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9 02:46:00

導語:供銷社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銷社調研報告

為了更加全面準確地掌握貴港市供銷社系統的發展情況,認真分析研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更好地推進供銷社改革發展,我從今年3月開始,利用7個多月的時間,深入全市供銷社系統50個基層社、16個社屬公司以及一些經營網點、種養基地、加工廠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研究和深入思考,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供銷社有成績也存在問題,有困難也蘊涵潛力,有出路也充滿希望。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概況和成績

貴港市供銷社系統現有桂平、平南2個縣級供銷聯社,19個市、縣直公司(廠),53個基層社,3個中心社,3000多個營業網點。其中,市本級有市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土產公司、供銷工業品有限公司、供銷社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天鵝茶葉有限公司、物資回收利用公司、西江茶廠、果品食雜公司等8個直屬企業。目前,全系統員工總人數9850名,其中在職5080名,離退休4770名。供銷社主要經營農業生產資料、日用雜品、煙花爆竹、日用工業品、廢舊物資、農副產品等,是全市農業生產資料、城鄉居民生活資料和農副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是搞好農村科技服務,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貴港市供銷社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主動參與新農村建設,積極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努力搞好社員股金清理兌付,想方設法解決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問題,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同時,自身的改革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改制工作加快推進。采取資產重組、開發盤活、以資抵債、債權人起訴、協商回購等多種有效方式,加快推進企業改制工作,妥善解決了企業歷史遺留債務。同時,依照有關政策,以職工自愿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由企業給予適當經濟補償為主要方式,妥善分流安置職工。幾年來,全系統共消減各種債務2.8億元,分流安置職工3900多人,占原在冊職工約30%。

(二)助農增收取得新成效。堅持把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服務“三農”的著力點,積極創辦龍頭企業、領辦專業合作社、建設示范種養基地、實行物技結合服務。2006年,全市供銷社系統以各種方式聯結農戶達15.9萬戶,幫助農民實現收入總額達2.9億多元。今年1至10月,通過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聯結的農戶12.5萬戶,幫助農民實現收入總額2.5億元,同比增長15.12%。

(三)經營業務不斷擴大。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積極推進“新網工程”,在搞好農資供應的同時,認真抓好生活資料、農副產品經營,不斷擴大服務領域,開拓農村市場。2006年,全市供銷社系統改造建設農家店和農資農家店網點115個;組織供應化肥農藥達53萬噸;實現綜合經營總額32.31億多元,比上年增長10.35%。今年1至10月,全市供銷社系統實現綜合經營總額25.55億元,同比增長5.82%,其中購進總額1.05億元,增長6.85%;銷售總額1.14億元,增長2.95%;農副產品收購0.43億元,增長3.15%;農業生產資料零售4.24億元,增長5.88%;消費品零售4.83億元,增長10.96%。

(四)社員股金兌付進展順利。通過政府舉債和自籌資金清理兌付社員股金4.4億多元(其中系統內自籌0.98億元,政府舉債3.4億多元),使社員股金余額從清理整頓時的4.5億多元、股民12.69萬戶,減為目前的余額973萬元和1472戶,兌付率和銷戶率分別為97.87%和98.84%。

(五)內部穩定工作扎實有效。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切實抓好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努力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在職工參加養老保險方面,除個別企業特殊原因未補辦手續之外,其余單位均參加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100多人,參保率達97.13%。參加醫療保險職工5800多人,參保率為55.65%;參加失業保險職工383人,參保率為3.66%。

