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市創建狀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19 11:11:00

導語:生態城市創建狀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城市創建狀況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了解我市生態市建設現狀,總結成績和經驗,揭示問題和矛盾,分析制約因素,研究思路及對策,確保2010年建成生態市目標的實現,根據市政協的統一安排,我們第二調研組在市政協領導的帶領下,于三、四月份重點對我市丁堰、桃園、如城、搬經、高明、江安等鎮的生態市建設工作進行了視察調研,并考察學習了山東省榮成市的生態市建設情況?,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生態市建設現狀

(一)工作凸顯亮點

1.謀劃及時,規劃到位早在,我市即開始著手謀劃生態市建設的相關工作。市環保局成立了生態市建設辦公室,組織開展了生態市建設專題調研,形成了可行性報告。市政府委托蘇州科技學院編制了《如皋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兑巹潯穱@建成生態市的近、遠期目標,明確了我市四大生態功能板塊和六大生態建設主要領域,提出了32項重點工程,工程總投資達182.6億元。在此基礎上,各鎮結合自身實際,先后對鎮環境保護規劃進行了修編,并出臺了生態保護子規劃。如丁堰鎮邀請南京師范大學編制的《丁堰鎮生態工業園規劃》就具有很強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可行性。

2.組織完備,政策完善

市政府將生態市建設列入市“六城同創”指揮部統一領導,自創建工作正式啟動以來。下設生態市創建辦公室和相應的工作班子。于此相應,各鎮各責任部門也都建立了相應的領導組和工作組,視察調研的幾個鎮都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有關部門配合抓,創建村(社區)班子具體抓的創建工作格局。上下聯通、職責分明、政令暢通、相互協調的生態市建設組織網絡在市很快建立。

為有效推進生態市建設,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落實環保優先,建設生態如皋的決定》,市人大專門作出了《關于落實環保優先加快建設國家級生態市的決議》,將生態市建設列入了法制化軌道。與此同時,市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獎勵性政策措施,如《關于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意見》、《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以獎代補實施細則》、《如皋市基層綠色創建考核獎勵辦法》、《如皋市鎮級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以獎代補辦法》等。

3.部署周密,宣傳得力

自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全市生態市創建工作會議進行動員部署,通過各種形式進行不間斷的宣傳造勢。各鎮如桃園、丁堰、高明、江安等紛紛利用廣播、過街橫幅、宣傳櫥窗和舉辦專題活動等形式開展廣泛宣傳。全市上下形成了濃烈的生態市創建氛圍。

4.責任明確,監管有效

我市將每項生態市建設指標、重點工程按責任部門和時間結點進行了細化分解,制定了相應的考核辦法。市政府將生態市建設任務列入了環保目標責任狀。市紀檢監察、市“六城同創”督查組定期或不定期對生態市建設重點工作進行督查。各鎮在創建過程中也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了不同的督查方式。江安鎮成立了老干部專項督查抽樣組,對該鎮的綠化造林工作進行專題督查。桃園鎮整合城管、衛生、工商、環保、安全、建管等各個方面力量,對各項創建工作實行定期聯合督查和管理。這些做法對鞏固創建成果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二)創建初顯成效

1.抓住“水”字做文章,兩大工程成效顯著

一是水環境綜合整治成績優異。截止去年3月,我市境內3000多條各級河道全部得到整治,提前兩年完成了“十一五”河道整治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省市考核驗收。在高明鎮曉莊村、江安鎮聯絡村等地出現的一批“底清、面潔、線暢、坡綠、岸凈”的河道成為全市乃至全省河道整治的樣板。

二是以水為重點的鎮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快。經過兩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有14個鎮建成污水處理廠并進入調度或試運行階段,全市鎮級污水處理廠規模在1500-5000噸之間。其中搬經鎮污水處理廠采用國內領先的全自動化控制系統,能妥善處理凈化過程中產生的柵渣垃圾、沉沙及污泥等污染物,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出現,真正達到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要求。

