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民營經濟的調研匯報

時間:2022-04-17 05:35:00

導語:區民營經濟的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民營經濟的調研匯報

按照統一部署,我們在全區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民營經濟專題調研,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14個,回收企業基本情況調查表和企業調查問卷份1966,實地走訪民營企業1164家,充分、詳盡地掌握了全區民營經濟的發展情況。通過調研我們強烈感到,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區最有生機和活力的經濟新生源,正確把握全區民營經濟的發展形勢,認清差距,搶抓機遇,找準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實現民營經濟發展的新突破,對于推動全區經濟和社會加快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意義。

一、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區民營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從發展歷程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恢復期(1978年一1987年)。民營經濟從瀕臨滅絕到綻露頭角,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主要是起步于集貿市場和零售、餐飲以及修理、手工加工等低層次社會服務業的個體工商戶;第二階段是快速發展期(1988年一1997年)。隨著國家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措施的出臺,我區私營企業從有統計數字的1989年的47戶,增加到1997年的360戶,個體工商戶由3703戶,增加到7300戶;第三階段是二次創業期(1998年至今)。這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此期間,我市民營經濟得到了快速、健康發展。截至2002年底,全區個體工商戶達到12319戶,從業人員3.7萬人;民營企業達3924戶,從業人員9.8萬人,注冊資本12.5億元,分別比1989年增長了83倍、170倍和241倍。當前,我區民營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勢頭,正進入歷史上一個全新的創業階段。主要特點:

一是持續高速發展,實力迅速壯大。近幾年來,我區民營經濟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每年都在20%以上,去年則高達30%,總資產已達136億元;據統計,去年產值或營業收入過億元的民營企業達到7家;涌現了**商廈、科匯電氣等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科技水平高、發展潛力大的民營企業。

二是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顯著,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據有關部門統計,去年全區民營經濟實現營業收入約170.65億元,同比增長29.7%;完成增加值72.42億元,同比增長30.8%;完成總產值196.77億元,同比增長29.07%。民營經濟還吸納了大量社會勞動力,成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的主渠道。僅從這次調查的民營企業看,累計安置下崗職工約11560人。

三是產業領域不斷拓寬,區域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傳統的商貿、餐飲服務業有所下降,第二產業穩步增長,第一產業成為發展新熱點,新興三產迅速崛起,特別是生物工程、電子技術、網絡信息、現代物流等新興行業發展迅速。外向型企業不斷增多,已發展到69戶,出口創匯企業51戶,43家民營企業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累計利用外資6.1億元。民營企業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革的積極性日益高漲,截止去年底,全區鄉鎮集體企業改制面已達到98.07%。民營經濟正加快向區域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我區民營經濟園區達到3個。

四是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目前全區科技型民營企業109家,民辦科研機構達到12家。許多民營企業的技術水平在國內、國際占據了領先地位。

五是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整體素質明顯增強。有限責任公司占全區民營企業63.7%。民營企業共擁有注冊商標408件,其中山東省著名商標8件。許多高科技人員、機關干部、國企員工、高校畢業生、回國創業人員紛紛加盟民營隊伍,人員素質進一步提高。全區從事民營經濟的有大中專畢業生共1.5萬人。民營企業的社會地位顯著提高,參政議政意識不斷增強。

我區民營經濟近幾年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與我區作為中心城區的地位很不相稱。一是我市民營經濟規模總量明顯偏小,戶均注冊資本72.2萬元,不到全省77.9萬元的平均水平;產業結構仍不合理,在稅收等方面的貢獻較小;二是大型、科技型的龍頭企業很少,高新技術企業比重較低,設備工藝落后,產品檔次低,市場競爭力差。三是我區的市場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周邊地區市場建設轟轟烈烈,交易異常火爆,對我區市場擴張造成了很大壓力。四是思想不夠解放,政策不夠寬松,尚未形成發展民營經濟的理想環境。通過對我區的分析和與先進地區的對比,充分感到,民營經濟發展的水平體現著一個地區經濟的活力、財力的旺盛和群眾的富裕,新一輪民營經濟的發展已成為地區間經濟競爭的焦點。可以說,誰掌握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優勢,誰就取得了經濟競爭的主動權。

二、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外部優勢條件分析

我區是老工業基地,國有大企業眾多,資產存量大,工業基礎雄厚,傳統和特色產業優勢明顯,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為其實現低成本擴張提供了可靠的資源。我區地處魯中,交通便利,城鄉交錯,工農相依,對點多面廣的民營經濟來講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我區專業市場眾多,市場框架較為完善,具有強大的市場依托。我區民間資本豐厚,尤其是民間的閑置資金更多,民間投資尚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區有優秀齊魯文化共同影響下形成的企業文化底蘊,群眾發家致富的愿望強烈,具有發展民營經濟的人文環境,為啟動民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充分發揮好這些優勢,我區民營經濟必將取得飛速的發展。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引導和催動下,進一步加快了我區民營經濟的發展步伐。

