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的現狀及風險防范思考

時間:2022-10-15 08:47:00

導語:金融風險的現狀及風險防范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風險的現狀及風險防范思考

亞洲金融危機和最近爆發的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人們對銀行業的風險有了清醒的理解,雖然我國遭受亞洲金融危機和美國金融危機創傷比較輕微,但也驚出了一身冷汗。隨著wto的加入和外資銀行的涌入,我國銀行業的風險將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因此,在我國,進行銀行風險防范的預警機制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金融風險的現狀

1、金融效率遞減

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銀行業還無法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銀行業相抗衡。隨著外資銀行的紛紛搶灘,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放開,我國銀行業面對的挑戰將更艱巨。一方面國內人民幣業務的蛋糕將與外資銀行分享,另一方面外匯國際結算業務將逐步被擁有人才、技術、資金優勢的外資銀行所壟斷。如果按照目前流行的說法,20%的客戶擁有80%的存款,那么外資銀行只要搞定20%的客戶,就能在我國資金市場上呼風喚雨,這并不是天方夜譚。把炒得沸沸揚揚的“愛立信事件”和美國花旗銀行在中國分支機構對小額存款收費這兩件事連起來看,外資銀行的競爭是有備而來,目標非常明確。對中資銀行來說,“引狼入室”已成定局,如何“與狼共舞”靠自身的努力,求生存、求發展才是燃眉之急。

2、信貸資產質量差

我國銀行業信貸資產質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偏高的不良資產率正困擾著金融業的發展。2003年,國務院為強化對金融業的監管工作,將監管職能從中國人民銀行分離出來成立了銀監會。近期,中國人民銀行與銀監委重拳迭出,一是連下三道銀行令,反洗錢;二是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大局初定。成立農村商業銀行也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加強全體聯合,提高農商行整體抗風險能力的處置意圖已十分明朗。

無論是站在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還是站在某一單一金融機構自身發展的需要角度看,加強對金融業的風險管理,提高資產質量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結合我國金融業的實際,需要在盤活存量、放活增量上下工夫。就微觀經濟而言,關鍵要健全銀行風險防范的預警機制,杜絕不良貸款的“超生”。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風險防范的預警機制?

建立有效的銀行風險防范的預警機制,是指建立銀行風險防范的識別機制、銀行風險防范的分析機制。

(一)建立銀行風險防范的識別機制

風險識別是一種實踐。更多的是憑識別者的判斷能力、識別手段和經驗總結。建立銀行風險防范的識別機制,目的是為了認識風險。

宏觀的風險,由于我們所處位置的局限性,事實上很難把握。結合我們自己的工作實際,風險識別應側重于微觀風險的識別,風險識別的關鍵是抓好兩方面工作。

1、建立較完善的信貸檔案

“信貸檔案是銀行發放、管理、收回貸款這一完整過程的真實記錄,是進行貸款管理的必備資料。”參照國際金融機構的做法,結合自身實際,較完善的信貸檔案應包括:(1)基本情況。(2)財務狀況。(3)擔保抵押文件。(4)分析報告。(5)備忘錄。根據人民銀行的監管要求,所有企業貸款和大額個人貸款均需實行一廠一檔管理,盡可能完善。特別是農村商業銀行,現在又在搞信用村鎮建設,發放信用貸款,對千家萬戶的農民也應一一摸底登記,否則,信用貸款的風險就無法有效控制。這是建立風險識別機制的基礎。而要真正建立較完善的信貸檔案,關鍵靠信貸人員自身的努力。如要建立一個企業信貸檔案,就是腿勤、手勤、腦勤。和工辦、稅務、工商等部門經常保持聯系,看企業是否依法納稅,是否已吊銷營業執照,是否還生產正常;對其競爭對手合作伙伴,以及住所地的村(居)干部要加強聯系,以了解其人品和誠信狀況;對其自身要經常聯系,正面了解,必要時深入車間,就產供銷情況進行現場解剖,并按季寫出分析報告。

