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五感” 構建和諧社區
時間:2022-12-08 04:57:00
導語:培育“五感” 構建和諧社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總書記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從建設和諧社區入手。這是因為社區是社會的基礎和細胞,和諧社區對于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具有基礎性作用。多年的實踐表明,社區(街道)黨工委是黨聯系群眾的“神經末梢”,只要我們服務群眾的意識增強了,服務群眾的本領提高了,應民所呼、解民所難,讓人民群眾從發展中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就能使他們通過培育,形成信任感、依靠感、歸屬感、主人感和幸福感,自覺地凝聚在黨組織的周圍,在黨和政府的引領下去實現社會和諧。
一、從細微關懷入手,讓離開故土的居民快樂起來,幫助群眾在黨組織身上找到信任感
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感是和諧社區的一個重要表征。信任感的培育首先來自于感情的投入。社區黨組織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其中對群眾的感情是基礎和前提。我們堅持帶著感情走近群眾、帶著感情深入基層,在決策上認真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而且在實施決策的過程中充分照顧群眾的利益,通過細致入微的工作和人性化的關懷,溫暖遷入者因隔閡而冷漠的心,增強他們對黨組織的信任感。為消除導入居民因生活不便而產生的心理落差,2002年起,我們通過多元化投資,本著“新賬不欠,舊賬逐年還清”的原則,平衡規則程序,完善公建配套設施,先后辟通12條市政道路,引進近20條公交線路,解決了遷入居民上班和子女上學乘車難的問題。為增強居民的安全感,我們啟動“平安真新”創建工作,落實“六小工程”,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工作網絡。為幫助上訪群眾解開心結、尋回快樂,我們召開信訪工作懇談會,與信訪群眾面對面進行溝通,對確實有實際困難的抓緊解決,對一些不滿現狀吹毛求疵的,以算賬的方式向他們坦誠“攤家底”,引導他們把對現狀的不滿轉化為建設社區的熱情。
二、從解決最迫切的問題入手,讓煩躁的居民安靜下來,幫群眾在黨組織身上找到依靠感
黨組織是群眾的主心骨。群眾的信任,讓黨組織在開展工作時有了抓手,但要想提高黨組織的威信,使工作有著力點,還需要培養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對組織的依靠感。在社會轉型期,群眾利益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在總體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具體利益表現出差異性、多樣性的特征。真新的弱勢群體、邊緣群體較多,他們往往由于自身的經濟地位、經濟能力的局限,導致心理落差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社區的和諧與穩定。黨工委在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松的同時,首先把百姓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事辦好。為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街道財政每年額外支出200余萬元,對低保人員、支疆支內人員進行例外補貼。我們還通過建立信訪信息員隊伍,推行“三五十五工作法”,開展“五必訪”、“五必知”、“五必做”,主動了解并力爭將問題解決在群眾開口之前。
三、從促進融合入手,讓陌生的人們熟悉起來,幫群眾在社區中找到歸屬感
社區是人們的生活共同體,是居民的共同家園。和諧社區包括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但歸根結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居民對生活社區的認同,是安居樂業的前提。只有將群眾對組織的信任和依靠轉化為對社區的認同和歸屬,才能使他們熱愛并精心呵護自己生活的家園。導入居民來到真新,苦于人生地不熟,在住房解困的同時,面對鋼筋水泥森林,心中油然升起孤獨寂寞、無助無望。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使鄰里之間重新回歸以往那種關愛互動的溫馨氛圍,街道于2002年開始建設社區鄰里中心,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將陌生的居民聚攏在一起,讓他們各顯其能,也各得其所。如今每個社區都建成了400㎡—600㎡不等的鄰里中心,中心的健身房、活動室里,居民們休閑娛樂,其樂融融;市民學校、閱覽室內,老少共讀,學習互進。
四、從協調溝通入手,讓居民的事自己作主,幫助群眾在社區中找到主人感
居民自治是社區建設的方向和趨勢,也是構建和諧社區的本質要求。將居民當成社區建設的主體,擴大其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其依法享有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是推進和優化社會管理的一個基本內容。在構建和諧社區的實踐中,黨工委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等制度,傾聽民意、集中民智、發揚民主。我們發動社區中的骨干分子成立社區發展協調委員會,創辦《真新人家》,對百姓關注的實事工程、社區熱點問題進行報道和評點;建立社區居民代表會議制度,讓社區居民選出代表共同參與地區性、社區性、群眾性、公益性等重大事項的謀劃與決策。不斷完善評議會、聽證會、協調會等市民參與機制,在黨組織的總攬協調下,通過評議會,組織居民對居委會、業委會和社區的物業管理工作進行評議;通過聽證會,把一些涉及社會救助、小區改造等熱點問題交由居民去討論、決定;通過協調會,大家平等地協商小區的建設與管理。
五、從滿足多元需求入手,讓居民美好的愿景變為現實,幫群眾在生活中找到幸福感
構建和諧社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將關心人的物質需求轉移到關心人的精神需求,把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當成我們構建和諧社區的終極目標。文化是和諧社區的媒介。黨工委以群眾是否滿意為準則,圍繞居民樂有場所、動有去處,一手抓社區功能的完備,一手抓社區文化的繁榮。近年來,建成了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區教育培訓中心、社區助老助殘服務中心,1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12個分中心,1個社區信息中心苑和9個社區信息分苑;建設了共12萬平方米的嘉美綠地、雙河綠地和金沙綠地、社區公共運動場。以這些設施為陣地,組建起虬江書畫社、真禾藝術團等150余支群眾文化團隊,群眾自編自導自演,在讓社區群眾娛樂享受的同時,也陶醉其間、自得其樂。街道還通過出資購買公益性的文化產品,提供讓普通百姓共樂,“走到一起來”、“同唱一臺戲”等豐富的精神大餐。
構建和諧社區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要求我們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堅持發展服務群眾,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凝聚民心、走向和諧。
- 上一篇: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切實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 下一篇:構建和諧人人有責人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