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招工現狀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11 10:03:00

導語:民營企業招工現狀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企業招工現狀調查報告

筆者是今年5月調入縣民營企業局的,在與各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民營企業普遍缺工人的現象給我印象很深。“如何破解民營企業招工難?”這一問題,為此,筆者用了大約一個多月的時間,有選擇性地深入轄區內的重點民營企業,通過上田頭、下車間、訪群眾、聽呼聲、求建議等形式,廣泛征集各方意見,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筆者結合在為企業招工服務工作中所見所聞后所感,對我縣如何破解企業招工難的問題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現象

通過調查,筆者發現民營企業在招工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表現為“七多七少”的現象,即:一是主觀上選擇外出打工的青年農民工多,而真正愿留在家務工的人員少;二是重大節假日(尤其是春節)期間,前來參加應聘求職的人員多,平時則較少;三是在招聘現場,前來咨詢或抱著試試看而“無所謂”心理的人員多,而誠心前來應聘且合乎廠方招工條件的人員少;四是有些企業在招收工人進廠前的承諾多,而待工人進廠后全面履行進廠前的承諾比較少,有的即使落實也大打折扣或再抬(設)“門檻”;五是有些為企業招工的單位或責任人在工人進廠前服務的時間多,待工人進廠后的服務時間就顯得少,甚至有的單位在工人進廠后不聞不問;六是企業主要重點考慮自身利益的廠家多,而真正考慮如何改善就業環境而吸引民工前來就業的措施少;七是全縣普遍存在“缺工”的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多,而不缺勞力的企業少,甚至可以說,至今沒有一家民營企業“滿員”。

二、形成的原因分析

我縣企業招工情況之所以存在以上“七多七少”的問題,我認為既有主觀的原因,更有企業客觀因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勞動力轉移之規律使然。具體說來,筆者認為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習慣性思維模式所致。認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所以一提打工,總是把外出為第一選擇,總認為“外面的世界就是更精彩、外頭的月亮就是更圓”,對外出打工增加收入的期望值高。所以民工外出打工可謂“熱心”,而在家打工則“無心”;二是企業招(用)工經驗不足所致。從而演變成“工人進廠留不住,企業無工(人)心里慌”的惡性循環,導致產生民工進企業”進了走,走了進,真正安心留下的無幾人”的現象;三是就業環境因素所致。就業環境包括廠家地理位置、工資待遇、生活、人文環境等。農民工是最講實惠的,“好”的就業環境自然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工人,反之,差的環境必然使工人選擇“外出”;四是務工者的家庭因素影響所致。大部分選擇在家務工的工人,大都是從照顧家庭和地域位置的角度上考慮而選擇“留守”的,反之撇開家庭因素的束縛,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外出”。

三、建議和對策

勞動力是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地方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民營企業的興衰,勞動力起到關鍵性的決定作用,企業要發展,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切實解決招工難的問題無疑要擺到重要的位置。如何破解企業招工難的問題,筆者認為無論是用工企業還是招工服務單位,都應尊重和順應勞動力轉移的規律,從改善就業環境入手,力促“寒”巢變“暖”,因為,巢若變暖鳥自歸嘛。

(一)完善用工制度,堅持做到一個“新”字。

即建立和出臺多個包括勞動力培訓、勞動力轉移、農民知識化工程、再就業培訓等相關的制度,努力擴大培訓受益面,讓大量剩余勞動力變成“富裕”的勞動力,這樣為企業招工“儲備”了大量有一定素質和技能性的勞動力。在此基礎上,勞動就業部門應以鄉鎮或培訓技術工種為單位,推行對全縣外出務工務工人員和參加過培訓的”富裕”勞動力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就業檔案”制度,實行動態管理,從而達到減輕企業招工難度和減少農民工找職的“盲目性”的目的。比如,龍崗鄉自2005年始就實行對外出務工一年以上的2000余名務工人員建立“就業檔案”制度,既減少了農民工就業成本,又創新了用工方式,為企業用工儲備了大量的“富裕”勞力的做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二)改善就業環境,堅持做到一個“優”字。