2.緊扣“農”字下功夫,生態“三農”初具規模

一是田園整潔,農業生產環境優化,農副產品質量提高。在生態市和生態農業市等創建工作的推動下,結合新農村建設,我市著力推進高效農業、生態農業和無公害農業等農業現代化建設工程,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先后建成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基地87個,面積83.62萬畝,占可食用農產品面積的62.8%;已獲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36個,a級以上綠色食品38個,有機食品5個。建成花木生產基地20萬畝。位于如城鎮顧莊生態園內的蘭花園、蝴蝶蘭園、錢長草坪、花木大世界等花木生產基地已成為我市生態旅游中的亮點。生態農業的建設,使全市農業生產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達標率達到99.68%。

僅,我市就新增大中型秸稈還田機械220多臺(套)、小型秸稈還田機械1200多臺(套),設立秸稈收購點36個,完成秸稈機械化還田50多萬畝,約占稻麥面積的35%,秸稈綜合利用率已接近90%。去年5月,南通市政府在我市丁堰鎮召開了南通市秸稈機械化還田及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推進會,會上演示的我市秸稈綜合利用的最新成果得到了省農機局及南通市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

二是家園美潔,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民生活品質提升。目前全市農村完成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5萬座,“衛廁率”達到83.03%。建成“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4500多只。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農村村鎮綠化率達到31.55%。與此同時,全市各鎮(區)建設了垃圾中轉站25座?!皯羰占⒋寮?、鎮運轉、市處理”的收集處理機制及其長效管理機制正全面啟動并不斷完善。

到目前為止,全市已有桃園、長江、丁堰和高明等4鎮通過全國環境優美鎮省級考核驗收并已向國家環保部推薦,8個村(居)建成省級生態村,3個社區建成省級綠色社區,54個村獲得南通市級生態村稱號。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

(一)、環境優美鎮創建有待進一步推進

1.創建任務任重道遠?!?0%的鄉鎮達到全國環境優美鄉鎮考核標準并獲得正式命名”是建成生態市的基本條件之一。根據這一要求,我市必須有16個鎮建成國家環境優美鎮,而目前我市只有桃園等4個鎮已經通過省級考核,還沒有一個鎮獲得國家正式命名。

2.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一是農村水體污染不容忽視。部分鄉鎮工業園區污水集中治理設施滯后,少數企業偷、漏排污現象仍時有發生,污染水體環境;農藥化肥過量使用等構成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源頭;此外部分村民環保意識淡薄,將生活垃圾及污水隨意傾倒,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水體造成了污染。二是農村生活垃圾“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市處理”的模式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無害化處理率還較低。雖然目前市垃圾發電廠已建成投運,各鎮也都興建了垃圾中轉站,配備了垃圾收集轉運設備和保潔人員,但真正將生活垃圾全數收集、全數運至垃圾發電廠處置的鎮還不多,有的鎮仍然將收集到的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填埋,其遠離鎮區的村組生活垃圾收集率和無害化處理率則更低。三是畜禽養殖污染及秸稈焚燒現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現在規模畜禽養殖的布局還不夠合理,針對畜禽散養戶的戶用沼氣工程尚未成型,夏秋季節的秸稈焚燒現象在部分鎮仍較嚴重。

3.部分鎮鎮區布局欠合理,鎮郊及村莊環境欠整潔。按照全國環境優美鄉鎮考核標準,環境優美鄉鎮必須有合理的功能分區布局。但我市部分鎮在鎮區建設尤其是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上,缺乏科學規劃,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導致居住區地點分散,建設緩慢,既損害了群眾利益,也對鎮容鎮貌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此外,鎮郊及村莊環境仍熱存在臟亂差現象。如部分鎮第一批改廁工作效果不佳,群眾意見較大;少數鎮整治過的河道又出現了坍塌及綠化帶遭破壞現象,廢棄農膜等“白色污染物”在某些村居的田間地頭仍隨處可見。

4.農村清潔能源利用技術滯后,管理欠缺,普及率不高。我市各鎮在人畜糞便資源化利用及秸稈綜合利用等方面雖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還有不少方面有待改進,如大部分鎮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建立起專職的能源管理機構。沼氣后繼管理服務網絡不健全,沼氣及其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秸稈的深度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科研技術都還停留在較低的層次,急需提高。大多數鄉鎮的清潔能源利用還停留在點的層面,未能形成規模。

