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財政運行現狀分析
時間:2022-11-05 08:29:00
導語:縣市財政運行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困境·成因·對策
在當前形勢下,財政發展也遇到了諸多困難和問題,特別是縣(市)普遍陷入低效運轉和負重運行的困境之中,財政運行質量下滑態勢日益凸現,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且有不斷惡化的勢頭,從而對地方財政經濟的良性循環構成較大障礙。縣(市)財政如何抓住發展機遇,迎接挑戰,走出困境,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就近武穴市財政面臨的困境,剖析成因,并提出初步的對策思考。
一困境
當前武穴市財政收入運行面臨的問題,突出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全市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5.74%,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只相當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0%,與中央要求的20%目標相差甚遠。這說明,盡管地方財政收入連年增長,但占國民經濟產出量的份額卻沒有什么增加,財政的宏觀調控能力為此大打折扣。由于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上不去,全市產業結構得不到有效調整,財政用于重點建設的資金受到極大限制。
二是財源結構不優,收入增長乏力。宏觀經濟運行質量不高,直接給市級財政收入帶來負面影響。全市財政收入實績只增長7.8%,而且最能體現收入質量的“兩稅”雙雙掉收,這是多年來沒有出現過的現象。與此同時,市級財政“吃飯”難保的嚴峻現實,決定了其支持經濟發展的職能嚴重削弱,導致財源建設投入減少,財源結構不優,后勁不足,經濟增長點匱乏。
三是收支矛盾突出,財政平衡脆弱。由于非稅收入及列收列支等因素影響,可用財力嚴重不足,遠遠抵不上支出絕對額增長,使財政負擔空前加大,嚴重影響財政資金正常運轉,沖擊財政預算收支平衡。全市實際可用財力只有15788萬元,僅占總收入的57.4%。從人均財政收入情況看,全市人均財政收入額為374元。
四是歷史掛帳包袱和債務壓力過大。據統計,我市財政資金歷年被占用金額達6575.2萬元,其中歷史掛帳部分占用資金4975.2萬元,新增掛帳部分占用資金1600萬元。據統計,截至目前為止,我市從各級、各部門借入各種資金達8497萬元,由于債務壓力過多,導致收支平衡困難重重。
五是收入結構和進度不均衡。分稅制后,作為地方稅收主要稅種的營業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大部分屬于分散性和隱蔽性較強的稅種,數額小,分布廣,征收難度大,收入進度極不均衡,突擊入庫現象十分突出,影響了資金的正常調度和財政運行。
二、成因
當前地方財政困難是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各種矛盾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各種問題在財政的集中反映。剖析我市財政存在的問題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㈠人員問題。造成地方財政困難、赤字嚴重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機構臃腫、人員膨脹、財政不堪重負。據資料反映,全國平均30個左右的農民供養一個鄉村干部,吃“皇糧”的干部數量增幅遠遠大于財政收入的增長。據統計,近三年,全市財政供給人員凈增長1500多人,1999年達到15188人。按現行工資標準和必須的公務費開支計算,實際支出每年每人超過1萬元,預算內人員經費絕對額比1997年增加2742萬元,支出結構呈現畸形變化,財政經費幾乎變成了“人頭費”。
與此同時,市級財政在可用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財政擔負的支出責任無限擴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財政承擔的法定支出負擔不斷加重。各項法定支出如教育、農業、科技、計劃生育等都要求保持一定增長比例,其中教育每年要求達8%的增長幅度。這種支出的定比增長,與地方財政收入特別是可用財力的不定性增長常常形成巨大反差,使市級財政支出難以平衡各方面利益。二是財政供養的范圍不斷增加。如社保機構、糧食行政經費等都要求納入財政預算,一些產業局也千方百計擠進財政籠子。三是財政兜底的領域不斷拓展。如下崗職工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均要財政承擔、財政兜底。四是財政配套的項目不斷蔓延。農業綜合開發、糧食自給工程、水利建設項目、九年義務教育工程、冶沙及防護林建設工程等都要求地方財政落實配套資金。
㈡體制問題。受現行的財政管理體制影響,各級都側重于集中后進行整體調控,作為縣(市)級基層財政要承擔中央、省、地(市州)三層體制上繳和調控,致使地方財政收入能用于本級財政支出的資金明顯不足。支付不斷增加的人員工資后,余下的資金難以維持地方政權的運轉,用于各項事業發展的資金非常有限。從總體上看,我市財政是一種典型“吃飯財政”。
㈢管理問題。一方面,不良資產占用增多,擠占、挪用嚴重,資金沉淀呆滯,嚴重扭曲了財政資金投向,造成資金調度困難,風險性加大;另一方面,支出管理失控,資金損失浪費嚴重,花在吃喝玩樂等不正當用途和重復建設上的資金額度大,嚴重削弱了財政實力,從而導致財政最終陷入“收入難增,支出難控,平衡難保”的困境。
㈣發展問題。當前財政出現的嚴重困難,從根本上說,除了支出規模過大、增長過快以外,發展不夠是主要原因。要改善收支矛盾,增強財政能力,實現財政狀況的明顯好轉,根本途徑還是要依靠發展生產、培植財源。然而,當前吃飯財政的現實,使財政陷入越吃越無力搞發展,越不發展越沒有飯吃的惡性循環。
近年來,我市工農業產值、國內生產總值等主要經濟指標都顯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但稅收增長卻相對遜色。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不外乎三點:一是高利稅的產業產品發展不夠;二是產值中的“水份”過多;三是說明稅收征管力度不夠,“漏洞”較大,流失嚴重。
㈤資金問題。由于收入可用財力塊頭小,遠遠抵不上支出絕對額增長,故而我市財政收支缺口非但未能縮小,反而在拉大,導致在資金調度上“拆東墻補西墻”,有的鄉鎮負債額甚至遠遠高于年度鄉鎮可組織收入的規模,資金被墊用、移用,支出性費用被掛帳不付現象十分普遍,嚴重影響財政資金正常運轉。
三、對策
