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務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21 05:27:00
導語:社區服務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新的形勢下,大力推進社區建設,不斷深化社區服務,是解決城市發展中諸多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涌現:一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開始走向市場,廣大職工和離退休人員也開始從“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二是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企業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大批下崗人員流向社區。如何把解決下崗人員的管理、教育、生活安排、再就業和社會保障與社區服務有機結合,己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三是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戶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涌入城市,城市外來流動人口急劇增加。社區能否把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好,事關城市的繁榮安定。四是在社會發展變革的過程中,由于人們各種思想觀念以及利益之間的相互沖撞,社區現實生活中不斷出現著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盜竊等各種社會治安問題時有發生,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單靠哪一個部門、單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抓好基層社區建設,積極開展社區服務,才能使社會矛盾得到有效緩解。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住房、醫療、養老、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
“社區服務”理論己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傳統的社區服務是社區辦服務,只局限于“互助、自助”;現代社區服務是在社區內,由于居民生活需要,市場機制解決不了,由政府提供,社區組織或社區承辦、配合的一項公共服務。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現代社區服務主要包括社區就業服務、社區社會保障服務、社區救助服務、社區衛生和計生服務、社區文體服務、社區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社區治安服務等內容。
二、泰山區社區服務發展現狀
泰安市泰山區共有社區64個,近年來,泰山區委、區政府將社區建設工作列入全區重點工作之一,以維護群眾利益、方便群眾生活為落腳點,在全區深入扎實地開展“社區建設年”和“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積極拓展社區服務,逐漸形成了以區、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為骨干,以社區服務站為依托的社區服務網絡系統,為構建和諧泰山區奠定了基礎。
1、社區服務載體逐步規范。近年來,泰山區堅持“夯實基礎、重心下移、貼近群眾”的指導思想,努力打造社區服務的有效載體。一是健全社區服務網絡。區里建立了社區建設指導中心,各街道、社區普遍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行政事務受理中心和社區服務站。目前,全區有40個社區,全部建成了面積超過150平方米的集計生服務、社會保障、物業服務、文化指導、信訪接待、民事調解、法律援助、社會救助、家政服務等綜合服務項目于一體的高檔次、高標準服務站,實行“敞開式辦公、一站式服務”,極大的方便了社區居民和駐社區單位的生活和工作。同時,建立居務公開欄,將各窗口服務內容、主要職責和工作流程進行公示,面向社區居民提供各類便民、利民服務。二是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性質的民間組織。區政府十分重視培育和發展社區民間組織,大體包括兩類組織:文化健身娛樂類組織,如岱廟街道現有專業文藝演出隊伍6支,業余體育隊伍70多支,經常參加活動的人員達300余人,岱西社區藝術團演出的《桑榆唱晚》榮獲全省一等獎;服務類組織,如家政服務、小餐桌、治安巡邏隊等。近兩年,全區先后培植成立了藍天家政服務公司、先河人才市場等社區中介服務組織,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服務。三是大力實施“便民工程”。近幾年來,泰山區各街道根據社區居民的需求和現狀,有針對性地加強便民利民網點建設,每個社區都有8個以上的社區服務網點,包括社區收發室、治安崗亭、看車處、門市部、服裝店、幼兒園、衛生室等便民服務項目,以此為平臺,開展各項便民服務活動。