一是解放思想,把握導向,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各級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戰略意義,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緊緊把握輿論導向,以全面、聯系、發展的觀點認識和宣傳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宣傳民營企業的光彩業績,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進而推動了全社會認識水平的提高,初步形成了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是加強領導,完善措施,為發展民營經濟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民營企業的準入、用水、用電、用地、用工、稅收、金融等多方面給予優惠;各職能部門相繼出臺了支持民營發展的一系列具體措施,較好地履行了“規劃、指導、協調、服務”職能,通過放寬準入、簡化程序、縮小限制,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實施園區發展戰略,降低企業運作成本,推進民營經濟產業集聚和效益提升。著眼于集聚產業、節約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減少環境污染,各地結合自己的實際,規劃、發展了一批民營工業園區,走出了一條“園區化、科技化、規模化、產鏈化”發展之路。衛固鎮建設傅山工業園一年多來,依托當地發電、鐵路運輸、鐵礦等產業優勢,與之相關的企業急劇增多,產業及其產品關聯度高、效益好,全鎮的國民經濟生產部值由建設前的幾千萬元到2002年的2個億,2003年可達到8億元,預計2005年可實現20億元產值。園區建設推進了相關產業的集聚和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

四是實施骨干帶動戰略,培育強勢企業群體,促進民營經濟數量擴張和質量提高。從產業、產品、規模、納稅等不同層面、不同類型,選擇一批骨干企業,通過領導掛包,部門幫扶,政策、資金、人才、管理方面的得力扶持,培植了一批“高、精、新”產品和骨干企業。科匯電器、得意乳業、通乾房產等10余家企業的膨脹和發展,從整體上帶動了民營經濟發展數量的劇增,帶動了發展質量的提高。

五是強化保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各級機關、各職能部門,完善服務機制,深化服務內容,拓寬服務領域,強化服務力度,通過組織全國高校高新技術洽談會、大中專畢業生供需見面會、銀企洽談會等,實現對民營企業更高層次的服務;以“兩公開一監督”為核心,通過制定并落實首問責任制、辦事承諾制、ab角工作制、“一條龍”、“一站式”等一系列服務措施,不斷創新服務方式,促進了社會整體服務水平的提高,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內部原因分析

民營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日趨激烈、殘酷的形式下,能繼續保持其迅猛速度,甚至通過買斷或租賃因經營不善而破產的國營集體單位來擴張其規模,必有其成功之道。**天樂園娛樂有限公司在買斷原天樂園商場后,利用其有利地理優勢,轉型向娛樂服務發展,現已是**地區乃至山東省娛樂業最具實力的企業之一。目前,投資一億余元的“雙子座”綜合辦公樓正在建設之中,按照四星級規劃和設計的酒店與客房,將為**餐飲服務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到底是何種因素促使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此次調研的實地走訪中我們找出了其中原因:

一是經營機制靈活。民營經濟大多數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營虧、自我發展的,并在求生存求發展中形成了一整套與之相適應的企業運行機制,包括獨立自主的決策機制、面向市場的經營機制、收入掛鉤的激勵機制、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嚴格科學的管理機制、自我約束的發展機制,具有典型的市場經濟特征。國營企業長期在計劃經濟運行中所形成的政企不分、產權不明、機構臃腫、對市場缺乏快速反應能力,對政府“等靠要”等種種弊端在民營企業中很少見。因此,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民營企業在經營機制上的優勢逐步得以顯示。

二是低負債運營。民營企業在國營企業與鄉鎮集體企業的夾縫中求生存,基本上未享受過政府優惠的扶持,可謂是“生于憂患”。正由于有這種憂患意識,企業在生產管理上更加注意成本、精打細算,在企業的發展上也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因此,多數企業經營狀況和資產質量都比較好。我們調查的幾家企業,都是靠自已積累滾動發展,盡可能不用或少用銀行貸款,資產負債率非常低,一般都在20%以下,有的甚至是零負債。這為他們在宏觀經濟緊縮的形勢仍然保持良好的運行質態打下了基礎。

