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腐敗風險分析及防控對策

時間:2022-12-09 11:32:00

導語:縣委書記腐敗風險分析及防控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委書記腐敗風險分析及防控對策

“郡縣治,天下安”。在我國的行政體制中,縣歷來都是最為重要的行政單位之一,縣委雖不是基層,但緊靠基層;雖不在一線,但直面一線。縣委書記作為全縣的“一把手”,同時也是本縣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其權力行為是否廉潔,對全縣黨風廉政建設產生重要的示范效應,好的縣委書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良書記讓“一把手”成“一霸手”、貽害一方。近年來,在安徽僅以阜陽為中心的皖北地區,就先后有18名縣委書記相繼因腐敗被查處,在全國范圍內,縣委書記因腐敗問題落馬也屢有發生。這一現象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全黨的高度重視,作為縣委書記,我們應引以為戒,警鐘長鳴。

一、特殊崗位容易產生腐敗

縣委書記是縣委領導集體的“班長”,擔負著“謀一方發展、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諧”的重要職責,處于承上啟下、協調左右、駕馭一方的核心位置,與之相對應,縣委書記多是集各種權力于一身,擁有一言九鼎、一錘定音的絕對權威。這種程度過高的“集權”,加上一些人的極力鉆營和極盡能事,縣委書記稍不自律就會陷入腐敗的泥沼。

一是人事問題容易導致腐敗。少數縣委書記在干部任免過程中不遵守人事任免制度或喪失組織原則,不以事業察人,不以政績用人,而把金錢和關系作為干部提拔任用的主要條件,或是僅憑個人好惡“說你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大量提拔“自己人”、“圈內人”,嚴重破壞了干部任免秩序,扭曲了用人導向,挫傷了干部熱情,損害了黨的形象。更有甚者,把人事權作為手段,從中謀取私利。有的真真假假、虛實難辨,一些看似正常的大量、頻繁的干部調整背后,往往隱藏著眾多的權錢、權色交易;有的甚至信奉“要想富,動干部”,干脆將干部職位明碼標價,公然買官鬻爵,嚴重擾亂了社會風氣和秩序。

二是經濟問題導致腐敗。少數縣委書記利用手中的權力,侵占國有、集體財產和公共資源,任意買賣或轉讓,大肆斂財。有的直接干預和插手土地拍賣、政府采購、重大工程項目招投標等活動,通過打招呼、搞暗示等大搞權力尋租,肆意貪污受賄,將手中的權力轉化為個人利益。有的濫用公權,權為己用,公款消費,公車私用,借考察之名行旅游之實,利用權力影響為子女、親屬、身邊工作人員安排工作或介紹工程等不一而足。

三是作風問題導致腐敗。少數縣委書記無視黨的紀律和方針政策,作風專橫跋扈,大權獨攬,不愿意接受監督,喜搞家長制作風,先集中,再民主,搞所謂的“集中民主制”,討論干部、作重要決策不走民主程序,“一票獨大”,一個人說了算。有的受市場經濟條件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想的影響,喪失了追求、喪失了黨性、喪失了人格,甘愿成為金錢的奴隸、美色的奴才。有的官本位思想嚴重,不堅持實事求是的路線,專搞一些不切實際甚至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欺上瞞下,嚴重損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縣委書記崗位腐敗的原因分析

少數縣委書記之所以墮落成腐敗分子,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個人存在著“四失”,即權力失衡、監督失效、教育失誤和自律失敗。

一是權力失衡。我國的行政決策和行政執行機制分別是民主集中制和首長負責制。在這種體制下,黨委定位于“議行合一”機關,集決策權、執行權集于一身,而處于黨委核心的縣委書記毫無疑問地擁有最高決策權和最終拍板權。因此,在強調決策、執行責任及效率的今天,有的縣委書記一味追求集權,錯誤地用首長負責制代替民主集中制,以增強其決策和執行的權威性,其結果導致權利的失衡。