2、社區服務領域不斷拓寬。為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泰山區始終把充實服務內涵、拓展服務領域擺在重要位置,把社區服務作為推進社區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一是提供就業再就業服務。各街道把社區勞動就業工作當作增加居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作來抓,許多社區建立了勞動就業服務站,為社區無業人員提供職介服務,聯絡中介機構,為居民公布招工信息,提供就業咨詢和技能培訓,廣泛宣傳就業優惠政策和就業方式,轉變居民的就業觀念,開辟就業崗位,解決了部分居民的生活困難。二是提供文化體育服務。各社區充分利用轄區內文化廣場、公園等公共休閑娛樂場所,安裝健身器材,以廣場文化、樓院文化為載體,引導社區居民參與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參與人員既有離退休人員,也有在職業余愛好者,社區居委會對經常參與活動的人員進行登記造冊,經常性地組織參與節日慶典活動和比賽,從而實現了社區文體活動“月月有活動、季季有安排、常年不斷線”。三是提供安全服務。多數社區都建立了“一區一警”為主力,社區聯防協同、社區單位共同參與的社區治安工作網絡,將片警聘為居委會副主任,實行片警責任到樓、到戶,廣泛動員社區居民開展“鄰里守望”,叫響“我為大家守一天,大家為我守一年”的口號,營造了良好的社區治安環境。同時,積極推進社區封閉式管理,大部分社區安置了監控探頭實行數字硬盤錄像監控,由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24小時監控處理。四是提供救助服務。各社區普遍設立了慈善救助站,對社區內弱勢群體和貧困家庭進行全面調查了解,對傷殘人員實施重點救助。充分發揮城市低保政策的積極作用,對確實無勞動能力、生活無保障的困難家庭實行應保盡保,對因病致貧家庭,積極向上申請醫療救助政策,緩解他們因病造成的生活壓力,組織社會力量向困難家庭捐款、捐物,實行“愛心行動”,充分發揮了和諧社區的積極作用。
3、社區服務方式呈現多樣。為提高社區服務效率,各街道不斷創新服務形式,初步建立了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體系。一是構建信息化網絡。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普遍配置了現代化的計算機信息設備,并通過互聯網絡與各社區和轄區有關單位網站聯網,實現服務信息的集約化管理,推進信息化服務。岱廟街道投資20萬元,引進了廈門廈華電子公司的網絡呼叫系統,與110、120聯網,利用公眾電話網和安置在家中的呼叫器,接受、識別居民的求救信息,并通過計算機與公共服務網絡單位的信息服務終端相聯,迅速解決居民的各類問題,使社區居民以最簡單、便捷的方式發出各種求救信息并得到及時處理。二是試行為民服務制。凡社區居民需要到村級以上單位和部門辦理的事項,都有社區干部為其,各社區設立了為民服務中心,主要負責為群眾辦理村級權限事項和辦事處以上權限事項,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黨群事項、經濟事務、社會保障、婚育服務、醫療保健等,變“群眾往上跑”為“干部向下跑”,變“分散辦事”為“集中理事”,變“被動受理”為“主動服務”,簡化了辦事程序,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4、社區服務環境日趨優化。隨著社區建設工作的不斷拓展和深入,各種矛盾日益顯現,單靠社區居委會的力量和設施不可能解決群眾生活的各種難題,必須有效地整合社區內的所有資源,實現社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積極動員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創建社區服務的新型物質載體。各街道、社區居委會與轄區多家企事業單位簽訂了社區共建協議,共建單位積極為社區提供場地、設施,促進了社區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初步形成了面向社會、輻射社區、服務群眾的綜合服務設施網絡。去年,組織64個社區參加了中央文明委、民政部主辦的萬家社區圖書室援建活動,幫助社區建立圖書室,豐富了社區文化生活。同時,與“競崗雙帶”活動相結合,發揮社區黨員作用,許多在職黨員、70%以上的無職黨員都結合自身實際,認領了衛生保潔、民事調解、政策宣傳、家電維修等崗位,許多社區成立了社區服務志愿者組織,不斷壯大社區服務隊伍,目前,全區共有社區志愿者隊伍21個,社區志愿者5600余人。市經貿委退休干部王傳勝,熱心為群眾在求知、求職、求財、求幫等方面出主意、想辦法,2005年被泰前街道廣生泉社區聘為“夕陽紅”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隊長,中央一臺新聞聯播在《先進性教育活動專題》節目中以“黨員王傳勝”為題播出,成為全國新聞人物。通過社區共建,培養了社區單位、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為社區服務工作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三、社區服務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對社區服務的認識存有差距。一是個別屬地單位參與社區服務的意識不強。