5.不少鎮環境保護氛圍不夠濃厚,部分群眾對環境狀況的滿意度還不高。按照全國環境優美鄉鎮考核標準要求,鄉鎮及其所轄街道和各村均要有環保宣傳的標語或櫥窗,主要街道每公里不少于1個。群眾對環境狀況的滿意率不得低于90%。我市多數鎮均未達到此項要求。部分化工企業密集的鎮,群眾對環境狀況的意見較大,因排污問題造成的糾紛時有發生。

6.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不足,長效管理難度加大。環境整治需要大量人力、財力,將管護機制常規化亦需要不少的資金。資金問題一直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及其長效管理的最大制約因素,特別是目前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各鎮財政收入難度進一步加大,這勢必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及其長效管理帶來更大的難度。

(二)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1.與生態市建設新標準差距較大。,國家環保部公布的生態市新標準將“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由原來的60%提高到了80%,而目前我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平均還不到40%.

2.城鄉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水平相差懸殊。到目前為止,我市市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已經達標,而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還不到10%。盡管我市已有15個鎮建成了污水處理廠,但截至目前,真正形成生化污水處理能力的微乎其微。

3.鎮區污水管網建設嚴重滯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部分鎮污水管網的鋪設正在進行,但進展緩慢,甚至尚未開工;二是同一鎮不同村(社區)污水管網之間,各鎮污水管網之間,鎮區污水管網與城市污水總管網系統之間缺乏有機聯系,尚未形成整體聯動機制。其中第二個方面的問題在我市顧莊生態園建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已成為制約顧莊社區創建國家級生態村的瓶頸之一。

(三)生態建設亮點有待進一步包裝、提升

1.生態旅游景點,缺乏管理,層次較低。內外城河風光帶、顧莊生態園等既是我市生態市建設的亮點,又是我市發展生態旅游的重要景點。但由于相關部門缺乏科學的策劃及有效的管理,這些資源均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位于內外城河風光帶中的文昌閣,本是一處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特色景觀,現卻成為餐飲業經營場所,與周圍景區環境極不協調。顧莊生態園的開發雖規劃完備,但實施進展不快,且園區內花木品種混雜、結構混亂、交通擁擠、競爭無序,整體形象亟待提升。

2.各鎮環境綜合整治的長效管理仍需加強。在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鎮過程中,我市各鎮的鎮容鎮貌均得到了顯著改善,圍繞環境整治的各項長效管理體制也已初步建立,但長效管理的實績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多數鎮建立的專職保潔隊伍人數雖多,但缺乏培訓,素質不高;某些已通過省級驗收的鎮,鎮容鎮貌仍存在死角;不少鎮村的垃圾房、公廁等環保基礎設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3.生態建設亮點仍需積極培育??陀^地說,我市目前生態市建設亮點還不多,現有亮點也還不夠靚,要想培育出一批像城市污水處理廠、中國腸衣城那樣有層次、有特色、有現場、有資料、有推廣價值的典型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四)已有創建成果有待進一步鞏固

1.相關指數排名競爭激烈。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數連續三年在全省排名前10位是建成生態市的五項基本條件之一。目前全省各地都普遍啟動了生態市(縣)創建。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我市并沒有明顯的環境優勢,主要環境要素的環境質量也不盡如人意。要使該項指標連續三年在全省排名前10位任重道遠。

2.部分指標極易倒退。在我市已達標的13項指標中有相當一部分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出現倒退。如環境質量類指標、環境突發事件等。

3.軟件資料不夠完善。目前全市各鎮及市級機關各相關部門均將創建的重點放在了硬環境的建設上,對已有軟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則相對滯后。尤其是某些鎮缺乏完整的材料準備、收集、管理機制,疲于應付,一稿多用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對我市生態市建設資料的積累是極其不利的。

三、榮成市經驗

榮成市被授予國家生態市榮譽稱號。該市生態市建設中的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市學習和借鑒。