2、關注早期預警信號

通過早期預警信號的識別,有助于發現和預測貸款的現有問題和發展趨勢,來確定貸款的按期足額償還的可能程度。早期預警信號很多,主要有:(1)財務不健全。(2)三項資金占用不合理。(3)財務狀況不良。(4)營銷網絡不健全。(5)企業或企業法定代表人的社會聲譽敗壞,等等。企業早期預警信號的出現有時是單一的、也有時是集中性發生;有時是短期的,馬上會調整過來;也有時是中長期的。它沒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像測算股票一樣繪制“k線圖”,而只能靠管理者自身時時關注和把握,客觀、冷靜地判斷、分析早期預警信號、這是建立風險識別機制的關鍵。

(二)建立風險防范的分析機制

在銀行風險防范的事前預警中,銀行風險分析是核心。銀行風險分析具體包括財務分析和非財務分析兩方面。建立風險防范的分析機制,目的是為了把握風險。

1、財務分析。根據會計分析的要求,財務分析的指標主要有盈利比率、效率比率、杠桿比率、流動比率四個。財務分析成功的關鍵是獲取企業真實的、全面的、準確的報表。但遺憾的是我國一些企業在這方面信用極差。部分企業備有應付財稅、銀行、工辦的三套不同的對外報表。本身就是一本糊涂賬。這就使我們對企業的財務分析缺乏現實基礎。為此盡管我國相繼出臺了《會計法》、《審計法》、《統計法》等,卻管不住一雙弄虛作假的手。這既有國民素質問題,也有法制的不健全問題,更有管理的不到位問題,等等。所以,對企業的財務分析,還需多張報表共同分析。

財務分析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不可少的;財務分析指標不是孤立的、僵化的,而是一個系統的綜合指標。通過財務分析,我們才能對企業有比較真實、準確的了解。

2、非財務因素分析。按照西方商業銀行的觀點,非財務因素主要是指借款人的行業風險因素、經營風險因素、管理風險因素、自然社會因素以及銀行的信貸管理等因素。

(1)行業風險分析

每個企業都處在某一特定行業中,將面對同一行業基本一致的風險。一般可以從借款人行業的成本結構、成長期、產品的經濟周期性和替代性、行業的盈利性、經濟技術環境的影響、對其他行業的依賴程度以及有關法律政策對該行業的影響程度等幾個方面來分析借款人所處行業的基本狀況和發展趨勢,并由此判斷借款人的基本風險。

(2)經營風險分析

可從借款人的經營規模、發展階段、產品單一或多樣、經營策略等方面了解借款人的總體特征,分析其產品情況和市場份額以及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風險因素,來判斷借款人的自身經營風險。對企業而言,這個過程是最復雜的,也是最根本的。如果說行業分析是群體分析,那么經營風險分析則是個體分析。通過它可以直接分析具體借款人的經營狀況和經營風險程度。

(3)管理風險分析

主要是通過對借款人的組織形式、管理層素質和對風險的控制能力、經營管理作風等方面來考察借款人的管理風險。在中國一般對客戶重在物的風險分析,特別是客戶的主要財務、信用指標的考查;西方許多國家銀行對一般客戶重在人的風險分析,特別是法人代表的“人品”分析。事實上,人是最能動的因素,忽視人的管理而只重視物的管理,其管理效率是令人懷疑的,這也是造成中國特色的信用危機的根源之一。通過管理風險分析,我們可以準確地把握企業興衰的脈搏。

作為金融機構,密切關注開戶企業的管理,并不時督導開戶企業加強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很有必要。

(4)信貸管理風險分析

實踐證明,一些貸款不能及時、完整地收回,其原因并不完全在借款人一方,金融機構對貸款缺乏有效的管理與控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有必要對金融機構信貸管理進行風險分析。

