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發展的障礙及對策

時間:2022-08-31 10:24:00

導語:民營企業發展的障礙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企業發展的障礙及對策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同全國相比,*省民營企業發展相對滯后,規模普遍偏小,還沒有形成產業集群。針對這些題,從更新觀念、拓展融資渠道、提高技術水平、營造投資環境等方面提出*民營企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民營企業;發展;對策

1*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

1.1民營企業的經濟規模現狀

2000年以來,*民營企業的總體數量逐年增加,從2000年的17097戶,增加到2005年的38169戶,2005年是2000年的2.23倍,年均增長17.4%。2005年*民營企業注冊資金總額為478.13億元,營業收入總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上規模民營企業有270家,比2004年增加36家,同比增長15.4%;營業收入過5000萬元的有90戶,比2004年增加48戶,同比增長114.3%。營業收入過億元的企業44戶,比2004年增加15戶,同比增長51.7%。

1.2民營企業的經濟貢獻現狀

近年來,*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快速發展,成為社會增加固定資產、擴大生產規模的重要手段,投資總量由2000年的4.62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52.54億元,增加了11.4倍。民營企業還成為對外貿易的新興主力,發揮低成本制造的比較優勢,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累計進出口2.6億美元,同比增長13.1%,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10%。

1.3民營企業的就業規模現狀

2005年,*省城鎮從業人員比2004年新增24.8萬人,民營企業新增投資與雇工人數為5.71萬人,而國有單位、集體單位從業人員卻減少了2.73萬人。*省城鎮新增從業人員中,民營企業所吸納的人數占到了23%。民營企業就業人數的穩步增長,促進了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再就業的良性互動,有效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

1.4民營企業的產業結構現狀

從行業分布看,*民營企業主要分布在商業服務業、農產品食品加工業、建筑業等12個行業中。其中建筑業企業數量連續四年居各行業之首,占全部企業的24.4%。在公用事業等壟斷行業中,*省民營企業仍處于空白。在經濟效益的行業分布排名中,商業服務業、農產品加工、建筑業和有色金屬冶煉業的營業收入位居前4位。

2*民營企業發展的現實障礙

2.1自身存在的問題

(1)資金約束。資金不足已經是當前*民營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2005年全國民營企業注冊資金為61331.12億元,而*省注冊資金僅有478.13億元,占全國注冊資金的0.78%。*民營企業大多是中小型企業,自有資金較少,信用度低,缺乏擔保,財務狀況無法滿足銀行的貸款條件,很難得到銀行的貸款。民營企業的主要發展資金主要依靠自身積累,民間借貸和內部員工籌措等,致使企業融資數量少,成本高,糾紛多。

(2)結構約束。*民營企業產業結構大多分布在勞動密集型、資金技術要求較低的傳統日用消費品生產服務業和初級產品加工業行業中。據《2006*省民營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商業服務業、農產品加工、建筑業和有色金屬冶煉業的營業收入位居全省民營企業行業經濟效益前4位。這些產業結構層次低,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小,而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外向型及民營科技企業雖有一定發展,但所占比重仍然較低。

(3)人才約束。*省人才市場不完善,使得人才資源等軟資源嚴重缺乏。突出表現為:①管理人才缺乏。企業人治的成分大,法制和文治的比重小;②技術人才缺乏。由于*民營企業工作環境差,工資待遇低,很難吸引優秀的技術人才。2004年*民營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僅占職工總數的3.4%,中高級技術職稱

的人員僅占職工總數的1.7%;由于人才因素的制約,*省大多數民營企業存在缺乏管理經驗、對市場不夠了解、技術水平低、人員素質低等問題。

(4)技術約束。*民營企業總體來講企業規模小,技術層次低,生產工藝、技術水平與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截止2005年,*省經科技廳認定的科技型民營企業才有300多家,占*民營企業的總量不到0.8%,僅有少數企業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如奇正藏藥、海默公司的計量儀表等。技術力量薄弱導致*民營企業大多分布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技術含量與附加值低,初級產品加工比重大,潛在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較弱。

(5)企業家資源約束。企業家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靈魂,企業家的素質決定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前景。*民營企業家學歷層次普遍不高,據第六次全國民營企業調查顯示:*民營企業家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中專文化程度的占33。3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0%,初中及以下的占16.67%,接受過系統的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這必然導致企業家對市場環境的認知、洞察與適應能力不足,缺乏風險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和開放意識。

2.2外部面臨的障礙

(1)政策實施不到位。盡管“非公經濟36條”出臺后,*各部門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這些政策的實施并不到位,軟環境滯后仍制約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市場準入門檻仍然很高。在電力、交通、金融、衛生等將近三十個產業領域對民營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限進”情況。②審批環節多,準入條件苛刻。民營企業在投資、生產和經營諸方面,仍面臨較多的前置審批。③各種雜費政策不合理,稅收盡管減少了,但雜費征收名目更多了。