由于社區居委會管理職權不明確,對屬地單位沒有約束力,造成屬地單位對社區服務工作配合不夠、支持不力、工作不到位,街道、社區召開會議、開展活動、安排工作很難進行,存在門難進、事難辦的現象。二是部分居民社區共建的意識不強。調查問卷顯示,對于制約社區服務發展的主要原因,認為“居民認同感、歸屬感不強”的占51.2%,認為“缺乏資金”的占88%。目前,老戶居民社區意識較強,但單位居民還沒有樹立起社區管理與服務的意識,有事靠單位的思想根深蒂固。部分單位居民,特別是購房戶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應擔負的責任和義務,把參與社區服務看作是份外的事情,“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思想觀念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
2、社區服務管理體制不理順。社區居委會到底管什么、怎么管,到底有哪些管理權限,不很明確,致使社區居委會對屬地單位及居民無管理權、監督權,屬地單位不讓管,居委會無權管、管不了的現象比較普遍。目前,社區居委會與屬地單位、物業管理公司、環衛等部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管理體制不理順的問題。如物業管理公司應是服務性法人實體,居委會對其應有管理、協調的職能。但是,目前物業管理公司分別歸屬建設開發公司和區房管部門,各有各的上級,居委會對其沒有約束力,形成了管理與服務“兩張皮”現象。
3、“權隨責走,費隨事轉”還沒有完全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是社區管理與服務的原則。目前社區要負責黨員管理、治安防范、居民糾紛調解、衛生管理、計劃生育、教育、老年人服務、弱勢群體救助、低保、就業再就業、社區工會、社區統戰、社區環境綜合整治等大大小小幾十項工作。社區居委會承受政府部門大量工作任務,各部門應撥付相應得工作經費和人員經費。但是,只有民政部門撥付部分社區建設經費,其他部門沒有安排,各社區的經費有很大的缺口,有些工作靠居委會自己的經濟收入搭貼支撐。調查問卷顯示,認為社區服務經費充足有保障的占10%,存在困難的占60.8%。目前,全區64個社區的經濟收入不平衡,部分社區收入很低或無收入,基本無任何收入的社區有17個,主要是小區型社區,年收入不足2萬元的社區有4個,主要是新建社區和老社區,社區工作人員工資無保障,社區服務經費不足,影響了社區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
4、社區服務項目不夠全面。社區由于受人員、經費等問題的制約,雖然開展了一些服務,但是貼近群眾、群眾最迫切的服務還沒有開展起來或開展的不到位。如社區就業服務工作,由于市場、條件、人員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在提供再就業培訓和社區公益性崗位開發等方面還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再如社區安全服務工作還有差距。一是人防不到位。許多社區或住宅小區沒有巡邏隊伍,有22個社區治安巡邏人員不足6人,不能保證社區居民的安全。二是物防的基礎設施不配套。全區有19個社區未設立社區警務室,許多住宅小區都是敞開式居住小區,難以實行封閉式管理,許多住宅小區與市場、商場交叉在一起,這些都給社區治安防范工作造成了被動。
5、社區服務隊伍建設不夠平衡。個別社區居委會對社區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投入的精力和工作的力度還不夠大,工作中比較重視管好自己的人,辦好自己的事,對屬地單位了解不多,對社區居民服務不夠。個別社區工作者素質不高,認為抓社區服務是多余,特別是對開發小區的居民主動服務的自覺性不強,認為開發商賺錢,我們搞服務搭錢不值得,影響了社區服務工作的深入開展。另外,社區志愿者隊伍作用發揮不夠理想,個別街道和社區雖然成立了黨員、老年、青年、大學生等志愿者隊伍,但活動不經常,內容單一,不能貼近群眾生活,使得許多志愿者隊伍徒有虛名。
以上困難和問題相互交織,有的表現的相當嚴重和突出,對加強社區管理和社區建設提出了挑戰,對進一步提高社區服務的水平提出了迫切要求。
四、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主要對策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指出:“通過努力,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覆蓋社區全體成員、服務主體多元、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區服務體系,努力實現社區居民困有所助、難有所幫、需有所應”。調查問卷顯示,對于目前社區服務發展的重點,認為“助弱服務”的占80.8%;對于提高社區服務水平的主要措施,認為“增加政府投入”的占74.8%;對于目前社區服務發展的動力,認為是“居民的客觀需要與現有社區服務供應不足的矛盾”的占66.8%;對于開展社區服務的主要方式,認為“發展社區生活服務類中介組織”的占42.8%。由此可以看出,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主要應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公共服務的多元化供給模式。一是合理劃分社區服務。