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換屆改革中干部心態的調查

時間:2022-10-30 03:19:00

導語:關于換屆改革中干部心態的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換屆改革中干部心態的調查

當下,最牽動廣大干部政治心緒的,無疑是地方各級黨委的大換屆。這次換屆,省市縣鄉一起集中,又正值“十一五”規劃全面啟動的關鍵時期和干部隊伍整體新老交替的關鍵階段,動作之大、意義之遠、影響之深為歷次罕見。更讓人關注的是換屆框架下展開的一系列改革動作。十六屆四中全會確定的諸多政治體制改革目標,如領導職數精簡、干部推薦考核方式創新、公務員管理制度調整、民主選舉嘗試等都納入了換屆遠景規劃。

干部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掌握他們的心態對我們判斷形勢、科學決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為此,由中共常德市委提出,市紀委牽頭,專門組織了換屆干部心態調研課題組,對此次換屆中干心態的特點和變化進行了一些相關調查和綜合分析。調研范圍為市、縣、鄉三級干部,包括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其他部門單位各個層次。調研形式有三種,一是開展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0份,市轄9個區縣(市)每縣200份、市直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87份,其中市直987份。二是召開座談會。共召開座談會17個,其中市級干部1個、縣級干部4個、市直3個、縣直3個、鄉鎮6個。三是干部個別走訪。共走訪干部143人,其中市級干部4人、縣級干部28人、科級干部85人、一般干部26人。

調查表明,當前干部思想狀況活躍而復雜,各種情緒紛繁交織。既有改革促進發展的主動認識,又有發展倒逼改革的被動心態;既有接受換屆挑選和改革考驗的思想準備,又有因改革觸及現有利益格局剛性部分的不適應心理。

1、積極中蘊涵消極。此次換屆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三減”改革:精簡黨委班子職數——“減人”、減少副書記職數——“減層”、擴大黨政交叉任職比例——“減線”,這是我黨完善地方黨委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減少和避免黨政分工重疊、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執政水平的重大嘗試,也是新一屆中央“從嚴治黨、科學執政、保持先進”理念的具體體現。從調查來看,絕大多數黨員干部對此認識積極。一是對換屆中的干部交流和新老交替能夠保持平和心理;二是對改革有著越來越強烈的緊迫感,效率和競爭意識顯著增強;三是對適應中央理念、應對角色轉型有足夠認識。在問卷項目中,有87.1%的對象對改革表示認同,83.4%的對象對改革順利推行表示樂觀,93.7%的對象愿意接受此次改革考驗。

調查也反映出領導干部對此次改革的自主適應性的普遍不足。對于換屆的態度,持“等待組織安排”的占66.9%;對于黨委成員落選的認識,認為“大大損傷積極性”的占84.3%,“不能接受”的占12.1%。尤其是,職位高低體現自身價值的“官本位”意識在黨員干部中還有牢固市場。從與調查干部交談中,發現很多“只能進、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官、不能民”的語言和心理。有85.3%的希望落選后保留級別,有12.6%的希望組織安排易地為官,僅有2.1%的考慮退出干部隊伍。針對“官位”的進退去留,引發了很多不正之風。有的一心“升級進檔”,進而跑官要官;有的自知“年齡過杠”,從而得過且過;有的不滿“提拔無望”,轉而平衡享受。“官本位”成為很多干部作風問題的“潛傷疤”。

2、機遇中并存彷徨。此次換屆面寬人廣,推薦方式更加民主、干部考核更加科學,不少年富力強的干部把這當作政治前途上的一次機遇。超過90%的對象表明對目前開展的改革感到“很有挑戰性”;有76.1%的對象表示會在這次換屆中“抓住機遇,努力爭取”;換屆中決心“公開報名競爭”的占27.5%,“積極向組織自薦”的占43.4%。值得關注的是,這種機遇心理有異變傾向,盡管中央再三強調,換屆要思想不散、秩序不亂、工作不斷,但仍有部分干部過于關心自己的仕途問題,心沒有放到工作上,甚至有的還用換屆作為消極怠工的借口。

與機遇并存的是對改革保障弱和職業風險大的彷徨心理。干部“鐵飯碗”、領導“金飯碗”一夜之間變了,突破了大多數人的職業觀念底線。一名調查對象感觸“從來沒有想到,干部也成了弱勢群體”。在對職業危機評價中,感到“職業風險太大”的占73.0%,在今后崗位選擇中,有53.4%的對象希望選擇“收入穩定、福利好”的工作,有38.5%的對象選擇“崗位穩定、風險小”的工作,其他對“個人價值”、“工作環境”、“進步機會”、“服務社會”的選擇加起來不到20%。在改革愿望選擇中,有33.5%的對象希望目前改革“暫緩實行”,而對“工資制度和公務消費”改革的期望值排在首位。