①違反法律、法規發放貸款。

這些貸款由于在法律上得不到充分保護,具有先天不足。如上階段金融機構搞的福利貸款損失慘重。吃了幾條魚,發了幾張煤氣票,結果貸款被“套牢”。這是變相抬高利率發放所造成的。還有上階段,有些金融機構片面強調存款立社,為了突擊拉存款,甚至為了月末、季末的一夜瀟灑,不惜泡大戶,貸款累大戶,結果雞飛蛋打。這是不正常競爭引起的違規操作。

②缺乏有效的貸款監督。

這是可能造成貸款被挪用和資金使用不當的主要原因。如有的貸款被挪用于歸還其他債權人的貸款,或未經銀行同意將回籠資金投入炒房地產、炒股票、期貨等另一高風險的交易中去。特別是以貸還貸現象事實上相當普遍,這將對擔保合同的有效性直接構成威脅。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企業貸款的以貸還貸率占40%左右,如果企業普遍性經營不善,合同糾紛將會把我國金融機構拖垮;又如貸款資金被挪用更是防不勝防。圈地熱和房地產業“發燒”目前最引人關注。

③對到期貸款催收不力。

寬松的收貸措施會導致客戶隨意拖欠貸款的惰性,進而影響貸款的償還。有些金融機構對逾期貸款往往一訴了之,以詐騙立案,自身底氣不足。一來以詐騙立案可能會牽涉到內部人,怕拔出蘿卜帶出泥;二來怕經濟案一發生,安全保衛一票否決,全年的努力打了水漂。有時候為了一團和氣,為了不引火燒身,許多人睜只眼閉只眼。其結果就出現了一個怪現象。一方面催收兇的金融機構資產質量越來越好,不良戶不敢花時間買難堪,信用環境越來越好;另一方面,催收不力的金融機構往往成了信用不良戶爭著喊著的“福地”,通過種種手段來獲取貸款,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

我們進行風險預警系統的分析,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實現風險控制。金融風險控制除經濟、金融主體的自覺行為外,關鍵是要建立、健全系統控制機制。即組成內部自律控制、金融監管控制、社會監督控制的三位一體的監控網絡。內部自律控制是基礎,金融監管是關鍵,社會監督是保證,三者缺一不可。在內部自律控制上,作為經營性金融機構關鍵要抓好四方面:一是依法經營。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在實際工作中應將風險防范的預警機制和控制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抓,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的經濟、金融方針政策。在經營上不打“擦邊球”,依法吸存,依法放貸,依法提供各項金融服務;二是穩健經營。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不盲目擴張,不超范圍經營。堅持質量第一原則。獲取客戶真實的財務報表,抓好企業資信等級評估,對客戶群進行理性選擇,逐步建立優良客戶群,保證客戶質量,控制風險源;狠抓信貸資產質量,提高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降低經營風險;三是以人為本。抓好信貸員等級測評和貸款管理責任制度的執行落實情況,進一步提高隊伍素質,降低道德風險;抓好不良貸款的“公示”和催收力度,實行“陽光下作業”,減少操作風險;四是完善“內控”制度。堅決執行貸款“三查”制度,實行審、貸分離;健全稽核、審計、財會、信貸相互監督、相互約束制度,避免無“規”可依、有“規”不依的管理“真空”現象。在金融監管控制上,央行既要敢于監管,又要善于監管。監管部門的同志要放下包袱,本著對職責負責,對單位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精神,把眼睛牢牢盯住監管對象,盡量避免一人腐敗全行遭殃,越腐敗貸款死得越多越吃香等不正常情況出現。要加強合法合規性教育,督促監管對象依法辦事,做到與錢打交道,而不成為錢的奴隸,從而在組織上、制度上有效堵住風險的產生。在社會監督控制上,關鍵要抓好二方面。一是“千金買刺”,發動群眾廣泛參與;二是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明查暗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