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區隊伍建設思考
時間:2022-09-21 11:01:00
導語:街道社區隊伍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省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我市開展了街道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專題調研,較好地摸清了我市街道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并在分析問題原因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加強街道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一、基本情況及主要做法
(一)街道社區社會工作人員隊伍基本情況。
我市下轄4個城區、兩個開發區,現有45個街道、189個社區,200萬市區人口,從事街道社區社會工作人員18835人。按照工作性質及分工,街道社區社會工作人員可大致分為三類:一是街道社會工作管理人員。主要包括街道領導和社會工作管理科室的工作人員,共1099人,分布在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綜治司法、教育衛生、殘聯、計生、工青婦等社會工作管理領域。二是社區專職工作者和從事服務性工作的社區工作人員。主要包括社區黨委(支部)書記、主任和“低保專干”、工會組織員、殘聯負責人、婦女工作助理等專職干部和公益崗位人員,共3959人。三是社區義工(志愿者)。主要包括社區各類社會工作骨干,如樓棟長、單元長、支部書記、黨小組長、黨團員和群眾中的志愿者,共13777人。
(二)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
面對城區社會工作量急劇增加的新形勢,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從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街道社區社會工作人員隊伍建設,促進了街道社區社會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是綜合施策,充實和優化街道社區干部和工作人員隊伍。針對街道特別是社區干部和工作人員年齡偏大、素質偏低的問題,2003年以來,市、區兩級通過招錄公務員、面向社會公開選聘、開發公益崗位、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共選聘優秀年輕街道干部150多名,素質較高的社區干部180多名,從事業單位分流人員中選出200多名干部充實到社區,從下崗職工中招聘了3000多名社區公益崗位工作人員。
二是加強培訓,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本著分工負責的原則,各級組織部門每年制定街道社區黨務干部培訓計劃,舉辦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班,組織社區書記到外地學習考察;各級民政部門通過函授教育、短期培訓、以會帶訓、交流研討、參觀考察等多種形式,擴大培訓面,提高培訓效果。據統計,近三年來,市、區兩級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00余期,社區干部和工作人員參訓率達90%以上。
三是加大投入,支持街道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從2000年開始,市、區兩級財政列出專項資金用于提高社區干部工資待遇。其中,市財政每年拿出100萬元,不足部分由區財政解決。經過幾年的調整,社區主任、副主任的工資已由2000年以前的每月50元左右分別提高到目前的650元和550元。市政府還通過出臺優惠政策,采取資源共享、合力共建、政策回遷等辦法,較好地解決了社區辦公用房、辦公設施等問題。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街道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發展勢頭比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前進中的問題。主要有:
(一)社會工作者總量不足,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薄弱。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市城區街道、社區兩個層面專職社工人員總數為5058人,社工隊伍規模比5年前增加了一倍多,占市區人口總數0.25%。但與服務面和所承擔的工作量相比,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專業社工人員占區域總人口2%左右的比例相比,這支隊伍的總量明顯不足。目前城區每個專職社會工作者服務居民戶數都要超過500戶,最多的達到1500多戶,普遍超過市政府規定的“一般每500戶居民配備1名社區居委會專職工作人員”的標準。由于隊伍規模小、社區工作量與日俱增,各社區普遍面臨人員緊張、工作疲于應付的困擾。許多社區干部反映:現在社會人員向社區集中,社會工作向社區下沉,社區工作量太大、而人手太少,工作很難做到位。如“低保專干”崗位,一個人要負責全社區的低保、社保、醫保等多項工作,經常忙得團團轉還難以完成任務。社區居民對社工人員少的問題也有明顯感受,在問卷調查中,有86.3%的被調查者認為應當增加社區社工人員數量。
我市城區不僅社會工作者總量不足,“接受過良好的、系統的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和培訓,善于運用社工專業知識和技能開展社會工作,并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人員也非常少。據統計,在城區街道社區社工人員中,只有760人參加過社工專業的學習培訓,系統學習過社會工作專業的、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目前還是空白,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相當薄弱。
(二)社會工作者隊伍專業化水平低,難以適應城市居民對社會工作的需求。近年來,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與此相對照,社區社會工作從體制、內容、方式方法到工作人員的素質,都很難滿足居民的需求。社區干部中相當一部分屬于“張羅”型,開展工作主要靠潑辣的性格和較高的威信。據調查統計,在1099名街道專職社工人員中,有社會工作專業學習經歷的86人,占7.8%;有與社會工作相關專業學習經歷的180人,占16.4%;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360人,占32.8%。在3959名社區專職工作者中,有社會工作學習經歷的191人,占4.8%;有與社會工作相關專業學習經歷的303人,占7.7%;大專以上學歷的701人,占17.7%。由于社會工作人員隊伍專業化水平和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多數街道社區無力開展“問題青少年”的心理矯正、“兩勞”釋放人員的司法矯正等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服務工作。調查中了解到,社區中有相當一部分通過政策安置上崗的社工人員不會電腦打字、不會填寫各類報表。據調查統計,有37.2%的社區社工對社會工作缺少了解和正確認識,對學習社會工作專業知識不感興趣。
(三)社會工作者隊伍思想不穩定、工作不安心。相當一部分街道社區工作人員把社會工作崗位作為謀生的“飯碗”,缺少長遠打算和建功立業的抱負。有的認為,社會工作艱苦、待遇低、沒奔頭,流露出厭倦街道社區工作的想法;有的反映,近年來,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大學生社區負責人,上崗之初表現出了較高的工作熱情和干勁,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后,他們對這項工作漸漸失去了耐心和興趣,感到從事社會工作不但工作累、待遇低,還常常挨罵受氣,很難實現人生價值,一些人相繼離開了社區工作崗位。有的感慨地說,社區工作者的社會地位、生活待遇與付出的勞動不成比例,再有別的辦法也不會干這一行。還有一些社區負責人認為黨和政府對社會工作越來越重視,將來社區干部的素質要求、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都會逐步提高,目前的社區干部只是過渡,因而產生了臨時思想,很少有人學習社會工作知識、研究社會工作問題。
三、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原因比較復雜,把社會工作的發展與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聯系起來分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各級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對社會工作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不夠。一些領導同志在沉重的經濟工作壓力下,對街道社區工作兼顧不夠,投放精力不足,對新形勢下社會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了解不多,研究不夠,解決不力。街道社區干部反映的許多實際困難和問題,得不到上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如街道取消了副主任科員的指數,干部沒奔頭、不安心;社區辦公經費短缺,無法正常開展工作,市、區兩級政府每年撥給社區的2萬元行政經費被一些街道截留;各級層層分解招商指標,社區要拿出很大精力完成招商任務,嚴重影響了正常社會工作的開展。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社區建設的政策性文件,在社區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經費、人員配置等方面都有明確具體的規定,但由于各級財政比較困難、有關方面責任心不強或涉及一些職能部門的利益,有些政策很難落到實處。問卷調查顯示,有33.5%的社區負責人認為政府對街道社區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投入力度不大。98%的社工人員認為社區服務的突出問題是缺少經費。