3、信心中隱藏擔憂。超過70%的對象認為自己能“經受住這次改革的考驗”;有51.4%的對自己目前勝任更高崗位工作“滿懷信心”;認為自己此次“有提拔機會”的對象有38.2%。

同時在換屆中,黨員干部隊伍特別是領導干部隊伍也潛藏著很多不安因素。一方面是對競爭“硬”優勢的擔憂。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知識的飛速更新,越來越多的干部對“知識、本領、能力”等競爭“硬”優勢感到缺乏信心。這種擔憂越是遠期越是強烈。調查中,認為自己在這方面有競爭優勢的不到三分之二,其中30歲以下的占72.7%,本科以上的占69.2%,非現任領導干部占47.1%;而認為自己下一屆仍能保持這種優勢的只有16.0%。特別是一批“45歲以上(年齡弱勢),中專學歷(學識弱勢),非高等教育文憑(技能弱勢)”的“三弱”干部在此次換屆中表現出較強的悲觀情緒,普遍對自己的前景不看好。二是對競爭“軟”優勢的擔憂。干部中普遍存在“軟”優勢比“硬”優勢更有效果的看法。在競爭優勢指標選擇中,“領導器重”和“單位人緣好”排在第一、二位,“有成績”和“有關系”排在第三、四位。事實上,“一欠領導關注二欠上下關系”的干部在推薦中的確處于不利地位。這種意識取向使干部行為越來越受社會負面因素困擾,表現為:一是對表面政績的執著,一心只求“上面看得到”;二是與社會關系的維系,一心只求“人人都說好”。

4、服從中潛伏抵觸。此次換屆的初衷,是對我黨這些年來推動民主建設的一次檢驗。考察方式有很大創新、全部實行差額選舉、差額設置比例擴大、民主推薦渠道放寬,一些地方還開展了“公推直選”、“兩推一選”的試點。這些都是順應民心之舉。廣大干部對改革本身都沒有抗拒心理,行動上高度服從組織安排。

但從這次換屆的組織工作的滿意度調查來看,“不很滿意”的占到了32.4%;對本地選舉的方案,選擇“比較科學合理”的只占57.1%。產生這種對“國家大方案擁護,地方小方案抵觸”的矛盾心理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在換屆操作中存在簡單化傾向和抵消做法。反映強烈的四個問題:一是“領導意志過重”。在這個問題看法上,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調查中選擇“基本體現上級和領導意圖”和“重點按照群眾意愿,兼顧上級和領導意圖”的分別占到了42.5%和48.3%。二是“以線劃人”。為了緩和減少職數帶來的矛盾,一些地方把選人問題數學化,年齡一刀切、學歷一刀劃、資歷一刀砍,個別縣年齡卡到了46歲,嚴重侵犯了公務員的勞動權利。三是“明放暗保”。一些地方黨委雖然面上主張公開競爭,卻事先在黨內通氣,要求“正職必保、女干必保、交流干部必保”,一些強勢部門也分別插手,強調本戰線“必保”,導致出現“書記不急、組織干部不急、縣直選派干部不急”的現象。四是“分甩包袱”。利用換屆“時間差”,向政府、人大、政協和部門單位“分流”,造成新的編制膨脹。

5、渴望中漸生焦慮。換屆中,廣大黨員干部對基層民主政治的渴望尤為強烈,具體反映為對“民主、公開、競爭”的渴求。有37.8%的對象認為換屆組織工作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制度,作到科學公平”,有48.7%的認為應當放在“強化監督,保證過程公開、結果公正”。目前這方面的工作滿意度偏低。以公開為例,對換屆的相關程序和政策,“比較了解”的不到30%,其中“一把手”和組工干部就占了76.8%。最令干部擔心的問題就是紀律問題。調查顯示,在換屆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中,“跑官要官”排在第一、“暗箱操作”排在第二、“拉票賄選”排在第三;有88.4%的干部認為每次換屆中都存在個別異常活動。這些調查可以總結出:現階段,民眾普遍的公平正義需求依然是干部隊伍最為迫切的、首先應該滿足的要求;對選人用人公平公正的不信任問題,已經在干部隊伍中形成情緒化的消極心態;這種消極心態在少數干部身上逐漸演變成一種“囚徒焦慮”,就是認為別人一定會跑,自己如果“不跑不送”,就會“原地不動”,想通過主動的不公平避免被動的不公平。

目前換屆中干部心態的主要問題,一是風險焦慮,二是公平焦慮。解決改革過程中的干部心理調試問題,重點要針對這兩大問題,在“疏、導、治”上做文章。一靠文化“疏”,提高干部的自我調適力。二靠制度“導”,完善組織工作的科學化。三靠紀律“治”,確保換屆監督的實效性。通過各方面的努力真正解決“換屆改革”給干部心態帶來的沖擊,通過改革解決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為我們的事業造就一支有生氣的力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