,打基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注重提高農村黨建工作水平,改進農村黨組織的組織設置、活動方式和工作方法,加強對村干部的教育培訓,探索建立村級干部創業激勵機制,繼續做好選派干部進村工作,加大對相對后進、薄弱村黨組織的整改幫扶力度,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積極探索社區黨建工作新路子,完善以“一崗一隊一站一校”為主要內容的黨員教育管理服務網絡,推進城市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的改革。切實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做好“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工作,形成企業黨組織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相適應的領導體制。扎實推進機關黨建工作,引導各級機關黨組織圍繞發展大局、認真履行職能、突出效能建設,增強機關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機關工作走在前頭。認真做好“兩新”組織黨的工作,采取“建、聯、掛、靠”等多種形式,擴大黨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的覆蓋面。堅持典型示范以點帶面,積極發現、培育、推廣一批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先進典型,創建一批基層黨建工作示范點,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上新水平。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認真做好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工作,增強黨員隊伍的生機和活力。

(四)在制度建設上保持和發展先進性。構建科學、高效、有序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本地區、本部門全面正確地貫徹落實。堅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完善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增強領導班子的生機活力和團結統一,提高各級地方黨委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注重發展黨內民主,認真貫徹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建立健全黨內情況通報、情況反映、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認真落實常委會向全委會負責、報告工作和接受監督制度,不斷推進黨務公開,提高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完善監督制度,綜合運用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社會監督等多種形式,切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建立健全黨員長期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切實完善黨員經常性教育制度、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流動黨員管理制度和地方黨委與部門黨組(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度,努力實現黨員教育管理的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為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提供切實可靠的制度保證。

(五)在作風建設上保持和發展先進性。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自覺實踐“三個代表”、“兩個務必”、“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和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為在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作出表率。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健全領導干部聯系基層、聯系群眾、調查研究制度,堅持不懈地開展“下基層、訪群眾、辦實事、促發展”主題實踐活動,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入手,不斷提高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化解基層矛盾、服務人民群眾的本領。堅持把反腐倡廉作為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貫徹落實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實施綱要》,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辦領導干部濫用權力、謀取私利、貪污賄賂、腐化墮落、失職瀆職等方面的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取信于民。

同志們,推進三明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讓全市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執政能力,進一步振奮精神、團結一心,頑強拼搏、奮發進取,為實現三明在海峽西岸建設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