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兒童基本現狀調研匯報
時間:2022-06-06 11:59:00
導語:流動兒童基本現狀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外來我縣打工的人員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舉家遷移,流動人口中的兒童數量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由于流動人口數量多、流動性大、管理難等原因,造成流動兒童的教育、生存等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推動兒童發展的一個難點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近日,縣婦聯深入全縣9個鄉鎮(街道)、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和個別走訪等形式,對全縣范圍內的流動兒童生存狀況進行了認真調查,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流動兒童基本情況
據調查統計,我縣有流動兒童925人,其中男孩487人,占52.6%;女孩438人,占47.4%。
就家庭經濟情況來看: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187人,占20.2%;一般的726人,占78.5%;特別貧困、急需資助的12人,占1.3%。
就對目前生活狀況滿意程度來看:非常滿意的95人,占10.3%;比較滿意的563人,占60.9%;不滿意的267人,占28.8%。
就年齡來看:高中階段流動兒童有1人,占0.1%;初中階段流動兒童有287人,占31%;小學階段流動兒童有451人,占48.8%;幼兒園階段流動兒童有180人,占19.5%;未入園嬰幼兒階段流動兒童有6人,占0.6%。
就入學率來看:高中階段在讀人數有1人,入學率100%;初中階段在讀人數有283人,入學率98.6%;小學階段在讀人數有449人,入學率99.6%;幼兒園階段在讀人數有180人,入學率100%。
二、流動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流動兒童父母的學歷普遍較低,居住和衛生條件較差,流動兒童生活學習環境不盡人意。大部分流動兒童課余時間在家里,沒有參加興趣培訓班,也缺少課外書籍。他們雖然身居城市,但由于與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他們始終處于城市邊緣。多數孩子感到受壓抑、被歧視,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較重,自我保護、封閉意識過強,行為拘謹,性格內向,不愿與人交往;他們缺少親情關懷,與父母溝通交流不到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正確引導缺位,存在厭學、求知欲下降等現象。
具體分析,流動兒童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學校,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必不可少的補充和完善。流動兒童的父母大多是工人或小商販,因忙于生計,與孩子的溝通少、交流少、疏于對孩子的關愛,無法關心到子女各方面的發展情況。重養輕教,平時只能給予孩子生存所需物質上的滿足,精神上關注的很少,也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缺乏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無法給予有效的幫助,致使流動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當流動兒童學習方面出現困難時,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真正能夠和子女進行談心交流的父母較少,因而導致流動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流動兒童學習情況堪憂。流動兒童在學習方面兩極分化較為嚴重,少部分流動兒童能正確認識自己所處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習慣良好,能獨立自主地解決學習問題,遇到困難能虛心向老師和同學求助,學習成績優良。但絕大多數流動兒童學習不刻苦,上進心不強,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較差,自信心不足,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差。而且,流動兒童隨父母的流動經常轉學,受各地課程設置、教學質量制約,部分流動兒童難以適應城市教育,跟不上本地的學習進度和課程,對新環境缺乏安全感、自卑,也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成績。
流動兒童心理問題突出。在流動兒童面臨的問題中,心理健康狀況成為重中之重。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其心理健康水平遠遠低于同齡的非流動兒童。同時,心理健康問題也成為影響流動兒童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由于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家庭教育、社交環境等方面與城市學生相差較大,兩者在學習成績、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等方面出現明顯差異。與普通兒童相比,流動兒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情緒消極,在性格上表現為任性、冷漠、內向和孤獨。甚至還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對不良社會行為和生活方式缺乏認知能力,受外來不良社會因素影響成為了“問題孩子”。
流動兒童健康狀況隱憂頗多。由于受經濟困難和觀念落后等因素的影響,目前生活在城市中的流動兒童營養健康、衛生保健問題比較突出。少數流動兒童由于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只能滿足溫飽,根本談不上全面、均衡的營養,父母也缺乏合理搭配營養的意識。
三、流動兒童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意識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終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孩子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特別是0—6歲是人生行為習慣、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父母外出務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無定所,錯過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期,對孩子影響極大;有的父母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疏于管教,造成親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當,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認為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質上滿足,事實上成為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旁觀者。絕大多數流動兒童家長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也承擔不了對孩子的品德培養、學習輔導等任務,使家庭教育處于真空狀態。
二是學校教育措施不力。進城務工人員將子女的教育寄希望于學校教育,而學校由于教學任務重,學生多,教師沒有精力,心有余力不足,對流動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過多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很難為流動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在學習上、生活上難以給流動兒童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對那些有問題的流動兒童難以管理。再加上流動兒童特殊群體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有的學校人數比例小,沒引起重視;有的學校雖人數比例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
三是社會對流動兒童關注不夠。社會教育資源缺乏,不能有效地彌補流動兒童家庭教育關懷的不足。娛樂場所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在互聯網、電視、電影、錄像、影碟、書刊等文化傳播媒體中,某些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內容,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四、做好流動兒童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流動兒童問題涉及面廣,影響深遠,它關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也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一個重點。為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流動兒童問題,采取必要措施,做好關愛流動兒童的各項工作。
1、切實營造尊重、關愛流動兒童的社會氛圍。流動兒童問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綜合性的社會問題,僅靠學校、教育行政部門難以解決。建議各級政府要切實擔負起責任,把解決流動兒童問題作為民生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以統籌,加大投入,切實為流動兒童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為流動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從社會層面來看,要克服社會對流動人口的偏見,社區、學校等社會各階層應給他們以應有的尊重,給他們的子女以平等的成長機遇和沒有偏見的人際交往。
2、充分發揮學校在流動兒童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有流動兒童的學校要建立流動兒童檔案,建立完善情況登記、結對幫扶、溝通交流等制度,把教育管理責任落實到人,使流動兒童與本地兒童一起學習,一起生活,成為朋友。老師要及時了解流動兒童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給予必要的指導和照料,讓流動兒童能夠在老師的呵護、同學的交往中健康成長。
3、充分發揮職能部門在流動兒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教育部門要根據流動兒童實際,開發有關加強自我保護、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生存、抗挫、適應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及行為矯正能力,幫助兒童健康、和諧發展。二是群團組織要發揮自身優勢,繼續深入開展“雙合格”活動和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實踐活動,引導流動兒童家長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幫助外來務工的家長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三是公安部門要加強對流動兒童的管理與保護,積極預防和嚴厲打擊侵害流動兒童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強化對流動兒童的法制觀念、安全防范知識等方面的教育。四是衛生部門要改善流動兒童的健康狀況,開展兒童營養知識及常見疾病的預防等健康教育和咨詢指導,提高父母和撫養人的相關知識水平,改善流動兒童健康狀況,確保流動兒童享有應有的基本醫療服務。五是文體廣電新聞出版部門要以凈化網絡網吧、熒屏聲頻、校園周邊環境為重點,進一步開展社會文化環境治理,引導流動兒童遠離不良嗜好、不法場所、不軌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學會自立,獨處時能夠自律,成長中力求自強。
- 上一篇:市政辦統計調查研究實施方案
- 下一篇:市統計部門黨務公開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