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黨校青干班農村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9 04:00:00
導語:縣委黨校青干班農村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促使青年干部進一步深入體驗農村生活,增強對農村社會的了解,加深對農村、農民的感情,鍛煉青年干部的綜合素質,6月2日至6日,在縣委黨校的統一組織下,縣第十七期青干班全體學員集中赴洋坪、舊縣兩個鄉鎮的24個村,圍繞16個調研課題,結合產業發展、體制改革、村級組織建設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全體學員以飽滿的熱情和扎實的作風,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村家庭,與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多渠道、多形式了解和掌握農村基本情況,深刻分析當前“三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結合實際,認真探索我縣如何抓好新時期“三農”工作,現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當前“三農”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三農”工作得以扎實推進,農村環境有了明顯改善,農業生產有了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有了明顯增加。但是,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產業化經營水平較低,農民增收后勁不足。目前,我縣農業產業發展仍以家庭分散經營模式為主,缺乏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科技含量、附加值較低,沒有完善配套的市場、信息等公共服務體系,產業化經營水平較低,經濟效益不明顯。從鹿苑村調研情況來看。鹿苑茶應該說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上了大學果茶專業的教課書。但我們的實際情況是生產批量很小,沒有生產標準,采摘、發酵、分級、包裝都在千家萬戶完成,質量是千差萬別,食品安全更是無法保證,遠安種植鹿苑茶給茶農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比不上五峰種植的采花毛尖茶。
(二)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和諧建設任務較重。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信息、社保等事業還比較落后,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群眾飲水難、行路難、讀書難、看病難、看電視聽廣播難、學科技難等問題還大量存在,全縣還有大量貧困人口和老弱病殘等困難群體。此外,農村社會矛盾糾紛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為農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社會公共服務和構建和諧農村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從洋坪雙路村調研情況看。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出現留守子女無人管教、家庭失和、離婚率上升等社會問題;村級公共活動娛樂設施不夠健全,群眾業余生活單一。在洋坪左家坪村調研時發現,今年全縣實施低產林改造項目給很多農民帶來了致富門路,但是由于農村公共信息服務體系不完善,很多村民對信息掌握不夠,當在村務公開欄里看到村級低產林改造指標已被別人爭取后,蹉跎不已。
(三)部分村干部熱情不高,后備隊伍急待培養。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廣大農民群眾,在目前農民群眾主體意識還不夠的情況下,新農村建設就依靠村級組織來引導和推動。目前的情況是:一方面,由于待遇等方面因素,部分村級干部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不夠高,村級組織戰斗力較弱;另一方面,村級干部隊伍老化,急需注入新鮮血液,而大量農村優秀人員外出,后備干部嚴重匱乏,制約了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進和長遠發展。從洋坪鎮村調研情況看。村年在職村干部人均年工資為6505元,既遠遠不如國家工作人員,也比不上外出務工人員。
(四)農民科技素質不夠高,主體意識有待加強。農民接受教育的機會和程度相對城市還比較落后,文化科技素質不夠高,影響了農民對先進農業技術的接受能力,也嚴重制約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同時,由于文化科技素質較低,部分村民等靠思想依然存在,認為建設新農村是國家和政府的事情,沒有意識到新農村建設是由廣大農民共同參與、共享發展成果,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不夠,很多工作還要靠各級政府部門和村級組織去大力推動。從洋坪鎮萬家咀村調研情況看,該村農村勞動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學及小學以下的占38%,其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占7%。
(五)體制改革需深入完善,發展活力有待增強。影響農村發展的一些體制障礙依然存在,制約了農村的發展活力。一是農村金融體制不適應。國有商業銀行信貸已全面退出縣以下地區。農業發展銀行現在主要管糧、棉、油的貸款,不涉及農民的生產性貸款。農業銀行的職能定位和資金投向大多已退出農業領域,轉向服務二、三產業和城鎮居民。郵政儲蓄是只存不貸,存款全部流向城市。同時,農村小額信貸擔保體系不完善。一些想發展產業、想創業而又沒有初期積累的村民,在金融部門貸款很困難,越是有資本積累的貸款越容易。二是農村土地政策有待健全完善。自實行新的土地政策之后,村級不再設有機動田。但是隨著生老病死和婚姻嫁娶,農村家庭人口是不斷變化的,由于村集體對減少人口的土地難以進行收回和處置,導致很多家庭新增人口得不到應有的口糧田。在洋坪鎮左家坪村調研時,曾有村民主動找到我們反映問題,要求有關部門積極制定靈活的土地政策,妥善解決新增人口土地問題。
二、扎實推進我縣“三農”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抓好“三農”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抓好新時期“三農”工作。
(一)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建立增收長效機制。要堅持把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一是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要建立農村各類中介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強龍頭企業與服務組織和農戶的聯系,使之成為利潤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切實解決農民千家萬戶小生產與社會化大市場的矛盾。通過“龍頭企業+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農業專業協會+產銷組織+農戶”等不同形式的產業模式,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民持續增收。二是發展農業產業集群。在農業農村經濟加快發展的新階段,發展農業產業集群,已成為增強農業競爭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途徑。按照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的要求,發揮農業生產比較優勢,在地域和空間上形成高度集聚和集合。我縣可以根據各地不同情況,按照區域集中、規模連片的原則,分別形成柑桔帶、桑蠶帶等產業集群。三是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要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政策性支持,從財政、信貸、稅收等方面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的支持,推進其產業化、規模化、集團化發展,使之成為強有力的市場競爭主體和帶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依托。支持縣內森源、德中等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鼓勵森源公司組建企業集團,扶持森源品牌做大做強。同時,要下大力推進柑桔深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四是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和完善農產品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認證體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組織實施好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項目,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科技示范戶和種養大戶率先推行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農村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食品。五是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運用現代流通技術和商務手段,按照現代流通組織方式,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價值增值。