二、困難和問題

當前,貴港市供銷社系統的改革與發展還面臨著許多困難與問題。主要表現在:人員和債務負擔重,歷史遺留問題多;改革發展不平衡,大部分企業經營運行不正常;籌集安置職工的資金難度大,絕大部分企業不能正常繳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社會穩定壓力大;改革的政策落實不到位,如供銷社系統下崗失業職工未能享受與國有企業職工的同等待遇,在辦理再就業優惠證再就業時,未能享受和國有企業職工一樣的有關稅賦減免優惠等。據統計,目前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共有干部職工9850人,其中:離退休人員4770人,占總人數的48.43%;在職人員5080人,占總人數的51.57%。而在職人員中,在崗的只有1323人,占在職人數的26.04%;下崗人員達到3757人,占在職人數的73.96%。絕大部分企業運轉不正常,全系統市、縣直公司和基層社中:有凈資產且運轉基本正常的占三分之一;資產負債率接近100%且運轉處于半癱瘓狀態的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一已是嚴重資不抵債且基本處于癱瘓狀態。由于人員負擔重,經營不正常,企業收不抵支,全系統已累計拖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金近4000萬元。據估算,每年還將增加拖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費1000萬元左右。從供銷社的現狀看,大部分企業經營舉步維艱、債務沉重,特別是拖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費問題十分突出,嚴重影響了供銷社系統的穩定,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供銷社未來的改革發展進程,同時也給全市維穩工作帶來一定影響。

出現上述的困難局面,應該說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觀念落后。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供銷社由計劃經濟的寵兒變成了市場經濟的普通競爭者。但是,供銷社系統的一些企業及職工不能迅速地擺脫計劃經濟的陳舊觀念束縛,對市場經濟中出現的各種經濟現象和經濟活動覺得看不慣、不順眼、不規范、不正規,墨守陳規,不思進??;相當一部分干部職工常?;匚锻盏妮x煌,還幻想著等國家、政府的優惠政策,靠上級的支持和幫助,把擺脫困境的希望寄托于外部的扶助上。由此造成經營品種單調、經營方式落后;內部分配是“大鍋飯”,不比干勁比待遇,不比出力比福利。以這種思想觀念和現代企業、私營企業、個體企業競爭是必定要落后的。

(二)機制體制滯后和服務方式不活。各級聯合社的組織體系沒有完全理順,職能轉變不到位,導致出現合作社不合作、聯合社不聯合的局面;供銷社自身體制的轉換滯后,與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不相適應,滿足不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影響了供銷社的經營活動,最終影響經濟效益。多年來,供銷社按其職能主要是從事農村日用工業品、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農副產品收購工作,受計劃經濟僵化模式的影響,存在總體效益不高、經營不靈活等問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中個體商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如急風暴雨般給供銷社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特別是對農村日用工業品的供應方面,個人攤點和商戶經營以其經營方式靈活,進貨渠道(也包括非正常渠道)繁多,成本低廉等特點,在價格上取得了絕對優勢,贏得了絕大部分農村市場,使供銷社的商品對個體商業失去了競爭能力。

(三)歷史包袱沉重。供銷社得到過去計劃經濟的好處,但同時也背上了計劃經濟的包袱,其中最大的就是人員包袱。目前,市本級直屬公司、直管基層社和平南縣供銷社系統的公司和基層社人員包袱沉重,企業拖欠社保部門的社保金一年比一年增加,全市供銷社系統拖欠養保醫保費已近4000萬元。同時,大多數基層社還為政府承擔過落實政策老干部的安置工作,這些人大部分沒有上幾天班就離休了,高醫療費用開支大,更加大了企業負擔。沉重的歷史包袱,加上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方面的原因,基層社虧損嚴重,從而也引發了基層社的商業、銀行信用危機,造成企業沒有業務愁業務,有了業務愁資金的惡性結果。

三、優勢和潛力

作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供銷社具備天然條件,擁有獨特優勢,蘊涵著極大潛力。

一是供銷社有多年形成的系統網絡資源。多年來,供銷社系統經過改革與發展,擁有相當組織凝聚力和較強組織關聯度的系統網絡。這些系統網絡包含著相當數量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層社、村級綜合服務站以及各類基層網點。如此龐大的組織網絡,在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流通現代化的事業中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只要充分發揮其自身豐富的系統網絡資源,供銷社系統完全能夠成為我市新農村建設的一支生力軍。

二是供銷社系統擁有一定的資產資源。供銷社通過幾十年的長期奮斗,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物質資產,這是供銷社在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方面發揮作用的突出優勢。在經歷股金擠兌風波和實施企業改制后,貴港市供銷社系統到2006年底的所有者權益仍達1.5多億元。新農村建設,關鍵在投入。現在不少地方新農村建設之所以開展比較困難,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資金和資產。如果供銷社系統能有效地、適當地將其資產的一部分用于新農村建設,那么將會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邁得更快。