二是監督失效。從反腐倡廉建設的實踐看,對于縣委書記的權力,中央并不是沒有監督的要求、規定和舉措,但在現實中,一些地方和部門卻沒有對縣委書記形成有效的約束,“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弱,下級監督太難”,名義上,縣委書記的權力要受到各種形式的監督,而事實上這些監督并不到位也無法到位。究其原因,還是沒有對應、對等的權力與之相制約。

三是教育失誤。少數縣委書記的腐化墮落,往往是從思想上放松世界觀的改造開始,一步一步蛻化變質的。他們經不起金錢、物質、美色的誘惑,革命意志衰退,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個人私欲惡性膨脹,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謀私的手段,違法亂紀,這與有的地方對縣委書記的教育不夠不無關系。分析近年來的腐敗案例,對縣委書記的教育失誤主要體現在對反腐敗的艱巨性、長期性、復雜性教育不到位;“經濟建設廉政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領導方法的教育不到位;必要的法律知識教育不到位;決策理論教育不到位;勤政、廉政教育及時談話,訓誡,從苗頭抓起,從小事抓起不到位等五個“不到位”上。

四是自律失敗。認認真真學習,老老實實做人,干干凈凈做事,這是黨和人民對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它在預防和消除腐敗問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縣委書記思想覺悟、道德品質、意志作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一些縣委書記被腐蝕,往往就是因為不能經常自我約束、不能經常自我反省,是非面前缺乏辨別能力,誘惑面前失去控制能力,警示面前不及時醒悟,因而抗不住誘惑、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貧、管不住小節,最終自甘墮落、自掘墳墓。

三、縣委書記崗位腐敗風險防控措施

加強縣委書記崗位腐敗風險防控,必須以規范權力運行為重點,以擴大黨內民主、加強民主監督為抓手,以加強作風建設為關鍵,堅持改革創新、懲防并舉、重在建設,為切實加強縣委書記隊伍建設、促進健康成長提供紀律保證和制度保障。

一是權力大與小,關鍵在制度規定。研究制定規范縣委書記行使職權的暫行辦法。重點規范干部任用、重大決策和涉及經濟方面的權力,設定權力限度,規定不得插手、直接干涉微觀經濟活動的具體事項。加強對執行行使權力情況特別是插手、干預微觀經濟活動的監督檢查,使其權力行使有度,不缺位、不越位。嚴格執行重大事項民主決策制度,嚴格決策程序,制度、規定之外即為違規違紀。議決事時,縣委書記要先人后已,不得先表態定調,要廣泛聽取不同層次意見,允許雜音存在,重視不同意見,做到意見分歧大的不決策或緩決策。積極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干部選拔任用提名權、推薦權、決定權,實行考察預告公示制、常委會票決制,擴大公推公選、公開招考干部面。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產權交易制度改革,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制度、土地竟價拍賣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行政干預經濟活動。