(一)明確責任,廣泛發動,形成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

1.完善機制,科學考核。在生態市建設中,榮成市各鎮(區)和相關部門都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制訂了建設計劃、目標任務和行動方案。市政府按照生態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與考核評價制度,把它納入重大事項督查范圍,列入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對各鎮(區)、各部門生態市建設進展情況進行動態評估,科學分析和評價階段性工作成效,不斷提高生態市建設水平。

2.深入發動,全民參與。自啟動創建以來,榮成市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對生態市建設的重大意義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舉行了“建設生態市萬人百米長卷簽字”及生態市建設知識競賽等活動。在基層舉辦村干部生態市建設知識培訓班8期,利用農村香期發放材料3萬多份。在鎮區主要街道、公園、居民小區等場所制作了固定性標語,增設了宣傳櫥窗,通過宣傳形成了全民參與生態市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全面開展,強勢推進,不斷提高生態建設水平

1.大力建設環?;A設施。在污水處理工程建設上,榮成市投資1億多元建設了日處理能力2萬噸、一級生化處理與蘆葦濕地處理相結合的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廠。市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2.81%。大型企業也采用不同的方式建設了各自的污水集中處理廠。在垃圾無害化處理方面,建設了有效填埋面積7.6萬平方米、使用年限10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垃圾無害化衛生填埋、滲濾液集中處理均達到了規范化要求。

2.持續改善新農村生態環境。一是加強農村環境建設。該市依據統籌沿海與內陸、城鎮與農村、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思路,構筑了輻射全市的新農村建設總體框架。主干街道硬化村莊比例達到65%,新建農村新型住宅30萬平方米,建沼氣5000多戶。另一方面抓好農村污染防治。創立了“測土、配方、供肥和施肥技術指導”一條龍式的科學施肥模式,全市測土施肥面積達86萬畝,降低化肥使用量30—40%。同時,在農村清潔能源利用上,該市先后建成了市農業良種場中型沼氣工程、嘉盛乳業秸稈青貯養殖工程等示范項目,推廣養殖—沼氣—種植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實用技術和生態養殖模式,有效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3.全面開展“綠色榮成”建設。榮成市始終把造林綠化作為改善生態的重要工作來抓,構筑沿海防護林聯網補帶工程、農田公路林網建設、山區退耕還林建設的“一帶二網三區”生態屏障工程。每年都實施城市園林綠化和環境美化工程。廣泛開展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創建活動,城區綠化總面積1326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7.2%,人均綠地面積25.5平方米。

(三)立足長遠,科學發展,努力提高生態經濟質量

在生態市建設中,榮成市積極引入生態經濟理念,走人與自然和諧之路,不斷提升區域經濟發展質量。

1.優先發展生態農業。在生態農業建設方面,該市制訂了《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規劃》,以基地為示范帶動,開發生產優質糧油、特種水產、特種果蔬;以項目為載體,推廣多種生態種植技術;以企業為龍頭,帶動基地與農民延長產業鏈條;以特色優質產品為主體,形成規?;a;以綠色產品認證和市場安全準入為標準,推動無公害產品生產和農業標準化建設。

2.重點發展生態旅游業。榮成市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圍繞打造特色旅游業,該市牢固樹立“生態+文化”的理念,依托特色旅游景點,吸納各類社會資本,精心打造了以秦漢歷史文化、中日韓友好交流文化為主題的尋根朝拜游;以休閑度假、觀光游樂為主題的濱海生態游,構筑起了“點線面”齊頭并進的“一帶四區九單元”的旅游產業格局,旅游綜合收入近50億元。

四、對策及建議

針對我市生態市建設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難,學習、借鑒山東榮成市生態建設的成功經驗,對我市今后生態市建設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多管齊下、夯實基礎,充實創建財力