三是產權清晰、管理嚴格。管理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民營企業對此體會更為深刻,他們的規章制度體系與國有企業差不多,所不同的更加細致、全面,考核嚴格。由于產權明晰,私營企業主的管理更有權威性,執行起來也更加嚴格、徹底。**得益乳業有限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突出抓好內部管理,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運作,依靠管理抓質量,依靠質量打市場,企業內部還設立了黨支部、團支部,企業文化氣息濃烈。嚴格的管理制度帶來了豐厚的企業利潤,公司連續三年營業額突破兩千萬元,并呈逐年上升趨勢,市場前景可觀。

四是注意市場開拓。不少私營企業主原先是國家(集體)企業的銷售科長或外貿業務人員,手上都撐握著固定的客戶群,再根據客戶需求辦廠,完全是以銷定產。他們不僅熟悉市場,在市場開拓上也不遺余力,各顯神通。一些高科技企業培養了專職的高學歷、懂專業、會公關的銷售隊伍,有的還在國外建立了銷售網點。在注意市場開拓的同時,把提高產品質量,爭創名牌產品作為市場開拓的致勝法寶,把做好企業內部管理,降低運轉成本作為發展的重要因素。僅從調研中發現的已經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就有12家,正在申請待認證的達20多家。這表明,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意識已有大幅度提高,與國際接軌的經營理念已逐漸成熟。

四、制約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制約發展的外部因素

一是資金緊張狀況雖有所緩解,但融資瓶頸尚未打開,資金困乏是制約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資金緊張一直困擾著民營企業的發展。近兩年,企業資金的緊張狀況雖有所緩解,但融資瓶頸并未真正打開。調查中有90%以上的企業認為資金非常緊張。有69.5%的企業認為國家信貸政策對民企不平等;近78%的企業認為難以獲得第三方擔保;30.5%的企業認為融資成本過高;有49.5%的企業認為手續繁雜,附加條件太多,辦理時間過長,貽誤商機。究其原因:一是民營企業規模小,小額放貸成本高,難以對銀行形成吸引力;二是貸款抵押、擔保難。初創時期的企業本來就沒有抵押物,不管其績效和潛力如何,都難以獲取信貸支持;三是基層金融機構授權、授信制度不適應民營經濟發展的要求。四是民營企業大多處于創業階段難以在短時間內甚至沒有機會樹立或表現自己的信譽,加之個別民營企業因失信影響到了整個民營企業群體的信譽形象,銀行對民營企業產生惜貸、懼貸現象。

二是稅賦相對偏重,使我區民營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主要表現在雙重征稅、"低國民待遇"、稅收優惠政策打折扣等。"雙重征稅"即民營企業除了交納稅率為33%的企業所得稅外,還要繳納稅率為20%的個人所得稅。"低國民待遇"主要表現在外資企業利潤轉增資本金或另行投資均可按投資額的40%得到所得稅返還;國有企業享受技改貼息;國有、集體和股份制企業技術開發費以及技術改造投資購買國產設備可以部分抵扣所得稅等,這些優惠政策都將民營企業排除在外。"稅收政策不優惠"主要表現在政府在培訓補貼、技術創新方面沒有給予必要的財政預算支持,在稅收抵扣和減免、成本攤提等方面沒有優惠政策,對創業階段的民營企業沒有稅費減免措施。民營企業認為,一是高稅賦不利于處于起步階段企業的原始積累,抑制企業的發展;二是我區民營企業與廣東、浙江等外省市的同類企業相比,稅賦根本不在同一水平,使之競爭中處于劣勢。湖田鎮企業反映:廣東一個年銷售收入4000萬元左右的企業,年定稅繳納稅金20萬元,僅相當于我市同類企業所繳稅金的1/30;在很多民營經濟發展好的地區,一些小企業開辦三、五年不用納稅。如此懸殊的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勢必造成民營經濟發展的天壤之別,此外,民營企業對買發票必須先交稅款或押金;出口退稅政策不落實,退稅款長期拖欠;年銷售額不足180萬元不能享受一般納稅人待遇等也反映十分強烈。

三是針對民營企業的服務機制不夠健全,信息渠道不暢已經成為影響發展的因素之一。民營企業需要社會各個方面尤其需要在政策咨詢、人才引進、法律援助、技術應用、財務管理等諸多方面得到支持。我區目前還沒有一家綜合性服務機構能夠為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還缺少暢通的信息渠道為全區民營企業及時提供政策、人才、技術、產業、產品等實用的甚至是前沿信息。國有、集體企業的服務和信息提供由各級政府及其所屬組織機構予以保障,民營企業則不能。不少民營企業不知道有什么優惠政策,因而談不上用足用活政策;不知道哪里有企業需要的人才,因而談不上有目的地去尋求人才等等。信息滯后和信息缺失成為民營經濟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有的民企反映,政府制定的很多優惠政策,民營企業都不掌握,希望政府部門發揮各類信息優勢和公共服務渠道,多方面地為民營企業提供政策、法規、信貸、市場信息、咨詢、管理、技術人才和培訓等各種服務。