(二)社會工作發展相對滯后,制約了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形成和發展。我市社會工作正處于起步階段,社會工作責任劃分不清晰、社會工作內容定位不準確、社會工作崗位設置不科學、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員標準不明確,社會工作的隨意性、盲目性比較強。由于社會工作滯后于社會發展,依賴于社會工作發展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也就失去了根基。調研中許多同志反映,目前街道社區的社會工作不規范、太忙亂,上級安排給社區的工作大多是辦理這樣那樣手續的事務性工作,沒有多少專業技術含量,不需要專業性的社會工作人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取決于社會工作的發展,以目前街道社區社會工作的發展狀況,不可能對社會工作人才產生迫切的需求,即使有了人才也不可能有效地發揮作用,這是我市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薄弱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社會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比較低,影響了對社會工作人才的吸引力。按照目前社會價值取向,一種職業社會地位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工作環境、生活待遇等因素。而社區工作者由于工作性質、工資收入等原因,在很多市民心目中,仍然是過去居民委“老大媽”的形象,不受重視,不被理解。特別是社區工作者每月微薄的工資收入,更使這一職業失去了對人才的吸引力。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盡管近幾年市里幾次提高社區干部的工資待遇,但每月五、六百元的收入既不足以養家糊口,也與付出的勞動不成比例。而公益崗位人員的工資補貼更低,專職人員每月360元,兼職人員每月不足200元。大部分社區專職干部、公益崗位人員的工資水平低于城市最低工資標準,街道社區社工人員中月收入低于500元的占74%。由于工資待遇過低,加之沒有養老、失業、醫療“三險”保障,社區干部和工作人員普遍有后顧之憂。社區工作崗位既留不住現有人才,也難以吸引外來人才。問卷調查中有66.1%的社區負責人認為社工人員地位低、待遇差是當前制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障礙。
四、對策和建議
我們在調研中感到,加強街道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很多,有些問題由于受經濟、政策、法律等條件的制約,解決起來需要一個過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級黨委、政府應當立足現有條件,區分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有計劃、分步驟地解決好以下問題,積極主動地推進街道社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第一,切實加大對社會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推進力度。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社會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形成各職能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以及群團組織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市、區兩級領導干部聯系、指導社區制度,把聯系點建成社區社會工作的示范點。組織、民政等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街道社區社會工作的研究,認真學習借鑒上海等地和國(境)外社會工作的成功經驗,提出加快推進街道社區社會工作的具體實施意見,形成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目前應著手開展試點工作,在每個城區抓1—2個社區的社會工作試點,重點研究解決社工崗位設置、人員配備、人才培養、工資福利待遇等重點問題,取得經驗后在面上推廣。要加大社會工作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工作的社會地位,積極營造有利于推進社會工作發展、有利于社會工作人才建功立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二,積極推進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要按照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關于“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總體要求,抓緊制定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培養規劃,建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明確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驟,增強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和計劃性。要依據《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標準》和《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科學、規范地設置社會工作崗位,確定職業規范和從業標準,認真組織開展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和社會執業資格評定。要加強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建立省、市、區三級社會工作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分類別、分層次、有重點地開展培訓工作。可借鑒在農村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項目的做法,與相關高校聯合辦學,采取學歷教育、函授學習、短期培訓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培養一批速成人才,滿足當前社會工作的迫切需要;培養一批高層次人才,適應社會工作長遠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構筑街道社區人才高地,吸引社會工作專業大學畢業生到街道社區就業。
第三,大力加強社會服務機構建設。要著眼于創新社會管理體制,不斷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切實加強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慈善事業、殘障康復、優撫保障、社區建設、心理疏導、司法矯正等社會服務機構建設,特別是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大力發展公益性社會團體和民辦社會服務機構,拓展社會工作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間和舞臺。建議國家和省、市人大推進社會工作立法,依法規范和完善社會工作職能、機構、人員管理、權益保障等制度,促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保障社會工作人才的合法權益。
第四,建立健全政策與制度保障機制。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解決街道社區社會工作政策措施不健全,制度保障不到位,社會工作人員地位、待遇偏低,培養、評價、使用、激勵機制不健全等突出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使社會工作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要積極探索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和個人多元投入機制,建立可靠的社會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加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投入力度,可以采取先行試點、逐步推開的辦法,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制定出臺社會工作人才薪酬指導政策,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獎勵政策,切實改善社會工作人才的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條件。要在社會工作人員中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建立激勵表彰制度,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