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騰飛調查報告

時間:2022-01-19 05:03:00

導語:民營經濟騰飛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經濟騰飛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按照“放開、放寬、放活”的工作思路,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振興*經濟、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推進經濟社會整體升位的戰略性措施來抓,通過不斷強化政策牽動、環境拉動、典型帶動等綜合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20*年末,全縣民營經濟業戶已發展到18130戶,同比增長11.5%。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縣民營經濟不斷壯大,已經開始快速向第一、第二產業和新興第三產業轉移,新發展了一批葦柳編織大戶、特種養殖大戶、稻米加工大戶等規模較大、經濟效益較好、產業拉動能力較強的民營企業。20*年,全縣民營經濟總產值實現29.2億元,同比增長17.7%,實現稅金5080萬元,同比增長24%。隨著民營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安置下崗職工和富余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渠道。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民營經濟在*縣域經濟中占有一定份額,但無論是在其自身發展方面,還是在宏觀環境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民營企業總量少、檔次低、經濟效益差、規模小、結構不合理;二是企業技術裝備落后、發展層次不夠高。部分民營企業追求“短平快”項目,采取“拿來主義”方式,企業缺乏長遠的技術發展目標,加之民營企業技術人才隊伍匱乏,導致部分民營企業設備陳舊,技術落后,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較低。三是流通領域多、生產領域少;零售行業多、批發行業少;餐飲服務行業多、高新技術行業少;四是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管理模式較為落后。民營企業低學歷人員多,專業技術人才少。五是企業融資難、貸款難。銀信部門普遍怕擔風險,不愿放貸,導致民營企業難以擴大再生產規模;六是多數企業處于原始積累階段,提質增效的潛力不大。七是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不夠寬松,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克服和解決。

三、對策建議

今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鼓勵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省里也對加快民營經濟騰飛作了總體部署,整個宏觀環境對民營經濟發展非常有利,“十一五”期間民營經濟將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必將成為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因此,我們必須搶抓機遇,發揮優勢,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加快推動民營經濟在更高平臺上實現新的騰飛。

第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觀念創新。一是要增強機遇意識。認真學習南方發達地區沒有機遇找機遇,有了機遇抓機遇,勇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精神,抓住當前經濟形勢較好、改革條件環境相對寬松的機遇,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二是要形成支持民營經濟騰飛的輿論導向。廣泛宣傳民營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大力倡導私人投資創辦企業光榮,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光榮,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光榮,努力提高其社會地位。三是要樹立敢于求富快富大富的思想。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守舊意識,樹立吃苦耐勞、拼搏進取的精神,引導、鼓勵民營企業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依法經營,加快發展。四是要全面推進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創新。只要是對民營經濟發展有好處,就要樹立敢試、敢闖、敢為的思想,大膽實踐,爭取發展的先機。

第二,要加快產業調整,推進結構創新。一是引導民營經濟提高產業層次。扶持有條件的企業搶占發展制高點,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鼓勵骨干民營企業向高新技術型、集約型和外向型發展。二是引導民營經濟擴大經營規模。鼓勵具備條件的個體工商業戶向私營企業發展。推動私營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向有實力的企業集團靠攏。有條件的私營企業要通過聯合、并購、兼并、購買,組建集團。三是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特色產業。鼓勵民營企業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依托資源優勢和區位特點,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使縣域經濟在更大范圍內參與資源優化配置,迎合市場競爭。要加快培育優勢產業,形成具有本地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深加工特色的私營企業群體,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步伐。

第三,要繼續深化改革,推進體制創新。扎實推進改革與創新,提高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加快民營經濟騰飛的動

力所在。深化民營企業改革。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大膽引進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企業制度和經營機制。以股份制改造為重點,輔之以股份合作制、參股等多種形式,逐步把民營企業引導到企業結構股份化、企業規模集團化、企業制度公司化的改革方向上來。要以資本運營為紐帶,注重資產重組和優勢集聚,充分體現民營企業產權明晰、機制靈活的特點。要加快民營企業產權創新。要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要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引導民營企業突破限制,實行強強聯合、優勢擴張和資產重組,組建民營經濟“航空母艦”,培育一批民營企業“小巨人”,帶動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四,要加強科學管理,推進管理創新。目前,一些民營企業仍處于家族式經營的管理狀態,這必然制約企業的發展。要引導民營企業逐步由家族式管理轉向科學管理,用先進手段實現管理科學。特別要加強對人力資源的管理、財務管理、質量管理和市場管理。同時,要引導企業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廣納能人辦企業,自覺地向現代企業邁進,向科學化的管理方式轉變。要徹底破除小農意識,大膽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和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現代經營管理方式,努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要積極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優化企業管理模式,健全企業財務、分配、成本、人力資源等內部管理制度,逐步實現科學管理;實施“企業家培養工程”,努力提高企業家素質和管理水平;引導民營企業加強戰略管理,提高資本運作、市場營銷、防御風險和持續發展等能力,確保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第五,要提高科技含量,推進技術創新。在技術創新方面,要實行以技術、知識等生產要素入股參與分配,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鼓勵民營企業創辦研發中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技術服務能力;加強產學研結合,引導民營企業與農科院校、科技機構合作,抓好項目、技術對接,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推動民營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升裝備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增加民營企業的科技含量,盡快提高民營企業的裝備水平、技術水平。要通過各種形式培養人才,引進人才,儲備人才,充分發揮人才作用,依靠人才支撐民營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第六,要調整完善政策,推進環境創新。一要優化政策環境。認真清理和規范不適應民營經濟發展要求的政策規定,取消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限制性、歧視性條文,制定鼓勵民營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型企業發展的政策。要在扶持措施、市場準入、資金支持、土地使用、社會服務等方面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保障。降低市場準入門檻,落實國民待遇,力求做到國企與民企、民間資本與域外資金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公平競爭的政策支撐體系。二要優化政務環境。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契機,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對民營企業的服務和管理,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展難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把行政審批、行政強制、行政收費納入法制軌道,加快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間、規范審批行為,提高行政辦事效率,解決民營企業不滿意的突出問題。三要優化辦事環境。建立政府與民營企業溝通的有效機制,縣領導掛鉤縣重點企業,切實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改變政府職能越位、錯位和缺位的狀況,做到越位的堅決退出、錯位的盡快理順、缺位的不斷加強。加強職能部門自身業務培訓,增強業務素質,形成“內行管行內”的局面,并加強相關業務指導。四要優化輿論環境。充分發揮電視輿論導向作用,廣泛宣傳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經驗做法等;大力倡導創業精神,鼓勵創業行為,維護創業權益,營造民營企業家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社會上有地位的良好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