四是發展環境不夠寬松,部門服務不到位。主要表現在政府部門依法行政意識不強,水平不高,"三亂"現象依然存在。有的企業主反映:沒有人關心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來人就是收錢。每年來收費的部門有20多家,不管收費是否合理,一般是交了錢再說,以防得罪了這些有來頭的部門;由于體制不順、職能交叉,對民營經濟的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現象比較突出,職能部門的執法權限劃分不明確,重復執法,重復檢查的現象普遍存在;企業不合理負擔過重,上邊許多好政策在基層難以落實到位,企業經營環境不夠松。還有的民營企業反映勞動、人事部門還未把民營企業的用工納入正常的管理軌道,造成民營企業人員在人事檔案、勞動保險、職稱評定等方面管理缺位。許多政府部門的審批手續多而復雜,辦事效率不高,在征地、辦理許可證、用電、用氣等方面不能為民營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選擇投資方向、爭取技術支持上沒有明確的服務部門等。

五是信用缺失、無序競爭、多頭管理,影響了民營企業的積極性。一些企業抱怨政府說話不算數,出臺的政策、承諾的事項很多沒有兌現。如新世界步行街、湖田工業園區等專項優惠政策基本上沒有得到落實。這種現象盡管發生在一些特定環境、特殊地域,但政府信用的缺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同行業問部分企業采取不正當競爭手段,互相詆毀、競相壓價,使價值規律、競爭規律難以發揮作用,競爭秩序處于惡性循環態勢。目前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善,市場運行中缺乏誠信制約機制,突出表現在不履行合同、互相拖欠債務的現象大量存在。許多中小企業由于拖欠債務導致資金周轉困難,甚至瀕于破產。無照、無證以及偷漏稅費等非法行為的大量存在,相對削弱了對合法經營行為的保護力度。社會治安環境還不夠好,有36%的企業希望進一步改善治安環境。

六是思想上的障礙,主要是對個體私營經濟仍然存在種種認識誤區和社會偏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個體私營企業的看法,觀念有了很大變化,但“左”的思想和傳統觀念遠沒有根除。有的認為個體、私營經濟是“私”字當頭,搞個人發家,因而漠然置之,任其自生自滅。有的把發展個體私營經濟與發展公有制經濟對立起來,認為個體私營企業與國有、集體企業爭產品、爭人才、爭市場,會沖擊公有制經濟發展,因而心存疑慮。加之北方歷來有“輕商”的傳統,特別我區作為重工業基地,國有企業一直在經濟中占優勢,所以一直沒有形成從事民營經濟的良好輿論氛圍,不僅其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經常表現出歧視民營經濟的傾向,許多大中專畢業生和下崗職工也以到民營企業為恥。因此,思想解放、觀念更新仍任重而道遠。

除上述以外,地理區位的原因、開放程度的不同、文化傳播和思想觀念的差異、產業結構上的異同以及政府實施的政策,都將在其外部對民營經濟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二)制約發展的內部因素

在民營企業內部,存在著管理家族化與專業化的矛盾、產權單一引發的產權關系中的矛盾、生產規模與經濟效益的矛盾、文化素質與管理需求的矛盾,都將對今后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

一是觀念陳舊,管理模式滯后。許多民營企業觀念有待轉變,如對國家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有疑慮,不敢放手放膽經營。“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較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雖然部分企業在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后,已經開始在在更高的層次上確立新的發展目標,進一步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但大部分私營企業仍未破除私有者狹隘的觀念。一是在產品生產上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缺乏投資開發新品意識;二是在經營上滿足于自給自足式的傳統經營模式,滿足于無債一身輕,害怕舉債搞發展;三是在管理方式上習慣于家族式的夫妻店、父子坊等形式,排斥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現代企業制度。上述弊端嚴重阻礙了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是民營企業主和從業人員素質偏低。本次調研結果顯示民營企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企業家占26%,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企業缺乏會管理、懂技術的員工,高層次人才更缺。有68.7%的企業家對企業職工的素質不滿意,民營企業中70%的從業人員只能應對簡單勞動,管理領域、科技開發領域急需專業人才,但大部分不能適應。民營企業在用人方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是其優勢之一。但民營企業大多都是家族性企業,大量使用的是家庭成員,致使許多平庸之人充賽重要部門,嚴重挫傷了外來人員的積極性,使外來員工覺得在這種環境下做下去,沒有什么前途可言,結果損失了大量的“千里馬”。同時民營企業在對外招聘人才時,往往只是以高工資來吸引來人才,而對于保險、福利卻只字不提,使得一些人才對民營企業感到無安全感,影響了企業的人力資源及產品的開發創新能力。再次民營企業用人的隨意性很嚴重,以致人才大量浪費,使得民營企業多年來形不成人才優勢。