二是廉政成與敗,關鍵在監督。研究制定加強縣委書記監督的實施辦法,加強對縣委書記干部選拔任用決定權、重大事項決策權、重要經濟活動干預權行使情況的監督。首先,要強化監督效用。加強縣委書記監督,必須從思想根源抓起,解決好不愿監督、不敢監督的問題。從擴大民主入手,實行重大事項預告制、公告制、公示制,切實增強監督的公開性。進一步拓寬監督渠道,建立覆蓋面廣、信息量大、反映及時、方便有效的立體監督網絡,切實增強監督的廣泛性。建立重大事項監督人負責制、重大決策和用人失察失誤責任追究制,切實增強監督的效用。第二,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實行重大決策事前征求意見、專家論證,重要干部任免實行民主推薦制、考察預告制、任前公示制,重大經濟活動信息制度等,落實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第三,發揮組織監督作用。加強上級監督。上級黨委、紀委和組織人事部門要結合日常工作調研、檢查等,與不同層次干部談話、參與縣委常委民主生活會、巡視、信訪調查等形式,加強對縣委書記行使權力的監督。強化同級監督。提高黨內民主生活會質量,廣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營造民主監督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同級人大和縣委全體委員的監督作用,尤其要充分發揮人大在任免政府部門負責人上的把關作用,防止縣委書記權力濫用。強化黨內監督。以述職述廉、專項匯報、民主評議為主要形式,切實加強黨內監督。組織部門重點監督縣委書記在干部選用上是否堅持標準、符合程序,紀檢監察機關重點監督縣委書記在干部選用、重大決策、經濟活動中是否有越權和違紀行為。強化下級監督。聘請老干部、人大政協代表任監督巡視員,向其通報有關情況、讓其參加有關會議,廣泛參與監督。第四,實行檢查暗訪。上級黨委及其有關部門在不打招呼的情況下進行座談、走訪,掌握、了解縣委書記行使權力的真實情況,重點了解是否有破壞民主集中制、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重大事項個人說了算的行為;是否有任人唯親、封官許愿、賣官問題;是否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勞民傷財、搞形象工程等違背科學發展觀的行為;是否有插手建設工程領域和國有企業改制,以降低地價、減免稅收、干預工程承包等謀取私利的問題。第五,優化縣域社會環境。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加強縣委書記權力監督的必要條件。上級在無正當理由下不得插手、干預縣級重大事項決策,特別在選用人上不得打招呼。縣委書記要以良好心態接受群眾監督,做到光明磊落、公道正派。廣大干部群眾要明禮守信、勇于負責,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做到不歪曲事實、不撥弄是非、不陷害他人。對于以正當形式,積極參與監督或監督有功的人員,要進行獎勵和保護,切實營造良好政治環境。

三是作風虛與實,關鍵在機制。加強對縣委書記隊伍管理。嚴把選人關。選任縣委書記要慎之又慎,堅持德、能、勤、績、廉標準,以德為先,選任縣委書記。堅持實行談話、訓誡制度。對作風不民主、廉潔自律不過硬等方面的苗頭性問題,上級組織要早打招呼、早提醒,幫助糾正錯誤傾向,避免小問題釀成大錯誤。建立正確的政績考評體系。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政績評定指標、標準和辦法,全面科學評價政績,端正干事創業導向。做到既考核當前政績又考核打基礎、著眼長遠的工作政績,既考核顯性政績又考核“隱性”政績,既考核經濟發展政績又考核社會發展政績,堅決糾正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等殺雞取卵、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發展速度的錯誤傾向。研究制定縣委書記行為規范。縣委書記身處特殊崗位,廉潔自律決不是小事,對其要嚴格教育、嚴格要求、嚴格管理。中央紀委和省紀委出臺的各項廉潔自律規定都應作為縣委書記遵守的行為規范。加強教育、引導和監督檢查,抓好嚴禁違規配備使用小汽車、收送禮品禮金、公款旅游等規定的落實。縣委書記要管好配偶子女、身邊工作人員,嚴禁他們打著領導旗號謀取私利。

四是形象好與壞,關鍵在教育。切實改善和加強縣委書記的教育培訓。縣委書記是黨的干部隊伍的中堅力量,應倍加珍惜,加強培養,下大力氣教育、保護好這支干部隊伍。要制定培訓和廉政教育規劃,將縣委書記作為重點培訓、教育對象。定期選送縣委書記到中央、省委黨校培訓,不斷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增強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要把思想教育貫穿于縣委書記的全部活動和管理的全過程,教育幫助縣委書記樹立任何人、任何權力都必須置于必要的監督之下的觀念,樹立監督是愛護、是保護的觀念,自覺抵御各種誘惑和腐蝕。要創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幫助增強自律意識。上級黨組織要經常組織開展黨風黨紀和思想道德教育主題活動,運用先進典型教育與典型案例說紀說法教育相結合、聽廉政黨課與講廉政黨課相結合、革命傳統教育與新時期的榮辱觀教育相結合,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教育他們牢記黨的宗旨、固化遵紀守法觀念,珍惜自已的榮譽和地位,自覺以紀防腐、以德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