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高層論壇講話

時間:2022-08-30 11:47:00

導語:節水高層論壇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節水高層論壇講話

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自然資源、戰略性經濟資源和公共性社會資源。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極為重要的保證。在全世界致力于應對水問題的*世紀,我國作為經濟高速發展的人口大國,面臨著更為緊迫的壓力。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已經成為未來*年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所面臨的重大挑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基于我國國情、水情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

一、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我國干旱缺水問題的戰略舉措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北方地區只有*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與土地、礦產資源分布和生產力布局不相適應,降雨年內年際變化大,造成一些地區旱災頻現、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水污染嚴重更加劇了水資源短缺。*年以來,平均每年因旱受災耕地面積*.*億畝,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強,平均每年因旱減產糧食*多億公斤;全國*座城市中有*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座嚴重缺水;城市、工業年缺水近*億立方米,影響工業產值*多億元。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連續遭受嚴重干旱,水資源短缺一年甚于一年,水荒步步緊逼。目前,北京已連續五年干旱少雨,出現了建國以來最嚴峻的供水形勢,如果不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將給首都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極大影響。據預測,我國人口在*年左右將達到峰值*億,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只有*立方米,將列入嚴重缺水的國家。在充分考慮節水的情況下,估計屆時用水總量為*~*億立方米,而全國實際可能利用的水資源量約為*~*億立方米,預計用水量已經接近可利用水量的上限,水資源進一步開發的難度極大。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國有可能在未來出現嚴重的水危機。與水資源短缺的現實相比,我國水資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產和生活領域存在嚴重的結構型、生產型和消費型浪費,用水效率不高,節水潛力巨大。*年我國萬元GDP用水量為*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為*.*~*.*,發達國家為*.*~*.*;全國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為*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倍,水的重復利用率為*%,發達國家已達*%;全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達*%左右,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項每年就損失上億立方米。我國在污水處理回用、海水、雨水利用等方面也處于較低的水平。我國嚴峻的水資源形勢與目前節水水平的矛盾說明,傳統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動節水的做法已不適應形勢的要求。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和“五個統籌”的要求,總結節水實踐經驗,創新節水工作模式。通過把節水工作貫穿于國民經濟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的節水型社會建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改善生態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人與水和諧相處,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從而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二、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核心是形成有利于節水的體制和機制節水型社會建設是前無古人的事業,中國沒有,外國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其經驗只能來源于實踐。*年以來,水利部黨組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針的指導下,進行了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探索,治水思路發生了深刻轉變。在此基礎上,水利部確立了甘肅省張掖市、四川省綿陽市和遼寧省大連市為首批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目的是在不同的水資源狀況和社會經濟條件下,選取試點內容各有特色或各有側重的不同地區,開展這項工作,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經驗。目前,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已初見成效。張掖市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積極探索新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了“總量控制、定額管理、以水定地(產)、配水到戶、公眾參與、水量交易、水票流轉、城鄉一體”的運行機制,通過調整經濟結構,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益,通過推廣各種節水技術,提高了水資源使用效率。張掖節水型社會建設,保障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的順利實施,實現了下游生態修復與張掖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積累了經驗。寧夏和內蒙古在水權轉讓方面也進行了可貴的探索。他們的做法是由政府和企業投資對灌區進行節水改造,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把節約的水量有償轉讓給新建電廠。通過水權轉讓,調整用水結構,以節水促進城鄉之間、部門之間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從宏觀上提高水資源的配置效率,從微觀上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以確保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對水的需求。總結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經驗,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節水型社會的認識。與傳統的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動節水的做法不同,節水型社會的本質特征是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導向作用,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社會主要措施有:通過制定流域和區域水資源規劃,明晰初始用水權;確定水資源的宏觀控制指標和微觀定額指標,明確各地區、各行業、各部門乃至各單位的水資源使用權指標,確定產品生產或服務的科學用水定額;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工程、經濟、科技等多種措施,保證用水控制指標的實現;特別注意運用經濟手段,發揮價格對促進節水的杠桿作用;通過制定規則,建立用水權交易市場,實行用水權有償轉讓,引導水資源實現以節水、高效為目標的優化配置。節水型社會建設要落實三個體系的建設,即開展用水制度改革,建立與用水權指標控制相適應的水資源管理體系;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建立與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體系;建設水資源配置和節水工程,建立與水資源優化配置相適應的水利工程體系。根據我國水資源緊缺和污染的情勢,無論水資源短缺的地區還是水資源豐富的地區,都需要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浪費水資源不僅造成局部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和水污染加劇,也增加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成本,包括取水耗水成本和水污染處理的成本等,因此,水資源豐富地區也要積極探索建設節水防污型社會。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管理體制,實現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區域涉水事務的統一管理,是建設節水型社會重要的體制保障。實踐證明,建設節水型社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解決干旱缺水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措施,也是新時期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建設節水型社會需要政府大力推動,更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支持我國《水法》明確規定:“國家厲行節約用水,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措施,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節水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總書記指出:“節水,要作為一項戰略方針長期堅持。要把節水工作貫穿于國民經濟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全過程,積極發展節水型產業,建設節水型城市和節水型社會。”總理明確要求:“加強水資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應該作為水利部門的一項基本任務。”這既充分說明了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大意義,也為我們指明了工作方向。我們一定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按照《水法》及有關要求,努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未來*年將是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根據初步規劃安排,*年前為試點期,確定并開展一批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方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通過試點,取得經驗,逐步推廣,初步建立起我國節水型社會的法律法規、行政管理、經濟技術政策和宣傳教育體系,為全面開展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奠定基礎,創造條件。*年至*年,將全面推進我國的節水型社會建設,初步建成與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節水型社會。建設節水型社會是一項涉及全社會各層面的綜合性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更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支持。要在以下方面為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切實的保障。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必須加強對建設節水型社會的組織領導,堅持部門指導協調,加強監督檢查,共同做好工作。以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為基礎建立節水型社會建設領導協調機構,負責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規劃、協調、監督和檢查。要把節水型社會建設作為各級人民政府的任期目標,把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責任納入各單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層層有責任,逐級抓落實。

