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區緊抓機遇思想匯報

時間:2022-05-01 04:30:00

導語:地震災區緊抓機遇思想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震災區緊抓機遇思想匯報

編者按:我國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業人口,農業的發展一直滯后,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短板”。總書記指出,“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黨的十七大對“三農”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對農村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今年以來,針對災后重建和抵御來自西方國家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央出快拳、出重拳,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具體材料請詳見:

尊敬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組織:

學習了科學發展觀的內容以后,我們可以從字里行間感覺到科學發展觀就是把堅持抓好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以人為本”作為核心內容,把堅持全面、統籌、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要求。

木桶原理告訴我們:要想讓一只木桶容積更大,只有首先增加桶壁上短板的長度。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業人口,農業的發展一直滯后,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短板”。總書記指出,“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事實上,在一個農業大國,抓好城鄉統籌發展,對于穩定國民經濟的基礎、擴大內需、拓寬國內市場、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持續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都具有無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明確了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方略,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農業、農村的發展出現了明顯向好的態勢。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就是“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黨的十七大對“三農”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對農村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今年以來,針對災后重建和抵御來自西方國家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央出快拳、出重拳,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一是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城鄉統籌放到了突出位置,為突破“三農”發展“瓶頸”開出了良方,勾畫出了新一輪農村改革的路線圖,開辟出了“三農”發展的新天地。二是11月5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計劃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用于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加快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各項工作;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為加快建設進度,會議決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資1000億元,明年災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在國新辦11月27日舉行的新聞會上介紹說:4萬億大體是這樣構成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是2800億;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大體是3700億;鐵路、公路、機場、城鄉電網是18000億;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是400億;生態環境這方面的投資是3500億;自主創新結構調整是1600億;災后的恢復重建,重災區是1萬億。三是今年11月5日,《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公布,中央計劃投資1200億,用三年時間完成災后重建。其中教育、衛生領域的公共服務設施重建估算投資達677億元,超過總投資的56%。毫無疑問,中央的這些措施,為我們搞好災后重建、加快城鄉統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巨大的資金資助力度。

匯報人:*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