三是供銷社擁有一批擅長流通、熟悉營銷、精于管理的人力資源。目前我國農民已成為市場主體,但其能力較弱。首先體現在市場營銷能力薄弱,即獲取和分析市場信息的能力、市場銷售的能力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都較為薄弱。而供銷社在這方面恰恰具有相對的優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搜尋市場信息、順暢交易渠道、拓展市場空間、減少交易費用的作用。在農產品供大于求、賣出去才是硬道理的情況下,一個充滿活力的供銷社在幫助農民推銷農產品、增加收入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供銷社可以通過搞好生產基地建設、領辦專業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等途徑,加強與農戶的連接,有效地解決廣大農戶的賣難問題,從而實現助農增收。

四是供銷社與農民有著密切的聯系,擁有信用方面的資源和優勢。關于這一點,可能有些人會提出異議,認為供銷社與農民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信任關系,尤其是出現社員股金擠兌風波之后,供銷社在農民群眾中已失去了原有的信譽。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長期以來供銷社作為政府與農民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在幫助農民推銷農副產品,為農民提供生產、生活資料的朝夕相處中,與農民建立相互信任的密切聯系,供銷社與廣大農民幾十年的深厚感情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完全割斷的。事實上,供銷社與農民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即使在目前農資供應多渠道競爭條件下,大多數農民仍然相信供銷社。

四、出路和對策

黨的十七報告明確提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薄疤剿骷w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黨中央作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為供銷社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舞臺,賦予了責任,同時也昭示了供銷社將大有可為。供銷社的根基在農村,出路在農村,希望也在農村,必須堅持合作制理念,堅持為農服務方向,以新農村建設統攬工作全局,在參與中提供服務,在服務中發展自身。

(一)用體制創新服務新農村建設。一是進一步完善縣級聯社管理體制。要切實轉變供銷聯社對企業的管理職能,通過產權聯結和市場運作,著手組建新的經濟聯合體,實施集團化戰略,提高組織化程度,努力提升資本運營質量和資產管理水平。二是要加快推進社有企業改革重組。要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改革重組社辦企業,做到有破有立,經過破一批、保一批、立一批、做大一批,推進社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使社有企業成為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農村商品流通的骨干企業。三是改造重塑基層供銷社。要繼續堅持基層社改造與新建并舉的原則,大力推進基層社建設,促進供銷社在服務機制上更加完善、服務功能上日趨豐富、服務方式上更加靈活,實現供銷社服務觸角的大延伸、社農關系上的零距離,成為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過不斷探索,盡快打造出一個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的,以現代流通促進現代生產,以合作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以德經商促鄉風文明,以購物環境促村容整潔,以社員參與促管理民主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

(二)用網絡優勢促進新農村建設。以農村為市場,以服務為根本,以制度為保障,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帶動、多元發展的原則,統籌考慮,整體規劃,運用現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整合、優化供銷社現有經營網絡資源和傳統經營業務,加快推進“新網工程”建設。積極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拉動農村消費和實現農村居民安全消費,解決農民“買難”、“賣難”問題,實現設施共建,資源共享,互相促進,共同發展。著力構建農資、煙花爆竹、再生資源、日用工業品消費品、農副產品等五大流通服務體系,組建農資商品連鎖企業、組建煙花爆竹連鎖經營網絡、進一步完善再生資源連鎖經營網絡、構建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體系、發展農產品經營服務體系,增強農產品市場的輻射帶動功能,建立農產品直銷網,積極引導或參與搞好農產品精加工、深加工、上超市、進社區,實現農產品貨暢其流,促進農民增收。

(三)用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推動新農村建設。堅持開放辦社,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綜合服務社、農產品專業協會為中心內容,領辦、合辦各類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強農民的市場意識和民主管理理念,助農增收;發展綜合服務社,搞好連鎖經營,為農民提供生產生活用品、農副產品銷售、科技信息、文化娛樂等綜合服務,不斷豐富農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搭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平臺和行業協會的公共服務平臺,為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各類行業協會服務,銜接組織產銷、組織技術培訓,提供產銷信息,開展各種交流。

總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供銷社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和經營空間,供銷社系統一定要抓住機遇,乘勢而進,在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有所作為,重塑形象,邁向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