*.組織編制規劃,完善法規標準,加強宏觀指導和監督檢查要抓緊編制《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綱要》,加強宏觀指導。要制定《節水管理條例》、《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等節水法規和規章,加快節水型社會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將節水型社會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水資源規劃、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用水統計、節水產品認證、取水許可和水價、水權流轉等項制度。要建立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考核。

*.加快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水資源統一管理要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符合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以流域為單元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統籌區域范圍內水資源管理和統籌考慮城鄉涉水事務,建立全過程節水管理制度。

*.加大投入力度,拓寬投融資渠道各級政府要把節水型社會建設列入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障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投入。要繼續增加節水灌溉、灌區節水改造投入,加大對工業節水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對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制度建設、用水監測與計量設施安裝和改造、非傳統水源開發給予專項資金支持。通過制訂財政、稅收、價格等激勵政策,鼓勵、吸納多種資本投入節水項目,拓寬投融資渠道。

*.依靠科技創新,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進程大力研究開發先進實用的節水技術,通過目錄、組織現場會、舉辦展覽、技術交流等方式,加快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信息制度,及時國內外各類水耗信息、先進技術和管理信息。培育和發展節水技術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節水技術服務。

*.加強教育和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節水型社會的認識要提高全民的水危機意識與節水意識,積極參與節水型社會建設。各地區、有關部門要將水資源節約納入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加強水資源節約教育。要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互聯網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宣傳,倡導節儉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社會風尚,形成積極主動參與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良好氛圍。要加強輿論監督,建立健全舉報機制,對浪費水資源、破壞節水設施的不良行為公開曝光。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工程,是一項創新工作。只要我們真正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勇于實踐,開拓創新,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建設節水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