基本思路是牢固樹立科學理財觀,通過深化財政改革和體制創新,構建公共財政的框架,促進全市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帶動社會全面進步。一是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實行適當的財政調控政策,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二是綜合運用財政政策手段,切實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三是通過增加轉移支付等措施,積極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四是完善相關財稅政策,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推動城鄉共同發展;五是改革和完善財稅、財務制度,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升級;六是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七是加大對科教領域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促進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實現科技教育與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主要措施是:
1、努力提高三個比重。即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本級收入占全市總收入的比重,這是我們壯大財政收入規模、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增加可用財力關鍵和核心所在。目前我市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高,如果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3-4個百分點,達到10%左右的水平,按2005年的gdp算帳,可增加財政收入近1億元左右,這是一個不小的進帳,對緩解全市財政支出壓力無疑作用是巨大的。財政是經濟的綜合反映,財政實力的壯大必須以經濟發展為基礎。因此,提高三個比重的唯一途徑是培植壯大地方財源,在服務經濟發展、建設效益財政上下功夫。要牢固樹立為經濟發展服務的思想,下大力抓好效益財源建設,促進財稅工作和經濟運行的良性循環。一是發展龍頭經濟,壯大市級財源。要通過培植利稅過200-1000萬元的龍頭企業,建設強大的市級財源。二是發展鄉鎮企業,夯實鄉鎮財源。每個鄉鎮要建成1-2個以上利稅過百萬的骨干企業,經過3-5年的努力,使鄉鎮企業提供的稅源達到鄉鎮財政收入70%以上。三是發展農村經濟,培植村級財源。重點是抓好農業開發,高標準辦好農業基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力爭通過3-5年努力,村級經濟提供的稅收占農業稅收的一半以上。四是發展庭院經濟和特色產業,建設農戶財源。要引導農民抓好結構調整,努力建設一批萬元田、萬元山、萬元水、萬元庭院,實現農業特產稅收入與農業稅收入并駕齊驅。
2、嚴格依法征管。一是強化依法治稅觀念,堅持以稅聚財。要堅決落實國務院確定的“十六字”方針,以“四鐵”精神挖掘稅收潛力,對違反稅法及稅收政策的,除依法征繳、強行扣劃外,執法機構要堅決從嚴查處。二是繼續完善收入保全機制,確保均衡入庫。要按照新一輪鄉級財政體制要求,加強鄉鎮財政收入管理,杜絕收入級次混庫行為和截留、挪用財政收入問題。三是開辟新的收入渠道,增加地方可用財力。通過清理收繳國有資產轉讓、出售收入和“非轉經”占用費收入,抓好國有股股權和國有產權權益監繳,加強對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土地收入的征管,壯大地方可用財力。
3、加大財政改革力度。主要是推進四項改革:一是實行部門預算改革,將預算編制明細化,提高預算編制透明度;二是建立國庫集中支付制,改變逐級撥款、分散支付的辦法;三是實施政府采購制度,強化對財政資金的使用監督,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四是推進收支兩條線改革,提高財政調控能力。
4、強化財政監督管理。從財力緊張形成的原因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稅收秩序混亂還是預算執行不嚴,都與財政監督不力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加強財政監督也是解決地方財力緊張的有效途徑。首先要強化財政監督職能。取消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后,財政監督職難不僅不能削弱,相反要進一步加強,要健全內部職能,保證監督工作順利開展。其次要建立健全財稅監督體系。財政部門要與人大、紀檢、審計、稅務及有關社會中介機構相配合,形成涵蓋面廣、監督有力的財政監督體系。要建立財政部門、主管部門、資金使用單位、審計部門相互制約的財政財務監督體系,建立企業年度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加強對重大預算支出的申報、使用和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全過程監督,加強對金融機構的財務監管,切實防范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三是加大財稅違紀處罰力度。要根據財政工作出現的問題盡快出臺有關財經監督法規,加大財政監督法規落實力度,明確違紀處罰辦法,處罰對象不僅是單位而且要針對單位負責人或主管人員,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不究。
5、優化支出結構,確保財政收支平衡。一是切實轉變政府和財政職能,解決好財政支出“越位”與“缺位”的問題;二是以振興財政為著力點,將改革重點放在理順收支秩序、增強政府和財政的調控能力上,堅持量財辦事、綜合平衡的原則,提高地方財政對按時足額發放工資、維護機關運轉和社會穩定的保障能力;三是突破傳統理財方式,尋求擴大預算總量,優化支出構、規范支出范圍、控制支出程序、考檢支出效果的新思路、新辦法,確保財政收支平衡。
6、精兵簡政,切實減輕財政負擔。從當前看,精簡機構,壓縮人員,是財政擺脫困境最有效、最徹底的辦法。政府機構改革,為精簡人員提供了最有利的時機,在這方面已沒有什么退路可走,必須要抓住機遇,真正把人員減下來,使多余的機構和人員形成的過度支出,一勞永逸的壓縮下去。首先要對那些超編人員、臨時人員和鄉鎮聘用人員進行全面的清理清退;其次是重新界定事業單位的性質,把那些不該由財政負擔的事業單位推向市場,與財政脫鉤,盡快改變目前財政支出“廣種薄收”的局面。只有把該減的減下來,把該壓的壓下去,才能夠減輕鄉鎮財政負擔,有效改善財政收支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