(二)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和諧農村社會。構建和諧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沒有廣大農村的和諧,就談不上全社會的和諧。要逐步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繼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擴大“兩免一補”范圍,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的同時,認真落實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在校生免費提供教科書、提高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標準的政策。繼續抓好農村校舍危房改造,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培訓,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進一步加快農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穩步提高參合率,逐步形成管理規范、運轉有序、保障適度、創新發展的運行機制。加快完善農村貧困人口大病統籌和醫療救助制度,不斷完善農村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努力提高農民群眾的健康水平。繼續落實農村人口獨生子女家庭“獎優免補”政策,確保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大力實施農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大鄉鎮文化服務中心、農村文化室建設,實施好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積極向省級爭取增加農村低保指標,探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農村福利院配套設施建設,提高農村福利水平。進一步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補償機制,在落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同時,積極做好被征地農民轉崗就業、進城落戶等工作,加快農民變市民進程,逐步減少農民。建立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制,妥善處置各種群體性事件,嚴防各種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強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村的不和諧因素。
(三)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高村組織戰斗力。強化農村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大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努力提高農村干部的整體素質和能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一是強化村“兩委”班子建設。把政治立場堅定、有務實為民精神、有一定經濟頭腦的人員充實到村“兩委”班子隊伍中來,不斷加強班子成員的學習培訓,逐步提高村級班子整體素質。二是強化黨員隊伍建設。切實加強黨員意識教育培訓,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采取積極措施,主動引導,大力幫扶,將優秀農村青年吸收到黨員隊伍中來。三是全面推行民主管理。突出抓好村務公開、一事一議、民主監督和民主評議村干部等工作,積極引導和督促各村規范“三會兩組”(支委會、村委會、村民代表會,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理財小組)運作機制,建立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等各項民主管理制度,不斷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四是強化后備干部隊伍培養。引導村干部樹立正確的觀念,高度重視并積極做好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工作。規范村后備干部選拔程序,強化農村后備干部管理。努力提高村級干部待遇,妥善解決村級干部的后顧之憂,不斷增強村級工作吸引力。
(四)著力培育新型農民,激發農民主體意識。只有徹底改變農民的精神風貌,不斷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和主體意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突出矛盾。一是要提高農民就業能力。按勞動力市場需求,圍繞農民轉崗就業,有針對性進行非農就業技能培訓。把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與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相結合,加快農民非農化進程,鼓勵農民“轉業”致富。以“陽光工程”為依托,在初中、高中普遍推行“3+1”或“3+0.5”就業培訓模式,與我縣磷化工、機械加工和陶瓷加工等結合,或與農業主導產業相結合,對初高中畢業生進行針對性就業培訓。二是提高農民創業能力。結合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以及第三產業發展戰略,加強對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加大農村職業經紀人培訓力度,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鼓勵農民圍繞農業產業、服務業等進行創業,為創業農民提供一定的政策、信息和資金支持。三是用市場理念武裝農民。針對農民單兵作戰、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強的特點,大力引導農民轉變思想觀念、生產方式和營銷手段,參與各類協會和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四是培育新型民風。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平臺的導向作用,形成弘揚新風正氣、抵止歪風邪氣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輿論力量督促全體公民加強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對勤奮敬業、尊老愛幼、助人為樂、講求誠信等各類典型進行表彰獎勵,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五是充分激發農民主體意識。加強對中央、省、市有關新農村建設的政策精神宣傳,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性的認識,充分發揮典型引導和帶動作用,用身邊人身邊事感染群眾,調動農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五)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增強農村發展活力。要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努力構建有利于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增強農村發展活力。一是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繼續扶持農村信用社發展壯大,支持農村信用社參與本地銀行間市場業務和產品拓展,免除小額信貸所有稅負及營業稅和部分所得稅等等,引導農村信用社將全部資金用于農業生產以及基礎建設。對郵政儲蓄,必須將大量的閑散的儲蓄資金用于當地,把從農村吸收的資金投向農村,政府應出臺相應財政補貼、擔保或稅收優惠等措施。規定農業銀行和其他商業金融組織從本地吸收的資金,應劃出一定比例投放農村,為農村金融市場“造血”。鼓勵興辦直接為“三農”服務的新型投資開發組織。建立完善農村信貸擔保體系,增強農民融資能力。二是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大力發展林業合作組織和中介組織,建立林業投融資體系和流轉平臺,使林權所有者的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在依法、自愿、有償、規范的原則下合理流轉,探索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和林業信貸擔保辦法,促進金融部門啟動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實行靈活多樣的林權抵押貸款模式,增加林業發展資金的投入。三是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鼓勵和支持農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采取出租、入股、質押、置換等各種方式,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推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整理、宅基地異地置換、農民住房產權登記、農村“一戶多宅”、空置住宅、閑置宅基地以及“空心村”問題,集中集約利用土地。制定和完善相關土地政策,授權村集體對減少人口的土地進行合理處置和再次分配,妥善解決好新增人口的土地問題,保障農民的基本口糧田,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
- 上一篇:領導班子在工業和信息化會議上講話
- 下一篇:質監局負責人培訓會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