三是資本、風險、決策管理三權集中,民營企業組織機制存在一定缺陷,缺乏現代化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手段。現階段我市民營企業主要是家庭化管理模式,企業主不但有決策權,還都直接掌握企業的經營管理權。民營企業始創階段,這種方式有其合理性,具有一定的優勢,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較高層次后,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管理上的缺陷。

四是民營企業法制意識不夠強,信用意識比較淡薄。主要表現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行為不規范,如偷稅逃稅、制假造假、違規招工、用工,故意拖欠金融機構貸款、企業貨款和職工工資等問題。另外,帳頂帳、三角債、連環債等拖欠帳款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也損害了整個民營經濟的形象。

五是民營企業技術水平比較低,缺乏創新意識,核心競爭力不夠強。我市生產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只占26.9%,生產有特色產品的企業也相對較少,產品整體定位不高。相當一部分企業設備陳舊,技術工藝流程落后,環保要求低,基礎薄弱,對科技創新重視不夠,科研條件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弱,產業趨同比較嚴重,規模優勢尚未形成,導致比較優勢遞減。團隊意識、協作意識、品牌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淡薄。有65%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在有獨立品牌的企業中有89.6%的企業商標未進行注冊。

五、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思路和重點

基于以上分析認為,我區應及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把民營經濟作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主體,加大扶持力度,創造寬松環境,創新傳統產業,發揮規模優勢,形成傳統產業啟動,新興產業和配套產業兩翼齊飛,優勢互補,整體推進的民營經濟發展新格局,推動全市民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力爭到“十五”末,全區民營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形成一批市場競爭能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民營企業集團,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顯著提高。

一是在思想觀念上,牢固樹立民營經濟是全區經濟發展主體地位的指導思想。思想觀念落后仍然是制約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對比江浙滬粵等先進地區,我市民營經濟發展與先進地區的差距,最關鍵的是思想解放程度和重視力度上的差距。實踐證明,解放思想始終是發展的先導。思想解放一步,發展就向前一步;思想超前一步,發展就領先一步。思想的大解放才能帶來民營經濟的大發展和社會的大進步。為此,必須明確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沒有民營經濟,就沒有市場經濟的理念,將其作為我區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來抓。只有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這個大前提下,很多影響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才會逐步解決。這是治本的關鍵和基礎。也只有牢固樹立了這種觀念,才能真正做到在社會資源有限、信貸資金、資本市場份額、投資機會、土地等資源不能均等分配的情況下,不把公有和民營作為資源配置孰先孰后、孰多孰少、孰可孰不可的標準。

二是在工作重點上,強力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的政策和環境。良好的政策和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的生命線。當前,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熱度不夠、氛圍不濃,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發展的環境不優,政策的吸引力不強。環境和政策的好壞是一個地方能不能快速發展的首要因素。優化發展環境,不僅體現在提高部門服務水平,杜絕三亂現象等問題上,更重要的是要從深層次上、從市場經濟發展的本質上準確把握環境的內涵,從而構筑全方位的環境優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環境是社會的、政府的,資源配置是企業主的。資源配置方式是一種橫向的流動方式,目標是效益最大化,只受環境的影響,不受政府的約束,哪里適合生存發展就去哪里。在資源配置流動的過程中,資源的各個要素(資金、人才、技術、管理者等)和企業生產經營過程需要的是各自不同的環境。因此,政策環境、法律環境、輿論環境、經營環境和服務環境構成了環境的基本內容。可以說,人人、事事、物物、時時皆環境。為此,我們應堅持民有所需,我有所為的思想,對照發達地區,找出我區在環境方面存在的種種差距,從各個層面制定好相應的對策,并抓好落實,避免實踐中虛多實少、有口號無行動、有政策無落實等問題發生,真正下決心解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全力構造好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和環境平臺。在政策和環境的制定與取向上,應突出把握好"放寬、保護、扶持、整合、創新"的工作方針,特別是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各級各部門要真正做到思想放開、政策放寬、管理放手、服務放活,通過在"放"字上做文章,最大限度激活民營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實現民營經濟超常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