即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的思想,把改善就業環境作為破解民營企業招工難的首要問題來抓:一方面,抓好“軟環境”建設,即出臺一系列與農民工進城務工有切實利益的子女入學、醫療、戶籍、住房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和措施,保證農民工進城后“歡心”,進廠后“安心”;另一方面,抓實“硬環境”建設,即大力改善工廠配套設施及與之相配套的生活、文化、工資福利、交通、治安等方面環境的建設,達到以“環境”吸引農民工,留住農民工的目的。比如,今年2月,麗百佳針織公司為本企業夫妻員工提供房租補貼的做法,就是一個值得借鑒好例證。

(三)規范用工行為,堅持做到一個“誠”字。

即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長效用工跟蹤管理機制,勞動就業部門應不斷加大勞動保障和用工監督制度,全面監督和要求用工企業與進廠員工簽訂勞動保障合同,并保證工人的合法權益在進廠后得到充分全面維護,同時保證用工企業在招工前的承諾在工人進廠后得到全面兌現,以杜絕員工進廠時“熱心”,進廠后“冷心”的現象發生。往年,個別民營企業發生了少部分工人停工討“說法”事件,就充分反映和暴露了某些企業用工行為的弊端。與此同時,招(用)工單位和就業部門還可根據企業的特點,組織企業內部員工開展經常性的員工評優創先活動,以增強企業員工的凝聚力。比如,今年“五一”期間,普天電子廠組織本廠200多名優秀員工外出旅游就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四)強化招工職責,堅持做到一個“熱”字。

即建立一套完善的經常性的考核評比制度,轉變招工單位觀念,靈活下達各單位招工任務,不斷增強負責企業招工單位的職責感,使其為企業招工工作由“突擊性招工”變為“經常性招工”,工作考核也由“定期考核”變為“經常性督查評比”,這樣,從根本上杜絕了一些為企業招工的單位為完成任務而產生的時“熱”(工人進廠前)時“冷”(工人進廠后)的工作作風。前段時間,筆者下到一些民營企業調研企業時,感觸最深的就是經常聽到和看到一些招工任務完成較好的單位,本著對本單位負責招進廠的工人的一種自始至終的負責態度,不是等工人進廠后就撒手不管,而是”熱”字當頭,及時主動地指定責任干部,建立了“一對一”的跟綜結對幫扶機制,以提供經常性的全程”熱”服務,從而保證了一大批進廠工人能夠“穩留”企業。

(五)創新招工方法,堅持做到一個“活”字。

即首先要充分抓住重大節假日(如春節、端午、中秋)及農忙季節大量農民工返鄉之機,企業及勞動就業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靈活地運用多渠道宣傳方式,讓民工充分了解本地企業發展所帶來的機會,引導廣大返鄉者就近就業;二是要根據民營企業生產特點,要求各企業合理安排生產環節,靈活的錯開用工時間和用工方式,盤活啟用一大批閑置在家的“季節工”、“鐘點工”進廠就業,以緩解企業缺工壓力。在此基礎上,各企業應建立缺工檔案,不定期的用工信息,負責招工的單位(或部門)要根據企業缺工情況,靈活開展有針對性、有重點性的經常性招工活動,以提高招工效率。比如今年4月,我原單位捕捉到興旺鞋業需要一名有技術、懂管理的工人信息時,我們按圖索引驥,很快物色到了一名人選,實現了當場應聘成功、當天進廠上班的效果。

總之,諺語云:“河中有水才留魚”,“巢暖才會引鳥來”。筆者認為,只要遵循勞動力轉移之規律,轉變觀念,以人為本,創新工作方法,做優就業環境,企業就自然能吸引住工人,留得住工人,民營企業招工難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