1.拓寬環保資金投入渠道。一是用好中央擴大內需的各項政策,切實加大財政投入,大力扶持我市環保設施、生態保護等基礎性、公益性的建設項目。建議市政府設立以下三項資金①生態市建設引導資金,市財政每年安排資金,重點支持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項目,如鎮污水處理廠等;②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③生態市創建獎勵資金,用于獎勵在生態市創建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二是積極開拓市場,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進一步完善“政府引導、市場推進、社會參與”的投入機制,根據“污染者付費、治污者受益”的原則,引導和鼓勵各類社會資本進入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領域。對鎮污水處理廠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府應出臺有關行政性收費減免等優惠政策。三是化“?!睘椤皺C”,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對市內重大環保公益項目和有能力償還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銀行貸款、信托、收費權質押貸款、資產票據化等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拓寬環保融資渠道。

2.建立以區域協調為目的的生態補償機制。建議市政府引入“重點經濟區”和“重點生態區”的概念,將三大主體功能區及經濟實力較強的一些鎮定位為“重點經濟區”,將一些經濟基礎相對薄弱且以農為主的鎮列為“重點生態區”,在兩者之間建立一種互惠、互補關系,即:重點生態區為重點經濟區提供生態服務,重點經濟區為重點生態區提供經濟補償。以類似于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以區域互補、協調為目的對重點生態區進行生態效益補償,實現市內創建資金的合理有效配置。

3.努力提高生態經濟質量。建議市政府積極引入生態經濟的理念,將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為我市生態建設帶來更充足的資金。一是科學發展生態工業。按照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要求,大力培植船舶及配套設施、汽車及零部件和食品精深加工等產業,鼓勵發展產品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資源利用率高、環境影響小甚至無污染的項目,加快產業集聚,放大優勢效應;二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建議市政府參照山東榮成經驗,制定《如皋市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規劃》,以基地為示范,開發生產優質油米、蠶桑、生豬、水產及花木;以項目為載體,推廣多種生態種植技術;以特色優質產品為主體,形成規模生產;以綠色產品認證和市場安全準入為標準,推動無公害產品生產和農業標準化建設。三是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我市地域優勢明顯,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建議市政府按照“政府主導規劃、企業投資開發、市場模式運作”的原則,依托特色旅游景點,精心打造好以長壽文化、江海風情為主題的如皋民俗游,以盆景藝術、花木觀賞為主題的如皋生態游等旅游路線。盡快構筑起我市大文化、大生態的旅游產業格局。

(二)、創新科技、完善服務,提升清潔能源建設水平

1.科學規劃,加強對農村清潔能源建設的有序引導。市政府要把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切實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鄉村規劃之中。各鎮在制定鎮級規劃時,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把農村清潔能源建設納入總體規劃,加大推廣力度,適宜發展戶用沼氣的地方,要按照“一池三改”的要求,搞好規劃;適合發展沼氣工程和秸稈氣化的地方,要搞好工程選址和管道設計,使農村能源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發揮效益。

2.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新技術的研究與示范。目前我市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及應用技術還處于普及過程之中,迫切需要提高技術水平,加強農村能源建設技術的引進與研發。建議市級財政設立研發農村清潔能源新技術的專項資金,主動與相關科研院所合作,開展新技術的研究,重點研發與我市農村實際相符的高效沼氣發酵工藝,提高產氣率和去除率,開展深層次開發和利用生物質能的技術攻關,發展循環農業。此外,建議具備條件的鎮加快秸稈沼氣、沼氣集中供氣和聯戶供氣等新技術的推廣和規模化發展。

3.提高管理與服務水平,促進農村清潔能源持續發展。農村清潔能源建設集農業生產、工程建筑、管理服務為一體,建設是基礎,管理和服務是關鍵。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及各鎮在農村清潔能源建設過程中,注重沼氣、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把農村沼氣建設與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測土配方施肥、基地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結合起來,通過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豬——沼——糧(菜)”等生態農業模式,形成上聯養殖業、下聯種植業的循環農業新格局,促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同時,建議市級相關職能部門除了穩定和充實農業部門的能源環保隊伍、建立延伸到鄉鎮的服務網絡之外,還要加強對農村清潔能源工程使用的管理與維護,強化后續管理,保證項目效益的長期發揮。逐步實現產業化發展、市場化經營、物業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的要求。