根據實際,科學界定社區服務項目的范圍,社區服務中的有償服務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通過市場機制來提供產品和服務,主要是私人物品,諸如家政服務、美容理發、快餐配送、日用百貨等;低償服務和無償服務面向社會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等特定社會成員,通過市場機制、行政機制、志愿機制來提供產品和服務,主要是混合物品和公共物品,諸如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等。二是大力發展社會中介組織。社會中介組織是社區服務不可或缺的生產者和安排者,大力發展社會中介組織是建立多元化供給模式的組織基礎。沒有社會中介組織的充分發育,“政府包辦”的局面仍將繼續,難以實現社區服務資金的多元化和公共服務供給的多元化。政府應在公共管理中起催化作用,掌舵而不是劃槳,即決策而不是執行。政府應退出私人物品和服務的商業性生產,主要從事公共產品的生產和公共服務制度環境的建設。通過制度建設推進社會中介組織的發育,由目前政府包辦過多,逐步轉向由政府與企業、社會中介組織等聯合供給。三是建立社區服務準入制度。制定相關優惠制度和社區服務監督辦法,規范社區服務類行業標準,創造更加寬松的社區服務業發展環境,鼓勵企業和個人提供產品和服務,推進社區服務組織的實體化和服務的產業化,逐步建立起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并存、服務門類齊全的社區服務體系。
2、建立社區服務發展資金的多元化籌集模式。一般來說,社區服務資金主要來自四個渠道,即政府財政撥款、社區單位捐助、社區居民捐助、社區經濟收益。目前,政府投入是解決社區服務資金不足的主要途徑。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政府要把社區建設費用納入財政預算,提高投入比例。在政府財力不足的情況下,要積極探索建立社區服務資金的籌集辦法,拓寬資金籌集渠道。一是建立社區服務發展基金,接受企事業單位、居民捐贈,制定捐助辦法,對于企事業單位、個人捐助的資金給予稅收減負等優惠政策,積極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到社區服務中來。二是積極探索落實費隨事轉的有效途徑。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各職能部門將工作任務服務承諾到社區,而不是把自己承擔的工作推給社區,確需社區協助完成的工作,各職能部門要在下放任務和責任的同時,應給足社區權利和利益,確保“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如計生管理、下崗失業人員管理、離退人員管理、黨員管理等工作,職能部門將工作下放到社區后,要按照“費隨事轉”的原則,凡已列入財政預算的,有關部門要將足夠的經費補助給社區,用于落實社區專兼職工作人員(如計生專干、育齡小組長、樓長、治安隊長等)的工資和辦公經費。要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將相應的事業經費,如計生獨生子女獎勵費、職業介紹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檔案代管費用等,足額及時撥付到社區。
3、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社區服務發展模式。需求決定供給,只有以需求為導向,才能提供個性化的社區服務。社區服務作為一種半公共產品,具有福利性、公益性、地域性、相對流通性等特征,流通的領域相對局限于社區范圍內。社區服務的發展應以人為本,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采用市場調節和行政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根據社區需求發展社區服務,避免造成無效供給或低效供給。轉型期的社會分化和貧富分化,決定了低收入社區和低收入群體是公共服務關注的重要需求單元。推行個性化的社區服務,重點是開展面向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社會貧困戶、優撫對象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面向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服務,以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作為社區服務的重點,使社區中的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社會貧困戶、優撫對象等弱勢群體成為社區服務的主要對象和最大的受益者。要結合發展社區經濟、社區管理、家政服務等,大力開發適合“4050”人員的就業崗位,發展公益性再就業組織。要進一步加強區、街、社區三級公共行政和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完善“一站式”服務和“一條龍”服務,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公共行政和社區服務的社會化,促進社區服務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
- 上一篇:以不同促和諧
- 下一篇:災害應急救助調研報告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