(2)社會化服務平臺不健全。社會化服務平臺主要包括資金融通、信用擔保、技術支持、管理咨詢、信息服務、人才培訓、中介服務等。從*民營企業經營環境看,政府服務還不到位,社會化服務薄弱,沒有形成有效機制。民營企業專業化服務機構不健全,服務缺乏深度,被服務的企業還非常有限,沒有形成有效的服務支撐網絡,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民營企業作用的發揮。

(3)思想觀念滯后。*省資源豐富,資源優勢無法轉化為產業優勢,其原因在于社會對民營企業發展持肯定和支持態度雖然已成為主流,但仍然存在一些疑慮和偏見,思想不夠解放。在對待民營經濟問題上,部分人對民營企業地位作用認識不足,存在一些疑慮和偏見。一些干部也對民營企業發展缺乏正確理解和認識,在戰略上對發展民營企業重視和支持不夠,缺乏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具體目標。

(4)中、東部民營企業的廣泛滲透。改革開放以來,東、中部地區憑借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得到優先發展,近年來,東、中部企業積累了較為雄厚的資金并逐漸向西轉移,以*省浙江企業聯合會提供的數據為例:截至目前,浙江企業占*民營企業總量的48%,在*的浙江籍人口約18萬人,每年銷售金額達700多億元。外來企業的廣泛滲透會導致*民營企業出現資金外流,企業周期短等問題。

(5)國際性企業的進入。入世后,*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民營企業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僅面對國內發達地區的競爭對手,還要面對國際上更為強大的競爭對手。在產業選擇、資源使用、企業標準、市場準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民營企業發展的起點更高。*民營企業起步較慢、實力較小,難以與國外實力雄厚的大企業、跨國公司抗衡。

3提高*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政策建議

為了進一步促進*民營企業健康,有序地發展,應采取以下策略: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民營企業快速發展掃清認識障礙。在全省努力營造一個關心民營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提高對民營企業的認識,認識到發展民營企業,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是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的需要;是增強*經濟實力的需要;是擴大就業和再就業的需要;是促進社會穩定的需要。從現實情況出發,對民營企業實行“不看性質看貢獻”“不看成分看發展”的政策,通過各種表彰活動樹立民營企業的正面形象,使其在“社會上有地

位,經濟上有實惠,政治上有榮譽,發展上有保障”。

(2)建立與民營企業發展相適應的融資體系。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融資渠道和方式。①搭建政府、商會、銀行、企業溝通交流的平臺,促進銀企合作;②建立多元化的資本市場融資機制,加大民營企業通過股票市場直接融資的力度,實現企業低成本資本擴張和發展;③建立民營企業信用體系,建立適應民營企業特點的信用評級體系,全面提升民營企業信用度;四是加快擔保體系的建設,構造全方位、多層次、高效率的信貸擔保服務體系,解決民營企業貸款難問題。

(3)促進民企進行技術創新。長期以來,*大多數民營企業只熱衷于在原有技術水平上通過增加資金和勞動投入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張,缺乏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應促進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更新換代。①建立民營企業科技開發基金,通過采用貸款貼息、無償資助、資本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民營企業技術創新。②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各類企事業單位按照產、學、研相結合的原則創辦、領辦民營科技企業。③鼓勵民營企業按照市場需要和國家產業政策,加強技術改造,依靠科技進步,全面提高企業自身發展水平和競爭能力。

(4)發揮對民營企業的引導作用。①應把民營企業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發展民營企業擺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②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加強自身建設。教育民營企業經營者合法經營、照章納稅、誠實守信,自覺地把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③實施“大品牌”戰略,積極鼓勵民營企業爭創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④加強同民營企業知名人士的聯系,在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適當增強民營企業代表人士。

(5)營造民營企業發展的寬松環境。環境對于*民營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民營企業的發展。①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制度,明晰辦事程序,切實提高辦事效率。②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不以任何借口和名目對民營企業亂罰款、亂攤派。③切實消除對民營企業的歧視。在稅收、信貸、土地使用、政府采購等方面與其他類型企業享受平等待遇,努力營造出最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環境。④建立健全民營企業服務體系。根據實際需要,扶持建立民營企業服務機構,為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黃孟復等.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2005——2006)[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黃孟復等.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報告(2004)[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徐銅柱.西部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困擾與對策分析[j].集團經濟研究,2006,(1).

[4]王周火,肖成池.西部民營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考[j].特區經濟,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