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民政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21 05:25:00

導語:和諧民政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民政經驗交流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強調“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已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作為一名民政工作者,倍感振奮、信心滿懷。民政事業既是黨和政府的重要事業,又是推進社會建設進程的重要力量。民政部門在社會建設進程中具有其他部門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礎作用,歷來就有所作為,新的時期、新的使命、新的要求,民政部門在推進社會建設新進程中必將大有作為。

一、在改善民生上大有作為,更好地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十七大報告首次把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作為專篇單列出來大篇幅進行論述,并就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社會管理等六大民生任務作出具體部署,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對著力改善民生所重視的程度。改善民生是社會建設的重點,服務和保障困難群體、弱勢群體、優撫群體等“三類群體”的基本生活權益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這也是我們民政部門的核心職能和工作重心。在蘇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還有一批生活困難的群眾和急需要幫扶的各類群體。新的號角已經吹響,新的使命光榮而重大。作為擔負著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職能的民政部門,就是要按照改善民生的新要求,緊密結合蘇州實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全面落實城鄉低保標準自然調整機制、低保救助漸退機制、低保工作動態管理機制、適當擴大低保邊緣范圍機制,進一步鞏固“應保盡保”成果,做好人民群眾最“托底”和最“重點”的保障工作。要高度關注物價上漲、利益調整等因素給“三類群體”生活保障帶來的這樣和那樣的困難,建立完善價格補貼機制,優先安排、重點部署、切實保障“三類群體”的基本生活權益。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新近出臺的一系列的新政策、新舉措,把救災救濟、福利救助、扶貧幫困、慈善互助、優撫安置等各項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實處,探索創新城鄉一體的社會救助工作體系建設。要采取慈善互助、臨時救助、社會幫助等多種形式,通過制度救助、資金救助、實物救助、服務救助、結對救助等一系列的救助措施,妥善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在設施建設上大有作為,更好地提升社會服務功能。

民政基礎設施建設是民政部門切實履行社會福利服務、社會救助服務和社會事務管理服務等職能的基礎,其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直接決定著政府公共服務質量,直接影響著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目前,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市民政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絕大多數設施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設施陳舊老化、功能單一缺失、覆蓋狹窄有限,有些“軟肋”還比較明顯,已不能滿足改善民生的需要,與十七大的新要求、與蘇州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都還不太相適應,亟待加強和改善。怎么辦?有效的辦法就是要加強對民政基礎設施的建設、整合和改造。要加大對社會福利設施的整合和建設力度,加快對社會福利院、兒童福利院、精神病福利院等“三院”的建設改造,探索整合現有福利機構資源,“三院合一”,新建蘇州市社會福利中心,充分發揮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的功能和保障能力,更好地為保障對象服務。要加大對為老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加快建設蘇州市老年活動中心,作為發展社會事業的重點工程,不斷滿足我市老齡化發展速度快、老齡化程度高的實際需要,讓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的發展成果。要加大為軍保障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加快搬遷新建蘇州軍供站,更好地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服務。還要加快農村敬老院、烈士陵園、干休所、社會捐助站、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站等各類民政基礎設施的建設、整合和改造,統籌安排,形成規模效應,逐步達到設施配套、功能齊全、便民利民的要求,努力提高保障各類民政服務對象的能力,不斷提升社會服務的功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三、在人才建設上大有作為,更好地加快社會事業創新。

人才隊伍建設是社會建設的根本。對于民政部門來說,就是要切實加強民政專業人才隊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社會志愿者人才隊伍“三支隊伍”建設,努力形成以行政力量為主導、專業力量為支撐、公眾力量為基礎的民政工作人力資源格局。加強民政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就是要把民政干部職工隊伍的思想統一到十七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十七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更加注重提高民政干部職工隊伍的思想素質和能力素質,著力解決目前干部隊伍年齡普遍老化、上下交流不暢、輪崗換崗不勤、基層力量薄弱等突出問題,加大崗位練兵,加快培養使用,創新用人機制,堅持把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又干凈干事作為任用干部的實際標準,營造一個更加忠于職守、更加開拓創新、更加克己奉公、更加精誠團結的良好氛圍。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黨和政府賦予民政部門一項新的工作任務,是推進社會建設和管理、建立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制度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要高度重視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積極主動地與相關部門一起,認真研究建立以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體系,要加緊研定我市加快發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通過公開招聘、崗位設置、培訓提高等多種有效途徑,積極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加入到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中來。加強社會志愿者隊伍建設,當前要探索建立社會志愿者福利保障、服務管理和社會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民政部門的引導示范作用,營造一個平等、尊重、接納、助人、自助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在健全機制上大有作為,更好地增強社會管理效能。

十七大報告在闡述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時,提出了“社會管理”新概念。當前,民政部門主要承擔著民間組織登記管理、區劃地名管理、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婚姻登記管理、收養登記管理、殯葬行業管理、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等多項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在新形勢下的社會管理新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為健全創新民政社會事務管理機制迎來了十分廣闊的天地。要按照重視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發揮社會組織積極作用的要求,加快培育發展、嚴格依法管理、實施分類監督,健全創新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監督管理機制。要按照我市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的要求,堅持法制化、規范化、標準化,健全創新區劃地名管理和區域界線管理機制。要堅持“在服務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務”的工作理念,健全創新惠及全體社會公眾的婚姻、養老、殯葬、地名等服務管理機制。圍繞增強社會管理效能,在思維方式上,創新并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推進的強大整體合力;在服務對象上,創新并健全向適度普惠型轉變的工作機制,讓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在衡量標準上,創新并健全全面協調發展的動態工作機制,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在工作手段上,創新并健全運用信息化手段的工作機制,全面提升社會事務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在工作重心上,創新并健全統籌城鄉發展的工作機制,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奮斗目標。

五、在構建和諧上大有作為,更好地維護社會秩序穩定。

構建和諧是社會建設的本質。民政部門在構建和諧社會這一偉大歷史使命中責任重大、任務光榮、大有作為、不可替代。圍繞民政工作職能,就是要把和諧社區建設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工程抓緊、抓好、抓到實處,堅持“城鎮抓鞏固提高、農村抓加快發展”工作思路,整體發展、創新發展、科學發展,讓社區這一社會的細胞始終處在和諧發展的良好狀態之中,充分發揮社區建設在維護社會安全穩定中的重要作用。要堅持政府依法管理與城鄉社區依法自治相結合,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充分納入中國特色政治制度范疇,不斷推進基層政權建設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進一步鞏固和發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切實保障廣大基層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全面提升村(居)民委員會依法自治達標率,努力構建基層自治和諧。要深入開展科技擁軍、文化擁軍、法律擁軍、實事擁軍等活動,不斷提高地方生產力和部隊戰斗力,鞏固和加強軍政軍民團結,促進軍地和諧。要針對民政部門直接面對廣大群眾,處在為民服務的第一線,是矛盾的交織點、聚集點,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的實際,深入調查研究、耐心細致地做好群眾接待和來信來訪工作,積極做好糾紛調處、矛盾化解。要拿出具體措施和時間進度表,積極穩妥有效地解決塔陵等歷史遺留問題,努力消除社會不穩定問題苗頭,充分發揮民政部門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為維護社會安全穩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