(三)緊扣重點、強勢推進,加快全國環境優美鎮創建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營造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鎮的濃烈氛圍。全國環境優美鎮的創建,離不開廣大農民的參與。市相關職能部門及各鎮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充分借助網絡、數字電視、廣播及報紙等媒體平臺,采取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培養他們的公益、環保意識,引領他們破除不利于生態保護的各種陳規陋習。同時相關職能部門還要加強輿論監督,鼓勵農民群眾參與揭露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完善舉報獎勵等制度,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保護生態環境,投入我市生態市建設的積極性。

2.完善規劃,分步實施,提高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水平。我市部分鎮環境優美鎮創建難度大,鎮區及村居環境較差,與其規劃不到位有很大關系,建議各鎮進一步修訂完善各項規劃,修訂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將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和農村廢棄物資源化、農業生產清潔化、村莊發展生態化等內容納入規劃之中,努力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二是完善農民集中居住區的選址及基礎設施規劃。選址既要有利生態環境的保護又要顧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新規劃的集中區必須要有統一的生活污水管網和處理系統,并按居住人口密度建設三類以上公廁;三是市級相關職能部門要會同各鎮制定并啟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在對我市農村環境現存問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各鎮具體情況,制定定位較高、編制詳細、科學可行的“一村一策”環境綜合整治計劃,使目前仍較為嚴重的水體污染、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等難點問題得到解決。

3.源頭控制、嚴格監測,切實抓好農村污染防治。一是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將農業面源污染降到最低。農業部門要在建成農業生態市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的推廣工作,積極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努力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生產技術生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生產產品無害化;二是進一步提高畜禽養殖業集約化、工廠化水平,加強畜禽養殖環境監測,鼓勵新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加強水產養殖業污染防治;三是嚴格鄉鎮工業企業達標排放,規范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各鎮要嚴把招商關,堅持招管并重,在建設工業園區時要及時完善園區排污管網等環境基礎設施,實現污水集中排放、集中治理、循環利用。四是建立環境保護信息平臺。市相關職能部門應以知曉度較高的方式,及時公示規劃環評的又有關信息,并依照國家環保部制定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4.加強領導、完善機制,確保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一是加強領導,完善考核。推行領導干部任期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加強對垃圾集中收集率、林木覆蓋率、綠地率、地表水質量等評價指標的考核,把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考評工作延伸并落實到農村,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可靠的領導和組織保障;二是夯實基礎,重心下移。創建生態市,基礎在基層,建議進一步加強鎮環保隊伍建設,賦予基層環保機構相應的職責和權限,為鎮環保機構配備必要的監測、監察和應急處置設備,改善工作條件,使鎮環保工作職責能夠落到實處;三是加大典型培育力度。以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鎮活動為載體,抓緊再建一批生態示范鎮、示范村,讓點上的經驗之花在面上結出豐碩果實。

(四)完善制度、長效管理,鞏固提升創建成果

培育更多生態亮點。市創建部門要在這一面加大推進力度。環保、建設、農林、衛生、水務及行政執法等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3.以點帶面。重點在污染治理、污水集中處理工程、城市綠化、生態農業、規模畜禽養殖糞便綜合利用、河道長效管理、垃圾無害化處理上,力爭培育一批有層次、有特色、有現場、有資料、有實質內容、有推廣價值的新典型、新亮點。

不是哪一個部門能單獨承擔的目前我市雖已在市、鎮兩級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生態市建設組織網絡。但在村、社區等生態市創建工作的第一線還缺乏相對健全的組織系統。建議各鎮在所轄村或社區內設立專門的創建小組,1.健全創建組織機構、落實創建責任。生態市創建是一項跨鎮區、跨部門、跨行業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安排專人負責創建工作的推進及創建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同時,相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細化重點項目建設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人。盡快形成市、鎮、村(社區)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完善長效管理。市政府要進一步暢通和拓寬公眾參與渠道、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對涉及公眾生態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工程建設,2.強化公眾參與。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大力推廣企業環境行為信息公開、義務環保監督員等公眾參與渠道。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團體在生態市建設中的作用,發展壯大環境保護志愿者隊伍,引導和組織更多的公眾參與生態市建設。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鎮、村一級各生態建設項目的長效管理機制。強化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和監督,確保已有創建成果得到有效的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